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新)
医用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医用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6db16906137ee06eef9182f.png)
医用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医用氧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医用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supplies for medicin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医用氧分子式:O2CAS 码:7882-44-7分子量:32含量:≥99.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
用水喷射,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消除方法: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者在刚离开富氧环境后,不许立即使用明火区。
充装氧气的气瓶、液压罐禁止充装其他气体或液体。
应随时保持气瓶、液压罐内外的清洁,不得沾染油脂任何其他污物,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气容器之前,必须将氧气进行置换,当氧气体积含量降到23%以下方可开始工作。
医用氧使用说明书
![医用氧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f5ce99fa1c7aa00b52acb71.png)
规格型号:XSY系列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杭州苏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目录一、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二、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结构特性及工作原理---2三、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技术特性---------------- 3四、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使用、操作--------------5五、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11六、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12 附录、制氧设备安全保护装置-------------------------13本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是国家医疗器械Ⅱ类产品,电气部分为Ⅰ类B型医用电器设备。
由杭州苏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
执行标准:YZB/浙0611-2006本公司地址: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畔湖路123号电话号码:0571-传真:0网址:电子信箱:E-mail: hzsuhong @ 邮编:311300一、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 严格遵守本《使用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操作规程;2. 机房内严禁烟火和堆放易燃物品;禁止在机房内吸烟。
3. 操作人员不经培训,不得上岗;4. 室内温度保持在5-38℃的范围内,确保设备正常运转;5. 开机前合上电源开关,按下控制柜试灯按钮,看指示灯是否正常;6. 每隔一小时对设备巡视一次,发生异常现象,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异常现象排除后才能再开机;7. 每二小时记录一次设备运行情况,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修复后要及时记录;8. 压缩机的进气口空气过滤器每周清洗一次,并且每周检查压缩机是否缺油;9. 缓冲罐后的调节阀调试时已调整好,严禁随意调整该调节阀;10. 停机后关闭所有阀门, 拉掉电源总闸;11. 保持制氧设备清洁干净。
二、医用分子制氧筛备结构特性及工作原理2.1 结构特征本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由国家医疗器械Ⅱ类产品制氧设备主机和空气压缩机、高效冷干机、高效过滤器等组成。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39332d7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a.png)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产品标识产品名称: 氧气CAS号: 氧气的CAS号为7782-44-72.成分/组成信息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O2.3.危险性概述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可支持燃烧。
与易燃物质接触时,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
氧气也具有窒息性质,高浓度氧气会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可能导致窒息。
使用氧气时需特别注意火源和洁净度要求。
4.急急救措施吸入: 移至新鲜空气,如有呼吸困难,寻求医疗帮助。
眼部接触: 立即冲洗受影响的眼睛,持续15分钟,并咨询医生。
皮肤接触: 若氧气液体或气体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受影响区域。
5.灭火措施氧气是可燃物质和氧化剂,需遵循以下措施:灭火剂: 使用适用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来扑灭火源。
非常规灭火措施: 由于水是一种可与氧气剧烈反应的剂量,所以不要直接使用水灭火。
灭火战术: 封闭火源,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6.操作和存储操作: 氧气使用时必须保持操作场所洁净,并远离火源或易燃物。
存储: 氧气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品。
7.泄漏处置泄漏事故: 发现泄漏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切勿直接吸入泄漏的气体。
随后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如避免火源和创建适当的通风。
大规模泄漏: 大规模泄漏会产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
8.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 无色气体气味: 无味沸点: -183°C熔点: -218.8°C密度: 1.429 kg/m³9.安全措施使用氧气时,必须确保有足够的通风和避免火源。
避免氧气接触有机物、可燃物和易燃物。
使用氧气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南。
10.废弃处置废弃物处理: 按照当地法规和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处置。
废弃处理: 应彻底清洁并排空,然后根据适用的废弃物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为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简要内容。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氧(冷冻液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冷冻液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d93e2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b.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氧(冷冻)修订日期: 2021.3.15最初编制日期: 2018.1.10依据GB/T 16483、GB/T 17519编制SDS编号: 00002版本: 1.0第 1 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名称 (中文名) : 氧(冷冻液态)化学名称 (英文名) : oxygen(refrigerated)企业名称: 梅塞尔格里斯海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梅塞尔集团中国总部,末页附中国区各生产企业信息)地址: 上海市苏虹路33号虹桥天地3号楼203室邮政编码: 201106传真: ************电话号码: ************应急电话: *************化学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主要用于金属冶炼、化工原料、航空航天、医用等领域。
限制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第 2 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氧化性气体,冷冻液化气体GHS 危险性类别物理性危险: 氧化性气体 类别1: 冷冻液化气体上述未涉及的其他危险性,分类不适用或无法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 (GHS CN):警示语 (GHS CN): 危险。
危险说明 (GHS CN): H270 - 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H281 - 内装冷冻气体;可能造成低温灼伤或损伤。
防范说明 (GHS CN)预防措施: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P244 - 阀门或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
P282 - 戴防寒手套/防护面具/防护眼罩。
事故响应: P370+P376 - 火灾时:如能保证安全,设法堵漏。
P315 - 立即求医/就诊。
P336 - 用微温水化解冻伤部位,不要搓擦患处。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内装冷冻气体;可能造成低温灼伤或损伤产品名称: 氧(冷冻)修订日期: 2021.3.15最初编制日期: 2018.1.10依据GB/T 16483、GB/T 17519编制SDS编号: 00002版本: 1.0健康危害在正常压力下吸入75%或更高浓度的氧气,超过12小时后,可能引起鼻子不通气,咳嗽,喉咙疼,胸疼和呼吸困难。
