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共3篇)篇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2000 十六位机汇编程序设计;2.实验内容:1).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2).使用 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 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 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3、实验步骤1).关闭电源,将大板上的COM1 口与PC 机的串口相连;2).接通电源,在PC 机上运行PCEC.EXE 文件,设置所用PC 机的串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3).置控制开关为00101(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16 位、联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
其它实验相同;4).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5).用R 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a.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b.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R0↙;修改寄存器R0 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也可有一个或数个空格主机显示:寄存器原值:_在该提示符下输入新的值,再用R 命令显示寄存器内容,则R0 的内容变为003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6).用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2000↙会显示从2000H 地址开始的连续128 个字的内容;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 D 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加128(即80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编写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程序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必要手段。
通过本次实验, 学习、掌握运行汇编程序的相关知识。
1、二、实验内容:2、熟悉实验用微机的软、硬件配置(1)硬件: Intel Celeron 500GHz CPU、128M内存(8M作共享显存)、intel810芯片主板、集成i752显卡、maxtro20G硬盘、ps/2接口鼠标、PS/2接口键盘。
(2)软件:DOS 操作系统Windows98 seMASM汇编语言程序3、熟悉运行汇编语言所需的应用程序汇编程序使MASM连接程序使用LINK程序调试程序使用DEBUG程序4、熟悉汇编语言源程序上机操作过程(1)编辑源文件(选择可使用的文本编辑器)(2)汇编源程序文件(3)连接目标文件(4)运行可执行文件5、汇编操作举例用edit编辑myprog.asm文件;(见下图)用MASM.exe编译myprog.asm生成myprog.obj文件;C:\masm\bin> masm.exe由图中可以看出:0 个警告错误0个严格错误汇编通过, 生成mygrog.obj目标文件(如果有严格错误, 汇编不能通过, 必须返回编辑状态更改程序。
)用link.exe命令链接myhprog.obj生成myprog.exe文件!C:\masm\bin> link.exeC:\masm\bin> myprog.exe运行程序结果为:屏幕显示“Hi! This is a dollar sign terminated string.”三、实验总结:1.可以在DOS或Windows状态编辑汇编源程序2.可以使用EDIT 或记事本编辑汇编源程序, 源程序必须以.asm为扩展名。
在记事本中保存文件时, 可以加双引号“myprog.asm”,文件名就不会出现myprog.asm.txt的错误3.熟悉相关的DOS 命令cd 进入子目录mkdir 建立子目录xcopy *.* /s 拷贝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及子目录format a: 格式化A盘4.在Windows 系统下运行汇编程序, 有时会有问题, 建议大家熟悉DOS命令,DOS编辑工具, 在DOS状态下运行汇编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显示ST:11H PC:11H
六、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与PC的+1与转移原理一致。
七、建议
八、体会
这个实验主要是对PC的作用及用法进行实验,通过对PCOE、ELP、STEN、IN、x2、x1、x0等的0、1来实现PC的+1和转移的。PCOE为0的时候实现PC+1,ELP、PCOE为0的时候实现PC的打入,理解了这些再借助于STEN堆栈寄存器来存放PC之前的值,最后把STEN存放的值打回PC中实现PC返回。最后关于COMPUTE.EXE软件的使用,一定要把程序加载到实验箱里才可以,我就是忘记了打开实验箱,最后才发现没开实验箱。还有就是微指令ORG后面跟的是地址,是存放微指令的地址,call调用程序,格式为:call #**H,后面也是地址。
PC寄存器的自动加1功能实现程序顺序执行。
PC寄存器的打入初值功能实现程序转移。
转移操作决定于“给PC赋值”,而转移类型决定于“所赋的值同当前指令的关系”。
2.实验箱系统的程序转移硬件机制:
若LDCP为0是附带条件的,就形成“条件转移”。实验箱依靠“PC打入电路”实现“有进位”时转移和“计算结果为零”时转移,以及无条件转移。
进入手动模式(TV/ME键按三次)
1将PC(11H)存入ST(栈寄存器)
sten
pcoe
elp
X2
X1
X0
1
0
0
0
0
0
选中IN,数据通过IN送入PC
K23~K16:00010001
STEP
2将PC压入堆栈ST中
sten
pcoe
elp
X2
X1
X0
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姓名:学号:座位号:上课时间:教师:报告成绩:一、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数据处理部件的工作方式控制。
2. 学习机器语言程序的运行过程。
三、实验原理:CP226实验仪的运算器由一片CPLD实现,包括8种运算功能。
运算时先将数据写到寄存器A和寄存器W中,根据选择的运算方式系统产生运算结果送到直通门D。
实验箱上可以向DBUS送数据的寄存器有:直通门D、左移门L、右移门R、程序计数器PC、中断向量寄存器IA、外部输入寄存器IN 和堆栈寄存器ST。
它们由138译码器的四、实验内容:1. 计算37H+56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2. 把36H取反同54H相与的值送人R1寄存器。
五、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一):1. 关闭电源。
用8位扁平线把J2和J1连接。
