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疲劳试验

合集下载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 标准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 标准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一、引言1.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易发生热疲劳现象,因而对金属材料的低周热疲劳性能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而评价的方法就是通过热疲劳试验来进行。

2.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对于确保金属材料的高温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不容忽视。

二、什么是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3.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是一套规范,用于规定金属材料在热膨胀和收缩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以评估其热疲劳性能的方法。

4. 这些标准涵盖了试验样品的准备、加载方式、试验环境、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评定等内容,旨在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三、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意义5.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设计和使用金属材料时更好地了解其在高温下的性能表现。

6. 合理的试验方法标准可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分类7. 目前,国际上的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高温蠕变试验的方法标准,另一类是基于高温振动试验的方法标准。

8. 这两种方法标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标准。

五、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实施9. 实施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和程序进行,并且需要保证试验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10. 对试验结果的评定也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才能得到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评价结果。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11.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12. 合理的试验方法标准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选用材料、设计结构,并且可以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七、总结13. 金属低周热疲劳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金属材料的高温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遵守。

什么是低周期疲劳和高周期疲劳

什么是低周期疲劳和高周期疲劳

什么是高周疲劳、低周疲劳?为便于分析研究,常按破坏循环次数的高低将疲劳分为两类:①高循环疲劳(高周疲劳)。

作用于零件、构件的应力水平较低,破坏循环次数一般高于104~105的疲劳,弹簧、传动轴等的疲劳属此类。

②低循环疲劳(低周疲劳)。

作用于零件、构件的应力水平较高,破坏循环次数一般低于104~105的疲劳,如压力容器、燃气轮机零件等的疲劳。

实践表明,疲劳寿命分散性较大,因此必须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存活率(即可靠度)的问题。

具有存活率p(如95%、99%、99.9%)的疲劳寿命Np的含义是:母体(总体)中有p的个体的疲劳寿命大于Np。

而破坏概率等于(1-p )。

常规疲劳试验得到的S-N曲线是p=50%的曲线。

对应于各存活率的p的S-N曲线称为p-S-N曲线。

疲劳(2)fatigue材料、零件和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研究简史有记载的最早进行疲劳试验是德国的W.A.艾伯特。

法国的J.-V.彭赛列首先论述了疲劳问题并提出“疲劳”这一术语。

但疲劳研究的奠基人则是德国的A.沃勒,他在19世纪50~60 年代最早得到表征疲劳性能的S-N曲线并提出疲劳极限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P.J.E.福赛思首先观察到疲劳过程中在滑移带内有金属薄片挤出的现象。

随后N.汤普孙等人发现这种滑移带不易用电解抛光去掉,称为“驻留滑移带”。

后来证明,驻留滑移带常常成为裂纹源。

1924年德国的J.V.帕姆格伦在估算滚动轴承寿命时,假设轴承的累积损伤与其转动次数成线性关系。

1945年美国M.A.迈因纳明确提出了疲劳破坏的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也称为帕姆格伦- 迈因纳定律,简称迈因纳定律。

此后,断裂力学的进展丰富了传统疲劳理论的内容,促进了疲劳理论的发展。

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疲劳试验数据,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

60年代后期,概率疲劳分析和设计从电子产品发展到机械产品,于是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先导下,开始了概率统计理论在疲劳设计中的应用。

强度理论-低周疲劳

强度理论-低周疲劳

加载ABD, 卸、加载曲线ABCB’D。
材料记得曾为反向加载所中断 的应力-应变路径。
A

材料的记忆规则为: 1) 应变第二次到达某处,该处曾发生过应变反向, 则形成封闭环。 (封闭环B-C-B’)
2) 过封闭环顶点后,-路径不受封闭环的影响, 记得原来的路径。原路径A-B-D.
2. 变幅循环下的-响应计算
4-5 加载。已知D4-5 , 求D4-5, 得到:5=4+D4-5 ;

