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 复习考点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综合,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在某立地上,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
立地指数:指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平均高。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分类:将生态学上相似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叫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按照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对林业生产进行的地域划分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3/2幂法则:密度与单株材积生长的效益,可以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即密度竞争效应幂乘式:V=KN-a,当N趋于最大密度时,a接近于1.5,则V=KN-3/2,称之为3/2幂法则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合理群体结构:就是说这种群体结构能使个体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并使整个林分获得最高产量,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种植点的配置: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形成一个植生组,间距小,而群与群之间的距离很大。
绝对生长速率:单位时间内,林木在重量、体积和高度等方面的绝对增加量。
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个体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温度、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个3分,共24分)1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8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15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1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空间排列方式17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又称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森林培育期末考试复习材料森林培育名词解释:(参考)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3、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因素。
4、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5、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评判和预测。
6、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7、立地类型: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成为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是指以森林为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宏观区划和微观分类的分类方式。
8、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9、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0、郁闭度: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11、疏密度:现实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标准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之比。
12、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叫人工林。
13、林种:根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14、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的百分比。
15、造林规划:是在相应的或者上一级的林业区划指导下,根据本地区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造林工作进行粗线条的安排。
16、长远观念:正确处理近期—中期—长远之间的的利益关系,正确对待森林培育和发展林业的长期性与近期利益。
17、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地域之间、行业之间、森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18、资源观念:认识到资源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只有保护和扩大资源,才能取得森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一、概念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整理)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专业(090702)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专业(090702)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一.研究方向01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02生态林与城市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03用才与能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04经济林(果林)培育与利用二.考试科目1.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高等数学或715数理统计(含概率论)④833森林生态学或851植物生理学2.复试考试科目森林培育学或果树栽培学总论三.参考书目1.初试参考书目707高等数学:【1】《微积分》赵树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线性代数》赵树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15数理统计(含概率论):【1】《数理统计》贾乃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833森林生态学:【1】李俊清,森林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孙儒泳,基础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1植物生理学:【1】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主编(华南师大),高等教育出版社【2】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华中农大),高等教育出版史【3】植物生理学,武维华主编(中国农大),科学出版社2.复试参考书目【1】森林培育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沈国舫,瞿明普主编【2】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郗荣庭主编四、北林森林培育学复习备考建议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森林培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立地: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二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目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林种:森林的种类。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化感作用:是一种树种通过自身产生并释放于环境中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含水量,树种不同,种子安全含水量不同。
种子生理后熟:具有生理休眠习性的种子多在秋季成熟,散落后被树木凋落物覆盖越冬,该条件下,继续进行胚的生长发育和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待春季发芽出土。
层积催芽:将种子与湿润物(河沙、泥炭、锯木等)混合或分层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催芽方法。
裸根苗:泛指在大田土壤中培育,出圃时根系裸露的苗木。
容器苗:用各种不同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的苗木。
苗木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土壤追肥:将肥料追施于土壤中。
为了补充基肥和种肥的不足,该肥多为速效性无机肥和人粪尿等。
根外施肥:是将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洒在苗木茎叶上,营养液通过皮层,被叶肉细胞吸收利用。
根外追肥避免了土壤对肥料的固定,灌溉和降水的淋失,肥料用量少,吸收率高、吸收速度快,是一种很好的追肥方法。
