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3.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要求:县级中医药适宜推广培训基地,筛选2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各级医护人进行培训,使省、市、县、乡、村和社区每名医护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指导城乡居民应用中医药进行预防保健实践。
分类一、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什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疗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三、按摩法: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按摩、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药浴疗法、拔脊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四、中医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膜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肚疗法、蜂针疗法等。
五、中医内服法: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
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医疗法种类1、药物疗法2、针刺疗法3、灸法4、推拿疗法5、拔罐疗法6、敷贴疗法7、刮痧疗法8、熏洗疗法9、穴位注射疗法10、热熨疗法11、针刀疗法12、放血疗法13、点穴疗法14、气功疗法15、正骨疗法16、药膳疗法17、脏器疗法18、水疗19、浴疗20、磁疗21、蜂疗(备注:以上为2016年10月医疗机构中医监督内容选录,仅供各临床科室参考)护理人员中医技术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山东省卫生厅说明:选取最常见的病症,采用中医简易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
但有些只是对证治疗,要注意明确诊断,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一、感冒发热1、毫针刺合谷、曲池、外关,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放血。
2、大椎、肺俞、风门拔火罐。
3、按摩肩井、风池等穴,按揉取微汗。
4、单验方:(1)生姜30克,葱白2根,红糖30克。
水煎服,盖被出汗,用于风寒感冒。
(2)大青叶30克,薄荷10克。
水煎代茶频服。
用于风热感冒。
二、感冒头疼5、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6、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偏头疼7、毫针刺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8、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9、单验方:羌活9克、白芷6克、川乌4.5克、草乌4.5克,焙焦研粉,分9次服用,每日3次。
饭前服。
四、麦粒肿10、取太阳、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11、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出血后拔罐,每日一次。
12、单验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干鲜均可,水煎,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眼。
每日2—3次。
五、急性结膜炎13、三棱针点刺耳尖、太阳放血。
14、淡盐水或野菊花30克、双花30克煎水,浸毛巾局部热敷。
15、单验方:野菊花30克、酒大黄10克,水煎服,日一剂。
六、牙痛16、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17、用右手拇指按压疼痛同侧肩井穴,逐渐加压,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反复施术。
18、单验方:川椒(微炒)30克,炙蜂房30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漱口。
七、急性扁桃体炎19、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放血。
20、单验方:生大黄9-12克,生甘草6克,沸水泡服,每日一剂。
八、落枕21、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22、在疼痛部位施行揉、滚、点、拿、拳叩、切击等手法,用力宜轻。
九、急性胃疼23、毫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梁丘24、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适用于寒性胃疼。
十、急性腹疼25、毫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或下巨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一、技术适应症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
尤其适用于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二、技术特色本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患者愿意接受,易于推广使用。
三、治疗方法1.取穴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2.操作方法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
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技术一、技术适应症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淤型,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
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
患处局部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或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二、技术特色本技术具有针具特殊、手法新颖、见效迅速、疗效显著、适用病种多、范围广、使用简便、安全稳妥等特点。
三、治疗方法1.器具钩针:特制。
测力握力器:中国中学生比赛专用,上海金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NL-90人体肘部扭力侧力仪:特制。
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度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
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距离适度,便于操作为宜,确定痛点部位,并做出记号,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示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经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拨”手法,随即作“震颤”手法10次。