2. 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分别把K0和AEN、K1和WEN、K2和S0、K3和S1、K4和S2、K6和X0、K7和X1、K8和X2、K9和OUT连接。
3. K15~K0全部放在1位,K23 ~K16放0位。
4. 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5. 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6. 设置K0=0,K8K7K6=000,K23 ~K16=0011 0111。
7. 按下STEP键,在A寄存器中存入37。
8. 设置K0=1,K1=0,K23 ~K16=0101 0110。
9. 按下STEP键,在W寄存器中存入56。
10. 设置K0=1,K1=1,K8K7K6=110,K4K3K2=000。
11. 按下STEP键,L寄存器显示1A。
12. 设置K9=0,其他保持不变。
13. 按下STEP键,OUT寄存器显示1A。
14. 关闭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二):1. 基本与实验内容(一)的前5个步骤相同(去掉连接OUT寄存器的导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1. 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熟悉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实验内容: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3)实验步骤:1)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了解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3)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实验内容:1)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实验:学习静态RAM的存储方式,并执行写数据和读数据的操作。
2)指令系统实验:掌握机器指令的编写与执行过程,了解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标志位的作用等。
3)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了解微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流水线CPU实验:理解流水CPU的工作原理,掌握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能分析。
(3)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实验电路。
2)进行静态RAM的读写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3)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指令,观察标志位的变化。
4)设计微程序控制器,实现简单指令的执行。
5)分析流水线CPU的时空图,计算吞吐率和加速比。
3.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2)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3)实现系统的输入输出操作。
(3)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
2)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2报告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12 姓名学号时间机位指导教师实验名称:建立汇编指令系统一、实验目的1.建立一个含中文助记符的汇编指令系统。
2.用建立的指令系统编制一段程序,并运行之。
二、实验原理1. 汇编表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DAT,它是一个二维表格式文件,其每一行对应一条指令,这个表共有3列,如图1。
第一列是指令的汇编助记符,宽度为20个半角字符。
第二列是指令的16进制编码形式(机器指令),在实验箱系统就是指令的微程序在μEM中的起始地址,宽度为8个半角字符。
第3列是这条指令的字节数,宽度为1个半角字符,这是本表的重要汇编信息,也是设立本表的原因之一。
这个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当编译(汇编)源程序时,查此表把汇编指令翻译成机器指令。
即这就是汇编表。
构造这个表文件时也不能带标题行。
利用已有.DAT文件做为模板来构建新指令系统比较方便。
具体操作见实验提示。
2. 微程序型指令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MIC,它也是一个二维表格式的文件,其每一行对应一条微指令,这个表共有11列(字段),每一列都定义好了属性和宽度,例如:图2是指令集insfile1.MIC的格式,这个指令集的全部内容见指导书103页到110页。
这个表的主要作用是:当系统调用此文件时把其第4列“微程序”的内容送入其第3列“微地址”指定的μEM(微程序存储器)单元。
即初始化μEM。
表的第一列为指令的汇编助记符,内容与表1的第1列一致。
5到11列是对本行微指令的说明,内容可以省略。
构造这个表文件时不能带标题行。
利用已有.MIC文件做为模板来构建新指令系统比较方便。
具体操作见实验提示。
3. 指令的机器码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MAC, 也是一个二维表格式文件,每一行对应一条指令,表共有5列,如图3。
第1列是汇编助记符,宽度14,与表1的第1列一致。
第2列是机器码1,它是指令的微程序在μEM中起始地址的二进制表示,其最后两位是对R0~R3的选择,所以与表2的第3列一致,宽度为15。
上海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组成原理实验二
数据输出选择器 输出信号R_OE 输出信号R_OE
Vcc 右移门
4.ALU左移输出原理图 4.ALU左移输出原理图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数据输出选择器输出信号L_OE 数据输出选择器输出信号OUTEN
k8
k7
k6
k4 S2
k3 S1
k2 S0
k1 WEN
k0 AEN
X2 X1 X0
实验过程举例( ) 三. 实验过程举例(2)
第三步、实验: ① 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 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② 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③ ACH送入寄存器A。同上周实验。 ④ BDH送入寄存器W。同上周实验。 ⑤ 计算A-W:按“运算器选择表”置:k4k3k2=001; ⑥ 直通门D的内容送OUT寄存器。 按“输出寄存器选择表”置:k8k7k6=100;K9=0。 置 k0k1=11(无效)。 ⑦用STEP键,产生CK脉冲。 ⑧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
四. 参考资料 实验指导书P.22~P.36。
五. 思考题 如何计算3456H+12EFH的值?
