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7F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交换机测试报告
交换机测试报告(一)以太网技术的跃迁在以太网刚刚诞生的时候,有很多种LAN(局域网)技术与其竞争,令牌环网就是其中的一个。
但最后它们都逐渐地消失了。
为什么呢?我们今天熟悉的“以太网”一词其实是指以CSMA/CD(载波监听多重访问/冲突检测)作为MAC算法的一类LAN。
这种算法可以简单地实现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信道使用仲裁,而不需要像令牌环网所需的中央控制设备,这就使得构造以太网使用的电路较少,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最终用户很少且不太可能关心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用的是环还是采用了一种分布式竞争仲裁方法,只要这种技术可以支持其应用并且价格最低,以太网就是这样一种技术。
最终以太网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现在最流行的LAN技术。
以太网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与其自身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是分不开的。
早在1983年6月,IEEE通过了第一个802.3(IEEE的802计划的目标是为LAN技术标准化提供广泛的工业标准框架,而802.3专门研究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标准)以太网计划,不过是使用同轴电缆的总线结构,与采用星形拓扑结构的结构化布线并不兼容,直到1990年9月使用廉价双绞线介质的以太网(10Base-T)标准诞生,以太网才真正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1995年中期,支持双绞线和光纤的100M以太网技术标准又宣告推出,进一步巩固了以太网在LAN技术领域的地位。
大约在1991年的时候,一家名为Kalpana的公司推出了一种可以使所有端口同时以全容量工作的设备,这就是日后广泛流行的交换机的前身。
逐渐地,交换机允许在同一个端口上同时进行双向传输(全双工),增加了传输带宽,改善了产品性能。
交换和以太网技术的相互融合使网络连接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之后又有许多新的特性加入进来:1997年早期的时候带流量控制的全双工交换机产品问世,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端口间的数据丢失;大约过了一年,802.1Q标准的VLAN技术也引入了交换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将物理网段划分为逻辑的虚拟网段,从而在安全、广播控制、性能和管理方面获得了更高的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交换机的性价比。
二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二层交换机测试方案一、背景介绍二层交换机是网络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转发和通信。
为了确保二层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提出一个二层交换机测试方案,以确保交换机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预期。
二、测试目标1. 确保二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可靠,能够正常转发数据包。
2. 测试交换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包括吞吐量、端口带宽利用率等指标。
3. 验证交换机的环路检测和广播抑制功能,防止网络发生环路和广播风暴。
4. 测试交换机的冗余备份机制,确保在主设备出现故障时备用设备能够顺利接管。
三、测试内容1. 二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测试a) 确保交换机能够正常学习和维护MAC地址表,实现准确的数据转发。
b) 测试交换机的VLAN功能,确保可以在不同的VLAN之间进行隔离和通信。
c) 验证交换机的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 功能,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
2. 性能测试a) 测试交换机的吞吐量,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进行数据转发能力的测试。
b) 测试交换机的端口带宽利用率,模拟不同负载下的网络流量。
c) 验证交换机在满负荷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确保可以处理高强度的数据交换。
3. 环路检测和广播抑制测试a) 测试交换机的环路检测功能,模拟环路出现时的行为,并验证环路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b) 验证交换机的广播抑制功能,防止网络中出现广播风暴,影响正常通信。
4. 冗余备份测试a) 测试交换机的冗余备份机制,验证备用设备是否能够正常接管主设备的功能。
b) 模拟主设备故障的情况,观察备用设备的切换时间和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四、测试方法1. 使用专业的网络测试工具,如IxNetwork、Spirent TestCenter等,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2. 通过构建实际的网络拓扑,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测试。
3. 结合物理设备和虚拟设备进行测试,以覆盖不同类型的二层交换机。
五、测试结果分析1. 根据测试结果,对交换机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吞吐量、带宽利用率等。
华为交换机测试方案
华为交换机测试方案1. 引言华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构建企业网络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涵盖了数据转发、安全防护、流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华为交换机的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工作。
本文档旨在介绍华为交换机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
2. 测试目标华为交换机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其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其可以满足企业网络的需求。
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 - 性能测试:评估华为交换机的数据转发能力、吞吐量和延迟等性能指标。
- 稳定性测试:验证华为交换机在长时间运行和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