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
国家中管局推荐46个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范文
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3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一)感冒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三)麦粒肿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四)急性结膜炎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五)牙痛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六)急性咽痛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七)落枕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按摩:疼痛部位刮痧:疼痛部位(八)急性胃痛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5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九)痛经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艾灸:关元、中极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十)急性腰扭伤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刮痧:疼痛部位,委中(十一)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围针刺法:囊肿局部(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阿是穴围针加灸(十三)足根痛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十四)腮腺炎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十五)小儿泄泻1.辨证(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
3.施术后处理
3.1 施灸后, 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 不需处理, 可自行消失。 3.2 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水肿或水泡。如水泡直径在1 cm 左右,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 可用消毒针剪刺破或剪开泡皮放出水泡内容物, 并剪去泡皮, 暴露被破坏的基底层, 涂 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 创面的无菌脓液不必清理, 直至结痂自愈。灸泡皮肤可以在5 ~ 8 d 内结痂并自动脱落, 愈后 一般不留瘢痕。 3.3 灸后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 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 甚至形成无菌性化脓。轻者仅破坏皮肤基 底层, 受损伤的皮肤在7 ~ 20 d 内结痂并自动脱落, 留有永久性浅在瘢痕;重者真皮组织被破坏, 创面在20 ~ 50 d 结 厚痂自动脱落, 愈后留有永久性瘢痕, 即古代医著所记载的灸疮。在灸疮化脓期间, 不宜从事体力劳动, 要注意休息, 严 防感染。若感染发生, 轻度发红或红肿, 可在局部做消炎处理, 一般短时间内可消失;如出现红肿热痛且范围较大, 在上 述处理的同时口服或外用消炎药物;化脓部位较深, 则应请外科医生协助处理。
• 3.选穴: • 就近拔罐+重视特殊部位拔罐+重视任督二脉和膀胱经
• 4.沟通:
•
1)核对基本信息(人名、主诉),询问病情 、病史、治疗史(含有
无拔罐治疗);
•
2)告知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
消失,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11
(三)操作
1.检查、核对 2.闪火拔罐 3.留罐或走罐 4.起罐
5.适应症 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
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儿科灸疗一般多用于: 感冒、虚咳、寒哮、呕吐、腹痛、寒湿泄、五迟五软等
15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十五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目录1、针刺技术操作规范2、敷药技术操作规范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5、拔罐技术操作规范6、推拿技术操作规范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范8、刮痧技术操作规范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12、牵引治疗操作规范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范14、热熨法操作规范15、蜡疗操作规范一、针刺技术操作规范【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指切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25个基层常见病
附件3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一、从基层卫生实际出发,为鼓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运用适宜技术服务群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25个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内容包括25个疾病的简单诊断和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包括:感冒头痛、偏头痛、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牙痛、急性咽痛、急性胃痛、痛经、急性腰扭伤、落枕、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足跟痛、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食积、小儿遗尿、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
二、为使参加培训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诊治疾病,我局还组织专家编写了针灸、推拿、刮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作为本目录的第二至五部分,供各地在培训中使用。
