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麦病虫害防治

(完整版)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穗期病虫种类
病害:小麦赤霉病 白粉病、锈病等
虫害:蚜虫、粘虫、麦蜘蛛、灰飞虱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 根据今年小麦品种布局、田间病虫 发生基数、生育进程及天气趋势等因子 综合分析,预计我市小麦穗期病虫总体 呈偏重至大发生趋势 。2003、2012年为 特大流行年份。2010发病普遍,部分品 种严重发生。
•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施药 保穗,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 齐穗见花-扬花初期(即扬花率10%左 右),隔5天再全面用第二次药。对矮抗 58等高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生育期偏迟 品种或灌浆初期遇高温高湿有利赤霉病 发病的天气,要及时用第三次药。
• 药剂选用①40%多·酮 可湿性粉剂150克 或5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克;②25%氰 烯菌酯悬浮剂120毫升+ 80%戊唑醇(优 兴)可湿性粉剂10克;③7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100克+80%戊唑醇(优兴) 可湿性粉剂10克。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 雾。
• 穗腐发生后,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 可引起再侵染。由于病菌的侵染多集中 于扬花期,因此在生育期较一致时分生 孢子的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在熟期早迟 相差较大时,早发病麦穗上的分生孢子 便可侵染迟成熟的小麦。
• 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而气 候条件尤其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
雨量和相对湿度等是决定病害能否流行 的重要因素。温度≧15 ℃赤霉病即可发 病,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 度为80%~100%。
区病株率、病叶率平均分别为8.52%、3.34%。 • 三是感病品种多。淮麦、扬麦15、16、宁麦系
列等红麦品种种植面积大,易感白粉病。加之 秋播用种量大、4月份气温偏高、田间群体密 度高,利于病害后期的侵染和快速扩展。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汇报人:文小库2023-11-13•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锈病01条锈病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或绿色条纹,后期条纹破裂并出现黑色孢子。

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叶锈病叶锈病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橙色或黄色斑点,后期出现黑色孢子堆。

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秆锈病主要发生在茎秆和叶鞘上,形成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斑点,后期出现黑色孢子堆。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由真菌引起,通过气流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03秆锈病0201白粉病02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严重时,霉斑连接成片,布满全叶。

叶片茎秆和叶鞘上出现灰白色的霉层,后期逐渐产生黑色小颗粒。

茎秆穗部也染病,造成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穗部症状识别春季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麦植株长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发生规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容易感染白粉病。

土壤肥力部分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弱,容易感病。

品种抗性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如三唑酮、丙环唑等,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防治方法赤霉病03症状识别幼苗出土前或出土后发生,造成麦苗枯萎、死亡。

苗枯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引起全株枯死。

茎基腐在小麦开花后至乳熟期,病株下部叶片和茎基部位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后期引起全秆枯死。

秆腐小麦扬花时,在颖壳上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小斑,并逐渐扩大成枯黄色或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全穗枯死。

穗腐春季和初夏雨水较多,赤霉病发生较重。

不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有差异,通常红皮小麦较白皮小麦抗病。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第2次 施药
倒数第3 叶萌发
相当第2 茎节伸长
目的是保 护倒3叶 和倒2叶
第3次 施药
旗叶完全 抽出
目的是保 护旗叶
第4次施药
齐穗后扬花初期到扬花中期 目的是保护穗
小麦黑穗(粉)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腥黑穗、散黑穗和秆黑粉,三种黑 穗病以腥黑穗病危害最重;腥黑穗包括普通型黑穗、 印度腥黑穗和矮腥黑穗,我国只发现普通腥黑穗。 腥黑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除影响产量外,腥黑穗 病还严重影响面粉的质量,混有菌瘿的小麦制品不 能食用,也不允许作饲料。 近年散黑穗病回升较快,秆黑粉目前已得到较好控 制,在某些地区偶有发生。
2、禾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L.) 全国分布,黄淮流域发生较重。
3、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 全国分布,主要在西北和华北麦区大量发生,
尤其干旱少雨的西北麦区发生重,造成猖獗为害。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改善麦田生态系结构,创造天敌生存和繁衍的 生态环境条件。如实行小麦油菜套作。 2、适时播种,避开秋苗期为害。 3、种植抗蚜品种。
(二)化学防治
1、防治苗蚜 种子包衣 拌种,兼治地下害虫 也可用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拌种。 2.后喷雾。
主要虫害
金针虫
吸浆虫