- 安全性测试:测试华为交换机的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防攻击和数据加密等。
3. 测试环境为了进行有效的测试,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 华为交换机:选取适合测试的华为交换机设备,并确保其与实际生产环境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相似。
- 测试服务器:用于模拟网络流量和执行性能测试的服务器,建议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硬件。
- 测试工具:选择适合的测试工具,如Spirent TestCenter、Ixia和Wireshark等,用于生成流量和分析测试结果。
- 网络设备:搭建适当数量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服务器,以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
4. 测试策略华为交换机测试需要制定合理的测试策略,以确保全面覆盖各项测试目标。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测试策略建议: - 冒烟测试:在进行详细测试之前,首先进行冒烟测试以验证华为交换机是否基本可用。
- 压力测试:通过增加并发用户和流量量,测试华为交换机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 安全测试:通过模拟攻击和验证访问控制策略,测试华为交换机的安全功能。
- 协议测试:验证华为交换机对不同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和性能。
5. 测试方法在进行具体的测试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华为交换机测试方法:5.1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华为交换机的数据转发能力、吞吐量和延迟等性能指标。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的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等内容。
通过本文档的指导,可以有效地进行三层交换机的测试工作。
测试目的三层交换机是用于在网络中实现数据包转发和路由功能的设备。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目的是验证其在网络中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目的如下:1.验证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2.测试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性能,如转发速率、丢包率等。
3.确保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如防火墙功能等。
测试环境本次测试的环境如下:•三层交换机品牌型号:XXX•操作系统:XXX•网络拓扑:XXX•测试设备:PC、路由器等测试步骤步骤一:配置三层交换机1.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表,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3.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步骤二:测试基本功能1.确保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正常工作,如链路状态、端口状态等。
2.测试三层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功能,通过发送数据包,验证交换机的转发表是否正确更新。
步骤三:测试路由性能1.使用测试工具(如ixia)生成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数据包,发送给三层交换机。
2.监控三层交换机的转发速率、延迟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
3.对比测试结果和预期性能,评估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性能。
步骤四:测试安全性能1.配置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2.发起各种类型的攻击(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观察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
3.分析三层交换机对攻击行为的响应能力,评估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步骤中所描述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得到的测试结果如下:•基本功能测试:所有基本功能正常工作,交换机的转发表正确更新。
•路由性能测试:转发速率达到预期,延迟和丢包率在可接受范围内。
•安全性能测试:三层交换机对攻击行为有较好的响应能力,安全性能良好。
测试交换机数据的方法是
测试交换机数据的方法是
以下是一些测试交换机数据的常用方法:
1. 功能测试:测试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包括端口的开关、速度设置、VLAN的创建和管理、MAC地址学习和转发、静态路由设置等。
2. 性能测试:测试交换机的吞吐量、转发延迟、数据包丢失率等性能指标,可以使用负载生成器或者网络压力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3. 安全测试:测试交换机的安全性能,包括对未授权访问的防护、DDoS攻击的抵御能力、访问控制列表的有效性等。
4. 可靠性测试:测试交换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长时间运行测试、断电恢复测试、链路异常恢复测试等。
5. 兼容性测试:测试交换机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包括与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的协作性能等。
6. 可扩展性测试:测试交换机的扩展性能,包括对大规模网络的支持能力、虚拟化技术的适配性、堆叠技术的可靠性等。
以上是常见的测试交换机数据的方法,具体的测试方法和工具选择要根据实际情
况和需求来确定。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一、背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三层交换机在企业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三层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以及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排查和修复,有必要进行全面的三层交换机测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二、测试目标1.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基础功能,包括转发性能、路由功能、访问控制列表等。
2.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包括STP协议、VRRP协议等。