1 3 2 5 2’ 7 7' 6 4 8 5'+D4-5。
5-6 卸载。已知D5-6 , 求D5-6。进而求得 6、 6。 6-7 加载。已知D6-7 , 求D6-7。进而求得 7、 7。 7-8 卸载。已知D7-8 ,求D7-8。可得:8、8。
图中,Neuber双曲线与材料-曲线的交点D, 就是Neuber理论的解答,比线性解答保守。
THANK YOU
2. -N曲线的近似估计及平均应力的影响
a 高应变范围,材料延性 ;寿命 ; 低应变长寿命阶段,强度 ,寿命 。 0.01 一般金属材料,a=0.01,N1000。
高延性材料 高强度材料
由拉伸性能估计材料的-N曲线:
Su D = 3.5 ( N ) -0.12 + 0f.6 ( N ) -0.6 E
1.单调应力-应变响应
工程应力S: Engineering stress 工程应变e: Engineering strain P S= A 0
A0 A
P
d l P
D l l -l 0 e= = l0 l0
d0
l0
original
deformed
材料纵向伸长,横向缩小。真应力、真应变?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作者:刘千硕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5期摘; 要:近年來,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在不断进步,为评价材料抵抗疲劳失效的能力,必须进行低周疲劳性能试验。

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

选取国内低周疲劳试验常用标准ASTME606—2012和GB/T15248—2008,以及参考ISO国际标准建立的GB/T26077—2010,归纳总结了这些标准之间的差异及特点。

发现GB/T15248—2008和GB/T26077—2010在试样要求、设备要求、试验程序及试验报告等方面差异不大,建议考虑合并两项标准,形成一个统一的轴向应变控制疲劳试验标准。

关键词:金属材料;低周疲劳;应变控制;试验标准引言火电机组启停或负荷变化引起交变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金属部件在交变应力循环作用下将产生疲劳损伤。

金属部件的疲劳损伤是一种累积过程,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及机组启停次数的增多,可能由于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而导致部件最终失效。

机组重要部件(如汽包、转子等)失效将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运行时间较长尤其是超过设计寿命的机组,进行金属部件的寿命评估十分必要。

材料疲劳曲线表征疲劳寿命与循环应变或应力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疲劳寿命评估的基本依据。

材料疲劳曲线通常通过疲劳试验确定,也可以根据材料的常规拉伸机械性能进行推算。

但是由于疲劳试验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对于在役部件一般无法取样进行试验,因此,采用计算方法确定材料疲劳曲线在工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1多轴疲劳多轴疲劳是指多轴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在加载过程中有两个或三个主应力(或主应变)分量独立地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根据加载时主应力(或主应变)方向的变化又可分为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相对于单轴疲劳而言,非比例加载下的多轴疲劳会使材料内部的应力和应变主轴不断旋转,开动更多的滑移系,导致疲劳裂纹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平面内形成,一些材料在此期间会出现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效应,因此多轴疲劳问题相对来说更加复杂.目前单轴与多轴疲劳理论的区别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循环塑性模型单轴本构关系如Ramberg-Osgood方程不能直接应用于多轴荷载情况,为了精确预测材料在多轴非比例加载下的疲劳寿命就需要综合考虑多轴状态下的非比例强化、等效强化、随动强化等现象.(2)损伤模型传统的S-N法或ε-N法只是针对单轴或多轴比例加载情况,而多轴非比例加载时主应力(或主应变)轴的变化会使裂纹萌生面方向发生变化,而使传统的疲劳寿命模型对此类问题失效.(3)循环计数法在随机多轴加载下各方向的主应力(或主应变)峰谷值不能时时匹配,因此传统的雨流计数法不再适用.2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2.1试样要求ASTME606—2012和GB/T15248—2008标准中给出的推荐试样都是等截面试样和漏斗形试样。

疲劳试验分类

疲劳试验分类

疲劳试验分类
疲劳试验有多种分类方法,以下就举出一些疲劳试验分类方法。

1.按试样破断时应力(应变)循环周次高低可分为:低周疲劳试验、高周疲劳试验。

失效循环周次大于5X104的称为高周疲劳试验,于5X104的称为低周疲劳试验。

2.按试验环境可分为:室温疲劳试验、低温疲劳试验、高温疲劳试验、热疲劳试验、腐蚀疲劳试验、接触疲劳试验、微动磨损疲劳试验等。

3.按试样的加载方式可分为:拉-压疲劳试验、弯曲疲劳试验、扭转疲劳试验、复合应力疲劳试验。

弯曲疲劳试验又可分为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圆弯曲疲劳试验、平面弯曲疲劳试验;又可分为三点弯曲、四点弯曲、悬臂弯曲疲劳试验。

