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技巧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强、因材施教的优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方法和举例。
1、确立学习目标。
在进行点拨式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思考。
点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3、反复点拨。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点拨,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让他们逐步理解问题。
4、鼓励自主探究。
点拨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问题,并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5、总结归纳。
在点拨式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加以总结,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1、语文——古诗词赏析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可以采用点拨法。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词,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古诗词有什么特点?2)这首古诗词表达了什么意境?接着,老师可以逐步点拨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这首古诗词。
例如:问题1:我们可以从标题入手,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2: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来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数学——解方程在解方程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点拨法。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方程,如“x+3=5”,然后问学生:1)如何确定方程的未知数?2)如何将方程转化为等式?3)如何去掉方程中的常数项?4)如何解出方程?问题1:未知量是x,我们需要找到x的值。
问题2: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等式另一侧,即x=5-3。
问题3:通过运用减法原理,得出x=2。
问题4:检验所得解,将2代入原方程中,看是否成立。
通过以上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题方法,提高运用解方程的能力。
教师如何把握“点拨”的时机和方法
综合理论 课程教育研究·225·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广泛采撷儿童经验,识字溶入生活;选择直观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识字;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寓识字于游戏活动;拓宽识字资源与途径,力求实现“识用结合”;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以及读商标、招牌广告等自主识字途径,将课堂识字与生活运用相合;鼓励学生将学会的新字在阅读、写话中经常运用,以提高识字效率。
四、自做学具,组合识字方法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分析能力相应提高。
因此,启发他们用换偏旁法,用画一画、贴一贴的形式来表现。
学生们为完成这一任务,都主动收集周围资料。
这样,在识字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又培养了主动收集资料,制作学具的好习惯。
五、应用游戏法,激发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与识字相联系起来的游戏,引其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1、找朋友。
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放”字说:“我是‘放’,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学”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放”合在一起,说:“我是‘学’,和‘放’组成‘放学’。
”全班读“放学”。
2、摘水果。
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杨、扬”,“刻、孩”,“栏、拦”等。
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3、动物找食。
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虫、竹叶、青草、萝卜,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动物画,如青蛙、熊猫、山羊、小兔,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事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他们各自喜欢的事物,相对应地贴在一起。
4、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抽象的汉字演泽活化成一幅幅图或一段小故事,如学“会”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人像云彩那么多聚在一起,原来是在一起开会。
“点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技巧
我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
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一、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
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二、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
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中老师的课堂点拨技巧
初中老师的课堂点拨技巧作为一名初中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
而课堂点拨是课堂教学中绕不开的一项技巧,它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课堂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点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课堂目标课堂点拨的前提是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点拨。
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志,它规定了学生所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达到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因此,我们需要在备课的时候认真查看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目标,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点拨方案。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三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在点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
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点拨教学点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反复使用的一项技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点拨,提高点拨的效果。
常见的点拨方式有以下几种:1、提问法:我们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直接知道学生的理解程度,进一步进行点拨。
2、比较法:比较是一种常用的点拨方式。
我们可以将同一类别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相似事物的认识。
比如,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相似处和不同处,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归纳法:归纳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整合和简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对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
4、讨论法:讨论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彼此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在点拨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研讨,在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5、演示法:演示是一种直观的点拨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感知和获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有效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介绍点拨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点拨法的定义点拨法是一种以“点”为单位的教学法,即通过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点拨,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点拨法的核心是针对学生掌握程度和难度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其逐步掌握知识。
1. 有针对性:点拨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展开,既考虑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虑知识难度和应用领域等因素。
2. 实用性:点拨法不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注重学习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并应用到实际中。
3. 效率高:点拨法不同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将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和技能体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1. 逐点讲解法: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某一种数据结构的应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演示其应用过程。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矩阵运算时,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矩阵运算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
1. 数学学科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可以采用逐点讲解法,通过列举例子或者运算过程等方式让学生逐个掌握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几何学中的角度概念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理解角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逐步掌握角度的应用。
2. 计算机学科3. 文化课程总之,点拨法是一种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各个知识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
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正。
点拨法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1. 注意时机
点拨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决定,合适的时机可以更有效地引
导学生。
可以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及时进行点拨,也可以在学生试错过程中进行引导。
在学
生学习成果展示或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点拨法。
3. 加强实践
点拨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点拨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点拨之后,还要加强实践和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多样化展示
在点拨法的运用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展示方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
示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使用示范演示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角色扮