内容包括:1.掌握针具选择、体位选择及消毒;2.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捻转)操作规范;3.掌握得气的表现,熟悉得气的意义、不得气原因及如何促使得气;4.熟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5.掌握留针和出针;6.掌握针刺注意事项;7.掌握针刺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处理及预防;8.掌握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规范;9.熟悉腧穴的定位方法;10.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包括:列缺、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庭、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后溪、肩贞、天柱、风门、肺俞、脾俞、胃俞、委中、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承山、昆仑、至阴、太溪、水泉、内关、肩髎、外关、关冲、瞳子髎、率谷、风池、环跳、阳陵泉、太冲、关元、承浆、百会、水沟、神阙、中脘、大椎、印堂、太阳、鱼腰、耳尖、夹脊。
11.掌握拔罐法---火罐(闪火法);12.掌握三棱针法---点刺法;13.熟悉耳针疗法;14.掌握成人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按法;15.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16.掌握常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腹、腹阴阳、脐、七节骨、脾经、大肠、八卦、三关、六腑。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2
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手册菜子中心卫生院二○○一三年一月目录1.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2.隔姜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5.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6.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7.“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8.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9.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10.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11.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治疗寒湿感冒项目简介12.姜泥、温针灸治疗寒湿性膝关节炎项目简介13.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项目简介14.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15.多功能灸具的临床应用16.苍耳子散分型塞鼻治疗鼻炎技术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项目简介:在传统针刺疗法,普通毫针针刺人中穴或天柱穴基础上,配合腰部主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极大地简化和规范了针刺手法操作程序,显著提高了传统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甚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为一种耗材少,成本低、简便、安全、有效的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
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王竹行疾病简介: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急性腰扭伤,俗称“岔气”、“闪腰”。
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损伤,或姿势不正,用力不当,如过度负重、剧烈运动、弯腰取物等或外力撞击损伤所致。
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临床表现:有腰扭伤史,受伤后一侧或两侧腰部当即发生疼痛,也有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的。
腰部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不能自由翻身、坐立和行走。
主诉多为腰及胁肋痛或腰腿痛,静止时疼痛较轻,活动或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
腰部可有局部肌肉紧张,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可向下肢放射,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
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
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1.藿香正气水(颗粒、胶囊、合剂)治疗胃肠型感冒胃肠型感冒多由于贪凉,外受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泄泻(大便清稀甚或如水样),遇寒加重,肠鸣漉漉。
口服藿香正气水(颗粒、胶囊、合剂)治疗胃肠型感冒,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即可。
2.热敷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以粗盐(或大青盐)1000g,米醋100ml,放锅内炒热,分装两包,轮流热敷少腹部。
主治妇女经前及经行期间少腹部疼痛。
自经期前5天开始至经期结束,每日一次,每次1小时。
3.栀子粉外敷治疗脚踝扭伤取栀子粉30-50克,鸡蛋清1个,面粉、醋适量,共调成糊状,外敷于扭伤部位。
4.蜂蜜蛋清治疗轻度烧烫伤取鸡蛋清、蜂蜜适量(2:1),混合调匀,涂在烧烫伤处,有杀菌解毒、收敛创面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一日数次。
5.浴足方治疗口疮取50克艾叶(约一把),放在锅内加水,水沸后再熬10分钟熄火,倒入盆中,待水自然冷却到正常人脚部可以适应的温度开始泡脚。
一直泡至全身微汗为佳,然后按摩涌泉穴50-100下,涌泉穴为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6.决明降脂茶取荷叶3克,生山楂、草决明各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适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
7.蝉衣薄荷煎治疗小儿夜啼取蝉衣2g,薄荷、钩藤、炒酸枣仁各4g。
将上药水煎2次(每次5-10分钟)后合并药液,可酌加蜂蜜或冰糖,分次口服,每日1剂,治疗小儿夜啼。
8.按揉足三里养生法足三里穴在两腿外侧膝眼下约4横指,胫骨外缘1横指处。
以拇指腹为着力点,在穴位上绕圈按揉,按摩时间为3-5分钟,或者用拳捶打,捶打时间为2-3分钟,早晚各做一次。
9.润眼茶取枸杞、石斛各5g,菊花2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用眼疲劳等引起的眼睛干涩不适。
10.常用中药煎药法取砂锅(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作为煎药器,把药物倒入锅内摊平,然后加自来水,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浸泡60分钟后开始煎药。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合适技术总结目录概论中医合适技术一般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旳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合适技术”。
