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

第一章森林立地

1、概念: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

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

布)。

举例:森林分布

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

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

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

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

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

③比较容易测定;

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

重要的作用。

(2)植被因子: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或种组)、建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

(3)人为活动因子:包括经营活动(森林收获和林下经营)和破坏活动(反复樵采和收取枯枝落叶)

3 、简述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1)直接评价法:直接利用收获量或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

如:地位指数法Site index curves

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site index comparisons between species 生长截距法 growth intercept

(2)间接评价法:是多变量定量分析法

如:测树学方法 measurational methods

指示植物法 plant indicators

地文学立地分类法 physiographic site classification

群体生态坐标法 synecological coordinates

土壤—立地评价法 soil-site-evaluation

土壤调查法 soil suervey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

1 树种选择应考虑哪些基础?

(一)物理因素:气候因素:水热组合;地形与地貌因素。

(二)生物因素

(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遗传特性)

①生长特性:速生、慢生;

②形态特性:树干通直,自然整枝性能强;

侧枝发达,自然整枝性能弱;

主根发达,根系

侧根很发达,根系浅。

③萌蘖性:萌蘖能力强,萌蘖能力差,甚至不能萌蘖

(2)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对环境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①光照: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

②水分:耐旱树种(耐、抗、避)、耐湿树种

③温度:喜温、耐寒等

④土壤:耐瘠薄、喜肥侧根很发达,根系浅。

⑤萌蘖性:萌蘖能力强,萌蘖能力差,甚至不能萌蘖

(3)林学特性:单位面积产量—密度、结构。

2 在确定树种选择时应把握哪些原则?

①经济学原则;

②林学原则

繁殖材料来源

繁殖的难易程度

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

③生态学原则

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

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遗传)

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观或斑块间关系

3 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间的关系?

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我们所说的地和树的适应,是指它们之间的基本方面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是比较协调的,能够产生人们期望的经济要求,可以达到培育目的。在这一前提下,并不排除森林培育的某个阶段或某些方面会产生相互矛盾,这些矛盾需要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调整。当然这些人为的措施又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拘泥于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持过分的谨慎态度,看不到树种的特性有一定的可塑性和人类在创造林木生长条件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倾向是不能科学地分析立地条件和树种生态学特性,凭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和热情,不顾成本,只能是事倍功半,或劳而无获。

4 适地适树的途径有哪些?

(1)选择

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选地适树: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2)改造

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大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3 各林种树种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三章林分结构及其培育

1、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P71—74,要自己总结,举例子)

最适密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数量范围。

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可以归纳为:

(1)林分密度和经营目的的关系

(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

(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