下次实验预习 模型机微指令: 模型机微指令:实验指导书P.44—53。 实验指导书P.99—110。 微指令、指令结构和寻址方式: 微指令、指令结构和寻址方式: 教科书相应内容。 教科书相应内容。
左移门
移入DBUS0 当CN=1 Cy 移入 当CN=0 0 移入DBUS0 移入
二. 实验任务
计算37H 56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37H+ 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1. 计算37H+56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2. 把36H取反后同54H相与的值送入R1寄存器。 36H取反后同54H相与的值送入R1寄存器 取反后同54H相与的值送入R1寄存器。 计算36H 45H+23H的值 并送入PC寄存器。 36H+ 的值, PC寄存器 3*. 计算36H+45H+23H的值,并送入PC寄存器。
组上海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成原理实验一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或 门
A
一.背景知识(4) 背景知识(
4.寄存器W 4.寄存器W的构成 寄存器
号为扩展任务, (*号为扩展任务,供学生选做。) 号为扩展任务 供学生选做。)
实验过程举例( ) 三. 实验过程举例(1)
例:实验任务:将数值ACH写入R2寄存器(操作的自然语言表述)。 第一步、 规划实验过程: 1. 由背景知识5知:要选择R2,须使SB、SA分别为高电平和低电平。选 用K1和K0分别控制SB和SA,则K1K0=高电平,低电平。记为 记为K1K0 =10。 记为 。 2. 要使CK上跳沿时数据总线值打入R2,RWR引脚须低电平。选用K2控 制它,则K2应置于低电平,记为K2=0。 3. 数据由K23~K16提供,据题意将它们置为: K23~K16=AC=1010 1100 (电平为:高低高低 高高低低) 4. 数据总线经过J3 进入数据处理部件(手动方式),所以用8位扁平线 将J3和J1连接。 第二步、接线:①关闭电源。②用8位扁平线把J3和J1连接。③用不同颜色的导 线分别把K0和SA、K1和SB、K2和RWR连接。④K15~K0全部放在1位, k23 ~k16放0位。⑤检查所有连线和电键位置,确信无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
实验一 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 理解自然语言形式命令的人工译码过程。 2. 学习系统部件和数据总线间传送数据的操作。
教学目标
1. 通过人工译码,学习译码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通过人工设置控制总线上的信号,理解一条命令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数字逻辑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等。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器,能够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控制器实验构建一个基本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读取、译码和执行过程。
了解控制器如何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和缓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存储单元的读写操作,以及如何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式,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1)确定运算器的功能和架构,选择合适的逻辑器件。
(2)连接电路,实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逻辑。
(3)编写测试程序,输入不同的数据进行运算,并观察结果。
2、控制器实验步骤(1)分析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和指令格式。
(2)设计控制器的逻辑电路,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控制信号的生成。
(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控制器的功能。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存储单元,设置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
(2)编写读写程序,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观察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情况。
(3)通过改变缓存策略,观察对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等。
(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3)测试输入输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1、运算器实验结果通过测试程序的运行,运算器能够准确地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结果符合预期。
2、控制器实验结果控制器能够正确地译码指令,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计算机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要求协同工作。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全)(word文档良心出品)
