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素五解读.pdf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第五版)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认证的组织机构第三章认证的组织程序及实施规则第四章认证标准第一章前言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的)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通过对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大大推动了美国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专业指南尤其是ACS相关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使美国对ACS的整体急救水平大大提高。
除美国之外,德国心血管病学会也启动了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工作,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对推动全德甚至部分欧洲其它国家的ACS的救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ACS救治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和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ACS 的死亡率较高和长期预后较差,这与我国尚未广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发表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对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先后有十余家胸痛中心挂牌成立,并有两家胸痛中心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认证。
总体来看,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家胸痛中心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和实际运作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认证标准,多数是按照自己对美国胸痛中心的认识结合自身条件而设计。
为使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急需建立中国自己的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要素3-5解读
胸痛中心与120联合演练
急救预案、流程图以及联络机制
从胸痛呼救到从发病现场将急性胸痛患者转送至胸痛中心
演练方案
现场照片
现场照片
120参与胸痛中心质量分析
联合例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
至少每半年参加一次上述会议,共同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 改进措施 院前急救人员参与 会议记录、签到表、现场照片或视频资料(显示时间、地点、人员身份 等内容)
全员培训效果检验
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
已制定针对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计划 已经在至少5家以上的本地区其它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上述培训计划 时间要求:成立之后2个月内完成 ,以后每年进行一轮 培训内容: 1. 基于区域协调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2. 急性胸痛快速转诊机制及联络方式 3. 高危急性胸痛及ACS早期症状识别 4.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5.初级心肺复苏技能
医疗接触到进门时间>30分钟,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 管室的比例≥30%,且呈现增高趋势 自行来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 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50%,且呈现增高趋势
持续改进效果
持续改进(转运)
在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需要PCI医院派出 救护车双程转运的 患者之后,月平均入门-出门(doorin and door-out)的时间应30分钟
中EM国胸S痛与中心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层胸痛中心标准还应满足:
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应满足以下三条之一: 1.以溶栓为主要再灌注策略者,院前急救系统能将患者直接送到进行 溶栓治疗的地点 2.对于以在本院实施PPCI治疗为主要再灌注策略者,院前急救系统应 能实施绕行急诊将STEMI患者直接送进导管室 3.对于距离PPCI医院较近,以转运PCI为主要再灌注策略,并由120负 责实施转运任务的地区,120能通过共享的信息平台的指引将患者直 接转运至PPCI医院(绕行非PPCI医院)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解读
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训练有素的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 ,能熟练掌握STEMI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
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以及心肺复苏能力
时钟统一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
适应证 有创策略指征: • GRACE评分>140,或至少伴有1个高危因素 • 症状反复发作. • 负荷实验诱发缺血 早期有创策略(<24 h): GRACE评分 >140,或伴有多个高危因素 建议级别 I 证据水平 A
I
A A
延期有创策略(72 小时内) GRACE评分<140,或无高 I 危因素,但症状反复发作,或运动实验诱发缺血 缺血风险高(复发心绞痛,与心衰心律失常相关,或血 流动力学不稳定) 可以行急诊CAG (<2 h). 有创策略禁忌证: • 低危病例. • 有创诊断和介入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高危病例 IIa III
记录的准确性
已制订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的 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录时
间的高度统一
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如时钟校对记 录等(落实)
数据库填报与管理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已开始启用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 供认证时评估 制定了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
中
管 血 心 国
医 层 基
训 培 师
除开展运动心电图外,尚应开展至少一项以上其它心脏负荷试验
对于从急诊直接出院的低危胸痛患者,医师应根据病情制订后续诊疗和 随访计划,并进行冠心病的知识宣传教育 未完成全部评估流程而提前离院的患者,急诊医师应告知潜在的风险、
胸痛中心关键步骤解读及认证时间节点共31页文档
关键时间节点的缺失率不能高于10%,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有效率 应达到100%。STEMI患者的关键时间节点详见云平台数据库;
数据资料的溯源性
确保STEMI患者的上述关键时间节点可以溯源,其中发病时间、呼叫 120、到达医院、知情同意等时间应能从急诊病历(电子病历或复印件)、 入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心电图纸、检验报告、病情告知或知情同意书等 原始记录中溯源,并要求尽可能精确到分钟。
联合例会、定期质量分析及典型病例讨论会记录 流程改进机制 改进效果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红头文件
录入数据 1个月
录入数据 3个月
录入数据 6个月
CPC任命文件
全院培训
合作医院培训 联合例会
120合作协议
质量分析会
成立
同时
1个月
与5家合作
3个月
6个月
支持与承诺函
• 传输ECG、现场分诊、直达PCI医院或 溶栓场所
• 医院全员、社区医院、社区大众教育与 培训
5.持续改进
• 保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效果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注册 成为机构会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目录
关键步骤解读 认证时间节点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
1.基本条件与资质
2.对急性胸痛患者的 评估和救治 3.院前急救系统与院 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4.培训与教育
5.持续改进
•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 治能力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1分,资料)(1.16)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1分,资料)(1.17)(1分,资料)(1.18)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第五版)
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从启动CT室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
2
