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文案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专题复习: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改革是指改革者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的调整与变革,它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主复习】出示本课复习内容: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维新变法【系统复习】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改革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作用”作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请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史实。
结论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史实一: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答)又有何不同?(出示材料)材料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同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非常不平衡。
材料二: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结论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史实二:罗斯福新政(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材料:从来没有哪一个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人觉得满怀希望。
“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
——《纽约时报》1933年的评论“炉边谈话”是罗斯福与民众沟通的途径,它是“家常式”的广播谈话方式。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有何作用?结论三:改革也能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史实三: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
(一)知识梳理(二)探究提升1、材料一: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材料二: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实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对于使用的设备、原料、定什么样的工资标准等问题一概没有自主权,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卖多少钱,也要听上级主管部门安排。
世界近现代历史上重大改革教学案
世界近现代历史上重大改革教学案复习回顾: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的建立与完善;近现代西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史1.材料、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
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
1848 年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作了详细调查,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报告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等提出了一整套建议,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
1855 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要求在任命文官时要从被推荐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后录用,而且只限于以往充任低级职务的年轻人。
1868 年格拉斯顿自由党组阁,1870 年6 月,枢密院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但外交部和内务部除外,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不经考试直接由大臣任命。
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更加稳固。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依据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
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
……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
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材料二、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
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
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
……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精品文档]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通过三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1、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改革进行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2、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纵向横向比较,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分类及不同改革的比较认识。
难点:通过学习能对改革有规律性的认识。
如:通过不同改革的比较会总结归纳出改革的作用、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关键人物及其名言,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步改革史,历数中外历史重大改革,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知识快递:让同学们说出中外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中国: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外国:伯利克里改革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然后多媒体展示这些重大改革在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的目标要求。
知识分类,理清基本线索:主要通过不同角度去对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去从不同角度比较和归纳知识点。
多媒体展示划分依据,学生交流后总结1 、按改革性质去划分封建性质改革: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改革开放苏俄新经济政策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2、按是否改变社会性质划分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商鞅变法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未改变社会性质的有: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苏俄新经济政策3、按改革结果划分失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成功: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查理•马特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让同学们讨论:判断改革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同学们讨论后给出答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专题
2,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 2007年南京市中考第44题 年南京市中考第44 强的事件是( 强的事件是( )(2007年南京市中考第44题) A.罗斯福新政 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2,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改革生产关系中 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和历史发展趋势(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练一练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B)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强国之路 强国之路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何谓改革? 何谓改革? 二,为何我们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为何我们要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 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 展的需要. 展的需要. 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 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 经验与作用, 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 势下,改革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势下,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 动力,改革开放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动力,改革开放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是我国富强的必由之路
2,特点(本质):在 特点(本质):在 ): 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 调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和指导. 预和指导. 整, .
总结:
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 共同点: 改革开放,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共同点:
中外近现代史上重大改革教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基础知识梳理1、热身运动:小组讨论中外历史有哪些重大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按时间或者性质以及结果进行分类)2.回顾知识点合作探究进行运用根据改革的结果进行分类比较(时间,内容特点,影响)3.通过材料题提高运用知识点的解题能力【能力提升一】材料一: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
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历史事件的相同点?(6分)(从时期、背景、性质、影响等角度分析)(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内容,分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要素劳动力、资金、市场等角度分析)(3)分析以上材料得到什么认识?(2分【能力提升二】材料: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围绕变革这一主题举办专题活动。
⑴将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请指出下列三位领导人在20世纪所领导的重大变革。
⑵围绕“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措施”这一主题来展开讨论,你认为上述三位领导人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图A和图B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措施上分别有什么创新之处?图C领导人领导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3)讨论以上事件的共同影响?(4)讨论三位领导人进行的改革能够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能力提升三】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机器房材料二: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说课稿
《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说课稿一、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是近几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关于改革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这个专题在复习专题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题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俄新经济政策、第4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10课11课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二、专题目标分析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确立复习目标。
1.能说出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改革进行分类。
2. 结合改革的内容、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比较几次重大的改革,如中日俄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社会主义改革的异同启示、20世纪三次改革的异同等,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示。
3.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对改革有更深的认识,情感得到升华。
学习改革家们坚持改革、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专题重点难点分析本专题的重点是:通过比较,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
