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附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答案 A解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答案 D解析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
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答案 B解析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项正确。
图示蓝山山脉所在地区盛产咖啡,2015年11月27日20:55(北京时间),北京某国际饮料公司与该国蓝山咖啡企业签订网上订单。
下图示意蓝山地形分布。
据此图回答第4题。
4.该国蓝山山脉东北坡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C.热带草原D.针阔叶混交林答案 B解析该岛处在18°N,属热带地区,排除A、D。
由于处在东北信风带,该山脉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再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属于热带雨林,选B。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1 800~1 900 B.1 900~2 000C.2 000~2 100 D.2 100~2 200答案 A解析图示四条折线都是在1 800~1 900米林带比重最大,故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能达标训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 答案 解析,页)
课时作业(十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8郴州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解读: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
答案:B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读: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2018泰州调研)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A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读: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形成贫瘠的红壤。
答案:C(2018合肥质检)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5~6题。
5.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解读: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6.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解读: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闯关检测含答案
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6浙江杭州五校上学期期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2016浙江杭州五校上学期期中)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4.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
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
图甲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图乙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图甲图乙5.(2016郑州二模)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A.东南坡B.东北坡C.西南坡D.西北坡6.(2016郑州二模)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A.随坡度增加而降低B.随坡度增加而升高C.聚落区较低D.非聚落区较低7.(2016郑州二模)1999—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樵采B.毁林开荒C.修建梯田D.人工育林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 湘教版
第四章检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完成第1~2题。
1.②地典型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以下能体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是( )A.从①地到③地B.从②地到③地C.从①地到②地D.从②地到④地2.A1题,②地7月高温少雨,1月降水较多,气温也在0 ℃以上,应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第2题,据图判断,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①地到③地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下面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可以说明( )A.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D.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4.D3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可以在无机界循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人类目前通过破坏植被,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地理环境中碳循环跨越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
第4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不会减少海洋蒸发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大林地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读图,完成第5~6题。
安第斯山东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5.图中( )A.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B. 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C. 25°S海拔1 000米处均为针叶林D.荒漠半荒漠景观东坡面积大于西坡6.雨林景观纬度跨度东坡远大于西坡的主要因素是( )①山地坡向②盛行西风③低纬信风④海拔,A项错;25°S海拔1 000,D项错;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遇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C项。
最新-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
课时作业1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2018·广东)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解析:沙尘暴将地表土层物质带走,使当地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降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气候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效应增强,水体酸化的原因是酸雨造成。
华北地区主要是农耕区,缺少草场,因此不会引起草场退化。
答案:D(2018·海南地理)下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
据此完成2~3题。
2.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解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光照、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光照、热量条件差,夏季则相对较好,又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滞后太阳辐射(光照)最强的时间,故②曲线表示光照曲线,③表示气温曲线。
联系选项排列组合关系,可知①应表示营养物质含量曲线。
综上,B正确。
答案:B3.若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解析:图示显示,冬季营养物质充足的情况下,浮游植物生物量较低,这是由于冬季光照、热量条件较差造成的。
随着气温、光照条件的较好,浮游植物生物量快速上升;春末至秋初时段在光照、热量条件更好的状况下,浮游植物生物量却反而较低,可以推测可知这是由于湖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造成的。
综上分析,B正确。
答案:B(2018·陕西宝鸡期末)2018年5月份以来,干流全长为1 321千米的塔里木河进入历史上少有的枯水年份,干流来水大幅减少,致使长约1 100千米的河道断流。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是造成此次塔里木河断流的最主要原因的是( )A.该流域的降水异常减少B.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使冰雪融水量异常减少C.流域内灌溉面积急剧扩大D.工业用水量过大解析: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断流的最主要原因应是融水量异常减少,流域内灌溉面积没有急剧扩大。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 新人教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的地方分布的海拔较高,读理想大陆某部分区域图和该区域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Ⅰ地的自然带为()A.温度落叶阔叶林带B。
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
(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Ⅱ、Ⅲ两区域相同的是( )A.气候类型B.自然带类型C.热量带D.冬季盛行风向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
(2016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一)Ⅱ所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亚寒带针叶林4.(2016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一)自然带由Ⅰ到Ⅲ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C.从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D.非地带性现象地形5。
(2016浙江杭州教学质检一)形成“无树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地形坡度小②土层厚度薄③年降水量大④光照条件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6。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四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5·安徽高考)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选A。
