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孚老师心意拳初学入门总结(1)

合集下载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
心意拳入门练什么?那就是鸡步、鸡步、还是鸡步!
习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步法,心意拳讲究“入门鸡步走三年”,想要入门,练好基本功,就要踏踏实实练好鸡步。

鸡步不仅仅是心意拳的基本功。

也是心意六合拳之核心,也是“五劲”、“六艺”之首。

以前有“打遍天下老鸡形”的说法,现在练心意,有几个能把鸡步踩三年的,踩一年半载的都很少了。

拳谱要求:“前膀领着走,右腿未起左腿随,左腿未落右腿跟,虽然两腿有前后,不胜两腿并一腿”。

鸡步起势(定势):
头顶项竖,下颌微收,舌抵上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上身斜中带正。

双目平视,敛臀实腹,前手不离膝,后手不离胯,前脚掌踩稳,后脚蹬劲待发。

鸡步行功(动势):
身子微前倾,有前奔之意,但不能前俯后仰,也不能左斜右歪,迈开的步子要大,也要轻、快、平、稳,脚趾时时要扣。

“踩”不是跺地,后腿不能拖拉,前脚一落后脚即起步,行进中上身保持平稳不可高低起伏。

要点:“踩”,如踩毒物,如鹰抓物;“践”,双脚交替要快;“裹”,裹中出真劲;“剪”胯膝如轴,小腿似剪;“腾”,“膝打膝,分而出”,如起飞前之腾跃;“磨”,磨精磨胫,固本培元;“合”,勿忘六合之本!
初练踩鸡步,要循序渐进,站姿可由高到低。

也可以通过深蹲、短跑等训练辅助练习,能够帮助尽快掌握。

练武要有吃苦精神,持之以恒,打好基础,长功夫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心意拳修习要领

心意拳修习要领

心意拳修习要领●心意拳由一入手,最后又归一。

因此,起步的时候,不必要求系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个一上。

如果悟了那个一,一万也就不难。

如果不悟那个一,一万及不上一。

道可大可小,天堂很宽,但门口很小,只容单人通过,再好的武功,也好自己修炼,琢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何谓系统,是万物还是道?常人都把万物当成系统,所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但一个悟道之人,却会说,一就够了,为何要十八?虽然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喜欢十八般。

这个一是居中的,进可达无限,退则与道合一,所以,常琢磨这个一字。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一就是居于空与无限之间的那个动态平衡点。

人是一个整体,练拳修道是为了将这个整体的所有潜能都发挥出来,因此,一就是最后的答案。

练肌肉的以为把肌肉练到极度,就可以天下无敌,但事实上,肌肉只是人体的部分。

有人练太极,完全松柔不用力,练的是神经敏感度,那也是人体的部分,心意拳练的不是那些局部的东西,而是练一个整体,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那个整体设计的。

这个理论也有不少人在讲,但如何练却是一个问题。

这次大家见到守孚老师,有些人学员说,那种感受完全可以用震撼两字来表达,大家看到了这个整体是可以通过守孚老师亲传的心意拳立即开练的,因此,心里一直要想着这个一字,因为一就是整,简,透,通,空。

●陈师在2006年10月苏州面授班时说:“干工作要执著,但练拳不要执著。

”●守孚老师教大侠每个单招功架,并详细每个功架的内在意劲。

等关键的功架全部教完以后,再教数招合一;最后就是空法,即万法归空。

如果不是空法,那就只可能是次一等的东西了。

所谓心法在心意拳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很精妙和微妙的系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只能描述出这个系统的轮廓。

我写出来的都是纲领性的东西,是个骨架。

你想得到全部的肉,必须要跟师学艺。

●心意道的练法是在练大把的时候,不管具体的实战用法,只是琢磨内在的意劲。

●陈守孚老师说:“大家先踏踏实实的练好架子,功夫自然有,外会带动内,铁老教我也是说不要先去想那些玄的,会自然有的”。

心意拳修练之内家拳诀1

心意拳修练之内家拳诀1
心意拳修练之—内家拳诀
人体所有潜在的整体攻击力. 那不叫练拳,那和练竞走有什么两样 ,一下就是一
下,绝不可以有任何的含糊。如果含糊了,练一万遍都没 有用的。你看那些运动员,腿脚够有力了吧,但武功呢? 一点都没有。
好功夫和苦与不苦没有直接的联系,守孚老师当 即演练龙调膀,就那么一个动作,居然势若惊雷,好像能 听出骨节之间嘎嘣一声响,时空在那一瞬之间被凝固与其 把功夫下在傻练上,不如将功夫下在对正确性的追求上。
布弓形。给对方的气势就是要面对一只莽熊的蛮缠。太极 推手讲用意不用力,心意六合拳讲用浓意加大力。
这似棉裹铁的诀窍就是以松柔之势打出来的一 招,在达到打击点的一瞬间突然收紧,如此外面看起来依 旧是松柔之势,内在却悄悄装上了一根铁条。这内在的一 紧不是简单的手上一紧,而是全身整体的一紧,以丹田为 紧的核心。
时的练拳法是完全一致的。目前,绝大多数的拳家都无法 将练拳时的漂亮动作转化到实战技击上去, 因为那些漂亮 动作都没有内劲支持,所以在实战的剧烈碰撞中就无法发 挥出来。
这所谓的一动无有不动,其要点是内劲之动。外 在的动是不稀奇的,即使你在走路不也是一动无有不动吗, 要将内劲发动起来才是真动。
身体的左右一转,可谓花样百出,刚才的肘击过 后,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肩胯就对准对方,而这肩胯的同 时发力对对手的打击是摧毁性的。
现代散打大都讲究的是身体肢节惯性用力,而 内家武功讲究的身体整体的合动。肢节的惯性用力一定是 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肢节的顶点,如拳、足、膝、肘,而 身体整体的合动讲究力不出尖,所谓浑圆运动。大侠读王
芗斋先生晚年写的“意拳断手述要”,看到如下精彩段落: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 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 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 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 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 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 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 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 “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形意拳训练总结报告范文(3篇)