蛴螬

麦蜘蛛
麦田草害----禾本科杂草
看麦娘
硬草
燕麦 雀麦
麦田阔叶草
野油菜
麦家公
牛繁缕
播娘蒿
小麦栽培及肥水管理技术
A、小麦施肥原则
重施基肥 巧施追肥 补施微肥 基肥:麦喜胎里富、基肥是基础
共同特征: 造成黑穗,形成黑粉而不能食用,因而称为“黑 疸”、“乌麦”,并有习惯说法:“黄疸收,黑疸丢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秋苗的 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一个月左右。小麦 返青后,气温上升至5度时,如遇春雨易引起 春季流行,是该病主要危害时期。
小麦叶部病害-----叶枯
Septoria nodorum 壳针孢叶枯病
Helminthosporium tritici-repentis 黄斑叶枯
小麦叶部病害------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被害麦田一
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达到20%—30%。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 茎秆和穗部。病部出现黄色小点,而后逐渐 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 粉状霉层,逐渐变成灰白色,最后变成浅褐 色,其上有许多小黑点。病斑多时可愈合成 片使叶片发黄枯死。
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 氮肥过多、冬暖、 3-4月份雨水多 4月湿度回升慢
10-10
11,30
12,30
1,30
2,28
3,20
4-30
5,30
6-15
播种
出苗及分蘖
越冬期
返青-拨节
抽穗—灌浆
收获
纹枯病冬前感染期
侵染初期
侵染中期
小麦纹枯病越冬期
小麦纹枯病横向扩展期
小麦纹枯病严重度增长期
小麦纹枯病倒伏及枯白穗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2014年3月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
一、小麦病害:
根部病害: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

叶穗病害: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叶部害虫: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粘虫。
二、小麦虫害:
三、小麦草害:


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硬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网草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粮食安全及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常见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综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 黄条叶枯病黄条叶枯病是小麦重要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发病初期,叶尖和叶缘发黄,然后向下侵蚀,形成条形或斑点状枯死叶片。

若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适时清除田间杂草,缩短作物生长期间叶片湿润时间。

2. 赤霉病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成熟期发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上出现小点状水渍,随着天气变暖湿润,细菌很快繁殖,并在小麦叶子上形成黄色斑点,然后演变成红色,最终成为黄褐色轮廓清晰的斑点。

防治措施:及时育苗,开花前消除病斑,剪除病原体,清除杂草,及时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品喷洒。

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在小麦生长期间群集成团,靠吸食汁液为生导致农作物的干扰。

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上部叶的背面,导致叶子斑驳,大量坑洼。

如果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

防治措施: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掌握虫情变化情况,适时喷洒无毒环保的农药。

2. 昆虫害小麦昆虫害主要包括斑潜蝇、蚜虱、二化螟等,对小麦的幼苗阶段造成严重威胁,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措施:在种子育苗前筛选优良品种种子,做好田间环境卫生,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昆虫危害,进行有效的灭虫处理。

1. 野生燕麦野生燕麦是小麦生产中影响小麦产量的害草之一。

它抢夺养分及光照,不利于小麦的生长。

采用机械及化学方法控制燕麦生长是主要的手段。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野草,全面开展农田复制改造工作,适时进行机械拔草或草田喷药。

综上所述,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提高小麦生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监测、预测,防治技术及药剂研发等多种手段,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安全、高效、稳定的保障。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

