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讲课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课件讲解详解7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 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 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 德仁义。
求,希望 指望 极愚昧无知的人 用作谦辞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明智的人,指唐太宗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 《文心雕龙·章表》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读文正音
求木之长 zhǎng
殷忧 yīn
黜恶
chù
魏徵
❖
字玄成。唐朝著名_史__学_家___、__政__治__家__、
文__学_家__。__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 。太宗时任_谏__议_大__夫_、
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
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 “__诤__臣__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背景介绍
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 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 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美善,福祉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占有天地 间重大的地位,应推崇皇权的高峻, 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考虑
戒除 用,实行,厉行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 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 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结论。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是: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 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 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 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
命,莫不殷忧(深切的忧虑)而道著(治道显著),功成而德
衰(德行衰减),有善(好)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
(大概,表推测)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深重的忧患),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竭诚则吴越为一
①重权,重任 ②重大的地位 ③安,安乐的时候; 危,危难的时候 ④奸恶的人 ⑤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①达到远方 ②流得长远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弘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使……牢固 使……正 使……光大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15.1《谏太宗十思疏》文言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⑦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 ) ⑧敬(慎 ) ⑨壅蔽( 被堵塞蒙蔽 ) ⑩纳下( 采纳臣下的意见 )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⑪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⑫黜恶( 斥退奸恶的人 )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⑬谬赏( 不恰当地奖赏 )
课文9
谏太宗十思疏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本”“克”“诚”及次常用字 “简” 2.背诵文章,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文句翻译中邻字推义、对文推义的方法。
课文概览
课题 文体 作者
核心内容
艺术特色
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
1.类比入手,亲切生动
谏太
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劝唐
2.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古义:_路__人__ ③行路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今义:走路
4.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义项
①简能而任之
选拔
②盖叹郦元之简(《石钟山记》)
简单,简略
③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
竹简
简 ④其夕,得师鲁手简(《与尹师鲁第一书》)
书信
⑤诸君子皆与欢言,孟子独不与欢言,是简欢也 简慢,轻视
(《孟子》)
⑥秋,大阅,简车马也(《左传》)
检查,检阅
5.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名词作动词,统治
则思知足以自戒
③貌恭而不心服
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④居安思危
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 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
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 褚遂良回答说:“雕琢器物就会妨碍农
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 业生产,编织彩绣就会加重妇女的负担。
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 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 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
首创奢侈淫逸,这是危亡的开端。漆器 制造不止,必然要制造金器;金器制造 不止,必然要制造玉器。所以诤臣必定 在事情刚有征兆的时候就及时劝谏,等
拓展阅读:《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的言论,谈 谈从这两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理性的声音”。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 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 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 良说:“从前虞舜制造漆器,大禹雕饰 祭器,当时劝谏他们的有十几人。制造 器皿这样的小事,何须苦苦劝谏呢?”
. ⑥变姓名,诡踪迹:非形容词“诡秘”义,而是动词
. “隐蔽”义
⑦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 腰佩
点拨:上述推断或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对称推断法”。它 是指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 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解 释的方法。如①②③⑤句可以叫相同相近推断,④叫相对 相反推断。它有时可以先推断词性,然后再推断其义。如 ⑥⑦。这种方法使用上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是结构对称, 高考中常考利用此法解释其义。
文章逐层递进,既有原则探讨,也有具体措施; 既有普遍原则,又有现实针对性;既能见微知著, 又能高瞻远瞩。
论证方法
• 文章第1段先从治国的原则谈起,为议论奠
定基础,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为论述这一点,作者运用了类比、比喻、
对比说理的方式,先正面说理,再反面阐述,
从劝谏的效果上看,直观易晓,效果往往很好。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
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理( ) ②下愚( ) ③明哲( )④当( ) ⑤神器( ) ⑥域中( )⑦崇( ) ⑧极天( ) ⑨休( )⑩胜( )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说的“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凡百...实繁,能克..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以傲物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凡百( ) ②景( ) ③殷忧( )④道( ) ⑤善始者( ) ⑥下( )⑦纵情( ) ⑧傲物( ) ⑨行路( )⑩其( ) ⑪忽( )5.理解性默写①文中概括的历代君王能创业而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上课)解析
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6、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7、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形容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 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
方”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③结构助词,与“为”配合表被动: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 ④等于“许”,表约数:从弟子等十人所
5.以 介词 ①用、拿:虽董之以严刑 ②凭、按照:语何以至此 ③因为、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在: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动词 ①用、使用、任用:忠不必用为,贤不必以 ②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连词 ①表目的或结果: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表偏正关系: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表原因:以其求恩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表并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介词,“把”)
3、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介词,“用”)
4、 必竭诚以待下
(表修饰)
5、 则思知足以自戒
(表目的,“来”)
6、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表修饰)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振通震 无通毋
古今异义
根本 树根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纵情 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尽情 虚心 使心虚, 今,谦虚的美德
课文体裁: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
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奏疏。包括奏、议、疏、表、 对策。
部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完美课件1
部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完美课件1一、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2.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解读3. 字词句详解:对文中的生僻字、词、句进行详细讲解4. 文章结构分析5. 文化常识及历史背景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背景,了解魏征及其在唐朝的地位和贡献。
2. 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全文内容,能正确翻译和解读文中的字词句。
3.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魏征的思辨方式和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句的解读;文章结构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全文内容的理解;魏征的思辨方式和文章主旨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原文、字典、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太宗与魏征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全班齐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字词句讲解: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内容解读:逐段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魏征的思辨方式和文章主旨。
5.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例题,讲解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和答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谏太宗十思疏》2. 作者:魏征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字词句:列出生僻字、词、句,并附上解释5. 主旨:魏征的思辨方式及文章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全文,注意准确理解字词句。
