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一、选题背景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二、课程目标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三、课程内容1、课程范围本课程将时间年限设定在1912-1949年,对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分专题的探讨;2、课程框架本课程为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系列,共分三个分支课程,每一课程针对一类历史人物展开,课程内部再分专题组织教学;课程一:中国现代史上的军政要员课程内容:课程由5个专题组成,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了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过程,感恩那些对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对历史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可观的评价; 专题一:辛亥革命时期分裂的革命阵营4课时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思想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些革命派大多来自由孙中山和黄兴组成的同盟会,他们与保守的改良派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并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军事行动;但在后期,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局面;本专题包含了在辛亥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任务,有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和宋教仁等人;通过了解各个人物的政治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碰撞,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内评价人物,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选择; 专题二: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4课时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催生了各个军阀势力,他们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割据一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联合,或是冲突;本专题包含了主要的军阀势力的领导人,有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和张作霖等;通过了解各军阀的地方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学生对军阀派系有系统的了解,更全面地认识军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专题三: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中国国民党从建党到退出大陆统治的十几年中,曾一度统治大部分地区,拥有大量政治、军事人才,这些人物在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专题包含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等高级领导人,也有张学良、何应钦等军事高级将领;通过了解国民党人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成就,学生对国民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国民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最终使中国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成立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实力,吸取来自各个阶层的人才,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题包含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政治家;还有彭德怀、陈毅等高级将领;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对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怀抱着感恩之心;专题五: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外交官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从初入国际舞台到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外交官的努力功不可没;本专题包含了陆征祥、宋子文、陈叔时等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学生结合当时的国力条件、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环境,能认识中国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外交冲突;课程二:中国现代史上的社会活动家暂定课程内容:本专题课程主要分为五个专题,每个可专题占2-3个学时加上讨论课和活动课共计18个学时专题一:教育事业工作者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其中有人完善了中国现代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蔡元培等;有人致力于平民与乡村教育事业,普及教育,开化民智,如晏阳初、梁漱溟等;专题二: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近代医疗事业与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他们其中有人在战时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如红十字会缔造者沈敦和,有人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检疫防疫体系,如伍连德;专题三:社会慈善事业工作者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其中有人捐资参与赈灾活动,如熊希龄,有人关怀社会底层孤寡、残障等弱势群体,如实业家陆伯鸿;专题四:艺术家与民间艺人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从事艺术创作传承民族文化的人物;他们其中有名扬海外的艺术大师与文化名人,如齐白石、梅兰芳等,也有来自底层社会的民间艺人,如阿炳等;在动荡的年代,他们不仅保存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如漫画家张乐平、文艺大师丰子恺等;专题五:外籍援华人士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近现代以来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援助的外国友人;他们有的为中国公共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有的在战争中救助中国难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活动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的成员如拉贝、威尔逊等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课程三: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知识分子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3-4课时,共12-16课时;专题一: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向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既屈辱又伟大的一段历史;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1930年代中国国力低下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在对日态度上,以及对抗日战争前景的展望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其间出现了周作人、陶希圣等亲日派,出现了在战乱中选择内迁避乱的一派,也出现了进行激烈的反日斗争的郑振铎等人;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希望利用对不同知识分子在国难面前的选择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抗战时期国家面对的内外危机,以及知识分子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专题二: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主义的失败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原本是一个较为高深的研究课题,不太适合在高中进行讲解;然而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对于中共和我国国家体制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激;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由学生对现代史上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进行自主探究,从单个的或者一组人物入手,将他们的主张和自身经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我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同理心;专题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设置这一专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在我国现代学科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的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性,让他们对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具体的如梁思成的建筑学、梁启超等人对历史学的贡献等;专题四:西学东渐下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现代史上的中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产生了很多的质疑,甚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全盘抛弃;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如梁漱溟等人发起对传统儒学等传统的保护和再生;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天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四、课程展开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史料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2、成果展示:以课堂报告、辩论、小论文等形式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3、评价标准:以探究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严谨性、学生分工合理性和结论的完整性、科学性等为评价标准,无标准答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安玉香“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以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途径,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在校内实施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机构、人员合作,在具体实施历史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思想,采用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这些专业活动必须含有历史知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1.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课程类型。