3. 测试三层交换机对不同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包括IPv4、IPv6等。
4.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包括防止网络攻击和入侵的能力。
三、测试步骤1. 环境搭建在测试前,需要搭建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多个三层交换机、PC端和测试设备。
通过连接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测试各种情况下的三层交换机性能。
2. 基础功能测试在测试环境中,通过发送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数据包,测试三层交换机的转发性能。
观察其转发速度和吞吐量,确保其性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同时,测试其路由功能,包括路由表的建立和更新、路由协议的选择等。
此外,还要测试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功能,以确保其能够正确过滤和限制网络流量。
3. 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测试为了测试三层交换机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可以模拟网络中的链路故障和设备故障。
观察交换机在这些故障情况下的行为表现,包括链路恢复的速度、数据的转发路径选择等。
测试STP协议和VRRP协议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它们能够实现网络的快速收敛和冗余。
4. 兼容性测试针对不同的网络协议(如IPv4和IPv6),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兼容性。
确保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和转发IPv4和IPv6流量,并且支持相关的协议和技术。
5. 安全性测试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攻击,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观察交换机的防御能力。
此外,还需测试交换机对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的支持程度,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四、测试工具进行三层交换机测试时,可以使用各种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Spirent TestCenter等。
交换机测试小指南
交换机测试小指南交换机测试小指南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的核心连接设备,它的性能是保障企业网络速度的主要标准。
但是大多数网络厂商的承诺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企业用户必须执行一些正规测试,来进行性能参数的确定。
本手册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测试局域网交换机能源效率,以太网交换机延迟测试,以及应用交换机测试等内容。
局域网交换机功耗测试大多数网络厂商承诺局域网交换机的电源效率,但很少能证明他们的部件可以节约多少能源。
因此,企业用户必须执行局域网交换机能源效率的正规测试,这与他们用来确定速度、反馈和功能所做的测试相同。
测试局域网交换机功耗最佳实践如何测试局域网交换机能源效率10GB以太网交换机延迟测试随着市场价格定位的持续下降,10 Gigabit Ethernet (GbE)交换机变得越来越适合于企业的大规模部署。
可用的基本带宽是史无前例的——一个端口就能提供1,000条原始的10Mbps以太网链路的基本容量。
但当企业进行部署时,它们将会发现不仅测试10GbE 交换机的吞吐量很重要,测试延迟时间也很重要。
不管交换机有多强大,高延迟都是不可接受的。
10GB以太网交换机延迟测试什么?应用交换机测试应用交换机——即负载均衡器——对于应用发布和企业网络和电子商务中的性能是很重要的部分。
与其它技术相似,应用交换机的RFP过程意味着大量的测试。
应用交换机测试并不总是很容易,因为模拟负载平衡器必须处理的请求和流量的容量是很困难的。
同时,由于应用交换机的功能不仅仅是负载平衡,网络管理员会发现他们需要测试很多的功能。
应用交换机测试:简单的RFP指南(上)应用交换机测试:简单的RFP指南(下)测试局域网交换机功耗最佳实践大多数网络厂商承诺局域网交换机的电源效率,但很少能证明他们的部件可以节约多少能源。
用户不仅要确定每个供应商的运营效率,而且也要找到一个客观的方式来衡量对比这些供应商,以便做出采购决策。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局域网交换机属于持续运转的设备,所以他们的能源效率可以使每年的运营成本节省数百万美元。
交换机测试报告
交换机测试报告引言: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通信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和分发网络数据的角色。
它的可靠性和性能对整个网络的工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交换机进行定期的测试和评估是保证网络运行稳定的重要一环。
本报告将对某型号交换机进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一、测试环境概述:测试采用了实际生产环境,在大型企业网络中运行了某型号交换机。
网络中包含了多个部门和终端设备,各类数据流量相对复杂。
二、测试目标:1. 网络稳定性:测试交换机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包括流量控制、数据转发速度等。
2. 存储容量:测试交换机对MAC地址表和路由表等存储容量的支持和扩展性。
3. 交换机性能:测试交换机的吞吐量、传输延迟和数据包丢失率等性能指标,以确保其能够胜任现实网络环境中的各项任务。
4. 安全性:测试交换机的安全功能,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等。
三、测试步骤和结果:1. 稳定性测试:a. 测试交换机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流量控制能力,结果显示交换机能够合理地分配和控制流量,避免出现堵塞和丢包现象。
b. 测试交换机在多个部门间的数据转发速度,结果显示交换机在毫秒级别的转发速度下,能够满足网络流量的需求。
c. 测试交换机故障恢复速度,结果显示交换机在故障恢复方面表现出色,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2. 存储容量测试:a. 测试交换机对MAC地址表的存储容量,结果显示交换机能够支持大规模MAC地址的动态学习和存储。
b. 测试交换机对路由表的存储容量,结果显示交换机能够灵活扩展路由表的容量,满足复杂网络环境的需要。
3. 交换机性能测试:a. 测试交换机的吞吐量,结果显示交换机能够达到理论最大值,并且不会因流量增加导致性能下降。
b. 测试交换机的传输延迟,结果显示交换机的延迟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网络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
c. 测试交换机的数据包丢失率,结果显示交换机基本没有数据包丢失,保证了网络数据的完整性。