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197c3ab4daa58da0114a4a.png)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化学品英文名称:Industrial oxygen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金属焊接、电子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或爆炸性混合物。
容器遇明火、高热源有爆炸危险。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高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氧化气体。
危险品类别:压缩气体、氧化气体标签要素和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或爆炸性混合物。
容器遇明火、高热源有爆炸危险。
助燃。
禁配物:还原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保持容器密闭,远离火种和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操作现场不得吸烟,按要求穿戴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若有冻伤注意保暖,就医。
如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系统畅通。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安全贮存: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仓库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和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将气体逐渐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
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
氧中毒有两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0.1~0.2M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
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到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跳过速,虚脱,续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2babb56e518964bcf847c71.png)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中文名称:氧气分子式:O2分子量:32.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24b8663168884868762d668.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4年9月2日 SDS 编号:SDS-003-2014产品名称:氧气版本:A/0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产品推荐用途:化工和冶炼中的强氧化剂、制造水、煤气和天然气,低温氧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金属,火箭发动机,空气净化,液态氧炸药,制冷剂,染料,半导体制造,微电子业,化学气相淀积,还用作标准气、平衡气、零点气。
产品限制用途:工业氧严禁用作医疗。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助燃气体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阳光直射。
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
使容器保持密闭,置于阴凉处。
在储存和运输时与还原剂和细粉末状金属等分离开;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穿防护服和戴手套。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油脂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安全存储:不燃性压缩气体,保持容器密闭。
远离火种热源。
储存区应备有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自然通风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积聚;空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能降低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点;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新版混合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天源气体)
![新版混合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天源气体)](https://img.taocdn.com/s3/m/9535691c284ac850ac0242aa.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9-20 SDS编号:28206产品名称:混合气版本:0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氩气、二氧化碳混合气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混合气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 Carbon dioxide企业名称:天源气体地址: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武庙村十一组电话:0 电子:876826155qq.邮编:618000应急咨询:0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2015-04化学品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主要用作焊接保护气体。
第二部份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压缩气体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防说明:防措施: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直射。
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穿防护服和戴手套。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泄漏时,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直射,保管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废弃处置: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主要物化危险性:压缩气体,不支持燃烧,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后瓶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SDS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
![SDS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6e7f6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8.png)
SDS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液氧依据GB/T 16483、GB/T 17519编制修订⽇期:2014年7⽉10⽇ SDS编号:NXQHJC-003最初编制⽇期:2011年3⽉20⽇版本:2.1第⼀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名:氧⽓、液氧化学品英⽂名:oxygen企业名称:宁夏庆华煤化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宁夏吴忠市太阳⼭移民开发区邮编: 751900 传真:0953-*******联系电话:0953-*******企业应急电话:0953-*******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0532-********产品推荐及限制⽤途:⽤于钢铁的冶炼、塑料、国防、电⼦、化⼯、机械的制造(⾦属焊接与切割)等⾏业。
⼯业⽓体严禁⽤来进⾏医疗。
如改做其他⽤途,请及时与⼚家联系,擅⾃使⽤导致不良后果的⼚家概不负责。
第⼆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氧化性、压缩⽓体,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标签和警⽰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体类别:1类;压⼒下⽓体类别:压缩⽓体。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词:危险危险信息:助燃,强氧化剂。
压缩状态钢瓶受热可引起爆炸。
防范说明:防范措施:远离热源和⽕源;避免阳光直射。
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
使容器保持密闭,置于阴凉处。
在储存和运输时与还原剂和细粉末状⾦属等分离开;在运输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圈,穿防护服和戴⼿套。
事故响应:⽕灾时,使⽤⽔、泡沫、⼲粉、⼆氧化碳灭⽕。
泄漏时,迅速远离泄露污染区⼈员⾄上风处,并进⾏隔离,严格限制出⼊。
建议应急处理⼈员戴⾃给式正压呼吸器,穿⼀般作业⼯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油脂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安全储存:远离⽕种、热源。
避免阳光直射,保管在通风良好的城所。
废弃处置:允许⽓体安全地扩散到⼤⽓中。
主要的物理和化学危险信息:助燃,强氧化剂,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能氧化⼤多数活性物质。
