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长度单位的认识(复习)
认识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认识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教材从古代的测量进入新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借助尺子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通过比划、测量、比较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认识线段则是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更加了解线段的特征,并让孩子运用新知来进行测量和画一画。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孩子们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后,便让孩子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增强孩子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习题的呈现也是有趣多样,从生活出发,让孩子们在生活趣事中巩固本单元新知。
学情分析通过对本单元新授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孩子梳理本单元知识要点,建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表象。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加强线段的认识,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综合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孩子们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孩子观察物体的能力,进一步认识1厘米和1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写日记吗?小明学完长度单位的知识后非常开心,他也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小明的日记)9月15日星期二阴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m 长的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后我去上学。
路上,我碰到了身高165米的卓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语文书读起来。
师:咦,你们笑什么?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要笑?(他的长度单位都用错了)师:看来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明一起来复习整理长度单位这单元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总复习

100×2 + 500 = 700(米) 答:他到学校一共走700米。
13、小红从家到文具店要走800米,走两个来回是 多少米? 800×4=3200(米) 答:走两个来回是3200米。
8厘米。(√) (11)正方形的周长是4条边的总和,也就是边长
的4倍。(√) (12)如果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同样长,这时
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8、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用两个这样 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4×4 = 16(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4 + 4 + 2)×2 = 2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0、8、5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请你选 择其中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先求出它 们的和,再求出它们的差。 先想出:最大的数850和最小的数508。 再计算: 850 + 508 = 1358 850 – 508 = 342 答:它们的和是1358,差是342。
4、三年级有287位同学坐车去春游,租了5辆车, 且每辆车限乘58人,有4辆车已经坐满,第5辆 车坐多少人?还差几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58×4 = 232(人) 287 – 232 = 55(人) 答:第5辆 车坐55人。 58 – 55 = 3(人) 答:还差3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口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的形式,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数学这门科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2、小组讨论,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交流。
(3)曹冲聪明在哪里?(聪明在于有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意识。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例如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将数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四、课堂检测五、课外延伸生活里还存在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看谁发现的多。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更加明白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课堂检测A1、3厘米=()毫米6千米=()米9000千克=()吨1米-3分米=()分米6吨-2000千克=()千克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机场跑道长约3()课桌高85()大头针长约22()卡车载重8()一个鸡蛋约重60()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课堂检测B1、判断对错(1)一支铅笔长18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及复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及复习题毫米、分米的认识1、学生尺上每1 厘米长度之间有(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1 厘米=( ) 毫米2、10 厘米长的一段就是( )分米,1 分米=( )厘米;10 个1 分米就是( ) 米,1 米=( )分米。
3、1 分硬币、1 角硬币、5 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电话卡、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4、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千米的认识1、千米也叫( ),它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 )作单位,1 千米=( )米。
2、我们学校的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50 米,那么4 圈就是1 千米。
吨的认识1、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是( ),1 吨=( )千克。
3、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我的感受: 《测量》单元评研卷姓名: 评价:一、填空: 1、常用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 )、米、( )、厘米、( )。
2、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 )、千克、( )。
3、一盒牛奶重500 克,( )盒牛奶重1 千克。
4、小明骑自行车绕操场行一圈是400 米,每天早晨骑2 圈,他每天早晨行( )米;再行( )米就是1 千米。
5、填一填,算一算:5 厘米=( )毫米30 分米=( )米400 厘米=( )米6000 米=( )千米7 分米=( )厘米4 千克=( )克9 吨=( )千克8000 千克=( )吨37 厘米+13 厘米=( )分米1 吨-400 千克=( )千克6、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一本数学书的厚度是5( )。
(2)小红的体重约是35( )(3)一个乒乓球重6( )。
(4)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 )。
二、选择: (1)1 千克和1 千米比较( )。
A、1 千克大B、1 千米大C、无法比较(2)青藏铁路全长( )。
A、1956 米B、1956 千米C、1956 分米(3)一艘远洋货轮可载货(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有28人坐车去动物园,面包车一次可以搭乘6人,小轿车一次 可以搭乘4人。如果每辆车都坐满人,怎样安排能恰好送完28人?
