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注释)1、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社会主义道德新要求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B.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C.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D.思想道德总是超越一定时代并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广博内涵2、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中学生徐砺寒骑车不慎刮蹭到路边汽车,选择等待车主并留下致歉纸条。

该举动体现的精神A.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B.能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C.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D.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②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③有利于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

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某电视台热衷炒作,为低俗言论提供舞台,放大丑恶现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的话强调了()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学科网③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④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5. 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6.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和的特点A.广泛性先进性B.专业性先进性C.实用性整体性D.先进性整体性7.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④中华民族精神,只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单元过关检测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单元过关检测

单元过关检测(十一)(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这说明( )A.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C.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解析:选C。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这说明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入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B错误;D表述与题意无关,不选。

2.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这说明( )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B.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解析:选D。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D入选;A、B、C与题意不符。

3.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存在差异,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材料体现了( )①地域文化受地理环境影响②中华文化同根同源③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选A。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1)、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
(2)、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即其必要性、重 要性)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见课本48页 (3)、实践的定义
(4)、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猛烈抨击“吃人” 的封建礼教,高尔基在《海燕》中呼唤:“暴 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 怒吼的大海上······”这反映了(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 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 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统一的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不定项: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 才人出,个领风骚数百年。”这篇《论诗》的诗 的确道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永无 止境。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ABCD )
材料一:清代京剧的产生 清代乾隆期间,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昆曲由于多为上层社会 服务,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 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乾隆和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和 湖北的汉剧艺人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兼收其他剧种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材料二: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曲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 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京剧热。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 京剧迎来他的繁荣期,京城出现满城争唱的局面。并风靡全国。 京剧具有其他剧种难以相比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国剧”。 材料三:京剧走向世界 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 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艺术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 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探究: (1)从京剧的产生、发展到走向世界,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创新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0年全国“两会”报告提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挖掘“两会”精神蕴涵的育人元素,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推进“两会”精神进课堂、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勉励莘莘学子提升修养、厚植情怀,放飞青春梦想。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依据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②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有序发展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提供的会议简报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建议把中医药文化纳入国民教育系统。

这有利于()A.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B.发挥传统文化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C.实现对中医药文化的批判继承D.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实现古为今用3.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就有“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的观念。

在今天,善文化被不断发扬光大。

只要人人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一个个小善就可以积聚成社会风气的“厚德”。

这表明善文化()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③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很多老物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板车、犁、耙、磙子……但它们总能勾起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

这是因为老物件()A.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B.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C.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D.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5.京西皮影传承人、北京龙在天皮影剧院的院长王熙创作的《孙悟空大战病毒妖》皮影动画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后,反响很大,各大电视台也都在转播。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默写内容1、我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哪个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逐渐形成了雏形?(答:春秋战国)3、哪个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秦)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什么?(答:史书典籍)5、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答:实用性和整体性)6、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7、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的载体是什么?(答:文字)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默写1、文化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答: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答: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3、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腐朽文化举例?(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6、先进文化的内涵?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答: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答: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10、怎么样加强文化建设?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11、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培育“四有”公民;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测试
①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夯实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③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④认识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这说明()
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
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继承与发展
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尊重与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由此可见()
①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能够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被“996”捆绑、不断“内卷”、只想“躺平”……面对年轻人的新兴生活方式,某集团推出了行业首档新生代生活方式微综艺节目,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痛点,以趣味吐槽的方式开启了一场“唇枪舌战”,在线探索美好居家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从文化的角度看,该节目()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5年高考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③④2.(2016江苏单科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强大的包容性3.(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A.①③①③①③B. B.①④①④C. C.②③②③D.②④ 4.(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5.(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6.(2015年海南政治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

2014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月考

2014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月考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3.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23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撰《四库全书》。

此书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

《四库全书》的编撰证明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的特点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6、中国人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地域性B.差异性C.民族性D.结构性7、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①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水火不容③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④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中华文化是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
• 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 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 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的必然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 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 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8分)
根民族柱交相辉映,更显壮观。
是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精神。无人驾驶飞机、先进的武器装备、 航天科技成果等,彰显着中国人民60年来艰苦创业的辉煌成就和 自主创新精神
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精神。我们从天安门古老建筑群的壮观 场地,从胡锦涛主席穿中山装、坐红旗车、官兵大喊为人民服务 的口号,从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方阵,到科学发展观方阵,都有所 体现
(3)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弘扬“阅兵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我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材料
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材料
体现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材料
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今年的国庆大阅兵“当惊世界殊”!其间蕴含着撼人的 “阅兵精 神”。什么是“阅兵精神”?
它是国庆阅兵中表现出来的 “零误差”精神。国旗护卫兵那 169步,正好是1840年到2009年的169年,步步精确!8000名官 兵组成的13个徒步方队正中阅兵中线米秒不差! 30个装备方队隆 隆开进米秒不差!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临沂市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