形意拳训练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

它以独特的技击理论、丰富的技击技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

本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训练后,对形意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现将训练总结如下。

二、形意拳训练内容1. 基本功训练(1)站桩:站桩是形意拳训练的基础,通过站桩可以锻炼人的筋骨、增强体力、提高内功。

在训练过程中,我按照师父的指导,坚持每天站桩,逐渐掌握了正确的站桩姿势和呼吸方法。

(2)基本功套路:形意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十二形、三节拳、五行拳等。

这些套路既包含了技击动作,又注重内外兼修。

在训练中,我反复练习基本功套路,提高了自己的招式熟练度和实战能力。

(3)单操:单操是形意拳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单操可以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力量。

在训练过程中,我认真练习各种单操,提高了自己的实战技巧。

2. 技击训练(1)拆招:拆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基础,通过对招式的拆解,理解招式的技击用意和作用。

在训练中,我跟随师父学习拆招,掌握了各种招式的技击方法。

(2)喂招:喂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不断练习喂招,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攻击。

(3)对招:对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高级阶段,通过实战演练,检验自己的技击水平。

在训练中,我积极参与对招,提高了自己的实战经验。

(4)散招:散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最高境界,要求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招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练习散招,提高了自己的实战能力。

3. 内功修炼(1)呼吸:呼吸是形意拳内功修炼的关键,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提高内功水平。

在训练中,我遵循师父的指导,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内功水平。

(2)意守:意守是形意拳内功修炼的重要环节,通过意守可以调整人的精神状态,提高内功。

在训练过程中,我坚持练习意守,提高了自己的内功修养。

三、训练成果1. 技击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训练,我的技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学习陈守孚心意拳体会...

学习陈守孚心意拳体会...

学习陈守孚心意拳体会...拳学笔录与高人接触是种幸福,不知不觉之间就如同到了一个新世界,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可一切又都不一样,守孚老师是高人,至少在我心目中是这样。

最近见到了守孚老师,聊了很久,这次聊和以往几次又大不一样,听过之后,感激之余唯恐辜负。

我不便在这里把听到所有的东西都详细写出来,写点笔记的东西供参考。

( 与以前一样,因为记忆和理解误差的原因,所写东西不能代表守孚老师的实际观点,请不要转贴。

)1、练拳会有几个阶段,开始是人练(学)拳,再后来就是拳练人了,再往后是“拳在人中,人在拳中”。

开始学拳,只要路子对了,拳熟了,拳反过来会练人,调整身心状态,到后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在拳中。

杜心五过独木桥时偷袭走在前面的许矮子,徐矮子能马上反应就是达到“人在拳中”这步了。

2、什么样才是真正在练拳,就是真正用“心”打拳,用心“催化”拳;动作不用多,但心一定要静下来,不浮躁,气沉不能浮,无欲的状态下反应最快。

人为什么被称为是天地之灵?动物也有心也有本能,但一种动物就一种性,别的就不会了。

老虎虎扑很厉害,借鉴过来,虎摆尾也厉害,也拿过来,虎登山,鹞子入林取象于老虎、鹞子,古人发现这两种动物劲很好,就吸收过来,不是简单的学老虎鹞子的样子,而是取其“意”。

意,一种叫意境,还有一种叫意劲,取老虎鹞子的“意劲”,把各种意劲融会贯通在一起,这是“意境”。

心动人动,心-气-力。

古人讲动物修道只能是妖,老虎只能是老虎,成不了鹞子,而人能修道,区别就在人能够反馈形成思想,而动物不行,心一动人就动了,随心所欲的。

是老虎也可以是鹞子,想想就不想了,不能想着做事,本能反应速度最快。

3、刚而不僵,柔而不散。

“锁”不仅仅是“合”,还有撑劲拔骨,力透四稍,发“咦”要气沉下去,动物要攻击前发出吼声都是气沉下去发出的,憋在胸腔会伤身的。

运动中保持“合”难,要注意动作转换时涵一把劲,不丢不散,你看这杯水(塑料一次性杯),劲大了,杯子瘪了,劲小了,端不起来;这样劲随时可发可收。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二十四把:龙:龙调膀/刃劲/小龙形/大龙形/龙抱球/十字裹横/大劈/乌牛摆头/一头搠碑。