最新版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
![最新版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https://img.taocdn.com/s3/m/0348463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e.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液氧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最初编制日期:2022年3月10日SDS编号:002 版本:1.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氧化学品英文名:liquid oxygen企业名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含冷冻液化气体,可引起冻伤。
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且勿操作。
——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阳光直射。
——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
——使容器保持密闭,置于阴凉处。
——在储存和运输时与还原剂和细粉末状金属等分离开;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
——穿防护服和戴防护棉手套。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事故响应:——如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
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
——眼接接触液氧后,提起眼睑,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就医。
——皮肤接触液氧后,浸入温水中,就医。
——发生火灾时,使用雾状水、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
——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本品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
物理和化学危险: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能使油脂剧烈氧化引起燃烧爆炸。
有助燃性。
液态氧有高度爆炸性健康危害:吸入: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9efdf12650e52ea551898be.png)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mg/m3):9000 PC-STEL(mg/m3): 18000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其他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沸点(℃)
-161.4
比重(水=1)
0.42(-164℃)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
熔点(℃)
-182.6
蒸气密度(空气=1)
---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甲苯等。
外观与气味
无色无臭气体。火灾Fra bibliotek炸危险数据闪点(℃)
-218
爆炸极限
5%-15%
灭火剂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物质名称 中文名称氧/氧气英文名称oxygenCAS NO:7782-44-7
分子式:O2分子量:32.00 危险货物编号:22001(第2.2 类不燃气体)
沸点(℃)
-183.1
比重(水=1)
1.14(-183℃)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64℃)
熔点(℃)
-218.8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不稳定
避免条件
稳定
√
不存在
√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卤素。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数据
整套的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
![整套的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005df017c1cfad6185fa7e0.png)
气瓶的使用、运输和储存1.使用、运输和储存气瓶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按气体性质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和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2.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并不得任意涂改.3.气瓶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1)禁止敲击、碰撞。
(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
可燃性,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离瓶嘴一般不得小于10米。
(4)不得用电磁起重搬运。
(5)夏季要防止爆晒。
(6)瓶内气瓶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
(7)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
4.运输气瓶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碰击。
(2)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
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瓶高度不准超过车厢高度。
(3)夏季需有遮阳设施,防止爆晒,氢气适宜早、晚运输.(4)车上禁止烟火,并配置一定灭火器材.(5)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器,不得与氧气瓶或其它危险气体气瓶同车运输。
(6)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合运。
5.储存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
气瓶卧放应防止滚动,头部应朝向一方,高压瓶堆放不得超过五层。
(2)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并在现场配置一定防毒面具和消防器材。
(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4)气瓶发生爆炸,瓶阀飞出,或因气瓶事故着火,中毒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必须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领导。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压缩的,含工业氧、高纯氧)化学品英文名称: Oxyge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氧气(含工业氧、高纯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
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65c1b26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a.png)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产品名称: 氧气1.成分:氧气(O2)。
2.物理和化学特性:分子式: O2分子量: 32.00外观: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沸点: -183℃燃点: 556℃稳定性:稳定,不易燃3.危险特性:易燃性:不易燃易爆性:无剧毒性:无腐蚀性:无4.急救措施:吸入:迅速将受害人移到通风处。
如呼吸不畅或无呼吸,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迅速脱去污染衣物和鞋袜,用大量水洗净皮肤。
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冲洗受害者的眼睛,连续15分钟,同时将眼睑抬起,使水能充分洗净眼睛。
立即就医。
食入:不适用。
5.灭火措施:灭火介质:表面灭火:用水或雾喷淋。
特别注意事项:熄灭火焰后,灭火区域继续冷却。
6.泄漏处理:个人防护措施:戴呼吸器,防护服及手套。
环境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氧气泄出,采取措施将泄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泄漏清理措施:停止泄漏源。
泄漏区域可能成为足够富氧的环境,所以不要用易燃材料或火焰直接接触泄漏区域,除非有必要。
使用合适的通风设备使其稀释到安全水平,或在馏出区域消耗氧气。
7.操作规程:人身防护措施:必须戴防护眼罩,护目镜及有机气体呼吸器。
接触氧气时,戴好防护面罩。
防火管理:这种气体并没有自身着火危险,但是可以加速其他物体的燃烧,所以应该避免与可燃物混合。
操作环境要求:避免过高浓度的氧气积聚在封闭空间中。
8.贮存和装运:储存条件:将氧气储存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场所,远离热源、易燃物和有机化合物,避免受到阳光直射。
包装标签:在包装上标明"危险物品"、“易燃”、“高压”等标签,包装清楚标出贮槽容积表,包装完好、轻盈、非常规,塑料棕色,有喷涂标签装箱。
9. 废弃处理:废弃处理:根据当地法规处理废弃物和废气。
10.其他注意事项:储存和使用氧气需要特别注意,严禁不规范或不安全的操作或使用。
在使用氧气时应注意良好的通风和合适的室温,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e44d5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f.png)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氧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氧气具有易燃、高压等危险性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对确保氧气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支持燃烧、促进氧化反应、增加酶活性和细胞呼吸等作用。