下列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多姿多彩的书法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第四次修纂工作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

国家重视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是因为()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史书典籍记载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

这说明中华文化()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就是儒道文化4.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文化生活3、4单元复习

文化生活3、4单元复习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案课堂探究案●易混易错点(见文化生活第6-10课复习案课堂探究)课后延伸案1.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某校学生开展了“为广东省实践新时代广东精神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你认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加强以增强诚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4、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目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A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D 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5.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著名作家王蒙有关汉字的表述体现了()A.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汉字独具特色历史悠久C.汉字是凝固的物质文化遗产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6.《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文化生活复习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第三单元
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考点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灿烂的中华文化
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⑵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⑶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⑶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考点分布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具体 内容又因时而变。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 之中。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 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这是以鼓励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易错点
6.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抵 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 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也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 化成果, 8.中华民族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正确)
弘扬和培 中华民族精 山东Ⅱ 福建卷 江苏 2013四川卷Ⅰ 育民族精 神基本内涵 、 北京40(3 27Ⅰ. 22Ⅰ天 神 核心 民族精 )Ⅱ 津) (1) 神的时代特 2010江苏 Ⅱ 征 23. Ⅰ 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的 途径和意义
知识串联
全面认识时代精神
知识角度
传统文化的 相对稳定性
具体内容
提升能力
(2011年北京卷)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须以民族的进 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 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 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 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 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 ( 1)中华民族精神。 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 2)中华名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名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 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 ( 3)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 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 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 作用。 量源泉。

必修三文化生活试卷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可直接打印来用)

必修三文化生活试卷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可直接打印来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

这体现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④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佛山石湾陶塑艺术,起源于唐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塑的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等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③文化有鲜明的区域性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章我们的民族精神870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章我们的民族精神870

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章我们的民族精神测试题 2019.91,对“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②讲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生死、荣辱和贫富于不顾③说明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④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段话说明()①回答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全盘继承传统文化④全面拒绝外来文化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④4,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我们的女排精神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扳回三局。

女排精神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说明()A、态度决定一切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C、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女排精神D、女排精神只适用于女排,不宜推广5,《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诗句。

这句话()①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③说明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④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

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7,中国世纪宝鼎图,其体现的意思正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④鼎,在中国历史上象征着安定与和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属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是()①井冈山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延安精神④红岩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1.中华文化走过的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表现2.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原因1)政治经济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国家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

2)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的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

4)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

5)国家政策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①含义:源远流长是相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标志。

②源远流长的原因:第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第三,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含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指它形式的丰富多彩,内容的精妙、深刻、厚重,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独领风骚”,享有极高的声誉,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博大精深,囊括了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典籍、民俗风情以及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②表现:第一,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第二,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诊断及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诊断及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诊断及训练易错点1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矫正练习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易错点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矫正练习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A.文字B.史书典籍C.汉字D.绘画易错点3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矫正练习3(2010·广东高考)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易错点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矫正练习4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

①努力继承中华文明①保护中华文化遗产①抵制别国文化的传入A.①①B.①①C.①①2.人类早期文明与分布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B.古印度文明——两河流域C.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3.早期文明都出现于()。

A.群山山脉B.大河流域C.高原地区4.两百多年前,结束了人们只能使用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的发明是()。

A.电灯泡B.计算机C.蒸汽机5.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

A.大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6.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

A.法国B.古印度C.俄罗斯7.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古埃及人D.古印度人8.关于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信息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B.三星堆古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9.在第五届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区,有各国不同风格的文艺表演和文化展示,有各国各具特色的艺术品、手工艺品售卖。

互动交流区还放置了多媒体触摸式的互动设备,向观众近距离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与迷人风光。

这一盛会()。

①为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①是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窗口①能够消除文化差异,促进大融合A.①①B.①①C.①①10.下列不属于亚洲地域文化的是()。

A.华夏文化B.两河流域文化C.尼罗河文化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11.我们要了解各国的差异,学会尊重差异。

