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摘要:总结了我国种业科技取得的显著成绩,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为应对国际种业的挑战,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种业;科技创新;思考strategicconsiderationon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ofchineseseedindustryzhangxing-zhong1,chen zhao-bo2,dong wen2,jiaochun-hai1,maguang-peng2(1.hube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wuhan430064,china;2.chinacountrysidetechnologydevelopmentcenter,beijing100045,china)abstract:thesignificantachieve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ofchineseseedindustrywassummarized.thecurrentstatusandproblemsweredeeplyanalyzed.strategicconsiderationand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tocopewithchallengesfrominternationalseedindustry,toensurethesupplyofmainfarmproductsandinnov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eseseedindustry.key words: seed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sideration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性产业,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引擎,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

美国市场规模约15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42.3%;中国市场规模约105亿美元,占全球28.2%,位列全球第二。

未来中国肯定是世界第一,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掌控世界种业市场。

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种子产地,做大做强制种产业,对做成全国种业大省举足轻重,对国家实现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优势与条件1、自然条件(1)基础条件: 土地平坦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沟、渠、路配套,灌排通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2)气候条件: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降雨较少。

非常适宜农业特别是种子生产。

2、政策优势(1)制种有望列入特色优势产业。

(2)列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3、历史传统(1)制种历史悠久,是当地传统产业。

(2)蔬菜种子在全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特别是豆类种子占全国市场50%以上。

二、机遇与挑战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国家把种业确定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把种业作为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这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全国优势种子产区甘肃基地老化,我省具备比甘肃更有优势的自然条件、水源条件和优厚政策。

这为我省种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但我省存在种业政策缺失,扶持力度不够;企业人才匮乏,研发能力差;基础设施不配套,技术工人短缺等问题。

三、战略与措施企业强则种业强,种业强则农业强。

种业的发展要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资本市场为助力,加大科研投入,掌握种业发展核心技术,做强做大我省种业,在、国家层面形成品牌,同时增强国际竞争力。

1、提升种业产业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把我省做成全国种业大省,需要鼓励企业投资育种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进出口业务。

①把种业列入优势特色产业,并向农业农村部争取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扶持种业龙头企业,让种业在产业政策下迅速发展;②把企业招聘技术人员纳入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范围,让他们有地位、高收入;③促进种子“进出口审批”,实施种子企业“走出去”战略;④加大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和查处力度,优化种业发展环境;⑤将种业研发使用的零工费用纳入税务加计扣范围;⑥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⑦明确科企在种业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分工与相互关系,让科研院所专注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种业提供技术支撑,企业专注品种开发、技术改良、产业化、技术输出等应用型研究。

对山西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对山西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济 和生 活水 平 的提高 , 人们 对农产 品 的需求 多样 化 , 对 营养 、 健 、 康食 品 越来 越青 睐 , 些 均将 对 品种 的 保 健 这 需 求 和商 品种子 的需 求产 生重 大影 响 。研 究农 业企业
子产 业 的社 会 目标 就是 要不 断提 高新 品种在 农业 生产 中的贡献 率 ,并通 过不 断选 育新 品种 和提 高 良种 覆 盖
曹改萍
(山西省农 业种 子 总站 , 太原

000 3 0 6)
要 : 作 物 种业 是 国 g ̄ , 性 、 础 性 核 心 产 业 , 业 竞 争 的核 心是 科 技 创 新 。文章 结合 新 形 势 发 展 的 要 求 , 析 了 山 农 - a 基 - 产 分
西 种 业在 科 技 创 新 方 面 的 有 利 条件 和 存 在 的 问题 , 山西 种 业 科 技 创 新提 出 了对 策 和 建 议 。 对
研 究种 子产 业链 各环节 协 调发展 的运 行机 制和 理 想模 式 , 以企业 为 主体 、 场 为导 向 、 学 研 结合 的产 市 产 业技术 创新 机制 ,探 索适合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和农业 现 代化 的种 子产业 发 展模式 , 型企业 育繁 推一 体化 , 大 中 小企业 做 强种 子产业 链 的某 一 环节 , 科研 与企 业联 合 ,
新, 提升 种业 科 技 能力 ; 育 壮 大企 业 , 升 种子 企 业 培 提
物种 业发 展 的意见 》 以下 简称 《 ( 意见 》 颁 布之 后 , ) 各省
种 子 的营销 中 ,重 视 品种 及 配套技 术在 目标 市场 的示 范展示 效应 , 品种选 择 、 料选 用 、 从 肥 实用栽 培技 术 、 植 保 措施 、相应 农产 品开 发和 增效技 术 等多种 技术 与措