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第一章绪论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第二章森林立地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工林结构包括、。
2、苗木栽植方法可分为:、带土苗栽植、。
3、林地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和火烧除草。
4、透光抚育的主要方法有:、、。
5.混交图式内容包括:造林地立地条件、、混交类型、、混交比例、株行距六个方面。
6.林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七个阶段。
7.造林分、。
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伴生树种的作用的是:()A、辅佐作用;B、改土作用;C、化感作用;D、护土作用2. 下列不属于造林方法的是:()A、植苗造林;B、更新造林;C、播种造林; D分殖造林3.块状整地主要适用于:()A 、缓坡地; B、无风蚀平原; C、山区、平原; D、林中空地4.对杂木林,灌木杂草丛等的荒山、荒地及已恢复的老采伐地进行清理,应采用的方法是:()A、堆积清理;B、割除清理;C、火烧清理;D、化学清理5. 在造林整地中化学清理的优点是:()A、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除病虫害。
清除彻底省工;B、省工、彻底、安全;C、防止水土疏失;D、可以由抽生新条形成混交林或次生林6.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7.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8.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 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9.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 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0.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 C、梧桐、银杏; D、杨树、麻栎11.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12.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13.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 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14.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 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5.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 C、梧桐、银杏; D、杨树、麻栎16.“3-2-1”抚育指()A、连续进行6年共3次;B、连续进行3年共6次;C、连续进行3年共3次;D、连续进行5年共5次17.种间关系是一种( )关系A、生态;B、物理;C、生理;D、生物18.某些树种速生不丰产:()A、如泡桐和刺槐;B、如泡桐和杨树;C、如桦木和刺槐;D、如松树和刺槐19.油松×麻栎属于()A、阳阳混交型;B、阴阳混交型;C、阴阴混交型;D、混合混交型20.松类,橡栎类,紫穗槐,枫杨等适合()。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18)--课程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 工程造林 立地条件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适地适树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经济林 纯林混交林 森林生产力 种源 母树林 种子园 采穗圃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 千粒重 发芽率 发芽势 种子安全含水量苗圃 播种育苗 容器育苗 营养繁殖育苗 林分密度造林密度 森林主伐 森林更新二、简答题1. 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4.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5.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及其优点的相对性。
6. 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7. 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8. 请问种子储藏有哪些方法,分别适合什么类型的种子?9. 简述种子休眠的主要类型及催芽方法。
10.简述一年生播种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1.简述扦插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2.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与主要方式的特点。
14.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5.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6.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7.简述生长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8.简述3种森林主伐方式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19.简述3种更新方式的概念。
20.我国不同地区影响森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什么,以典型树种为例阐述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森林培育学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1、立地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也称上层高。
2、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3、生物学特性:指树种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生化特性。
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4、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由于历史的长期适应性形成各个树种特有的生态学特性5、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6、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7、顶端优势: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主茎生长很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8、先端优势:指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9、树种组成: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
1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2、次生林:指在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
13、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
14、自然稀疏现象:随林木密度加大,部分林木因营养空间过小而枯竭死亡,林分株数减少的现象。
15、乔林:以种子或植苗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乔林。
16、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即营养繁殖)形成的森林称矮林。
17、林班:是调查统计和施工管理的单位,其面积一般控制在100~400hm2,林班界一般以山脊、沟谷、河流等明显的地形地物进行区划调绘,必要时也可以用等距直线网格区划的办法。
18、小班:是造林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单位,宜林地按立地类型,有林地按林分类型,结合自然界线在现场区划界线的调绘,要求同一小班的地类、立地条件(类型)一致,因而可以使用同一个造林设计,组织一次施工来完成造林任务。
森林培育学复习重点
森林培育学复习重点1、中国林业六⼤林业⼯程:天然林资源保护⼯程退耕还林⼯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程野⽣动植物保护及⾃然保护区建设⼯程重点地区速⽣丰产⽤材林基地建设⼯程2、森林培育:从林⽊种⼦,苗⽊,造林到林⽊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标和客观⾃然规律所进⾏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的主要绊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3、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第⼆学科。
4、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理论体系:森林⽴地与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体系:遗传调控(如采种母树林、种⼦园的建⽴);结构调控树种组成、密度与种植点配植);环境调控(如林地抚育、森林抚育间伐等)。
5、种源:是指取得种⼦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6、选择种源的原则:⼟壤条件和⽓候条件。
7、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林的基础上,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种⼦⽽营建的采种林分。