相反,可以有不同的变式,不同的类型,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

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校本开发的课程领域仍然集中于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因为只有这一部分课程国家控制不十分严格。

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也就是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重点中学逐步开设历史选修课,到了90年代,逐渐有了历史活动课,在1999年和2000年的重点中学里又开始有了历史研究性课程。

目前,一些重点中学又开始了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是教师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发课程,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撑,不能保证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课程类型繁多,既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又使学生疲于应付,违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2.研究的薄弱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

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从1994年到2003年,笔者能见到的有关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章只有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赵俊老师的《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一文。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素养,学校从2015年开始开发了校本历史课程。

下面分步骤介绍这一历史校本课程的详细情况。

一、设计思路在设计思路上,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主要采用“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依托”的教学理念。

通过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包括三个部分:中国古代文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其中,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涉及了夏商周三个朝代、中华帝国、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世界历史部分则主要解读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三、教学活动安庆石化一中为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阳行动”,每年重阳节期间学校会组织学生拜访敬老院并为老人提供服务,让学生懂得尊敬老人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名师讲堂”、历史爱好者沙龙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四、教学成效通过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学生不仅学会了历史知识,还能够思辨历史和与人交流。

有的学生甚至通过这一课程更加热爱历史文化,并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

因此,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需品。

综上所述,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打破了传统历史课的局限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相信在未来,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将会成为更加深入人心的教育品牌。

初中历史校本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实践活动教案
1. 了解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 学习并掌握如何进行历史校本实践活动;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2. 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种类和形式;
3. 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重点
1. 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意义;
2. 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历史校本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 讲解:说明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种类和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种活动适用的场景和目的;
3. 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一项历史校本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实施;
4. 总结: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六、教学手段
1. 授课、讲解;
2. 分组讨论、合作实践;
3. 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七、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对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实施情况;
3. 学生对实践活动结果的总结和反思。

八、教学反思
通过历史校本实践活动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文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人文历史,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我国的历史为主线,涵盖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

内容主要包括:1.古代部分: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近代部分:介绍我国近代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现代部分:讲述我国现代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历史实验,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主要资源有:1.教材:选用权威的人文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校开展历史教育的实施方案

学校开展历史教育的实施方案

学校开展历史教育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历史教育不仅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历史教育,学校制定了一项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设置相关课程学校将制定相关课程,涵盖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并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历史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内容。

这样,学生们可以在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校将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历史研究。

在选择历史研究课题方面,学校将鼓励学生选择与自身兴趣相关的课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增加实地考察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通过亲身感受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的氛围,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受力。

同时,实地考察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和写作学校将鼓励学生参加历史演讲和写作比赛。

通过自主准备演讲或撰写论文,学生们能够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通过演讲和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

六、开设历史文化讲座学校将定期邀请历史学者和文化专家来校开设历史文化讲座。

通过专家的讲解和解读,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

同时,讲座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专家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七、组织历史展览和艺术表演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历史展览和艺术表演活动。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设计展览板和展示作品。

同时,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如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出,学生们能够将历史故事和角色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历史校本设计教案初中版

历史校本设计教案初中版

历史校本设计教案初中版教学内容: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2.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和政绩;3.掌握秦汉时期的艺术、文化和科技成就;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秦始皇的统一和改革;2.汉武帝的统治和开拓;3.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2.小组讨论;3.学生自主学习;4.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二、讲授(25分钟)1.秦始皇的统一和改革a.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b.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c. 秦始皇的法制建设2.汉武帝的统治和开拓a. 汉武帝的政治措施b.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c. 汉武帝的文化建设3.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a. 秦汉文学的发展b. 秦汉艺术的特点c. 秦汉科技的进步三、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成就,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代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范文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范文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范文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我们计划组织一次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课堂活动。

活动主题为“亲历历史”,通过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和模拟历史事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首先,我们将安排一次校内历史遗迹考察的活动。

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学校内部探索历史建筑、纪念碑等,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通过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历史遗迹,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紧接着,我们计划组织一场模拟历史事件的体验活动。

学生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扮演历史人物,参与模拟某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再现。

他们将根据故事情节和背景信息,扮演各自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当时的历史场景,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接着,我们将安排一次历史文化体验之旅。

