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1 机械能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六 机械能及其守恒 (共159张PPT)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六 机械能及其守恒 (共1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f88a7f27d3240c8447efad.png)
������
BC段
额
阻
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在求解机车启动类问题时,要注意区别以恒定加速度启动达到的最 大速度v1和机车达到额定功率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
考点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1.动能定理 (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Ek2-Ek1,W是外力所做的总功,Ek1、Ek2分别为物体的初、末状 1 1 2 2 态的动能.若物体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1、v2,则Ek1= m������1 ,Ek2= m������2 . 2 2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 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 的多少来度量.公式中等号所表达的三层关系为: ①数量相等,即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做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做 的功; ②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③因果关系,合外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注意:动能定理的内涵并不是“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 是“通过做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
物理 专题六 机械能及其守恒
考点1 功和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考点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4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5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考点6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1
功和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1 .功 (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 物体做了功.表达式为W=Flcos α,α是力F与位移l方向的夹角. (2)功的正负: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功的正负可用来判断是力对物体做功 还是物体克服力做功. 2.功率 (1)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2)公式 ������ ①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 ②P=Fvcos α,其中α是F与v的夹角.若v取瞬时速度,则对应的P为瞬时功率; 若v取平均速度,则对应的P为平均功率. 注意:发动机的功率是指发动机的牵引力F的功率,而不是汽车所受合外力 的功率,因牵引力与速度同向,故有P=Fv.
BC段
额
阻
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在求解机车启动类问题时,要注意区别以恒定加速度启动达到的最 大速度v1和机车达到额定功率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ax.
考点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1.动能定理 (1)内容表述: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Ek2-Ek1,W是外力所做的总功,Ek1、Ek2分别为物体的初、末状 1 1 2 2 态的动能.若物体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1、v2,则Ek1= m������1 ,Ek2= m������2 . 2 2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 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 的多少来度量.公式中等号所表达的三层关系为: ①数量相等,即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做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做 的功; ②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③因果关系,合外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注意:动能定理的内涵并不是“功就是动能增量”,也不是“功转变成动能”,而 是“通过做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
物理 专题六 机械能及其守恒
考点1 功和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考点2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4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5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考点6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1
功和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1 .功 (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 物体做了功.表达式为W=Flcos α,α是力F与位移l方向的夹角. (2)功的正负: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功的正负可用来判断是力对物体做功 还是物体克服力做功. 2.功率 (1)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2)公式 ������ ①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 ②P=Fvcos α,其中α是F与v的夹角.若v取瞬时速度,则对应的P为瞬时功率; 若v取平均速度,则对应的P为平均功率. 注意:发动机的功率是指发动机的牵引力F的功率,而不是汽车所受合外力 的功率,因牵引力与速度同向,故有P=Fv.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归纳提升课件: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0页)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归纳提升课件: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65bfeffad51f01dc281f161.png)
2 mvC 则 N+mg= ,解得 N=30 N. R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 N′= N=30 N,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见解析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即学即用】 2 . (2014· 厦门一中模拟 )在某电视台游乐节目“闯关” 中,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如 图 5- 4 所示.
图 5-5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A. A 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 B 球减少的机械能 B. A 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 B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 C. A 球的最大速度为 2gR 3
8 D.细杆对 A 球做的功为 mgR 3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技法攻略】
系统机械能守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机械
能的转移, 此题的情境就是 A 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 B 球减少 的机械能, A 对, B 错;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mg· 2R-mg· 2R 1 = · 3mv2,所以 A 球的最大速度为 2 4gR ,C 错;根据功能 3
图1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A. 0~ t1 内拉力逐渐减小 B. 0~ t1 内拉力对物体做负功 C.在 t1~ t2 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为零 1 2 D.在 t1~ t2 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 mv1 2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解析】 由 v- t 图象可知,0~t1 内斜率逐渐变小,物 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拉力逐渐减小; 0~ t1 内物体的速率一直增加,合力做功大于零,所以拉力对物 体一直做正功;t1~ t2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的功率 等于摩擦力的功率,但不等于零,合外力做功为零.只有 A 对.