4. 安全性测试:a. 测试交换机的访问控制能力,结果显示交换机能够严格限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交换机测试知识
压力测试工具
总结词
压力测试工具是一种用于模拟大量网络流量和请求的 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交换机在高负载下 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压力测试工具可以模拟大量的网络流量和请求,对交换 机进行加压测试,以检测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压力测试,测试人员可以了解交换机在高负载下的 性能瓶颈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交换机配置和提高网络 稳定性提供依据。
交换机测试知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7
CONTENTS
• 交换机测试概述 • 交换机性能测试 • 交换机功能测试 • 交换机兼容性测试 • 交换机测试工具与技术 • 交换机测试实践与案例
01
交换机测试概述
交换机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交换机测试是指对交换机的各项性能 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满足 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的过程。
与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性
总结词
评估交换机与其他厂商设备之间的性能 表现。
VS
详细描述
除了验证通信和交互操作的正常性,还需 要对交换机与其他厂商设备之间的性能表 现进行评估。这包括测试数据传输速率、 延迟、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以确保交 换机在与其他设备一起工作时能够达到预 期的性能水平。
与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03
交换机功能测试
VLAN功能测试
VLAN划分
测试交换机的VLAN划分 功能,确保VLAN配置正 确,能够将不同端口划分
到不同的VLAN中。
VLAN间通信
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是否正常,验证VLAN间路
由和三层交换功能。
VLAN访问控制
测试VLAN访问控制列表( ACL)功能,确保能够根 据不同的VLAN实现不同的
交换机检验报告
交换机检验报告摘要: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网络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本文以交换机检验为主题,通过对交换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性能和功能达到预期标准。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交换机检验的目的、测试方法和结果,以及相关的评估和建议。
1. 引言交换机作为现代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具备多种功能和特性,如数据包转发、VLAN支持、流量控制、安全性等。
因此,对交换机的检验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检验的目的在于确保交换机的性能和功能达到预期要求,并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检验目标交换机检验的目标是验证其基本功能和性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包转发能力:测试交换机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数据包转发速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其能够快速、可靠地传输数据。
2.2 VLAN支持:测试交换机是否能够正确地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的功能,以及如何配置和管理VLAN。
2.3 流量控制:测试交换机对网络流量的控制能力,包括流量限制、优先级和链路聚合等功能。
2.4 安全性:测试交换机的安全性能,包括MAC地址过滤、端口安全、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功能。
3. 检验方法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交换机进行测试:3.1 功能测试:对交换机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数据包转发、VLAN配置、流量控制和安全性等方面。
3.2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不同负载条件,测试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速度及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3.3 兼容性测试:测试交换机与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包括兼容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等。
3.4 安全性评估:针对交换机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
4. 检验结果通过对交换机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性能符合预期要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表现稳定可靠。
4.2 数据包转发速度满足网络需求,并在高负载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交换机测试
前就已经开始了数据转发。这样,在通讯质量不高的环 境下,交换机会转发所有的完整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 这实际上是给整个交换网络带来了许多垃圾通讯包,交 换机会被误解为发生了广播风暴。 总之,直通转发技术适用与网络链路质量较好、错误数 据包较少的网络环境。
第八章 网络设备测试:交换机
目标:
学习交换机的常用指标 及测试方法
主要内容
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2 交换机性能测试 3 千兆交换机测试 4 用于网络测试的仪表
2021/3/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畅华 chhzhu@
1
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背板带宽
2021/3/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畅华 chhzhu@
9
1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交换机时延
5、交换机时延(Latency):是指从交换机接收到数 据包到开始向目的端口复制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延时大小,比如转发技术等等。 采用直通转发技术的交换机有固定的延时。因为直通式交