运动心电图应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随时可用于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
1
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
15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记录的准确性
★
2
制订了相应流程,使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达导管室,急诊科及心内科相关人员必须熟悉流程和联络机制
★
2
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从非PCI医院首诊、实施转运PCI(包括直接转运P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患者能在到达医院前确认诊断、启动导管室,并实施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并至少与5家以上的非PCI医院实施了上述流程
★
4
确保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若急诊医师不具备心电图诊断能力,心血管内科医师或心电图专职人员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确认,或通过远程12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或微信传输等方式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
★
4
所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分诊台或挂号)后10分钟内由首诊医师接诊
1
如果心导管室暂时不可用,应启动相应方案和程序。有时心导管室会出现设备故障、进行维护或有占台现象,此时需要制定相应备用计划,确保高危患者能立即治疗
★
1
有指引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10
建立了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以确保具有确诊能力的上级医师能及时为急诊一线提供全天候支持;该信息共享平台至少要与周边5家以上的非PCI医院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为非PCI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诊断支持,同时为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提供条件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及标准
•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
–联合例会制度 –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培训制度 –其它制度:如奖惩制度、值班制 度等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
• 医院对CPC的支持与承诺
– – – – 由院主要领导担任CPC委员会领导 书面承诺全力支持CPC建设与认证 充分授权 与EMS联合救治协议,并定期培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及标准
CCPC
CCPC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为什么要进行中国自主认证
• 国外CPC认证促进了ACS的救治水平 • 中国ACS救治水平亟待提高 • 中国CPC建设的初步成效显著但处于起 步-快速发展期,急需规范 • 国外认证标准与中国的实际有差距 • 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基本设备要求和介入诊疗资质; – 过去3年冠脉介入治疗手术量平均200 例/年 – 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 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时间30分钟; – 导管室暂时不可用的备用方案和程序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介入诊疗
• 人员基本资质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基本条件与资质
• 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
– 必备的辅助检查条件
• 具备多排螺旋CT及全天候开放能力,启动CT室 时间30分钟;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 的改进措施 • 具备急诊超声诊断的条件,启动时间30分钟 • 运动心电图正常工作时间内随时可用 • 快速检验: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所需要的肌钙蛋 白、D-二聚体、BNP等检验项目应可以在20分钟 内获得检查结果,且为全天候开放项目。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72914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第五版)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认证的组织机构第三章认证的组织程序及实施规则第四章认证标准第一章前言胸痛中心就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而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与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与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与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的)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通过对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大大推动了美国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专业指南尤其就是ACS相关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使美国对ACS的整体急救水平大大提高。
除美国之外,德国心血管病学会也启动了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工作,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对推动全德甚至部分欧洲其它国家的ACS的救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ACS救治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与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ACS的死亡率较高与长期预后较差,这与我国尚未广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发表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对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先后有十余家胸痛中心挂牌成立,并有两家胸痛中心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认证。
总体来瞧,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家胸痛中心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与实际运作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认证标准,多数就是按照自己对美国胸痛中心的认识结合自身条件而设计。
为使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急需建立中国自己的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 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1分,资料)(1.16)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1分,资料)(1.17)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第三版)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认证的组织机构第三章认证的组织程序及实施规则第四章认证标准第一章前言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的)摩St.ANGLE 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通过对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大大推动了美国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专业指南尤其是ACS相关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使美国对ACS的整体急救水平大大提高。
除美国之外,德国心血管病学会也启动了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工作,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对推动全德甚至部分欧洲其它国家的ACS的救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ACS救治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和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ACS的死亡率较高和长期预后较差,这与我国尚未广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发表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对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先后有十余家胸痛中心挂牌成立,并有两家胸痛中心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认证。