【解析】
斜面光滑,故机械能守恒,但弹簧的弹力是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 N′= N=30 N,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见解析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即学即用】 2 . (2014· 厦门一中模拟 )在某电视台游乐节目“闯关” 中,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如 图 5- 4 所示.
图 5-5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A. A 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 B 球减少的机械能 B. A 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 B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 C. A 球的最大速度为 2gR 3
8 D.细杆对 A 球做的功为 mgR 3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技法攻略】
系统机械能守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机械
能的转移, 此题的情境就是 A 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 B 球减少 的机械能, A 对, B 错;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mg· 2R-mg· 2R 1 = · 3mv2,所以 A 球的最大速度为 2 4gR ,C 错;根据功能 3
图1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A. 0~ t1 内拉力逐渐减小 B. 0~ t1 内拉力对物体做负功 C.在 t1~ t2 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为零 1 2 D.在 t1~ t2 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 mv1 2
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解析】 由 v- t 图象可知,0~t1 内斜率逐渐变小,物 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拉力逐渐减小; 0~ t1 内物体的速率一直增加,合力做功大于零,所以拉力对物 体一直做正功;t1~ t2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的功率 等于摩擦力的功率,但不等于零,合外力做功为零.只有 A 对.
【解析】
斜面光滑,故机械能守恒,但弹簧的弹力是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经典版)课件: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经典版)课件: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https://img.taocdn.com/s3/m/c91fa9070722192e4536f62c.png)
将一质量是 100 kg 的料车沿 30° 角的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 到顶端,斜面长 L 是 4 m,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各处的摩擦 力,g 取 10 N/kg,则对这一过程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人拉绳子的力做功为 1000 J B.人拉绳子的力做功为 2000 J C.料车的重力做功为 2000 J D.料车受到的合力对料车做的总 功为 0
1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2.功的计算方法 (1)恒力做功
(2)变力做功 1 2 1 2 ①用动能定理:W= mv2- mv1; 2 2 ②当变力的功率 P 一定时,可用 W=Pt 求功,如机车 以恒定功率启动时;
1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Biblioteka 【知识点 2】功率
Ⅱ
比值 。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 做功的快慢 。 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
2.公式 W (1)P= ,P 为时间 t 内的 t
平均功率
。
(2)P=Fvcosα(α 为 F 与 v 的夹角) 平均功率 ①v 为平均速度,则 P 为 ②v 为瞬时速度,则 P 为
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2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1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3)总功的计算 ①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再求合力的功; ②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各功的代数和; ③动能定理。
1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物理 (经典版)
例1
(多选)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受到大小为 F 的水平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5章《机械能》章末总结ppt课件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5章《机械能》章末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b277de27284b73f342503b.png)
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
高.平时要加强综合题的练习,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
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中功与能量转
化的关系,建立好相关的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物理规
律求解.
MM.DD.20XX
4
1.(2014 全国卷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大小为 F1 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 后其速度变为 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 F2,物体从 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 2v.对于上述两
MM.DD.20XX
3
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不涉
及过程中力的作用以及运动细节,关心的只是过程中
的能量转化的关系和过程的始末状态,这往往更能把
握住问题的实质,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简捷,并且
能解决一些用牛顿定律无法解决的问题.
功和能的关系、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往往出现在
高考的压轴题中.题中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综合性较
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
2.0 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
x1.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MM.DD.20XX
23
(1)求常量 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 F 随 x 变化的示 意图;
(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 大高度 hm;
(3)借助 F-x 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 此基础上,求 x1 和 W 的值.
