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5——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它关注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市场竞争格局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许多经济领域,如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垄断市场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探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产业组织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主要研究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它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等。

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依据两个基本原理来分析市场竞争和企业行为。

一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即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二是企业行为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即企业通过战略选择来改变市场格局。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2.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提高利润。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分析,垄断者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需求弹性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利润。

例如,电力行业中的价格差异化定价就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歧视策略。

2.2 寡头市场与博弈分析在寡头市场中,少数几家大企业会存在持续的竞争和博弈行为。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揭示了寡头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和协作行为。

例如,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和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价格联动就是寡头市场博弈的例子。

2.3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监管产业组织理论对竞争政策和反垄断监管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结果,反垄断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来维护市场的竞争和公平,促进经济的效率和创新。

例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欧洲联盟委员会(EU)所实施的反垄断案例就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所谓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通常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

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组织”通常包括三种含义: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如作为企业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某项工程建设或某项活动的组织等。

在这里,组织通常是作动词用;第二,指形成的形式。

如各种党派、团体、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军队和国家政权等等;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二)产业组织的理论渊源包括早期思想、萌芽阶段、奠基阶段、最终体系的形成阶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1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微观经济学分册》中,*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

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

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

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在当代经济学中,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运作,并研究了各种市场结构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关键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其对实际经济运作的影响。

一、企业理论企业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了企业的内外部组织结构、决策行为和经营策略。

企业理论主要包括成本理论、利润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等。

从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决定生产规模和组织结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无关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用;变动成本是与生产规模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和人工成本。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来保持竞争力。

利润理论着重研究企业的利润来源和利润最大化的方法。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定价、成本控制和增加市场份额等方式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此外,利润理论还关注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如垄断和寡头垄断等。

企业行为理论研究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经营策略,包括市场进入、退出行为和市场竞争策略。

企业在面对不同市场结构和竞争对手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价格战、产品差异化和市场扩张策略等。

二、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市场结构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它主要关注市场竞争与市场垄断之间的关系,研究市场竞争的结果和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市场结构的不同会影响企业的定价行为、市场入口和退出行为等。

与市场结构相关的概念是市场行为,即企业在面对不同市场结构时的行为特征和策略选择。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无法通过价格差异化来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它们会追求效率和成本领先。

而垄断企业则可以通过价格歧视和市场壁垒等手段获取更高的利润。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行为对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三、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实际应用与影响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为实际经济运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 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 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 但是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再 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 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 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 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一标准体系有利 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 析判断。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 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 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 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 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 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 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 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 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 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 了就跑”策略(Hit and run entry)。 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 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 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 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 (Sustainable) 条件下达到的。 这时,有效率的产业组织成为一种内生的结果。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
12
哈佛学派的理论
• 2、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
• 主张维护企业间的竞争活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技术进步。 • 为此,须制定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完善维护公平竞争 的法律体系。法规包括禁止卡特尔、禁止垄断行为、 限制横向企业间的合并与兼并、取消歧视性价格等内 容。 • 观点被作为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被长期接受,其 理论主张对美国司法部兼并准则和反垄断内容的出台 起了重要作用,这类准则对各类兼并采取了严厉的制 裁措施。 • 有些经济学家直接进入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参与反垄 断的司法实践。70年代前后,美国的反垄断案件也比 13 较多。
10
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
• 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指企业在 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对 策。包括产品政策、价格政策、促销策略 和并购行为等。 • 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指产业运 行的效率,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产 业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 现程度等所达到的状态,判断市场结构和 市场行为的优劣。
第六章 产业组织
第一节 产业组织概述
• 一、产业组织的概念 •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 产业组织中的产业: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或是以在同一商品市场 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标准划分的狭义的产业。 •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领域:以具体的特定产业作为 研究对象。主要把制造业、矿产业以及建筑业等 第二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保护市场机制下的 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 •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产业内最佳资源配置状态为目 2 标,寻找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现实条件的理论。

