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意义
胸痛中心建设理念及认证要求向定成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介入诊疗
• 导管室基本条件
– –
– –
基过例3导6本 去 /5管中年 天设3室国年 /备2从4冠胸要小启脉痛求时动介和全到中入介天开心治入候放疗认诊开时手疗放间证术资能办量3质力0平公分;;均室钟 ;200
缩短发病-再灌注 时间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培训基层医院 •快速转运机制
•社区人群教育
5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的关键环节
• 建立区域协同机制
• 培––– 传 联 制训输 络 订中教院 机 统育国前 制 一心 的胸电 流痛图程图中心认证办公室
• 快速转运机制
区域协同的流程优势
——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连接
12导联ECG等
• 国外认证标准与中国的实际有差距
• 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组织机构
• 中的–– 指 认华 《导 证中医胸委 工国学痛员 作胸会 委会中痛员心心会中血认心管证认病工证分作办会组公成》室立专门
– 常设认证办公室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提供培训与教育、会议的实证材料
• 会议
• 演•• 练原照示中始片 )国记或录视胸(频痛现资中场料心记(录主认而题证不及办是现总场公结、室性时材间料显)
• 计划(脚本)
• 视频或照片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提供培训与教育、会议的实证材料
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和建设意义培训课件
中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患者延误:发病至就诊5~8小时 转运延误 院内延误:D2B延误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有效协作机制 医保延误 早期再灌注率低:5%---预后差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pii: S0140-6736(14)60921-1.
中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国PEACE回顾性AMI研究:我国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或再抬高)。
急性心梗救治:技术可以改变预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后?
<1960s 保守治疗 院内死亡率 30% 1
1960sCCU建设 院内死亡率 15%
2
1980s溶栓治疗 院内死亡率 <10%
3
1990s PCI治疗 院内死亡率 <5%
•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pii: S0140-6736(14)60921-1.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认证标准(全文)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认证标准(全文)一、建立基层胸痛中心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已占到城乡死亡原因首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我国目前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近1亿的高危群体,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其中,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
急性心肌梗死每年250万,死亡率成快速上升趋势。
而我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因此目前无论发病比例还是发病总人数农村都大于城市。
此外即使在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胸痛患者首先是到基层医院就诊,而建立基层胸痛中心可使大部分病人能得到更及时、更规范诊治。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能力相对而言较差,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匮乏和稀缺,救治理念落伍,基层医疗机构尤其乡村医生的继续再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基层医疗机构救治理念和救治知识的更新较慢,对胸痛疾病的快速诊断和准确救治能力不足。
在基层医疗机构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普遍存在着下列延迟问题:1,救治时间延误,“STEMI 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只有7%接受溶栓的患者D2N时间<30min,22%患者D2B时间<90min。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显示:平均发病-就诊时间为140min。
2,救治转运延误,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显示:发病-就诊时间在2级医院是5h ,3级医院是8h。
“ChinaPEACE研究”显示,在2001年至2011年间虽然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迅速,能够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数量明显增加,得到介入治疗患者数量明显增高,但STEMI患者死亡率并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再灌注治疗中急诊介入治疗比重有所增加,但接受溶栓治疗比例反而下降,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10年前并无明显变化。
国胸痛中心建设理念及认证要求
•对ACS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指南流程化
•持续改进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逐步改进流程
•培训与教育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
– 所有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 次4学时以上的介入诊疗和ACS的新知识培训, 并获得证书;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介入诊疗
• 院内绿色通道
– 有针对不同来院途径的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图 – 急诊医师直接或院前急救医师通过传输院前心电图后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
• 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行
—建立完善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库,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 诊或入院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
• 应有包括各种途径入院的全部ACS患者的完整数据库, 应包括STEMI及NSTEMI/UA患者从发病开始到关键 诊疗手段的实施时间节点、来院方式、转归,有条 件者应有卫生经济学和长期随访信息;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的关键环节
• 建立区域协同机制
– 传输院前心电图 – 联络机制 – 制订统一的流程图
• 培训教育 • 快速转运机制
区域协同的流程优势
——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连接
12导联ECG等 生命监测信息
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院前诊断
院前启动 术前准备 知情同意 导管室准备
绕行急诊科 直接进入导管室
•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委员会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胸痛中心协调员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解读
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 ,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
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时钟统一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
适应证 有创策略指征: • GRACE评分>140,或至少伴有1个高危因素 • 症状反复发作. • 负荷实验诱发缺血 早期有创策略(<24 h): GRACE评分 >140,或伴有多个高危因素 建议级别 I 证据水平 A
I
A A
延期有创策略(72 小时内) GRACE评分<140,或无高 I 危因素,但症状反复发作,或运动实验诱发缺血 缺血风险高(复发心绞痛,与心衰心律失常相关,或血 流动力学不稳定) 可以行急诊CAG (<2 h). 有创策略禁忌证: • 低危病例. • 有创诊断和介入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高危病例 IIa III
记录的准确性
已制订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的 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录时
间的高度统一
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如时钟校对记 录等(落实)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已开始启用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 供认证时评估 制定了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