12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姓名学号时间 2015.12.17 地点行健楼行健楼 609 609机房一.数据传送实验1.实验内容及要求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将58H 写入A 寄存器。
将6BH 写入W 寄存器。
将C3H 写入R1寄存器。
2.实验环境本实验箱用74HC57474HC574((8D 型上升沿触发器)构成各种寄存器。
3.实施步骤或参数①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②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③ K2接AEN,K1和K2接EX0和EX1EX1,,设置K2K1K0K2K1K0==010010,,设置K23K23~~K16K16==0101 10001000。
④注视A 及DBUS 的发光管,按下STEP 键,应看到CK 灯灭、灯灭、A A 旁的灯亮。
记住看到的实际显示情况。
⑤放开STEP 键,应看到CK 灯亮、灯亮、A A 寄存器显示5858。
记住看到的实际情况。
记住看到的实际情况。
⑥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6BH 时,时,K2K2接WEN,K1和K2接EX2和EX3EX3,设置,设置K2K1K0K2K1K0==010010,设置,设置K23K23~~K16K16==0110 10110110 101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C3H 时,时,K2K2接RWR,K1和K2接SB 和SA SA,设置,设置K2K1K0K2K1K0==001001,设置,设置K23K23~~K16K16==1010 00111010 0011。
⑦关闭实验箱电源。
4.测试或者模拟结果A 寄存器显示5858,,W 寄存器显示6B 6B,,R1寄存器显示C3C3,完成实验目的。
,完成实验目的。
5.体会本次实验相对简单,只需要三根线便可以完成整个实验,但是,今天认识了实验箱,并评阅125且在老师的带领下较为完整的认识了整个试验箱,还是很开心的,今后实验箱将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八姓名:学号:教师:时间:机位:报告成绩:实验名称: 内存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内存访问机制。
2. 理解代码和数据的分区存放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1. 模型机的程序存储器结构:PC的自动+1功能保证了指令的顺序执行,决定了程序在内存中必须连续存放。
而PC的可赋值性决定了程序可以分段存放——程序存储器是分段连续的。
2.实验箱集成开发环境介绍:只要把指令对照表存放在PC中,计算机做这种简单工作比人更快、更准确。
鉴于PC机的强大功能,围绕着程序编译工作,PC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功能,如:源程序的输入和编辑、目标程序的下载和运行控制、运行过程跟踪等等,这些辅助功能使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制、运行和调制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和人性化。
所有这些功能被打包成一个软件,称为汇编语言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由于机器语言是针对CPU的,所以这个开发环境也是针对CPU的。
本实验箱的汇编语言程序集成开发环境是CP226软件,它是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所以其工作界面上包含有下拉菜单、操作快捷键等“视窗”基本元素,使用方法也与其他windows程序相似。
3. 伪指令:不在目标程序中生成机器指令的汇编助记符(汇编命令)。
其作用是通知汇编软件如何进行“汇编操作”。
不同的汇编系统伪指令不一样。
本实验系统有伪指令:END 和ORG ××。
END的功能:通知汇编软件程序段“到此结束”。
所以,当汇编软件遇到这条伪指令时,就不再理睬后边的任何“汇编指令”。
所以,任何交给汇编软件的源程序最后一句必须是“END”,如果忘记了它,汇编软件就会无止境的汇编下去……,永远不会最后生成完整的目标程序。
再强调一次:END不是机器指令,没有对应的机器指令码!ORG ××功能:通知汇编软件“下面的程序从××地址处开始存放”。
这是程序员分段放置程序的途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次实习,旨在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环境本次实习使用的硬件平台是_____计算机,软件环境包括_____操作系统和相关的编程工具。
三、实习内容1、运算器的设计与实现了解运算器的基本功能和组成结构,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等。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 Verilog 或 VHDL)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器,能够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对设计的运算器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验证其正确性。
2、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学习存储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包括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和读写控制电路。
编写测试程序,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并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3、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控制器的工作机制,包括指令译码、时序控制和微操作控制等。
采用有限状态机(FSM)的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器,能够执行几条特定的指令。
