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合集下载

电梯的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监督检验方法的探讨

电梯的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监督检验方法的探讨

弹簧缓冲器2n ,与G 58 20 电梯制造 与安 0u n B78- 03《
3现行检测方法与G 58 03《 B 78 —2O 电 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 范》 的偏差
装安全规范》的相关 要求相差很大 。
( )液压缓冲器 是耗能型 的,对 熏撞击其 的 3 动 能大部 分通 过蓄 能器转 化成液 油 的 内能储 存 ,
部空 间和对 重越 程 的 “ 大允许 垂直距 离 ”;具 最 体的测餐 记录表见表4 。
数无 法消 耗 ,对熏 以检 修速 度撞 击它 时常 常会被 反弹 ,测 量 的压 缩 量小 实 际压缩 量 ,所 以无法 1 :
测 量 完 全 压 缩 。女 :沈 阳东 阳聚 氨 酯有 限 公 司 n 生产 的J Q c 4 氨酿 缓 冲器 ,电梯 检 验现 场 实 H— 一聚 际压缩 行 程 只有6 m , 可其 掣式 试验报 告 的试 验 5m 数据 为 :最 小试验 总熏 摄 1 0 k ,最人 冲击 速度 60g
的试验数据 也就存在偏差。
注 :符号解释 A :对重完全压 缩在缓冲 器上计算 出的轿顶空 间各个值 B:各个轿 顶空间要 求值 ( 最小 ) C:轿厢在上端 站平层位 置时所测 量的各个轿 顶空 间各 个 值 D:对重装 罱撞板与 其缓 冲器顶面 问的越程垂 直距离 E:对重完全 压在缓 冲器 上时轿厢 顶部空 间的富余值 H:对重完全压 缩在缓 冲器上测 出的层 门地坎 与轿 门地 坎 的高差值
上行对熏撞击后被 完全压缩 。 G 5 8 0 3《 8 78 —2 0 电梯制造 与安装 安全 规范 》
5 7 1 1 求当对重完全压在 它的缓冲器上时 ,应 . . 要
同时满足 四个条件 ; l. . . . 说 明在5 7 1 1 O4 122 ... 、

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与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探讨

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与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探讨
电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电梯是 一种比较特殊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所以它的安全性直接影 响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电梯事故的危害不仅仅是针对 电梯乘客,其对电梯作业人员的伤害更大,无论是常规检修还 是检验,电梯作业人员都需要进入电梯井道,在井道的作业平 台当然是轿顶,因此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工作在电梯检验 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与对重缓冲距 进行了探讨。
1)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间的距离较小值A; 2)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上梁一般被认为是不可站人的) 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 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B; 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C1; 4)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最高部分之 间的自由垂直距离C2; 5)测量轿顶上最大的立方体空间; 6)用痕迹法或其他方法测量出轿厢在底层平层时对重导 轨制导行程D。
(a)
(b)
图2 极限开关安装位置示意图
(3)电梯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拉伸情况,当钢丝绳 不断伸长时,对重缓冲距就不断缩小,维修保养人员通常会采 用截短钢丝绳的方法来使缓冲距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但截 短钢丝绳又会造成对重制导行程的减小,因此,最大允许距离
.标A识l还l应R考i虑g对ht重s制导Re行s程e。rved.
1 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1.1 TSG/T7001—2009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要求 (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All1)R轿i厢gh导t轨s提R供e不se小r于v0e.d1+.0.035V( 2 m)的进一步制导
行程; 2)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本文针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就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这显然不满足相关要求。

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通常都会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影响。

具体分析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的要求如下: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列四个条件:其中所述的顶层空间前提是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当对重缓冲器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够提供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2.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面的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3.井道顶最低部件与a)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包括b所述的导靴、钢丝绳附件等)应不小于0.3+0.035V2(m)。

b)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或部件之间的自由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

4.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500mmX600mmX800mm的空间。

检验方法:1.轿厢空载,短接上限位、上极限开关和对重缓冲器电器安全开关,以检修状态点动使轿厢缓缓上行,直至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曳引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打开层门,量出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高度差。