定律、功的计算公式解题.根据 x=v+2v0t 得,两过程 的位移关系 x1=12x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a=v-t v0,得
两过程的加速度关系为 a1=a22.由于在相同的粗糙水平 地面上运动,故两过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 f1=f2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f=ma 得,F1-f1=ma1,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机械能 课件(29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机械能 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64c803b90029bd64783e2c30.png)
今日提醒
1.误认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始终不做功”,不能正确 理解 W=Flcos α 中“l”的意义。 2.误认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3. 在机车启动类问题中将“匀加速最后点速度”与“最大 速度”混淆。 4. 将机械能守恒条件中“只有重力做功”误认为“只受重 力作用”。 5. 在应用 Ff· x 相对=ΔE 内时, 误认为“x 相对”是对地的位移某一初速度向上滑出, 恰好可以到达斜面顶端,则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mg· 3Lsin θ 1 -(μ1mgcos θ· L+μ2mgcos θ· L+μ3mgcos θ· L)=0- mv02,与 2 排列顺序无关,故 6 种情况下滑块的初速度大小相同,A 项 正确; 在最高点要想向下运动, 则必须满足 mgsin θ>μmgcos 3 θ,即 μ<tan θ= ,故 3 在最上边不能向下运动,排除 1、 3 2、3 和 2、1、3 两种情况,滑块能够返回的情况有 4 种,对 于 1、 3、 2 情况中由于 2mgLsin 30° <μ2mgLcos 30° +μ3mgLcos
今日训练
解析:由 vt 图像斜率的意义得,0~2 s 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a1 Δv1 Δv2 2, = =5 m/s 2~4 s 内加速度大小为 a2= =1 m/s2,设滑动 Δ t1 Δ t2 摩擦力为 F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f=ma1,F-Ff=ma2,解 之得 F=60 N,Ff=40 N,A 项错误;4 s 时拉力的功率 P=Fv =120 W,B 项正确;4 s 内拉力所做功为 WF=-Fx1+Fx2=- 1 1 60× ×2×10 J+60× ×2×2 J=-480 J,C 项错误;4 s 内物 2 2 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WFf=Ffx1+Ffx2=480 J,D 项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机械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机械能](https://img.taocdn.com/s3/m/65f9e6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8.png)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记录重锤下落的运动情况。
4. 测量并记录重锤的质量、下落高度、速度 等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 化量,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拓展:非惯性参照系下机械能守恒问题探讨
拓展内容
在非惯性参照系下,物体的机械能是否仍然守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引入虚拟力 或惯性力的概念,可以分析物体在非惯性参照系下的受力情况和机械能变化。
02
横波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 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称 为纵波。
03
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 速=波长×频率。
04
波的干涉与衍射:当两列波的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 方向相同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或小孔时,会绕过障碍物或小 孔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波的衍 射。
时,其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加;当行星远离恒星时,其势能增加而动能减
小。这种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天体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在天体运动中,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会发生变化,但它们的总和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利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天体运动中的问题。例如,通过计算行星在不同位置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可以确定其轨道 参数和运动状态。
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 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分类
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基本 形式。
动能与势能关系
01
02
03
动能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平方成正比。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六课件.pptx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六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cecb11a202768e9950e73892.png)
答案:AD
角度 2 常见的功能关系 (1)合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W 合=ΔEk.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ΔEp.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W 弹=-ΔEp. (4)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以外其他力做功与机械能的关系:W 其他=ΔE 机. (5)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与内能的关系:Ffl 相对=ΔE 内.
有能量的转化 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 功的代数和不为零, 总功W=-Ff·x相对,即
摩擦时产生的热量
相 正功、负 同 功、不做功 点 方面
两种摩擦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 不做功
3.求解相对滑动物体的能量问题的方法 (1)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 (2)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速度关系及 位移关系.
【答案】 ABC
【变式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端系 一物体.物体在A处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手托住物体使它 从A处缓慢下降,到达B处时,手和物体自然分开.此过程中,物 体克服手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W,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此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一定大于W B.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一定小于W C.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量为W D.若将物体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物体到达 B处时的动能为W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ΔEk=1 900 J-100 J=1 800 J,故 A、 B 均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故 C 正确、D 错.
答案:C
方法技巧 功能关系的应用技巧 运用功能关系解题时,应弄清楚重力或弹力做什么功,合外 力做什么功,除重力、弹力外的力做什么功,从而判断重力势能 或弹性势能、动能、机械能的变化. (1)应弄清功与能的一一对应关系. (2)有的力做功时,相应的能增加,有的力做功时,相应的能 减少,应注意区分.