总体来看,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家胸痛中心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和实际运作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认证标准,多数是按照自己对美国胸痛中心的认识结合自身条件而设计。
为使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急需建立中国自己的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
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
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说明:1.10-1.13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3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3.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1协调员的任命文件的扫描件2专业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的扫描件3近1年的培训或继续教育证书的扫描件4协调员的资质介绍与工作职责二、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6分)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医院的大力支持,医院在成立胸痛中心时应发布正式文件做出全力支持胸痛中心建设的承诺,该文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以下必须满足条目实行单项扣分制,每缺一项扣1分)1.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承诺分配相应人力、设备和财政资源,并做好监察、考核、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胸痛中心规范化运行;(1分)(1.19)2.对胸痛中心在优化诊疗流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院内外标识与指引、急诊及抢救区域的布局等进行改造、对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胸痛中心流程优化需求,承诺在分诊、就诊、检验、收费、发药等环节实行急性胸痛优先原则,在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时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等辅助检查、ACS的抗血小板药物、STEMI患者的抗凝、溶栓、介入治疗环节等实行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以适应优化诊疗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的需要;(1分)(1.20)3.承诺与院前急救系统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以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1分)(1.21)4.承诺与基层转诊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签署联合救治ACS患者的协议;(1分)(1.22)5.承诺支持并协助胸痛中心实施各类培训计划;(1分)(1.23)6.承诺不能因无床位、人力紧张、患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将ACS患者转诊到其它医院,以防延误救治;(1分)(1.24)7.若救护车归属医院管理,承诺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包括人员培训及设备更新,以满足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需求。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设计理念及建设规范(全文)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概念早已耳熟能详。
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内绿色通道就是胸痛中心的初步雏形。
而广义的胸痛中心,或者说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着眼于院内绿色通道,而是把重点放在整个医疗系统内部的绿色通道建设上。
所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从缩短D-to-B到缩短FMC-to-B,最后期望能缩短S-to-B(发病到再灌注时间)。
这就要求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初,就要将院前120急救、基层医院救治环节纳入胸痛中心的统一管理流程之中,致力于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体系的无缝衔接,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促进整个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
胸痛中心可以是新成立的实体机构,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
在不改变医院整体架构、不增加过多设备和人员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流程的运作和制度的管理,打造出一种针对胸痛患者的特定医疗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仅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而且注重质量管理和数据积累,也为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模式提供了借鉴。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理顺的是医院内部绿色通道的规范化救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并不是十分容易做到,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医疗管理体制中,不注重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规章制度多是一纸空文,临床实践和模式运作均按照旧有习惯,缺乏改变的动力和愿望;其次是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这要求本地120系统能实行现场分诊,并通过多次培训和演练,使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绕行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医院以及PPCI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室,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方式之一。
另外,我国绝大多数急性胸痛患者首诊均在基层医院,在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时,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本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要建立及时联络和快速反应机制,使广大直接就诊于不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及时被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并优化转运机制,简化救治环节,做到快速规范转诊;最后还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大力提高普通民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水平,提高急救和自救意识,缩短发病至呼救时间(拨打120时间)以及缩短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时间。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第五版)
2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均应录入认证云平台数据库
2.19
★
1
对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的再灌注流程
29
以最新的STEMI诊治指南为依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总流程图
2.20
★
3
制订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的STEMI再灌注治疗的关系流程图,以明确参与救治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限定
2.15
★
4
所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分诊台或挂号)后10分钟内由首诊医师接诊
2.16
★
3
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确保能在20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2.17
★
3
制订了ACS诊治总流程图,当心电图提示为ACS时,该流程图能指引一线医师进行后续的诊疗过程
★
1
具备随时进行超声诊断的能力,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从启动超声到实施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
1.51
1
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从启动CT室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
1.45
★
1
如果心导管室暂时不可用,应启动相应方案和程序。有时心导管室会出现设备故障、进行维护或有占台现象,此时需要制定相应备用计划,确保高危患者能立即治疗