中国的改革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
本专题的难点是:通过学习能对改革有规律性的认识,如:对改革进行比较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总结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等。
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采取课前导学、课上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进行检查。
遵循学生由知识复习到能力锻炼再到情感抒发的认知规律。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一、专题复习目标: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
2、知识梳理:紧扣中考考点,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相关知识进行识记、理解并学会运用。
3、理性认识:对改革本质的认识;对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对改革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二、基础知识梳理:中外历史改革,从社会性质方面来看,可分为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三种主要类型。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1、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2)孝文帝改革3、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王安石变法(2)洋务运动(3)大化改新(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中国的改革开放(四)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2、美国罗斯福新政;3、中国的改革开放三、知识综合拓展(一)几次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作用,成败原因1、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满足争霸战争需要的典型。
商鞅变法“令民为伍”,实行连坐,加强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业生产,刺激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最新复习教案: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2年中考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综述: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专题摘要: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公共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为争霸提供雄厚实力,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土,为齐桓公首霸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1)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内容:①迁都洛阳(494年)②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4)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二、世界古代史的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和查理·马特改革(1)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公元前6世纪):①内容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权,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学习教案
影响
成就,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 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24页/共38页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社会 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改 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种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 出现不同的结果。
(1)以上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列宁、 戈尔巴、乔 邓小平 夫
第3页/共38页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世界重大改革
1、管仲改革
】1、伯利克里改革
2、商鞅变法
2、查理·马特改革
3、北魏孝文帝改革 3、日本大化改新
4、洋务运动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戊戌变法
5、日本明治维新
6、土地改革
6、新经济政策
7、改革开放
7、美国罗斯福新政
8、赫鲁晓夫改革
9、匈牙利改革
10、戈尔巴乔夫改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 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 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第12页/共38页
背景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 混乱
时间 7世纪中期
大 地点 日本
化 改 新
政治上,建立 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 除贵族 世袭制 ,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
内容 贵族的土地收归 国有,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
税。
影响 标志着日本从 奴隶 社会向 封建 社会过渡
1921年 允许 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促进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20页
鲁 晓
内容
改革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采 取了一些 经济、政治 改革措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新选修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选修1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封建化的改革2.西方古希腊的梭伦改革3.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比照表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照表【重点知识点拨】1.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的消费方式出现。
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逐渐建立了封建制度。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越来越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经过改革变法,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
其中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关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从经济上表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宏大优越性;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比封建制度强大得多的技术力量;17世纪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经济开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1832年,英国政府进展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开展。
迫于资本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进展了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并缓慢地走上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
19世纪中后期,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开展资本主义,也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开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展形式,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展宏观管理,有利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使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开展的黄金时期。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改革,汉语词语,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古代王国时期,古代巴比伦进行了梭伦改革。
欧洲在古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凌驾到封建王权之上,11、12世纪欧洲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早期资产阶级进行了宗教改革,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发展起来。
二、知识讲解考点1.梭伦改革1.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2.内容(1)、“颁布解负令”(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3)、恢复公民大会权力(4)、建立“四百人会议”(5)、设立公民陪审法庭(6)、鼓励发展农工商业3.评价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1)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2)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考点2.欧洲宗教改革1、背景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天主教地位: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②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③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专题0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历案教学设计课件测试背诵清单
专题0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教学设计】
课后小结
历史上,不同国家境遇迥然,改革也异彩纷呈,但总的来说,改革有以下几种情况:(1)改革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一种形式。
如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分别使秦国和日本步入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日本和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巩固统治、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3)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如中国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
无论哪种形式的改革都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国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否则,容易激发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如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后反思亮点:
1.注重中外历史对比,形成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2.注重用表格形式对知识进行类比和拓展,方便学生识记和理解。
不足:对学生课堂复习后基础知识的掌握监督力度不够,影响复习效果。
课后补充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1、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初中中外改革专题教案
初中中外改革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2)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南北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3)掌握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改革的原因和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外改革之间的异同。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2)理解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改革经验。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戊戌变法: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辛亥革命: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3)新文化运动: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1)英国的工业革命: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美国的南北战争: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3)日本的明治维新: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及其成果。
(2)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运动及其成果。
(3)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改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 比较法:分析中外改革之间的异同,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