(2)分析文章结构,阐述魏征的思辨方式和文章主旨。
2. 答案:(1)翻译全文: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课文、分析结构等方面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魏征的其他文章,了解其政治主张和为政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字词句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2. 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讲课解析共33页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讲课解析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讲课课件
❖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 思的情况。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 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一[高考再现]:
默写名句: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 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 (福建卷)
❖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 ⑤ 使动用法 ❖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 三、重要虚词 ❖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结构助词,的。 ❖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代词,指代天下。
❖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 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 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 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 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 (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 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 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 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 大意呢?
背景回顾
❖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 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 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 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 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 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 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 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 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 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 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 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 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 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精讲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政治家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文章先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开篇,接着通过正反对比进一步阐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
全文可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塞源而欲流长也”),先正说后反说。
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本做起。
接着以比喻的手法来反说,如果“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正说和反说归结到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那将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葬送李唐的天下。
第二部分(从“凡昔元首”至“所宜深慎”),先从历史经验入手,指出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接着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
通过正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从“诚能见可欲”至结尾),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这些建议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魏徵对唐太宗的殷切期望和忠诚建议。
《谏太宗十思疏》以生动的比喻、正反对比以及具体的建议,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是魏徵为唐太宗量身定做的治国方略。
二、文章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政治家魏徵的一篇奏疏,全文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主线,深入阐述了国家安危与君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思国之安”的具体措施。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一、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章从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的情况出发,指出其“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问题。
接着通过正反对比和历史经验的引入,进一步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
课文朗读知识点一、古今异义词: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 凡百元首元首:古义:指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4.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5. 役聪明之耳目聪明:古义:听觉、视觉灵敏。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2. 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3. 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4. 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5. 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三、重要虚词、实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下册(四) 单篇梳理9 谏太宗十思疏
解析(古今义) 古义:路__人___ 今义:走路 古义:听__觉__、__视__觉__灵__敏____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3.多义词语 (1)克
义项 ① 能,能够 ② 克制,约束 ③ 战胜,攻下 ④成功,完成
例句 能克终者盖寡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以此图功,何攻不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流之远者,必浚②(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 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③(治理得好,太平), 臣虽下愚④( 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⑤ (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乎!人君当⑥(主持,掌握 )神器⑦( 指帝位 )之 重,居域中⑧( 天地间)之大,将崇⑨(推崇)极天⑩( 天之极处,指至高无上 的皇权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⑪( 喜庆,福禄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⑫(克服)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3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①( 贪图的东西)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 作②( 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③( 谦虚)而自牧④( 养),惧满溢⑤(容器中水满而 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 则 思 江 海 下 百 川 , 乐 盘 游 ⑥ ( 游乐。这里指田猎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⑦(慎)终,虑 壅蔽⑧( 被堵塞蒙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⑨( 采纳臣下的意见 ),想谗邪⑩ (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则思正身以黜恶⑪(斥退奸恶的人),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⑫( 不恰当地奖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 十思,弘⑬(光大)兹九德,简⑭(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 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⑮( 献出 )其忠。文武争驰,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文言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思想
青铜镜
韩愈的人生经历从小因贫寒而 努力求学,正如他所写的诗句: “破镜重圆子,窗前复列仙。”
平民立场
尽管来自平民出身,韩愈坚持 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勇敢地表 达了他的意见和批评。
儒家和佛教影响
韩愈的思想受到儒家和佛教的 影响,他主张正义和善良,追 求国家的和民众的福祉。
3 尊重与致敬
韩愈对李世民表示了深深 的尊敬,并以此为基础提 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复习文言语法和词汇知识点
1
文言语法复习
通过回顾文言语法规则,加深对古代汉语结构和用法的理解。
2
常用文言词汇
复习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并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3
练习与巩固
通过练习和巩固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水平。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文 言知识点
准备复习《谏太宗十思疏》的文言知识点?跟我一起来回顾韩愈的人生经历、 疏中的哲理和价值观,以及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吧。
唐代名臣韩愈简介
韩愈: 文学家与政治家
韩愈,唐代文学家与政治家, 以文学才华和反对奢靡风气 而闻名。
诗人与散文家
他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散 文家,他的作品既充满激情, 又富有思想性。
反对奢靡风气
影响后世文人
韩愈通过疏反对奢侈的宫廷风气, 呼吁李世民回到廉洁、节俭的道 德标准。
《谏太宗十思疏》被后世文人广 为传颂,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 深远影响。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核心内容
1 劝谏与思辨
韩愈通过疏向李世民提出 谏言,思考国家和民众的 福祉。
2 责任与义务
他从领导者的角度思考, 阐述了领导者应承担的责 任和履行的义务。
《谏太宗十思疏》实用课件解析
第一段:反复说明人君要得 到国安,必须厚积德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
凡百:指所有的。 承:承受,秉承。 景:大。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盖:语气副词,大概。 终:坚持到底。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翻译: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 ……开头作得好 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 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原文: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
唯:只有。
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宜:应该。 深:深切。 慎:警惕。表反问,难道
