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案例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案例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案例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基础科学知识和兴趣的黄金时期。
如何通过适合幼儿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关键经验以及一些活动指导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培养观察力和探索能力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观察力和探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才能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进行科学探索。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动植物、天文现象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指导案例:观察昆虫在户外活动中,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观察周围的昆虫,比如蚂蚁、蝴蝶、蜜蜂等。
可以带上放大镜,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昆虫的细节,引导他们发现昆虫的不同特征,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二、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幼儿可以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活动指导案例:水的性质实验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水的性质实验。
比如让幼儿们用手摸一下冰水和温水的温度,让他们感受到温度的差异;或者让幼儿们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可以在水面上撒一些胡椒粉,再滴一滴洗洁精,观察胡椒粉的运动。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幼儿们对水的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们一起探索科学问题,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活动指导案例:制作简易的风车在课堂上,可以让幼儿们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风车,可以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风的力量,以及风车在风中旋转的原理。
可以让幼儿们分成小组合作制作风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几个活动指导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观察力和探索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科学启蒙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启蒙实验教学案例引言1.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1.1 科学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1.2 科学教育对培养幼儿探究精神的意义2. 实验教学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中的作用2.1 实验教学促进幼儿对自然的认知2.2 实验教学培养幼儿观察和实验能力2.3 实验教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实验教学案例3. 实验主题:水能带动物体的浮沉3.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对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2 实验材料和步骤材料:小木块、塑料块、铁块、水盆步骤:1)给幼儿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让他们观察并猜测水能否带动这些物体的浮沉情况;2)将不同材质的物体依次放入水盆,观察并记录结果;3)引导幼儿讨论分析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并总结规律。
4. 实验效果4.1 增强幼儿对水的认识4.2 提升幼儿观察和实验能力4.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学反思与改进5. 教学反思5.1 教师角色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扮演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让幼儿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2 实验环境实验环境的营造也非常重要,需要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6. 教学改进6.1 增加互动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增强交流和合作能力。
6.2 延伸实验内容在实验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延伸实验,探究更多关于水的性质和现象。
结语7. 科学实验教学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实验教学,并且教师们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中,学会尝试、发现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幼儿 科学 教学案例
幼儿科学教育案例分享——引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科学教育更是他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幼儿园中。
一天,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户外,准备进行一次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
首先,老师让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并提问:“你们看到什么了?”孩子们纷纷回答:“有树、花、草……”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于是,老师拿出了一些种子和泥土,开始向孩子们解释:“这些小小的种子就是植物的宝宝,它们需要泥土、阳光和水才能长大。
”然后,老师示范如何种下一颗种子,再让每个孩子亲手种下一颗属于自己的种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照顾他们的种子,给它们浇水、晒太阳。
几天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种子发芽了!他们兴奋地跑去找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好消息。
老师表扬了孩子们,并让他们继续关注种子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也学会了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学习,更加热爱生活。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科学教育。
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去公园观察各种动植物,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我们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总的来说,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索之旅:科学教育实践案例
幼儿园科学探索之旅:科学教育实践案例1.引言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其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案例,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如何促进幼儿科学探索的发展。
2.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案例2.1 自然环境探索: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植物、昆虫等自然现象,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敬畏感。
这种直观、亲身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2 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流动、物体的沉浮等,引导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2.3 生活常识启蒙: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比如牛奶为什么会溢出杯子、冰块为什么会融化等。
通过这些生活常识启蒙,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对科学产生兴趣。
