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020年浙江中考科学必考(解析版)

合集下载

6-植物的生命活动(解析版)

6-植物的生命活动(解析版)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植物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知识点分析】一.蒸腾作用1.定义: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进行蒸腾作用的部位: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中进行,并且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其次在叶柄和幼嫩茎处也能进行。

3.蒸腾作用的过程4.蒸腾作用的意义(1)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重要动力来源,产生自下而上的拉力,是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引起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无机盐也会随着水流上升,运输到植物体的有关组织中去。

(3)蒸腾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叶片温度:夏天,叶片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会转变成热能,从而使叶片的温度升高。

因此,如果气温过高,会导致叶片温度过高,从而严重影响叶片内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各种生化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某些叶片生命活动完全停止。

这时,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当液态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从气孔中散失到大气中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叶片的温度不会过分升高。

5.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湿度和气流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温度低、光照弱、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如果湿度小、温度高、光照强、气流速度快,则蒸腾作用就强。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着能量)3.场所:主要是在__线粒体__内进行。

4.实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__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__。

5.意义: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同时还有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来。

6.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2020生物中考-课案2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020生物中考-课案2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课案2: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体系构建 <理顺关联植物与水循环<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专题检测 <查漏补缺一、选择题 1从.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一种植物的叶,测出气孔的数目并计算平均值,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A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区植物叶片的气孔数目多,说明甲地区蒸腾作用 散失的水分多,大气湿度大,降水量最大。

2下甲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蒸腾作用越强 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 都能降低蒸腾作用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每片叶的气孔数提高成活率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解析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故错误。

3干(2南0充1)9如图是植物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无机物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解析根吸收的水分由导管运输到其他部位因此③是水。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因此④是有机物错误。

4如干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复习课上记下的关键词,其中“3”后面问号处应填写的关键词,以及他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B ) 条件、部位光、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水蒸气蒸腾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淀粉吸收作用能量呼吸作用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部位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5淀(2湖0南1)9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水、①.氧气y水二氧化碳/一、有机物,一、二氧化碳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解析: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有机物。

2020浙版中考科学(生物)专题0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020浙版中考科学(生物)专题06-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专题0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一、选择题1、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A.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C.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2、观察如图中曲线,下列对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C)A.若甲图中纵坐标表示CO2的吸收量,则在D点光合作用最强且呼吸作用也在进行B.若甲图中纵坐标表示绿色植物氧气吸收和释放量的关系,则在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C02的量相等C.若乙图中A段位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D.若乙图中A表示肾小球,纵坐标表示某些物质的含量,则a表示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3、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A.曲线工为平静状态B.曲线工的呼吸频率为36次/分钟C.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D.曲线Ⅱ状态时,气体交换效率较低4、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5、小明与小红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A.目的是探究动物呼吸是否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B组作为对照组是为了提高实验的严谨性C.需要观察记录红色水滴的位置D.该实验用了转换法的实验方法6、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C)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7、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B.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血液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变成了静脉血D.呼吸作用是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8、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9、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10、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11、表中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O2、CO2、N2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4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24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一:蒸腾作用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植物通过_____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C【解析】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所以不会产生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不能产生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C符合题意。

D.植物体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植物的吸收作用不能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湖南·中考真题)一株玉米一生需要消耗超过200千克的水,绝大部分水通过叶片散失的生理过程是()A.分解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分解作用通常指的是生物体内或外环境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如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物。

这与植物通过叶片散失大量水分的过程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虽然呼吸作用确实涉及到水分的产生,但它并不是植物通过叶片散失大量水分的主要过程,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这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也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题目中描述的“一株玉米一生需要消耗超过200千克的水,绝大部分水通过叶片散失正是蒸腾作用的体现,C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虽然光合作用涉及到水,但它是作为反应物被消耗的,而不是通过叶片散失的,D不符合题意。

6.植物的生命活动(练习)(原卷版+解析)