优点:没有残缺数据包转发,减少了潜在的不 必要数据转发。
缺点:转发速率比直接转发技术慢。
所以,存储转发技术比较适应与普通链路质量的网 络环境。
2021/3/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畅华 chhzhu@
8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转发技术
碎片隔离式(Fragment Free)
换机不管数据包的整体大小,而只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转 发方向。所以它的延时取决于交换机解读数据包前6个字节 中目的地址的解读速率。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的交换机由于必须要接收完整的数据包 才开始转发,所以它的延时与数据包大小有关。数据包大, 则延时大;数据包小,则延时小。
6097F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注:本文档没有描述,但应当包括的其它测试如下,这些测试仅需简单配置,测试时若需使用以太网电口,可依次选择标识为100Base-Tx 1 、2、......... 16 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ethernet 1 、ethernet 2 、ethernet 16 ),若需使用以太网光口,依次选择标识为1000Base-X 25、26 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gigabitethernet 1、gigabitethernet 2 ),以实际所需数量为准。
测试时若需使交换机不接地,只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悬空,接地端子悬空;若需使交换机接地,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接地,接地端子接地,电源能适应交流和直流220V 电压,正负极可以互换,为可靠起见,使用直流电压测试时,正极接电源+端口,负极接电源-端口。
“ 6.2 电源影响性测试”“6.3 温度影响”“ 6.5.1 交换机吞吐量测试”“ 6.5.2 转发速率”“ 6.5.5 时延”“ 6.5.6 帧丢失”“ 6.5.7 背靠背帧”“ 6.5.11 以太网光接口测试”“ 6.6 功耗消耗测试”“6.7 绝缘性能测试”“6.8 耐湿热性能测试”“6.9 机械性能测试”“ 6.10 电磁兼容测试”按“6.4 功能检查”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网络风暴抑制” (测试标准5.3.4 ,本文档第1 章)、“镜文案大全按“ 6.5 性能测试”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地址缓存能力” (测试标准6.5.3 ,本文档第3 章)、“地址学习能力”(测试标准6.5.4 ,本文档第4 章)、虚拟局域网(测试标准6.5.8 ,本文档第5章)、环网恢复时间(测试标准6.5.9 本文档第6 章)、队列优先级(测试标准6.5.10 ,本文档第7 章)。
第 1 章广播风暴、组播风暴、未知单播风暴抑制测试(参考ADESA_PIRL_RateLimit.tcc 配置文件)1.1 测试接线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 ;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ethernet 2。
交换机测试规范
交换机测试规范篇一: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公司核心交换机项目测试方案书2009年11月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4 2 引用标准.................................................... ...................................................... ................ 4 3 测试硬件环境.................................................... ...................................................... .. (4)3.1 核心交换机.................................................... ...................................................... (4)3.2 思博伦测试设备.................................................... ................................................. 4 4测试项目及技术要求.................................................... .................................................. 4 5 测试方法与步骤.................................................... ...................................................... . (5)5.1 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 ................................................... .. (5)5.1.1 测试拓扑.................................................... . (5)5.1.2 包长测试.................................................... . (5)5.1.3 混合包长测试.................................................... .. (6)5.2 GE端口测试 ................................................... . (8)5.2.1 测试拓扑.................................................... (8)5.2.2 包长测试.................................................... . (8)5.3 QoS流分类能力的测试 ................................................... .. (10)5.3.1 测试拓扑.................................................... .. (10)5.3.2 流分类测试.................................................... . (10)5.4 QoS拥塞管理测试 ................................................... . (14)5.4.1 测试拓扑.................................................... .. (14)5.4.2 测试方法.................................................... .. (14)5.5 QoS包过滤能力测试 ................................................... (17)5.5.1 测试拓扑.................................................... .. (17)5.5.2 