从图中遥感影像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区域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主要是热带荒漠带。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2、3题。
2.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旱雨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终年干旱少雨3.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B.ⅡC.ⅢD.Ⅳ【解析】2选A,3选B。
第2题,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旱雨季分明。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Ⅱ。
【方法技巧】景观图的判断步骤(1)注意阅读题干和图名,从外围条件中获取与景观图有关的关键信息。
(2)准确判读景观图所表示的地理因素或要说明的地理现象。
(3)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读图中。
2018高考地理(新课标)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六章检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②植被是()A.热带草原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硬叶林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影响B. 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C.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D. 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答案:1.C 2.D解析:第1题,②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下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第2题,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纬度变化,受热量的影响;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影响;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是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⑤处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
(2017吉林长春二模)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漠草原。
下图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四地风向判断正确的是()A.①—东南风B.③—西北风C.②—东北风D.④—西南风4.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该地位于低纬地带,盛行东北信风,②为迎风坡面,选B。
第4题,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形成是降水条件的不同所致,甲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乙为背风坡,这是因为地形因素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的表现,选D。
一旅游爱好者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
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流石滩照片。
2018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 ]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自然地理要(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素变化与环地球生物的影响境变迁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相作用关系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各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关系自然地理环 4.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作用境的整体性(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2)不一样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6.地球表层差别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现象7.地区分异的基本规律(1)地球表面地区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自然地理环(2)产生地表不一样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境的差别性8.主要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种类、散布及其特点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与就地取材就地取材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a bcb ca bb ba bb b考点一 | 自然地理因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地质年月动物发展阶段植物发展阶段重生代哺乳动物、人类被子植物中生代爬行动物裸子植被两栖动物古生代鱼类陆生孢子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元古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早期海生藻类远古代原核细胞生物2.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1)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①拥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批的自由氧开释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进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拥有重要意义。
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此后,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升,进而加快了自由氧在大海和大气中的累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良了生物的生计环境。
③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批无脊椎动物出此刻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繁荣昌盛的生物系统演化进度的序幕。
(2)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①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世界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期间。
2018届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练习(一)-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案一、选择题1~5.ADDBC 6~10.BDBBB 11.B二、综合题12.(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13.(1)热带雨林。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2)A处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A处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幅度较大,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
2.第2题,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3.第3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
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
4.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美洲大陆,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动物多。
5.第5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不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单元闯关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解析版)
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甲带是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C. 山地常绿阔叶林D. 山地草原带2. 图中山地A. 各植被带间有明确分界线B. 植被带间的分界线随季节变化C. 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D. 植被带更替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答案】1. B 2. C【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图中甲带位于高山灌丛带和山地针阔混交林带之间,是山地针叶林带,B 对。
A、C、D错。
【2题详解】图中山地各植被带间是自然界线,没有明确分界线,A错。
植被带间的分界线没有季节变化,B错。
根据图中自然带类型,山麓地带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对。
植被带更替以热量、水分变化为基础,D错。
【考点定位】山地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特征。
下面图甲为台湾岛沿回归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线变化图),图乙为台湾岛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甲乙3. 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A. 气温、气压、降水B. 光照、降水、气温C. 气压、光照、气温D. 降水、气压、光照4. 台湾岛中央山脉的物种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B. 所处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C. 东南季风带来充足降水D. 地壳活跃,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答案】3. B 4. B【解析】【分析】考点:自然带、区域地理特征【3题详解】中央山脉东侧降水丰富,光照弱,西侧晴天多,光照强,故①表示光照;中央山脉东侧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比西侧多,故②代表着降水;中央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山脉两侧海拔低,气温高,故③代表着气温。