3.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探索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孩子的体验、思考和实践,引导他们走进科学的世界,探索未知,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而这种素养的培养从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
4.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可以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科学教育,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资源支持,让幼儿园成为孩子科学探索的乐园。
结语: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索机会和资源支持,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热情。
希望本文能为您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以上文字仅为写作参考,实际撰写还需根据指定主题进行进一步展开和完善。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用油、食盐、小蛇若干。
2.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介绍(20分钟)1.讲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一种奇妙的现象,“水和油为什么不融在一起?”2.展示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用油。
3.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施实验。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将玻璃杯装满水,留出一部分空间。
2.缓慢倒入食用油,观察水和油的现象。
3.让学生观察、描述、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水和油不融在一起?是否有类似的现象?2.解释现象:水和油是不溶于对方的,所以它们不会混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两个分层。
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预想结果对比。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通过PPT或课件等辅助工具,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六、实验延伸活动(20分钟)1.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其他类似的自然现象,如油漆和水不能混合、溶质不能与溶剂完全溶解等。
2.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实验问题,并尝试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反思:1.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和自然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集锦:实验指导与观察记录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集锦:实验指导与观察记录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集锦:实验指导与观察记录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自然的重要阶段,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观察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通过实验指导与观察记录的方式,来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案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
1. 题目:利用特种墨水探究水的吸水性这是一堂有趣的实验课,老师事先准备了特种墨水、吸水纸巾和普通纸巾。
老师首先向幼儿解释特种墨水的特性,然后让幼儿用吸水纸巾和普通纸巾分别沾取墨水,并观察两种纸巾的差异。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习到水的吸水性,激发了他们对物质性质的好奇心。
2. 题目:播种观察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老师进行了一次“播种观察”实验。
老师在小菜园的不同位置分别播种小麦、瓜子和玉米,并请幼儿们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学会了耐心等待和仔细观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3. 题目:实验室体验幼儿园的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实验器材,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了一次实验室体验。
实验包括水的密度实验、冰的融化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们在实践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结语通过以上实验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是极具价值的。
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幼儿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师应当注重科学教育的实践,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希望我们的共享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所启发。
观点与理解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生动的实验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应当注重实践教学,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验活动探究未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验指导与观察记录对幼儿的成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气球火箭发射计划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气球火箭发射计划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气球火箭发射计划一、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科学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孩子们科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实验则是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将以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中的气球火箭发射计划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实验目的和原理1. 实验目的气球火箭发射计划的实验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气球火箭的发射过程,了解空气压力和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实验原理在气球火箭发射实验中,幼儿将学习到气球充气后,内部气体产生的推力将气球推动向前,从而使火箭发射。
通过这一实验,幼儿可以初步认识空气压力和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 气球- 塑料吸管- 纸板- 胶带- 木棍- 色纸- 剪刀2. 制作火箭- 将纸板剪成合适大小的三角形作为火箭外形- 在火箭尾部粘贴上塑料吸管作为尾管- 在火箭上贴上几块小的色纸,装饰成漂亮的火箭外观3. 组装气球火箭- 将气球套在塑料吸管的一侧- 将木棍插入火箭的尾管中,使其固定4. 发射火箭- 充气气球- 松开气球口,观察火箭的发射情况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气球充气后,气压产生的推力将火箭向前推动,使其发射。
他们可以发现,充气气球越大,产生的气压推力越大,火箭发射的速度也越快。
这样的实验结果将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到空气压力和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气球火箭发射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学会简单的科学原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这样的科学实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幼儿园阶段开展科学实验,对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气球火箭发射计划作为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践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践案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指导了全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指导纲要,各地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下面就介绍几个幼儿园根据教育指导纲要开展的成功实践案例。