蛇:蛇拨草/蛇出洞/蛇摆尾/蛇吐舌。

熊:单把/双把/白熊戏球。

虎:虎形(虎蹬山、虎扑、虎摆尾)/ 虎抱头/马:野马奔槽。

鹞:鹞子入林(鹞子翻膀)。

鸡:摇闪把(老鸡形)。

鹰:鹰捉。

燕:燕子抄水(狸猫上树)。

猴:猴缩蹲。

心意老四篇是龙调膀、刃劲,摇闪把、鹞子入林。

常说心意拳有老三篇,但守孚老师心意拳却讲老四篇:摇闪把、韧劲、龙调膀、鹞子入林。

为何是这老四篇。

关键在丹田,龙调膀是横转上托丹田,韧劲是中分丹田,摇闪把是由前向下向后再向上向前摇旋丹田。

丹田被这三把劲磨练,根据阴阳对应原理,有进就有出,有由下向上摇旋,为什么没有相反的由上向下的摇旋呢?事实上,摇闪把循原轨迹返回就很自然变成韧劲,但这个返回轨迹无法完成一个整圆,于是鹞子入林出场了,鹞子入林走的由上向后向下再向前的轨迹,对丹田的磨练正好与摇闪把相反。

因此铁老心意拳讲老四篇,比传统的老三篇多了一个,在练丹田上阴阳合璧,而鹞子入林特殊的身法训练使得心意拳的攻击范围大增,远近攻击模式都齐备了。

对24把的这种排列主要是守孚老师从铁官成先生那里得来的传承,因为他后来又师从尚学礼先生的弟子李虎成先生,李老基本上也是这个东西,因此,这些大把应该可以说是心意拳里比较核心的把位。

至于后来卢嵩高先生和宋国宾先生传出更多的把位,以及出现很多的心意拳套路,守孚老师认为那大都是老先生为了满足教拳的市场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东西,就和大侠在芝加哥把六合八法改成百花错拳一样,反正多教一个动作多收一份钱。

而事实上,心意拳的最高境界是“打拳不见形,见形不为能”,因此心意拳的门内秘传诀要绝对不可能在于把位的数量上,而应该是把位的质量上,因此,24把到最后也嫌多,一切都要归为一把,那一把就叫十形合一,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姿势,而是一种境界。

陈守孚老师的二十四大把很有趣的发现——龙形占有七个形,蛇形有四个,熊和马各占三个。

(转)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体系

(转)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体系

(转)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体系第一步:24大把到十形合一。

开始的时候练24大把,把所有的撑筋拔骨都做到位,每把的丹田劲都很清楚。

陈守孚老师一直说,心意拳很符合科学的人体生理学,练24大把就是把人体的24个方位的潜能完全发掘出来。

因此,表面上看练某个动物的形,其实只是按照这个动物的形来练人体的某个方位的潜能。

等那个潜能练出来了,那个动物的形就是不重要的了。

通常心意拳又简称为十大形,其实这个称号却是偏离了心意武学真诀的,因为,心意拳真正的奥秘不在那个十大形中。

等24大把练熟了,就练十形合一,那就是身体一动打出的任何一个功架都包含了其他功架的意味。

陈守孚心意拳二十四大把1.龙:龙调膀,刃劲,小龙形,大龙形,龙抱球,十字裹横,大劈,乌牛摆头,一头搠碑2.蛇:蛇拨草,蛇出洞,蛇摆尾,蛇吐舌3.熊:单把,双把,白熊戏球4.虎:虎形(虎蹬山、虎扑、虎摆尾),虎抱头5.马:野马奔槽6.鹞:鹞子入林(鹞子翻膀)7.鸡:摇闪把(老鸡形)8.鹰:鹰捉9.燕:燕子抄水(狸猫上树)10.猴:猴缩蹲第二步:然后再练四把拳。

四把拳其实很短,练的是连环一气。

心意拳只有一个套路,这个套路的主要目的是练气机在体内的起承转合,因此,四把拳既是套路,又不能当套路来练。

传统的套路练的都是招式的转接变化,四把拳的奥妙不在招式,而在内气,最后的要求是一口气打完四把拳。

因此,四把拳练的是极限武学。

第三步:劲的分解,左右手分别打不同的把位,比如左手单把,右手虎摆尾。

如此一来,24把便拆成24个半把乘上24个半把,那就是576个组合变化,但这个组合变化不是机械式的组合,而是随意的组合,因此练的还是24把,那个组合是要让身体自动发生的才有效。

第四步:劲的连发,那就是让劲的分解过程向前连贯演化。

上面举例的比如左手单把,右手虎摆尾,如果连发,那么左手可以瞬间变成蛇吐舌,右手瞬间变成塌意。

这个练法也不是机械的,而是顺心意自然发生的,所以不是套路,不容许事先想好再机械地演练出来。

心意六合拳入门第一课踩鸡步

心意六合拳入门第一课踩鸡步

心意六合拳入门第一课踩鸡步踩鸡步说简单点就是蹲低了侧身往前走。

当然既然作为心意六合拳基础的基础,肯定有它自己的特殊要求。

要点一、起势轻步站,双脚前后分开站在一条直线的两侧。

下蹲成鸡步开走则两脚落于同一线上。

要点二、蹲下,坐胯,侧身。

蹲多高随意。

一般标准是个高的人蹲低点,个低的人蹲高点。

拿顾师话说:个矮还练低蹲,练了打幼儿园小朋友去啊。

当然功力深了自然会慢慢蹲低。

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侧身的窍门在于侧转躯干的根基胯,胯部一侧转,上半身自然会侧成一个页面.假如为了侧身而故意去扭身,则易造成气息不顺达的问题,轻则不舒服重则胸闷。