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多样化展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
果。
1. 语文课中的点拨法
在语文课中,点拨法可以运用于学生的作文或阅读过程中。
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可
以针对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
内容,点拨学生在句子结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上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错误进行点拨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方法”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点拨”,还要讲究方法。
一、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和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旦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
二、造阶梯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彼岸路上造阶搭梯。
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散聚合训练思维思维可分为两种形式: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
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的看法或认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考证,得出结论。
因此,发散和聚合两种方式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当是紧密联系的。
如小学生由于知识年龄等方面特点,认识问题有时片面,这时教师就应用时进行思维方式点拨,提高思维认识。
四、归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旦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就应让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他幡然醒悟,转变正确的认识这就是归谬法。
五、善用“点拨法” 应注意的问题1、点拨要适当,首先点拨的角度应恰当,符合问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符合学生自身生理。
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并点到学生思维卡壳的关节上。
其次是点拨语言应炼,言简意赅,能准确表达的寓意。
2、点拨要适时。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这句话可以说明点拨所应掌握的时机。
教师的点拨,应不早不迟,恰逢其时。
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认识发展到似懂非懂,想说而又不说不出来的思维状态时予以点拨,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拨过早,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拨过晚,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点拨技巧。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拨技巧,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分享一些有趣的资料、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讲解重点知识并示范应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通过清晰的讲解向学生阐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应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作文写作技巧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优秀的范文,并分析其结构和语言运用等,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合理设置练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地进行练习,教师应该合理设置练习任务。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形式,如填空、选择、判断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讲解答案、给予评价等方式来进行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五、创设合作学习氛围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交流和合作的学科,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堂精讲点拨的内容与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精讲点拨的内容与技巧教师的精讲点拨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梳理,是对学习规律的总结、深化和升华。
精讲点拨是合作学习的继续,讲什么,怎么讲大有文章。
一、精讲点拨讲什么1、解难释疑。
(1)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2)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也要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精讲,进行点拨。
通过点拨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
2、知识整合。
从教材整体出发,让学生把感性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这两首诗的异同点不尽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比较点拨进行整合。
相同点:文体都是送别诗,内容都是送别老朋友,送别时间都是春天。
不同点:送别地点,一个是渭城的客舍,一个是武昌的黄鹤楼。
被送对象,一个是元二,一个是孟浩然。
送去的目的地,一个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一个是广陵(扬州市)。
送别时的景色,一个是“朝雨”、“柳色”,一个是百花盛开。
作者的心情,一个是长久牵挂,依依不舍,一个是赏心悦目,毫无凄清孤单之感。
诗的感情基调,一个是忧郁、依恋,一个是明快、欢悦。
通过点拨,学生的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对作品的结构内容了解更全面了。
3、补充拓展。
学习提纲不可能涵盖教材所有知识点,所学内容也未必全部呈现在学习提纲之中,学生通过课本的语言难以真正理解,老师必须进行有效补充。
比如:说明文的几种常见说明方法、记叙文的六要素、课文的写作背景等。
再有,学习了“形影不离”一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影”字的成语。
如:形单影只、杯弓蛇影、化为泡影、如影随形、含沙射影、浮光掠影、藏形匿影、形影相吊。
发散点拨能使学生想得更多,思维呈辐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策略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策略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点拨策略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点拨法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点拨法主要是围绕学生的新学习内容,给予学生微小的、有系统的步骤或技巧,能让学生得到自己的学习经验。
可以指导学生将文本的细节加以组合、重去结合,以达到理解、归纳、总结和记忆等目的。
首先,老师要有耐心地引导,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方法。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控制知识点的讲授,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此类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盲目授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拨,由学生自己发挥才能,激发他们产生思考,运用知识,完成作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除了老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外,学生也要做足准备,有责任感,不要把学习当作义务,而要把学习当作欢乐。
在进行教学时,学生要始终保持冷静、好奇、耐心、自信,有耐心反复地去思考和理解,不要把问题简单化,而要把它想通;不要不遵守老师的细节指导,而要善于发挥思维的创造力,用自己的观点去证明结论,不断发现和挖掘规律,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运用点拨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获得学习成功。
教师能够独到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只有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况下,教师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中点拔知识技巧
高效课堂,重在点拨新课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快乐、高效的课堂,这要求教师在讲课的关键点上进行随时点拨。
“点拨”中“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布局好点拨,才能点中要害,明析关键,真正走向高效课堂。
一、点拔方法1、“追问式”点拔。
追问是学生学习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法门。
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养成“追问”的习惯。
例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接着使用了着眼点在于过程与方法的提问方法: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继续问: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使本节课的立意更高远,它唤起了学生的民族反省意识,充分挖掘了鸦片战争蕴涵的历史教育价值,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次反省民族、认识自我的机会。
”这不禁让人想起蒋廷黻先生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
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历史上的中国人曾经一度浑浑噩噩、愚昧难醒,在遭受重创之后,依然如故。
历史反思意识应当在学生心中牢固地扎根!2、“形象式”点拨。
形象点拨法运用得好,经常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
毛泽东就擅长运用形象点拨法,使一些道理通俗易懂。
比如,他讽刺博古、李德生搬硬套地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又用“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比喻王明“左倾”错误的逃跑主义;为了增强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又用“哑铃”比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态势,指出蒋介石兵力部署上的弱点;他还把中共中心进北平主持大政比作“进京赶考”。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常用于教学和学习的策略,它通过给予学生指导和提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及举例,并说明它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点拨法的运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在运用点拨法之前,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作业和测试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来获取这些信息。
2. 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这些提示和指导可以包括简单的解题思路、相关的知识点、例题的演示,甚至是解题的步骤和方法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给予了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在学生完成问题解决后,教师需要对他们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
可以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点拨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指导:点拨法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个别困难和提高学习成绩。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点拨法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答案,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点拨法在不同学科和情境中的举例:1. 数学:对于一个高中数学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卡住了。
教师可以通过点拨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给予一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使用相关的知识点,提醒他们检查计算过程等。