关于种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种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种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种业科技创新,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

说到农业,大家可能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广袤的田野,金黄的稻谷,勤劳的农民大叔大婶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耕耘。

而如今,科技的进步可不是白瞎的,这可是给我们农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让人感叹啊。

想象一下,咱们以前种地,全靠天吃饭,今儿个下雨,明儿个太阳,种啥都得看天意。

可现在,科技的力量来了,精准农业应运而生。

说白了,就是用高科技的手段,帮咱们更好地种地。

比如,土壤监测仪器、无人机喷洒农药,甚至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什么作物在什么季节最容易丰收,简直就是农民的“好帮手”啊!这样一来,种地就像是下棋,提前布局,才能赢得胜利。

再说说种子,这可是农业的“基石”啊。

有些地方还在用老式的种子,种出来的东西可不够美味,质量也没保障。

而现在的种子,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已经变得又大又好。

比如,耐旱、抗病,甚至还有高营养的品种,让农民朋友们的收入蹭蹭上涨。

说实话,种业的科技创新就像是给农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的农作物有了更好的“抗打击能力”。

不过,咱们不能光靠种子和高科技。

农业的发展还得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想想,如果种子好,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却卖不出去,那不是白忙活一场吗?所以,建立高效的流通体系尤为重要。

农民种的好,咱们的超市得有渠道,让新鲜的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这样,消费者不仅能吃到放心的食物,农民的收入也能水涨船高,大家都开心。

科技再好,也得有个明白的人来使用。

农民朋友们辛苦了一辈子,可能对新技术有些陌生。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培训,让大家都能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

别看农民大叔大婶们表面上朴实,实际上他们可聪明了,学得快,掌握了这些新技能,简直就像是给他们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咱们也得关注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可不是只看经济指标,更得关心咱们的“绿水青山”。

在推广新技术时,咱们要记得给大自然留点空间。

对种业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种业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种业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种业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下是对种业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考:
1. 技术创新:种业公司应持续投入研发,开发更加耐病虫害、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通过利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并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2. 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种业公司应致力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的农作物品种。

通过种植抗旱、抗盐碱、抗土壤污染等特点的作物品种,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3. 农业数字化:随着农业数字化的推进,种业公司应积极跟进该趋势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农民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预警、施肥灌溉管理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多元化经营:种业公司可以考虑向多元农业领域拓展,如畜牧业、水产养殖等。

这样可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加收入来源,并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给农民。

5. 国际市场拓展:种业公司可以通过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品种和技术,拓展国际市场。

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6. 品牌建设:种业公司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通过提供优质的种子和服务,与农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总之,种业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持续创新、关注环境保护、积极拥抱数字化与多元化经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品牌建设,种业公司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与创新机制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与创新机制思考

政府的科技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创新政策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如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侵权行 为的打击力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政府应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成果 转化、人才培训等服务,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配置。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营造有利于农 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包括提供良
好的科研条件、激励机制等。
市场与政策问题
市场机制不完善
农业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影响了科技成 果的转化和应用。
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 政策,但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还需要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和个人进 行创新,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组建专业化 的科研团队,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 平。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农 业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质量 。
鼓励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农业生产部门 等进行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应用。
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
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应提高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为科技 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生态农业创新
农业生态系统建设
通过科学规划,建设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技术
研究并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肥料使用、生物防治、轮作休耕 等。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通过技术手段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 化利用。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创新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选优良品种,推广种质创新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良种选育对于玉米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玉米品种众多,但各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各不相同,种植的品种也应因地制宜,因此需要更多的优良品种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如何通过科学种质创新,培育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抗病虫害性更好的玉米品种,是当前玉米种植技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在玉米种植的全过程中,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科学地种植玉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湿度,控制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可以使得植株的生长更为健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以往的数据中找到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为农民提供更科学的种植方案。