侧转后上身保持中正,不能前俯后倒。

要点三、双肘撑开,肘尖分朝前后。

小臂下垂。

要点四、双手五指撑开,前手对前脚尖,后手对后足跟。

要点五、保持上述架子,双脚抬起往前走。

抬脚先勾脚跟,双脚如火车轮,划圈前进,上步时前小腿要垂直于地面落下,而且落足需足后跟先落地,再过度到前掌。

行步过程中要保持重心在同一高度,不得有起伏。

起如挑担指的是起步时脚上的提踩劲意,而不是指你整体的重心起伏。

关键的关键,走的过程中要注意能磨到自己的蛋,踩鸡步能健身壮阳的秘诀也就在此。

鸡步是学鸡行步的神意,而不是让人练成家禽。

只是以这个为手段,通过长期锻炼使自己形成新的行步用力习惯。

踩鸡步定式一开始得由老师帮着调架子,自己也可以对着镜子摆。

正确的定势应该是从镜子中看到头肩前臂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正脸对镜看不到后手与后肩。

在调架中要仔细体会自己的身体姿态及各关节部位所处的状态,让身体记住并形成条件反射,尽量早日摆脱对老师或镜子的依赖。

架子摆对了那是一种协调的别扭,摆得不正确则是不舒服的别扭。

刚开始练每天五百米。

熟悉后可增加路程,一公里左右一般耗时二十分钟左右。

在外可以数电线杆或路灯杆,通常一档电杆为五十米左右距离。

雨天无法出门踩鸡步的时候就在家就摆架子站鸡腿桩。

左右互换着练。

顾师曾说鸡腿那么细能撑起那么大的鸡身,跑动灵活,但我们千万不能由此将踩鸡步当成练腿力的一个法子,如果只是练腿力的话现代健美就有很多好法子,我们也没必要搞这么复杂了。

心意拳16处练法

心意拳16处练法

心意拳16处练法1,一寸之法:寸是步也,步要急快,成其寸也。

我们知道,寸劲是武术中一种劲法,心意拳当然也有。

这里的“一寸之法”并不是纯地指“寸是步”,而是指心意拳的寸步和寸劲。

心意拳的寸步,这种步法快,古谱曰:“远上一丈步为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杀路近去眼前一寸中。

”“寸步快,以寸为先。

”这是足上的“一寸之法”。

但手也有寸劲,这种劲因为离敌人近,所以发力也快,其杀伤力也更强,这是心意拳手上的“一寸之法”。

所以,单纯地将一寸之法说成是“寸是步也”是不全面的。

也有的将一寸之法说成是“一存之法”,当然有些牵强附会了。

2,二践之法:践是腿也,腰要勇猛,成其践也。

我们知道,践和踏是同义词,人们常说“践踏”就这个意思。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践之法”理解成心意拳在演练进步时脚用力向前向下踩踏的行为。

当然,践是用腿上的劲,腿要健壮才能有劲。

心意拳在演练或者动意时的踢,踩仍要用脚。

有人单纯地把“践”说成是腿是不是全面的。

心意拳古拳谱上有“马踏虎践”之说。

但真正动意时还是既要“腿要勇猛”,还要速度疾快才行。

踩而践之,才能练而有力,击敌必胜。

3,三躦之法:躦即身也,身要强半壮,成其躦也。

此处所说的“躦”,是指人的身体向上或向前冲即为躦,是指心意拳法在进攻敌人时身体呈螺旋状前进。

拳谱上说:“脚起而躦,脚落而翻;不躦不翻,武艺不管。

”所以单纯地说“身要强壮”是不行的,身体强壮不等于武艺高强。

也有的人将躦字说成钻。

因为是用在拳法上,而不是用在工具上,当然应是足旁的躦而不应是金字旁的钻了。

4,四就之法:就即束也,上下束为一,成其就也。

这里“就”有二种意思:一是“就”有往前的意思;二是“就”有束缩的意思。

往前就是进攻,束缩就是準备进攻和防守。

拳諳上有“长身而起,束身而落”和“就如蛋”的说法,这就是指心意拳的“就”5,五夹之法:夹剪之夹,即穀道上提,两股夹紧也。

这个“夹”有夹剪之形和夹剪之力两种意思。

所以拳谱上说:“夹剪之力牮柱之势。

心意拳的步法训练方法怎么掌握

心意拳的步法训练方法怎么掌握

心意拳的步法训练方法怎么掌握在初级阶段,步法训练的时间至少要占总练习吋间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亦不为多。

没有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空谈,步法训练也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的密传,“常练常新”,练一天就会有一天的体会、一天的进步。

到了中高级阶段,虽可减少步法练习时间(因此时已拳步一体,无分步法还是拳法),但如果有时间,还是抽时向练练强化一下为好。

训练时,以走鸡步为热身,是每天每次练习必练内容之一。

心意拳的步法不是单纯简单地移动双腿就可以了,外形看似简单,但若无人指点,实在不易找到门径。

其要领虽然古今悟者已经总结了很多,当数当代轨迹拳学创始人李紫剑老师的总结简洁明了,直指核心!李紫剑老师总结的就四个字——“摇臀荡胯”,这四个字虽然出自轨迹拳学,却已道尽心意六合拳步法的要领。

