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2dfe5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d.png)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汇总1.我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政权,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8.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51e1f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b.png)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最全整理,都在这里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最全整理,都在这里了!](https://img.taocdn.com/s3/m/ec28201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e.png)
⼩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必背知识点最全整理,都在这⾥了!⼩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必背知识点整理(最全)第⼀章教育基础⼩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第⼀节⼩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第⼀节1. ⼩学教育的特点⼩学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学教育的义务性;(3)⼩学教育的基础性;(4)⼩学教育的全⾯性。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相互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中介。
3. 教育的相对独⽴性的表现教育的相对独⽴性主要表现在三个⽅⾯:(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 简述学校产⽣的基本条件。
(1)社会⽣产⼒⽔平有了⼀定程度的提⾼,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使社会上有⼀部分⼈可以脱离⽣产劳动和体⼒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脑⼒劳动与体⼒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化活动知识分⼦,使⼈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
(3)⽂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具,使教育发⽣了根本性的变化。
6. 教育与社会⽣产⼒的相互关系⽣产⼒对教育的制约作⽤:(1)⽣产⼒⽔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产⼒⽔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产⼒⽔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段。
教育对⽣产⼒的促进作⽤:(1)教育再⽣产劳动⼒;(2)教育再⽣产科学知识。
7.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02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202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a93e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1.png)
202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整理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归纳整理如下:1. 语言文字知识:- 读音、字义、词义的掌握与运用;- 文字、词汇的运用与表达;- 语法结构和句式的掌握;-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 数学知识:- 四则运算及运算规则的熟练掌握;-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理解与运用;- 算式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几何图形的认知与计算;- 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3. 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实验及观察方法的掌握;- 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规律的理解;- 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认知;- 地球、太阳系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4. 社会科学知识:- 国内外地理环境的认识与了解;- 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的认识与记忆;- 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社会民众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的理解。
5. 美术与音乐知识:- 绘画、手工制作和造型技巧的培养;- 音乐理论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舞蹈、戏剧及表演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6. 体育与健康知识:- 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能的掌握;-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与宣传;- 体育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7. 信息技术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互联网的使用与信息搜索能力的提升;- 信息安全、网络素养与文明用网的意识。
8. 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的培养;-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科学道德与实践活动的规范。
以上是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归纳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f56f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5.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下面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2.教育的特点:个别性、终身性、普遍性、综合性。
二、教育与教学的关系:1.教育的本质是个别发展的助长和辅助,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2.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的具体表现。
3.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和管理。
三、教学原理:1.意义原理: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学科的价值。
2.启发原理:通过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
3.激励原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循序渐进原理: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推进教学内容。
5.练习原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6.交互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教育的学科,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与环境等方面。
2.主要内容:(1)教育思想史:研究各个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2)教育学派:如自然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类型主义等。
(3)教育目标与价值:研究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达成,以及教育的价值取向。
(4)教育方法论: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5)教育评价: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过程以及教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教学。
2.主要内容:(1)认知发展: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发展规律,如留意、记忆、思维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13e9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4.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
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1.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2.教育目的和任务
3.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1.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课程编写与评价
3.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4.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评价
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3.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4.学生学业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5.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反思
四、教育心理学知识
1.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2.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
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
五、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伦理
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学生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3.教学伦理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4.教师道德的培养和实践
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知识与能力
1.小学语文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小学数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3.小学英语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4.教学材料和教具的选择和运用
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信息技术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4.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教师应对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备考,提高复习效率和通过率。
同时,还应加强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注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de190bbe1e650e53ea9922.png)
一
、
教
育
学
基
础
知
识 ..................................................................................
......................................... 2
二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目录
模
块
一
教
育
基
础 ..................................................................................