B项正确。
【4题详解】中央山脉位于岛屿中部,沿岸洋流只能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故A项错误;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物种较丰富,故B项正确;物种丰富跟降水多少无关,故C项错误;地壳活跃,多地质灾害,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与栖息,故D项错误。
2018年地理真题分类训练E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答案
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答案1.A【分析】图1显示景观为草原、云杉林、高山草甸、高山积雪组成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景观,靠近观测地点的自然景观为草原;解题时,应结合图2中的地形和经纬度判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形特点和自然带景观。
【解析】甲地海拔约为1 000米,位于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地带,为草原景观,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山腰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形成云杉林景观,云杉林往上形成高山草甸、高山积雪景观,A正确。
乙地位于天山山脉北面的准噶尔盆地中,附近是荒漠景观,B错;丙地海拔为3 000–5 000米,处于终年积雪区,观察自然景观的海拔越来越低,与图1不符,C错;丁地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因地形封闭,湿润气流难以深入,气候干旱,故天山山脉南坡没有云杉林分布,D错。
乙地位于天山山脉北面的准噶尔盆地中,向南眺望也能看到草原、云杉林、高山草甸、高山积雪组成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景观,因而易错选B项。
解题关键是观测者近景应为草原景观。
2.C【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图1景观的观测地点在甲地,甲地所在的伊犁河谷受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较多,形成云杉林景观。
3.B【分析】读图可知,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为半荒漠,降水量只有160-230 mm。
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的一般规律,可判断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解析】根据文字信息可知,该小流域不产生地表径流,水量支出中下渗只占2%,蒸发量占28%,另有70%应该是通过植物截留和蒸腾作用消耗的。
这是因为小流域海拔2 500-3 400 m,山地针叶林分布广,森林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水分较多,B对,A、C错;小流域海拔2 500-3 400 m不属于冰雪带,降水不会大量转化为固态水,D错。
4.B【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甲地海拔较高,位于1 700-2 400 m,年平均降水量为230-330 mm,故不可能形成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带,A、C错;北坡海拔2 400-3 400 m范围内降水较多,形成山地针叶林带。
2018届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练习(二)-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答案一、选择题1~5.BADCC 6~10.ACDCB 11.B二、综合题12.(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13.(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
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选B.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
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
B项正确。
2.解析:选A.根据题干所给的纬度范围(25°N~32°N),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再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北非和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其自然带主要为热带荒漠带,故选项A是正确的。
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故选项B.C.D是错误的。
34.解析:第3题,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则高。
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故选D.第4题,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8·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完成第2~3题。
2.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3.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2018·北京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高峰海拔超过 6 000米,终年积雪。
读图完成第6~7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6.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7.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B.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C.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干燥,降水少,雪线高D.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2018·辽宁沈阳调研)读“某地景观图”,完成第8~9题。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6北京东城期末)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2.(2016北京东城期末)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2016北京东城期末)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将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2015年5月19日(下图)中A 地附近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导致超过7.57万升原油泄漏流入大海。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应检测一)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②海水吸热量增多③空气变干燥④气温日较差变大⑤降水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5.(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适应检测一)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加拿大B.日本C.菲律宾D.墨西哥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面两题。
6.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降水稀少B.地下水丰富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7.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 )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提升题组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8.(2016湖南岳阳二模)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1 800~1 900B.1 900~2 000C.2 000~2 100D.2 100~2 2009.(2016湖南岳阳二模)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A.①⑥B.②③C.③⑤D.④⑥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
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 主题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
主题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十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扫描考点一:一、1. 大气岩石 2. 气候生物二、1. 大气光合水水分岩石 2. 光合三、1. 作用影响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2. 协调一致牵一发而动全身联系 3. 生产平衡考点二:一、热量植被水分带二、热量水分热量水分垂直东西南北南北东西水平垂直森林荒漠典例透析例1 1. C 2. B解析:由于风力作用形成旗状树冠,旗状树冠的形成体现大气与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2 1. A 2. D解析:第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丁自然带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①②两地自然带均为热带雨林带,①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热带雨林带,②地主要受东南信风带、地形和洋流共同影响而形成热带雨林带,所以两地形成的共同因素是大气环流。
例3 1. D 2. 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甲地位于针阔混交林下界,水分条件较好,则判断甲地为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第2题,读图可知,南北坡海拔高度均为山顶海拔高度,排除④;南坡相对于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变式训练 1. C 2. B 3. A解析:第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甲自然带下部为常绿阔叶林带,上部为高山草甸带,根据自然带更替的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相似)推知,甲为落叶阔叶林带;第2题,某一地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到达高空的地面辐射少;第3题,一旦山顶冰川积雪消失,冰川积雪(地表)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减弱,山顶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山坡森林上线上升。
