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中的几个问题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含答案)1.细胞膜(又叫质膜)可以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功能特性)。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少量糖类。
3.目前公认的细胞膜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贯穿于脂双层中;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均可运动,从而决定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结构特点)。
4.细胞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如与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关系密切;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细菌、真菌及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侧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则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
对应学生用书P21细胞膜有选择透性1.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完成实验表格)目的要求观察种子中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材料处理将玉米籽粒浸泡一定时间步骤一组用沸水煮熟一组未煮过沿胚的中线纵剖,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用水冲洗籽粒至冲洗液无色为止现象胚细胞着色深胚细胞着色浅结论活细胞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已经死亡的细胞对外界物质的吸收失去了选择性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又叫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透性。
某些物质分子能透过质膜,也有些物质分子不可透过质膜,因此,质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
1.实验室中用红墨水染色的方法就能知道种子的死活,你能解释它的原理吗?提示:种子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活种子不会被染色,而死种子细胞的细胞膜失去这个功能而被染成红色。
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有什么意义?提示:保证有用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物质排出细胞,有利于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3.用一定量的糖和醋腌制大蒜,可得到美味的糖醋蒜,你知道腌制原理?提示:腌制大蒜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糖醋进入细胞。
4.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事例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特性?这种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提示:选择透性;主要体现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有害废物的排出,防止病菌、病毒的侵入等方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真核细胞的结构试题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三 真核细胞的结构考纲要求 1.质膜的结构和功能[必考(b)、加试(b)]。
2.质膜组成成分的作用[必考(a)、加试(a)]。
3.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必考(a)、加试(a)]。
4.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必考(b)、加试(b)]。
5.主要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必考(a)、加试(a)]。
6.主要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试(b)]。
7.细胞溶胶的功能[必考(a)、加试(a)]。
8.活动:观察叶绿体[必考(b)、加试(b)]。
9.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必考(b)、加试(b)]。
10.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必考(b)、加试(b)]。
考点一 细胞膜(含细胞壁) 1.质膜(细胞膜)的结构(1)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结构模型。
(2)质膜的结构①a 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由其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朝外,疏水的尾部在中间。
脂双层中的两层磷脂分子不完全相同(填“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特点⎩⎪⎨⎪⎧“柔性”: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刚性”:质膜中夹杂着胆固醇②b 胆固醇:与磷脂的尾部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③c 蛋白质位置: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脂双层中。
组成: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特点:可以移动。
功能: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2.质膜的功能和特点(1)具有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细胞控制、细胞通讯等多种功能。
(2)从结构上看,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功能上看,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3.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
[思考诊断]1.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 )2.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3.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 ) 4.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油脂和胆固醇( × )提示膜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没有油脂。
高三生物——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和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高三生物——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和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解读 1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1)实验原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允许水分子自由进出,不允许大分子的红墨水进入细胞。
(2)实验过程
分组⎩⎪⎨⎪⎧
实验组:2粒未煮过的玉米籽粒对照组:2粒煮过的玉米籽粒 ↓
染色: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以淹没种子为宜)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 min ↓
冲洗: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
观察:玉米籽粒中胚的颜色
(3)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煮过的玉米籽粒胚细胞着色深,没煮过的玉米籽粒胚细胞着色浅或不着色。
②结论: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透性。
2.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
(2)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的比较 项目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2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东北联盟(ZDB)2022-2022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水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Na+和Cl-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在生物体内运输B.水是极性分子,可以溶解多种生物必需的溶质C.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占比较大,可以影响细胞的形态D.水分子不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但提供代谢场所2.钙是动物骨骼的重要成分,镁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这体现了无机盐的功能是A.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B.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C.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D.提供细胞需要的能量3.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参与形成A.肽键B.氨基C.羧基D.氨基和羧基4.以下物质中可以用32P标记的是A.ATPB.甘氨酸C.甘油D.麦芽糖5.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A.携带遗传信息B.承担生命活动C.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细胞的结构物质6.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A.生物界的统一性B.细胞结构的复杂性C.动、植物细胞的差异性D.生物界的多样性7.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切开后的玉米籽粒如图所示,切开籽粒的方向和比较颜色的部位分别是A.横切、①B.横切、②C.纵切、①D.纵切、②8.下列细胞结构中,洋葱根尖细胞一定含有的是A.细胞壁B.中心体C.叶绿体D.大液泡9.下面关于核被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2层单位膜、4层磷脂分子组成B.把核内物质与细胞溶胶分开C.核孔是核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D.外层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10.一般情况下,动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及最终能源依次是A.糖类、ATP、脂肪、太阳能B.ATP、糖类、脂肪、太阳能C.太阳能、糖类、脂肪、蛋白质D.糖类、ATP、淀粉、太阳能11.下图是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示意图,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糖类的结构单元,也是最重要的单糖B.蔗糖和糖元的分类依据是能否被水解C.淀粉和纤维素的完全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D.淀粉和纤维素的差异是由于葡萄糖的个数不同12.脂质是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和糖类一样,也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B.磷脂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是细胞膜的成分之一C.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D.油脂是贮能物质,所含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以上13.某同学用蚕豆种子进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蚕豆种子需事先用水浸泡,便于操作B.捏住一片子叶后,直接用刀片均匀用力切出薄片C.“染色”步骤中,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D.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已染色的部位1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蛋白质分子中形成肽键的相关基团的化学元素无差异性B.不同的多肽,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空间结构不同C.蛋白质分子都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且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D.不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可以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但不影响其生物活性15.下图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Ps)的结构模式图,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一、提示与思考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而死细胞的质膜则丧失了这种能力,染料(如:红墨水)能进入死细胞而将死细胞染色(如:红色)。