2.在轿顶上,使轿厢在上端站平层,用卷尺测量各距离。

制导行程从上导靴上缘量到导轨顶端;站人平面从轿顶面量到垂直上方的井道顶;轿顶固定设备从上梁或控制盒等最高部件量起;导靴、曳引绳附件也是从最高的部件量起。

3.量出的尺寸减去第一步骤得出的地坎高度差,即是电梯的顶部间距。

注意事项:1.进入检验现场,应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2.应检查,检验用的量具和仪器应在计量检定合格的有效期内,并有检验单位的设备编号。

3.在进入轿顶检查前,先将电梯呼至下一层站,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先按轿顶急停开关后,才能进入轿顶,进入轿顶后,将轿顶检修盒的转换开关转至检修位置,然后打开急停开关;在轿顶检修运行。

绝缘电阻仪电梯阻绝缘电的测量:动力和安全电路不小于0.5兆欧,其他电路不小于0.25兆欧。

检验:用500V数字兆欧表分段测量,首先要断开电源和脱开微机等电子设备,然后从电机接线的接线柱上和安全回路、门联锁回路的接线端子上测量其对地(PE接线柱)的绝缘电阻。

再从各控制信号回路的接线端子测量其对地的绝缘电阻。

电梯井道部位现场检验内容与标准

电梯井道部位现场检验内容与标准
1.运行时按动保护开关.电梯应停止运行.用卡尺检査防跳装置悬否有效防止跳槽;
2.外观检查。
6
底坑
1.底坑不得有污水和杂物,应安装强排装置,底坑高度在1.6米以上时,应设梯子;
2.底坑设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和电源插座且工作有效。
1.外观检查;
2.动作实验。
7
缓冲器
1.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对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级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同一基础上缓冲器顶部与轿低对应距离不大于2mm;
5.液压缓冲器安装应垂直,油位正确,柱塞无锈蚀;
6.液压缓冲器柱塞铅垂度不大于0.5%.冲油量正确,且应设有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电气开关;
7.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差不大于2mm。
1.分别将轿厢停在底层和顶层平层位置,用尺测量;
2. 检查土建图样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认;
5
补偿绳
1.电梯额定速度大于2.5m/s时,应使用带有涨紧轮的补偿绳,并装有检察涨紧状况的电气开关。涨紧轮应有防止绳脱槽装置和防止异物落入的防护罩。额定速度大于3.5m/s时,应有防跳装置,并通过电气装置保护。电气装置和防护措施应可靠有效;
2.补偿绳(链)不应有过度磨损等缺陷。绳(链)固定应可靠,部件不应有缺损。
4.膨胀螺栓只能用于井道具有足够硬度的混凝土墙面。膨胀螺栓应垂直于墙面,固定应牢固可靠;
5.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的距离不大于2.5米;如间距大于2.5米应有计算依据。 支架或地脚螺栓埋入墙体应牢固。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摘要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开展电梯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1]。

其中3.2项是对曳引电梯井道安全空间的检验,轿顶安全空间是对轿顶设备及维护保养和人员的安全的保护,保证轿顶安全空间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检规的具体要求,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二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要求[2]。

本文根据电梯参数以及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结合检规要求,测算该电梯轿厢顶部的安全空间,为提高大家认识电梯和检验电梯的工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特种设备;曳引电梯;顶部空间;检验1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具体要求根据TSG7001-2009,3.1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内容与要求:(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另规定A—4: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8m。

(2)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m)的制导行程。

2 计算举例以某电梯公司的新安装的一台电梯TE-Evolution轿顶为例现场进行井道安全空间的计算。

根据检规,对轿顶顶部安全空间的检验方法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的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电梯顶层空间的要求和标准