6.植物的生命活动(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植物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下列对生物不同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图一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乙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B.图二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5℃移至25℃的环境中耗氧量变化情况,E代表响尾蛇C.图三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D.图四表示存放水果时氧气浓度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H点时保存效果最佳2.(2022·江苏泰州模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照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装置A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光照条件下,装置B内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C.此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D.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来自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3.(2021·河南南阳模拟)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4.(2022·陕西渭南中考)下图为小秦设计的四个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和空气B.乙可用来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物C.丙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D.丁可用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释放能量5.(2022·广西模拟)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6.(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A.所有活细胞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B.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c点时植株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D.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短暂下降主要原因是光照太强7.(2022·山东淄博中考)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向上运输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B.℃过程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向下运输 D.℃过程能促进水分和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8.(2022·内蒙古模拟)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各曲线的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天环境中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C.图丙曲线可以表示某些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时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D.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压轴题 专题01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版)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压轴题 专题01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版)

专题01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考点1】光合作用【例1-1】.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 2浓度。

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 2的A 、B 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 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 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CO 2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原因是________。

(2)从记录的结果看,当CO 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了,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其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 种植物和B 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________种植物。

(填A 或B )(4)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 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 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___毫克。

【答案】 (1)CO 2被叶片光合作用吸收 或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大(2)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B (4)90【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 2)和水(H 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二氧化碳浓度在降低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且比呼吸作用强;故答案为:CO2被叶片光合作用吸收或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大;(2)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了,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平衡了;故答案为: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B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的多,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强,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多;故答案为:B;(4)0--25分钟: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了:150-18=132mg/L;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少了:132mg/L×1L=132mg;×30×1000mg=90mg;故答案为:90mg;m(葡萄糖)=132mg44×1000mg故答案为:(1)CO2被叶片光合作用吸收或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大;(2)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3)B;(4)90。

2020年浙江省金华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2020年浙江省金华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科学试卷 第1页(共14页)科学试卷 第2页(共14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 学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5.本卷计算中g 取10牛/千克。

卷Ⅰ说明:本卷共有一大题,15小题。

共45分。

请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我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把生活垃圾按图示分四类进行科学处置,实行“定时、定点”投放。

金属易拉罐属于( )A .可回收物B .其他垃圾C .有害垃圾D .厨余垃圾2.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 .四季变化B .昼夜交替C .昼夜长短变化D .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3.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

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海市蜃楼B .镜子里的像C .耀眼的铁栏杆D .树荫下圆形光斑4.“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

浓度为75%的酒精常用作防疫消毒液,其有效成份是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2COB .宏观分析: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C .微观分析:一个丙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D .基本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2019年5月,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中小学生午餐供应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学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带解析)

初中中考生物专题训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带解析)

专题训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基本食物来源B.动物都直接以植物为食C.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理解。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基本食物来源;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 “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在树木上乱刻乱画,会导致树木死亡。

其原因可能是(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B.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C.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解析】选B。

本题考查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导管分布在木质部中,能够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

筛管分布在韧皮部内,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在树上乱刻乱画,会破坏韧皮部的筛管,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导致树木死亡。

3.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的绿色褪去的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叶片色素进行处理的实验分析能力。

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所以叶片要放在酒精中。

由于酒精的沸点低,直接加热易沸腾造成危险,所以要隔水加热。

4.下图表示“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B.部分遮光的实验操作不必要,因为已经进行了暗处理C.酒精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呈绿色,小烧杯内酒精无色D.滴加碘液和显色以后,叶片上用黑纸片遮光的部分呈蓝色【解析】选A。

将植物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避免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对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酒精脱色后,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黄白色;滴加碘液后未遮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浙教版科学 2020中考一轮复习 第一篇 第5课时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浙教版科学 2020中考一轮复习 第一篇 第5课时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第5课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学生用书P14]一、人体的呼吸(a)1.人体呼吸系统由__呼吸道__(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__肺__组成的。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__气体交换__的器官。