中
管 血 心 国
医 层 基
训 培 师
除开展运动心电图外,尚应开展至少一项以上其它心脏负荷试验
对于从急诊直接出院的低危胸痛患者,医师应根据病情制订后续诊疗和 随访计划,并进行冠心病的知识宣传教育 未完成全部评估流程而提前离院的患者,急诊医师应告知潜在的风险、
向定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 [兼容模式]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中国胸痛中认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流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向定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CHINA-PEACE: Mortality of STEMIdi l 10during last 10 years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The rate of PPCI for STEMI in ChinaSTEMI ‐TotalSTEMI ‐pPCI5%95%Calculated using 500,000 MI cases peryearData from China National PCI online Registration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The Standardized Rescue Protocol of STEMI in China项目人数均数/中位数/比例年龄,y 155860.78±12.30805%男性126080.5%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64 5.5%高血压57949.7%2型糖尿病25722%脂代谢紊乱30225.9%卒中867.4%发病至就诊时间,min 905143(63,255)时间D2B 时间,min 871111(78,178)第一份EKG时间,min 9455(2,14)典型缺血性胸痛(闷)134288%心功能,Killip IV级48 3.2%心梗部位,下壁58551.4%平均住院日天103±63平均住院日,天121710.3±6.3住院费用,元72633791.9±12293.4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延迟就诊•CPACS:中国ACS注册研究:中国注册研究–发病至就诊时间延误院5h •二级医院5h •三级医院8hHeart 2008; 94:554-560Am Heart J 2009;157:509-516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中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患者延误•转运延误•院内延误•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和转运机制医保•医保… …•早期再灌注率低——预后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如何解决?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1981年第一家CPC•2000年D2B < 90min的达标率35%•平均D2B 95min 2005年平均D2B 95min •2010年平均D2B 65min•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从发病到FMC为2.08h •院前传输EKG79.9% •10min内完成EKG 76.6%10min内完成EKG 76.6%•97%接受PPCI治疗•平均D-to-B 31min平均D to B 31min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胸痛中心的模式•院内绿色通道是基础,但不是全部D2B D2N–D2B or D2N •规范化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型D2B t –D2B →首次医疗接触-to-再灌注–发病-to-再灌注–完整、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可评估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NCDR-CATHPCI:D2B与死亡率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V l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P Value Age >75Median D2B min 927844777734001Median D2B, min Mortality92.712.5%84.411.2%77.711.4%73.411.1%0.010.19Anterior MIAnterior MI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86.37.2%79.66.3%72.86.5%69.36.9%0.010.79Cardiogenic Shock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88.827.4%84.028.3%77.426.4%69.427.2%0.0010.60Menees DS, Peterson ED, Wang Y, et al. N Engl J Med . 2013;369:901-909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在D2B基础上应更重视发病再灌注时在D2B基础上,应更重视发病-再灌注时间0:005:005:217:179:0610:0110:23D2B=55’FMC2B =280’=116’, FMC2B =280, 入门-出门时间=116总缺血时间=601’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现代胸痛中心的概念传统概念:医院内多协院内缩短院内时间个学科协调建立绿色通道现代概念:PCI医院区域缩短总缺血时间基层医院救护车、整合建立协同发病现场模式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总缺血时间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总缺时间出现症状院前急救系统转运时间患者相关延迟院内绿色通道医疗系总缺血时间统内绿色通道FMC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J Am Coll Cardiol 2013;61:xxx-xxx.——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后要实现的目标出现症状院前急救系统患者相关延迟者相关延迟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区域协同急救网络的流程优势院前传输12导联ECG 等生命监测信息院前启动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术前准备知情同意者未息先——院前诊断导管室准备绕行急诊科缩短FMC-to-B直接进入导管室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如何缩短总缺血时间?缩短D-to-B(N)建立院内绿色通道•缩短FMC-to-B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区域协同诊疗机制•培训120及基层医院•快速转运机制缩短发病•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再灌注时间区域协同诊疗机制•培训120及基层医院•快速转运机制•社区人群教育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20139142013.9.14发布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治能力•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指南流程化•培训与教育•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短救治时间•持续改进•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逐步改进流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China Chest Pain Center建设流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China Chest Pain Center认证流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中国胸痛中心分布情况中国胸痛中心分布20151213)(截止2015.12.13)已经成立胸痛中心:241家其中通过认证50家•分母:胸痛中心数量(241):其中通过认证:50家•分子: 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50)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Progress of Chest Pain CenterAccreditation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进展中国胸痛中认证进展3425321619171096111361213555520131111开始两年内完成六批认证总共2013.11.11开始,两年内完成六批认证,总共50家医院通过认证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认证已初现成效CPC认证已初现成效STEMI ‐TotalSTEMI ‐pPCI1170397.8%830028128835%39191247052472031%30%30%92.2%Calculated using 500,000 MI cases per yearData from China National PCI online Registration开展认证工作第一年,PCI 医院内收治STEMI 患者的总数显著增加、PPCI 比例从维持多年的30%增加到35%,全国PPCI 比例从过去的5%增加到7.8%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2015年卫计委发文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政策主要目标:胸痛中建设纳国家政策1.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2.缩短早期救治时间3.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实施方案:1.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2.加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或卒中中心建设3.加强公众教育和专业人员培训4.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规范和持续质量评估机制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中国胸痛中心网: p gCCPC 微信平台谢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胸痛中心是指专门用于治疗胸部疾病的医疗机构,其认证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下面将详细介绍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胸痛中心的基本要求。