普遍发生区
01
重发区
02
16个主要播种省份
03
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由小麦顶囊壳菌引起。
再侵染: 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三、病害循环
源量大病害重,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和有充足菌源的重茬地块发病严重;
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现早,数量多,发病严重;
子带菌量大,或不进行种子处理,病苗和烂种率高;
03
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
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主要症状为: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
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
病害名称
散黑穗病
腥黑穗病
秆黑粉病
危害部位
PART 01
小麦黑穗(粉)病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火烟包、乌麦等,是病理学上的一个典型性病害,普遍发生于各国产麦区。一般发病比较轻,在1%-5%之间,个别发生较重的地区,如在南亚和拉丁美州,发病率在10%以上。 小麦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是光腥黑穗和网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各省,网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条麦”,过去在我国曾普遍发生于黄淮海冬麦区,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

最全小麦病虫草害

最全小麦病虫草害

棒头草
棒头草:种子繁殖,一 年生草本。在长江中下 游地区,10月中旬至12 月上中旬出苗,翌年2 月下旬至3月下旬返青, 同时越冬种子亦萌发出 苗,4月上旬出穗、开 花。种子受水泡沤,则 有利于解除休眠,因而 在稻茬麦田,棒头草的 发生量大。近年来对精 恶唑类、炔草酯类逐渐 产生抗药性,更替用药!
• 小麦草害
–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硬草、菵草、棒头草、狗尾 草、早熟禾、雀麦、节节麦、蜡烛草、多花黑麦草、毒麦、碱茅 –阔叶类杂草:荠菜、播娘蒿、牛繁缕、猪殃殃、繁缕、 婆婆纳、大巢菜、 麦家公、泽漆、宝盖草
纹枯病
症状:小麦各生育期都可 受害,造成烂芽、死苗、 花杆烂茎、枯孕穗、白穗、 甚至倒伏等一系列症状, 是小麦较为普遍的病害。
症状:小麦感染后,幼苗根部腐烂,变黑褐色,叶片发黄,分蘖减少,病苗 矮化或烂死。成株茎基部发黑(黑脚),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有黑色膏状物。 病株麦穗早枯,成为“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 株枯死。
根腐病
症状:幼芽胚根变黑腐烂,幼苗枯死或 生长衰弱。成株根系、地中茎、根茎和 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腐烂部分可深入 到茎节内部。抽穗后至灌浆初期,病株 可能因根系腐烂而枯死,呈青灰色,白 穗不结实,拔取病株可见根部表皮脱落, 根冠部变黑并粘附土粒。可通过拌种预 防。
婆婆纳
婆婆纳:又名波斯婆婆纳, 是一种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 的区域性恶性杂草,繁殖力 强,防除较为困难,因而危 害性较大。秋季8~11月出苗, 早春有少数出苗,种子及幼 苗越冬,花果期3~5月。
大巢菜
大巢菜:又称野豌豆, 根长20~40厘米,根幅 20~25厘米,常缠于小麦 上,与小麦争夺水分和 营养。
荠菜
荠菜:又称地菜,华东、华北地区10月(或早春)出苗,4月开花,5月果实 成熟。种子繁殖。繁殖量大,每株可结籽500~2500粒;种子寿命长,浅埋的 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草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1.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主要由赤霉菌引起。

病害期是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主要发病时期在小麦吐穗初期至花期之间。

综合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种植时可以选择。

(2)农业措施。

小麦种植前进行地面消毒和深耕,减少土壤中赤霉菌的数量;及时疏解田间秸秆,减少病菌的存留。

(3)化学防治。

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如50%苯韦林悬浮剂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200-300克。

2.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病原菌为叶锈菌。

(2)化学防治。

锈病一旦发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丙环菌酯悬浮剂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3.白粉病(2)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秸秆等枯萎植株,减少病原物的滋生。

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危害性虫害之一,它以小麦为食,吸取植株汁液,且繁殖速度快。

(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水灰蝶等对小麦蚜的天敌进行防治。

(2)农业措施。

利用耙地、灌水、追肥等方法,增加小麦的生长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3)化学防治。