方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面包车
5辆 4辆 3辆 2辆 1辆 0辆
小轿车
0辆 1辆 3辆 4辆 6辆 7辆
座位总数
30个 28个 30个
28个 30个 28个
不重不漏
查漏补缺
1.找错因。 (1) 一把钥匙的长度大约是5毫米。
2. 过桥。
800千克
460千克
承重量1吨
280千克
60千克 60千克
(1)牛带着木材一起过桥,安全吗?
800+280=1080(千克) 1080>1000
1吨=1000千克 答:不安全。
2. 过桥。
800千克
460千克
承重量1吨
280千克
60千克 60千克
(2)小马驮两袋大米过桥,安全吗?
460+60+60=580(千克) 1吨=1000千克
能力提升
1.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这条路的一半,第二天修了 余下的一半还多200米,这时还剩1100米没修。这条路全 长多少米?
全长多少米?
第一天修了这 条路的一半
第二天修了余下 还剩1100米 的一半还多200米
1100+200=1300(米) 2600+2600=5200(米)
1300+1300=2600(米) 答:这条路全长5200米。
3 测量
第7课时 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和吨,明确长度单位之间、质量单位 之间的进率,并能熟练地完成简单换算。
2.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2)

356 – 59 = 297
方法2:327 – 30 = 297
答: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97。
第三单元:四边形
知识要点:
1、认识四边形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特征,会在方格纸上 画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含义。并能根据要求求周长 或边长。
1、一个长方形,长是13分米,宽是7分米, 周长是(4)米。(注意单位换算)
千米需要 ( )圈。
9、妈妈买了一块长10厘米的火腿肉,每10毫米切
一片,一共可以切( )片。
7、
注意此图 测量时不是 从0刻度开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700千克
的机器,超载了吗?
方法1: 700×3 = 2100(千克)
2100千克>2吨 答:超载了。 方法2: 2吨 = 2000千克 700×3 = 2100(千克) 2100千克>2000千克(此处也可不写单位) 答:超载了。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4÷6 = 9(cm)
第四单元:时、分、秒
知识要点:
1、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2、能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填空 3分=( )秒 600分=( )时 1时=( )分=( )秒
2.比大小 半小时( )40分 1时20分( )100分 3分15秒( )180秒 78秒-18秒( )1分
3.算一算 1时+30分=( )分 1分30秒-40秒=( )秒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课件第3单元 测量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7分米=( 70 )厘米 5米=( 50 )分米 60毫米=( 6 )厘米
知识点2:千米的认识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1000米
4千米=(4000)米
8000米=( 8 )千米
知识点3:吨的认识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小船限乘4人
大船限乘6人
①租8条小船; ②租2条大船和5条小船; ③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
(2)如果租一条小船6元,租一条大船8元,哪个租 船方案最省钱?