................................................. 2
二
、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24
三
、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施 ..................................................................................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6610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e394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4.png)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了解学生、教学目标和教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 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包括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给予合理反馈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点
- 受教育理论与实践: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与发展:了解学生的研究和发展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研究。
-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与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226c82f18583d0496459ad.png)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3fe9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e.png)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重点
1. 教育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研究理论
- 教育评价与测量
2. 教育原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原理
- 教育管理原理
- 课程设置与管理原则
- 教育法律法规
3.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设计
- 调查问卷与访谈
-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4. 教育教学技术与资源:
-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学
- 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软件
教育教学能力考点
1. 课程教学能力: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2. 学生发展与教育:
- 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应对- 个别差异的识别与个性化教育
3. 教学过程管理能力:
- 课堂组织与管理
- 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设计与实施
4. 评价与测量能力:
- 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5. 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 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和考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60ef2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6.png)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包括课堂管理、学生合作、个别辅导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学评价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学会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以及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
4. 学科教学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熟悉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规、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6. 专业发展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方法,以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主要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894c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本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1.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等。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二、小学教育与教学原理1.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启发思维、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兴趣为中心、循序渐进等。
2.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结构化课程设计、问题导向课程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等。
3.小学教学特点与方法:儿童中心教育、体验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等。
三、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的目的及原则等。
2.学生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评价、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
3.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教学观察、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
四、课程教学与教材分析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实施中的策略。
2.教材分析:教材的功能、性质、内容结构和使用方法等。
3.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故事法等。
五、教学组织与管理1.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2.学校教育与管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组织等。
3.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校外教育与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教学与创新1.课程与发展: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调整、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课程实施的与改进等。
2.教学与发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
以上只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0ae0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d.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能力的运用。
下面是该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生理、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等内容。
3.教育评价:包括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业水平、学法和学风的评价方法。
二、教育学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育目标的原则。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3.教学法:教学法的分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4.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与教材1.课程理论:包括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等内容。
2.教材原则:教材编写的原则、教材评价以及选择教材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评价的意义、功能以及与学生评价的关系等。
2.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正式测试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工具的选择方法。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教育政策:包括当前教育中的政策措施、教育发展的规划等。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备考有所帮助。
考生可以结合相关教材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必背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必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40dd5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0.png)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1.能力差异
(1)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智力的性别差异
2.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型: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场依存型: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影响
沉思型: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
冲动型: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
辐合型: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3.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①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②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④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⑤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b26a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8.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学科知识1. 语文-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 常见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模式与策略-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2. 数学- 数与代数- 几何与观察- 数据与统计- 空间与形状- 探究与解决问题3. 英语-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语法与词汇- 听力与口语教学-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2. 学生发展理论- 儿童身体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3. 学习评价理论- 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反馈三、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义务教育法- 学校管理条例- 教育工作者从业法- 学生权益保护法2. 班级管理法规- 班级管理制度与规范- 学生考勤与请假制度- 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3. 学科教学法规- 语文教学法规- 数学教学法规- 英语教学法规四、教育教学方法1. 概念与特点-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2.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评价方式与工具选择- 回顾与总结课堂教学五、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1. 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层次与结构- 教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 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网络资源的利用3. 效果评价与反思-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b1a4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7.png)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
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一个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方法
2.教育学的发展史、流派和理论体系
3.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和问题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
1.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
2.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特点和规律
3.儿童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4.儿童与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关系
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育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组织
3.学生评价和激励的方法和原则
4.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与
1.教育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寓教于乐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4.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和解决方法
五、课程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1.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2.小学各学科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3.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4.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育教学的政策与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
4.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以上归纳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主要考点,但仅仅知道这些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9e9c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1.png)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一、文章类型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一门科目,主要涉及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德育原理、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二、关键词梳理1、教育学: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德育原理: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三、考点归纳1、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设计的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种类等。
3、德育原理与实践,包括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德育的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四、题型举例1、单项选择题:针对某个概念、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提问,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
2、判断题:给出一段陈述,要求判断其是否正确。
3、填空题:给出一段空白,要求填写缺失的关键词或短语。
4、简答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简要的解释或阐述。
5、论述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要求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五、复习策略1、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考生需要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2、注重实践应用,结合具体例子。
考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3、反复练习,熟悉考试题型。
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9395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1.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定义,教育与人以及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分期。
2、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情感发展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发展过程,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人格特质的发展与变化。
3、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分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迁移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4、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品德的含义,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论,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5、教育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学生指导1、心理健康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2、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基本概念,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概念与意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三、课程1、课程论课程的定义,课程类型及其特征,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
2、教学论教学的定义与其首要任务,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分类,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四、教育教学组织实施1、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定义及其制定要求,教学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
2、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作用。
3、课外教育活动课外教育活动的定义和特点,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课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
五、教育教学评价1、测试与评价测试与评价的定义,测试与评价的分类,测试与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和使用范围。
2、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的概念及其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edfe5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1.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9版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补充: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
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
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
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补充: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补充: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二)小学教师的特点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示范性: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2、小学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2)教师的知识修养(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理素养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一、学校管理概述1、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2、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二、学校的运行机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职能部门:1、校办2、教务处3、政教处4、总务处基层教学实践机构5、教研室6、年级组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概述(重点)(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三)教育的性质(重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一)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二)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隋唐:科举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宗教性3、近现代教育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新特点: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补充: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