案例一:北海市天池幼儿园“情境化教学”实践北海市天池幼儿园一直注重幼儿情境化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融入到教学中,使幼儿更加真切地感受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例如,在一次“生活中的蛋糕”课程学习中,老师化身为一名面包师,和幼儿们一起制作蛋糕,介绍每个工序背后的知识点,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深刻理解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技术原理,并将制作的蛋糕作为班级小聚的点心分享,使幼儿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二:长春市启蒙幼儿园“灵活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实践长春市启蒙幼儿园积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评价幼儿学习成果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观察记录、反思总结、情境还原等。
例如,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中,老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验过程和输出结果,评估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案例三:上海市文化轩博学幼儿园“跨学科综合教学”实践上海市文化轩博学幼儿园积极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跨学科综合教学的模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幼儿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一次科学、语文、美术、音乐综合教学的活动中,幼儿制作了一件彩虹宝石魔法盒,通过制作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实践,将物理、化学、数学、语言、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和应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以上三个案例反映出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创新。
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步伐。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自然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更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自然科学教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和比较能力;3. 培养幼儿的实验和探索精神;4.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植物生长受光线、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利用实际的植物、灯光、温度计等教具,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
2. 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环境要求,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动植物保护观念。
老师可以带幼儿去动物园、农场等地方实地观察动物,或者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
3. 季节变化对自然的影响季节变化是自然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比如天气、植物、动物等,引导幼儿了解季节变化对自然的影响,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带幼儿去操场、菜园、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或者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情境再现教学,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启发幼儿深入思考和探讨自然科学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 实验教学法利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听取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见解、以及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来全面评价幼儿的自然科学学习情况。
也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进行定期的评价。
六、教学反思自然科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幼儿园风能科学实验案例及指导 幼儿园科学
一、导言幼儿园是培养孩子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风能科学实验是一种简单而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风能科学实验案例以及指导。
二、案例一:制作风车1. 材料准备1.1 木棍1.2 纸片1.3 胶水2. 制作过程2.1 将木棍和纸片准备好,用胶水将纸片固定在木棍的一端,形成风车的叶片。
2.2 将制作好的风车放在通风处或者利用风力吹动,观察风车的旋转情况。
3. 实验效果3.1 通过风的力量,风车可以旋转起来,让幼儿们观察并理解风的力量。
三、案例二:风力车比赛1. 材料准备1.1 风力车模型1.2 矿泉水瓶1.3 被风吹的区域2. 活动过程2.1 将风力车模型固定在矿泉水瓶上,放置在室外被风吹的区域。
2.2 分组比赛,观察哪个风力车被风吹得最远,最终确定胜负。
3. 实验效果3.1 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幼儿对风力的兴趣,同时锻炼他们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案例三:制作风力发电机1. 材料准备1.1 铁芯线圈1.2 磁铁1.3 铜线1.4 电池1.5 LED灯2. 制作过程2.1 将铁芯线圈绕在磁铁上,固定好铁芯和线圈。
2.2 将铜线连接到LED灯和电池上,组成一个简单的风力发电机。
3. 实验效果3.1 用风力转动磁铁,观察LED灯是否亮起,让幼儿们亲自体验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五、指导建议1. 预先规划:在进行风能科学实验前,需要充分准备材料并做好实验的预先规划,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安全第一: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器具或者易燃物品,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3. 引导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对风能的认识和理解。
4. 拓展思考:在实验后,可以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结语通过风能科学实验,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风能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育案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育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以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为案例,探讨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以期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教育理念该幼儿园秉承“以幼儿为主体,以探究为方法,以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即培养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积累科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内容1.生活实践类该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实践类和自然科学类。
在生活实践类中,主要围绕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展开教育活动,比如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风筝、手工制作小灯笼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自然科学类在自然科学类中,围绕季节变化、天气现象、植物生长等展开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自然探索、种植小菜园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自然规律,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育实践1.观察实验在教育实践中,该幼儿园注重观察实验的开展。
