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学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章:长方体的特征1.1 导入:通过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物体(如牙膏盒、课本等)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1.3 长方体的面: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理解相对面的概念。
1.4 长方体的棱: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12条棱,理解相对棱的概念。
1.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特征的练习题。
第二章:长方体的表面积2.1 导入: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
2.3 表面积公式的应用:学生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例。
2.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练习题。
第三章:长方体的体积3.1 导入: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体积。
3.3 体积公式的应用: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实例。
3.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练习题。
第四章: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4.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实例分析:学生分析实例中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生活实例中长方体的计算题目。
5.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3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更多应用。
第六章:长方体的切割与组合6.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切割与组合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可切割性和可组合性。
6.3 切割与组合的实践:学生动手进行长方体的切割与组合实践。
6.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切割与组合的长方体题目。
第七章: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7.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展开性和折叠性。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体,能够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学生能够描绘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并能够理解表面展开图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体积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体,能够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表面展开图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后,询问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活动1:认识长方体(10分钟)1.展示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讲述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等。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特征,如一张纸的大小和厚度就可以构成一个长方体等。
活动2:表面展开图(10分钟)1.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并解释表面展开图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展开图的面积,来理解表面展开图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3:认识体积(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展示水杯、饭盒等实物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对比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活动4:巩固训练(15分钟)1.让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几何体的体积。
教学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体,能够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理解体积的概念。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自己找到一个实物,如书包、水杯等,测算出其体积,并写下测算过程和结果。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导语】⼏何知识具有很⾼的抽象性,⽽本课⼜是学⽣初次较深⼊研究⽴体⼏何图形,准备了以下教案,供⼤家参考!篇⼀ 学习内容: 长⽅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标: 1.初步认识⽴体图形、认识长⽅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操作等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操作等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 ⼀些长⽅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谈话引⼊,回忆以前学过哪些⼏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图形) 2.投影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定的空间,它们都是⽴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体图形中有⼀种物体是长⽅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体? 3.举例:在⽇常⽣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体的物体?长⽅体⼜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认识长⽅体的⾯、棱、顶点。
(1)请学⽣拿出⾃⼰准备的长⽅体学具,摸⼀摸,说⼀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体有平平的⾯) 板书:⾯ (2)再请学⽣摸⼀摸长⽅体相邻两个⾯相交的地⽅有什么?讲述:把两个⾯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有什么?(⼀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在长⽅体教具上指出⾯、棱、顶点。
学⽣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体的特征。
(1)⾯的认识。
①请学⽣拿出长⽅体学具,按照⼀定的顺序数⼀数,长⽅体⼀共有⼏个⾯?(6个⾯)有⼏组相对的⾯?(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观察长⽅体的6个⾯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都是长⽅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是正⽅形。
教师分别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几何学问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本课又是同学初次较深化讨论立体几何图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情景,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力量。
3、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爱好。
重点难点:同学能够娴熟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同学观看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老师让同学观看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老师提问同学: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老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同学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学同桌之间沟通争论。
老师提问同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同学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同学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熟悉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学校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熟悉》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教会同学熟悉长方体。
2、教会同学用纸壳动手做长方体。
3、使同学熟悉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整版)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六、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生:叫做“面”。
(师板书:面)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 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 强调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
- 布置与长方体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程反馈(5分钟)
-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惑。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观察、探索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能够:
- 在探讨长方体的长、宽、高时,通过实际测量教具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尺寸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一个三维图形的结构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长方体特征的应用:学生在理解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后,可能会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
- 板书标题:《长方体的认识》
- 板书内容:
1. 长方体定义
- 六个矩形面
- 相对面完全相同
2. 长方体特征
- 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长、宽、高关系
3. 长方体应用
- 日常生活实例
- 表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积计算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长方体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
- 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定义,理解了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具有六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特点。
- 学生能够描述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测量这些尺寸。
- 学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长方体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3.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的概念和性质;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预习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长方体的图片或实物,并了解长方体的基本形状、性质等,激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导入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形状、性质及其应用场景,扩大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长方体的认知。
3.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并讲解长方体的概念、性质及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通过比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点和区别,逐步让学生真正理解长方体的性质和特点。
4. 演练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掌握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大量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对计算量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总结回顾掌握的知识点,并结合学生小组比赛的情况,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自己介绍长方体的概念和性质,并提醒学生要注意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布置口算练习和写记述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交作业。