2.呼吸运动吸气过程:肋间外肌、膈肌等呼吸肌__收缩__,引起胸廓扩大,胸腔内容积增大,导致肺扩张,于是肺内气压__小于__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过程:肋间外肌、膈肌等呼吸肌__舒张__,引起胸廓缩小,胸腔内容积减小,导致肺回缩,于是肺内气压__大于__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二、呼吸作用(a)【知识拓展】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无论有无光照,活着的生物体必定进行着呼吸作用。

三、光合作用(b)1.理解光合作用2.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四、光合作用意义与碳-氧平衡(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作用: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类型一人体的呼吸典例[临沂中考]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图5-1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解析】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该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该过程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

B点和C点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完成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气压差为0。

浙江中考初中科学同步8年级下册 3.6.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教师版含解析)

浙江中考初中科学同步8年级下册 3.6.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 空气与生命3.6-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目录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 呼吸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有机物+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物质: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能量:化学能转变为其他形式能,释放能量3.一般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他生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绿色植物在白天同时进行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和在没有阳光时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

1.光合作用的原料刚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2.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得到的能量,呼吸作用时分解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时贮藏的能量。

3.没有光合作用就不可能有呼吸作用,没有呼吸作用也不可能有光合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样才能推动植物全部的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例】(2019•丽水模拟)下面的式子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其中的A和B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对该式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理活动a 、b 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活的植物体内的细胞都能进行生理活动bC.生理活动a 所需的A 物质和水由生理活动b 提供D.生理活动b 所释放的能量是B 物质中储存的能量【答案】D【解析】过程a 是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过程b 是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所以A 选项是错误的。

b 过程是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的,活的植物体中也有死细胞,如导管,就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B 选项也是错误的。

物质A 是CO 2,空气中就存在,不是必须依赖过程b ,所以C 选项也是错误的。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共56张PPT)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共56张PPT)
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
16
2.实验结果
17
对位训练 1.图8-8是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输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③叶脉 B.结构②和④都属于营养组织 C.②的细胞核是该细胞的控制中心 D.结构①的细胞中具有的保护作用
18
2.[2018·乐山]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输送到各个部分。请问吸收水分的部位、运输水分的 结构分别是( )
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
(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图甲中
叶片会变蓝,从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片A的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作为原料。(4)叶
32
2.右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14
根冠: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较疏松内层排列紧密; 作用: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根不断在土壤中生长
分生区(生长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 大、细胞质浓,没有液泡; 作用:强分裂能力,使根的细胞数目增加,并分化成伸 长区细胞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但显著伸长,细胞壁薄、有较小 根毛区:细胞细胞壁极薄,有较大的液泡,内有 液泡,能较快生长,细胞体积较大; 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茎)。表皮细胞向 作用:根变长,使根不断伸向土壤深处 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 作用:大大增加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 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2)降低叶片表面的
,避免被灼伤(如大树底下好乘凉)。
(3)提高大气 ,增加降水(如森林蒸腾作用强,降雨量大)。
(4)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 循环。
11
6.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光照: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

2020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二 植物的生命活动

2020届浙江中考科学总复习:高分作业(易错专项突破)-- 专题二 植物的生命活动

专题二植物的生命活动[学生用书P73]1.匈牙利学者帕尔(A.Paal)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C)图1A.顶端产生某种“影响物”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解析】帕尔的实验是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的,并没有在光下的对照实验,所以B、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帕尔的实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人的工作已经证明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从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快慢不同,而帕尔的实验只是证明了“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2.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

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D)图2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C.在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解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缓慢,故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在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进行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进行生理活动,故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并不全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3.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图3A.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解析】分析曲线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因此两曲线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因此图中35℃与30℃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都是6.5;25℃、30℃、35℃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光照相同时间,25℃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2020年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必考题(含答案)教师版

2020年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必考题(含答案)教师版

2020年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必考题(含答案)教师版一、选择题1.(2019•衢州)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A.目镜5×物镜4×B.目镜10×物镜4×C.目镜5×物镜10×D.目镜10×物镜10×【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解答】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放大倍数最大的,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于物镜放大倍数的积;A组合放大20倍;B组合放大40倍;C组合放大50倍;D组合放大100倍;故D符合;故答案为:D2.(2019学年第一学期衢州市六校联谊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试题)海笔是栖息在深海底部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因其形状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面得名。