1.1 机构设置,胸痛中心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设施,包括急诊抢救室、心电监护室、心脏导管室等,以保障患者的急救和治疗需求。
1.2 人员配备,胸痛中心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 诊疗能力,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完善的胸痛诊断和治疗能力,包括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冠脉造影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1.4 质量管理,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评审,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胸痛中心的服务要求。
2.1 24小时急诊服务,胸痛中心应当提供24小时的急诊服务,确保患者在发生胸痛时能够及时就诊和治疗。
2.2 心脏急救能力,胸痛中心应当具备心脏急救的能力,包括心肺复苏、除颤、血管通路建立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2.3 宣教和预防,胸痛中心应当加强患者的宣教和预防工作,提供胸痛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管理的指导,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
2.4 医患沟通,胸痛中心应当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胸痛中心的管理要求。
3.1 制度建设,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2 安全保障,胸痛中心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患者隐私保护、医疗设备维护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3 绩效考核,胸痛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医疗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激励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1分,资料)(1.16)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1分,资料)(1.17)(1分,资料)(1.18)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意义及内容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组织实施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协同工作机构职能分工
管理层: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胸痛总部: ➢ 制定中国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搭建胸痛救治单元信息化平台 省级胸痛中心联盟: ➢ 统筹区域内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制定区域内建设工作规划 ➢ 指导地级市联盟开展救治单元的培训、验收工作 ➢ 抽查本省胸痛救治单元验收结果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8.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开展以胸痛症状识别、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常规心电 图知识、基本急救技能为主的全员培训与考核,要求每年不少于一轮。胸痛救治单元主要负责 人参加(或远程)转诊的上级医院举办的联合例会;条件允许时参加上级医院的质量分析会和 典型病例讨论会。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建设方案评价指标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1.所有高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原始资料保留存档,且 时间节点可溯源。向上级医院转诊的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应共享时间节点管理表,并留存原始资料。
2.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能在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保在首 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或通过远程由上级医院医师解读。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解读PPT课件
已开始启用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 供认证时评估
制定了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 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确保数据库的真实、客观、准确
应有专职或兼职的数据管理员 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数据库使用方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 及时在数据库中建档,从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进行时间
分诊台
标识和指引要醒目,便于识别
人员资质(基层胸痛中心)
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年以 上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
若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具备行急诊PCI的能力,则要求至少有一名 以上具备急诊PCI能力的介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范的介入诊疗 技术培训、年手术量不低于75例
报名参加 强化培训会
报名参加 认证培训会
申请 认证
建设过程中 同步上传认证材料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
交通要道、入口、门急诊大厅,各部门均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
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分诊台、轮椅及担架车、床边心电图及TNI检测、胸痛诊室、抢救室
医院周边主要要道
急诊入口
录入数据 3个月
录入数据 6个月
CPC任命文件
全院培训
合作医院培训 联合例会
120合作协议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
本院胸痛 中心成立
同时
1个月
与5家合作
3个月
6个月
支持与承诺函
医院签署协
典型病例讨论会
质量改进计
总部网站注册
议并制定培 训计划
流程图及标识
划和措施
开始录入急性 胸痛患者数据
报名参加 基础培训会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 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1分,资料)(1.16)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1分,资料)(1.17)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胸痛中心(内容清晰)
第一节胸痛中心的建设一、胸痛中心的概述[1](一)胸痛中心的概念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
常见的高危急性胸痛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三大类。
胸痛中心包括120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消化科和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
胸痛中心的目标是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胸痛中心首先要缩短从首次医疗接触胸痛患者(FMC)至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其次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次就诊和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医疗流程的效率、医疗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现今我国所设立的胸痛中心主要诊疗指标是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定的,同时要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
胸痛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衡量AMI患者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以往传统AMI(胸痛疾病)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了快速、规范化诊治流程和一系列严格的医疗质量标准。