8、母树林的特点:良种⽣产速度快,成本低;种⼦产量⾼;种⼦的遗传品质得到提⾼。
9、选择母树林的条件:⽓候条件;⼟壤条件;林分的位置和⾯积;林分的组成、年龄、郁闭度;优良林分的选择。
10、母树林的经营:疏伐(强度、次数);垦复除杂灌;施肥;灌溉;病⾍害防治;注意培养母树的冠形11、种⼦园:是⽤优树或优良⽆性系的穗条和种⼦培育的苗⽊为材料,按合理⽅式配置,⽣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采种场所。
12、三⼤良种基地:母树林;种⼦园;采穗圃。
13、建⽴种⼦园的优点:建⽴种⼦园是提⾼林⽊种⼦遗传品质的有效途径之⼀;可通过整形修剪使树冠矮化,提⾼采种⼯效;种⼦质量好;⾯积集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便于集约经营14、种⼦园的经营管理:⼟壤管理;⽔肥管理;整形修剪;间伐;花粉管理15、林⽊种⼦的发育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年期。
16、林⽊结实的周期性:树⽊结实丰产年与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做树⽊结实的周期性。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1.立地质量: 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2.森林立地类型: 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3.荒山荒地: 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的造林地4.立地条件: 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5.森林培育阶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培育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郁闭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的整个培育过程,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业。
6.立地指数法:在有林区,评价造林地立地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林分基准年龄时上层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作为评定宜林地立地质量的指标(即立地指数法)。
7.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8.林木生长: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这就是林木的生长。
9.林木个体发育: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在高等植物中,发育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指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10.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 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12.林学特性: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3.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
14.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5.森林潜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整理
森林培育的主要内容及森林培育学定义: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培育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森林培育学的英文写法是silviculture埋条育苗:将整根枝条埋于土中,使其生根长成幼苗的方法,一般选择一年生枝条.压条:将没有脱离母株的枝条压入土壤中或用其他湿润材料包裹,使其生根长芽.立地:对林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环境因子总和.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离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
伴生树种:在—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起,并能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在成花生长调节物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着成花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在逐渐形成花的过程称之为花芽分化。
种源: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园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园: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乔林:以种子或植苗方法形成的森林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形成的森林次生林:次生林在原始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参考)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金山的)1.极性和再生: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2.森林立地(立地条件):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4.树种生态学特性: 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每一树种在千万年的长期进化中,形成各自的生态学特性。
5.树种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树种的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特性。
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7.四绿工程:绿色城区\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8.林分结构: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主要决定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木配置和年龄结构。
9.林种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造林地整地:造林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11.封山育林:是遵循森林演替规律,利用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恢复森林.12.林木分级:13.植苗造林与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
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
又称分生造林。
14.森林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更新是森林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的基础。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
①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85%,3年保存率>80%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播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人工更新标准;天然下种整地的,达到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2)植被因子: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或种组)、建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
(3)人为活动因子:包括经营活动(森林收获和林下经营)和破坏活动(反复樵采和收取枯枝落叶)3 、简述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1)直接评价法:直接利用收获量或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Site index curves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site index comparisons between species 生长截距法 growth intercept(2)间接评价法:是多变量定量分析法如:测树学方法 measurational methods指示植物法 plant indicators地文学立地分类法 physiographic site classification群体生态坐标法 synecological coordinates土壤—立地评价法 soil-site-evaluation土壤调查法 soil suervey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1 树种选择应考虑哪些基础?(一)物理因素:气候因素:水热组合;地形与地貌因素。
(二)生物因素(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遗传特性)①生长特性:速生、慢生;②形态特性:树干通直,自然整枝性能强;侧枝发达,自然整枝性能弱;主根发达,根系侧根很发达,根系浅。