对控制器进行功能验证,确保其能够正确地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4、计算机整机的搭建与调试将设计好的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构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编写简单的程序,在搭建的计算机系统上运行,并观察结果。
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查找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实习过程1、运算器的设计首先,根据运算器的功能需求,确定需要实现的运算操作和相应的电路结构。
然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编写代码,实现 ALU 的功能。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各种运算的优先级和进位等问题。
完成代码编写后,使用仿真工具进行功能仿真,输入不同的操作数和运算类型,检查输出结果是否正确。
2、存储器的设计对于存储器的设计,先确定存储单元的容量和组织结构。
设计地址译码器,将输入的地址转换为对应的存储单元选择信号。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上海大学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实验名称:中断机制和应用(综合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箱感知中断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使用中断系统。
3. 学习使用扩展外设。
二、实验原理1. 程序中断:因“随机性”原因,使一个程序暂停执行,转而执行另一个程序,以处理随机事件,然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成为“中断”。
中断发生的时间是随机的(不可预知,但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安排好的),中断发生的“随机性”决定了“必须用硬件感知中断请求”、“不仅要保存断点,还必须保存现场”。
2. 实验箱的中断感知硬件:当执行取指微指令时,IREN =0,于是②号或门输出0,这时①号“或门”对IREQ 的Q 端开放,若有中断请求就会在这时被CPU 感知。
所以无论中断请求在何时提出,都只能在取指阶段被感知!当 ①号“或门”输出0时中断被感知,同时这个低电平使IACK 的SD 有效,迫使其Q 端输出1,ACK 灯亮,并使②号“或门”对IREN 关闭并输出1;这个1又使①号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或门”对中断请求关闭并输出1,这个1又返回IACK的SD端,使IACK保持Q=1的状态。
所以系统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后,ACK灯保持亮,且不响应新的中断请求(仅一级中断)。
3. ICOE向下经“与门”控制PC+1信号,ICOE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③号“或门”控制EM中指令的输出,保证在输出中断指令B8H时,EM不输出。
4.5.试验箱外扩系统6.74LS08结构俯视图三、实验内容1. 用74LS 08芯片搭建当电键K1和K2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的外部电路。
2. 编制中断服务子程序使OUT交替显示AA、BB三次后返回源程序。
源程序为实验七完成的交替显示11和55的程序。
(1).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三次之前恢复K1K2都为1的状态。
记录OUT显示的现象、REQ灯和ACK灯的情况以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四[精品文档]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姓名 请叫我雷锋 学号时间 地点题目:编写一个独立的小型中文指令系统,其包含有下列中文指令:输入 A ; 乘积 3*A ; 跳到 *; 进位跳 *; 输出乘积 ; 赋值 A,#*。
并用一测试程序来测试之,当3倍的乘积有进位时,out 寄存器显示FF ,当无进位时,显示其值。
///////////////////////////////////////////////////////////////////////////////////////////////////////////////////////////////////////// Mic 文件:Mic文件代码如下:_FATCH_ T0 00 CBFFFF指令寄存器IR PC输出A输出写入 +101 FFFFFF A 输出 +102 FFFFFF A 输出 +103 FFFFFF A 输出 +1乘积3*A T3 04 FFFB9F 寄存器值R? 寄存器W A 输出 +1 T2 05 FFF7EFT1 06 FFFE90 ALU直通寄存器A标志位C,Z 加运算T0 07 CBFE90赋值 A,#* T1 08 C7FFF7 存贮器值EM 寄存器A PC输出 A输出 +1 +1 T0 09 CBFFFF 指令寄存器IR PC输出 A输出写入 +10A FFFFFFA输出 +10B FFFFFFA输出 +1跳到 * T1 0C C6FFFF 存贮器值EM 寄存器PC PC输出 A输出 +1写入 T0 0D CBFFFF指令寄存器IR PC输出 A输出写入 +10E FFFFFFA输出 +10F FFFFFFA输出 +1进位跳 * T1 10 C6FFFF 存贮器值EM 寄存器PC PC输出A输出 +1 写入 T0 11 CBFFFF指令寄存器IR PC输出 A输出写入 +112 FFFFFFA输出 +113 FFFFFFA输出 +1输入 A T1 14 FFFF17 用户IN寄存器A A输出 +1T0 15 CBFFFF 指令寄存器IR PC输出 A输出写入 +116 FFFFFF A输出 +117 FFFFFF A输出 +1输出乘积 T1 18 FFDF9F ALU直通用户OUT A输出 +1T0 19 CBFFFF 指令寄存器IR PC输出 