电梯顶层空间的要求和标准

电梯顶层空间的要求和标准电梯顶层空间是指连接电梯井道和最高停靠楼层的区域。

为了确保电梯顶层空间的安全和有效运作,以下是电梯顶层空间的一些要求和标准:1. 高度要求:电梯顶层空间的高度应符合当地建筑规范和电梯制造商的要求。

一般来说,顶层空间的最低高度应为2米以上,以便维修和保养人员能够安全进入并进行维护。

2. 通道宽度:电梯顶层空间应有足够的通道宽度,以便维修人员和维保设备能够自由进入。

通道宽度通常需满足维修或应急出口的标准,一般不小于1.2米。

3. 绝缘材料:顶层空间内的墙壁和地板应使用绝缘材料,以防止电梯运行中的电气故障导致触电事故。

绝缘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及安全规范。

4. 照明设施:为了确保维修和保养的安全,顶层空间应配备良好的照明设施,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

照明设备应满足相关建筑规范,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防火措施:为了减小火灾风险,电梯顶层空间应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例如安装防火墙、使用防火材料和配置灭火设备等。

这些措施应符合当地建筑规范和安全要求。

6. 安全门和护栏:电梯顶层空间的入口和相关开口应设置安全门和护栏,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这些安全门和护栏应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以确保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起到保护作用。

7. 隔声和振动控制:为了减少电梯运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电梯顶层空间应采取隔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这包括使用隔声材料、减震装置和噪音控制技术等。

8. 通风系统:电梯顶层空间应保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内部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通风系统应能有效排除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蒸汽,同时也应满足当地卫生和安全标准。

以上是一份电梯顶层空间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用。

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执行,以确保电梯顶层空间的安全和可用性。

电梯中轿厢的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电梯中轿厢的井道顶部空间检验

电梯中轿厢的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发布时间:2023-01-17T03:12:17.6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8期作者:袁园[导读] 电梯的使用效率及其使用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袁园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镇江 212300摘要:电梯的使用效率及其使用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电梯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行状态能够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电梯检验工作,尤其是针对电梯轿厢井道顶部的空间开展检验工作。

本文针对电梯检验工作概述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电梯检验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电梯间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过程中所执行的工作要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梯轿厢顶部空间的检验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电梯能够实现安全平稳地运行。

关键词:电梯设备;特种设备;电梯轿厢;井道空间一、电梯检验工作概述(一)电梯检验工作开展现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存量空间不断减少,高层建筑技术日益完善,这就导致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电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事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电梯安全事故经常发生,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在电梯安全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电梯轿厢井道的顶部空间不足而导致的,因此电梯使用者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电梯井道顶部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优化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保障当前电梯正常运行位置,本文针对电梯轿厢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

我国在开展电梯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电梯检验能力以及电梯检验手段,并且不断优化自身的检验工艺,丰富检验内容,能够对电梯检验的整体效果进行保证。

结合当前电梯检验工作标准的制定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针对电梯检验工作所执行的操作及流程逐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的问题探讨

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的问题探讨

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的问题探讨摘要:本文对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检验,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一旦电梯安全事故发生,不仅仅影响着电梯的正常使用,还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只有在根本上对电梯进行的检查,将检查工作深化到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缓冲器;检验1 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要求。

由于电梯的数量越来越多,关于电梯的法律制度也相应的出台。

根据我国《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明确规定,:H1不应小于0.1+0.035 ,H2不应小于0.1+0.035 ,H3不应小于0.3+0.035 ,H4不应小于1.0+0.035v2。

其中H1代表:轿厢轨道,H2代表为: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探讨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之间的只有垂直距离,H3代表为:轿厢井道顶部与轿顶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H4代表为:道靴或滚轮、曳引绳附近、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位之间的距离。

同时,在电梯顶部的上方,不能小于0.5mx0.6mx0.8m,在这样的范围内可以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活动范围,和一定的承受能力。

但是,在电梯减速缓行的过程中,当电梯的速度应当小于4m/s 时,这时的电梯速度就会相对减小,但是,不能小于 0.25m。

当电梯的速度但与4m/s时,其速度还有比原有的速度上减小,但是,不能小于 0.28m,以此提高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2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如图 1)H1.轿厢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H2.井道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 H3.井道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H4.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

3 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检修分析。

3.1 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测量形式在对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其空间的尺寸和大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测量。