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 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疾驰的马车 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第二段总结:从历史教训 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 积德义的重要性。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 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 。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翻译: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 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 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 能成为各不相关的 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 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 内心里悦服。
翻译:如果真的能够作到: 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 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 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 适 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 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 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 满,就要想到江 海所以巨大, 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 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 说的“网开一面”田猎为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
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 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 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 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 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 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 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 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 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 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 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 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 道理呢!
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 如果。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四· 重要实词:信
1、信者效其忠
2、愿陛下亲之信之
诚信的
3、忌不自信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任 相信 真实的 信用 表肯定,确实,实在 随意,随便 信物
5、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6、烟涛微茫信难求 7、胜似闲庭信步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背景回顾Βιβλιοθήκη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 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 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 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 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 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 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 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 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 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 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 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 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 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
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 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 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 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 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 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 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
居…之下 使…正;排斥 此,这 选拔 用尽 管理 表面上 美好,福祉
11.思正身以黜恶
12.宏兹九德
13.简能而任之
14.则智者尽其谋
15.代下司职
17.貌恭而不心服。 18.永保无疆之休
16.将有作,则思止以安人。 兴建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 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 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 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 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 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 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 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 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 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高考延伸]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①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 所宜深慎 ___________ 。 则思慎始而敬终 ③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虑壅蔽, _____ __________; 则思虚心以纳下 ④ 总此十思,宏兹九 德, 简能而任之 , 择善而从之 , 则智者尽其谋 , 勇者竭其力 , _______________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 ________ , 无事
1.
3、[翻译训练]
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双方团 结在一起;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 为陌生人。
②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 用暴怒来震慑人民。
4、课外阅读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 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徵尝劝我 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 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 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大唐新 语》)
重要词语落实
使… 稳固 1.必固其根本 疏通 2.必浚其泉源 3.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理的好,安定 主持,掌管 4.人君当神器之重 大 5.承天景命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放纵感情 7.则纵情以傲物 监督,管理 8.虽董之以严刑 约束,修养 9.思谦冲以自牧
10.则思江海下百川焉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
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 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 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 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 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 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 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 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 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 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 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8、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不念居安思危
安稳、安定、安全
安定的时候 使……安宁 疑问代词,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
3、则思知止以安人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5、 沛公安在
五· 特殊句式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 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
一、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 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 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 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 (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译文: 宇文士及也跟着对这个树赞 ②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 明也,今乃果然。 译文: 我不清楚奸佞的人是谁,心里常怀疑 是你但不确定,今天看来竟果然是你。
不绝口。
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魏 徵没,朕亡一镜 矣!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⑤ 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三、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 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 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 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 (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 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 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 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 大意呢?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②
貌:表面上。 下:居于……之下。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写作提示:
《谏太宗十思疏》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现为领导者亦然。要做个合格的领导必须 先从自身做起,必须 努力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为领导者, 事事以公为先,身为表率,则令出如山,部下执 行不误,令人心服口服。即使做一个普通的公民, 也应以德为先,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 德。”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
的情况。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 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一
[高考再现]:
默写名句: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 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 (福建卷)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 所宜深慎。 (05山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