真题荟萃1. B2. A3. C4. A5. B6. C7. C8. B9. D 10. D 11. B 12. A13.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从沿海到内陆水分14. 西北东南垂直雨15. 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仿真体验1. D2. A3. C4. B5. D6. B7. C8. C 9. B 10. A 11. B 12. A 13. B 14. B15. (1)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 受暖流(西风气流)影响增温增湿(3)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检测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卷六含答案
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卷六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2小题。
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 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 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B. 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D. 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4-5题。
4. 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 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5.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 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 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 植被主要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附答案)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题组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5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
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
故选B。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2~4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资*源%库2012 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2.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2.A 3.D 4.D 第2题,表格数据显示,2009~2013年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未变而草本植物增多,即植株数量总体增加;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是总体提高,综合来看,植株密度增加。
第3题,表格显示,2009~2013年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即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第4题,表格数据显示,草本植物不论是数量还是地上、地下生物量都呈明显增加趋势。
地上与地下草本植物的“疯”长,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将会压缩灌木的生存空间,尤其地下灌木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导致地上灌木数量的减少。
由此选D。
5.(2012广东文综卷)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有人称海洋浮游植物为“生物泵”,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
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因此B项错误。
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C项错误。
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D项错误。
6. (2012上海地理卷)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
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题组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6全国卷乙卷(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7.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8.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7.A 8.C 7.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的海拔在4300米左右;四川西部山地该海拔附近的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
��8.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
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
由于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较磷高累积区的海拔低,因此气温较高,A选项错误;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为森林植被,生物生产量较高,B选项错误;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则土壤水分减少不利于磷累积,C选项正确;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因此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累积,D选项错误。
(2016全国卷甲卷(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9~11题。
9.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10.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主少 D.冬季风力最大 11.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解析:9.C 10.D 11.C 9.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
10.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
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11.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
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l2~13题。
12.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项、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3.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解析:12.B 13.B 1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的时间越早。
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了末次和倒数第二次冰期,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在第一次冰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在第二次冰期和第三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则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13.末次冰期和现代相比,点苍山的日照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由于冰期是地球上的寒冷期,气温低,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点苍山不易发育现代冰川;植被分布在气温较高的地带而冰川发育在年均温低于0℃的高山高原地带,所以植被多少对冰川发育没有影响;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苍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结合板块运动知识可知这里位于板块交界附近,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使得该地区的海拔逐渐升高。
��(2016江苏地理卷)某教授参加了x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4~15题。
14.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15.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14. B 15. D 14.判断教授目视方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可知教授正在向高处看,“身后的森林”说明海拔较低的地方是森林带,站立地“簇簇花草”说明教授正站在高山草甸带。
15.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其南坡山腰抬升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因而多地形雨,并形成了森林;森林带以上为高山草甸带,以下为山地草原带、荒漠草原带,故草场不是仅分布在山麓地带;与阿尔泰山纬度相当的大陆东西岸,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阿尔泰山地处内陆且山腰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而只能形成针叶林;教授描述了高山草甸带呈现“簇簇花草相映”的现象,故此时不可能是冬季。
(2015安徽文综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16.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A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25°N~32°N之间,再根据图中的文字信息“地中海”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地区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部。
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气候干燥,所以陆地自然带以荒漠带为主。
(2015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题。
1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C 图中信息显示:客家人南迁路线是从黄淮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南部沿海地区,依次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景观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所以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