曳引式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在新标准下的测量方法研究

曳引式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在新标准下的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新标准GB/T 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已于2022年7月1日实施,现就其中曳引式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和避险空间的要求与旧版标准进行对比和介绍,根据实际情况中遇到的一些典型井道,重点研究其空间变化特性,并给出具体的测量方式,对于非典型、不规则的井道也可根据该思路或公式进行测量计算。

另外,对于个别标准要求的解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梯;轿顶避险空间;顶层间距引言与旧版标准相比,新标准GB/T 7588.1—2020和GB/T 7588.2—2020中关于轿顶避险空间和顶层间距的大多具体数据要求并无多大变化,仅有语句描述的变化,并且新增了部分斜向空间数据的量取与计算。

对于与旧版标准数据要求一致、仅表述方式不同的项目,本文不再陈述,以下仅对部分特殊井道和电梯结构的具体测量和计算进行分析。

1要求新标准GB/T 7588.1—2020[1]中5.2.5.7.2内容如下:“5.2.5.7.2 当轿厢位于5.2.5.6.1中规定的最高位置时,井道顶最低部件(包括安装在井道顶的梁及部件)与下列部件之间的净距离:“a)在轿厢投影面内,与固定在轿厢顶上设备最高部件[不包括b)、c)所述的部件]之间的垂直或倾斜的距离应至少为0.50 m。

“b)在轿厢投影面内,导靴或滚轮、悬挂钢丝绳端接装置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如果有)的最高部分在水平距离0.40 m范围内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 m。

“c)轿顶护栏最高部分:“1)在轿厢投影面内且水平距离0.40 m范围内和护栏外水平距离0.10 m范围内,应至少为0.30 m;“2)在轿厢投影面内且水平距离超过0.40 m的区域任何倾斜方向距离,应至少为0.50 m。

”新标准中规定的最高位置,是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后再加0.035v²(v为电梯额定速度)。

观光电梯钢结构井道检验批

观光电梯钢结构井道检验批

观光电梯钢结构井道检验批一、前言观光电梯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设施之一,其外观美观、功能实用,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观光电梯的钢结构井道容易出现损坏或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检验批。

本文将详细介绍观光电梯钢结构井道检验批的内容和要点。

二、检验批内容1. 检查井道壁面是否有裂缝或变形。

2. 检查井道内部是否有松动物品或其他异物。

3. 检查井道顶部和底部是否有渗水情况。

4. 检查井道门和门框是否完好无损。

5. 检查井道灯具和紧急通信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6. 检查井道内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7. 检查钢结构框架是否有变形或腐蚀情况。

三、检验批要点1. 安全第一。

在进行检验批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并遵循相关安全规定。

2.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在进行检验批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 注意细节。

在进行检验批时,应注意细节问题,如井道内部是否有松动物品或其他异物等。

4. 及时处理问题。

在发现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相关部门。

四、检验批流程1. 准备工作。

检验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准备检查设备和工具等。

2. 检查井道壁面。

使用手持式探伤仪等设备对井道壁面进行检查,发现裂缝或变形情况及时记录并拍照。

3. 检查井道内部。

进入井道内部进行检查,发现松动物品或其他异物及时清理,并记录下来。

4. 检查渗水情况。

使用水平仪等设备对井道顶部和底部进行检查,发现渗水情况及时记录并拍照。

5. 检查门和门框。

对井道门和门框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情况及时记录并拍照。

6. 检查灯具和紧急通信设备。

对井道内的灯具和紧急通信设备进行测试,确保正常运转。

7. 检查通风系统。

对井道内的通风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正常运转。

8. 检查钢结构框架。

使用测量仪器等设备对钢结构框架进行检查,发现变形或腐蚀情况及时记录并拍照。

9. 汇总检验结果。

将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如发现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处理或上报相关部门。

2023版电梯检规与2009版检规对比

2023版电梯检规与2009版检规对比

2023版电梯检规与2009版检规对比
2023 版电梯检规与 2009 版检规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1. 井道下方空间的防护:2009 版检规要求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
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而 2023 版检规取消了这种要求,仅要求对重安全钳有效。