玉米成熟的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胚乳细胞已经凋亡。
二、实验与分析 【器具与材料】1.你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需要的器具和试剂。
实验器具与试剂 需要的请打√ 实验器具、试剂 需要的请打√ 红墨水 刀片 培养皿 镊子 烧杯 清水 酒精灯【步骤与操作】【记录与处理】 1.记录观察结果取四粒已经泡胀的籽粒,将其中2粒在沸水中煮5min 后,冷却,作为 的实验材料分别取 和 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以淹没种子为宜)。
2min 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胚的中线思考:浸泡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籽粒中胚和胚乳的取玉米籽粒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36h (课前准备好)注意:切割玉米时注意安全。
1. 用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作对比,并比较籽粒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什么问题?2.试分析为什么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中胚乳的染色都较深?三、自我检测1.苋菜叶片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
将苋菜叶片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热处理,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是()A.细胞壁在加热后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热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加热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液泡膜和细胞膜2.任何系统都有边界,边界对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确定播种时的用种量及播种后的出苗率,播种前必须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最适宜条件下,在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
浙江省2020届高考生物选考一轮复习讲义 第1单元 第3讲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
第3讲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考纲要求] 1.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a)。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b)。
3.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a)。
4.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b)。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b)。
6.质膜的结构和功能(b)。
7.质膜组成成分的作用(a)。
8.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a)。
9.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b)。
考点一细胞学说与原核细胞1.连线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细胞学说的内容(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提醒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1)3个“未涉及”①未涉及原核细胞;②未涉及病毒;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2个“统一了”①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②统一了细胞(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3.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1)细胞的大小: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的卵黄。
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单位)计。
若细胞的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的数目:多细胞生物体的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
(3)细胞的种类:根据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4.原核细胞(1)下面为模式化的原核细胞,填出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2)细菌和蓝细菌的拟核及相关细胞器与真核细胞相比,细菌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质膜是好氧细菌进行需氧呼吸的场所,质膜向内折叠成好几层形成光合膜,是蓝细菌中光合色素分布和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
(1)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3)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4)蓝细菌内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5)布鲁氏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基因重组(√)(6)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需氧呼吸(×)观察下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模式图,思考:(1)图1属于原核细胞,图2属于真核细胞(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6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A.菠菜B.大肠杆菌C.酵母菌D.蝴蝶【答案】A【考点】细胞器【解析】叶绿体只有绿色植物才有,故选A。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这体现了群落的()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C.向光弯曲生长D.分层现象【答案】A【考点】群落结构【解析】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故选A. 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
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答案】C【考点】基因型【解析】纯合子一定要所有的等位基因全部纯合才可以称为为纯合子,故选C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
该离子是()A.Fe2+ B.Ca2+ C.Cl— D.I—【答案】B【考点】无机盐【解析】Ca+过少会引起抽搐,过多肌无力,故选B。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A.雌激素B.生长激素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答案】B【考点】动物激素的作用【解析】雌激素与雄激素均厲于性激素,幼年缺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故选B.6.与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A.鸟嘌呤(G)B.胞嘧啶(C)C.尿嘧啶(U)D.腺嘌呤(A)【答案】C【考点】核酸碱基【解析】DNA 有A、T、C、G 四种碱基,RNA 有A、U、C、G 四种碱基故选C。
7.研究人员用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中【答案】C【考点】育种【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故选C.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B.大气中的CO2 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答案】D【考点】生态平衡【解析】酸雨会导致水体pH下降;CO2是温室气体,可使大气温度升高;人口过度增长,人均具有的资源就会减少;臭氧的主要功能是抵挡紫外线,故选D。
教材实验复习(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透性
教材实验复习(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透性01摘要介绍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以经典例题结束。
02实验目的1.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03实验原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红墨水分子通过;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分子可以通过。
04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05实验过程1.玉米籽粒20~25摄氏度水中浸泡36h。
2.取4粒已泡涨的籽粒,其中2粒沸水煮5m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
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min。
水洗数次至冲洗液无色。
4.观察胚的颜色。
06实验现象结论1.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未被染色,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被染色。
2.高温煮沸后,玉米籽粒的胚失去活性,其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墨水进入细胞,使之染色。
未煮过的细胞,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墨水无法进入。
07讨论分析1、活的质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性?答:脂双层和部分膜蛋白均有选择透型2、为什么煮过的玉米种子与活的种子胚乳均被染成红色?答:胚乳细胞都是死细胞08例题1.(2017浙江4月选考,21,2分)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答案B 应先纵切再用红墨水进行染色,B错误;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若煮过的胚乳和未煮过的均被染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对物质吸收没有选择性,D正确。