A输出写入 +11A FFFFFF A输出 +11B FFFFFF A输出 +1Mac文件:_FATCH_ 000000xx 00-03 1乘积 3*A 000001xx 04-07 2赋值 A,#* 000010xx 08-0B * 2跳到 * 000011xx 0C-0F * 2进位跳 * 000100xx 10-13 * 2输入 A 000101xx 14-17 * 1输出乘积 000110xx 18-1B 1Dat文件:乘积 3*A 04 1赋值 A,#* 08 2跳到 * 0C 2进位跳 * 10 2输入 A 14 1输出乘积 18 1源程序文件:L1:输入 A乘积 3*A进位跳 L2输出乘积跳到 L1L2:赋值 A,#FFH输出乘积跳到 L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巩固和拓展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面包板、各种芯片(如 74LS 系列、8255 芯片等)、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实验通过使用芯片搭建一个简单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现加法、减法、与、或等基本运算,并观察运算结果。
2、存储单元实验构建一个存储单元,了解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存储原理,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控制器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执行,理解计算机如何按照指令序列进行工作。
4、总线结构实验研究计算机内部的总线结构,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了解它们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四、实验原理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核心部件。
它通常由加法器、减法器、逻辑门等组成。
通过对输入的操作数进行相应的运算操作,产生输出结果。
2、存储单元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随机存储器(RAM)可以随时读写,但其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只读存储器(ROM)中的数据在制造时就已确定,只能读取不能修改,且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3、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各个部件的操作。
4、总线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五、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正确连接 74LS 系列芯片,如74LS181 等,构建加法器和逻辑运算电路。
(2)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值,使用逻辑分析仪观察输出结果,验证运算的正确性。
2、存储单元实验(1)使用芯片搭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指令系统等进行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报告的相关参考内容: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例如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指令集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等。
同时也可以陈述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实验环境:介绍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例如使用的开发板型号、使用的集成开发环境等。
3. 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所涉及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关联。
4. 实验步骤: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具体操作以及实验后的总结。
5.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的结果,可以包括实验中产生的数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等。
同时还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6. 实验总结与分析: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实验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案和建议。
同时可以思考和讨论实验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7. 实验心得体会:个人对本次实验的感受和体会,可以包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8.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过的相关文献或教材,注意不要出现链接,需按照规范格式进行引用。
以上是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报告的参考内容,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结果展示和深入的分析讨论,可以有效地展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思考问题,以展示对实验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学习效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六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姓名:学号:教师:时间:机位:报告成绩:实验名称: 机器语言程序实验一、实验目的:1. 编制机器语言简单程序。