2. 制导行程:2009 版检规要求电梯顶部空间不小于
500mm,2023 版检规则取消了这一要求,改为通过表格和图示的方式
让人更加直观的计算顶部空间。

3. 底坑设施与装置:2009 版检规要求底坑中有停止装置双稳态、红色、标识、防误操作等要求,而 2023 版检规则取消了这些要求,改为取消 2PPE 型电源插座,将井道灯开关换成了井道照明操作装置。

4. 检验结论:2009 版检规分为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
不合格四种结论,而 2023 版检规则改为合格、不合格、整改后合格三种结论。

总体来说,2023 版电梯检规更加人性化和与时俱进,更加注重
电梯的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

电梯安全检验规范解读

电梯安全检验规范解读

相关标准解释
四、对重(平衡重)下方空间的防护
如果对重(平衡重)之下有人能够到 达的空间,应当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 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 或者在对重(平衡重)上装设安全钳。 GB7588-2003之5.5:井道底坑的底面至 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并且满足 上述要求。
五、轿厢面积




GB7588:轿厢面积可以超出表 中规定值的5%; 超面积货梯受力部件的强度与 刚度(钢丝绳及其端接装置、 曳引轮轴、轮齿、制动器、轿 厢与轿架)、曳引能力、安全 钳与缓冲器的选用,在型式试 验时把关; Q-S关系表不适用于非商用汽 车电梯——额定载重量可按不 小于200kg/m2计算。
六、紧急照明和报警装置
7.2

7.4

7.4:设在平台上的 作业场地 。
7.2
7.3
(一)作业场地总要求

与“有机房”同等安全:结构,尺寸,照明等。 工作区域净高≥2m 维修检查处≥0.5m×0.6m 控制屏前:深度≥0.7m,宽度0.5m或控制屏全宽两 者中的大者 进入通道通畅 作业场地有足够强度 防止人员坠落的措施;等等。 设有永久性电气照明,可以是井道照明的一部分。
• • •

在轿厢壁上设置检修门(窗): 不得向轿外打开; 钥匙锁,不用钥匙能关、锁; 门(窗)锁定电气安全装置; 门(窗)开启,从轿内移动轿厢时:门 (窗)附近设轿内检修装置,能使门(窗) 锁定电气安全装置失效;轿顶人员不能使 用该装置;门(窗)短边尺寸>0.20m,则 井道内设备与门(窗)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0.30m。来自 ••
• •
机器设备(machinery):传统上置于机 房内的设备(控制柜,驱动主机,主开 关和紧急操作装置) 机器设备间(machinery space): 在 井道内或井道外的用于安装全部或部分 机器设备的空间 其作业场地可设置在: 轿顶上或轿厢内 底坑内 平台上 井道外

探析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

探析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

Exploring the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e Top Space of Traction Driven Elevato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of Counterweight OvertravelDONG Wei(Qianxinan Prefecture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Xingyi 562400,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esting method for the top space of a newly installed traction drive elevator ca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 over travel,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formity between the top space of the car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 over travel.And through verification examples,measure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elevator car on the top level and the over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Through this method,calculat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p space of the elevator does not meet the relevant current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and propose rectification measures.Keywords :elevators;top space;buffer;over range distance;compression stroke探析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董委(黔西南州特种设备检验所,贵州兴义562400)【摘要】本文提出了新装曳引驱动电梯轿厢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对轿厢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距离进行符合性判定。

电梯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检验

电梯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检验

电梯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检验摘要:电梯顶部和底坑的安全空间对于电梯设备本身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尤为重要,检验人员应当对此类测量加以重视。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井道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各项要点的目的、要求、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叙述,让检验人员加深对各项测量参数的理解,有效消除测量误区以及错误,切实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

关键词:电梯;顶部安全空间;底坑安全空间1 顶部空间测量采用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