在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中,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三、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种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

玉米种植也同样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更加生态友好的种植技术。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采用生物防治替代农药防治等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并且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

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科学管理,提高产量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还需要在管理上有所突破。

科学的种植密度、行距、播种期等管理技术,可以使得植株的生长更加健康,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科学的轮作休耕制度也可以使得土壤更加肥沃,为后续的玉米种植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科学的管理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原始创新驱动
总结词: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详细描述
1. 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团队,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2. 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3. 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和管理。
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农业大数据技术
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远程监控和精准管理。
智慧农业技术
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普及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技术
03
种业科技创新的策略与路径
4. 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集成创新驱动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驱动
04
种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与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种业创新活力
总结词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力度
提升公众意识
建立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知识产权的界定、保护和运用规则。
详细描述
杂交水稻的品种创新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筛选出优良的组合,实现了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抗逆性的增强。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了重要借鉴。案例一:杂交水稻的品种创新
VS
精准农业的技术创新是中国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可持续性。

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
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可以保护珍稀、濒危和具有特殊价值 的种质资源,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整理
对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评价,建立种质资源信息 数据库,为后续研发和创新提供基础材料。
促进种质资源交流与共享
加强国内外种质资源交流与共享,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 育种效率。
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技术研发水平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种业研发领 域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 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由于科研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导致科 研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实现商业化应 用。
产业集中度低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我国种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
市场规模
全球种业市场规模持续扩 大,受气候变化、人口增 长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 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市场竞争
全球种业市场竞争激烈, 跨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但本土企业也在逐步崛起 。
法规政策
各国政府对种业市场进行 严格监管,对种子质量、 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全面 保护。
国内种业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国内种业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但相较于跨国公司,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较小。
产业集中度低
由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导致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发展 。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对种业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支持力度仍然不够。
政策落实不到位
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难以推动种业创新发展 。
03
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建议

提高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种。 种子 企业要 积极 与科 研单 位 、 高校全 方位合 作 ; 要积极 吸纳 管理 、 科研人 才 , 使各种 资源得 到最优 化配 置 , 作开 合
发科技新成 果 , 育 、 、 、 走 繁 推 销一 体化 的道路 。
22 品 种 创 新 .
23 种子繁 育技术的创新 . () 1 更换 新品 种是作 物增 产 、 增效 的主要 途径 。 随着科 学技新 品种 的 农 为
l 4
安 徽 农 学通 报 ,An u A . c B l2 1 ,6 1) hi Si u1 0 01 (2 . .
提 高我 国种业科 技创新 能 力的几点 思考
王士坤 张德 富 马朝 阳 霍建 中
( 新乡市农业 科学院 , 河南新 乡4 3 0 5 0 0)
摘 要 : 综述 了我 国农业科技研发 的现状 以及提 高种业科技 创新 能力的措施 , 为振 兴 中国种业 、 站稳 国 内市 场, 竞
农 药 的施用 , 又达 到 高产 、 产 的 目的 。 稳 其二 , 培育 耐 营养 的品种 , 以减少 化 肥 的用量 和 污染 。 三 , 育抗 旱 、 寒 其 培 耐 品种 , 以应对 L益枯 竭的水 资源 和恶劣 的环境 。 四 , 育 t 其 培 用 途多样 化 品种 , 于市场 需求 的多样 化 , 由 育种 目标 相应 地也需要 市场导 向 , 因而品种也应 多样 化和专用化 。 222 育种 材料 创新 我 国育 种家 不 断创 新育 种 材料 , .. 培 育 出一批又一 批新 品种 , 产生 了巨大的社会 效益 和经济效 益。 如著 名水 稻 专家 袁 隆平 院士 , 用 创新 的育 种材 料培 利
未 来 , 其 是 农 业 生物 技 术 中 的基 因工程 、 胞 工程 、 尤 细 发 酵 工程和酶 工程等 , 已成为 国际种 子企业 巨头之 间高科 技 竞 争的制 高点 。 国种 业对 生物技 术 的应 用还处 于发展 阶 我 段 , 子 育种 也 刚刚开 始 , 部分 基层 育种 单位 对 此项 技 分 大 术 还很 陌生 , 因此 , 加 大投 资 和 研究 力 度 , 快 应 用 步 要 加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是,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了很多市场经济问题,相关部门也在不断鼓励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在选择育种玉米品种生厂商时,跨国公司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说明,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与跨国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要重新审视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育种资源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冲击,特别是国外许多优质技术的使用,意味着玉米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种非常激烈的势头。