海笔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A【解析】【考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

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

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

包括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等。

【解答】海笔是动物,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故答案为:A3.(2019•绍兴)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候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B.图乙中小敏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答案】B【解析】【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常见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对光时,调节的是反光镜、物镜,与细准焦螺旋无关;故A错误;B、图乙调节物镜高度时,侧面观察主要是防止物镜压到载玻片;故B正确;C、图丙中的是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失误所致;故C错误;D、图丁中a在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对称的,所以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故D错误;故答案为:B4.(2019•舟山嘉兴)我们身上的肚脐是妈妈分娩后脐带断离留下的疤痕、下列动物身上也有肚脐的是()A.蛙B.鸡C.鱼D.狗【答案】D【解析】【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020年浙江中考科学必考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020年浙江中考科学必考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020年浙江中考科学必考
一、选择题
1.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实验可以探究水的运输部位是茎的木质部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中镁剧烈燃烧,产生白色、黑色两种固体,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3.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4.下图示植物的叶释放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5.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 页,共8 页。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三 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三 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

专题三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一、选择题(每小题5 分,共60分)1. 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则对照应选择(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不需要对照2. 小明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滴碘后发现叶片全部变蓝,以下原因中可能的是(A)用不透明的纸片将叶片上、下表面遮盖起来(B)叶片未进行暗处理(C)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了一天(D)叶片未清洗就滴加了碘液3. 以下是四个生物小组设置的实验装置图,其中能用于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装置是4.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

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

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

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种子萌发不消耗氧气(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5.组别环境条件失水速度(克/时)甲光照、空气潮湿14乙光照、空气干燥32丙黑暗、空气干燥8(A)(C)光照是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之一 (D)探究活动中应选择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6.如图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C)步骤③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D)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7.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放入前要进行暗处理(B)甲放黑暗处,乙放阳光下(C)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D)该实验装置需要密封处理8. 小明用水蕴草进行试验,装置如图,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

本实验探究的是(A)水量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B)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光照对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影响(D)水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9. 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专题4.5.2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4.5.2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原卷版+解析)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植物与土壤4.5-2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目录 (1) (2) (3) (5) (7)蒸腾作用1.什么是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

2.进行蒸腾作用的部位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中进行,并且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其次在叶柄和幼嫩茎处也能进行。

3.蒸腾作用的过程4.蒸腾作用的意义(1)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温度。

(2)蒸腾作用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有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3)蒸腾作用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5.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湿度和气流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温度低、光照弱、气流速度慢,则蒸腾作用弱;如果湿度小、温度高、光照强、气流速度快,则蒸腾作用强。

6.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影响(1)保卫细胞:叶的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作保卫田胞。

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二叶绿体。

(2)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影响: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

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

气孔不仅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当气孔关闭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同时,也减弱了光合作用(因为缺少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思考】我们在移栽植物时,你认为如何进行可提高成活率?【小结】(1)带土移栽浇水,增强吸水的功能。

(2)剪去部分枝叶,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减弱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1.实验探究蒸腾作用1.实验目的:探究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2.实验过程:a.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

b.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

c.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d.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

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020年浙江中考科学必考(解析版)一、选择题
1.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实验可以探究水的运输部位是茎的木质部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中镁剧烈燃烧,产生白色、黑色两种固体,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C
2.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
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
【答案】C
【解析】【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解答】A.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A错误;
B.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B错误;
C.叶绿素中的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故C正确;
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肯定不包括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答案】D
【解析】【考点】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输送
【解析】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伴胞、筛分子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位于树皮和形成层之间。

其可分为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两种。

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等)及其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韧皮纤维质地坚韧,抗曲挠能力较强,为韧皮部中担负机械支持功能的成分。

A.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故A正确。

第1 页,共10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