方案①:6×8=48(元) 方案②:8×2=16(元)
6×5=30(元) 16+30=46(元) 方案③:8×4=32(元) 6×2=12(元) 32+12=44(元)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3单元 测 量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知识回顾
认识毫米 认识分米 米、分米、厘 米和毫米之间 的换算
认识千米
千米和米 的换算
毫米、分米 的认识
吨的 认识
测量
认识质量单 位“吨”
千克和吨 的换算
千米的认识
解决问题 列表法
知识点1:毫米、分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10毫米
44<46<48 答:方案③最省钱。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谢观看 THANKS
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3吨=( 3000 )千克 9000千克=( 9 )吨
知识点4: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当所求的问题不能一下 找到解决方法,或答案有几 种可能时,可以用列表的方 法,根据题中的条件、所涉 及的数量关系把各种可能的 答案一一列举出来,即可找 出正确答案。
新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3长度单位的认识及转化 期末复习专项突破试卷

核心考点专项评价3.长度单位的认识及转化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2分,共2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医用口罩的厚度约是2()。
一只鞋的长度是23()。
大桥长2960()。
动车每小时行220()。
2.聪聪一步长约50厘米,走100步约走()米。
3.一根彩带对折两次沿折痕剪开,每段长15厘米,原来这根彩带长()分米。
4.标准的速度滑冰跑道1圈是400米,2圈是()米,再加上()米就是1千米。
5.橡皮长()毫米。
钉子长( )厘米( )毫米。
二、仔细推敲,选一选。
(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一根竹竿长3米,把它插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部分长1分米,那么插入水中的部分长()。
A. 2米B. 29分米C. 2分米2. 下面物品中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是()。
A. 一本《新华字典》B. 一张白纸C. 一张银行卡3. 周末,同同要步行去距离1千米的外婆家,大概需要()。
A. 15秒B. 15分钟C. 1小时4.【新情境】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该保持3()左右。
A. 毫米B. 厘米C. 分米5.手表上的秒针大约长()。
A. 1.2米B. 12厘米C. 12毫米三、能干的你,会解决。
(共32分)1.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5厘米3毫米的线段。
(6分)(2)画一条比5厘米短7毫米的线段。
(6分)2.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8分)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每空3分,共12分)400米+600米=()千米 3000米-1000米=()千米5分米5厘米=()厘米 25厘米+()厘米= 5分米四、聪明的你,答一答。
(共26分)1.某开发区举行全民健身活动,从起点开始每隔500米设置一个服务站。
当龙龙跑到第5个服务站时他跑了多少千米?(13分)2.1个小板凳有3条腿,每条腿高2分米。
把一根长3米的木条锯断做成小板凳的腿,可以做成几个小板凳的腿?(13分)答案一、1.毫米厘米米千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数学期末复习
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回顾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 (4)茶杯的高度约1(分米) (5)飞机每小时飞行900( 千米) (6)学生证的厚度约1( 毫米)
把一根长3米的铁棒平均锯成长5分米的小段。 (1)可以锯成几段?
3米=30分米 30 ÷ 5=6(段)
答:可以锯成6段。
(2)每锯一次需要4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6 - 1) × 4=20(分钟)
→先求需要锯几次
答:一共需要20分钟。
谢谢!再见!
999毫米<30分米<470厘米<20米<1千米
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2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6厘米的线段。
1分米=10厘米 10厘米-6厘米=4厘米
国庆节到了,爸爸开车带状状去武汉黄鹤楼游 玩,途中要走158千米。他们上午9时出发,上 午11时能到达吗?