4.按应力循环的类型可分为:等幅疲劳试验、变频疲劳试验、程序疲劳试验、随机疲劳试验等。

5.按应力比可分为:对称疲劳试验,非对称疲劳试验。

非对称疲劳试验又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加载疲劳试验。

单向加载疲劳试验又可以分为脉动疲劳试验、波动疲劳试验。

6.按试验目的可分为:性能测试疲劳试验、影响系数疲劳试验、对比疲劳试验、筛选疲劳试验、验证疲劳试验等。

7.按试样有无预制裂纹可分为:常规疲劳试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评估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评估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评估方法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之一,而疲劳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疲劳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损坏和失效,因此评估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评估的方法。

二、疲劳的概念和分类疲劳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到交替或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荷载后产生的变形和损伤。

混凝土结构的疲劳主要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两种。

1.高周疲劳高周疲劳是指在频率较高(大于10Hz)的循环荷载下,混凝土结构受到的疲劳损伤。

高周疲劳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引起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2.低周疲劳低周疲劳是指在频率较低(小于10Hz)的循环荷载下,混凝土结构受到的疲劳损伤。

低周疲劳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变形和破坏。

三、疲劳性能评估方法评估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需要进行疲劳试验和分析。

下面分别介绍疲劳试验和分析的具体方法。

1.疲劳试验疲劳试验是评估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

疲劳试验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其具体方法如下:(1)试件制备:按照规定的尺寸、材料和配合比制备试件。

(2)荷载加载:按照规定的荷载幅值、频率和循环次数进行荷载加载。

(3)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试件的变形和损伤情况,包括裂缝产生和扩展、变形增量等。

(4)分析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试件的疲劳性能,包括疲劳寿命、疲劳裂缝扩展速率等指标。

2.疲劳分析疲劳分析是评估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

疲劳分析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其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模型:建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荷载幅值、频率和循环次数进行模拟加载。

(2)分析结果: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结构的疲劳性能,包括疲劳寿命、疲劳裂缝扩展速率等指标。

(3)修正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分析精度。

四、疲劳性能评估指标疲劳性能评估需要依据一定的指标进行。

下面介绍常用的疲劳性能评估指标。

1.疲劳寿命疲劳寿命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循环荷载下能够承受的循环次数。

QT400高温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QT400高温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QT400QT400 高温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摘要:本研究对QT400 灰铸铁进行了高温低频疲劳试验,探究了QT400 灰铸铁在高温状况下的疲劳性能,通过新试验方法和新试验技术,对高温疲劳性能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QT400 灰铸铁在高温条件下的疲劳行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QT400 灰铸铁、高温低周疲劳、试验研究、疲劳性能、高温条件一、引言铁合金材料是工业制造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材料,在车辆、机械、电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铸铁作为铁合金材料中的一种,在汽车制造、发动机、机械硬件、建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良好的低温强度和塑性等特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疲劳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特别是在高温、高应力的环境下,疲劳问题的发生对于材料的安全可靠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铸铁疲劳性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QT400 灰铸铁进行高温低频疲劳试验研究,以探究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疲劳性能。

二、试验方案1、试件制备试件采用QT400 铸铁制备,试件尺寸为40mm× 10mm × 5mm,试件的制备采用砂模铸造法,制备后对试件进行机械加工,对其尺寸及表面状态进行加工和处理,保证试件状态达到理想状态。

2、疲劳试验疲劳试验采用低频疲劳的方法,试验中采用试验机械对试件进行加压,决定试件断裂的次数与断口形貌,试验前的试件摆放形式及其样本编号,采用标准的摆放方式和编号。

试验断口采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分析,细致观察断口的形貌和裂纹的状态。

3、试验条件试验中采用高温环境,环境温度在800℃左右,采用小荷载方式加载,对试件进行循环疲劳试验,疲劳循环次数在3000 次左右。

三、试验结果分析1、试验结果经过高温低频疲劳试验,试验得出了QT400 灰铸铁在高温环境下的疲劳性能。

试验数据显示,在高温环境下,QT400 灰铸铁的疲劳强度略有下降,疲劳寿命偏差较小,且呈现出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的特点。