1.46
★
1
有指引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院手续)的专用流程图
1.47
★
1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第五版)
2
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11
1
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
1.12
1
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1.13
1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
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
1.29
★
2
急诊分诊台或功能替代区应配置电话及急救相关的联络系统,以便进行院内、外的沟通协调,其中应包括与院前救护车、向本院转诊的基层医院的联络机制
1.30
★
1
急诊分诊台应常备急性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节点记录表,以及伴随时钟(如果需要),以便在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进行前瞻性时间节点记录,或者能在分诊台开始启动填报胸痛数据库
1.26
★
2
在门诊大厅、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均应有指引通往急诊科/胸痛中心的醒目标识,指引需要急救的患者快速进入急诊科/胸痛中心
1.27
★
2
急诊科分诊、挂号、诊室、收费、抽血、检验、药房等均应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
1.28
★
2
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急诊分诊台:急诊分诊台应易于识别且靠近抢救区,方便步行患者进入时发现,并有醒目的标识指引急性胸痛患者得到优先分诊;对于夜间急诊量较小、不具备设置夜间急诊分诊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替代机制以确保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疗
1
若救护车归属医院管理,承诺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包括人员培训及设备更新,以满足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 续 改 进 效 果
溶栓
基层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效果
会 适合溶栓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5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
现增加趋势
协
心 经120入院的STEMI患者直达溶栓场所的比例大于50%或呈明显
增加趋势
中 接受溶栓治疗的全部STEMI患者进门-溶栓时间已明显缩短,平 痛 均时间应<30 分钟,且≥75%的病例能达到此标准
协会 缺乏会议记录原始扫描件
心 1.缺乏改进前后流程图对比
中 2.质量讨论会及病例分分析会太少,或者集中
在近期
痛 胸
东 3.两会内容记录流于形式,没有具体内容
广 4.不理解绕行的意义和概念
会 协 心 中 痛 胸 东 广
基层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效果(转运)
持 续 改 进 效 果
转运
会 在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需要PCI医院派出救护车
协 双程转运的 患者之后,月平均入门-出门(door-in and door-
out)的时间应30分钟
心
中 在过去6个月内实施转运PCI的患者中,向接收转诊的PCI医院传 痛 输心电图的比例≥50%且呈现增长趋势
心协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指南流程化
中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痛 •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短救治时间
胸 •培训与教育 东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广 •持续改进
•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调逐步改进流程
1. 对于自行来院或拨打本地120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急性胸痛患者,缩短了从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
中 电图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
2. 对于STEMI患者,缩短了从做完首份心电图至确诊的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
痛 3. 经救护车或转诊入院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比例不低 胸 于3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
促进改进的计划和措施
协会 医院应制订促进流程改进和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
胸痛中心 制订了
心 关键流程图 制订了促进胸
应根据当 前的实际 情况确定 本中心关 键监控指 标及质量 改进计划
流程改 进流程 图
中 的改进记录, 痛中心质量改
至少提交三 进的重要管理
个以上改进
痛 前后的关键 胸 流程图及改
制度并付诸实 施
会
胸痛中心认证协标准要素五解读
心
中 庞新利
痛
胸
东广东省胸痛中心创建活动第二期培训
CCPC CCPC 广
2017-6-11 广州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会 要素五心协
中 持胸续痛改进 东 广
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
•基本条件与资质
会
•重点是考查以急诊PCI为主的STEMI救治能力
充分利用数据库作为改进的依据和工具
会 时间统计轴——病例分析的基础
协
心
中
痛
胸
D2B时间:154分钟
东 手段:时间节点分析、责任到人 广 目标:明确延误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典型病例分析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到达急诊科时间:12:35 到达CCU时间:13:37 开通血管时间:15:07 D2B时间:152分钟
胸 在过去6个月内实施转运PCI的患者中绕行PCI医院急诊科和CCU 东 直到导管室的比例≥50%
广
持续改进
流程图的优化改进 持续改进(阶段性数据)的效果 改进的措施是重点
会 协 心 中
痛 CPC was established (2011-3-27)
胸
东
广
持续改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第3季度胸痛急救病种构成图
会
协
心
中
痛
STEMI占总病例数的35%
胸
东
广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CPC was established (2011-3-27)
会
协
心
中
痛
胸
东
广
2011年12月-2012年1月D-to-B时间统计
会 协 心 中 痛 胸 东 广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会 协 心 中 痛 胸 东 广
经救护车入院的溶栓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溶栓时间呈现缩短趋
胸 势,且<30分钟的比例>30% 广东 溶栓后早期(2小时内)转运的比例在增加
持 续 改 进
PPCI
基层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效果
会 月平均门-球时间90分钟,且达标率75% 协
心 导管室激活时间<30分钟 中
痛 经救护车入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若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进门时 胸 间>30分钟,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30%,且呈现增高趋势 东 自行来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 广 室的比例≥50%,且呈现增高趋势
东进说明
广 联合
例会
质量分 析会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型病 例分析
培训 制度
制度
度*
会制度*
其它制度:如 奖惩制度、值
班制度等
两会至关重要
会
• 联合例会制度
协
• 质量分析会制度
心 中
• 典型病例分析会制痛度
• 奖惩制度 • 值班制度
胸 东 广
参加人员 • 总监主持 • CPC相关
• 心内科 • 急诊科
• 120 • 协作医院 • 管理层
会
协
心
中
痛
胸
东ECG改变不明显,急诊心肌酶学正常,
广
患者症状不典型,导致治疗延迟
会 病例分析会制度心至协 关重要
中 痛 胸 东 广
PCI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效果
会 胸痛中心在提交认证申请前应进行数据库填报平台的自我检查及评估,当数据库显示的数据趋势达到
以下要求时方可正式提交认证申请。
协 胸痛中心通过流程改进已改善ACS患者救治的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至少在近6个月内下列指标中10项 心 以上显示出改进的趋势,其中以下6条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4. 建立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方法,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东 5. 对于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月平均门-球时间小于90分钟,且达标率不低于75%;若当前无 法达到,则应呈现改进趋势,且应制订促进持续改进的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逐步达到上 广 述要求 6. 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