在小麦发生严重蚜害时,可以使用10%马拉硫磷乳油等杀虫剂进行喷洒。

2.小麦盲蝽小麦盲蝽是小麦上常见的危害性虫害之一,也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它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苋杂草苋杂草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常见杂草之一,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1)机械措施。

采取锄草、挖草、耙地、机械割草等方法进行防治。

2.稗子(1)农业措施。

进行深耕、深翻、多作等操作,减少草害发生。

(2)化学防治。

采用14%杀草威可湿性粉剂、3%硫磺脲等除草剂喷洒防治。

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主要有白粉病、赤霉病、综合性叶枯病、红蜘蛛、麦蚜、麦叶蜂、吸浆虫、禾本科杂草、野麦子等,严重危害着小麦生长,给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影响。

在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其他措施,将病虫草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一、病害1.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应及时预防,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叶面喷雾防治。

2.白粉病、锈病:当白粉病病叶率达20%以上时,条锈病病叶率达2-4%时,叶锈病病叶率达5-10%时,立即进行防治,可用25%粉绣宁1000倍叶面喷雾防治,严重地块7天后再喷1-2次。

3.腥黑穗病、杆黑粉病、散黑穗病:在防治上除选用无病优种、药剂拌种外,于抽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

4.综合性叶枯病:当病株率达15%以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5%粉绣宁1000倍叶面喷雾,同时加入1%的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达到保叶、增粒重作用。

二、虫害1.红蜘蛛:小麦单行33厘米红蜘蛛200头以上时,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或20%哒螨灵1000-1500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均匀喷雾。

2.麦叶蜂:每平方米麦田麦叶蜂30头以上时,用4.5%氯氰菊酯1000倍喷雾防治,一般不需要单独防治,防治麦蚜同时兼治即可。

3.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它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防治策略是以蛹期防治为主、成虫防治为辅。

蛹期防治适期为4月20-25日,防治指标为长宽深10×10×20cm小样方有吸浆虫蛹2头以上,防治方法是亩用48%乐斯本乳油150毫升或5%乐斯本颗粒剂3公斤或2%地达颗粒剂800-1600克拌土20-25公斤,于无露水时均匀撒于麦田,随后浇水以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2. 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出 现“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的产 量”残局。
“富贵性”
• 土壤肥沃,水肥条件好,产量高、品质好 的麦田有利于小麦吸浆虫发生。
适应性
1. 小麦吸浆虫正常情况下一年发生一代,当遇到不 适宜的环境多年发生一代,红吸浆虫可在土壤内 滞留7年以上,甚至可滞留12年仍有生命力可以羽 化成虫。
四、防治特点
3. 防治技术要求高
① 用药防治时间短 ② 用药过早,防治效果差,用药过晚,起不
到作用
五、防治方法
1.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蛹期和成虫期 防治并重,蛹期防治为主”的指导思想。
2. 由于成虫期防治时间短,不易掌握,一般 提倡蛹期防治。发生较重的地块必须进行 蛹期防治。
五、防治方法
3. 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 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 48%地蛆灵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
防治方法
4.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或48%天达毒死 蜱、48%地蛆灵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30-40 :400-500。
5. 施用毒土。用48%地蛆灵乳油每亩200-250克,50%辛硫 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 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 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 基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 壤。
综合防治
人工挖沟灭虫 沟内可喷洒敌 杀死
人工抓杀
保护鸟类
综合防治
诱蛾灭虫
化学防治
糖醋液 诱杀成虫
谷草把 诱蛾灭卵
麦田:三令幼虫 25-30头/m2; 谷子:5头/ m2; 高梁、玉米:2030头/百株

