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1、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早期发展概况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70年代
末,英、西德、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新装的远动装置都是 微机型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于70年代中、后期开始。 1975年由关西电子公司和三菱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配电 变电站数字控制系统。1979年9月完成样机,称为SDCS-1 型,12月在变电站安装运行,1980年开始商品化生产。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2、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变电站微机监测、保护综合控制系统框图
3、国外无人值班的发展简况 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变电站,包
括许多500kV、380kV的变电站也都实行无人值班。
例如:巴黎,1985年建立新一代的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所有 225/20kV变电站都由调度中心集中控制。调度室可掌握所有225/20kV 变电站及20kV主网络运行状况,当电网发生事故时,调度中心可以直 接进行必要的处理,使受停电影响的用户迅速恢复供电。
SDCS-1型由13台微机组成。如下图,它具有对一个 77kV/6.6kV的配电变电站的全部保护和控制功能。该变电站 具有3台变压器,4回77kV进线,36回6.6kV馈电线路。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1、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早期发展概况
SDCS-1结构方框图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阶段的特征: 将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微机远动等功能进行统一考虑,构成
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以上所有的功能。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Integrated Substation Control System,ISCS)是在变电站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 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或自动化装置代替 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 一种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幻灯片
(优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回顾: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分类(按运行管理区域分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
调度自动化 发电厂自动化 火电厂自动化
水电厂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 配电网自动化
第7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变电所
常规的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 安全性、可靠性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 ★ 不适应电力系统快速计算和实时性要求。 ★ 供电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 ★ 不利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 维护工作量大,设备可靠性差。 ★ 占地面积大,增加征地投资。
乏智能,没有故障自诊断能力,在运行中若自身出现故障, 不能提供报警信息,有的甚至会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
分立元件的装置可靠性不高,经常需要维修,且体积大。
2、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自动装置阶段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在变电站 自动化阶段,将原来由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组成的自动装置逐步由大规模 集成电路或微处理器替代。
调度自动化实用化的深入开展和电网调度管理水平的提高。 ☞ 国 家 电 力 调 度 通 信 中 心 于 1993 年 12 月 28 日 发 布 了 调 自
[ 1994 ] 2号文件《关于在地区电网中实施变电站遥控和无 人值班的意见》。
该文件明确指出实行变电站遥控和无人值班是可行的,是电网调度 管理的发展方向,并明确指出各单位要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要根 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做好规划,逐步 实施。根据需要有些地区可考虑新建变电站一步到位,即按无人站设计 建设,尤其是地区变电站 。该文件对全国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建设起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7章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变电所
一、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1、变电站分立元件的自动装置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自动装置主要采用模拟电路、晶体 管等分立元件组成,对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保证系统 的安全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缺点: 这些自动装置,相互之间独立运行,互不相干,而且缺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阶段
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 于80年代开始进入实用应用。
例:西门子公司于1985年在德国投入其第一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进入应 用阶段。
例:清华大学电机系研制成功的变电站微机监测、保护综合控制系统。
▪ 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微机远动装置分别设置,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 优点: ①由于采用了数字电路,缩小了体积,明显的显示出优越性。 ②利用微处理器的智能和计算能力,可以应用和发展新的算法,提高了 测量的准确度和控制的可靠性,还扩充了新的功能。 ③装置本身的故障自诊断能力,对提高装置自身的可靠性是很有意义的。 缺点: 各自动化装置仍是独立运行,不能互相通信,不能共享资源。
与此同时也出现一批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的大、中小型 水电站。
例如,到1980年止,意大利ENEL公司的474个水电站中,无人值 班达408个,法国EDF公司450个水电站中,有403个无人值班占90%。
4、国内无人值班的发展简况
☞早期的无人值班变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没有自动化功能。只适合不重要的 35KV变电站。
☞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远方监视的无人值班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无人值班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促进了
2、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成功国内第一个符合国情的综合自动化系 统。该系统由3台微机组成,其系统结构如下图。1987年在山东威 海望岛变电站成功地投入运行。望岛变电站是一个35kV/10kV城市 变电站,有2回35kV进线,2台主变,8回10kV出线,2组电容器。该 系统担负全变电站安全监控、微机保护、电压无功控制、中央信号 等任务。按功能分为3个子系统:(1)安全监控子系统;(2)微 机保护子系统;(3)电压、无功控制子系统。
这是我国第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成功的投入运行, 证明了我国完全可以自行研究,制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 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90年代中期后,综合自动化系统迅速发展。随着微机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已投入运行的变电站综合系统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吸引全国许多用户和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系统到90年代,成为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