摇臀荡胯是一体的,摇臀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荡胯。

步法要想走得好,胯部一定要活,心意拳里的鸡步摇涮把、龙盘步等都是灵活腰胯的极好练习。

此外,步法要想快得起来,节奏是关键,心意六合拳主要是通过练习“蛇拨草”来达成此目的。

经过蛇拨草的练习,可以让练习者很快就能体会到走步疾快却从容的感觉。

蛇拨草不仅仅是双脚快速的拧转,更重要的是胯的连续转动。

练习蛇拨草即是在练习“摇臀荡胯”,即能很快做到“以腰胯催(带)动步法”的拳学要领。

平时练习时,应以寸步、倒步、垫步、错步,前后云步,斜步等基础步法为主,这些步法是组成梅花步、蛇形穿梭步等高级步法的基础,并且这些步法是实战中最为常用而且最为有效的步法。

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

步法练习时一定要注意积极动员腰胯的参与,走步时在摇臀荡胯的催动下,腿脚的感觉是钻来钻去,“身如龙蛇腿似钻”,步法秘要尽在其中。

开始时,不必苛求模式多么规范,动员腰胯,使迟滞的步法逐渐轻灵,是初始阶段的主要目的。

步法是为打斗服务的,因此,练习步法时一定要有打斗的意识,“无人似有人”,或踩进,或斜退,每走一步都有它的技击目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走步。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张源侠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张源侠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张源侠步法和身法:心意拳的身法通过鸡步、十字步、蛇形、猴形、龙形、和鹞子入林、九宫步而达成。

这是很具体的设计。

劲法是原子弹,身法是导弹。

杨澄甫先生的功夫就是只有原子弹却没有导弹的功夫。

原子弹内劲虽厉害,如果不懂身法,遇到对方导弹身法的高速袭击,最后原子弹引爆,炸死的是自己。

杨露禅和孙禄堂先生都被称为活猴,那就是身法奇绝的表征。

但也有练猴拳和地趟拳的,身法似猴,但却没有原子弹内劲,即使打到对手,也不能给对手重创。

形意拳的劲道大,但在身法上走直线为主,所以才有兼参八卦斜转身法的补充。

太极的身法更差,但太极重柔化,带有后退的味道,太极和形意,一前一后,一攻一守,再加上八卦的斜转螺旋,才成就所谓的三家合练之学。

但这三家毕竟是不同门派,合练犹如拉郎配,三家在一起真能通合一气吗?事实很难。

目前练内家拳的大多是三家合练。

大侠在遇到守孚老师之前,早练过太极、形意、八卦,但要把这三家合一确是很大的难题。

你在和人交手时,一伸出手,里面就要有三家的内劲,这真的很容易做到吗?你练形意五行拳,只顾朝前猛烈攻击,但如果左右同时有人攻击,形意拳转身就很难。

是不是在转身的时候要想起用八卦了呢?如发现对方劲很大,是不是在那个当下才想起用太极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不是说三家合练就比一家单练更好的。

李连杰做武术全能冠军的时候,他的少林、太极、形意、八卦都练得很漂亮的。

但这种漂亮和实战还是有很大区别。

现在网上说孙家拳如何如何厉害,厉害在哪里?说是三拳合练就厉害。

这是唬人的说法。

心意拳其实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因为心意拳一直在回教内流传,而汉人原本就有大汉族思想,认为那回教的东西不管多么厉害,总还是偏门的东西。

大汉族的武林名门正派必定要和五行八卦这些伟大传统理论结合起来。

象回教心意拳这样朴朴实实的东西毕竟上不了大台面的。

可令人惊奇的是,这朴实的心意拳其实早就把上面三拳合练的矛盾解决掉了。

心意拳没有五行八卦的概念,但有劲法、身法、和空法,全然按照发掘人体本能的要求去做。

心意拳的核心功法

心意拳的核心功法

心意拳的核心功法不要站死桩,你吃不消的,要练活桩。

先练固丹田。

在铁官成先生传授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中,固丹田是作为一个核心功法来教的。

这个固丹田极为重要。

但在其它门派的心意拳中却被忽视了。

过去因为极度保守,这个固丹田的形都不公开展示的。

这个动作极简单,但只要一练,马上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妙处,那就是干脆、实在、有劲。

这个固丹田实实在在,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练了这个固丹田就很容易理解灌丹田的味道了,因为这个固丹田就是用力将劲压到丹田部位。

守孚老师特别强调,这个固丹田是心意拳内极重要的一个劲法,因为丹田是心意劲法的源泉所在,如果丹田不固,那么其它的劲都若水中浮萍。

守孚老师告诫大侠这个固丹田每天都要练,唯有丹田充足了,才有可能获得心意劲法的真意。

这是一个动态的功法,抱球时前腿提膝,后腿屈膝,然后前腿向前迈步踩地成大弓步,双手同时在腹前下压。

踩地和压手要同时发劲,呼吸自然舒服就可以。

固丹田:双臂夹肋,两手指尖撑意十足,头偏向前肩前顶收下颌,做虎扑时身体不要紧,放松,撑到位时发力,沉肩,含胸拔背(不要刻意佝偻,就是一种自然状态,身体站直,肩稍一前收即是,不要刻意收胸),撑筋拔骨,弓箭步,后腿蹬直。