• (二)在理论基础上,广泛吸取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 展,修正了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于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假 设。 • 芝加哥学派主张维护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现实生活中 的垄断现象是有限的和暂时的; • 新制度学派主要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以及对经济运行效果的影响; • 奥地利学派则认为竞争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种静 态的市场结构;新产业组织理论把交易费用理论、产权 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等都纳入了自己对企业行为的研 9 究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Economic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济学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探索经济学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2. 引导学生接受经济学知识熏陶,提高经济学基本素养;3. 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六、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金融、国贸、国际商务、统计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经济学十大原理(2学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学时)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2学时)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比较优势的运用●市场如何运行(8学时)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市场和福利(6学时)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赋税的代价●公共部门经济学(6学时)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8学时)生产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寡头●劳动市场经济学(6学时)生产要素市场收入与歧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消费者选择理论(4学时)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选择不对称信息●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学时)GDP:一国收入的衡量CPI:生活费用的衡量●长期中的真实经济(2学时)生产与增长失业八、教学方法●授课+习题讲解九、教材及参考书●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十、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四、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
▪ 贝恩等人首先提出了一个由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和market performance组成的研 究框架(见图2-1)。
▪ 贝恩等人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 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供需条件和公共政策所 构成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框架,简称为SCP框架。
▪ The Economics of the Pacific Coast Petroleum Industry, 1944.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59. ▪ Northern California's Water Industry, with R.E.
Caves and J. Margolis, 1966. ▪ Environmental Decay: Economic causes and
▪ 非价格绩效:各个品牌的软实力都得到提升。在 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有一批企业能够通过高品质 的产品、高水准的服务提升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 目中的位置。在消费者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程 度稳定的品牌排名。
结论
目前中国空调行业开始向良性的方向发 展。集中度的大幅度提高,差异化的不断显 著,让该行业的竞争更加有序。而今后的发 展重点还应该继续围绕产品结构升级,产品 技术提升上。
remedies, 1973. ▪ ----编自
/wiki/Joe_S._Bain
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S
企业行为C
市场绩效P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短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短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短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第05篇·企业⾏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产成本》
※{第04节·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专题02
短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既然企业的总成本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划分取决于时间框架,那么,企业的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必然是不同的。

下图就是这样的⼀个例⼦:图中画出了三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分别代表某企业三种规模的⼯⼚(⼩型、中型和⼤型);此外,图中还画出了该企业的⼀条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

当企业沿着这条长期曲线移动时,意味着企业根据产量调整⼯⼚的规模。

如下图⽰
若图⽚⽆法显⽰,刷新页⾯即可
图中表明了短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显然,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且⼆者都呈U形。

另外,对每⼀种规模的⼯⼚来说,所有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位于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或以上(on or above)。

短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所以会呈现上述特征,是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的灵活性。

从本质上说——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想使⽤的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结合上例可理解为“选择某⼀种规模的⼯⼚”;因为在长期中,规模是可变的)。

但短期中,企业不得不使⽤⾃⼰在过去已经选择的某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结合上例可理解为“选择某⼀种规模的⼯⼚”;因为在短期中,规模不易改变)。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和竞争优势的专业理论,它试图揭示企业如何利用其信息及其产业环境对企业本身和行业水平的决定性影响。

这个理论也研究了企业内部的结构,如管理模式和组织设计。

本文会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由英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布朗克创立。

他在他的书《工业技术》中提出了他的“生产函数”理论,将资本和劳动投入结合起来来产生社会价值。

随后,经济学家亚历克斯马尔库斯提出了经济效率的概念,即企业应该把资源有效分配。

此后,经济学家艾伦阿尔布特继续推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利用其优势来赢得市场上出物价差别。

此外,另一位经济学家查尔斯斯托尔卡定义了“竞争优势”,并重新定义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通过提供价值和价格来赢得消费者的赞赏。