(二)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了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多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在医院成立“胸痛中心”。
此后,美国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约5000余家,并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其中的900余家已经获得当时的美国胸痛中心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 Care SCPC)的认证。
此外,德国通过依托急诊PCI的医院建立胸痛单元(Chest Pain Unit CPU)大大地提高了STEMI 患者的救治水平。
从2007年开始,德国建立了CPU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工作,CPU建设使德国STEMI的救治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资料统计德国CPU收治2244例STEMI患者从发生症状到FMC降至2.08h,97%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平均D-to-B时间降低至31min。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
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心的初步雏形。
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
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
在不改变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改变的动力和愿望;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P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一。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最后还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大力提高普通民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水平,提高急救和自救意识,缩短发病至呼救时间(拨打120时间)以及缩短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时间。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治疗效果,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是将急诊科、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医疗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人数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成员将负责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初步诊断、治疗及转诊等方面。
同时,胸痛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和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就医体验。
胸痛中心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治疗效果。
胸痛中心集中了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多个科室优质资源,
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胸痛患者,开展快速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缩短就医时间。
胸痛中心能够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地缩短胸痛患者的就医
时间,尽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减少因等待而延误治疗的风险。
3.提升医疗水平。
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的成员具备专业、高效的医疗技能,能够提高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胸痛中心还有助于推动医院的科室协作,促进医院整体医疗
水平的提高。
4.提高患者满意度。
胸痛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
体验和满意度。
胸痛中心还会开展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日常保健
知识。
总之,胸痛中心的建立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医时间、医疗水平和患者满
意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个顶尖的医疗服务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
胸痛中心的历史与发展
胸痛中心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效率和质量。随着医学技术 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胸痛中心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胸痛中心,其中许多中心已 经通过了国际认证。未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胸 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前景广阔。
加强技术支持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中国胸痛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01
02
03
远程心电信息传输
利用5G等远程传输技术, 实现患者心电信息的实时 传输,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诊断依据。
加强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之间的衔接与协作,实现急 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构建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
建立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实现各地区胸痛中心的数据共享和信息 交流,提高全国范围内急性胸痛的救治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胸痛中心建设对中国医疗的意义
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
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胸痛中心能 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使急性胸 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高诊断准确性
胸痛中心通常配备有先进的检查 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提 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普及规范化诊疗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0月22日授权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胸痛中心总部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 )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资料3.5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资料2分)(1.10)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和重大决策;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3) 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说明:1.10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要求:(资料0.5分)(1.11)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同时任命一名具有行政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行政总监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和行政总监的职责;说明:1.11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行政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行政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医疗总监、行政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资料0.5分)(1.12)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
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 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 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 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 性PCI)不低于50例。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