立马能感到劲力往丹田灌注,如果不夹肋,丹田无感觉。

这个固丹田犹如打夯,双手抱球,然后将球猛力下压,前足同时震脚。

在下压的同时,头颈顶起,形成对拔。

因此,外形看起来是向下的动作,其实,内在的感觉是气冲四梢。

这个简单的动作,是铁老心意拳的核心功法之一。

铁老说,如果不懂固丹田,心意拳的根基就会稳。

下虎扑对应固丹田是守孚老师一再强调的丹田功的主要功法。

如果把内功当成一种能量状态,那么固丹田具有制造内气能量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气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练内气。

这个固丹田就是制造内气的一个主要方法。

守孚老师嘱咐大侠,如果要身体强健,这个固丹田要天天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内气,并逐渐积累内气。

等到内气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内气就会开始气行百脉,消除身体各部分隐藏的病灶。

心意拳修练之 揉丹田

心意拳修练之 揉丹田

心意拳修练之陈守孚教大侠揉丹田一式,动作很简单,双腿取马步式,右手逆时针揉半圈,左手顺时针揉半圈。

大侠先做的时候,感觉双手发飘,觉得这样的揉丹田实在什么感觉。

问陈守孚老师,他只是笑笑,说以后你会白的。

因为没有感觉,所以大侠也不常练这个功法。

有趣的是,大侠在练了其他的功架之后,手上渐渐有一股凝劲,感觉不再是那么轻飘飘的了,再回过头来这个揉丹田,便觉出味道来。

做揉丹田这个简单的动作,如果手上有凝劲,身体内部便会有能量相应的感觉,好似手上的能量与田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络,这种感觉有了,揉丹田很就会揉出热量来,身体轰然作响。

全身四肢百节都在动之中。

所以揉丹田就是全身有节奏揉动,那就是身内按摩作用,如果懂了揉丹田的妙窍,就会体会到内按摩的神奇健身效果,那时你的身体不健康就奇怪了。

(2006年武林杂志文)揉而不丢、松而不散、紧而不僵。

(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收势(折丹田)●收势:又叫鹰捉收势(无论何势最后都要形成)左脚在前,左手上举,右手下插于腹前,后转身成挑式(挑领:注意左肩稍前)时,要呼气,左手下压,肩稍前,右手掌心向前;捧意时,是放松的,吸气的,但最高位不可过喉;双手变鹰捉时吸气稍一停顿;最鹰捉下行,曲断中节,吐气,发口气。

收式:转身挑领--双手捧意--跨步鹰捉-年月守孚老师古次。

(200610放松呼吸3班笔记摘录)●心意六合拳捧意遵循将整个地球都捧起来的意思。

双手”瓶也,这原是心意拳里极为重要的捧意的练法。

拳中的鹏意、野马奔槽、燕子抄水、丹凤朝阳,都是下往上的劲。

腾字诀,心意拳有专门的练法,那叫做意,也叫鹏意,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惊而起那本能意识。

这个捧意是这样做的,双足突然并拢,双同时在胸前如捧婴儿状,一手高,一手低。

高不过眉,盖。

低不过肚脐。

然后双足分开成马步,双手前后扶于膝练习这个捧意,可以明显感受到气在体内的起落缩涨。

●心意拳非常强调收势,而收势里就有折丹田的法。

有些心意拳家不强调收势,说是顺其自然。

心意六合拳杂集二

心意六合拳杂集二

心意六合拳杂集二一、心意拳之基础(1)(一)手型心意拳的主要手型有单掌、双掌、掌。

1.单掌掌法的使用,与其它拳种不之处在于:心意门使用单掌时,必须五指炸开;右掌前击时,左掌紧贴右掌之背加力;同时左掌亦可起防守作用。

技击触力点在掌腕根部,用掌腕根部技击往往比用拳更能奏效,因而俗有“宁挨三善后不挨一掌”之说。

2.双掌心意门在使用双掌技击时,必须左、右大批拇指紧合相扣,此手型是心意六合拳所独有的。

此掌法凶猛狠毒,有“双扒把手从中出打死人”之说。

两拇指紧合相扣,如同技击前定准了标尺,双掌从胸前推出,专门扑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太阳神经丛”。

3.拳心意拳与其它拳种的握掌和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即常使用拳眼和掌轮打击对方。

4.拳尖(小拳,俗称穿捶、穿拳)此拳握法折叠中指的第二关节,使其关节凸出,其它四指紧握固定其凸出之中指,使用其凸出点点击。

此拳穿透力很强。

(二)步型心意门拳法技艺的主要步型是:弓箭步、弯套弯腿。

1.弓箭步弓箭步,又称弓步。

步型可分大、小、高、低各式。

俗名“箭杆穿叶”。

例如左弓步:左腿屈膝,左脚尖略微向里扣;上体前倾;鼻尖、左肩尖、左膝尖、左脚尖成一垂直线;右腿挺膝伸直;头、背、右腿跟成一斜直线。

2.弯套弯腿弯套弯腿,又称“鸡形腿”、“鸡步”,是心意门拳法技艺运动的基本腿法。

例如:左腿前、右腿后之式,两腿弯屈,身体下蹲,前后两膝弯相合,故称“弯套弯”。

运动中两腿弯屈,左右运行。

(三)身型心意门拳法技艺的主体身法是“六合式”。

主要身型是:“大拧中节”、“小拧中节”。

1.六合式(以后各单节通称“起式”)六合式又称“侵扑站”、“轻步站”、“熊出洞”、“身成六合”。

身成六式者: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门拳法技艺之主要身法与身型。

身动则六形合为一体,故称“六合式”。

六合式:左脚在前,上体向右侧身,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相抱放轩胸前(也可左手护腮、右手护上腭,两眼平视)。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