同时,由于我国加大在玉米育种方面的投入,玉米育种技术正在不断提升。

玉米育种技术在中外育种技术联合冲击的影响下,需要从国内的实际出发,不断细化和处理问题,提升育种水平。

1.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1.1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国外的育种创新科技,大多将国外的玉米杂交种作为我国玉米育种的基础材料,且多数为单交种,虽然单交种第一代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抗逆性强、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增产幅度大,但其后代产量性状比较差,生产力太低,使得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着同质化的特点,基础十分薄弱,不利于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的科技创新,想要有阶段性的突破相对来说十分困难。

1.2缺乏长期稳定的科研由于缺乏继承性、连续性的稳定研究,使相关科研团队的科学研究计划、实践以及工作都存在极大盲目性,成果出现也以偶然性分析居多。

即便是曾荣获国家科技大奖的成果,也都隶属各个育种单位,难有某育种单位可连续提供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且部分所获成果没有经过系统和科学研究,就得出结论,属于偶然所得。

同时,极少出现由同一育种单位育成重要杂交种的案例。

甚至部分作用重大的自交系,均得益于意外的天然杂交。

故而,既要肯定各项成果的贡献,也要深刻的进行反思。

1.3现代技术并未结合传统技术近几年,虽然分子育种技术的进展极大,但由于我国尚处于起步时期,还应持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充分标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相关分子及目的基因。

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将种业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把种子作为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推广应用。

育种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种子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精准把握农业发展方向,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对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本文系统分析了浙江省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措施。

分析了浙江省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种业企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创新科企合作模式;搭建种质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积极谋求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高端研发平台等对策措施。

1现状长期以来,浙江省种业科技创新以科研院校为主力军,种业企业开展自主育种创新起步迟、起点低。

目前,仅有5家企业初步建立了研发机构和育种基地,开展水稻、玉米和瓜果蔬菜育种探索。

但科企合作起步较早,在省组织实施的重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中,都要求种业企业积极参与,通过科企合作途径,科研院校的育种成果得到快速推广,近年培育的有影响力的大品种都是科企合作的结晶,如杂交水稻中浙优系列、甬优系列的育成推广。

但其育种资源、育种人才和育种技术还是未能走出科研院校,没有向企业转移。

2制约因素一是种业高端育种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校,科技骨干不愿意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去企业冒风险,尽管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但科研人员还是不愿意到种子企业工作,政策落地难;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赢利能力弱,员工收入不高,收入不稳定,科研人员存在后顾之忧,造成企业所需要的核心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很难形成较稳定的研发团队。

二是由于种子企业产业化时间不长,开展育种创新的时间更短,搜集和拥有的种质资源及材料非常有限,企业拥有的种质资源零散而不系统,种质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科研单位又不愿意提供资质资源。

加上企业只掌握基本的传统育种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在品种选育上有新的突破,只能是模仿和修饰,育成的品种雷同化。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善和创新。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创新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玉米种植技术创新的一些思考。

一、育种创新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

在玉米育种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 抗病虫害品种的研发。

玉米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玉米螟、烟草花叶病毒、玉米霜霉病等。

研发具有抗病虫害性的玉米品种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 适应性强的品种研发。

我国地域广大,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

通过研发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玉米品种,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增加产量和质量。

3. 提高单株产量的品种研发。

通过提高单株产量,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的总产量。

通过研发单株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

1. 精准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检测和作物需求预测,实施精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浪费。

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决定施肥量和施肥类型,也可以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农田进行巡检,及时发现作物的营养需求,并进行精准施肥。

2. 管理土壤水分。

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如加强田间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降低土壤水分损失。