测试方法.................................................... .. (17)5.6 IGMP V2/V3协议测试 ................................................... . (19)5.6.1 测试拓扑.................................................... .. (19)5.6.2 测试方法.................................................... .. (19)5.7 PIM协议测试 ................................................... (20)5.7.1 测试拓扑....................................................205.7.2 测试方法.................................................... .. (20)5.8 ACL 支持组播组过滤.................................................... . (21)5.8.1 测试拓扑.................................................... .. (21)5.8.2 测试方法..........................................(来自: 小龙文档网:交换机测试规范)................................................... (22)5.9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 (23)5.9.1 测试拓扑.................................................... .. (23)5.9.2 测试方法....................................................235.10 组播组转发时延.................................................... .. (25)5.10.1 测试拓扑.................................................... .. (25)5.10.2 测试方法.................................................... .. (25)5.11 组播组转发抖动.................................................... .. (26)5.11.1 测试拓扑.................................................... .. (26)5.11.2 测试方法.................................................... .. (26)5.12 组播分发能力测试.................................................... . (28)5.12.1 测试拓扑.................................................... .. (28)5.12.2 测试方法.................................................... .. (28)5.1 组播组容量.................................................... . (29)5.1.1 测试拓扑.................................................... .. (29)5.1.2 测试方法.................................................... .. (2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配合***公司新一期IP网络的建设,针对***IP骨干网的特点,结合IP骨干网络建设中新的要求,对交换机进行测试验证,主要内容包括GE/10GE端口性能、QoS和组播测试等。
局域网交换机的功耗测试及测量方法
局域网交换机的功耗测试及测量方法如今的网络设备生产厂商众多,而且都承诺自己的网络和交换设备是节能的,但很少有哪个厂家能够证明实际使用情况。
因此,企业用户一定要通过某种性能测试来进行交换机的能源效率测试,这种测试与确定速度和功能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局域网交换机的功耗测试、测量的方法。
1、系统吞吐量一般来说,在交换机的性能测试中,吞吐量是最重要的测试要素。
在测量功耗时,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测试数字与所测量的功耗综合在一起,就可以计算每使用一瓦电可以达到的吞吐量是多少。
我们建议测试人员要计算每瓦电能每秒钟转发的兆位(Mbps/瓦)。
当然,也可以选择Gbps。
用户还可以使用原始数据,计算每秒钟传输每兆位数据需要花费多少钱。
吞吐量的测量非常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有些制造商选择实施不给所有附加接口提供线速吞吐量的网络连接结构。
这种交换机拥有很多插卡模块或底板,这种交换机可能要比那些提供完全的线速吞吐量的交换机使用的电能更少。
如果不测量吞吐量,我们就会错误地得出结论认为:低容量设备在从同样数量的端口传输数据时,要比能够交付更大吞吐量的交换机更有效率。
只有将吞吐量的计算考虑进去,我们才能够将所达到的吞吐量与所耗用的电能关联起来。
2、功率因数可以这样讲,确定被测设备所耗用电能的效率与测量所耗用的电能同样重要。
因此,在测试交换机的能源效率时要考虑“功率因数”。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功率因数指的是流向“表观功率”负载的实际功率。
未充分利用的功率意味着,某个设备耗用了比它实际所能够耗用的更多能源,因而,从长期来看,它花费的成本要比必需的花费高得多。
功率因数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字,其中的1代表着最大的或100%的效率。
有些测试工具会自动计算这个值。
某个系统所耗用的最明显的功率就是电压的RMS值与流经设备的电流的乘积,在这里我们假设波形是同相的。
电力供应商用这个值来评估所耗用的总电量。
问题是通常情况下,由于网络内的一系列复杂设备,电压和电流波形是不会同相的。
交换机性能参数测试操作手册
交换机性能参数测试操作手册文档编号:版本:1.1日期:2005-8-7一、目的为了便于以后用SMB来测试交换机的相关性能的操作,特地撰写了该测试操作手册,给大家提供参考。
二、测试范围该手册可用于用SMB对二层、三层交换机的性能测试。
性能具体分为rfc 2544提及的吞吐量(Throughput)、延迟(Latency)、丢包率(Packet Loss)、背靠背(Back-to-back)四个主要指标和rfc 2889涉及到的转发能力(Forwarding)、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包括线头阻塞(HOLB)和背压(Backpressure)、地址深度(Address Caching)、地址学习(Address Learning)、错误帧处理能力(Error Filting)、广播转发能力(Broadcast forwarding)、广播延迟(Broadcast Latency)以及Forward Pressure 能力的八个性能指标。
Rfc2544性能指标是利用Smartbits Application软件来测试的,rfc2889涉及的性能指标是用AST软件来测试的。
下面将以自研产品S3448型交换机(48口)为例,分别对上面列的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操作说明。