现代医学认识“中医合适技术”也称为“中医老式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老式医学旳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通过历代医家旳不懈努力和探索,获得了巨大旳成就。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旳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旳同步,发现并认识了治病旳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
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
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旳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旳器械,我们祖先就运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旳“矾石疗法”。
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认为针。
”《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
”历次出土旳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旳角,进行类似今日旳拔罐疗法之“角法”。
这些都属于最早旳手术器械,可谓老式特色疗法旳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增进了医学旳发展,老式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旳进步。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旳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旳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旳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
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
《黄帝内经》旳问世为外科治疗学旳发展奠定了坚实旳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老式外治法旳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老式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旳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旳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尤其是劳感人们所轻易接受旳医学治疗学措施,也有人称为“中医合适技术”。
近年来,将中医老式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旳范围。
中医合适技术旳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老式特点之一。
同步简便效廉也是中医旳精髓所在。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韧带的两侧较薄弱
病因病理
2.外因 (1) 外力损伤: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
原因,多数患者均有外伤史。 (2)慢性劳损 (3)寒冷刺激: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外伤和劳
损病史,而仅仅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发病 以上各种外因,都必须在椎间盘本身已有退
出 症
腰功能受限
诊
断
(二)
3、检查
屈颈试验 :加大椎管压力,准确率90%
腰 椎
直腿抬高试验:以达70°为标准,未达为阳性
间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促使神经根在椎间孔滑动
盘 突
下肢外旋试验:使梨状肌收缩,压迫神经干
出 股神经牵拉试验:诱发股神经在椎间孔滑动
症 诊
生理反射:是否亢进、减弱
断
膝反射:L3/4 跟腱反射:L5/S1
(三)
踝拇伸肌力:L4/5 踝跖屈肌力:L5/S1
小腿外侧皮肤:前外侧L4/5 后侧L5/S1
4、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腰
椎 脊髓造影检
间 盘
查CT 扫描
突 出
MRI 检查
症
诊
断
(四)
•腰部挫伤 有外伤史,肌肉,韧带损伤,
腰痛局限,无放射痛,休息、镇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鉴 别 诊 断
•慢性腰肌劳痛损,一周可缓原解因。未明,(隐裂、
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1.依据髓核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1)向椎体前突出,不能引起特殊症状,无临床意义。 (2)向椎体内突出,是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
椎骨的松质骨,形成杯状缺口,久之,缺口边缘可出现钙化。 (3)向椎体后缘突出,一般所谓椎间盘突出,实际皆属此
中医治未病常见病适宜技术
三级预防
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 1、药物:WHO建议以下五类药物为一线降压药: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2、适应症:轻度高血压病,不用降压药物者。一、二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幅度大,受精神因素影响明显,降压药物的应用难以掌握者或经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下降或恢复正常,但头晕、头痛等症状仍明显或加重者。 3、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
阴虚体质: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表 现: 对花粉或某食物过敏等。 日常调养: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药物调养:可服玉屏风散、消风散等。
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痰湿体质: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表 现 : 面色黧黑,口唇色暗,皮肤常干燥、粗糙,夜间肢体疼痛,女性月经色暗。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日常调养: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够的睡眠。 药物调养: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认清自己的体质
平和体质——精力充沛,健康乐观 阳虚体质——手脚发凉,身体怕冷 阴虚体质——手心发热,阴虚火旺 气虚体质——气短少力,容易疲乏 痰湿体质——身体肥胖,大腹便便 湿热体质——面色油腻,长痘长疮 血瘀体质——面色晦暗,脸上长斑 气郁体质——多愁善感,郁郁不乐 特禀体质——容易过敏,喷嚏流泪
中医适宜技术五十项
27.推拿:摩腹,揉天椎,揉脐,捏背,按揉足三里,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推大肠。
