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备课
1、进一步加深对全册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学握水平。
2、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知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题,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沟通这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整理和复习的目的。
单元课时分配
数与代数3课时
空间与图形1课时
观察物体与统计1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第九单元
年级
五年级三班
学科
数学
使用者
牟善富
主备人
尹奕
课题
《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的主题图呈现学生讨论图,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复习,讨论的内容用对话框作了提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2021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2021秋)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员:课题图形与几何课型温习课方案学时1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温习〝图形与几何〞范围的知识,这局部外容主要包括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
承上启下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温习稳固→综合运用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外形能够是不同的,能正确识别从正面、正面、下面观察到的一组平面图形的外形。
2.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会区分体积和外表积这两个概念,掌握它们内在的联络与区别。
3.进一步看法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复杂的图形旋转90°。
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外表积、体积、容积的知识,会应用这些知识处置实践效果。
难点:进一步了解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络。
化解措施引导温习,稳固运用。
教学设计思绪观察物体→旋转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面积和外表积的联络→容积知识的实践运用→测量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预备教员预备:PPT课件考点出示标题剖析解答同步检测考点1:观察物体。
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剖析:从正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1.下面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外形,请你试用小正方体摆下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平面图形。
层,左边一层,左边两层;从左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前面一层,前面两层;从下面看是,说明最下面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
解答:出这个平面图形。
考点2:旋转的特征。
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以下图逆时针旋转90°。
剖析:旋转时,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一切边旋转的方向相反,旋转的角度也相反。
旋转后图形的外形和大小没有发作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解答:2.如以下图,三角形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失掉三角形A′B′O。
点A与点A′互为对应点,OA与OA′的长度〔相等〕,且夹角是〔直〕角。
考点3: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9单元总复习单元学习目标总览内容大纲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小板块。
教材在编写时重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整理和练习的过程,体验整理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中,感悟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严谨的学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难点:通过复习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1数与代数2课时2图形与几何1课时3统计1课时二、教学指导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把握好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好“度”,做好“定位”工作,对于总复习中的每一道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
新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下 第七、八、九单元 单元备+教案+反思
《折线统计图》单元备一、教材分析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分析(一)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儿童身高的变化,近十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
(三)注重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求同存异从事统计活动,教师应该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以便于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通过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预测的过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经验迁移及比较运用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统计知识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人教版.docx
第9单元总复习4MMMI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教科书“练习二十八” )o“成长小档案”是对本册所学内容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最有收获的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教科书用4幅图展现了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学习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因数与倍数,引导学生对紧密关联的概念、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数学活动”中,活动1是对因数与倍数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提高;活动2是复习巩固观察物体的知识,同时综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内容;活动3是针对图形的变换的巩固和提高,同时运用本学期所学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活动4是针对折线统计图的整理与回顾。
教科书“练习二十八”是对全册教科书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练习的编排注意了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实践和操作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复习能力,会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整理,但由于年龄小,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没有清晰的认识或者对于有些知识还没有弄懂,不一定能准确地进行整理。
所以,在归类、建构知识体系方面,还需要教师指导,根据不同的课时内容进行有序回顾整理。
同时,教师要针对平时的评价和作业状况,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
•MNB1.了解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知道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出错比较多等,从全册的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复习计划。
2.复习时要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重点,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复习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既要巩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还可以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第1题及练习二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系统地来复习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复习的是因数与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回顾整理1.出示教科书第116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回顾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整理。
3.全班反馈。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师适时做好补充)因数与倍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三、巩固应用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面又系统地整理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以致用,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完成教科书第118页的第1题。
由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反馈。
通过反馈,再次巩固学生对2、5、3的倍数的特征等概念的理解。
2.完成教科书第118页的第3题。
由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反馈。
通过反馈,再次巩固学生对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
3.完成教科书第118页的第2题。
由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并将错题改正。
4.完成教科书第118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再由生独立解决问题。
反馈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说说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内含教学反思),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打电话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第9单元总复习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4.9,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4.7%。
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四位数的读法及亿的概念2.复习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3.复习计算乘法口诀的运算4.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5.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四位数的读法和亿的概念•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辅资料3.黑板、粉笔4.展示板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四位数的读法及亿的概念1.让学生快速朗读四位数2.通过课件展示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二、复习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1.向学生提问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2.让学生互相讨论,总结规律第二课时一、复习计算乘法口诀的运算1.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2.给学生一些乘法口诀题目进行练习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通过例题演示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让学生做一些整数计算题目第三课时一、综合练习1.给学生一些综合练习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二、解决实际问题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五、课堂小结在本次课堂中,我们通过复习四位数的读法、亿的概念、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算以及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2.自主拓展相关数学题目七、板书设计•四位数的读法和亿的概念•千分位数与小数的关系•乘法口诀的运算•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下一次教学中,将针对这一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章《总复习》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章《总复习》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章《总复习》》主要是对五年级下册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本章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四大模块。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总复习来加强。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四大模块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四大模块的知识点。
2.教学难点:部分知识点的运用和拓展,以及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异。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3.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与比例四大模块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九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师:在本单元中,你们认为哪些概念是最基本的?【学情预设】本单元的概念众多,而且看起来都很重要,学生不一定能抓得准。
(2)整理全部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师:都整理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学情预设】预设1:把质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归为一类,这些概念都是针对一个自然数而言的。
把倍数、因数、2的倍数、5的倍数、3的倍数归为一类,这些概念都是针对两个自然数的关系而言的。
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还可以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0除外)分成质数(素数)、合数和1三类。
师:针对两个自然数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因数、倍数的意义?预设2:根据概念的前后联系,进行整理。
(3)完善知识体系。
师: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时,我们还学习了公因数、公倍数,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学情预设】学生都知道两个自然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0除外)叫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两个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最小的公因数是1,最大的公因数叫最大公因数。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将各个概念构成知识树。
师小结:经过梳理,我们把这些知识整理成了一棵知识树。
闭眼回忆这个过程,想想各个概念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沟通各知识点1.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18“练习二十八”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集中反馈。