三、性能测试3.1 测试硬件设备1. S3448交换机一台;2. SMB6000B一台;3. PC机一台,并安装Smartbits Application和AST软件。
4. 线缆若干。
3.2 软件设备Smartbits Application软件;AST软件。
3.3 测试拓扑图rfc 2544和rfc 2889性能测试所搭建的测试环境是一样的,以测试DUT六个端口为例,具体如图3.3.11. DUT的f0/1、f0/2、f0/11、f0/12、f0/21、f0/22六个端口分别和SMB6000B的六个百兆口相连接。
2. 配置DUT,关掉spanning-tree和pdp,具体配置见dut配置。
交换机怎么检验?交换机检验方法与标准指南
交换机怎么检验?交换机检验方法与标准指南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
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交换机的检验也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交换机怎么检验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交换机检验方法与标准,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一、交换机的基础知识许多新型的Client/Server应用程序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传统的共享式网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也就推动了局域网交换机的出现。
(一)交换机的定义局域网交换机拥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有自己的专用带宽,并且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
交换机各个端口之间的通信是同时的、并行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吞吐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每个端口还可以只连接一个设备。
为了实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或与高档服务器的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高速端口,如100M以太网端口、FDDI端口或155M ATM端口,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
交换机(二)交换机的特性通过集线器共享局域网的用户不仅是共享带宽,而且是竞争带宽。
可能由于个别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而导致其他用户的可用带宽相对减少,甚至被迫等待,因而也就耽误了通信和信息处理。
利用交换机的网络微分段技术,可以将一个大型的共享式局域网的用户分成许多独立的网段,减少竞争带宽的用户数量,增加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从而缓解共享网络的拥挤状况。
由于交换机可以将信息迅速而直接地送到目的地能大大提高速度和带宽,能保护用户以前在介质方面的投资,并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交换机不但是网桥的理想替代物,而且是集线器的理想替代物。
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下面几方面改进了性能:(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吐量。
(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或连接一个工作组,有效地解决拥挤现像。
交换机性能测试使用方法
交换机性能测试使用方法
1.测试组网
在交换机、发包设备和采集设备之间,最好使用千兆网卡和网线。
在没有超过千兆流量下可以认为交换机是没有丢包的。
(如果使用百兆网卡和网线,在没有超过百兆流量下可以认为交换机是没有丢包的。
)
在发包设备上使用SendPackage进行发包。
在采集设备上使用NGN2.0进行采集,用来测试采集的性能。
2.连接交换机
Web地址为:http://192.168.3.254
用户名:admin
没有密码
3.点击OK,进入下面的页面
4.点击Statistics进入查询页面,选择所要查询的接口
5.检查Received Packets是否与电脑发送的包数一致交换机接收的包数
电脑发送包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注:本文档没有描述,但应当包括的其它测试如下,这些测试仅需简单配置,测试时若需使用以太网电口,可依次选择标识为100Base-Tx 1 、2、.......... 16 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ethernet 1 、ethernet 2 、ethernet 16 ),若需使用以太网光口,依次选择标识为1000Base-X 25、26 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gigabitethernet 1、gigabitethernet 2 ),以实际所需数量为准。
测试时若需使交换机不接地,只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悬空,接地端子悬空;若需使交换机接地,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接地,接地端子接地,电源能适应交流和直流220V 电压,正负极可以互换,为可靠起见,使用直流电压测试时,正极接电源+端口,负极接电源-端口。
“ 6.2 电源影响性测试”“6.3 温度影响”“ 6.5.1 交换机吞吐量测试”“ 6.5.2 转发速率”“ 6.5.5 时延”“ 6.5.6 帧丢失”“ 6.5.7 背靠背帧”“ 6.5.11 以太网光接口测试”“ 6.6 功耗消耗测试”“6.7 绝缘性能测试”“6.8 耐湿热性能测试”“6.9 机械性能测试”“ 6.10 电磁兼容测试”按“6.4 功能检查”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网络风暴抑制” (测试标准5.3.4 ,本文档第1 章)、“镜文案大全按“ 6.5 性能测试”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地址缓存能力” (测试标准6.5.3 ,本文档第3 章)、“地址学习能力”(测像”(测试标准5.3.7 ,本文档第2 章)。
试标准6.5.4 ,本文档第4 章)、虚拟局域网(测试标准6.5.8 ,本文档第5章)、环网恢复时间(测试标准6.5.9 本文档第6 章)、队列优先级(测试标准6.5.10 ,本文档第7 章)。
第1 章广播风暴、组播风暴、未知单播风暴抑制测试(参考ADESA_PIRL_RateLimit.tcc 配置文件)1.1测试接线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 ;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ethernet 2。
测试仪器的P1 口接交换机ethernet 1 端口,测试仪器的P2 口接交换机ethernet 2 端口。
1.2建流建立主机:P1 口建立1 个主机为Host 1 。
添加数据流:建立广播数据流,命名为BC,帧长64字节,目标MAC地址FF:FF:FF:FF:FF:FF,源MAC地址为Host 1的MAC 地址,Rx Port 设为P2;建立组播数据流,命名为MC ,帧长64 字节,目标MAC 地址为任意组播MAC 地址,源MAC 地址为Host 1 的MAC 地址,Rx Port 设为P2;建立未知单播数据流,命名为UUC ,帧长64 字节,目标MAC 地址为任意单播MAC 地址,源MAC 地址为Host 1 的MAC 地址,Rx Port 设为P2。