11 - 9=2(小时) 80 + 80=160(千米) 160>158 答:上午11时能到达。
填一填。 6000米=( 6 )千米
5千米=( 5000)米
70分米=( 7 )米
4分米=( 40 )厘米
75分米+25分米=( 10 )米 =100分米
80毫米+20毫米=(
10
)厘米 =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 1千米=1000米
把下列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470厘米 20米 999毫米 30分米 1千米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复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长度单位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从最早的步长、 手长等自然单位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逐渐标准化和精确化。
02 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定义
总结词
千米是长度单位,表示较大的距离。
详细描述
千米,也称为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常用于表示长距离或大范 围的测量值,如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毫米的认识
毫的基本单 位之一,常用于表示较小的长度。
详细描述
毫米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单位,通常用于测量 较小或精确的长度,如物品的尺寸、地图的 精度等。在数学和科学实验中,毫米也是常 用的长度单位。
毫米的单位换算
总结词
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重要的, 特别是与厘米和米的关系。
分米的实际应用
总结词
分米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实 例。
VS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分米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长 度单位,用于测量家具、门窗、电器等物 品的尺寸。在建筑、工程、制造业等领域 ,分米也是常用的测量单位,用于计算面 积、体积等。此外,在地图、图表等可视 化工具中,分米也常用于表示地理坐标、 距离等数据。
详细描述
1毫米等于0.1厘米,10毫米等于1厘米, 1000毫米等于1米。了解和掌握这些换算关 系,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正确的
长度测量和计算。
毫米的实际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毫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精密制造、 测量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制造业中,毫米是测量产品尺寸的基本单位,如机械零 件的尺寸、电子元件的规格等。在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系 统中,毫米也是重要的长度单位,用于表示地物的精确位 置和距离。在科学实验中,毫米常用于测量光谱线、气体 分子直径等微小长度。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毫米也用于 表示物品的厚度、纸张的规格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课件

(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数的末尾加上3个0
吨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千克
7吨 = (7000)千克 1600千克 −600千克 = ( 1 )吨 9000千克 = ( 9 )吨 1吨 −400千克 = ( 600)千克
3.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 应该有序地思考,把所有 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 然后根据列表的情况选择 合适的解决方案。
⑥ 0条 7条
4 × 7 = 28(人)
方从案只坐大船小船需小船要的数量开乘始坐考人数虑。
① 0条 7条
4 × 7 = 28(人)
② 1条 6条 6 × 1 + 4 × 6 = 30(人)
③ 2条 5条 6 × 2 + 4 × 5 = 32(人)
④ 2条 4条 6 × 2 + 4 × 4 = 28(人)
用两辆载质量2吨的货车运下面这些货物,怎样 装车能一次运走?
货物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质量/千克 600 400 800 1000 700
123、找计出算最可剩重以余与货的物货这的物种(货总物从质同最量大车(的不数能其据超他入过货手物2吨)。)。。
我们用列表法来试着做一做吧。
装车 方案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4. 100千克花生可以榨出16千克花生油。1吨花生可以 榨出多少千克花生油?
=
100千克
16千克
1吨=1000千克
1吨里有10个100千克
10个100千克花生可以榨出10个16千克花生油。
4. 100千克花生可以榨出16千克花生油。1吨花生可以 榨出多少千克花生油?
从只坐大船需要的数量开始考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毫米、厘米、分米、千米》复习课件

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千米、米、分米、 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千米=( 8000 )米
2.选一选。 (1)龙龙立定跳远能跳11( C )。 A.米 B.厘米 C.分米 D.毫米 (2)课桌高8( C )。 A.米 B.厘米 C.分米 D.毫米
知识点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在○里填上“>”“<”或“=” 5毫米<○ 6厘米 1米○> 8分米 7分米>○ 8厘米 5厘米○= 50毫米 2分米>○ 30毫米 200毫米<○ 3分米
提升点 2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的应用
4.画一条长4厘米5毫米的线段。
5.(易错题)A瓶和B瓶谁高?高多少毫米? A瓶高21毫米,B瓶高19毫米。 21>19 21-19=2(毫米) 答:A瓶高,高2毫米。
辨析:本题中给出的刻度尺不是从刻度0开始的, 因此计算两个瓶子的高度时,应用瓶底对应的刻 度减去瓶口对应的刻度。从图中可以看出A瓶高 21毫米,B瓶高19毫米,21-19=2(毫米)。
王老师从家步行到学校,每天往返两次他家距离 学校2千米。王老师每天走多少千米?
2×4=8(千米) 答:王老师每天走8千米。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 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李 叔叔上午7:00从北京出发到雄安新区开会,全程145 千米,每小时行驶50千米,那么他上午10:00能到吗?