根据土壤水分需求和降雨情况合理浇水,也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 种植方式创新。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是直播或穴播,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播种量和行距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植株间竞争。

可以尝试采用更科学的种植方式,如精准播种和垄作等。

精准播种可以控制每株玉米的播种量,使植株间距均匀;而垄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水能力,有利于玉米生长。

1. 农业机械化。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农田管理和作业效率低下。

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指导种业科技创新实践

指导种业科技创新实践

指导种业科技创新实践导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实践,种业科技创新实践也是其中之一。

种业科技创新实践是指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应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实践,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和方法,提高种植效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种业科技创新的意义、目标、手段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实践的发展。

一、种业科技创新的意义种业科技创新实践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种业科技创新实践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和方法,可以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利用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可以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达到最佳施肥目标,提高施肥效率,减少农化品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实践可以根据农田的特点和作物需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壤资源和气候资源,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例如,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降低灌溉用水量。

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实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科技创新也带动了种植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

例如,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可以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销售等服务,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二、种业科技创新的目标种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利用遥感和GPS技术,实现农田的精确测绘和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

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本报告旨在研究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战略,分析当前动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动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 动物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2. 动物种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和技术特点
3. 动物种业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应用现状
二、动物种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2. 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
3. 产业协同创新不足
三、动物种业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2.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3. 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四、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战略
1. 制定符合国情的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战略
2.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3.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应用
本报告旨在为动物种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我国动物种业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近代种业科技发展的创新思考.doc

近代种业科技发展的创新思考.doc

近代种业科技发展的创新思考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短缺对种业创新构成的威胁,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1种质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目前,在目标育种过程中,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

目前,许多省份还没有设立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与研究中心,部分地方特色种质品种消失,有些科研人员也没有认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随意丢弃种质,造成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和一致性的增强,其后果是容易导致作物遗传脆弱性和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暴发,进而造成农业的重大损失。

农业科研人员应提高对种质资源重要性、稀有性、不可再生性的认识,在育种和保护利用时,注意种质的收集管理和利用,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为后代子孙留下珍贵丰富的物种资源。

2种质资源是保障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目前,外国商品化杂交品种大量涌入,我国很多特有本土种质资源因保护不力而迅速流失甚至灭绝,同时,对外国优良品种亲本的引进异常困难。

受国内形势影响,作物、园艺与畜禽品种创新普遍面临种质资源短缺问题,育种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从而对品种选育工作造成严重威胁。

大力宣传并切实保护好作物种质资源,是培育作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新品种的基础需求;保护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要求;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建立稳定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建立省级种质资源保存机制的紧迫性作物种质资源的原生境保存尚未提到日程,一些重要的野生资源和珍稀资源正面临着消失的可能。

国内尚有15%的作物种质资源等待收集,特别是新开发建设的西部地区的作物种质资源亟待收集和抢救。

种质资源保护缺少有力的领导和管理机构,体系不健全,政策不配套。

政府要建立一套种质保存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地方种质资源保护法规,提供一定的维护和运转资金,最大限度地确保种质品种的多样性。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代农业面临的许多挑战。

一方面,全球饥饿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包括土壤质量与水资源的消耗,还有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它将有助于保障全球的粮食安全,同时减少现代化农业对环境的损害。

一、创新方向如何创新?创新方向应该是解决灾害、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品质和食品安全等。

瞄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短板”和“瓶颈”,重点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排序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创新发展未来农业。

二、防灾减损任何行业的科技创新必须要顾及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因此防灾减损的科技创新也是一大方向。

多保护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链,加强抗旱、防虫、防病以及防灾减损的科技创新。

大规模的种植面临的病虫害的风险更高,因此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控等多种手段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

这其中以基于远程分布式的网络中继传感器技术,结合控制指令与反馈机制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可视、智能化,进而实现精准农业。