配置流量发生器:Scheduling Mode 设为Port Based 、Duration Mode 设为Continuous ,Load 为100% 。
1.3测试1.3.1测试配置抑制广播风暴、组播风暴(包括已知组播地址和未知组播地址)、未知单播风暴,使其最大速率为64kbps 。
配实用标准文档置命令:(ethernet 1)# pirl 0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B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ethernet 1)# pirl 1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M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ethernet 1)# pirl 2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UM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ethernet 1)# pirl 3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UU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1.3.2广播风暴抑制功能测试发送P1 的广播数据流,监视P2 的接收比特率,应低于64kbps 。
1.3.3组播风暴抑制功能测试发送P1 的组播数据流,监视P2 的接收比特率,应低于64kbps 。
1.3.4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测试发送P1 的未知单播数据流,监视P2 的接收比特率,应低于64kbps 。
第2 章端口镜像测试(参考ADESA_PM.tcc 配置文件)2.1测试接线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P3、P4、P5、P6;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6。
测试仪器端口连接交换机端口例:P1 至P6 口分别连接ethernet 1-ethernet 6 口。
2.2建流建立主机:P1、P2、P3、P4 和P6 口分别建立1 个主机,为Host 1、Host 2、Host 3、Host 4、Host 6 ,P5 口建立4 个主机,为Host 5-1 、Host 5-2 、Host 5-3 、Host 5-4 。
添加数据流:建立Host 1 至U Host 5-1 、Host 2 至U Host 5-2 、Host 3 至U Host 5-3 、Host 4 至U Host 5-4 的文案大全双向数据流。
配置流量发生器:Scheduling Mode 设为Port Based 、Duration Mode 设为Seconds 、Duration 设为10 ,P1、P2、P3、P4 口Load 设为12.5% ,P5 口Load 设为50% 。
2.3测试每轮测试时间10s 。
2.3.1单端口输入镜像测试镜像从ethernet 1 口流入的数据到ethernet 6 口。
配置命令:(ethernet 1)#pm ms rx#pm imd ethernet 6测试:发送P1 到P5 的数据流,监视P6 收到的数据包与P5 收到的数据包数量是否相同。
2.3.2单端口输出镜像测试镜像从ethernet 5 口流出的数据到ethernet 6 口。
配置命令:(ethernet 1)#pm ms none (取消测试3.1 的配置)(ethernet 5)#pm ms tx#pm emd ethernet 6测试:发送P1、P2、P3、P4到P5的数据流,监视P6收到的数据包与P5收到的数据包数量是否相同。
2.3.3多端口输入镜像测试同时镜像从ethernet 1 、ethernet 2 、ethernet 3 、ethernet 4 口流入的数据到ethernet 6 口。
配置命令:(ethernet 1)#pm ms rx实用标准文档(ethernet 2)#pm ms rx (ethernet 3)#pm ms rx (ethernet 4)#pm ms rx #pm imd ethernet 6测试:发送P1、P2、P3、P4到P5的数据流,监视P6收到的数据包与P1、P2、P3、同。
2.3.4多端口输出镜像测试同。
第3 章地址缓存能力测试参考ADESA_ATU.tcc 配置文件)文案大全P4 发送数据包的总量是否相同时镜像从ethernet 1 、ethernet 2 、配置命令:(ethernet 1)#pm ms tx(ethernet 2)#pm ms tx(ethernet 3)#pm ms tx(ethernet 4)#pm ms tx#pm emd ethernet 6测试:发送P5到P1、P2、P3、P4的数据流,ethernet 3 、ethernet 4 口流出的数据到监视P6 收到的数据包与P1、P2、P3、ethernet 6 口。
P4 收到数据包的总量是否相3.1测试接线测试口P1 和测试口P2 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1 和ethernet 2 ,用于测试,另使用P3 和P4 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3 和ethernet 4 ,用于监视是否泛洪。
3.2建流创建主机Host 1 ,源MAC 地址00:10:94:00:00:01创建主机Host 2 ,源MAC 地址00:10:95:00:00:01流1 :帧长固定64 字节,Host1 到Host2 的单向流,Frame 中Source MAC 的MAC Modifier 为Count=8191;Step=00:00:00:00:00:01流2 :帧长固定64 字节,Host2 到Host1 的单向流,Frame 中Destination MAC 的的MAC Modifier 为Count=8191;Step=00:00:00:00:00:01初始测试的MAC 地址数量为8191 最大理论值-1 ,减去1 是由于学习Host2 源地址所占用的MAC 地址记录数为1 ),在实际测试中逐步调整以确定交换机地址缓存能力。
3.3测试3.3.1测试方法1启动交换机,输入:#fdb flush清空地址表,发送流1,Duration Mode 为Bursts ,Duration 为8191 ,负载为10% ,P3 和P4 口接收包的数量应为8191 ,而后发送流2,Duration Mode 为Bursts ,Duration 为8191 ,负载为10% ,监视P3 和P4 口是否仍然为8191 ,若多于8191 ,减少MAC 地址数量。
3.3.2测试方法2 (推荐)将测试的MAC 地址数量设为9000 (略大于最大理论值),即调整Host1 和Host2 的MAC Modifier 为Count=9000 ;Step=00:00:00:00:00:01 。
启动交换机,输入:#fdb flush实用标准文档清空地址表,发送流1,Duration Mode 为Bursts ,Duration 为9000 ,负载为10% ,而后发送流2 ,DurationMode 为Bursts ,Duration 为9000 ,负载为10% ,记录P3 口或P4 口接收数据包的数量,减去9000 ,即为泛洪包的数量,用9000 减去泛洪包的数量加上1(学习Host2 源地址所占用的MAC 地址记录数为1 ),即为地址缓存能力。
Total Tx Frame Count Total Rx Frame CountP1 9000 9000P2 9000 9000P3 0 9810P4 0 9810泛洪包数量9810-9000=810 ;地址缓存能力9000-810+1=8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