小麦病虫害防治-文档资料

小麦病虫害防治-文档资料
14
•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施药 保穗,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 齐穗见花-扬花初期(即扬花率10%左 右),隔5天再全面用第二次药。对矮抗 58等高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或生育期偏迟 品种或灌浆初期遇高温高湿有利赤霉病 发病的天气,要及时用第三次药。
12
•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阴雨连绵,潮 湿多雾,天气闷热,极易造成赤霉病的 发生和流行。另外,施氮肥过多,植株 贪青徒长,田间郁蔽,种子混杂等也有 利于发病。
13
防治方法
• 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药剂保穗为关健的综合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育和推广 抗耐病性良好、优质的品种,提高种子纯 度,避免混杂;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 加强管理,开沟排水,合理施肥,促进麦 株健壮生长。
10
• 穗腐发生后,病部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 可引起再侵染。由于病菌的侵染多集中 于扬花期,因此在生育期较一致时分生 孢子的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在熟期早迟 相差较大时,早发病麦穗上的分生孢子 便可侵染迟成熟的小麦。
11
• 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而气 候条件尤其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 雨量和相对湿度等是决定病害能否流行 的重要因素。温度≧15 ℃赤霉病即可发 病,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 度为80%~100%。
• 二是气候有利。气温偏高、过程降雨, 有利于麦蚜繁殖和危害,预计4月上旬蚜 量将快速增长。
22
二、主要病虫危害性
• 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性病害, 可防不可治,因无抗性品种,对它的防控一直 是全球性技术难题,一旦发病,具有感染快、 蔓延广、影响大的显著特点,其危害性主要有 三点:
5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防止病虫草害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将介绍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叶片上,通过孢子的传播会引起大面积的感染。

叶锈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1)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2)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淘汰病原携带者;(3)定期喷施有效的杀菌剂。

2. 赤霉病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穗部,严重感染会使小麦的籽粒变色、收缩,损害严重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

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害部位;(2)早期防治,喷施防治赤霉病的农药;(3)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茎、叶和穗部,严重感染会导致植株死亡。

灰霉病对小麦的危害很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防治措施:(1)不要过度灌溉,保持茎叶干燥;(2)勤换地、轮作,减少病原菌的滋生;(3)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

二、小麦常见的虫害及防治措施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小麦的茎、叶和穗部,严重感染会导致小麦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防治措施:(1)定期喷施农药,及时控制虫害的蔓延;(2)保持小麦田地的清洁,减少虫害的滋生;(3)促进天敌的增殖,提高生态平衡。

2. 白粉虱白粉虱是小麦的另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在小麦的叶片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黄化、卷曲和早衰。

1. 干扰性杂草干扰性杂草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们会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降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水稻苗枯病防治措施:(1)改善土壤通透性,避免积水;(2)定期施用除草剂,控制草害的蔓延;(3)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最全面的小麦14种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

最全面的小麦14种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改善田间环境
01
02
03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进行种植,从根本上减少 病害的发生。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 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或过 稀导致田间郁闭或通风不 良。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排水降湿, 改善田间小气候;合理施 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 抗病能力。
04 小麦纹枯病
麦二叉蚜
体型较大,绿色,刺吸小麦嫩叶、茎秆的汁液,被 害处呈黄白色斑点。
发生规律
小麦蚜虫类害虫一年可发生多代,以卵在麦茬、杂 草上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越冬卵孵化成若虫, 在麦田繁殖危害。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小麦蚜虫 类害虫的危害高峰期。
药剂选择及喷雾技巧
药剂选择
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 时播种,避开病菌侵染高峰期;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 菌源。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 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02 小麦赤霉病
症状识别与传播途径
症状识别
农业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率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防治 纹枯病的最经济有效措施。在种 植前应了解当地主栽品种的抗病 性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
病品种。
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倒茬是减轻小麦纹枯病 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非 寄主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 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率。
加强田间管理
药剂选择
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 以免产生抗药性。