角度 2 常见的功能关系 (1)合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W 合=ΔEk.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ΔEp.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W 弹=-ΔEp. (4)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以外其他力做功与机械能的关系:W 其他=ΔE 机. (5)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与内能的关系:Ffl 相对=ΔE 内.
有能量的转化 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 功的代数和不为零, 总功W=-Ff·x相对,即
摩擦时产生的热量
相 正功、负 同 功、不做功 点 方面
两种摩擦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 不做功
3.求解相对滑动物体的能量问题的方法 (1)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 (2)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速度关系及 位移关系.
【答案】 ABC
【变式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端系 一物体.物体在A处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手托住物体使它 从A处缓慢下降,到达B处时,手和物体自然分开.此过程中,物 体克服手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W,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此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一定大于W B.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一定小于W C.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量为W D.若将物体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物体到达 B处时的动能为W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ΔEk=1 900 J-100 J=1 800 J,故 A、 B 均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故 C 正确、D 错.
答案:C
方法技巧 功能关系的应用技巧 运用功能关系解题时,应弄清楚重力或弹力做什么功,合外 力做什么功,除重力、弹力外的力做什么功,从而判断重力势能 或弹性势能、动能、机械能的变化. (1)应弄清功与能的一一对应关系. (2)有的力做功时,相应的能增加,有的力做功时,相应的能 减少,应注意区分.
一轮复习机械能守恒课件
![一轮复习机械能守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f0774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2.png)
解析:小铁块 A 和 B 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由 mgH=12mv2 得 v= 2gH,所以 A 和 B 到达底部时速率相等,故 C、D 均正确;由于 A 和 B 的质量不同,所以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不相等,到 达底部时的动能也不相等,故 A、B 错误。 答案:CD
经典题型探究 题型一 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联立,可解得 FN=14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作用力大小 FN′=FN= 14 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1)8m/s (2)14 N 方向竖直向上
题型五 能的转化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 5】如图所示,某人乘雪橇从雪坡经 A 点滑至 B 点,接着沿水 平路面滑至 C 点停止,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 70 kg,表中记录了沿 坡滑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请根据 图表中的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2.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 (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 时的机械能. (4)选取方便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形式(Ek2+Ep2=Ek1+ Ep1、ΔEp=-ΔEk 或ΔEA=-ΔEB)进行求解.
【自主检测】
1.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D.合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如果是在竖直平面内则机械能不守恒,A、B错误;合 力做功不为零,机械能可能守恒,D错误,C正确。 答案:C
2019版高考物理A版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6章 机械能(共77张PPT)
![2019版高考物理A版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6章 机械能(共7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1dbb77af1ffc4ffe47ac47.png)
考法2 一对作平桌面上向右滑动,滑动的路程为s,桌面 对木块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木块对桌 面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为Ff.分析摩擦力做
功情况.
例2
【解析】
在桌面参考系中,由于木块在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反方向
上有位移,所以滑动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为-Ffs;由于
考点15
功和功率
1.功
必备知识
全面把握
(1)功的意义: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是反映能量 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2)功的大小: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公 式表示为W=Fscos α.其中F是恒力,α是F与s方向间 的夹角. (3)正功和负功 ①当0≤α< 90°时,cos α>0,W>0,力对物体做正 功.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 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此时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 用.
2.利用功与能量的关系分析
例2
如图所示,小物块位于光滑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 水平地面上,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 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例2
【解析】
物块位于光滑斜面上,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根据弹
力方向的定义,可得斜面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垂直于 接触面.物块从斜面上滑下,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 为物块的动能和斜面的动能,物块的机械能减少, 说明有外力对它做功,所以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做 功,B正确.
(4)实际力做功、合力功和总功 ①实际力做功:当 F、s、α 确定后,某个力 F 对物体做的功有确定的值,与物体的运动 形式(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无关,也与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