通过搭建简易的观察实验台,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实验,比如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观察种子发芽等,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2.探索活动该幼儿园还开展了许多探索活动,比如户外探险、拓展游戏等,通过引导幼儿参与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勇于探索精神。
该幼儿园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可以借鉴这种科学教育的做法,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育案例四、教育成果在该幼儿园的大班科学教育中,教师们注重观察每位幼儿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灵活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育案例精选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育案例精选主题:幼儿园科学探究教育案例精选要求:1.案例字数在1500字左右。
2.案例采用简明扼要的风格。
3.不要在回答中包含任何网址链接和图片。
4.用优美的排版格式输出。
案例1:“飞行器”探究活动活动目标:通过手工制作“飞行器”,让幼儿了解飞行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1.幼儿园老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如直升机、飞机等,并介绍它们的构造和运作原理。
2.老师指导幼儿使用纸板和纸杯等材料制作“飞行器”,并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
3.幼儿们利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出不同形状和飞行原理的“飞行器”。
4.老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飞行器”并分享它们的设计理念和飞行原理。
活动效果:通过参与“飞行器”探究活动,幼儿们对不同类型飞行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幼儿都表达了制作自己的“飞行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对科学探究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案例2:观察植物生长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活动过程:1.幼儿园老师向幼儿展示植物的不同部位,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2.老师在幼儿面前栽种小青菜种子,并对幼儿进行讲解,告诉他们种子的发芽条件以及发芽的过程。
3.在幼儿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叶片生长、根系延长等,并记录下来。
4.通过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让幼儿们自己总结出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活动效果:通过参与观察植物生长探究活动,幼儿们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幼儿们也学会了记录、总结和归纳的方法,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幼儿们都对植物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案例3:发现微生物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浸泡不同物品后的细菌培养皿,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分布情况,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方案案例:观察变化的叶子
目标:通过观察并记录叶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材料:鲜嫩的叶子、透明胶带、笔和纸
活动步骤:
1.导入:老师向幼儿讲解叶子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叶子会
变色、掉落等现象。
2.观察叶子:幼儿拿到鲜嫩的叶子,并用笔和纸记录叶子的颜色、形
状和质地等特征。
3.绑定叶子:幼儿将叶子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纸上,确保叶子不掉落。
4.观察叶子变化:每天观察叶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幼儿要注意叶
子的颜色、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
5.分析:通过观察记录的数据,幼儿可以和老师一起分析叶子变化的
原因,例如叶子的颜色变化可能与季节、光照等因素有关。
6.总结:幼儿和老师一起总结叶子变化的规律,并画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叶子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
叶子变化的原因,并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来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
同时,通
过结束时的总结,幼儿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整理归纳,加深对叶子变化规
律的理解。
除了以上案例,幼儿园科学教育还可以引入其他实践活动,比如植物
的生长观察、简单的实验等。
关键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情境,鼓励幼儿
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幼儿园教师在
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和思维。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与工具彩虹形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实验所需的材料:水盆、食用色素、清水、筷子、塑料膜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彩虹的颜色和形状特点。
2. 实验环节:准备一个透明的水盆,加入适量的清水和食用色素,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一块塑料膜将水盆口封住,让幼儿仔细观察彩虹出现在塑料膜上。
教师解释这一现象的产生原理,即光的折射和反射。
3. 互动环节: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自己对彩虹形成的理解。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思考其他光学现象,如日食、月食等。
4. 拓展环节:组织幼儿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园或室外水景区域,寻找更多有趣的自然光学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5. 总结延伸: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例如引导幼儿在家中观察彩虹或其他光学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后反思本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所有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科学元素和素材,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互动环节,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通过这次活动,许多幼儿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幼儿可能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不够仔细,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提醒。
此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彩虹的形成原理,可能需要对幼儿进行更多的解释和说明。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课案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引导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小实验课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了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促进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一、科学小实验课案例1. 植物生长实验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种子,如豌豆、小麦等,在同样的土壤、水分和阳光条件下进行培育,让幼儿观察并记录下种子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对植物的关注和爱护意识。