2(2019浙江绍兴联考,5)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使种子泡胀变软,便于横向切开B.本实验通过观察胚乳的染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具有选择性C.两组玉米先经染色,再切开进行观察D.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答案D 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使种子泡胀变软,便于纵向切开,A错误;本实验通过观察胚的染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具有选择性,B错误;两组玉米先切开,再经染色,C错误;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D正确。
2020版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夯基提能作业本:第29讲 实验与探究 Word版含解析
第29讲实验与探究A组基础过关1.(2017浙江4月选考,21,2分)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 ℃~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答案 B 实验前需将玉米籽粒放在20 ℃~25 ℃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A正确;应先纵切再用红墨水进行染色,B错误;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若煮过的胚乳和未煮过的均被染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对物质吸收没有选择性,D正确。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脏临时装片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中纺锤体正在形成,染色单体可见B.细胞乙时期发生了DNA、染色单体数目的加倍C.细胞丙和戊中的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D.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不同可由交叉互换引起答案 C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
据题意可知肝脏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图中的甲表示中期,乙表示间期,丙表示前期,丁表示后期,戊表示末期。
甲(中期)中的染色体形态最清晰,可见染色单体,但纺锤体的形成是发生在前期的,A 错误。
乙(间期)中的S期可发生DNA复制使DNA分子数加倍,但染色单体在复制前为0,复制后变成4n,此过程不能称为加倍,B错误。
丙(前期)和戊(末期)的细胞核结构(指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出现)及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出现或消失)刚好相反,C正确。
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也就不会发生交叉互换过程,丁(后期)移向两极的相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更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3.(2016江苏单科,17,2分)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防止酸破坏叶绿素3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答案 B 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碳酸钙,A项错误;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叶绿体色素也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进而提取光合色素,B项正确;鲜菠菜中含有较多水分,因此不能为获得10 mL提取液而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叶绿素条带不会随溶剂挥发而消失, D项错误。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几个问题的说明
对“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的几点说明舟山中学陈俊教材中设置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其相应的目的,但因各种原因有些实验常被老师们忽略。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就是常被老师们教学时忽略的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活动被安排在细胞膜这节内容里的开头,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对细胞膜的性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教学做好铺垫。
下面就这一实验引发出的几个问题做如下说明,与同仁交流。
1.实验原理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而死细胞的质膜则丧失了这种能力,实验的染料(红墨水)能进入死细胞将细胞染色。
成熟的玉米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胚乳细胞已不具生命活性,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玉米种子结构(图1)的相关知识,学生是在初一阶段学习的,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大多已经遗忘,故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需要对其做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了解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胚乳细胞已不具生命活性,具体的缘由当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深入介绍。
而作为教师自身应当对胚乳的发育过程有所了解:在玉米种子形成过程中,受精极核先发图1 玉米种子的结构育成胚乳细胞核,游离核。
随着核数的增加,核和原生质逐渐由于中央液泡的出现,而被挤向胚囊的四周,胚囊的珠孔端和合点端较为密集,而胚囊的侧方则仅分布成一薄层。
胚乳核分裂到一定阶段,即向细胞时期过渡,这时在游离核之间形成细胞壁,并进行细胞质的分隔,成为细胞,即为胚乳细胞,整个组织称为胚乳。
到了一定时期,胚乳细胞凋亡,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这是由基因来决定的。
2.实验的变量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首次出现的有分组设置、有变量的实验。
通过实验,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分组对照及对三种变量的理解。
在此之前出现的几个实验都是关于检测或观察类的,比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这个实验更符合实验设计类的特点,通过对照实验方法体会到生物实验设计的一般框架,所以,教师们在对待这个内容时应当充分重视,为学生往后学习实验设计类问题埋下健硕的种子。
2018-2019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作业
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1.(2018·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脂双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D.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具有一样的流动速率答案 D解析流动镶嵌模型以脂双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项正确;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项正确;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C项正确;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流动速率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
2.(2017·温州市鹿城中学期末)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对细胞起()A.保护和交换作用B.保护和吸收作用C.保护和支持作用D.支持和吸收作用答案 C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之外还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细胞壁维持着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在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膜蛋白B.磷脂C.油脂D.核酸答案 A解析细胞膜的组成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其中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4.下列叙述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与细胞的物质交换有关系C.在细胞通讯方面有重要作用D.与细胞识别、免疫有重要关系答案 A解析细胞膜有多方面的功能,它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等有密切关系;在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方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膜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这是细胞膜的组成,不是功能。
5.对于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脂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C.脂质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少D.蛋白质的种类较少,数量较多答案 B解析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选B项。
6.下图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装置示意图。
高考生物重难点针对练(二十) 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