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

最后的合一就是整体的飞跃。因此,在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中,达到绝顶武 功是有路可循的,要成为顶级武学大师其实也不难。大侠为什么狂吹心意拳 的好,那是因为心意拳这个独门功夫把数门功夫的精华合并为一。只要 24 把 , 如果把把吃透,绝顶武功就可以连成,因为每把功架都是为了把那隐藏的内 劲唤醒。等到全身的内劲都唤醒,你不是超人是什么? ●陈守孚老师认为真传内家拳法可以使人体的体力高峰从常人的二三十岁推 迟到六七十岁。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其实只需要每天半个小时左右的内家 武功训练。 ●守孚老师常讲心意六合拳是很科学的拳法,其练法极简单又极深奥。通过把 位训练最后可以达成脱胎换骨、永葆青春的功效。守孚老师五十多岁,但每 每被人误认为只有三十四岁,心意六合拳的永葆青春功效对绝大多数的常人 来讲可能是比技击很有意义的事。 ●守孚老师告诉大侠,铁李两位先生一直强调拳功一体为内家,拳功分开为 外 家。同样是讲内劲,心意六合拳的内劲练法就非常直截了当,因为讲究拳功 一体,所以练拳就是练功。这个特点是非常独特的。普通练拳的都知道 “练拳 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的道理。没想到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错误的话。心意 六 合拳练拳就是练功。那种在拳之外另想办法练功的拳法其实都有某种毛病在 里面。真正的武学大师都会硬功,硬功有傻练的,也有纯用内功练成的。拳 功分开练的拳法往往毛病多多。心意六合拳则是稀有的拳功一体的拳法。但
叹道,这心意六合拳是中国内家武功的顶峰之作,是需要大智慧去学的。守
孚老师传授的内功心法皆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功法。何谓立竿见影,那
就是此时此地当即让人茅塞顿开的妙法。铁国成先生传下来二十四大把和一
套四把拳。守孚老师认为这二十四大把和四。这些东西总共只有半小时的量,却可以训

报到,跟铁老先生学习心意六合拳。铁老先生那时已七十多岁,身如铁塔, 童颜鹤发。铁老食量惊人,一顿可以吃下一支羊腿,喝酒不醉,一个高马步 站好,四五个年轻人前拉后推不能动他分毫。在少年陈守孚的眼里,铁老先 生犹如神一样。但铁老先生却是极度地保守,教拳多年,始终没有把真功夫 完整地传授给任何一个学生。他也不和其门派的拳师交流。平生只有一个好 朋友,那就是尚学礼先生的弟子,李虎成先生。铁老的师承有两种说法,一

教你自学心意拳

教你自学心意拳
(这需要颈部的宁转),鼻尖、前肩、脚尖从正前方看在一条竖直线上。
右脚在前的类推。
这个动作主要练习下肢功力,时间增长了能感觉到更练习腰身的拧裹。老式的要求是一
次5分钟,又要叫惭愧了……
这个动作的下肢形态是心意拳很多动作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桩功”基础才能够进行走
步的练习。
我所习练的心意拳(五)
1,斜劈拳、勾拳,几乎任何武术都有,没什么好说的。按原传的经验是用外手腕处突
起的那块骨头(不知道那叫什么骨……?)砍对方的颈侧颈动脉,功力深可以致命。这
一种用法往往跟随在“猫洗脸”的顾法后;斜勾拳主要可以托击敌裆部、拳击其胃部心
窝下颌等。
2心意拳用法凶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抓扯”的技术。熊膀技术主要用来实施单手的抓
扯,斜劈后可以顺势抓握对方衣领或皮肉往斜后方拉,然后膝击其裆部或脸部。 一个问题是如果出手不够迅捷或自身功力不能胜于对手,很有可能不能将对手拉下
来实施膝技时再怎么打?
我所习练的心意拳(四)
龙调膀
这个名字有好多种叫(写)法:龙tiao膀、龙diao膀、龙掉膀、龙吊膀、在河南等
本来没资格在这里“瞎吹”的,但仗着几位版主的撑腰(鼓励),就大个胆子把我了解
的心意拳的练法和程序作个介绍吧。也请各位指教! 我师父教拳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可能和别派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据我的体会,这 种程序的主导思想是先撇开很多单式的技术和特定的发(劲)力训练,而将身体各部分
的基本实力和“肢体习惯”调出来,待身体上有了一定的功力基础,再进行各种单式的
龙调膀(续)
龙调膀的走步训训练。
定步左(前)势开始,左(前)脚向前迈一小步,后脚随即迈一大步,超过前脚,这一
步要尽量大,然后左脚跟上一小步,此时正好成右势。