2. 水的性质实验通过水的凝固、沸腾、溶解等实验,让幼儿感受水的不同性质,培养他们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 磁铁吸铁实验通过磁铁对铁砂的吸引实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教师可以在实验后与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磁铁的特点,并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课的意义1.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科学小实验课能够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激发探究欲望科学小实验课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动手能力科学小实验课需要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课的教学方法1. 营造浸润式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种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
2. 提出引导性问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3. 注重实践操作科学小实验课要求幼儿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应注重指导幼儿的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小班自然科学乐园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自然科学乐园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地球仪、太阳能灯等教具。
2.一些常见的自然物体或生物标本。
3.幼儿户外活动的场地和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太阳的奥秘1.利用地球仪介绍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2.利用太阳能灯等教具,展示太阳能的应用,引导幼儿思考太阳能如何给人类带来便利。
3.带领幼儿制作太阳模型或绘制太阳的图片,加深幼儿对太阳的认识。
第二课:昆虫的世界1.展示一些昆虫标本,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多样性。
2.带领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观察昆虫,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3.制作昆虫标本:引导幼儿捉到一些昆虫,并帮助幼儿将昆虫安全地固定在纸张上,制作成昆虫标本。
第三课:动物的习性1.利用一些动物标本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引导幼儿发现动物习性的差异。
2.引导幼儿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和叫声,让幼儿感受不同动物的特点。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的行为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总结动物的一些基本习性。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花坛或周围的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
2.利用幼儿园的花坛进行实地探究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浇水、撒种、培育植物,培养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里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第五课:地球的四季1.利用地球仪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
2.制作四季倒流瓶:引导幼儿选择适合四季的图片贴在瓶子内侧,并倒置瓶子观察四季变换时的景象。
3.进行四季游戏: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季节,通过模仿季节特点的动作或词语切换季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案例范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案例范文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喜欢动手实验,有积极的探索兴趣,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儿个人记录表,记号笔,大的记录表一张。
2、幼儿经验准备:先认识油和水,感知其特性活动过程:一、问题引入:小朋友,你们看杯子里有什么呀?(出示水和醋)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会怎样呢?1、幼儿自由猜想并表述。
2、教师实验,幼儿观察现象。
3、集体交流各自的发现: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的分离现象1、出示油和水,让幼儿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会怎样呢?教师记录幼儿猜想结果。
2、幼儿动手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3、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自己的记录: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记录幼儿操作结果:无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出示筷子,让幼儿猜测搅拌后油和水会怎样2、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搅拌静止后的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
教师总结:无论是先倒油还是先倒水,不论用筷子怎么搅,最后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离的,是不会混在一起的。
四、幼儿尝试“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设计意图:在干燥多风的秋天,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些现象,如:幼儿会发现梳子梳过头发后头发飘起来了;衣服上沾满了白色灰尘;脱衣服会发出啪啪的声音,并有小火花。
但他们对其中的奥秘还不了解。
因此,我设计了“奇妙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幼儿在实验中,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指南》科学领域案例与点评
《指南》科学领域案例与点评让橡皮泥浮起来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橡皮泥,鼓励小朋友捏出各种有趣的小动物。
小明拿起一块橡皮泥,来到自然角的鱼缸边。
老师走过来问:"你想喂鱼吗?"小明说:"我想让橡皮泥浮起来。
”老师建议:“你再打一盆水吧。
咱们别打扰小鱼好吗?”小明欣然接受,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放进水里,橡皮泥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放进水里,还是不行。
小明开始停下来思考……他环顾四周,看见了昨天折的小船,想了想。
这次,他拿出了一张纸,使劲儿地揉成一个纸球,把橡皮泥糊在纸球的外面,橡皮泥终于浮了起来。
小明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向老师报告他的成功。
(案例来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手册)点评: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本是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但美工材料却引发了幼儿自发性的科学探索。
也许幼儿是因为看到鱼缸里游泳的小鱼,产生了联想,希望手中把玩的橡皮泥也能够“游泳”;也许是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想法让幼儿选择了鱼缸。
很显然,在鱼缸里做实验是不合适的。
教师在弄清幼儿意图后,请幼儿打了一盆水过来,及时在幼儿探究的环境及材料上给予了支持,使幼儿的探究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努力使橡皮泥浮起来,也许尝试了很多次也达不到想要的目标。
但是支持幼儿的自发自主探究对形成他们的探究意识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而是让幼儿继续自己的探究。
最后,幼儿通过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辅助,成功解决了"让橡皮泥浮起来"的问题时,"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向书山西坦生地的成功比时心亚亦很少西了问卷网返回收去他们,可见你兄中的友观定刚刚才的局面做而,我们如何任鼓励此的似乎受得人要了。