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能力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并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收入水平和他们对价格和质量的偏好的影响。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还提出了一个名为“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它指出企业可以利用优势的资源来建立其竞争优势,而这些资源受到它们所处的产业环境的影响。

而且,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还受到组织本身的影响,它的管理模式和组织设计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实际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对于企业管理和营销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比如,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机会,识别竞争优势,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并决定最佳的管理模式和组织设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也可以用于政府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这个理论对不同的行业进行识别,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总结产业组织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理论,它研究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如何利用其优势在竞争中赢得良好的竞争优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生产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生产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生产成本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总收益(total revenue)答: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TR P Q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外其他类型市场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的。

2.总成本(total cost)答:总成本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及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

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

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35
回顾一下MC、ATC、AVC的关系
成本 价格 MR=P
MC
ATC AVC
AFC 产量
短期均衡时的赢利状况
36
企业何时生产?何时停产?
企业只要生产,MR=MC就是最佳产量位 置,但由于在此厂商可能赢利,也可能 亏损,所以厂商不一定生产,即它可能 停产,但在何处停产呢? 一个基本常识:厂商在短期内继续生产 可获得TR,同时要支付TC,如果停产,则 TR=0,但仍要支付FC。所以,厂商权衡 时,需要考虑的是TR的增加与VC的增加 之间的关系。
如何判断厂商是否赢利-2
厂商按照MC=MR原则选择生产规模时,将出 现三种情况:获得正的利润(超额利润)、利 润为0(实现正常利润)、出现亏损。 究竟出现哪种情况,除了观察MC曲线和需求函 数以外,还必须观察AC曲线。在最佳生产点:

P>AC时,π>0 有正利润 P<AC时,π<0 有亏损 P=AC时,π=0 利润为0
16
14.1.2竞争企业的收益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和经济中的大多数企 业一样,努力使利润最大化。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非常重要的是,竞争市场上的每一企业 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微不足道,所以它 接受市场给定的价格——即不管某企业 的产量高低,也不管它的成本高低,该 企业都可以按市场市场价格出售自己的 产品。
30
14.2.3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有时,企业在短期内由于某种市场条件 的变化,会选择暂时停止营业。 暂时停止营业与长期的退出不同,即使 停止营业了,但企业还必须支付固定成 本。

31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决策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C=MR,所以 厂商只有通过选择合适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极大化。此 时MC=MR=AR 如果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厂商会及时的调整产量,即 价格上升时增加产量,价格下降时减少产量。实际上, 厂商根据价格变化调整产量的轨迹几乎是沿着MC曲线 进行的——当然,是市场价格高于或等于AC 的那段 MC曲线才是厂商的供给曲线——后面会进一步证明。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6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梅森对有效竞争理论的补充
梅森在1939年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中 作出了两大贡献:
1)将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类标准:一是将能够维 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标准;二是从市场绩效角度判断竞争 有效性的市场绩效标准。
2024/2/7
11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新制度学派的理论特点
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 济问题,也称之为“新制度产业经济学”。
其理论特点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 系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 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 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产 业 组 织 理 论 发 展 脉 络
2024/2/7
马歇尔的组织是第 四生产要素说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 理念及其目标设计
贝恩:判定有效竞争标 准的SCP分析框架)
新制度学派研究重点深 入到产业组织内部
张伯伦、罗宾 逊夫人的垄断
竞争理论
梅森有效竞争 的市场结构、 市场绩效标准
芝加哥学派主张 完全自由主义, 反对政府规制。
四、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集中度、产品的差别化、市场进入和退出的壁垒、市场 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前3项。
2024/2/7
15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课件

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课件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鸟瞰图)
企业
产业
部门
国民经济
现代经济学 基础理论
微观经济学 价格理论
产业内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间 细划分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间 粗划分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垄断价格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 析;国民收入理论的多 部门化
世界充满万物,我相信我们都会像国王那样快乐。
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 供给,它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 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 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业集中度高。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 较大。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大规模
小规模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三)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第二章 产业组织基本内容:市场(Cha 4)
第一节 市场结构 第二节 市场行为 第三节 市场绩效
第一节 市场结构
市场基本供求状况
结 构