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以混元太极理论为基础,继承了心意六合内功心法和陈式太极拳的拳功精华,融拳法、功法、用法于一炉,集养生、健身、技击于一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欢迎阅读!如何学好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一、要深刻理解拳式的内涵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在攻防格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文化底蕴深厚,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中国道教思想,它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了特有的内外兼修的拳术。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行拳走势中正圆活、开合有序、阴阳顿挫、刚柔相济。

关于太极拳文化的学习,也是我们学好太极拳的一门必修课,太极拳培养的绝不是一介武夫。

长期习练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能够有效地增大人的肺活量,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提高人腿部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肌肉的力量,对肩、腰、关节瘀血等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同时,习练者在练功时需要压腿、压腰、压肩等等,练拳时也有意识地将肌肉和韧带伸展拉长,使肌肉、关节、韧带的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筋长一分,寿长十年。

”按照健身和养生的要求习练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则特别强调松静自然,要求习练者以意念引导动作,意念在先、意气相合、内外相合、周身相合,身心双修。

通过练拳消除心理疲劳、保持开朗乐观、心平气和的心态,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内外兼修、益寿延年的目的。

所以说,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在健身养生领域,同样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要学习和掌握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文化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健体、尚礼、自娱、中医等完美结合的产物,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作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相合,人与自我身心内外高度和谐统一,追求宇宙、自然、人和物的和谐统一,以人与自然同构、人与自然相通、相互包容的运动理念,通过对人自身意、气、形、神的锻炼,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转载]陈守孚古传心意拳

[转载]陈守孚古传心意拳

[转载]陈守孚古传心意拳发表于 2007-11-21 22:43 资料个人空间短消息大侠把三要点提出来,大家可以自己衡量对心意道的理解有多少。

一个撑筋拔骨就奥妙无穷。

大侠过去练过那么多拳,就是不懂撑筋拔骨,因此,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却是千金不换的真理。

为何如此重要,格斗的时候大家都有体会,对方攻击过来,你想阻挡那个攻击,但往往无法阻挡,即使被你碰到了对方的攻击部位,还是很难阻挡,而自己的攻击过去,被对方阻挡,有会感觉无法突破。

如果你懂了撑筋拔骨,你就感觉到游刃有余。

呼吸与功架完全配合,这是很秘的东西,绝大多数的武者不懂,也做不到。

意劲相连到超意识,不是概念,而是以武入道途径。

入道可以通过静功慢慢等,也可以通过武功披荆斩棘、斧劈山开。

近代和现代武功名家中早逝的有杨澄甫、陈照奎、王选杰等,据说都是死于脑溢血、高血压之类的毛病。

还有一种说法,练拳的很容易患癌症。

王雷华老师的好几位师傅都是患癌症过世的。

守孚老师道:“铁老师常说‘功到病成’,很多练武的练到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和人们的期望是相违背的,但为什么那么多的武师,甚至是一代大师都会出现这种毛病呢?铁老师认为这和所练之功的整体性和圆融性有关。

如果单练偏门之功,到老了就会出不平衡的问题;如果死练外家硬功,不配合内功修炼,那么老了的时候就会有风湿骨痛之类的毛病。

” 大侠在芝加哥的时候,遇到一位韩国合气道八段高手,那个老先生一身的风湿骨痛病,连拳头都变形了。

大侠又问:“心意六合拳是如何练内气的呢。

”守孚老师道:“心意六合拳是拳功一体,所以练拳就是练功,也就是练气。

心意六合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和气相配合。

”“你这里讲的气是指呼吸的气,还是内气。

”“呼吸之气和内气是相应的,内气是呼吸之气的精华。

如果不注重呼吸之气,内气也就很难聚集。

心意六合拳的每一招都是和呼吸相关的。

如果不讲呼吸,那是外行。

但也不要简单地认为呼吸代表一切。

高手的呼吸是内气呼吸,和常人的呼吸是不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学入门
流程
内容要求整个身体剧烈地右上左下抽动,加上左脚前伸,这样从左脚尖到右肩头的内在拔筋过程就可以产生如通电一样的强烈刺激感。

抱球时前腿提膝,后腿屈膝,然后前腿向前迈步踩地成大弓步,双手同时在腹前猛力下压,前足同时震脚。

在下压的同时,头颈顶起,形成对拔。

踩地和压手要同时发劲,呼吸自然舒服就可以。

把整个身体像拎一个大口袋一样高高拎起,同时吸气;然后轻轻放下,同是吐气。

震脚也是轻轻的,好像在跳绳。

标准是提膝迈大步,一膝落的同时另一膝提,两鸡步培养丹田鼓荡的习惯。

膝好似互相追打,每跨步都要象大剪刀那样分开,心意拳的身法的秘密也就在步幅要大,带有腾跃的气势。

这个鸡步里面。

双腿取马步式,右手逆时针揉半圈,左手顺时针揉半圈。

揉而不丢、松而不散、紧而不僵。

左脚在前,左手上举,右手下插于腹前,后转身收式:成挑领式(挑领:注意左肩稍前)时,要呼气,
转身挑领--双手捧意--左手下压,左肩稍前,右手掌心向前;捧意时,跨步鹰捉--放松呼吸3次。

是放松的,吸气的,但最高位不可过喉;双手变鹰捉时吸气稍一停顿;最后鹰捉下行,曲断中节,
吐气,发“咦”声。

最后顺呼吸三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