其中的口算练习包括关于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题,同时,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长方体的认识和使用,以便测试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过程,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他们可以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长方体的概念和性质也将贯穿始终。
因此,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1.确定长方体的三条边长;2.熟练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0分钟)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外形特征;2.根据实物或图像,让学生熟悉长方体的命名方法及定义;3.跟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如三个相互垂直的矩形等。
2. 长方体的表面积(30分钟)教学内容1.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一个实际长方体的表面积;2.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若干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3. 长方体的体积(30分钟)教学内容1.长方体体积的定义;2.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一个实际长方体的体积;2.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若干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4. 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20分钟)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应用;2.长方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教学步骤1.通过幼儿园的积木、魔方等实物,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中了解长方体的应用;2.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解决,让学生熟悉应用长方体的流程。
四、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及应用;2.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合作,并且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提问式教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长方体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1.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涉及到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2.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解决。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2.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2.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学内容1.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如书本、笔盒等,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特点,并让学生简单描述长方体的形状和特点。
2. 探究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摸索一块长方体的建模,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点,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等,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定义。
3. 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房屋、柜子等,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观点。
4. 学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20分钟)a.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引导学生回忆体积的定义。
体积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2.针对长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体积 = 长× 宽 × 高,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b.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1.引导学生回忆表面积的定义。
表面积是物体外部各个面的总面积。
2.针对长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表面积= 2 × (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 ,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水缸的纵、横、高分别为3米、2米、1.5米,问该水缸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让学生用之前学到的知识计算并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出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编写的一份教学设计,具体针对的是长方体的认识部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组织活动、展示实物、使用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对长方体知识的全面认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长方体的定义。
2.学生能够正确地辨别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区别。
3.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图形,简单测量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4.学生能够了解长方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教学内容长方体的定义、特点、测量方法和应用。
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教师使用幻灯片和PPT等教具给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图形,询问学生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初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长方体•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示意图,并向学生详细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
•教师给学生展示真实的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点及其组成元素。
•学生根据实物图形,简单测量长方体的长度、宽度、高度,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3. 增加乐趣•教师分组让同学们一同设计出用长方体建造的物体模型,例如长方体砖块的建造,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接着教师评比比赛结果,表扬幸存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4.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步骤及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加深对长方体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涉及到讲授、展示、实物展示以及活动等多种方式。
其中针对学生自身学习特点,采用一定的游戏化教学,增加教学乐趣。
五、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作业测试以及课堂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能否根据实物图形进行简单的测量;是否理解长方体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六、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实物展示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反思针对上述评价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加强对重难点内容的解析与讲解。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
3. 能够用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长方体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图片、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的书桌,它是什么形状的?对,它是长方体。
长方体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平时用的课本、电视、冰箱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特征。
2. 自主探究请大家打开学生用书,翻到57页,独立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的第1题。
完成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3. 小组合作我们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长方体模型。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观察一下,然后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的特征。
4. 成果展示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他们观察到的长方体的特征。
6. 练习巩固请大家完成学生用书57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特征:1. 6个面2. 12条棱3. 8个顶点4.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5.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七、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题。
答案:1. 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
但在课堂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课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更多的长方体物体,来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拓展延伸:请大家课后尝试寻找更多的长方体物体,并用彩笔描绘出它们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在这里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图形分类1上图中是平面图形是上图中是立体图形是动手操作初步感知6分钟1.课件出示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引发学生思考:你能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吗?2.操作演示,认识面、棱、顶点。
(1)面:把土豆切一刀,切口处的平面叫作面。
棱: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又增加了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顶点:继续切,切出的第三个平面与前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有三条棱相交于同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组织学生继续切下去,得到一个长方体。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并交流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特点。
2.(1)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从而了解面、棱、顶点的具体意义。
(2)继续操作,切出长方体,同桌之间相互指认面、棱、顶点,体会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
3.结合手中的学具认识长方体,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2.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
(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 )。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顶点。