重难点针对练(二十)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b1.下列有关实验或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淀粉时,设置了未加碘—碘化钾溶液的样本上清液作为对照B.检测花生子叶中油脂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C.可以用两种颜色橡皮泥各制作6条染色单体来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型演示D.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需选取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作为支架和连接物2.[2020·浙江温州模拟]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组织中被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脂肪滴如图BZ20-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BZ20-1A.①为脂肪组织细胞的细胞膜B.②处因苏丹Ⅲ染液被清水洗去而呈无色C.③处因脂肪滴中溶入苏丹Ⅲ而呈橙黄色D.该实验证明了活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3.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选择了多种植物的种子作实验材料B.苏丹Ⅲ染液的染料分子可以进入活细胞中C.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D.向蛋清液中先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A,然后再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B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花生种子切片时,需先将花生子叶的一端切出一个平面B.检测还原糖时,热水浴后会出现黄色沉淀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中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梨汁中含麦芽糖D.活动均未设置对照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b5.[2020·浙江杭州一模]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横纹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在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能看到中心体C.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D.在叶肉细胞中能看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膜6.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采用永久装片进行观察,也可制作临时装片B.低倍镜下尽量在不重叠的区域寻找目标细胞,找到后移动装片使其位于视野中央C.绘制细胞结构图时使用铅笔D.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只有液泡和叶绿体7.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辨别多种细胞的异同B.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应选择细胞较密集的区域C.绘制细胞结构图形时,可以不进行标注D.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蛋白质分子嵌入脂双层中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b8.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的温水中浸泡适宜的时间B.将未煮过的2粒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C.用红墨水对籽粒进行染色后,再将玉米籽粒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D.观察玉米籽粒胚的颜色前需用50%乙醇洗去浮色9.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与未煮过的玉米胚乳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10.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下表所示。
2020届湖南湘潭县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
2020年上学期2月月考试题卷生物命题人:吴卫兵班级姓名一、单选题(将唯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卡)1.斐林试剂鉴定时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其顺序是()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棕色→绿色→无色D.砖红色→浅蓝色→棕色2.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目镜(6×)和物镜(5×)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A.直径约为30mm B.面积为30mm2C.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0倍D.直径约为10mm 3.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看来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
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①肝脏②血液③神经元④麻雀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⑨一片森林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A.③②①④⑦⑩⑨B.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C.③②①④⑦⑧⑨D.⑤②①④⑦⑩⑨4.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
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B.R基上的氨基有16个C.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D.在合成该物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22505.关于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都是能源物质,检测糖类常用斐林试剂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检测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C.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植物、动物细胞中都可以存在,检测时常用苏丹Ⅲ或Ⅳ染液D.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刑侦人员可以将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以提供证据6.图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玉米种子的纵切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应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熟的玉米②部位比煮熟过的颜色浅,说明活细胞对物质吸收具有选择性D.在实验中,①部位煮过的玉米与未煮过的玉米均会被染成红色7.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番茄细胞主动运输吸收镁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C.囊性纤维病是因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Cl-的跨膜运输D.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通货”ATP8.图所示为氧气从红细胞①中出来,经过血浆②,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③,再经过组织液④,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⑤中后进入线粒体⑥被需氧呼吸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通过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扩散B.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C.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D.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9.如图1和图2分别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传递兴奋时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图2中突触后膜上仍然保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状态D.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10.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答案详解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普通卷)满分:10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60小题,共60分)1.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系统无直接关系的是( )(1分)A.消化酶的加工与分泌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2.如图所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每种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分)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3.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A.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相当于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水稻和蕃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根尖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D.水稻培养液中Ca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载体蛋白活性受到抑制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表: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1分)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5.用相同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水量相等),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作比较,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1分)A.番茄细胞转运Mg2+的载体比水稻细胞转运Si2+的载体多B.番茄对Mg2+和Si2+的吸收量不同,导致培养液中两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同,这可以说明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C.水稻吸水量大于对Mg2+的吸收D.水稻和番茄对同一种离子吸收具有差异性6.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1分)A.质子泵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氨基酸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形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D.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7.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①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两个不同的过程;②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③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④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1分)A.①②B.①③C.②③D.都正确8.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生物新教材高一判断题(必修一二)含答案