2. 语文:学生在写作文时,可能会遇到词汇和表达的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提供一些词汇和句型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质量。
3. 科学实验: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点拨法给予一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建议,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点拨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和不同的学习场景。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减少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点拨”的实践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点拨”的实践与分析一、引言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平台,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点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点拨”为切入点,探讨其实施效果并进行分析。
二、点拨的概念及作用点拨,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逐一解答、讲解或辅导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点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点拨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
通过点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点拨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点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文解读、词语学习、句子分析等方面进行运用。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三年级的一堂课为例,介绍一下点拨的实践过程。
课题:《春晓》课文教学教学内容:识字、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默写课文、欣赏古诗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1. 点拨实施过程:(1)识字:在课文教学中,首先进行识字环节。
当学生遇到生字时,教师利用点拨方式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字方法。
(2)理解课文: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进行理解和分析,解释课文中的生字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4)默写课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通过句子分析和点拨,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并进行课文的默写。
(5)欣赏古诗:通过点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点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点拨【摘要】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或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或者低头看书,没有人积极回答。
教师没有办法,开始拣着学习好的同学提问,如果有同学回答上来,那就万事大吉;如果连着几个同学回答不上来,教师只好包办代替,直接说出答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师的点拨不到位。
适时而巧妙的点拨,不仅能积极地发挥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点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点拨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1. 教师点拨的时机要掌握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教师点拨的时机很重要。
如果早了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晚了失去了点拨的意义(优生没意思了,“后进生”研究不出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在独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点拨,因独学时间有限会破坏独学的环境打乱了学习的思维。
这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对于以后的考试也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对学、组学的环节是点拨的最佳时机,此时老师悄悄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能够帮助那些思维有困难学生了。
这时,他们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探索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了。
当他研究不出,再给以行当的点拨就能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了。
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交流展示。
此时的点拨属于单独点拨(个人对个人的)。
群学时也可以进行点拨,此时的点拨是(老师对全体学生的)此时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需要老师适时叫停学生的展示及时进行精辟的点拨。
另外,在训练时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可以是单独的对于有共性的问题还要一对全体进行点拨。
2. 课前导入点拨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点拨学生这节课要学的相关新知识,比如我们在学习《齐桓晋文之事》时,要先复习一下《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阐释的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的道理不正是《齐桓晋文之事》中所说的经济措施吗?可以通过设计导语,点拨学生对新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就设计了要学生解释“物不平则鸣”成语意思的导语,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这一课要写林冲如何反抗了;可以创设与新课相适应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讲个相关的故事啊,学生表演个片段啊等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不熟悉的知识有直观的了解,比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先播放黑人受歧视的照片、录像,使学生了解黑人受歧视的情况,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点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将从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一、点拨法的运用点拨法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目标设定不同的点拨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点拨法运用方法:1. 提供提示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建议和提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学生做题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或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引导探究点拨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科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从实验中发现科学规律。
3. 提供反馈点拨法还可以通过提供反馈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点拨法的举例以下是几个点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举例:1. 数学解题在学生学习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应用点拨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例题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实际解题中。
2. 科学实验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使用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实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实施实验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实验技巧,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 作文写作在学习写作时,点拨法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和写作例句,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模仿。
讲究点拨技巧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讲究点拨技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教师要努力去开发、利用。
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契机,巧妙点拨,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富有艺术性的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增强学生记忆的“催化剂”。
因此,我就教学中点拨时机的把握,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疑难易错处点拨,明确学习目标1.在知识理解的疑难处点拨。
教师的点拨和启发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困惑中“顿悟”。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延长学生的思考时间,同时,教师要多一些沉默,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不理解了?疑问在哪里?产生困惑的原因在哪里?找出知识间的连结和关键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中最具启发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让学生经历“顿悟”的过程体验。
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出示一组分数:1/2、1/3、l/4、1/5、1/6、1/9、1/10、1/15、1/25,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并分类,学生立即产生疑惑:“为什么要分类?”“这里有什么奥秘?”当学生带着问题计算下去,发现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则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提问:①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它与分数的什么有关?②当分母是什么样的数时,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共同探索,教师在旁边适时点拨,确定其结论。
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参与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说,一节课老师都占为己有,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思维不仅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也无法获得”顿悟”和创新。
2.在易错易混处点拨,养成认真审题习惯。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被一些易混淆知识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质。
教师要及时提出有利于解惑的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技巧
引言: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
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精彩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期为大家推荐几种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技巧,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何谓“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在关键地方、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用眼观察,动手去做,动脑思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用生动、明确的语言或规范的动作告诉学生,使学生茅塞顿开,掌握规律,发展智能。
点拨技巧有哪些?