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1)粮食作物高效种植。

粮食作物高效种植需要从种子、育种、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创新。

(2)智能农机具的开发。

农机具的智能化采用GPS技术对作业过程进行协调,提高机械操作过程的准确性。

(3)粮食收获机器人的研发。

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而且可以保持灵活性和精度,减少资源的浪费。

(4)智能化育苗设备。

育苗设备可以使种植者更容易控制生长环境,这对大规模的种植非常重要。

四、提高农作物品质和食品安全农业科技创新要强调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与农产品治理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人口、经济、文化安全的最大隐患,比如,瘦肉精、氯霉素等违禁添加、滥用农药、肥料等问题。

种业创新的看法

种业创新的看法

种业创新的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种业创新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种业创新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逆性,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需求。

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种业创新更加迫切和重要,只有不断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种业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育高产、高质、抗逆的新品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益。

这些新品种还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种业创新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种业创新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存在着能源消耗大、农药残留、土壤污染等问题,种业创新可以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种子质量、引进新技术等措施,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种业创新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增强他们的生产热情和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

种业创新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种业创新已成为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支柱之一,为农业生产的高效、智能和生态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机制的建立,使种子育种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种业创新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提高品种质量、扩大种子市场、完善配套服务等手段,种业创新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种业创新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而种业创新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种业创新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我对现代种业的思考与认识

我对现代种业的思考与认识

我对现代种业的思考与认识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随着人口的激增,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大力发展农业已剑在弦上。

然而推动农业的利器是寻找良种,良种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常言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种子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把好的技术载进去,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就是从转基因作物良种推广开始的。

可以说,良种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化的基础与先导。

只要解决种子问题也就解决了农业的各方面的危机!发展种子工程,掌握现代种业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

综观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种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二是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三是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

根据查资料得知在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

估计在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当今世界种业甚至世界农业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

谁抓住了技术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跨国种子公司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得益于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在现代种业的竞争中,生物技术已经成为首要焦点,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在美国,先锋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已开发并推广了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和转基因大豆,效益显著。

其次各国都在储备种子方面的人才,在企业中,人才是他的发展的活力剂,在种子行业里同样需要育种专业技术人才把科技物化为生产力,提高种子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摘要:总结了我国种业科技取得的显着成绩,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为应对国际种业的挑战,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种业;科技创新;思考strategicconsiderationon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ofchineseseedindustryzhangxing-zhong1,chen zhao-bo2,dong wen2,jiaochun-hai1,maguang-peng2(1.hube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wuhan430064,china;2.chinacountrysidetechnologydevelopmentcenter,beijing100045,china)abstract:thesignificantachieve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ofchineseseedindustrywassummarized.thecurrentstatusandproblemsweredeeplyanalyzed.strategicconsiderationand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tocopewithchallengesfrominternationalseedindustry,toensurethesupplyofmainfarmproductsandinnov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eseseedindustry.key words: seed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sideration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性产业,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种业竞争的核心是种业科技的竞争,种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产业跃升和种业竞争重组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竞争与控制的战略高地,也是提升生物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抢占种业战略制高点,对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种业科技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种业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种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对种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依靠科技进步,民族种业体系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种业及种业科技的发展成就,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种业抓住全球种业格局调整的机遇,推进我国从种业大国、农业大国向种业强国、农业强国的战略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面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严峻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种业及种业科技的竞争力要素优劣并存,种业及种业科技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并存。

1.1我国种业及种业科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贡献较大我国种业科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撑体系,种业科技整体水平达世界先进水平。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种业逐步步入市场化阶段。

目前,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为全球最大,种子年生产能力达80亿kg,加工能力达90亿kg,种子包衣技术从无到有,应用推广面积达3300万hm2(5亿多亩),良种供应率提高到60%,种业市值约500亿元,潜在价值900亿元以上。

种子企业的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我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到近100家,种业前50强企业的种子经营额由2001年的30多亿元提高到目前的14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5%提高到25%以上[1-3]。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突破性优良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和动植物品种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基本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到产品开发的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其规模、数量和从业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种业科技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综合实力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部分领域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主要农作物矮秆、杂交、株型塑造、转基因等重大育种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推动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历史性跨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40%。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万多个,培育出一大批以超级水稻、高产小麦、杂交玉米、双低油菜、转基因抗虫棉为代表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实现了5~6次大规模品种更新换代,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粮食单产达4950kg/hm2,粮食连续7年实现增产,总产稳定突破万亿斤大关,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建设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1.2我国种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种业规模小且分布散,竞争力不强。