在医疗领域,氧气主要用于呼吸困难、缺氧和窒息等症状的急救和治疗;在工业领域,氧气用作金属加工、燃烧控制、污染治理等方面;在农业领域,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助剂和种植保护等方面。
二、氧气的危险性质和应急措施1.易燃爆炸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促进燃烧产生高温和火焰,与易燃、可燃物质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必须具备防火安全技术,如禁止使用易燃物品和明火等,确保氧气贮藏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氧气堆积产生爆炸。
2.高压危险性氧气在20℃下的标准状态下,压力为101.325kPa,一旦氧气贮存过量或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压力过高,甚至爆炸。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氧气瓶,并确保使用环境干燥、不受阳光暴晒。
3.窒息危险性氧气作为生命维持的必要物质,但其百分比浓度超过21%则有窒息危险。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必须对氧气百分比进行准确检测,并配备合适的呼吸器材和急救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处理。
4.其它危险性氧气还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和危害眼睛等危险性质,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避免氧气与酸、铜、锌等物品接触,以防发生危险反应。
五、安全技术措施在使用氧气时,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氧气的性质、危险性质和应急措施。
2.氧气瓶的检验、填充、货运、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氧气贮存场所必须保持通风干燥,禁止使用火源、明火等,防止氧气堆积。
4.使用氧气时,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呼吸器材,提供充足的通风,并保持空间干燥。
氧气安全技术经验说明手册
![氧气安全技术经验说明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2f86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c.png)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传真号码:企业应急: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化工和冶炼中的强氧化剂、制造水、煤气和天然气,低温氧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金属,火箭发动机,空气净化,液态氧炸药,制冷剂,染料,半导体制造,微电子业,化学气相淀积,还用作标准气、平衡气、零点气.产品限制用途:严禁用作医疗.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积聚;空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能降低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点;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危害,但液态氧大量排放时会产生高浓度危害和气云危害,能降低周围物质的燃点.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防范说明:预防措施:1、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阳光直射,工作场所禁止吸烟.2、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3、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必须接地和跨接.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合格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6、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事故响应:1、如发生火灾,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灭火.2、如发生泄露,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或强力通风.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空气置换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3、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5、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顺畅.如呼吸困难,进行人工呼吸,就医.6、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不可催吐.立即就医.安全储存:1、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2、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3、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4、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5、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废弃处置: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自然通风处理.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CASNo.第4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氧,易导致冻伤,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立即就医.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对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穿棉质防寒工作服、电气防爆、防止冻伤、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医生的特别提示:无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无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特别危险性:本品助燃,是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液体遇热后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导致容器内压增大引起开裂或爆炸.特殊灭火方法:无灭火过程中采取的保护行动: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防人员应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员个体防寒、防静电防护,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鞋等,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棉质工作服.应急处理程序:1、尽可能把气体来源阀门关闭,立即切断有关电源,并按事故报警程序报告.2、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对道路进行警戒,严格限制出入.3、迅速切断泄露源,特别小心防止任何可燃物或衣物被氧气饱和而起火.4、防止气体积聚,对现场抽排或强力通风5、禁止任何火源.环境保护措施:无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露: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大量泄露:设置警戒,加大通风,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保持警戒,待环境含氧量低于23%后撤销警戒.第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个体防护等措施参见“SDS第8部分”.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外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品、腐蚀性物品混储.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操作者在刚离开富氧环境后,不许立即使用明火区.充装氧气的气瓶、液压罐禁止充装其他气体或液体.应随时保持气瓶、液压罐内外的清洁,不得沾染油脂任何其他污物,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气容器之前,必须将氧气进行置换,当氧气体积含量降到23%以下方可开始工作.储存: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第8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无工程控制方法: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皮肤和身体防护:穿一般棉质作业工作服特殊防护措施:避免高浓度吸入第9部分理化特性第10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存储和使用,稳定危险反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应避免的条件:明火、高热、易燃物不相容的物质: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危险的分解产物:无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0.1MPa1个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0.2MPa2个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第12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第13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残余废弃物: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对容器进行脱脂、干燥、置换处理废弃注意事项:处置时,远离火种、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油脂、乙炔.