必修一易错知识点判断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的结构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2.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称做二肽 ( ×)3.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4.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需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等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6.蛋白质、糖类、核酸一般都是生物大分子( √ )7.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8.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9.由于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地进行,真核细胞先转录再翻译( √)10.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化学递质结合( √)11.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能进入细胞核,DNA、mRNA通过核孔能出细胞核( ×)12.蔗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13.脂质中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多(×)14.糖类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一定是2:1(×)15.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是较长的链,或是环状结构( √)16.组成毛发和指甲的蛋白质是纤维状的,属于同一种蛋白质( √)17.油脂鉴定实验中用95%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19.一层单位膜由两层脂双层组成(×)20.胆固醇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 √)21.蛋白质分子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22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无关(×)23.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能氧化酒精( √)24.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可以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25.溶酶体是合成多种酶的场所(×)26.溶酶体对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27.胰岛素从合成、运输、分泌到细胞外至少需要穿越4层生物膜( ×)28.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没有液泡(×)29.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内液(×)30.科学家将质膜冰冻、撕裂,然后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蛋白质在质膜中的确切位置(√)31观察叶绿体时先要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2.横纹肌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33.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拟核区的DNA直接与核糖体接触( √)34.蓝细菌的质膜是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35.油脂鉴定和色素提取实验中用到的乙醇浓度相同,作用不同( ×)36.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质膜是两条细线,两条细线即磷脂分子( √)37.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 √)38.借助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流动镶嵌模型( ×)39.没有核仁的细胞不能形成核糖体( ×)40.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41.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 ×)42.糖类在细胞中都作为能源物质(×)43.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44.用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出白梨汁中含有葡萄糖(×)45.哺乳动物成熟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46.人的骨骼肌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47.细胞壁是将植物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48.蛋白质分子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位置(√)49.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片可看到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液泡周围(√)50.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5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三次使用吸水纸的作用各不相同(√)53.油脂鉴定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直接用50%乙醇进行漂洗(×)54.肺炎链球菌除质膜外几乎不含磷脂分子(√)55.分布在脂双层内部的蛋白质具有较强的亲水性(×)56.核糖体可以分布在某些细胞器的表面或内部(√)57.叶绿体与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且都具有流动性( ×)58.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59.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失去生物学活性( ×)二.细胞代谢1.酶制剂适于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 2.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3.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4.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5.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能合成ATP( √)6.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 7.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8.高等生物都进行需氧呼吸,低等生物都进行厌氧呼吸( ×)9.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比油脂细胞含量多,是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10.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 11.水是需氧呼吸的产物,也是需氧呼吸的反应物( √)12.各种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13.细胞呼吸的结果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厌氧呼吸( √)15.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16.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7.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18.光照越弱,阴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越强,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19.某一光强度下,检测到植物体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植物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0.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碳反应( √)21.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2.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碳反应;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23.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者细胞溶胶( √ )24.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25.ATP中的A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26.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于放能反应( √)27.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28.水分子渗透方向是从溶液浓度高的一侧进入溶液浓度低的一侧(×)29.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细胞膜分离称为质壁分离(×)30.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31.能引起约50%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就是细胞液浓度( √)32.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过程中都会发生载体蛋白形状的改变( √)33.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物质出入方式( √)34.被胞吞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35.1克蔗糖酶使多少克蔗糖水解就代表蔗糖酶的活性是多少( ×)36.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37.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效率大约为30%( √)38.柠檬酸循环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 √)39.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只携带氢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 ×)40.在乳酸发酵中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41.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被NADH直接还原为乙醇( ×)42.在缺氧条件下人体骨骼肌细胞利用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产生ATP,在短时间内维持生命( √)43.人体骨骼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44.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比需氧呼吸少得多是因为大多数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45.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合成有机物( ×)46.NADPH和NADH是同一类辅酶,都是氢的载体( √)47.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率为横坐标,所得的曲线就是吸收光谱( ×)48.叶绿体中有橙色、黄色和红色的类胡萝卜素,它们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 √)49.深秋气候变冷,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变慢或停止,于是叶片变黄( √)50.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碳循环( ×)51.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的过程是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步骤( √)52.离开卡尔文循环后的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合成蔗糖( ×)53.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称为光合速率( ×)54.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产生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55.植物的光饱和点往往小于全日照( √)56.植物的光饱和点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7.