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夜航船序

合集下载

绍兴名士——精选推荐

绍兴名士——精选推荐

绍兴名士绍兴是名士之乡,名人数量多、品位高、种类全,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绍兴的历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之为名人文化。

名人的生平业绩、著述成果、思想精神,名人在绍兴的故居遗迹以及他们在外地的影响力、吸引力等等,都是绍兴的宝贵资源。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绍兴人物精华的经典性概括和评价。

代有人杰,史不绝书,名流荟萃,歆动中外。

这是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突出标志。

大禹大禹,黄帝轩辕氏玄孙,姓姒,名文命,亦称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

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

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

被尧的继承人舜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

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

大禹在外十三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被舜选为接班人。

即位后,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

晚年东行巡狩,因病亡,葬于会稽山,今绍兴东南有禹陵。

其子启登天子位,每逢春秋均派使者致祭,至第六世少康,恐祭祀绝迹,乃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于越。

越国之称即始于此。

句践句践(约前520-前465),又名菼执,大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期越国君主。

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毅力,成就大业。

公元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率精兵大举进攻越国,夫椒(今江苏吴兴)一役,越国三万将士仅剩五千,疆土仅剩百里之地。

拼死相抵,还是屈辱求和?句践明智地选择了后者。

他命文种、计倪等大夫守国,自己带着夫人和大夫范蠡入质于吴。

句践在吴国受辱负重三年,终于换取了吴王夫差信任,被释放回国。

回国后,句践便卧薪尝胆,苦心焦思,发愤图强,誓复吴仇。

《夜航船》:航行在黑夜中,寻找生活的灯塔

《夜航船》:航行在黑夜中,寻找生活的灯塔

《夜航船》:航行在黑夜中,寻找生活的灯塔当人们疲惫不堪时,他们总是寻找生活的灯塔,希望能在黑暗的日子里得到指引和支持。

而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寻找往往被浪漫化和精神化。

在《夜航船》一书中,作者穆克在黑暗中寻找生活的灯塔,他的航行经历也反映了现代人在不断拓展和发展的道路上的旅程。

穆克是一个从事出版事业的人,他热爱文学,并意识到在人生的航行中,他需要一盏灯塔来指引自己。

于是他决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踏上一条未知的道路。

这次旅行跨越了欧洲和亚洲,穆克经历了无尽的孤独和漫长的黑夜。

他发现自己的旅途就像是在一片茫茫黑暗中飘荡的夜航船,航向不确定,只为了找到人生的灯塔。

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穆克的精神和信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考验。

他有时候感到孤独无助,感到他可能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

但是,他的信仰和对未来的信心一直指引他向前走,找到生活的灯塔。

穆克最终的收获是,他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他也发现了茫茫黑暗中人生的意义所在。

他的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盏灯塔,也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心灵需求。

《夜航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航行经历的描述,也是一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灯塔的自我揭示。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本书非常有启示性。

我们总是活在忙碌和焦虑的状态中,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探索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义的灯塔。

相信自己,探索自己,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在黑夜中行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寻找灯塔。

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每个时刻都保持信仰和勇气。

这也是穆克在旅途中所体验到的。

我们需要面对不断的挑战和改变,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听从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心灵需求。

总之,《夜航船》这本书,是一个充满思想和启示的故事。

穆克的航行经历犹如现代人在寻找生活意义的旅程,而生活的灯塔则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精神和信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我们沉浸在黑暗之中,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力量和信念,而这些力量只有在我们寻找自己内心的一盏灯塔时才会显现。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陈平原内容提要:“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

他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空灵之气”,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他的“自叙”文体,可谓是“自嘲”的艺术,“自嘲”中仍有对自我“真性情”的坚持与夸耀,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说有“忏悔”之意。

作为文明象征的都市生活及其艺术表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张岱对于民俗文化和都市风情的理解与把握胜过史书与方志。

张岱文章之妙,还在于有所寄托,他将“一肚皮不平之气”和“书史、山水、机械”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岱散文看似平淡,实则有绚烂作底;他擅长在散文中写人,注重细节,三言两语足以传世,这种笔墨功夫,源于《世说新语》,又得益于张岱“好说书,好梨园。

”关键词张岱自嘲民俗寄托平淡比起王季重、刘同人或者徐霞客来,张宗子张岱(1597——1680?)更难评说。

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各有各的张岱,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