将电梯运行到上端站平层,在轿顶分别测量轿厢导轨、轿顶站人最高面、轿顶部件和轿顶矩形空间四方面相应的数据,将垂直方向上的数值减去(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及(对重侧缓冲器的最大压缩行程)之和,再与相对应的极限值进行比较。

1.1轿厢导轨1.1.1目的防止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时,轿厢由于惯性继续往上运行而导致导靴脱轨事故而设置的制导行程。

1.1.2测量方法测量由轿厢导轨顶部到滑动导靴顶部(不含油杯)或滚动导靴的滚轮顶部的最小垂直距离。

1.1.3注意事项1)对于滑动导靴,油杯即使损坏也不影响安全,因此可不计算油杯的高度。

2)应测量最不利点,即最短导轨的制导行程,例如两端导轨长度不一,无机房电梯安装主机端的导轨,可能比其他短等。

1.2轿顶站人最高面1.2.1目的发生冲顶事故时,为轿顶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减小挤压和剪切的风险。

1.2.2测量方法找出轿顶一个或多个可站人水平面中的最高面,以及在轿厢投影面上方的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然后测量两平面间的最不利垂直距离。

1.2.3注意事项1)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指的是轿顶上为作业人员设计的一块或多块站立平面,该平面净面积应不小于0.12㎡,其短边不应小于0.25m。

2)井道顶部最低部件,指的是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导向轮、复绕轮等部件以及建筑物的梁、吊钩等。

3)轿顶的上横梁、反绳轮或空调上均不允许站人,因此均不算入可站人面积。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探讨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探讨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探讨陆宏杰【摘要】当前电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日益凸显,地位日益提升.可实践表明,电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定的安全问题,给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做好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查极为重要.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存在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井道顶部空间检查工作的现象,这便影响了电梯的正常运行,在安全运行方面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对电梯中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展开深入的剖析,旨在通过有效的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提升电梯安全运行效率.【期刊名称】《中国设备工程》【年(卷),期】2016(000)014【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井道;顶部空间;电梯;检验【作者】陆宏杰【作者单位】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扬州分院,江苏扬州 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57伴随当前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电梯已经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它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此,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查极为重要。

可是在实际检查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不够重视井道顶部检验工作的实施,导致检验效率下降。

电梯的安全运行与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为此,对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极为重要。

1.1 电梯检验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电梯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首先确保使用正确的检验方法。

通常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主要在理想环境下进行检验[1]。

可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数据发生改变的情况,因此检验人员在检验期间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其次需要对检验数据进行严格的计算,认真收集各个方面的数据,并反复检验这些数据,最终确保这些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另外便是对检验结论进行严格的判定,为结论提供有力的保障。

1.2 电梯检验人员需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检验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如:在使用曳引钢丝绳的过程中会出现伸长的情况,钢丝绳的伸长可以将缓冲顶部到对重撞板间的距离改变;工作人员在测量轿顶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对承重梁和其他部件下平面的最低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将该点作为井道顶部的最低点[2];维修人员在对重侧要标明(当电梯在最高层时,对重最下端与缓冲器最上端)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
0 .42 88
0 .52 88
4
0 .56 00
0 .66 00
0.3+ 0.03 5 v 2 ( m ) 0 .3 0 2 2 0 .3 0 5 6 0 .3 0 8 8 0 .3 1 3 9 0 .3 1 9 7 0 .3 3 5 0 0 .3 5 4 7 0 .3 7 8 8 0 .3 8 9 6 0 .4 0 7 2 0 .4 4 0 0 0 .5 1 8 8 0 .6 1 5 0 0 .7 2 8 8 0 .8 6 0 0
厢的惯性,轿厢仍要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即重力制停距离——具有
一定速度的物体,沿重力相反的方向运行时,在无其他外力作用的
情况下所能运行的距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m(1.15v)2 = mgh ,解得重力制停距离 h=0.0675v2 。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和导轨上 的摩擦力等影响,重力制停距离将缩短。取其一半,得 0.0337v2 , 圆整为 0.035v2 。
等)不小于 0.3+0.035v