疲劳试验分类

疲劳试验分类

疲劳试验分类
疲劳试验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或研究目的的不同对疲劳试验进行分门别类的方式。

疲劳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构件或系统在长期反复加载下的耐久性能。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疲劳试验分类。

1. 按照破坏方式分类
疲劳试验可以分为疲劳弯曲、疲劳拉伸、疲劳压缩等不同的破坏方式。

疲劳弯曲试验是将试样放置在固定支撑上,施加交替加载,使其发生弯曲破坏;疲劳拉伸试验是施加与拉伸方向平行的交替拉伸载荷,从而导致试样断裂;疲劳压缩试验是施加与试样轴向平行的交替压缩载荷,使其发生破坏。

不同的破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应用场景。

2. 按照载荷类型分类
疲劳试验可分为恒幅疲劳和变幅疲劳两种载荷类型。

恒幅疲劳试验是在相同的载荷幅值下进行,主要用于评估材料或构件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变幅疲劳试验是在不同的载荷幅值下进行,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以及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

3. 按照试验应力水平分类
疲劳试验可以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两种试验应力水平。

高周疲劳试验是在试验应力水平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进行,主要研究材料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低周疲劳试验是在试验应力水平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进行,主要研究材料的塑性行为和疲劳寿命。

总之,根据破坏方式、载荷类型和试验应力水平的不同,疲劳试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这些分类有助于更具体、更准确地评估材料、构件或系统的疲劳性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一、引言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一直是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低周疲劳是指在较低应力下进行的疲劳试验,对于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针对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性能的测试标准各有不同,本文将就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进行对比,以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标准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二、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1. 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3077-2015是我国针对合金结构钢制定的技术条件标准,其中包括了对合金结构钢低周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该标准以静载荷下的疲劳极限为评定指标,适用于常见的合金结构钢材料,但对于特殊合金材料的测试要求较为局限。

2. GB/T 25972-2010《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GB/T 25972-2010是我国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的标准,对于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和评定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

该标准涵盖了多种金属材料,但对于不同类型金属材料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并不具体化,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国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1. ASTM E606-9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rain-Controlled Fatigue Testing》ASTM E606-92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制定的一项低周疲劳试验标准,该标准以应变控制的疲劳试验为基础,着重于金属材料在低周疲劳条件下的耐久性能测试。

相较于国内标准,ASTM E606-92更为全面和具体,对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和应变控制方式都有详细规定。

2. BS 3518-2018《Determination of low-cycle fatigue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aterials》BS 3518-2018是英国标准协会发布的一项关于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性能测试的标准,覆盖了多种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

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低周疲劳试验方法,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啊,就像我们人一样,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疲劳啊。

咱平时工作久了还觉得累呢,更何况那些材料每天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低周疲劳试验就是专门来研究材料在这种反复受力情况下的表现的,简直就像是给材料做了一场“极限挑战”!
比如说,那些造大桥用的钢材,要是不经过低周疲劳试验,谁知道它能不能长时间稳稳地支撑起那巨大的重量呀!那试验咋做呢?一般就是给材料施加循环的应力,看看它能坚持多久才出现问题。

咱来具体说说哈,首先得准备好试验样品,这就好比给选手准备好比赛场地。

然后呢,用专门的设备给它施加力,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跟我们玩的那种忽上忽下的跷跷板似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材料的变化,看它啥时候开始有裂缝啦,啥时候彻底不行啦。

这多刺激呀,就像看着一场精彩的比赛,让人特别期待结果!
“哎呀,这低周疲劳试验有啥难的呀?不就是加力观察嘛!”你可别小瞧它哦!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要是稍微不注意,试验结果可能就不准确啦。

而且通过这个试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以后在设计和使用的时候就能心里更有底啦!
总之啊,低周疲劳试验方法真的特别重要,特别有意思!它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特性,为我们的各种工程和制造提供坚实的保障!大家可别小瞧了它哟!。

拉伸疲劳试验

拉伸疲劳试验

拉伸疲劳试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一、什么是拉伸疲劳试验拉伸疲劳试验是一种材料力学试验,用于测定材料或结构件在交变拉伸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性能。

疲劳是指材料或结构件在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断裂强度的若干个循环下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

疲劳是导致许多机械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和评估材料的疲劳性能对于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拉伸疲劳试验通常分为高周疲劳试验和低周疲劳试验两种。