(4)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自主探究15分钟 1.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1)指导学生数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学具,初步发现在同一个长方体内,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哪些面的大小相等,并提出猜想。
(3)组织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4)组织讨论后汇报。
2.探究正方体的特点。
(1)课件演示长方体演变成正方体的过程,组织学生探究正方体的特点。
(2)组织学生填写教材11页的表格,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3)讨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3.组织学生把长方体摆正,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摆法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向你的小组成员介绍它的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特征,会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立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
2. 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如: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形状相同,有12条边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4. 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5.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箱子,长2米,宽1米,高0.5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活动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法:讲解法、自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学法:操作法、自主发现法教学准备:相同的长方体两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感受魅力。
出示长方体形状的盒子,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里有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到底有哪些魅力,让人们如此青睐它,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影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发现特征。
1、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摸摸长方体,有什么感觉?摸上去平平的,叫做长方体的面;摸上去感觉直直的,叫做长方体的棱;摸上去感觉尖尖的,有点扎手的,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研究一个立体图形就从它的面、棱、顶点这几方面入手。
2、认识长方体面的特点。
请同学们先研究长方体的面。
生自由研究后指名汇报发现的特点以及用到的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从面的数量、大小、形状这几方面研究了长方体面的特点。
3、认识长方体棱的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研究面的经验,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
生自由研究后指名汇报并板书。
4、认识长方体顶点的特点。
三、展开想象,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长方体的立体图,引导学生想象原来长方体的大小。
去掉其余的棱,只留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让学生据此寻找每个面应该是哪个长方形。
2、改变长方体的高,使高和宽相等。
引导学生想象哪个长方形可以做现在这个长方体的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长方体,并能正确利用长方体的特点和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知道长方体的应用,了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认识和特点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1.引入(1)利用图示或实物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长方体。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点。
2.概念讲解(1)定义:有6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
(2)特点:①有上下两个相等的底面和四个侧面。
②所有顶点都在三个垂直的平面内。
③所有侧面都是矩形。
(3)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三个互相垂直的边。
(4)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示方法。
3. 认识表面积(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一遍一遍数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表面积时必须考虑所有面。
(2)让学生理解表面积是所有面积之和,练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4)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4. 认识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找到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定义。
(3)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5)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5. 应用实例(1)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利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练习(1)基本练习:利用单元格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然后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七、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并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灵活应用它们。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2.1长方体的认识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2.1长方体的认识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特征;3.能够准确地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体积;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长方体的各个面及计算体积。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的魔方,让学生将其拆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问答、图片等形式,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 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1.首先,通过使用课件或动画形式,让学生看到三维长方体的图像。
2.然后,老师拿出一个实物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一起发现并记录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3.引导学生回忆、复述并总结出: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组成的,底面为矩形,上面也为矩形,其余四个侧面也都为矩形。
4.强调长方体的对称性:我们可以通过任何一个面去看别的面,都可以看到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5.强调长方体的三个维度:长、宽、高。
并且可以为三维空间中所有物体描述这三个数值之一。
3.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特征1.通过使用课件、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看到三维的正方体。
2.与长方体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差别及其相同之处,并且注意到正方体的所有边和角相等。
3.让学生运用长方体的三个维度和正方体的特点,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点。
4.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及其公式1.图片、课件形式呈现计算公式:V=长× 宽× 高2.介绍公式各个量的含义,并举某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当中计算的方法。
3.授课演示,让学生一个个尝试计算,互相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和小结1.让一个或几个学生展示出他们自己设计的长方体的模型;2.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固化概念要点。
五、巩固和拓展1.让学生自己选出几道题目进行训练,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分享和解释。
2.引导学生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进行发现、观察、记录和总结,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现实事物的能力。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第二学段,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特征及相关的知识。
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特征又是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更是本课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理念。
本课通过设计去长方体的棱认识长、宽、高这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
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 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课件出示: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
师:(课件出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生1: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2: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二、自主探究师: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师:根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大概样子呢?生:它的大概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生1: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2: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课件出示)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生:是平平的。
师:(课件出示)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生: 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3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
(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条棱相交,形成一个顶点,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叫什么呢?
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 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
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请在小组中,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完成课本第20“练一练”第一题。
师:接着完成课本21页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2题,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八、作业布置
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的“基础训练”。
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
九、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十、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不清楚,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找不到各个面所对应的长与宽,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不会求,特别是应用题中讲到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时,学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长总和。
长方体
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