钢质气瓶报废处置时,应散尽瓶内气体.瓶内气体放散时,在放散口附近严禁烟火,且放散管应引出室外.第14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22001UN编号:1072联合国运输名称:氧联合国危险性分类:第2.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第5.1类氧化性物质包装标志:非易燃无毒气体、氧化剂包装类别:Ⅲ类包装包装方法:气瓶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处理设备.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防止日光暴晒,运输时不能接触油脂.严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品、腐蚀性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生活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第15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8、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20576-2006~GB20602-2006,不包括GB20600-2006第16部分其他信息编写和修订信息:填表时间:2015年3月02日填报部门:生产部数据审核部门:安技科修改说明:与第一版相比,本修订版SDS对下述内容进行了修订: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增加了GHS危险性分类和标签要素、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第12部分生态学信息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20576~20602-2008,。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04825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5.png)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氧气是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它在医疗、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由于氧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和控制,就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正确的氧气使用和安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手册旨在向使用氧气的人员介绍氧气的安全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安全地使用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是常见的气体之一。
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它能够加速燃烧速度,使燃烧更加剧烈。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火种的接触,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氧气的储存和输送。
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和输送,储存和输送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压力和温度,避免氧气的泄漏和过热。
储存和输送氧气的容器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三、氧气的使用。
在使用氧气时,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氧气供应系统,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工具。
使用氧气的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氧气浓度过高引发危险。
同时,在使用氧气时,要严格控制氧气流量,避免过大的氧气流量导致火灾或爆炸。
四、氧气的安全操作。
在操作氧气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步骤。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具备操作资格证书。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五、氧气的存储和处理。
储存氧气的场所必须远离火源和热源,保持干燥通风,防止氧气与可燃物质接触。
在存储和处理氧气时,必须使用防爆防火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安全。
六、氧气的紧急处理。
在发生氧气泄漏或其他安全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疏散人员,切断氧气供应,防止事故扩大。
同时,必须及时报警并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事故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七、氧气安全意识的培养。
为了提高氧气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对氧气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使用氧气的人员都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氧气的安全技术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氧气SZJH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氧气SZJHSDS](https://img.taocdn.com/s3/m/ffbcf36490c69ec3d5bb7567.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3月31日 SDS编号:SZJH/SDS-001产品名称:氧气版本:SZJH 2.0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介及限制用途:化工、冶金的强氧化剂、输氧呼吸、金属焊接切割、标准气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助燃气体,本身无爆炸危险,但氧气容器沾染油脂时能引起燃烧、爆炸。
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含冷冻液化气体,可引起冻伤。
空气中正常含量为21%,氧分压过高超过40%会引起氧中毒,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浓度80%以上时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加压气体,类别冷冻液化气体。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助燃气体,本身无爆炸危险,但氧气容器沾染油脂时能引起燃烧、爆炸。
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含冷冻液化气体,可引起冻伤。
空气中正常含量为21%,氧分压过高超过40%会引起氧中毒,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浓度80%以上时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事故响应: 氧气为助燃气体,本身无火灾危险,周围10米内应无可燃物。
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
对火场中气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
最新版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新版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cabbcab4daa58da1114aca.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氧气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2021年5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21年5月15日版本: 1.0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石油化工生产中用于烃类的氧化,制造环氧乙烷、乙二醇等;医疗上用于氧气疗法,以治疗肺炎、煤气中毒等症状;液态氧可制液氧炸药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0 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 P244 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
•事故响应:—— P370+P376 火灾时:如能保证安全,设法堵塞泄漏。
•安全储存:—— P40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置:——无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给予医疗护理。
眼晴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本品不燃,能助燃,是易燃物和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火场中,由于内压增大,受热的容器或储罐有爆炸的危险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化工和冶炼中的强氧化剂、制造水、煤气和天然气,低温氧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金属,火箭发动机,空气净化,液态氧炸药,制冷剂,染料,半导体制造,微电子业,化学气相淀积,还用作标准气、平衡气、零点气。