学生将跟随老师和导游,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他们将参观博物馆、文化街区等地,了解历史的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将组织一场历史名人讲座和互动交流活动。

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或历史研究人员来校,为学生们讲解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和成就,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和互动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名人的思想和影响。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的设计,我们旨在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
素养,使历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希望这次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为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和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标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这一课程。

我们强调了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引言历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对过去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对现在和未来的视角。

然而,传统历史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经验。

因此,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1.课程目标的设定:我们的历史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且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地方历史、社会变迁等。

3.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们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1.课堂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实地考察: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历史遗址,让他们亲自感受历史的痕迹,增强对历史的直观理解。

3.小组讨论: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效果与反思实施历史校本课程后,我们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他们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等。

对此,我们进行了反思并调整了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小学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小学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小学历史教学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思维和爱国情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文化遗产,为今后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 认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

- 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地图阅读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特征。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使学生能够自豪地讲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 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起源- 讲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了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

-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 介绍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发展- 讲述秦朝的建立与灭亡,了解秦始皇、秦二世等人物的事迹。

- 介绍汉朝的历史,如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帝的东汉建立等。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讲述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争霸,了解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事迹。

- 介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讲述隋朝的建立与灭亡,了解隋文帝、隋炀帝等人物的事迹。

周口关帝庙校本课程设计

周口关帝庙校本课程设计

周口关帝庙校本课程设计周口关帝庙校本课程设计一、引言关帝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关帝庙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本课程设计了以周口关帝庙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关帝庙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认知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关帝庙概述1.1 关帝庙的起源与发展1.2 关帝庙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2. 关帝庙建筑特点2.1 关帝庙建筑风格与布局2.2 关帝庙建筑材料与工艺3. 关帝信仰与文化内涵3.1 关帝信仰的起源与发展3.2 关帝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3.3 关帝信仰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4. 关帝庙与社会4.1 关帝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4.2 关帝庙文化节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关帝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口关帝庙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并了解关帝庙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关帝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进行小组报告。

4. 制作展板:让学生自主制作展板,展示他们对关帝庙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估1. 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内容,形成完整的学习笔记。

2. 小组报告: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关于关帝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报告,并进行评估。

3. 展板评选:评选出最具创意和内容丰富的展板,并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书籍: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方面的书籍供学生参考。

2. 视频资料:提供关于关帝庙历史和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

七、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周:介绍关帝庙概述,讲解关帝庙的起源与发展。

2. 第二周:介绍关帝庙建筑特点,讲解关帝庙建筑风格与布局。

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范文

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范文

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范文引言: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和史料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历史学专业教学设计为主题,介绍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范文,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问题探究和历史资料分析方面具备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线,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与历史地理: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历史地理,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轴和空间范围,建立起整体认知框架。

2. 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选择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案例分析和群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历史文献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献和史料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借助课程中的实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史料分析,提高其历史研究和论证能力。

4. 历史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介绍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历史研究,培养其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5. 当代历史热点和关键问题探究:选择一些当代历史热点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学生参与结合: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参与互动,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支持使用互联网资源: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学术研究,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评估和利用网络资源。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加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本次课堂活动将以“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为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首先,我们将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历史文物保护区,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学生将有机会亲身感受历史建筑的魅力,通过讲解和观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其次,我们将开展一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与思想。

学生将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思考他们所处时代的背景和挑战。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与动机,为历史事件的发展提供更深入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安排一场历史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观摩展示品,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展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通过展览,学生将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演变过程,拓展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然后,我们将开展一次历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分享历史知识和见解。

专家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历史知识和观点。

学生将有机会与专家互动,提出问题和讨论观点,深入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讲座,学生将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深度。

最后,我们将组织一场历史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活动将包括手工制作、传统技艺体验等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与传统价值。

通过体验,学生将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知。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学生将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拓展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体验,提高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将更加喜欢历史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愿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校本课程东平历史人物--------活动设计

校本课程东平历史人物--------活动设计

东平历史人物--------活动设计背景分析:山东东平,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南北大运河贯通,“城廓规制,甲于东藩”,号称繁庶之地,东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数千年来,曾经产生过无数俊杰英贤,在东平大地上展出了不可尽数的辉煌的文化艺术。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东平的杰出代表人物及文化发展。