尽管我国用种量位居世界第一,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但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仅列第19位。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持证种子企业共8700多家(而美国持证种子企业仅有11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200多家,拥有品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具有产业化能力的更是不足80家,但在市场上从事种子经营的代理商却高达18万家。

我国前10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

截至2008年,我国还没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种业公司。

登海、隆平、敦煌、德农、丰乐5家上市种业公司2008年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1/15,因此亟需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民族种子企业[4,8]。

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较完善的动植物育种创新体系,但育种研发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市场上近90%的品种是依靠科研单位研发[4],种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弱,自己“只购买不研发”,大多种子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加之我国种业企业自身平均不足3%的研发投入比重。

相比之下,国际种业巨头研发占销售的平均比率达到11%,这样使我国种子企业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弱于国外种业集团。

因此,通过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是我国种业及种业科技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3我国种业科技基础研究薄弱,创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在育种领域的迅速应用,国际种业科技快速实现了战略转型。

而相比之下,我国在种业科技创新中普遍存在着重品种选育,轻理论与技术创新的现象,高端与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以转基因关键技术和方法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大多数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而种子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差距,使我国种业科技的中下游竞争力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科技优势与现代科技创新的形势相比已显滞后,无法适应国际产业激烈的竞争形势。

不仅如此,我国品种选育正处于爬坡阶段,农作物新品种产量改良不足0.5%的年递增率也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种业科技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良种40%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近60%的贡献率差距还很大,同时人口不断增长与自然环境恶化对粮食的增产带来双重压力,种业发展迫切需求多种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支撑[5]。

全球化种业竞争的实质是种业科技的竞争,现代种业竞争的焦点是强优势杂交种、转基因品种和相关高端技术等。

当前,现代种业的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不可逆转,生物育种产业逐渐占据了现代农业国际竞争的主导地位,农业产业的竞争也逐渐由传统的产品生产与营销过渡到了高科技种业技术与产品的竞争。

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相适应,同时分布于种业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的科技创新又由不同的单位分头实施完成,由此造成大多数科研创新在产业链上不能有效地配套衔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种业中下游产业环节的科技创新与应用没有受到重视[1,2],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慢,效率低。

科技创新主体之间联系不紧密,创新目的不统一,科技创新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造成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慢,产业链条无法高效运转。

1.4国外强势种业企业大量涌入,竞争形势严峻随着农业产业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强势种业企业相继实施全球化战略,联合渗透和瓜分、控制国际种业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2009年世界排名前3位的孟山都、杜邦、先正达3家种业公司的营业额约占全球种子市场的47%。

跨国种业集团早就对中国种业市场虎视眈眈,我国种业市场放开后他们纷纷登陆。

这些公司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资金雄厚,营销得力,机制灵活,生产的种子质量好。

进入21世纪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位居全球前10位的跨国种业集团全部进入我国,快速渗入我国主要农作物、蔬菜、林果花草、畜禽水产种业市场并逐步实施垄断。

目前我国高端蔬菜种业的50%以上和花卉种业的90%以上的市场已被国外企业占领,畜禽优良品种的核心群几乎全部掌控于国外几家跨国企业手中,如蛋鸡的90%、肉鸡的70%、种用公猪的80%,而我国自主培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极低[6]。

同时,跨国种业集团又快速进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业市场,例如,杜邦先锋公司研发的玉米品种“先玉335”的快速推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跨国种业集团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高端技术,对尚处于市场化起步阶段的我国种业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

2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我国种业科技的进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种业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面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严峻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种业及种业科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仍面临着诸如重大突破型品种缺乏、高端技术落后、集约化科技创新不足等亟待突破的制约瓶颈。

2.1种质资源的开发创新与保护不够现代种业科技竞争的实质是“资源战”、“基因战”和“专利战”。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基于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的基础性研究不足,在利用生物技术保存种质资源和人工创制新种质等方面比较落后,资源鉴定和品种资源保护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植物转基因关键技术和方法的知识产权大多数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我国除已将抗虫基因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外,在该领域的原始创新还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