产品限制用途:严禁用作医疗。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积聚;空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能降低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点;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危害,但液态氧大量排放时会产生高浓度危害和气云危害,能降低周围物质的燃点。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防范说明:预防措施:1、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阳光直射,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2、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
3、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必须接地和跨接。
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合格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6、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
事故响应:1、如发生火灾,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灭火。
2、如发生泄露,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
切断火源。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切断气源,然后抽排或强力通风。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空气置换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3、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5、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顺畅。
如呼吸困难,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6、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安全储存:1、不燃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2、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3、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
4、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
5、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废弃处置: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自然通风处理。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氧,易导致冻伤,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立即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
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
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对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穿棉质防寒工作服、电气防爆、防止冻伤、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医生的特别提示:无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无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
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
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特别危险性:本品助燃,是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
液体遇热后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导致容器内压增大引起开裂或爆炸。
特殊灭火方法:无灭火过程中采取的保护行动: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消防人员应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员个体防寒、防静电防护,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鞋等,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棉质工作服。
应急处理程序:1、尽可能把气体来源阀门关闭,立即切断有关电源,并按事故报警程序报告。
2、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对道路进行警戒,严格限制出入。
3、迅速切断泄露源,特别小心防止任何可燃物或衣物被氧气饱和而起火。
4、防止气体积聚,对现场抽排或强力通风5、禁止任何火源。
环境保护措施:无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露: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大量泄露:设置警戒,加大通风,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保持警戒,待环境含氧量低于23%后撤销警戒。
第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个体防护等措施参见“SDS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外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品、腐蚀性物品混储。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者在刚离开富氧环境后,不许立即使用明火区。
充装氧气的气瓶、液压罐禁止充装其他气体或液体。
应随时保持气瓶、液压罐内外的清洁,不得沾染油脂任何其他污物,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气容器之前,必须将氧气进行置换,当氧气体积含量降到23%以下方可开始工作。
储存:不燃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第8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无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无工程控制方法: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皮肤和身体防护:穿一般棉质作业工作服特殊防护措施:避免高浓度吸入第9部分理化特性第10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存储和使用,稳定危险反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应避免的条件:明火、高热、易燃物不相容的物质: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危险的分解产物:无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人如果在大于0.05 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
在0.1 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
人在0.2 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 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
如加入0.3 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第12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第13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残余废弃物: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对容器进行脱脂、干燥、置换处理废弃注意事项:处置时,远离火种、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油脂、乙炔。
钢质气瓶报废处置时,应散尽瓶内气体。
瓶内气体放散时,在放散口附近严禁烟火,且放散管应引出室外。
第14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22001UN编号:1072联合国运输名称:氧联合国危险性分类:第2.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第5.1类氧化性物质包装标志:非易燃无毒气体、氧化剂包装类别:Ⅲ类包装包装方法:气瓶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处理设备。
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防止日光暴晒,运输时不能接触油脂。
严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品、腐蚀性物品混装混运。
运输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生活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15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8)、《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 20602-2006,不包括GB 20600-2006)第16部分其他信息编写和修订信息:填表时间:2015年3月02日填报部门:生产部数据审核部门:安技科修改说明:与第一版相比,本修订版SDS对下述内容进行了修订: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增加了GHS危险性分类和标签要素、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第12部分生态学信息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60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