高周疲劳试验是指在较高的循环频率(一般为10~1000 Hz)下进行的拉伸疲劳试验,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高周疲劳强度和有限寿命疲劳强度。

低周疲劳试验是指在较低的循环频率(一般为0.01~10 Hz)下进行的拉伸疲劳试验,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低周疲劳强度和塑性应变能力。

二、拉伸疲劳试验的原理拉伸疲劳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在规定的循环应力或应变条件下,对试样进行反复加载,直到试样发生断裂或达到预定的循环次数为止。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并分析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应变-循环次数曲线等数据,以得到材料的疲劳特性值。

拉伸疲劳试验中常用的参数有以下几个:应力比(R):指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即R=σmin/σmax。

应力比反映了循环载荷的对称性,当R=0时,表示循环载荷为完全正向(拉-拉);当R=-1时,表示循环载荷为完全反向(拉-压);当R介于0和-1之间时,表示循环载荷为交变(拉-压)。

应力幅(Δσ):指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的一半,即Δσ=(σmax-σmin)/2。

应力幅反映了循环载荷的大小,一般认为,应力幅越大,材料越容易发生疲劳。

平均应力(σm):指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和的一半,即σm=(σmax+σmin)/2。

平均应力反映了循环载荷的偏心程度,一般认为,平均应力越大,材料越容易发生疲劳。

应变比(εr):指最小应变与最大应变之比,即εr=εmin/εmax。

应变比与应力比类似,也反映了循环载荷的对称性。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是指在低周疲劳试验中,对材料进行加载时,引起疲劳破裂的应力强度。

它是研究材料疲劳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低周疲劳是指在应力幅值较大、循环次数较少的情况下,材料发生疲劳破裂的现象。

相比高周疲劳,低周疲劳的循环次数较少,但应力幅值较大,因此对材料的疲劳性能要求更高。

在低周疲劳试验中,我们通常会对材料施加不同的应力幅值,然后观察材料的疲劳寿命。

疲劳寿命是指在特定的应力幅值下,材料能够承受的循环次数。

通过对不同应力幅值下的疲劳寿命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曲线。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是评估材料低周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在低周疲劳试验中,引起疲劳破裂的应力强度。

在试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应力幅值和材料疲劳寿命,计算出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应力幅值法、应力比法和应力强度因子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试验条件和材料特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是评估材料低周疲劳性能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越大,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越好。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较大的材料,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除了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还有其他一些参数也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如低周疲劳极限、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

这些参数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疲劳性能评估,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更安全可靠的工程结构。

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是评估材料低周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到。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低周疲劳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更安全可靠的工程结构。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参数来进行全面的疲劳性能评估,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浅谈汽车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

浅谈汽车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

浅谈汽车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底盘是车辆结构中负责承受路面和车身负荷的关键部件之一、为了保证底盘的强度和耐久性,需要进行疲劳试验分析,来评估底盘零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

本文将从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试验方法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一般采用低周疲劳试验和高周疲劳试验两种方式。

低周疲劳试验通常采用恒幅加载方式,通过在一定的载荷下施加一定次数的循环载荷进行试验。

高周疲劳试验则采用应变幅变加载方式,即通过在一定应变幅范围内施加高频循环载荷来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以应力-寿命曲线和应变-寿命曲线的形式展示。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零件的疲劳寿命,以及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久性等信息。

在低周疲劳试验中,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零件的寿命明显缩短。

在高周疲劳试验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零件的应变幅值和内部应力都会不断积累,导致裂纹的扩展和零件失效。

因此,疲劳寿命是评估底盘零件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改进措施针对底盘疲劳试验分析结果,需要从设计和材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针对设计方面,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高零件的刚度和强度,减少零件的应力集中。

针对材料方面,可以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来替代原有的材料。

同时,优化零件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表面改性来提高零件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

综上所述,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是评估底盘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试验得到的结果,可以指导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改进。

未来,随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底盘零件的疲劳试验分析将会更加精准和可靠。

机械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机械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机械低周疲劳试验方法《机械低周疲劳试验方法》摘要:机械低周疲劳试验方法是通过对材料或构件施加一定的载荷或变形,观察其疲劳寿命,从而研究其疲劳性能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机械低周疲劳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1. 引言机械低周疲劳试验是评估材料或构件在受到循环加载时的耐久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材料或构件常常会遭受到循环加载,如机械零件、车辆构件和航空航天结构等。