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58.在零摄氏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可能完全停止也可能十分微弱( √)59. 某一光强度下,检测到植物体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该植物体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 √)60.松树的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小于松树的光补偿点( √)61.腺苷和核苷的组成元素相同( √)62.磷脂、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相同( √)63.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64.人体肌肉细胞利用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产生ATP( √)65.提取绿叶中色素和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油脂的实验中均需乙醇,浓度不同,使用目的也不同( √)66.三碳酸还原成三碳糖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67.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C02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68.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用于合成蔗糖( ×)69.在乳酸发酵中丙酮酸被NADH还原成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 ×)70.在叶绿体基质中三碳糖和淀粉可以相互转化(√)71.在叶绿体外三碳糖和蔗糖可以相互转化( √)72.肌肉收缩过程和肌肉恢复形状过程分布属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73.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74.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将未煮过的2粒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75.需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受阻,第一阶段仍可进行(√)76.ATP所含能量不多,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77.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运动称为渗透(×)78.NADP+在叶绿体基质中被还原(×)79.细胞内酶的合成都需经过转录和翻译(×)80.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释放二氧化碳是分步进行的(√)81.正常生理状态下,大象的肌肉细胞与其环境物质交换速率比大肠杆菌细胞快(×)82.黑藻叶片也可以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83.当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到形态不发生变化时,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相等(×)84.若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导致碳反应减弱,则光反应释放的氧气量也会减少(√)85.叶绿素a对蓝紫光的吸收率高于红光(√)86.动物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尿液中含有H218O(√)87.植物吸入C18O2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可能含有18O(√)88.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体现了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89.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类囊体腔内的PH小于叶绿体基质(√)90. 在色素提取实验中常用单层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提取液(×)91.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扩散方向由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92.当进出细胞膜的水分子数量达到动态平衡时,此时没有渗透作用发生(√)93.当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到形态不发生变化时,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94.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后脱去一份子二氧化碳成为二碳化合物,并且产生ATP(×)95.若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同则细胞同时进行了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可能呼吸底物为脂肪96.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一定是线粒体(√)97.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9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多余的水分(×)99.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会出现ATP的水解和D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100.所有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都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101.穿膜层数为零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胞吐、胞吐(×)102.质壁分离程度达到最大时,此时细胞体积最小(×)体积要计算细胞壁的范围10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吸能反应,碳反应为放能反应(×)104.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105.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能向细胞液中渗透(×)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106. 在叶肉细胞中,CO2(×)107.乳酸发酵过程中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NADH的过程可能产生[H],也可能消耗[H] (√)108. 丙酮酸产生CO2109.叶绿体中的三碳糖除来自于三碳酸的还原外,还可以来自淀粉(√)1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111.当植物以油脂为呼吸底物,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比值为1,则植物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112.H+易化扩散通过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质膜时可产生ATP(√)原核细胞质113.NADP+是氢的受体,NADPH是氢的载体(√)115.在其他条件下适宜情况下,突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一段时间后三碳酸和五碳糖(RuBP)的含量均下降(√)116.油脂含氢原子多所以含能多,氧化时产生的ATP也多(√)三.细胞分裂与分化1.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观察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可看到在细胞赤道面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逐渐扩张形成细胞壁(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的是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或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 √)4.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进行选择性表达,那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必要基因在任何细胞、任何时期都要表达( √)5.已分化的植物组织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神经细胞数量的调整、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7.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体细胞的增殖方式( √)8.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9.分裂间期包含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 √)10.细胞周期中先进行细胞质的分裂再进行细胞核的分裂( ×)11.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出现早于染色体的出现( ×)12.在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成分散的小泡( √)13.在分裂后期可看到核膜解体分散的小泡( √)14.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的作用下着丝粒分成两个( ×)1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前期分开( √)16.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 √)17.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 √)18.人的细胞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 √)19.人体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起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连作用( √)20.多莉羊的克隆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1.细胞衰老过程中呼吸变慢,所有酶的活性降低( ×)22.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变小( ×)23.细胞凋亡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如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 √)24.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神经细胞数量的调整属于细胞凋亡( √)25.人体的受精卵可分裂分化出200多种细胞( √)26.处于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的数目比是1:2(×)27.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28.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RNA也不变(×)期细胞中已经含有染色单体( √)29.G230.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31.根据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数目可推测M期在细胞周期中的大致比例(×)3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前期某些细胞中仍能观察到细胞核(√)33.植物根尖根毛细胞中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34.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不发生变化(×)35.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过程中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36.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37.能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38.