小麦病虫草害

小麦病虫草害
牛筋草等阔叶草;
看麦娘
看麦娘
早 熟 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猪殃殃
猪殃殃
繁缕
繁缕
大巢菜
大巢菜
野老颧草
小蓟
牛筋草
稻槎菜
看麦娘
看麦娘
早 熟 禾
猪殃殃
猪殃殃
繁缕
繁缕
大巢菜
大巢菜
野老颧草
小蓟
牛筋草
稻槎菜
3.虫害
• 蚜虫、红蜘蛛、吸浆虫、 麦茎蜂 、黏虫、麦叶蜂
红蜘蛛
吸浆虫
麦茎蜂
麦叶蜂
黏虫
黏虫
二、小麦生长期间病虫草害防治
吡虫啉、氧化乐果乳油、三唑酮可湿性 粉剂、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井冈霉素水剂、毒死蜱乳油等防治虫、 病害。
• 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 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 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 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 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 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2.草害
• 看麦娘、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 • 猪殃殃、繁缕、大巢菜、野老颧草、小蓟、
• 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 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 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 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 埋于表皮下的 冬孢子堆 ,其有依麦秆 纵向排列 的趋向。
•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 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 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 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 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 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 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第一章小麦主要病害1.1 小麦赤霉病1.1.1 病原1.1.2 病征1.1.3 防治措施1.2 小麦白粉病1.2.1 病原1.2.2 病征1.2.3 防治措施1.3 小麦锈病1.3.1 病原1.3.2 病征1.3.3 防治措施第二章小麦主要虫害2.1 小麦蚜虫2.1.1 病原2.1.2 病征2.1.3 防治措施2.2 小麦红蜘蛛2.2.1 病原2.2.2 病征2.2.3 防治措施2.3 小麦叶蝉2.3.1 病原2.3.2 病征2.3.3 防治措施第三章附件:________●图片附件:________包括病害和虫害的病征图片●数据附件:________包括各地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统计数据注释:________1.小麦赤霉病:________一种由赤霉病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使小麦颗粒饱满度下降,影响小麦产量。

2.小麦白粉病:________一种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导致小麦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物质,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3.小麦锈病:________一种由锈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导致小麦叶片出现红褐色锈斑,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4.小麦蚜虫:________一种以小麦为食的害虫,通过吸食小麦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叶片萎缩、产量下降。

5.小麦红蜘蛛:________一种以小麦为寄主的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导致叶片凋亡,严重时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6.小麦叶蝉:________一种以小麦为寄主的害虫,通过吸食小麦汁液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等症状,严重时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附件内容详见附件部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植物防疫法:________我国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目的是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虫害的侵害。

●农药管理条例:________我国农业部颁布的法规文件,规定了对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小麦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方法?

小麦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方法?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麦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方法?
1、小麦病虫草害种类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麦
田杂草(麦蒿、荠菜、雀麦、节节麦、猪秧秧,婆婆纳、王不留行、米
瓦罐等)、纹枯病、白粉病、颖枯病、根腐病、麦蜘蛛、麦蚜、麦叶蜂、
棉铃虫等。

病虫害天敌主要有瓢虫、蚜茧蜂、食蚜蝇等。

2、小麦各生育期发生为害病虫害的种类不同秋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虫
(蛴螬、蝼蛄、金针虫)、麦田杂草,有的地块发生小麦丛矮病等;返
青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
一次侵染扩展高峰,同时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冻
害的常发期;穗期则是麦蚜、麦叶蜂、白粉病、锈病、叶枯病、颖枯病
等集中发生期。