反 馈 效 应
市场结构
为 、


市场行为

SCP
市场绩效
) 模

图4-1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1、产业组织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
亚当·斯密在19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论述了竞争机制
2、产业组织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于1890 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含义广 泛的产业组织的概念 企业内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大森林的故事”
第三章 第一节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
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 第一节
• 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 图1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如何看待SCP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第一节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哈佛学派的SCP框架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 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这三个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 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 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第三章 第一节
•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 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第三章 第一节
•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复杂关系:结构和行为二者都是由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决 定的;结构是会影响行为的,反过来,行为也会影响结构; 结构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又决定着绩效;行为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促销活动就会影响需求;绩效通过反馈会影响技术水 平和结构,技术进步推动现有技术“升级换代”,利润率 通过影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吸引力的大小,对市场结构产 生着动态影响。 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十三章生产成本产业组织:研究企业有关价格和数量的决策如何取决他们面临的市场条件。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企业的数量如何影响一个市场的价格以及市场结果的效率。

在研究上述问题之前,企业成本是其生产和定价决策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3.1 什么是成本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直接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和会计师在分析经营活动时的重要区别。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企业供给物品与服务的动机所在。

正经济利润的企业将继续经营,因为它弥补了所有的机会成本,并留下了一些收益。

负经济利润,企业没有足够的收入弥补所有的机会成本,除非条件改变,否则企业最终将决定关闭。

13.2 生产与成本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投入量与该产品产量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总成本曲线:糕点厂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而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函数越来越平坦。

两条曲线斜率变化的原因都是因为糕点产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工人,厨房的大小固定,每增加一个工人增加的产量并不多。

13.3 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的成本平均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成本曲线的形状:递增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上升的斜率反应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U形的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平均固定成本是递减的,平均可变成本是递增的,二者共同作用使平均总成本呈U形。

U形线的低端对应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政治产量有时被称为企业的有效规模。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由此得出推理: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最低,在U形线的底端。

13.3.4 典型的成本曲线上述简化的成本曲线中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而实际上由于生产规模和分工的缘故,边际成本的先下降后上升。

总特征: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会上升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相交13.4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短期企业无法改变固定成本,只能通过增加工人提供产量,但由于边际产量递减,总成本增加。

但企业长期却可以扩大工程规模,改变固定成本的同时改变了可变成本,可以改变平均总成本。

从本质上讲,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短期成本曲线。

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拥有的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而这条曲线取决于它过去的选择。

13.4.2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在企业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大小而变动。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拯救而减少的特征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征规模经济的原因是因为较高的产量允许在工人中实现专业化,提高的效率。

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型组织固有的协调问题,降低了效率。

专业化与协调问题是企业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呈U形的缘故。

13.5 结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的企业14.1 什么是竞争市场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卖者和很多买者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由上述两个条件可以得出在竞争市场中卖者和买者是价格的接受者除此之外,竞争市场还有第三个特征,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但这个特征对于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并不是必要的。

14.1.2 竞争企业的收益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14.2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首先我们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由于在竞争市场里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价格是固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也是固定的。

对于企业来说边际成本是最终逐渐变高的,所以可以得出两个推论:1.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应该增加产量;2.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应该减少产量;3.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本质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14.2.3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的决策由于企业在短期难以改变固定成本,所以企业主要衡量收益和可变成本的关系。

当收益大于可变成本,就可以生产;当收益小于可变成本,就应该停业。

对于竞争市场的企业,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边际收益等于价格,所以得出结论:对于竞争市场的企业短期,当P<AVC,停止营业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部分。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14.2.5 企业退出或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企业在长期可以改变或收回固定成本,所以对于竞争企业长期来说,如果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应该退出市场。