③萌蘖性:萌蘖能力强,萌蘖能力差,甚至不能萌蘖(2)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对环境的需求和适应能力)①光照: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②水分:耐旱树种(耐、抗、避)、耐湿树种③温度:喜温、耐寒等④土壤:耐瘠薄、喜肥侧根很发达,根系浅。
⑤萌蘖性:萌蘖能力强,萌蘖能力差,甚至不能萌蘖(3)林学特性:单位面积产量—密度、结构。
2 在确定树种选择时应把握哪些原则?①经济学原则;②林学原则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③生态学原则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遗传)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或斑块间关系3 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间的关系?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我们所说的地和树的适应,是指它们之间的基本方面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是比较协调的,能够产生人们期望的经济要求,可以达到培育目的。
在这一前提下,并不排除森林培育的某个阶段或某些方面会产生相互矛盾,这些矛盾需要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调整。
当然这些人为的措施又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拘泥于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持过分的谨慎态度,看不到树种的特性有一定的可塑性和人类在创造林木生长条件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倾向是不能科学地分析立地条件和树种生态学特性,凭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和热情,不顾成本,只能是事倍功半,或劳而无获。
4 适地适树的途径有哪些?(1)选择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选地适树: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2)改造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大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3 各林种树种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第三章林分结构及其培育1、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P71—74,要自己总结,举例子)最适密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数量范围。
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可以归纳为:(1)林分密度和经营目的的关系(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5)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2、培育混交林的意义(举例子)(1)、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4)、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6)、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3、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举例子)(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5)灌木和灌木混交4、混交林有哪些主要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内混交、隔株混交)、行间混交(隔行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团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5、举例说明为什么生产中大力倡导营造混交林6、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⑴、机械的作用方式:伤害、缠绕、绞杀⑵、生物的作用方式:授粉、根系连生、菌丝桥等⑶、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辐射场、热场等⑷、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他感作用或化感作用⑸、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途径(P115--117)(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2)、遗传改良(3)、林分结构的调控(4)、立地的选择和调控1如何正确利用树木的前期生长型和全期生长型特性?2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第七章植树造林1、整地的作用和方式作用:⑴改善立地条件①改善小气候造林地的采伐剩余物和植被经过全部或部分清理后,使光照可以直接到达地面,地面得到的直接光增加,散射光减少,空气对流增加,因而近地表层和地面的温度发生变化,白天增温和夜间降温明显,日夜温差加大,空气相对湿度下降。
②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植被清理后,降水直接到达地面,翻垦后的土壤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减少地表径流,降水易于渗入深层,并加以有效地保存,土壤固、液、气三相的比例趋于协调。
③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植被清理后,减少了植被对于养分的直接消耗,整地后形成的微域环境和特殊的小气候,加快了残留在造林地上的部分枝叶的腐烂分解,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整地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元素的循环,增加了速效养分的供应。
④减少杂草和病虫害通过整地可以减轻杂草、灌木与幼林的竞争,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整地破坏了病虫赖以滋生的环境,减轻病虫的危害。
⑵增强水土保持效能⑶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成活率)方式:1)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式。
这种整地方式可以全部彻底地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能显著地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也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或进行林粮间作。
此种方式费工多,投资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在施工中还会受到地形条件、环境状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全面整地适用于平坦地区,主要是草原、草地、滩涂、盐碱地以及无风蚀的固定沙地。
全面整地的限定条件是坡度、土壤的结构和母岩。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在南方或者是在北方,全面整地都不宜集中连片,面积过大。
2)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⑴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在造林地上呈长条状翻垦土壤,并在翻垦部分之间保留一定宽度原有植被的整地方法。
这种方法便于机械化作业,对于立地条件的改善作用也较好,不造成集中连片的裸露土壤,不宜造成水土流失,而且比较省工。
带状整地主要适用于无风蚀或风蚀比较轻微的地区,伐根及其他障碍物不太多的采伐迹地,坡度平缓或坡度虽大但破面比较平整的山地和黄土高原,林中空地或林冠下的造林地。
①山地带状整地a)水平带状:带面与坡面基本持平。
此法适用于植被茂密、土层较深厚、肥沃、湿润的迹地或荒山,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段;b)水平阶(又称水平条):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c)反坡梯田:田面向内倾斜成315反坡。
此法适用于坡度不大,土层比较深厚的地段,以及黄土区地形破碎的地段。
整地投入的劳力多,成本高,但抗旱保墒和保肥的效果好。
d)水平沟(堑壕式整地):沟底面水平但低于坡面,坡的横断面可为矩形或梯形。
水平沟容积大,能够截获大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且沟内遮荫挡风,能够减少地表蒸发,对于干旱地区控制水土流失和蓄水保墒有良好的效果,但用工量大,成本高。
e)撩壕:又叫抽槽整地、倒壕整地。
壕沟的沟面应保持水平,宽度和深度根据不同的要求有大撩壕和小撩壕之分。
②平原带状整地a)带状:为连续长条状。
带面与地面平。
带状整地是平原地区整地常用的方法。
适用于无风蚀或风蚀不太严重的地区沙地、荒地、采伐迹地、林中空地以及地势平缓的山地。
b)高垄:为连续长条状。
适用于水分过剩的采伐迹地和水湿地(水湿地不允许造林)c)犁沟:为连续长条状。
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⑵块状整地①穴状:为圆形坑穴,穴面与原坡面基本持平或水平;②块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坑穴。
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水平,或稍向内侧倾斜;③鱼鳞坑:为近于半月形的坑穴,坑面水平或稍向内侧倾斜。
鱼鳞坑主要适用于破面比较大、土层较薄或地形比较破碎的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功能强,是水土流失地区造林常用的整地方法,也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