2. 成功运行机器语言程序。
二、实验原理:1、指令的形式化表示:在前四次实验课中我们用中文自然语言表述了各种操作,中国人很容易理解它们,但印度人很难理解它们,机器也无法理解它们,而且自然语言用多了容易产生歧义,所以不适合用来表述大量的操作——写程序。
另一方面,在实验三中我们使用微指令的二进制具体编码(16进制数形式)来表示它,在实验四中用机器指令的微程序入口地址(16进制数形式)来表示它们,这几种表示可以直接被机器“理解”,但人理解起来就非常吃力。
表面上看,人理解16进制数形式指令很困难的原因是这些指令太相似了,其实根本原因是16进制数形式的指令没有对指令功能的任何反映,所以“人”用起来不方便,尤其是在使用大量指令来编制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时,这种不反映指令逻辑功能的形式更显得难以使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任何人都会想到一个简单的方法——给每条(微)指令再规定一个反映其逻辑功能的“符号”,习惯上称这套符号为“汇编指令”。
2、汇编:由于汇编指令和16进制数指令是同一条指令的两种形式化符号,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张符号对应表——翻译工具。
厂家为实验箱的机器指令规定的两种形式化符号对应表见101~102页的表,其中“助记符”列就是“汇编指令”符号,“机器码1”和“机器码2”是指令的二进制数形式符号。
有了这张对应表,人就可以用汇编指令符号来编写程序,以方便编程时的逻辑思维,编好程序后,只要对照这张表按顺序逐条将指令翻译成指令的二进制形式,然后将二进制数形式的程序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理解”程序的逻辑操作了。
这个翻译过程叫“汇编”。
3、模型机的指令类型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数据传输、跳转、中断返回、输入/输出指令。
三、实验内容:1. 编写并运行机器语言程序,将R1中的数值左移n次送OUT,n是R2中的数值。
上海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三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三姓名学号教师王雪娟时间周一七、八、九节机位32 报告成绩实验名称:建立指令流水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指令流水系统的设计方式。
2.编制一条可以流水方式运行的指令。
3.了解指令流水执行的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硬部件的并行工作微指令的子操作使用的硬件(包括总线)互不相同,于是可以同时工作。
这一特点表现在微指令编码上,就是各个子操作的微指令码中为低电平(有效)的都不相同,于是可以将这些子操作的微指令码合并成一个微指令,这个微指令控制各个部分硬件并行工作。
指令流水执行把“使用不同硬件的操作可以同时工作”的概念推广到相继的两条指令之间,就形成“指令的流水线执行模式”。
这个模式下,同一时间有多条指令各自在不同的硬件中执行,而对同一条指令而言,不同时间顺序在不同的硬件中执行,很像在流水型生产线上的产品,不同时刻顺序在不同的工位上加工。
这就是指令流水模式的名称来源。
显然,要形成指令流水模式,每条指令都应该分成几个独立的子操作,当前趋指令的后几个子操作与后继指令的前几个子操作不使用同样的硬件时,系统就可设计成流水线方式。
实验箱系统的指令流水硬件基础实验箱系统的各种基本操作我们已经熟悉,其中的很多操作可以在不同的硬件中同时执行,典型的是“取指令”的微操作,其微指令码微CBFFFF,与大多数的微操作无关。
在厂家给的默认指令系统中这个操作编在了每条指令的最后一个状态,即每条指令的操作完成后就取进下一条指令。
这是典型的“取指、执行、取指……”模式。
即一条指令先被“取指”,再执行其他微操作,完成后再取下一条指令。
如果一条指令的最后一个微操作与取指无关,就可以把二者合并成一个微指令,于是这个指令的最后一个微操作与取下一条指令并行进行。
对下一条指令而言,其“取指”与“其他操作”在不同硬件中顺序执行——指令二级流水。
实验箱系统实现指令流水的技巧由原理3可知:一条指令的最后一个微操作与取指无关,就可以把二者合并成一个微指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十
实验名称:中断机制和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实验箱感知中断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使用中断系统。
3. 学习使用扩展外设。
二、实验原理
1. 程序中断:因“随机性”原因,使一个程序暂停执行,转而执行另一个程序,以处理随机事件,然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成为“中断”。
中断发生的时间是随机的(不可预知,但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安排好的),中断发生的“随机性”决定了“必须用硬件感知中断请求”、“不仅要保存断点,还必须保存现场”。
2. 实验箱的中断感知硬件:当执行取指微指令时,IREN=0,于是②号或门输出0,这时
①号“或门”对IREQ的Q端开放,若有中断请求就会在这时被CPU感知。
所以无论中断请
求在何时提出,都只能在取指阶段被感知!当①号“或门”输出0时中断被感知,同时这个低电平使IACK的SD有效,迫使其Q端输出1,ACK灯亮,并使②号“或门”对IREN关闭并输出1;这个1又使①号“或门”对中断请求关闭并输出1,这个1又返回IACK的SD 端,使IACK保持Q=1的状态。
所以系统进入中断服务子
程序后,ACK灯保持亮,且不响应新的中断请求(仅一级中断)。
3. ICOE向下经“与门”控制PC+1信号,ICOE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③号“或门”控制EM 中指令的输出,保证在输出中断指令B8H时,EM不输出。
4.