指南流程化 •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4.培训与教育
短救治时间
•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 合力 •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 逐步改进流程
危重孕产妇 救治中心
危重新生儿 救治中心
高危孕产妇和新生 儿筛查机制
武汉卫计委发文:全市规划, 统一推进
武汉卫计委发文推进全市胸痛中心建设
目标:用3年时间,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胸痛中心,
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急性胸痛患者快速救治网络
发布及修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
天津把胸痛中心建设作为20大民心工程之首
江苏省发文全省进行胸痛中心建设
苏州市“531”工程
心脑血管疾病 筛查机制
胸痛 中心
卒中中心
规划第一期覆盖市级5 家三甲、20家基层医 院、98家社区医疗服 务中心。 最终将覆盖全市近 3000家医疗机构。
智慧急 救 协同 平台
创伤救治
中心
恶性肿瘤 筛查机制
0:00
5:00 5:21
7:17
9:06 10:01 10:23
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总缺血时间
出现症状
院前急救系 运转时间
患者相关延迟
院内绿色通道
医疗系统绿色通道
总缺血时间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区域协同急救网络的流程优势
院前传输12导联ECG 等生命检测信息
患者来到,信息先到 ——院前诊断
• 2005年 平均D2B 95min
• 2010年 平均D2B 65min 显著提高再灌注比例 • 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 院前传输EKG79.9% 10min内完成EKG 76.6% 97%接受PPCI治疗 平均D-to-B 31min
胸痛中心的模式
传统概念
缩短院内时间 协调 医院内多个学科 建立 院内绿色通道
全球第一家CPC于1981年在美国建立,至今
美国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其中900余家已经 通过认证 英、法、加、澳、德国等在医院内设立“胸 痛中心”,其中德国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认证体系: ①美国:SCPC,从国内走向国际认证 ②德国CPU认证 ③中国认证体系
CPC显著提高STEMI救治能力
大幅缩短再灌注时间 • 1981年第一家CPC • 2000年 D2B < 90min的达标率35%
4
急诊科基本要求:
5
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 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 诊疗的流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 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现代概念
公众教育 基层医院 急救体系 PCI医院 区域不同医院整合
缩短总缺血时间
整合
建立
区域协同救治 模式
NCDR-CATHPCI:D2B与死亡率
2005-2006
Age >75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 Anterior MI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 92.7 12.5% 86.3 7.2% 88.8 27.4%
缩短发病-再灌注时间
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政策
国家卫计委189号文件
• 主要目标:
1. 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
2. 缩短早期救治时间 3.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 • 实施方案: 1. 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2. 加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或卒中中心建设 3. 加强公众教育和专业人员培训 4. 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规范和持续质量 评估机制
2006-2007
84.4 11.2% 79.6 6.3% 84.0 28.3%
2007-2008
77.7 11.4% 72.8 6.5% 77.4 26.4%
2008-2009
73.4 11.1% 69.3 6.9% 69.4 27.2%
P Value
0.01 0.19 0.01 0.79 0.001 0.60
院前启动
术前准备 知情同意 导管室准备
绕行急诊科 直接进入导管室 缩短FMC-to-B
如何缩短总缺血时间 ?
缩短D-to-B(N)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缩短FMC-to-B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培训120及基层医院 快速转运机制 建立院内绿色通道 区域协同诊疗机制 培训120及基层医院 快速转运机制 社区人群教育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设计理念及建设意义
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Resource:《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2002~2014年城乡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CHINA PEACE-急性心肌梗死回顾性研究
院内死亡率并未明显改善!!!
上年度PCI总量≥200例
是
上年度急诊PCI量≥50例 ≥2名以上独立完成急诊PCI能力的医师
否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 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进展
40 35 30 25 20 15 10 5 5 5 9 12 6 10 13 24
38
3年认证 1000家
0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第六批 第七批 第八批 第九批
• 接诊量、基本急救及心血管条件、转运 条件力 • 30min:转出或溶栓,与PCI医院的联 络机制 • 传输ECG、现场分诊、直达PCI医院或 溶栓场所 • 医院全员、社区医院、社区大众教育与 培训 • 保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效果
5.持续改进
根据医院情况,申请认证不同类型胸痛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标准
Li J et al. Lancet. 2014 Jun 23. Epub ahead of print
中国STEMI救治面临的问题
患者延误:发病至就诊5、8小时 转运延误 院内延误:D2B延误 PCI医院和非PCI医院之间缺乏 有效协作机制
医保… …
早期再灌注率低:5%---预后差
如何解决?
全球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
CPC成立三年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胸痛中心显著降低STEMI院内死亡率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死亡率变化
12.00 10.00
8.00
6.00
合计
4.00
2.00
0.00
CPC成立前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CPC成立三年
中国胸痛中心提供
Thankyou !
5.持续改进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1 2
3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 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 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 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 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协调员。
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 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等。
2013.11.11开始,三年内完成九批认证,总共122家医院通过认证
胸痛中心建设显著缩短STEMI救治时间
D2B趋势
160.00
140.00
120.00 D2B时间(分钟)
指南标准 90分钟
100.00
80.00
D2B趋势
60.00
40.00
20.00
0.00
CPC成立前
CPC成立一年
CPC成立二年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6
已经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开展工 作,并持续改进。
7
已经完成在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站注册过程、 正式启用云平台数据库,开始填报急性胸痛 数据。
第五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正式发布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4.培训与教育
Cardiogenic Shock Median D2B, min Mortality
Resource:Menees DS, Peterson ED, Wang Y,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901-909
在D2B基础上,应更重视发病-再灌注时间
D2B=55’,FMC2B=280’,入门-出门时间=116’,总缺血时间=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