15秒 15分 1小时 4秒 4分 1小时 1秒 1分 1小时
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帅跑了5圈,他 一共跑了几千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度质量单位易错难点

《长度、质量》易错难点
一、单位名称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二、长度、质量感知认识
①长度参照物
1毫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
1厘米:田字格,食指的宽度。
1分米:手掌那么长。
11、 一个苹果约重50(克)
12、一头大象约重5 (吨)
13、一头牛约重250 (千克)
14、一袋大米重25 (千克)
15、一艘轮船重2000(吨)
16、一个鸡蛋重55 (克)
17、一个西瓜重8 (千克)
18、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19、一袋食盐重500(克)
20、一名中学生约重50(千克)
三、常考填空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棵大树高约5(米)
2、一支钢笔长约140(厘米)
3、一块橡皮长约4(厘米)
4、一把椅子高约4 (分米)
5、牙刷长约2 (分米)
6、字典厚约5 (厘米)
7、小明身高约)35 (厘米)
8、数学课本厚约7(毫米)
9、一栋楼高约25(米)
1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
1米:张开手臂的长度。
1千米:学校操场2圈半的长度。
(跑的快的动物或交通工具速度都以“千米”为单位)
②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照物
1克:1个2分硬币,6粒黄豆的质量.
1千克:2袋盐,5个苹果.
1吨:20袋好千克大米,40名25千克学生.
一般三年级学生的体重约25千克.
1个 苹果约150克
(体积小点的以“克”为单位,和人差不多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体积很大的以“吨”为单位)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与复习学情分析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单元教学是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在现实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所以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学习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有,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工具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我们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个单位,要加强课前诊断,以便对于新知识的加入和渗透做好基础。
尤其是长度单位,在厘米和米中间加入分米,以及更小的毫米和更大的千米,这都是基于之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于两种单位的认知没有问题,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能够完成。
但对较复杂的单位换算,尤其是涉及复名数单位的换算依然还存在问题,需要在此下功夫加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认识。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熟练进行换算。
•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长度单位的介绍、换算示例和练习题。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长度单位和换算关系。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整理和复习的主题。
2.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复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2.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给出换算示例。
3.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巩固练习1.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四、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2.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总结1.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测量1.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2 分米的认识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1.3 千米的认识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1.4 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吨的认识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 生活中的数学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1 两位数的进位加法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2.2 三位数进位加法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5、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2.3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3、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及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认识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认识
5000米=( 5 )千米
8千米=( 8000 )米
7000米+8000米=( 15 )千米 6000米=( 6 )千米 3千米—1000米=( 2000)米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 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 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因为 12-8=4(小时)
我有10个 1( )。
那么长,我是
哈哈,我有1000个 我是1( )。
那么长,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认识
填上适合的单位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长约6200( )千米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千米 )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步行
飞机
用于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我们把它叫做“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公里)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厘米=1米
1000米=1千米(公里)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你知 道1千米有多长吗?
上面我们看到的运动场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 那么两圈半就正好是1千米了
4、操场一圈、黑板长度等,通常用“米”作单位。 (如:①操场一圈是300米;②黑板长度约为4米;······)
5、两地间距离、交通工具速度等,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如:①叶镇到灵山还有54千米(公里); ②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③珠穆朗玛峰高约8千米;······)
我是1( )
我是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闵行区实验小学班级:三(2)执教:刘素华