5.试验箱外扩系统
6.74LS08结构俯视图
三、实验内容
1. 用74LS 08芯片搭建当电键K1和K2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的外部电路。
2. 编制中断服务子程序使OUT交替显示AA、BB三次后返回源程序。
源程序为实验七完成的交替显示11和55的程序。
(1).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三次之前恢复K1K2都为1的状态。
记录OUT显示的现象、REQ灯和ACK灯的情况以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2).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时不恢复K1K2都为1的状态。
记录OUT显示的现象、REQ灯和ACK灯的情况以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R2记录主程序延迟时间,R1与主程序显示同步。
分析上述二种显示现象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1. 用74LS 08芯片搭建当电键K1和K2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的外部电路。
打开电源,进入手动模式。
将试验箱的外扩箱的1和K1相连,2和K2相连,7接地,40接电源vcc。
开关都为1时不产生中断请求信号。
按一下l 就会产生中断。
2.①启动桌面上COMPUTE.EXE软件。
②连接通信口:COM1/COM2
③点击源程序编写程序:
sta:
mov a,#11h
mov r1,a
out
mov a,#10h
loop1:
sub a,#1h
mov r2,a
jmp loop1 loop2:
mov a,#55h mov r1,a out
mov a,#10h loop3:
sub a,#1h mov r2,a
jz sta
jmp loop3 org 50h mov r0,#04h loop4:
mov a,r0
mov r0,a
jz exit mov r0,a mov a,#aah out
mov a,#5h loop5:
sub a,#1h jz loop6 jmp loop5 loop6: mov a,#bbh out
mov a,#5h loop7:
jz loop4
jmp loop7
exit:
mov a,r1
out
mov a,r2
add a,#0h
reti
end
④保存,文件名后需加.asm后缀。
⑤打开试验箱,编译下载。
⑥全速运行
按下中断键,在aa与bb交替显示3次之前松开中断键,记录OUT显示,REQ灯ACK灯的情况,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运行上述程序,在完成aa与bb交替显示时不松开中断键,记录OUT显示,REQ灯ACK 灯的情况,及ST寄存器的值及改变情况。
五、实验现象
刚开始运行11与55交替出现,R1与OUT显示同步,R2记录的是主程序的延迟时间,执行中断前,ACK和REQ灯均不亮,ST寄存器为00,OUT显示11和55,按一下中断键松开后,就会产生中断,调用中断程序,aa与bb交替出现,ACK和REQ灯均亮,R0记录aa 与bb交替出现的次数,由3依次减1,依次出现3、2、1,然后R2保持中断时的主程序的延迟时间,R1保持中断时OUT显示的值,然后中断结束后,ACK和REQ灯又不亮,从R2记录的延迟时间开始,OUT显示R1记录的主程序的值,依次交替出现11和55.
刚开始运行11与55交替出现,R1与OUT显示同步,R2记录的是主程序的延迟时间,执行中断前,ACK和REQ灯均不亮,ST寄存器为00,OUT显示11和55。
按下中断键后不放开,执行中断时,ACK和REQ亮起,OUT交替显示aa和bb,直到中断程序依次交替显示3次aa与bb后,再放开,那么OUT会一直交替显示aa与bb,ACK和REQ灯暗掉后又马上亮,寄存器R1显示11,寄存器R2显示06.
六、实验结论
在完成aa与bb交替显示3次之前,松开中断键,这样产生中断后,中断返回,进行原来的程序执行。
在完成aa,bb交替显示3次时,不松开中断键,这样就一直进行中断,无法返回原来的程序执行。
七、建议
八、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我了解了中断机制,知道了中断的原理,知道了如何进行程序中断和中
断程序的返回和如何对断点进行保存,知道了中断机制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编写那个延迟和中断子程序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波折,R2记录主程序的延迟时间,这个老是显示不对,然后中断返回时不是从中断断点开始接着执行的,后来老师提示了一下,修改了一下程序,终于成功了。
另外呢,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做对的信心,和失败的不灰心,才有可能最终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九、思考题
实验箱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嵌套一般的子程序吗?
答:不能,因为实验箱的ST寄存器只能存放8位二进制,仅能实现一级中断,所以不能嵌套一般的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