了解材料或构件的低周疲劳性能,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可靠的结构。

2. 试验原理机械低周疲劳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施加一定的载荷或变形,使材料或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发生疲劳损伤,从而观察其疲劳寿命。

试验中通常会使用应力控制或应变控制的方式,通过对载荷或位移进行控制,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循环加载。

试验样品会经历多个载荷循环,通过记录载荷-位移曲线和断裂表面的形貌变化来评估样品的疲劳性能。

3. 试验设备机械低周疲劳试验设备主要包括试验机、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试验机是核心设备,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实现不同载荷和变形的施加。

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试验中的载荷和位移变化,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4. 试验步骤机械低周疲劳试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制备、试样安装、试验参数设定、试验运行和结果记录。

样品制备需要根据试验要求将材料制备成标准的试验样品。

试样安装时需要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上并连接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试验参数设定包括载荷或位移的设定,具体根据试验需要进行调整。

试验运行时将设定的载荷或位移施加在样品上,一般会进行多次循环加载。

结果记录时会记录载荷-位移曲线和断裂表面的形貌等信息。

5. 结果分析机械低周疲劳试验的结果分析主要包括载荷-位移曲线的形状变化和断裂表面的形貌分析。

通过观察载荷-位移曲线的形状变化,可以评估样品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和疲劳寿命。

断裂表面的形貌分析可以揭示样品在疲劳过程中的断裂机制和特征,有助于评估样品的疲劳性能。

低周疲劳试验

低周疲劳试验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现代力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疲劳实验姓名:王笑笛班级:土木工程学号:S315020058实验时间:2015 年11 月25 日组成员:王方鑫、韩天一、王笑笛预习操作实验报告教师签章成绩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一、实验原理1.了解材料的疲劳性质,测定某个应力等级下的疲劳寿命。

2.了解高频疲劳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不确定性测量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设备INSTRON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配备相应的载荷传感器,引伸计等。

8800三、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原理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原理如图所示,泵站提供液压动力,程序装置、型号发生装置、函数发生器等发出控制信号驱动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阀,伺服阀驱动作动器。

各种传感器测量信号经过测量和放大器输出各种信号,形成控制回路。

图 1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原理英斯特朗(INSTRON)FastTrack™8801 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结合先进的FastTrack™8800 数字控制器以及英斯特朗专利Dynacell™疲劳负荷传感器,同时配备了全套的动静态分析软件,能够对不同直径,不同厚度的试样进行拉、压、弯等静态加载实验以及拉-压、拉-拉、压-压、弯曲等疲劳试验,机器刚度好,精度高,实验数据可靠。

图2 Instron FastTrack™8801 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四、实验概述材料疲劳寿命是一个特殊的机械性质。

疲劳寿命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应力水平。

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寿命。

在测定了各级应力水平的疲劳寿命(包括疲劳极限)时,可以确定一条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即 S-N 曲线(应力-寿命曲线)。

各应力级别的寿命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量值。

它的对数是按照概率正态分布的一个随机变量。

因此,试验需要测定多个同应力级别的试件的寿命(n 个寿命),对这 n 个寿命计算对数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对比1. 概述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特性是指在载荷循环次数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应力或者形变等引起的材料疲劳破坏现象。

低周疲劳试验对于评估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的制定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针对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 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目前,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方法》(GB/T 3077-2015)、《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断裂形貌表征》(GB/T 3078-2014)等。

其中,GB/T 3077-2015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的一般要求、试样制备、试验机构和试验方法等内容,为国内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

3. 国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概述与国内标准相比,国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美国ASTM国际标准中的ASTM E606-92《低周疲劳试验断裂表征方法》等,对于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也提供了相关的要求和技术指导。

4. 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比较在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性。

从试验方法上来看,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均对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的试样制备、载荷施加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试验断裂表征的要求上,国内外标准都对低周疲劳试验的断裂形貌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评定标准。

然而,国内外标准在细节上仍存在一些差异。

国外标准对低周疲劳试验的载荷施加速率、环境条件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国内标准在这些方面相对宽松。