癌细胞的出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必修二易错知识点判断一.遗传定律与染色体学说1.杂交后代中某一个体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在产生配子时,可形成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这属于演绎推理内容2.杂合子F1(√)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是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4.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5.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常有交叉现象,这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6.在减数分裂模型制作活动中需要准备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整个过程要画三个纺锤体(√)7.原始生殖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前要经过多次有丝分裂(√)8.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9.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看到染色体组型(×)10.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可用于白化病的诊断(×)1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称为伴性遗传(√)1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13.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14.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15.摩尔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16.家蚕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17.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叶子形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18.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指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19.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会导致非等位基因互换(×)20.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21.等位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2.有丝分裂过程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2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2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于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25.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有性染色体(×)26.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27.有性别之分且雌雄异体的生物一定有性染色体(×)2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解释:必修二课本28页第四行29.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30.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红绿色盲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31.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在染色体复制时若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含突变基因(×)32.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一定不同(×)33.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后遗传信息一定不同(×)34.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后导致等位基因重组(×)35.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2个不同颜色的染色体表示非同源染色体((×)36.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7.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38.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9.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可能存在均等分裂(×)40.人类男性秃顶的人数远远多于女性这种现象属于伴性遗传(×)紫花进行测交,则一定要对该紫花植株进行去雄操作(×)41.若对F1紫花对白花传粉就不需要42.纯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相同(×)如XaY二.遗传的分子基础1.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可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2.可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从而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和32P标记的是同一组噬菌体(×)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形成的菌落是光滑的(√)6.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7.脑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都属于逆转录病毒(×)8.核苷是由核糖和含氮碱基构成的(×)9.卡伽夫法则是指DNA分子中,A和T的分子数之和等于G和C的分子数之和(×)10.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1.通过DNA的自我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12.D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13.三种RNA和蛋白质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14.真核细胞细胞核中转录来的RNA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15.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16.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或三个相邻的核糖核苷酸(×)17.一个mRNA分子可以串联多个核糖体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18.核糖体能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19.转录是沿着整条DNA长链进行的,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20.转录时DNA-RNA杂交区域存在氢键(√)21.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2.终止密码是翻译终止的信号(√)23.三种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4.劳氏肉瘤病毒具有逆转录酶(√)25.所有基因都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26.DNA分子是一类多聚体(√)27.DNA复制能够发生在所有活细胞的细胞核中(×)28.通常情况下活细胞中都能发生转录、翻译(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29.基因是一段包含一段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的核酸分子片段(√)30.遗传信息是指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31.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转录和翻译(√)3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RNA(×)33.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34.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DNA相同,RNA可能不同,核酸种类不同(√)35.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结合后可使一个或多个基因的双螺旋解开(√)3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7.HIV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38.S型菌株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肺炎双球菌的类型(√)39.转录时需解开整个DNA双链(×)40.转录后的产物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41.tRNA和rRNA也是DNA的表达产物(√)42.构成DNA基本骨架的化学元素是C、H、O、N、P(×)4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44.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45.生物界所有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46.反密码子有61种(√)4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起点有多个,且可同时双向复制(×)4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起点只能起始一次,而转录起点可起始多次(√)49.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50.核苷和腺苷的组成元素是C、H、O、N(√)51.三碳糖的组成元素是C、H、O、P(√)52.真核生物DNA分子在复制时有多个复制起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子代DNA分子(×)53.生物体内的RNA分子都是由DNA转录而来(×)RNA自我复制54.细胞膜、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55.D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56.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57.可以依据成熟mRNA的序列推测基因的全部序列(×)58.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成熟mRNA的精确序列(×)59.mRNA上的密码子在不同生物体内对应的氨基酸都是一样的(×)60.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6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62.细菌的一个DNA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63.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64. 启动子、终止子是转录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核糖体识别、结合和脱离的位点(×)三.生物变异与进化。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一、学习任务分析:本实验节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学说和细胞的大小、种类、数目,对细胞具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本节实验课的学习为本节课细胞膜基本结构做了铺垫,在教材内容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较强,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是较弱,平时都是过多的注重理论的学习,实验操作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中胚的特点;2、教学难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种子中胚的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切玉米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2)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五、教学过程1、材料用具: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2、方法步骤:(1)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度的温水中浸泡36h。