第1页共1页。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

小麦常见虫害
• 蝼蛄、蛴螬、金针虫 • 蚜虫、吸浆虫
白粉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 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 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 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 节 苗期病株矮小, 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 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 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 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 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 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 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
小麦病害的传播方式
• 1、气流传播病害 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 赤霉病等 • 2、土传病害 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 根腐病等 • 3、种传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黑穗病等 • 4、病毒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丛矮病、小麦黄 矮病等
பைடு நூலகம்要病害的防治
1锈病、白粉病一般采用三唑酮防治 2赤霉病一般是在扬花期采用多菌灵喷雾防治; 3纹枯病采用井岗霉素基部喷撒的方法喷药后 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发挥药效 4黄矮病是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只有降低 蚜虫的发生量才能减少发病 5黄花叶病是土传病毒性病害,一般没有药可 治,只能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受干旱天气影响,北方麦区小麦苗期生长势弱,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抗旱灌溉后,田间湿度增加, 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等可能加重发生,加快流行,所以,麦农在此期间一定要注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做 到早期处理。 1 小麦春季病害防治技术 首要的是小麦春季的病害防治。在病害防治时要做到三点。 一是突出重点。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要重点抓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和条锈病 的防治。 二是适期防治。针对受旱麦田,小麦病害防治适期应在2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防治指标应掌握在小麦纹枯病病 株率达到5%时,白粉病病叶率达到3-5%时,条锈病在顶三叶病情指数达3%时开始防治。 三是科学用药。三唑类农药对三种病害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 按说明剂量,对水喷雾施药,对水量一般每亩不少于30kg。一般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施药,有利于药液的均匀分布, 15天一次,连防两次。 2 小麦春季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春季虫害防治时,首先要突出重点。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要重点抓好蚜虫、 红蜘蛛等虫害的防治。 其次是适期防治。小麦蚜虫在百株麦苗蚜虫量超过500头,天敌单位与蚜虫比在1:100以上时开始防治;麦蜘蛛 在小麦返青后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开始防治。 第三是科学用药。小麦蚜虫可用吡虫啉、辛硫磷、抗蚜威等药剂防治,按说明用量防治;麦蜘蛛可用达螨酮等, 按产品具体说明书要求,对水喷雾。对于天气干旱地区,应加大用水量,每亩用水不应小于30kg。常规喷雾以均匀 喷湿叶片为宜。 3 化学除草技术 麦田浇水后,湿润的土壤也给麦田杂草创造了生长条件。麦田杂草不但与小麦争养分、水、光、生长空间,而 且一些杂草还是小麦病虫的寄生场地,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因此,浇水后的麦田还需 进行必要的除草。 化学除草一是要正确选用除草剂;二是要尽早施药,杂草苗龄小,耐药力差,防除效果好,喷药时期一定要在 小麦拔节以前喷施,过晚喷药可能致麦穗畸形,造成药害。针对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可用75%的苯磺隆, 每亩1g,加水50kg喷雾防治;针对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可用6.9%精恶唑禾草灵,用量为每亩80-120ml, 对水50kg喷雾防治;使用75%的苯磺隆,1g/亩,加 6.9%的精恶唑禾草灵,每亩80-120ml,混合使用,加水50kg喷 雾,可防治多种杂草。使用农药进行各类病虫草害防治,均应注意科学用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掌握用药时间和 药量,既要提高防治效果,又要防止药害,还要注意用药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全.doc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全.doc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全开春后,麦田病虫草害开始复苏、繁衍和危害,病虫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小麦吸浆虫、麦蚜、红蜘蛛、地下害虫等。

春季杂草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藜等阔叶杂草和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等恶性禾本科杂草。

各地要针对当地实际,把握防治指标,落实好适期早防治的技术要点,及时控制危害。

现提出如下防治技术建议:一、小麦纹枯病小麦分蘖末期为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当田间病株率达15%时,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40%杜邦福星(三嘧唑类)4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

以上药剂可以相互半量混配喷施,以提高药效。

我省一般防治一次即可,如遇到低温多湿气候,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病往往较严重。

如果纹枯病仍有发展的态势,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药。

二、小麦条锈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关键时期。

要加强和完善条锈病监测和防治应急预案,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要求早发现,早防治,绝不能造成蔓延危害。

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如果叶锈病发生,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应立即防治,决不能让其流行成灾。

可选用12.5%烯唑醇,或20%三唑酮1500倍液、或锈特(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强调喷匀打透。

同时兼治白粉病。

三、小麦吸浆虫我省4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期是吸浆虫化蛹盛期,此时正是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

可亩用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配制成25~30公斤毒(沙)土,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

注意不要带露水撒药,并借助扫帚、树枝等器具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弹落在地面上,以充分发挥药效。

四、麦田杂草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春季杂草以藜为主的麦田,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首先把握防治指标,杂草出土2~4叶期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