( )12.孔雀舞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

( )13.殷墟发现的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秦朝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B、秦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A、发源地不同B、传承的民族不同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D、传承的时间不同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8、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0、勤劳勇敢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2019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信息解读题

2019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信息解读题

文化生活信息解读题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1、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而汉字可以2、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历朝历代的史官编写的大量史书,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3、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4、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人们用凉水冲凉,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北方天气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北方话称之为“洗澡”5、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和歌声展现在央视舞台上6、海峡两岸的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7、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总能从中国人民身上感受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8、下列古语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9、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奥运精神……10、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11、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钱伟长曾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一生当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12、中华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13、汉字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演变14、中国戏剧剧种丰富,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等15、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16、北方文化“铁马秋风塞北”,南方文化“杏花春雨江南”(二)1、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2、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3、在唐朝都城长安,食胡食、跳胡舞,穿胡服,成为朝野的时尚4、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5、汉族在除夕夜要吃年夜饭,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布衣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坐在火炉旁,整夜守岁;藏族除夕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6、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并一直延续到现在7、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各地呈现出风味多样的特点,风味上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特色8、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9、中国人设计的园林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10、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殷周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B.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C.隋唐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D.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13.安徽的黄梅戏、京剧、花鼓戏等各种艺术门类渊源悠久,土壤肥沃。

正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孕育了一代代勤劳聪明的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篇篇光彩的故事。

材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4.由澳门文化局主办的“中国汉字艺术家五人邀请展”于2010年11月14日在塔石文艺馆展出。

展览将有助于市民了解汉字艺术的概念和含意,并进一步认识传统与现代书法的区别,引导市民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下列对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唯一见证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5.“文化多元添魅力。

一个音符无法演绎优美的旋律”。

上海世博会中国地区馆里,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大省通过世博会这一大舞台,向中外游客展现各自省份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向世界表明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16.以《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齐民要术》等为代表的论著,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等方面的独特创见。

下列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A.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B.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C.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7.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

这说明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8.上海世博会山东周2010年7月8日至12日举行,英武矫健利落干脆的“棒槌”,诙谐风趣粗犷豪放的“鼓子”等代表青岛地域特色的东西让世博游客切身体会到了青岛地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不同地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C.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19.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

“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20.《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段材料说明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B.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C.所有文化作品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21.在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以精湛的双人滑技巧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征服了世界,这对平均年龄最大的花样滑冰选手复出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力拼金牌的精神体现了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②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民族精神至高无上,决定一切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2010年7月30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上海为“三钱”画了一个完美而绝唱的句号。

以“三钱国魂”、“三钱力量”、“三钱榜样”为内涵的“三钱精神”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②是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③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体现④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3.2010年3月20日,东莞市团市委、市少工委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组织全市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积极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

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活动A.是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D.是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基固本的要求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38.(8分)2010年2月14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正式落下帷幕。

从2009年10月8日开始,艺术节历时4个多月,分别以古老的中国、当代的中国、多彩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四个主题举办了50多个精美的展览,50多场精彩的演出、讲座及影展等,集中展示了既保留本民族瑰宝,又吸收世界灿烂艺术精髓的中华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特点的角度,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既能“保留本民族瑰宝”,又能“吸收世界灿烂艺术精髓”。

39.(44分)阅读下面某班主题班会上的几个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一班会主持人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挺拔的脊梁。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攻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4分)(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0分)片段二学生主持说,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在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2)简述上述这些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4分)片段三主持人就“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呢?”作了现场采访:同学甲: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同学乙: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3)如果就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补充发言,请列出你的发言提纲。

(10分)片段四主持人接下来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作了个别采访,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回答。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身边的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左晃右晃,因为这些都表示对国旗的不尊重,一个不尊重国旗的人是无从谈爱国的。

如果我们真的爱国,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同学丁:我认为作为学生,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而且要及时关灯,关水,为节约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戊: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

(4)假如你是主持人,围绕采访的问题,你会如何概括补充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16分)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8分)12-16:BCBCD 17-21:DABAD 22-23:AA二.非选择题。

(共52分)38.(1)文化具有继承性,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2分)(2)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分)(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既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4分)39.(1)①中华民族精神。

(1分)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6分)③中华民族精神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2分)④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分)(2)①上述这些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分)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这些具体的精神体现出来,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分)(3)①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分)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2分)④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分)(或者答: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①丙同学的回答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应该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4分)②丁同学的回答提示我们,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分)③戊同学的回答提示我们,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不应一味地抵制,而应该既要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其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分)④除了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此外,还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