国外标准中还包含了一些针对特定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方法,而国内标准则相对通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对国内外金属材料低周疲劳试验标准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对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性能进行评定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汽轮机 叶片疲劳寿命 试验

汽轮机 叶片疲劳寿命 试验

汽轮机叶片疲劳寿命试验
汽轮机
汽轮机是一种利用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

它由外壳、转子、定子和附件等部分组成。

其中,转子
是汽轮机的核心部分,它由叶片和轴组成。

叶片疲劳寿命
叶片是汽轮机中最易损坏的零部件之一,其疲劳寿命直接影响着汽轮
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叶片疲劳寿命指的是在特定工况下,叶片经历
多少个循环后会出现裂纹或断裂。

试验
为了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叶片进行试验。

试验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材料试验:对叶片材料进行拉伸、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以确定其强度和韧性等参数。

2.低周疲劳试验:在低频率下施加周期性载荷,观察叶片是否出现裂纹或变形等现象。

3.高周疲劳试验:在高频率下施加周期性载荷,测试叶片在高速运动下是否会出现疲劳失效。

4.振动试验:模拟汽轮机工作状态下的振动情况,测试叶片的抗振性能。

5.热疲劳试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叶片进行循环加热和冷却,观察其是否出现裂纹或变形等现象。

6.实际工况试验:将叶片安装到实际的汽轮机中进行试运行,观察其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表现。

结论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评估叶片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并制定相应的维
护保养计划。

同时,还可以优化叶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汽轮机的
性能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现代力学实验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疲劳实验
姓名:王笑笛班级:土木工程学号:S8
实验时间:2015 年11 月25 日
组成员:王方鑫、韩天一、王笑笛
预习操作实验报告教师签章成绩
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原理
1.了解材料的疲劳性质,测定某个应力等级下的疲劳寿命。

2.了解高频疲劳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不确定性测量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设备
INSTRON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配备相应的载荷传感器,引伸计等。

8800
三、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原理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原理如图所示,泵站提供液压动力,程序装置、型号发生装置、函数发生器等发出控制信号驱动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阀,伺服阀驱动作动器。

各种传感器测量信号经过测量和放大器输出各种信号,形成控制回路。

图 1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原理
英斯特朗(INSTRON)FastTrack™8801 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结合先进的FastTrack™8800 数字控制器以及英斯特朗专利Dynacell™疲劳负荷传感器,同时配备了全套的动静态分析软件,能够对不同直径,不同厚度的试样进行拉、压、弯等静态加载实验以及拉-压、拉-拉、压-压、弯曲等疲劳试验,机器刚度好,精度高,实验数据可靠。

图2 Instron FastTrack™8801 电液伺服试验系统
四、实验概述
材料疲劳寿命是一个特殊的机械性质。

疲劳寿命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应力水平。

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寿命。

在测定了各级应力水平的疲劳寿命(包括疲劳极限)时,可以确定一条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即 S-N 曲线(应力-寿命曲线)。

各应力级别的寿命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量值。

它的对数是按照概率正态分布的一个随机变量。

因此,试验需要测定多个同应力级别的试件的寿命(n 个寿命),对这 n 个寿命计算对数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平均值:
∑==n
i i x n x 1
1 标准值:
)1()(12--=∑=n x x s n i i
定义:变异系数为
x
s C v =
其中:x 为寿命的对数,即i i N x lg =; 由概率分析理论和统计推断理论,可以确定当置信度达到 95%时变异系数的要求,由此可以确定最少的试件个数 n 。

五、实验步骤
1.每两个人一组(一根试件),测量试件截面几何尺寸。

2.根据拟定的应力水平和应力比 R ,计算最大载荷和最小载荷,计算平均静载荷和动载荷。

应力水平是指交变应力中的最大应力。

应力比 R 定义:
m ax m in σσ=R 平均静载荷:
2
max min P P P j += 动载荷: 2min max P P P d -=
3.将试件夹卡到高频疲劳试验机上。

注意试件对中。

4.启动疲劳试验机静载荷和动载荷。

记录寿命。

5.五根试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

6.三个应力水平或四个应力水平的对数疲劳寿命可画出一条疲劳寿命曲线。

六、试验结论
实验结论大致如下图
图3 曲线f r N -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