许,最好的鼓励方式就是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对他们的发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一、概述1.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1.2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2.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2.2 培养幼儿对身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3 启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三、科学探索教学案例分析3.1 探索活动主题的选择及设计3.2 教学环境的创设3.3 老师的引导与激发3.4 孩子们的学习与表现3.5 教学反思与改进四、科学探索教学案例效果评估4.1 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影响4.2 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启示4.3 对家长的影响与反响五、结语概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基础,更是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学习的地方,承担着为幼儿提供科学教育的重要责任。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独特性,幼儿园科学教育需要以探索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其在学习中愉快地探索、发现、体验和实践。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发展其对自然科学的基本认知。
还要激发幼儿对身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世界,以兴趣驱动的方式培养科学细胞,让幼儿从小热爱科学,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探索教学案例分析探索活动主题的选择及设计作为幼儿园科学探索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探索活动的主题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和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主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在季节变换的大自然中,选择“春天里的生长”、“夏天里的绵绵细雨”、“秋天里的金黄色”、“冬天里的结冰美景”等主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发现季节变化带来的变化和美好。
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探索活动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极为重要。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背景《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幼儿园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科学教育理念和技能的幼儿教师。
本课程以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
本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设计科学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特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活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思政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2. 理论教学:讲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活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改进和提高。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
同时,注重学生的安全和卫生保健。
5. 总结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案例:小货船
背景:
在“交通工具”这个主题中,有“小货船”这一个别化材料。
提供简单的折纸步骤,幼儿自主尝试折小货船,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提出要让“小货船”真的装货物,比比谁的小船是真正的“小货船”。
作为幼儿开展各种活动的支持者,我们看到幼儿有新的玩法,当然要提供帮助,于是孩子们盥洗室里的洗手盆成了“小货船”工作的场所。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又有了不同的创新发现。
实录:
游戏一开始,小农就举手:“我要玩小货船,上次我还没有做实验呢,老师,可以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小农很高兴地找出上次完成的小船。
“我回家学了一个新的小船,我折给你看。
”小农跑过来对我说完,回到座位继续折纸。
这次折的小船是单层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船型。
“这两只船我要一起做实验,可以吗?”小农已经完成了两只不同折法的小船。
“行啊,你试试看看,这两只小船那一只更结实。
想好装什么货物了吗?”小农从我们的桌面玩具中挑了三角形的木质积木,放进小篮子里,跑到盥洗室,打开水龙头,让洗手盆里装好一半量的水,把两只小船小心地放进去,一个一个往小船里装积木。
“20个。
”一只小货船装不下了。
“31个”另一只小船也装不下了。
“老师,我新折的小船装的货物更多,可以装31个。
”“现在你还能看到这是船吗?”看看已经成为一个正方形的小船,小农笑笑,“老师教的小船一点样子也没变,好结实啊,我换一样东西装,再试试可以吗?”小农重新挑选了很多棱形的积木继续尝试装货。
小泽和程程挑选了小号手工纸进行游戏。
程程直接拿出上次折好的小船,小泽按照步骤图也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小货船。
两人经过商量,决定用六边形的木质积木充当货物。
当小船放入水中后,两个孩子同时将六边形的木质积木往小船中放,放到第三个积木时,小泽放弃了,“积木太大了,水要进去了。
”程程继续往里放,放入第五个积木时,小船里浸满了水,船沉了。
小泽很快把积木取出来,重新去选择货物。
这次他选择的是体积较小的三角形积木。
一个一个小心往船舱里放,眼看小船装满了,船舱就要往下沉了,小泽停止装货,把货物全部倒在旁边的小盘子里,一个一个数起货物来。
程程的小船浸水后,不知所措,无法再次装货。
过了一会儿,程程重新去折了一艘小货船,跟着小泽继续游戏。
反思:
上次由于时间关系,小农只是刚刚完成了折纸小货船。
因此,今天游戏一开始,小农就主动提出继续上次的游戏材料,幼儿对于“小货船”的游戏保有一定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游戏开始以后,幼儿将家中获得的知识主动与幼儿园获取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有
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对于“小货船”的个别化玩法有想象,并赋予了创新的玩法。
挑选货物时,小农也没有选择前几次幼儿选择的大型雪花片,而且很有想法地挑了材质相对厚实一些的木质积木,并在木质积木中挑选了体积最小的小三角形。
在装货物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小农在自己家中学习的双船形小船,在放置货物时很小心地轻放,并且是一边一个轮流放的,保持着小船在水中的平衡。
在另一艘小货船放置货物时,比较大胆,几个几个一起放。
小农在放置货物时一边放一边数数,并且到最后记录下来,不忘记。
因此,在交流时,小农能很清晰地告诉大家他的实验结果。
最后,他很得意地告诉我,“我的小船好厉害。
”但在交流最后小船的样子时,还是发现了自己的双船形小船的不足之处,并且很快接受,并提出再次尝试小货船装其他货物的情况。
有一定的科学探索精神。
程程上次游戏时已经掌握了小货船的折法帮保管妥当,直接拿出折好的小货船。
小泽在折纸方面接受能力突出,因此,没多久也能完成自己的小货船。
两人选择了同一种材料进行折纸,另外在装货物环节能够有商有量,协调好装同一种货物来比较自己的小货船装货能力的多少,有良好的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小货船装货的衡量能从科学的角度限定了其他的可变因素,便于幼儿进行比较和统计。
在第一次装货实验过程中,货物“六边形的木质积木”本身就比小货船的船宽更宽,小泽在装了三块积木后就发现了问题,并停止装货。
提出“积木太大了,水要进去了”的判断,对小货船的危险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尝试改变。
小泽发现问题并找到了实验的关键点,为接下来他再次装货时选择货物提供了参照“货物”不能太大。
程程在活动中勇往直前,虽然船舱有浸水现象,他还是想试试自己的船究竟能装多少“六边形的木质积木”,面对问题,他还是在坚持,想得到自己最终的实验结果,最后船沉了,小货船无法再次载物,也得出了实验结果“五块六边形的木质积木”是这艘货船最大的载重。
两位幼儿在活动中面对船舱浸水这一事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幼儿各自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科学研究方式。
但这两种方式都表现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有足够的专注和坚持,并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同一个别化的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了不同的玩法,在探索、观察、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继而有所得,成为自己的科学经验。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