(2)取4粒已经泡胀的籽粒,将其中2粒在沸水中煮5分钟后,冷却后,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分别取煮过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以淹没种子为宜)。
2min 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知道冲洗液无色为止。
(4)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
(5)讨论:①用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做对比,并比较籽粒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②为什么胚的着色情况不同?未煮的玉米胚煮过的玉米胚红墨水浸泡结果说明了:。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卷一、选择题1.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的植物激素是A. 脱落酸B. 生长素类C. 赤霉素类D. 细胞分裂素类【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其中,前三种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后两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相应有关。
【详解】A、脱落酸可以引起植物在失水时关闭气孔,减少蒸腾作用,以适应干旱环境,A符合题意;B、生长素类可以促进茎的伸长,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等,不能对不良环境做出响应,B不符合题意;C、赤霉素类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茎的伸长和叶的生长等,不能对不良环境做出响应,C不符合题意;D、细胞分裂素类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不能对不良环境做出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C、H、O、P是组成磷脂和糖元的元素B.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C. 蛋白质检测时,需要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D. 油脂检测过程中,第二次使用吸水纸的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染液【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的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油脂遇苏丹Ⅲ会出现橙黄色反应。
【详解】A、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A错误;B、单糖不能被水解,B错误;C、蛋白质检测时,需要加入2mL的双缩脲试剂A和5滴双缩脲试剂B,C错误;D、油脂检测过程中,第一次用吸水纸是为了吸去材料表面的水,第二次使用吸水纸是为了吸去多余的染液,D正确。
故选D。
【点睛】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磷脂、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
3.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和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B. 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C. 臭氧减少会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易受短波辐射的伤害D.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环境容纳量,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酸雨、水污染、物种灭绝等。
怎样判断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怎样判断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教材认为沸水中煮沸过的种子材料作对照组,不作处理的是实验组,那么怎么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呢?典例:(05北京春季)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
下面是关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集中组合,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A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答案:B上述答案为什么不是C,本人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是根据假设的前提或实验的目的来确立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乃是最正确的方法。
生长发育是不是需要光?那么就会有两种假设:需要光或者是不需要光。
如提出的假设是:生长发育需要光,那么设计实验中,有光的就是对照组,遮光的就是实验组;如果提出的假设是:生长发育不需要光,那么无光就是对照组,有光就是实验组。
符合假设预期的就是对照组,另一种控制变量的就是实验组。
对照实验的定义: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但是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权威和统一的表述,必然导致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识上的差异。
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认定方法。
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
2.根据实验的目的,施加什么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那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3.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验证的。
4.对照组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的为对照组。
5.实验前是对照组,实验后是实验组。
6.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
本人认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作对照组,也可以作实验组。
按照专家的表述,对照组的标准就是自然状态的、公认的、已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实验 材料 , 重新 做 了实验 。将 花 生 、 黑豆 籽粒浸
没 水 中 1天 , 子 叶吸水膨 胀 , 根 、 芽 、 轴均 使 胚 胚 胚
吸水 , 出胚根 。玉 米种 子浸泡 1 5— 露 . 2天 。具 体
实 验 步 骤 如 图 1 。
匦 葛
恒 恒 回
图 1
实 验结果 : 比较未 煮 的胚 和 胚乳 ( 叶 ) 在 子 的
好地 进行胚 和胚 乳切 面问 的染色对 照 。
出浅浅 的红 色 。另外 , 留 的红 墨水 分 子 也 会使 残
胚 的表 面呈色 。
活 的无 胚乳 种子 中 的全部细胞 几 乎都是 活细 胞, 每个细胞 都具 有选 择透 过性 , 不 能被红 墨水 都 染上颜 色 , 即染色 后 的种 子是 原来 的均匀 的原 色 。
此相 同 。一次 施肥 过 多 引起 “ 烧苗 ” 是 由于 土壤 , 溶液 的浓 度 突然 增 高 , 致 植 物 的根 细 胞 渗 透 吸 导
个种 子表 面染色程 度会 参差 不齐 ?任 意切开花 生
种子 , 放在 一定 浓 度 的 红 墨 水 中染 色 2 i, 去 a rn 倒 红 墨水 , 用水 冲洗籽 粒数 次 , 直到 冲洗 的清 水无 色
为 止 , 现 胚 根 、 芽 、 轴 的 切 面 和 子 叶 的 切 面 发 胚 胚
最佳 材料之 一 。紫色 和黄色 玉米 的果 皮呈 深紫 色 或金 黄色 , 实验时影 响观 察 果皮 ( 种皮 ) 的染 色情
况 。所 以我们 选 取 白玉米 , 观 察 到玉 米 染 色后 能 的整体效 果 , 即胚切 面 、 乳 切 面 、 皮 ( 皮 ) 胚 果 种 面 的染色效 果 。当然选 取黄 玉米 和紫玉米 也可 以很
水 膨 大 ; 二 天 胚芽 萌 发 出幼 芽 , 根 长 出幼根 ; 第 胚 第 三天 , 冒出地 面 ; 第七 天 , 长成 嫩 绿 叶 。把 花生 种 子或花 生幼 苗 ( 变绿 前 的苗 ) 为实 验 材料 , 作 均 能 观察到 活细胞 不 吸收红 墨水 分子 。 () 3 为什 么 活的花 生胚 也 能 染 上微 红 色 ?整
种材 料 的实验效 果 区别 不 大 ; 比较 煮 过与 未 煮 在
过 的胚 ( 胚根 ) 的染 色情 况 时 , 花生 和 黑 豆 的实验 效果较好 ; 比较 煮过与 未 煮过 的胚 乳 ( 在 子叶 ) 的
有微 黄色 幼 叶 , 白、 氨 酸 、 、 、 含 量 高 。 蛋 精 钾 锌 硒 温度适 宜条 件下 培养 , 发芽 的第一 天 , 生种子 吸 花
验 证 活 细 胞 吸 收 物 质 的 选 择 性 中 的 几 个 问题
口 胡 寿 根 胡 瑜 涵
浙 江省龙 游县 第二高 级 中学 3 4 0 240
浙科版 高 中《 生物 学 》 修 1 细胞 膜 和 细胞 必 “
壁” 验 证 活 细胞 吸收 物 质 的 选择 性 ” 验 , 中“ 实 学 生在操作 时提 出 了很 多 问题 , 引发 了我 对 该实 验 的反思 与分析 。 事后 , 以玉米种 子 、 生种 子和黑 豆种子 作 我 花
此 , 个种 子 表 面染色 程 度不一 致 。 整 ( ) 什 么 选 用 半 透 膜 来 模 拟 演 示 生 物 膜 的 4 为 选 择 透 过 性 ? 半 透 膜 是 指 某 些 物 质 可 以 自 由 通 过 , 另 一 些 物 质 不 能 通 过 的 多 孔 性 薄 膜 。 这 种 而
() 2 为什 么用无 胚乳 种 子 作材 料 ?无 胚 乳种
子 中 的 细 胞 大 多 为 活 细 胞 , 少 有 死 细 胞 , 验 时 很 实
・
2 8 ・
E u ain lE up n d E p r n 12 d c t a q ime t o An x ei me t Vo. 6,N . o 8,2 1 00
可通过 煮沸来 进 行死 、 细胞 间 染 色情 况 的 自身 活 对 照 , 准确地 验 证 活细 胞 不 吸 收 自身 不需 要 的 能 分 子 、 子等 。花生 种 子 子 房乳 白色 , 明显 , 离 胚 具
切 面染 色情况 时 , 玉米 种子 的实 验效果 最佳 ; 比 在
较煮 过 的胚 和胚 乳 ( 叶 ) 面 的染 色 情况 时 , 子 切 三
通透性 不 同 ,H值 等 情 况 也不 同 , p 因此 它们 对 红 墨 水染料 的反应 明显 不 同。红 墨水染料 不能染 活
的细胞 , 能使 死细 胞染上 相应 的颜色 。因此 , 却 以
玉米 作为 实验材 料 , 可进行 自身对 照 , 本实验 的 是
都 被染上 浅 浅 的红 色 。仔 细 观察 会 发 现 : 刀片 被 切 割过 的表面均 染 上 一 定程 度 的红 色 , 未被 刀 片 损伤 过的表 面呈 原来 的色 泽 或呈 色很 浅 。原 因 : 刀片在 切割 胚时 , 损伤 了部分 细胞 , 破裂 的细胞 失 去 了选择 透过 性 , 红墨 水染 上红色 , 被 使切 面呈现
但 是 , 于 种 种 原 因 , 的 表 面 上 总 可 能 存 在 死 亡 由 胚
花 瓣 颜 色 逐 渐 变 浅 , 盐 酸 溶 液 变 成 红 色 , 因 与 而 原
的 、 损 的细胞 , 而使 胚 的表 面染 上一 定程 度 的 破 从 染 料 颜 色 。 因为 死 亡 的细 胞 很 少 , 布 不 均 , 分 因
染色情 况时 , 生 和黑 豆 的 实验 效 果 较好 。综 合 花
考 虑该实 验 , 我认 为实 验材料 至少 应选 2种 , 种 一 有胚 乳种 子 , 种无胚 乳种 子 , 一 以便进行 自身对 照
和相 互对 照 。
( )为 什么选 取 白玉米作 材料 ?玉米 胚乳 细 1
胞 是 死 细 胞 , 细 胞 是 活 细 胞 , 、 细 胞 间 不 仅 胚 死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