H4—— 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 的水平面与相应
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直
距离不小于 1.0+0.035V2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 当对重以 115 %的额定速度撞击缓冲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
时,曳引钢丝绳开始松弛,轿厢已不再受曳引力的驱动。但由于轿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电梯井道空间的尺寸
v (m / s ) 0 .2 5 0 .4 0 .5 0 .6 3 0 .7 5
0 .0 3 5 v 2(m ) 0 .00 22 0 .00 56 0 .00 88 0 .01 39 0 .01 97
0 .1 + 0 .0 3 5 v 2 ( m ) 0 .10 22 0 .10 56 0 .10 88 0 .11 39 0 .11 97
• 定期检验如何确定井道顶部空间符合要求? • ▲ 由于钢丝绳的延伸、更换钢丝绳、截短钢丝绳、更换
对重缓冲器等因素会导致轿厢在顶层平层时对重与其缓 冲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顶部空间尺寸变化, 故定期检验时应当验证该空间是否满足要求。 • ▲ 定期检验检验项目中对井道顶部空间的控制要求,是 • 验证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 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该距离在新装检 验时确认,只要保证了这个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就可以 保证井道顶部空间,满足安全要求。 • ▲ 执行新检规以前安装的电梯可以按照老标准掌握。
• 检验方法:

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
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
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
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
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关于如何确认对重越程距离符合要求的探讨 • 电梯新检规中取消了对对重越程距离的限制,但不等于
• ▲“0.5m×0.6m×0.8m” 是一个供轿顶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躲 避的安全空间体积,与底坑中安全空间体积 0.5m×0.6m×1m 不同。对此 CEN/TC10/WG1 的解释是 :轿顶的 0.5m×0.6m×0.8m 的长方体空间与轿顶站立面 上至少有 1m 垂直距离组合在一起,底坑中 0.5m×0.6m×1.0m 的长方体与最小垂直距离 0.5m 组合 在一起,两者组合可得出足以安全的结论。
1
0 .03 50
0 .13 50
1 .2 5
0 .05 47
0 .15 47
1 .5
0 .07 88
0 .17 88
1 .6
0 .08 96
0 .18 96
1 .7 5
0 .10 72
0 .20 72
2
0 .14 00
0 .24 00
2 .5
0 .21 88
0 .31 88
3
0 .31 50
0 .41 50
对重越程距离可以随意设置。对重越程距离收到极限开 关动作位置和顶部空间的限制,距离过大影响顶部空间 ,距离过小影响极限开关的动作,同时还要考虑钢丝绳 的伸长导致的对重越程距离的变化,避免频繁截绳。因 此电梯制造单位必须在出厂相关文件中予以明示。检验 人员可以对该距离的设置提出质疑。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指的是轿顶上为站
人设计的那块面积。 GB7588 - 2003 之 8.13.2 规定,轿顶应有一 块不小于 0.12m2 的站人用净面积,其短边不应小于 0.25m 。应当
注意,轿厢架的上横梁通常是不允许站人的。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 ▲ “ 井道顶最低部件”指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导向轮、 复绕轮等。
(3)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 的间距(不包括导靴曳引绳附件等)不小于 0.3+0.035v 2 ( m ),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 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0.1+0.035v2 ( m )
(4) 轿顶上方有一个不小于 0.50m×0.60m×0.80m 的 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均可)。
1 .0 + 0 .0 3 5 v 2 ( m ) 1.00 22 1.00 56 1.00 88 1.01 39 1.01 97 1.03 50 1.05 47 1.07 88 1.08 96 1.10 72 1.14 00 1.21 88 1.31 50 1.42 88 1.56 00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轿厢导轨有不小于 0.1+0.035v2 ( m )的进一 步制导行程;
(2)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 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 1.0+0.035v2 ( m );
( 减速被监控时按 GB7588 规定ຫໍສະໝຸດ 况减少)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
H1—— 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0.1+0.035V2 H2—— 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 附件、垂直滑动
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 部分之间的间距
不小于 0.1+0.035v2 H3——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 顶设备的最高部
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 导靴曳引绳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