师:2、5、3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呢?师: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你是怎样知道的?师:质数和合数有哪些?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合数呢?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8“练习二十八”第2题。
学生口答,课件呈现答案,教师随机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过程。
(3)课件出示教科书P118“练习二十八”第3、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中展示评价。
2.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9.2.图形与几何_人教新课标
2.图形与几何决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设计思路观察物体→旋转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面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容积知识的实际应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考点出示题目分析解答同步检测考点1:观察物体。
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的立体图形。
分析:从正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左边一层,右边两层;从左面看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前面一层,后面两层;从上面看是,说明最下面一层有4个小正方体。
解答:1.下面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请你试用小正方体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考点2:旋转的特征。
以点A为旋转中心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分析:旋转时,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所有边旋转的方2.如下图,三角形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向相同,旋转的角度也相同。
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解答:A′B′O。
点A与点A′互为对应点,OA与OA′的长度(相等),且夹角是(直)角。
考点3: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现在有下面几种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铁皮若干张。
从中选择6张铁皮,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油箱,应怎样选择?分析: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他4个面是长方形,这4个长方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根据以上特点进行选择。
解答:正方体:④6张。
长方体:①②③各2张;①4张,④2张;②43.一个长方体,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9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12+6+9)×4=108(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08厘米。
张,④2张。
考点4:面积和表面积的联系。
工人师傅挖了一个长30 m、宽25 m、深2 m的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给这个游泳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那么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求游泳池的占地面积就是求游泳池底面的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点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点教学方法:板书讲解,学生自主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举例讲解,练习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分享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促进合作学习。
五、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1. 热身(5分钟)通过课前小测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0分钟)通过板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掌握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3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4.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分享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促进合作学习。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9章《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9章《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下第9章《总复习》主要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和概率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五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运算量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和概率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和概率等基本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和概率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运算的准确性、速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案例等。
2.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和概率等基本知识,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主要涵盖了两步复合应用题、统计、圆的面积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整个五年级数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思路不清晰,对于统计图表的解读能力不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步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统计图表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步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方法,统计图表的解读和分析方法,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两步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思路,统计图表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教案第九单元第1课时
师: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
教师简述本次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后、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基本概念、
指导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以下知识结构图:
4、第4题:本题是两个数公倍数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交流。
课堂小结课外
拓展
4、课堂小结
下来我们要系统的复习相关的单元和章节。
教
学
反
思
2、第2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
对的。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说一说是怎么找的。
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2)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因数和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因数质数和合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
偶数
2、解析疑难点。
师: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分层练习
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l~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单元总复习
0 5 8 7
(1)奇数。
(2)偶数。
(3)5的倍数。
(4)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7)是2,3,5的倍数。
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集体评价。
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
1 2 4 8 9 10
12 15 21 57 91 68
练习要求:
(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②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③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⑤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
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4题。
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和6的公倍数。
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
【课堂作业】
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
()
2.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
3.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
()
4.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
()
5.两个实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予以解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九单元总复习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你怎样理解单位“1”?
(3)什么是分数单位?
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
教师板书。
如:5
3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
(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
找一找,填一填。
真分数:( )
假分数:( )
(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练一练。
把8
1545、化成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
举例说明。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练习:请求出12和18,5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约分、通分。
(1)什么叫做约分?约分根据什么?
(2)什么是最简分数?
约一约、练一练。
将下面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根据什么?
将下列每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取公分母的方法。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
试一试:
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试一试:
把7
4259100017103、、、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7.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8.计算方法和步骤。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9
239293+=±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①通分 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①不带括号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
②带括号的:括号里的数先算。
(4)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5题。
此题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习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8题。
这是一道有关最简分数的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最简分数的概念及化简的方法。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9页第7~10题。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分数及其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分数加、减法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
9
2
3
9
2
9
3+
=
±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步骤:①通分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课后小记
与前面因数与倍数的复习相似,本单元的概念也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同样需要复习有关概念,并通过练习,将这些概念具体化。
复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段图等图例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能真正掌握
其要领。
第九单元总复习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
2.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②画对称轴。
③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
①什么是旋转现象?
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
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第九单元总复习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1.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课本117页第4题。
2.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呈现如下统计图。
请学生回答题目中的3个问题。
(2)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教师出示题目内容。
去年1~6月份商店售出A、B两种饮料情况:
②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③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3)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又得到哪些信息。
(4)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①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②点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③天平两边各放4瓶水,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盐水在天平上较重的那4瓶里;如果天平平衡,则盐水在剩下的4瓶里。
再在有盐水的4瓶里拿2瓶在天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不平衡,则重的一边是盐水;如果天平平衡,则盐水在剩下的2瓶里,最后把剩下的2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重的一边是盐水。
所以至少称3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④师生一起画图分析。
【课堂作业】
1.某工厂生产的9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比一般零件要重一些),请你想办法找出次品。
2.如果有27瓶水,其中2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比其他的水略轻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呢?
3.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8题。
此题也是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1)和(2),
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临时外出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