课题:长度单位的认识人数:48 日期:2013.10.2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经历估测、思辩、调整、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建立几千米、几米、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量感
2、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的量感,同时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目标制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本册长度单位的认识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用小数表示,以及二维三维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教材是将长度单位知识散点呈现,学生通过对千米的认识、米与厘米、分米的认识,能够较好的建立每一个长度单位的量感。
但是对长度单位的整体知识结构没有形成。
而我们的教学设计则是将整个长度单位知识结构化。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建立了初步的量感。
第二课时,应该是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教师会关注学生对度量单位使用合理性的问题,如度量铅笔盒的长度、书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做单位,度量学生的身高、黑板的长度可以选择米做度量单位等。
而忽视了选择单位背后学生的思考,是仅仅依据着生活的经验。
忽视了学生对几千米、几米、几分米、几厘米量感的建立。
只有建立了这些量感,学生才能应用于生活。
因此,我在设计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区别于以往的教学。
而是通过学生对物体长度的估测,在过程中关注学生估测的方法,在估测、思辩、调整、验证过程中建立几厘米、几分米、几米、几千米的量感。
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我又及时让学生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比划出大约的长度,层次上有了提升。
在比划的过程中,学生经历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方法的优化一些列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的量感。
估测、比划都是生活中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常见的应用,符合生活实际,体现了学习数学为生活需求。
同时,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
2、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建立了初步的量感。
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单位合理性的选择。
但是学生的单位选择仅仅是依据对1个长度单位量感的建立,以及依据生活的经验。
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学生对几千米、几米、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量感还很模糊。
对运用量感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不同层次的困难。
在本节课中,我改变以往直接关注选择单位合理性的问题。
而是从日常生活需求出发,没有尺的情况下只能估测,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在单位选择、参照物选择的合理性以及估测方法的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量感。
比划既是对学生要求层次的提升也是进一步建立量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积累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长度单位,和你的同桌有序的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以及
他们之间的关系
能不能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概有多长?同桌有序交流
比划单位长度
集体交流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
第一环节:在估测过程中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量感估一估物体的长度:
1、估测吸管的长度
(1)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2)反馈交流:为什么选择厘米为单位?你是怎么估测的?
(3)小结:在估测物体的长度时,选择合适的单位。
(4)验证
2、估测纸条和绳子的长度
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同桌交流
a.(1)反馈交流:纸条的长度
思考:你觉得选择哪一种作为参照更方便、快速
(2)小结:我们在估测物品的长度,要方便、快速。
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验证
b.(1)反馈交流:绳子的长度
思考:你觉得选择哪一种方法更方便、快速
(2)小结:估测物体的长度的时候,可以选择比较快、方便的的方法。
(3)验证
小结:在估测物体的长度时,首先选好合适的单位,找合适的参照物,以及方便的方法快速估测出结果
预设:
以毫米为单位太单位太麻烦,以分米作单位太大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预设:
①1厘米1厘米的累加
②吸管为参照累加
③以1拃为标准
操作---交流----验证
在估测物体的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以及参照物。
学生在估测、交流、验证,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方便、快速在操作中感受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估测更方便、快速
第二环节:在比划物体的长度时,进一步建立量感比划长度
1、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体长5厘米,
(1)比划5厘米大约有多长
(2)、反馈交流
(3)、验证
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比划出5厘米的长度
2、巴西的蜜熊-----长40厘米
(1)比划40厘米
(2)交流反馈
(3)验证
小结:我们在比划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而不能仅仅凭感觉
3、6米有多长
(1)想象一下6米大概有多长
(2)交流反馈
(3)小游戏
(4)验证
小结:我们在比划时,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比划、思辩、调整、验证
预设:
①凭感觉直接比划
②纸条作为参照
③一分米为标准
预设:
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为参照
选择1步1托为参照
几个人手拉手
在比划、交流、验证、调整中进一步建立量感
在比划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
方法的多样性
第三环节: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建立量感1、(出示图片)你看的懂图片的含义吗?交流反馈
所在地距离目的地的距离
高速公路车距
高速公路限速
限高
3.5米大约有多长
2、填写合适的单位
3、借助时间建立量感
走一圈需要3分钟,走2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集体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计算长度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生活中长度单位的应用
从时间的长短感受2千米是很长的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师总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估测物体的长度,要选择合适的单位------找合理的参照,用合适的方法快速方便的估测物体的长度。
我们对长度的有了更深的体会。
集体交流在回顾的过重中梳理估测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估测,建立量感
第五环节:延展延升(1)介绍:比千米大的单位还有兆米,拍米,光年。
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丝米,忽米,微米,纳米等等。
(2)我国古代用的长度单位
丰富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两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