一、语言点拨
语言点拨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
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助点
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
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旁点
旁点也称曲点、侧点。
是指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从旁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直点
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点拨方法。
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
得到最终结果。
4、辐点
辐点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
即由点到面的点拨方法,使学生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思维呈辐射状态,具有扩散性、广阔性、灵活性。
5、聚点
聚点即聚集点拨。
它是与辐射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面到点、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体态点拨
体态点拨,即教师借助体态进行点拨的方法。
体态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与语言交流相对应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
它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和脚的移动,人际间的距离,讲话的速度、音量等。
研究表明,体态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效果不但远远大于语言交流的作用和效果,也是任何语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常见的体态语言有以下几种:
1、动作点拨
动作点拨是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方式,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目光点拨
目光点拨是教师以目光为载体,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的点拨方式。
例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若给予信任的目光,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显得紧张时,教师若给予鼓励的目光,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教师若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学生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表情点拨
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
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
表情点拨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控作用,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
4、符号点拨
符号点拨,是教师以符号代语言的点拨方法。
例如,教师讲到疑点之处,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到动情处,为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大“!”……
什么时候点拨?
一、在新旧知识联结处点拨
许多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每个新的知识点必然有与它相关的旧知识,联结处就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点拨,便于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速进知识的迁移。
二、在学习新知关键之处点拨
知识内容的关键处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之处,是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
在这些关键处适时进行点拨,有益于重、难点的问题的突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理解的透,掌握的牢。
三、在学生疑惑之处点拨
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肤浅,有时困惑,从而感到疑惑不解,厌倦困顿。
这时就要求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设计合适的梯度,架设过度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排除疑难解决困惑。
四、在学生争议之处点拨
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结论、实验的结果有争议。
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争议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给予正确地解释,或启发学生按照正确地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探讨,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五、在思维受阻之处点拨
在课堂上,新课中的难点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可适当地分化这些问题。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与诱导性,巧妙地让学生在探究中突破难点。
同样也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在思维定势干扰之处点拨
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产生负迁移,此时设计探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冲破原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善于通过“点拨”将学生引入学习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去思考、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认识;还要善于以“点拨”为手段,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去感受、体验,培养品德,陶冶性情。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在启发思考,贵在情境创设,妙在适时点拨,巧在“情境中点拨,点拨中导思”。
当然,点拨还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点拨时注意的几个当面?
一、点拨要适时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点拨或者在学生说的层面太浅太低时进行点拨,当学生展示时出现知识性错误而其他学生无发现时,学生说的不到位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追问和点拨。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这句话可以说明点拨所应掌握的时机。
教师的点拨,应不早不迟,恰逢其时。
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认识发展到似懂非懂,想说而又不说不出来的思维状态时予以点拨,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拨过早,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拨过晚,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点拨要适宜
要在新旧知识点处适时点拨,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之目的。
要在重难点知识处适度点拨,使学生理解掌握到位。
要在易错点、易混点强化点拨,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巩固知识。
要在解题方法和知识规律处精要点拨,使学生学会思考.
三、点拨要适度
当学生说的很好时,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点拨时一定要遵循四不讲的原则。
常言道点而不到会而不发,点之过度会越俎代庖。
点拨后仍应存疑,不是直揭谜底,而是教给学生继续探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认识的方向,并能从中获取更多知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点拨要适当
首先点拨的角度应恰当,符合问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符合学生自身生理。
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并点到学生思维卡壳的关节上。
其次是点拨语言应炼,言简意赅,能准确表达的寓意。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
”此处“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
教学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拨”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中对学生的深层点拨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还要伸展到方法、态度、情感、思想等方面,是触及学生心灵,拨动学生心弦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