28.单验方:炒生山药等量,共研细末,每次1~3克,米汤送服,用于脾虚泻。
29.单验方:泽泻2g,干姜2g,研细末敷脐,用于寒湿泻。
十六、小儿湿疹
30.单验方:冰片1g(研末),黄连10g(研末),香油炸去渣后,加入蛋黄油20ml外用。
43.葱白烫方
【用法】葱白500g,切细,加麝香2.5g拌匀,平分2份置纱布包内,先以一包置脐上用热熨烫,30分钟一换。
【功效】治癃闭。
二十一、药物养生法
44.山药粥:
【用法】用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100~120g,洗净切片),粳米60~90g,同煮粥。四季可食,早晚均可用,温热服食。
【功效】有健脾益气止泻痢,对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Nhomakorabea均有好处。
39.疏通任督法
【操作】取半仰卧位。
①点神阙: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点按在神阙穴上,默数60个数,然后换手再做一次。
②搓尾闾: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握尾闾30~50次,然后换手再重做30~50次。
③揉会阴:一只手或双手重迭扶在阴部。手指按在会阴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
④揉小腹:双手重迭,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
31.单验方:苦参15g,白鲜皮15g,地肤子30g,马齿苋30g,水煎待冷后外洗。
十七、小儿遗尿
32.毫针刺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33.蟋蟀1只,焙干研成细末,开水送服(每日1只,服至8只为止)。
34.单验方:金樱子30g,白米适量,共煮成粥食用。治疗小儿遗尿属肾虚不固者。
十八、痔疮、肛裂疼痛
35.耳穴压豆:大肠、肛门、神门,隔日更换,双耳交替轮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中医简易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
但有些只是对证治疗,要注意明确诊断,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一、感冒发热
1、毫针刺合谷、曲池、外关,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放血。
2、大椎、肺俞、风门拔火罐。
3、按摩肩井、风池等穴,按揉取微汗。
4、单验方:(1)生姜30克,葱白2根,红糖30克。
水煎服,盖被出汗,用于风寒感冒。
(2)大青叶30克,薄荷10克。
水煎代茶频服。
用于风热感冒。
二、感冒头疼
5、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6、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偏头疼
7、毫针刺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8、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9、单验方:羌活9克、白芷6克、川乌4.5克、草乌4.5克,焙焦研粉,分9次服用,每日3次。
饭前服。
四、麦粒肿
10、取太阳、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11、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出血后拔罐,每日一次。
12、单验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干鲜均可,水煎,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眼。
每日2—3次。
五、急性结膜炎
13、三棱针点刺耳尖、太阳放血。
14、淡盐水或野菊花30克、双花30克煎水,浸毛巾局部热敷。
15、单验方:野菊花30克、酒大黄10克,水煎服,日一剂。
六、牙痛
16、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17、用右手拇指按压疼痛同侧肩井穴,逐渐加压,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反复施术。
18、单验方:川椒(微炒)30克,炙蜂房30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漱口。
七、急性扁桃体炎
19、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放血。
20、单验方:生大黄9-12克,生甘草6克,沸水泡服,每日一剂。
八、落枕
21、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22、在疼痛部位施行揉、滚、点、拿、拳叩、切击等手法,用力宜轻。
九、急性胃疼
23、毫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梁丘
24、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适用于寒性胃疼。
十、急性腹疼
25、毫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或下巨虚。
十一、痛经
26、毫针刺合谷、三阴交、地机。
27、艾条灸关元穴。
28、单验方:食盐1000克,米醋100毫升,放锅内炒热,分装两包,轮流热敷少腹部。
十二、腹泻(成人)
29、毫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30、寒湿暴泻者艾灸神阙穴。
31、单验方:(1)鲜马齿苋60克,鲜白头翁30克,独头蒜3个,洗净捣泥,拧汁,一次服完。
用于急性湿热泄泻。
(2)炒卖芽15克,炒山楂10克,水煎加适量红糖服,用于伤食泄泻。
十三、急性腰扭伤
32、毫针刺腰疼穴。
33、阿是穴刺络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34、单验方:生大黄粉60克,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
每日一次。
十四、腱鞘囊肿
35、以围针法在囊肿局部针刺,出针后用力按揉囊块,使之消散。
十五、肱骨外上髁炎
36、以阿是穴为中心围针加灸,配针手三里、合谷。
37、于病痛局部施行拨、揉、拿、滚法,并重点使用拨法。
十六、足跟疼
38、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隔日一次。
39、单验方:半盆热水加食醋250克,熏洗患足20分钟。
每晚一次,10次一个疗程。
十七、荨麻疹
40、毫针刺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
41、单验方:苍耳草、艾叶、芫荽,干鲜均可,选择1—2味煎水熏洗。
十八、呃逆
42、毫针刺内关、足三里。
十九、小儿感冒发热
43、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推三关,退六腑,分手阴阳,运八卦。
二十、小儿食积
44、补脾土,运八卦,推及掐揉四横纹,摩腹,揉脐,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捏脊。
45、单验方:麦芽6克,神曲6克,陈皮3克,生姜2克,煎水频服,日一剂。
二十一、小儿泻泄
46、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土,推大肠,按揉足三里。
47、验方:山楂炭,鸡内金,炮姜炭等份研细末,每次1克,开水调服。
适用于食滞泻。
二十二、腮腺炎
48、用灯心草蘸食油后点燃,以雀啄状快速灸灼双侧角孙穴。
49、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每日或隔日一次。
50、单验方;(1)野菊花叶、车前草、马齿苋、蒲公英、鱼腥草、紫花地丁、芙蓉叶,任选2-3味,各取鲜草60克捣烂敷患处,每日一次。
(2)芒硝30克,青黛10克,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