好在我的见解平实,估计跟大家的感觉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在我看来,明文第一,张岱莫属。

而且,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他也能入选。

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随便翻开一页,都是可圈可点。

每次重读《陶庵梦忆》,总是“其乐融融”,而不仅仅是“有所收获”。

这本薄薄的小书,真是耐读。

关于张岱的生平及创作,我在《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第五章,以及《中国散文选》[2]的“导言”和小传部分,已经有所介绍。

今天,稍微涉及“文学史上的张岱”,然后进入具体作品的分析。

讲张岱的文章源流,最经典的论述,当推明人祁豸佳《<西湖梦寻>序》。

所谓“笔具化工”,有点虚,不太好把握;但强调张宗子和郦道元、刘同人、袁中郎、王季重的联系与区别,还是能让人心领神会。

描摹山水的,一般都会追溯到《水经注》,这是宋元以下诗文评点的套话。

可郦道元之外,另加三个当代文人,这可就不一样了。

刘同人的生辣,袁中郎的倩丽,王思任的诙谐,这都比较容易体会,难的是后面那句话:“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

《书海夜肮》二集序

《书海夜肮》二集序

《书海夜肮》二集序《书海夜肮》二集序唐弢初读《书海夜航》,我就十分吃惊于作者外国文学知识的淹博,信手拈来,信口开讲,没有规矩而自成方圆。

尤其难得的是,这不是一般的读书记,而是掌故史乘的漫谈,谈的是成书的经过,版本的优劣,插图的变易,观点的沿革,作者的遭遇,。

一句话,不限于书里的故事,多的是书外的见闻。

这样,属于知识范围的纵笔所至的放谈不必说了,便是就书论书,也要有独具的识见,精当的材料,那就完全依靠作者平日的修养和积累,不是可以侥幸取得,一蹴即就的了。

我以为这是《书海夜航》的一个最大的特色。

北京有句赞扬京剧表演家的话,叫做: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

艺术修养在京剧、音乐、美术乃至文学方面,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所以这一句话,同样可以移赠《书梅夜航》的作者。

他的文章,即使不是全部,也很有清谈媚妮、言之有物的妙处,显示了一个书话作者的深厚的功力。

这是难得的,但决非偶然。

作者精通外文,热爱图书,如他自己所说他的秘密在于没有秘密:每天晚上,“从八点到深夜两点”,“老老实实一句句地看书”,“十年如一日”,驾扁舟航行于书的海洋中。

如今只储在手头的,写入在书里的,正是他多年来从海上不断渔猎、不断网罟而得的珠贝。

《书海夜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称。

据作者说,这是他的挚友严庆澍(笔名唐人)代为命名的,现在,《书海夜航》二集又将出版,写法稍有变动,特点却还清楚地保存着。

至于书名,只添上“二集”两字,一来说明作者自已的爱好,二则表示对亡友的纪念,这样就多了一层意义,不知不觉中,终于默默地加重了书的感情的分量了。

我不知道这些内幕,只觉得《书海夜航》的名称很不错。

当初一看书名,首先想到的是明朝张宗子(岱)的《夜航船》,我有这书,版本虽然粗鄙,内容却很别致;其次是阿英的由《夜航船》而命名的《夜航集》,一九三五年三月列为“良友文库之二”出饭,收入的是读书小品、考订随笔,读来也颇有趣;从书的性质出发,我把《书诲夜航》和这两本联起来,看作是第三代,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

《夜航船序》原文及翻译

《夜航船序》原文及翻译
有人说:“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古人的姓名全都不用记忆了吧。”我说:“不 是这样的。不关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记没有什么妨碍,比如说八元、八恺、八 厨、八俊、八顾、八及这类姓名就是这样的。有关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能不记, 如四岳、三老、奴隶和小孩、徐夫人这样的。”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 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 “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 “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 笑了笑说到:“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我由此想到我们浙江绍兴,余姚县有这样的风俗,年轻人没有不读书的,待 到二十岁尚且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取得成就的人,就改学手艺。所以所有的工艺制造这样低贱 的行业中的人,全部熟透了《性理》《纲鉴》。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 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他们的学 问真富有啊,简直可以算是两只脚的书橱,然后知道这些对文章的词句、内容的 条理和校正并没有益处,这样便和那些不识字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非常肤浅的事情,我们姑且把它记下,只是不要让僧人伸 脚罢了。于是便把这本书命名为《夜航船》。
翻译:
天下的学问,只有夜航船时最难应对。一般粗野鄙俗之人,他们的学问都是 提前准备好的,比如说瀛洲的十八位学士,云台的二十八位武将这样的问题,(如 果有人)将这些人的姓名说错一点儿,(那么众人)就都会掩嘴偷笑。不知道十 八位学士和二十八位武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对于学问、文章词句和内容 的条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妨碍呀。但(人们)反倒说错漏掉一个人的名姓,就没 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了。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 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