对于竞争市场的企业长期,当P<ATC时,就该退出。

竞争企业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部分。

14.2.6 用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利润=(P-ATC)*Q对于a图,有利润的企业可达到利润最大化;对于b图,有亏损的企业也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只不过这时是亏损最小;二者都是P=MC时的产量。

14.3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在短期中,企业进入和退出是困难的,因此企业数量固定的假设是合适的。

但在长期中,企业的数量可以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动而调整。

14.3.1 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短期市场供给曲线和单个企业的供给曲线相同,只是累加关系。

14.3.2 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对于长期来说,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有盈利,就会有新的企业进入市场的激励。

这种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供给量,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

当价格下降到有企业亏损时,就有企业退出,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利润增加。

在这种进入和退出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定为零。

利润=(P-ATC)*Q,利润为零时,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

所以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推向相等时,进入和退出过程才结束。

一方面企业最求利润最大化会控制产量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状态下,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自由进出会驱使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

价格=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在成本曲线中,当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最小,是企业的有效规模。

所以在可以自由进出的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中,企业一定在其有效规模上运营。

由于单个企业只会在当前价格的有效规模生产,当市场需求变化时,价格首先受到影响,但在这种影响的激励下,企业数量变化,使供给和需求均衡,价格回归。

市场的价格基本不变,供给可以随意变化。

14.3.3 如果竞争企业利润为零,为什么他们还有留在市场上具体而言,总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用于经营的时间和金钱。

在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必然能补偿所有者的上述机会成本。

在零利润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但会计利润是正的。

14.3.4 短期与长期内的需求移动14.3.5 为什么长期供给曲线可能向右上方倾斜我们之前讨论的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是完全弹性的,但实际上回有向右上方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

有两个原因可能使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1.用于生产的资源是有限的:如农产品,农民可以自由进出市场,但进入市场要买土地,土地的供给需求曲线不是完全有弹性,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会增加土地的价格,对于农产品市场其成本也就上升,新的平衡会增加了价格。

2.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成本:由于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成本,原本在市场的就是那些成本最低的企业,想要激励新的企业加入,但他们的成本是应该高于边际成本的,所有价格会上升。

由于不同企业的成本不同,所以一些企业在长期中也能盈利。

因为这时的市场价格是边际企业(一旦价格下降就会退出市场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

这种企业是零利润,但是成本更低的企业是正利润。

因上述原因,市场长期供给曲线是会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不是水平的,由此修正的结论是:由于企业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容易进入和退出,所以长期供给曲线一般比短期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

14.4 结论当你向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买一种物品时,可以保证你支付的价格接近于生产那种产品的成本。

特别是,如果该市场中的企业是竞争的和利润最大化的,则一种物品的价格等于生产这种物品的边际成本。

此外,如果企业可以自由进出,价格还等于可能最低生产平均总成本。

第十五章垄断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决定者。

15.1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形成原因:1.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2.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权利3.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企业的成本生产产品15.1.1 垄断资源15.1.2 政府创造的垄断专利法和版权法就是两个重要的例子。

有关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收益也有成本。

专利法和版权法的收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活动的激励,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收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

15.1.3 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

这对市场规模有要求,在规模经济下,某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越来越低,其他企业的成本高于它的平均总成本。

当市场的整体规模不足以使该企业的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时,其他企业是无法与其竞争的,该企业就有了垄断。

但当市场规模扩大到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时,其他企业就可能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进入市场,而该企业这时不能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于是市场就转变为有竞争的市场了。

15.2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向下的曲线;但是垄断企业是市场上唯一的卖者,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一条斜向下的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现在了垄断者通过其市场势力获得利润的能力。

15.2.2 垄断者的收益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

这与竞争企业大不相同。

当垄断者增加它销售的数量时,这对总收益(P*Q)有两种效应:产量效应:销售的数量增多了,从而可能增加总收益;价格效应:价格下降了,从而可能减少总收益所以数量的增加是由于价格下降的缘故,其边际收益不光是增加单位物品的收益还减少了每一单位物品的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