4.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深入剖析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改革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历史初中重大改革教案
历史初中重大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的重大改革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掌握历史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历史变革: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2. 世界历史变革: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三、教学重点:
1. 对历史改革事件的描述和分析;
2. 对历史背景和影响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1. 对历史改革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来引导学生理解;
2. 互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改革事件,展开互动交流;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开展历史文献研究,或者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改革事件背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学习:展示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认识历史的重大改革事件;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分享不同观点;
4. 展示结果: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2. 作业表现: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包括撰写历史文章或者录制历史视频等。
八、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发掘更多历史事件并进行分析;
2. 继续讲解其他重大历史改革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以上教案只是一个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愿教育事业越来越好,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知识和启发。
中外历史纲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2. 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3. 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2.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意义。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讲授新课(1)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2)改革开放的过程和重要历史事件。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4)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成就,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开放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初中历史中外改革教案
初中历史中外改革教案
教学内容:中外改革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中外改革的发端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外改革的异同及其对世界影响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中外改革的内容。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中外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2.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和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民主化改革等不同类型的改革。
3. 讲解中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中外改革的异同之处,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展示(10分钟)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对中外改革的看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外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中外改革的文章,总结中外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上课
作用:
邓小平,开创中国人民富强的道路。
改革开放
开始的时间: 1978年底 重要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大决策: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从改革作用 看改革的启示:
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力;
中考直通车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材料二: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 特权。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 师设立大学堂 材料三: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 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以上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原因 时间 改革者 内 容
明治维新 封建幕府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危机 1868年 明治天皇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摆脱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强大后的日本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影
响
俄国要生存,就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进 程,要制定一个合法解放农奴的的政策。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商鞅变法 戊戌变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改革内容看改革的启示:
1.改革需要符合本国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改革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和创新,才 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
概
况
戊戌变法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触动了 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最终失败。
俄国废除农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奴制改革 成为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探究问题,形成认识
按改革的性质划分
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商鞅变法 魏孝文帝改革 大化改新 查理马特改革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俄国1861年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改革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 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明治维新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 命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 式。对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效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重点转移到政治
改革
方面。使苏联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加剧。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匈牙利改革 1956年,卡达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后期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 之所以说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 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 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
影响
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点,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 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 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点 。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同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改革
概
况
新经济改革 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赫鲁晓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
改革
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按改革的结果划分
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魏孝文帝改革
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进行改革,导致社会制 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取得 成功的改革
商鞅变法 大化改新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调整并取得成效 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
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改革
同性质的改革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商Leabharlann 变法概况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 一六国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 公元4世纪前后,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进行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 帝改革 的大融合。
梳理知识、巩固基础
探究问题,形成认识
学以致用,亮剑中考
8世纪
查 理 马 特 改 革
18世纪初
彼 得 一 世 改 革
同期改革的比较 •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比较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868
原因 背景
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民族危机加重
中国戊戌变法1898 严重的民族危机。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月:新年贺词
中外改革
中考解读
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中外历史上历次改革。
专题解读
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
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 实现。
改革指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进 行的调整与变革。通俗地讲就是对原有事物进 行改造和革新,就是除去事物中陈旧的、过时 的,增添新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东西,即除旧布 新。改革不同于自下而上运用暴力方式进行的 革命,而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实行的和平方式 的变革。本专题主要梳理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史 实,总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进而从宏观上把 握改革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程 的重大意义。
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目的
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 地主的统治;
摆脱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内容
农地们时出奴主的,钱在不生可赎法许活得买律买;到。上卖农一是农奴块“奴获份自 和 得 地由干“,人涉解但”他放须;”“地工化废买业”藩卖;,置,社即县引会向”进生欧,西活美加方方学强技面习中术:,央,提努集鼓倡力权励“发;发文展允展明教许近开育土代
大化 改新
公元646年,日本学习中国的隋唐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天皇制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由奴隶 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查理·马 公元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西欧 特改革 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洋务 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封建地主阶级)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 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