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冬 夜 行 人 》中 的 序 ,让 人 耳 目 一 新 或 是 会 心 一 本 星 河 般 的书 ,星 河 般 邈 远 、神 秘 、璀 璨 ,而无
笑 。
用 。加 之 张 岱 俏 皮 犀 利 的 笔 锋 ,婉 转 有 致 的 布
也 有 能精 彩 到拍 案 叫绝 的 ,如 《勒 ·柯 布 西 局 ,旁 征 博 引的 史 实 ,所 以 读 懂 它 需 要 有 扎 实 的
三 百 年 前 ,张岱 编 写 的小 百 科 全 书 式 的 《夜
意 。 四 周 的 人 虽 然 是 一 片无 奈 神 色 ,但 应 该 也 是 航 船 》是璀 璨 的 ,却 也 是 无 用 的 ,至 少 对 一 般人
走 》。看 见 这 个 题 目 ,我 恍 然 一愣 ,那 种 感觉 像
是 在 最 不 可 能 相 遇 的 地 方 ,遇 到 了 陈 年 的 旧友 。
点 开 广 播 ,富 有 磁 性 的 男 声 将 我带 回 了那 个 神 奇
的 时 代 ,古 人 的 情 趣 谈 笑 似 乎 正携 着水 汽 氤 氲 而
《黎 曼 几何 漫 步 》所 作 的序 ,傅 雷 在 《约 翰 ·克
再 次 翻 开 ,是 前 年 假 期 我 坐 在 从 济南 到 西安
利斯 朵 夫 》中文 译 本 中 的序 。
的 火 车 上 。坐 过 火 车 的 人 ,应 该 都 对 它 的 拥挤 、
然 而 。最 使我 割 含 不 下 的还 是 《夜航 船 》。 混 乱 印 象 深 刻 。我 的 位 置 是 临 过 道 的 ,能 睡 一觉
来 。
故 事 里 ,狭 小 船 舱 成 了 所 有 的 天 地 ,虽 不
能 伸 脚 ,但 因 为 慢 ,所 以 有 大 把 时 间可 以高 谈 阔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故事

读《中国反贪史》三叹——《中国反贪史》序言2008-10-21 08:45读了《中国反贪史》,余有三叹焉。

一叹:贪官污吏何其多也。

贪污是腐败的核心,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以历史悠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无奈的是,我国贪污犯的资格之老,在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夏、商、西周,号称“三代”,建立在广大奴隶血泪、枯骨之上的家天下政权,就其国家机器的完备来说,一代强似一代。

但是,远在夏朝末年,贪贿风气已很严重。

据《荀子·大略》记载,当时成汤求雨的祷词中,提问六件失政之事,三项便是贪贿问题。

这是他鉴于夏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灭亡的教训,而有所儆惕的表现。

可是,到了商末,恶名昭著的帝辛——也就是殷纣王,大肆聚敛,奸佞费仲、恶来都是大贪污犯。

文王被囚于羑(音yǒu)里监狱时,周人正是通过费仲,向纣王贿赂珍宝、美女、良马,纣王大悦,释放了文王。

放虎归山的结果,最终导致殷商王朝的崩溃。

与其相类似的是,春秋时,吴国太宰嚭受贿亡国,其教训也是广为人知的。

被吴国打得“败鳞残甲满天飞”、岌岌乎殆哉的越国,“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并进而煽情说:“你若肯帮助,还有更美于此者。

”帮助什么?求和也。

太宰嚭贪污了八位美女,并指望笑纳“更上一层楼”的越国漂亮姐,便鼓其如簧之舌,说服吴王夫差许越求和,从而吞下了致命的苦果:养虎贻患,越兴吴灭。

古汉语中有“贪墨”一词。

墨,古义是不洁之称。

历代贪官当然都是些一屁股屎,心黑如墨之徒。

他们的贪婪峻刻、残民以逞,有时真出乎常人想象之外,简直成了笑话。

据《五代史补》记载,五代时赵在礼在宋州做官,贪暴至极。

百姓苦不堪言。

后调往他处,百姓互相祝贺,说:“拔掉眼中钉了!”不料消息传到赵在礼耳朵里,他向上司要求,仍调回宋州。

每岁户口,不论主客,都征钱一千,名曰“拔钉钱”,宋州父老哭笑不得。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贪官虽然心狠手辣,却满脸精神文明,俨然一尘不染,实际上,就像鹭鸶一样,“飞来疑似鹤,下处却寻鱼”。

《陶庵梦忆 - 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陶庵梦忆 - 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陶庵梦忆 - 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陶庵梦忆 - 序明·张岱原文: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

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

以藿报肉,以粝报<米长>,仇甘旨也。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

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

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变成了可怕的野人。

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

我写了哀悼自己的诗,每每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

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饭。

我这才懂得伯夷、叔齐竟直饿死,(说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在饥饿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

因此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很享受过豪华的生活,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
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 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
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夜 航 船 序 张 岱
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 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
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 (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
拳足而寝。(4分)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夜 航 船 序 张 岱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本文作者
张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
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
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
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 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 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 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
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
本文赏析
某日,抬头,忽见桐花落,我忽而想起了张岱,那个明 末的才子。他的出生一如桐花的尽放,美之极,美之至,章台 路上,他扬鞭驰骋,红烛帐麻,他夜夜笙箫度。那时候的他, 说不尽“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谁可想,几十 年后的他,竟以碎几破床,折鼎病琴独居西湖子畔。大雪三日 ,寂寥无上。一片云,一鼎琴,一点湖心亭,独居西源子畔, 以一篇小品文震撼了上下千年。倘若张岱的一生都在白玉堂上 ,雕花屏后,他的文字又怎会字字珠玑。生命的本真,就如此 ,当一切都归于宁静,方显出生命的本色。
④<名>妨害;妨碍。《柳毅传》:“无惧,固无害。” ⑤<动>妒忌。《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xìn
①<形>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形>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信然邪?”
③<副>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④<动>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信。” ⑤<名>信用。《<指南录>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⑥<动>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
⑦<名>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 ⑧<名>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⑨<名>消息;音讯。《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
序言:夜航船序
小晃老师 2016.1.31
相关的课外文言文
回顾: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翻译技巧: 1.抓住关键字。 保险做法是都翻译,而且要直译。逐字逐句翻译。 2.判断句子类型,句子成分。 应该补充的要补充。比如省略主语或宾语的,虽然那句话没 有,但自己翻译一定要有,这也是扣分点。
所以道听途说,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 的才子了。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
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
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 (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4分) 读书人高谈阔论,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
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 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⑥<介>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⑦<介>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多。稍稍有点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赛和炫示学问。一来二去,获得一点暂时
的满足。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的磨难与挫 折足见变得成熟起来。
夜 航 船 序 张 岱
A.①余因想吾八越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⑩<名>快信;信件。《红楼梦》:“弟于内家信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 ⑾<动>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步】随意行走。

liáo
①<动>依靠;依赖。《<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
②<副>姑且;暂且。《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夜航船序 张岱
夜航船序
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 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 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 ,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
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 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
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夜航船序 张岱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 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 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
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
夜 航 船 序 张 岱
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 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
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
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 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
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副>略微。《后汉书·光武帝纪》:“令军士屯田,粮储差积。” chāi ①<动>差遣;派遣。《陈州粜米》:“特地差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 ②<名>差役;公务。《[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差使不寻俗。” chài <形>病愈,后写作“瘥”。《祭妹文》:“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 cī
①<形>长短、高低不齐。《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动>比并;挨着。《祭妹文》:“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 事。”

hài
①<动>伤害;危害。《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②<动>杀害。《中山狼传》:“先生曰∶‘不害狼乎?’” ③<名>祸害;害处。《毛遂自荐》:“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原君》: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本文赏析
散文节选《夜航船》余秋雨 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 在明代,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不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次数一多,他开始对 夜航船中的小世界品味起来。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
能以闲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 谈来谈去,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
夜 航 船 序 张 岱
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差:记错,说错 害:损害,妨害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
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 聊:姑且,暂且
差 chā
①<动>差别;相差。《狱中杂记》:“无差,谁为多与者?”
②<名>差错;错误。《失街亭》:“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⑧<介>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⑨<介>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