2、让学生懂得这也是文明发展之一。

3、通过对东平历史名人的了解,让学生更爱自己的家乡。

三、活动过程(一、)教师介绍历史上东平名家东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数千年来,曾经产生过无数俊杰英贤。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战国时的女政治家齐国王后钟离春;西汉时的“大夏侯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夏侯建;东汉时有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文学家刘桢;唐代有绘图凌烟阁的开国功勋卢国公程咬金,五代有宰相、文学家和凝及枢密使兼东京留守、音律学家王朴;北宋有父子状元梁灏、梁固,集贤殿大学士、宰相梁适,儿科医学家钱乙,画家梁楷;元代有状元霍希贤、农学家王祯、魏国公王士熙、戏曲作家高文秀;明代有政治家兵部尚书王宪、大理卿杜三策、御史王彬、医生高洞阳;清末有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者进士侯延爽,早年参加同盟会并曾参加刺杀清摄政王载沣的尹沺;民国时期有著名建筑师吕彦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才志士更是层出不穷,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万里,曾任安徽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无盐娘娘钟离春战国时期,齐无盐邑(今东平镇无盐村)人。

离春貌极丑,年三十而未嫁。

虽为平民女子,但素有大志,胸有良谋。

她关注国家大事,面对当时朝政腐败,国势衰退的局面,十分焦虑。

为了拯国救民,她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拜见齐宣王,指出齐王政治上有“四失”。

开始,齐宣王很生气,喝令杀她。

钟离春不慌不忙地说:“求大王让我说明这‘四失’后,再斩不迟”。

“我听说秦国重用商鞅,国家因此富强。

过不了多久,秦国就会出兵函谷关,与六国争雄,最先受害的就是齐国;而大王一无良将,二无强兵,战备松驰,人心不稳,这是第一失。

中小学历史课教案设计

中小学历史课教案设计

中小学历史课教案设计历史课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历史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进行好历史课的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教案是关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历史课的教案设计。

一、课堂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师制定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课堂目标,根据学科规范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

根据年级水平,针对历史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制定教学目标,增加对学生的支持和指导。

探究性学习、分层次、多角度、深入浅出、情感认知、启发思考等手段都可用于历史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建议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要求,将历史教学内容分为必选和选学部分。

必选部分包括填补历史知识的基础知识要点,而选学部分则是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部分之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和拥抱历史文化。

讲述法、归纳法、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等,都可以被应用于教学中。

在确定教学方法后,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保证学生在有序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良好的思维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绩评价和过程评价均可用于历史课程教学中。

对于成绩评价,考察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对能积累的知识进行量化评估。

对于过程评价,评估历史课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个人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针对学生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指出适当的改进方向。

历史课教案的设计是多个因素综合体现的,它的稳妥的执行,可以让历史课更有意义,更有启示性,也可以能够发扬学生能力和个性特点。

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规划和教育方法的设备,根据学科的特点,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业与生活,创造卓越的教育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确实是值得欣喜的。

高中历史课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课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课教案设计一、引言历史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对学生的历史认知、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历史课教案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评价与反馈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高中历史课教案。

二、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综合等。

3. 价值目标:通过历史教育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内容选择1. 重点内容:选取与学科核心内容紧密相关的重要时期、事件或人物,如古代文明、世界两次大战等。

2. 扩展内容:加入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运用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历史学习体验。

2.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注重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问和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五、教学资源准备1. 集思广益:通过查阅教材、资料、网络等多渠道,积累并整合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活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当天教学内容的思考和预热。

2. 知识点讲解:以幻灯片、图表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概念。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历史调查或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设计(王海鹏)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设计(王海鹏)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时间安
排及课时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内容结束后,利用3课时讲解。
成绩评定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评价方式:
1、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课堂互动情况。
2、课程结束学生以论文形式写出总结。
3、任课教师综合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设计张掖二中:王海鹏
课程名称
《河西走廊的民族变迁》
适用年级高二年Biblioteka 课程类型学科能力拓展型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自先秦至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民族变迁的史实和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历史概况,展现一段波澜壮阔又鲜为人知的历史,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背景分析
目前,很多高中生对于历史学习仅仅停留在记忆、背诵的层面,他们对“历史”很着迷,但是现有教材内容限制了他们对一些感兴趣的知识的了解和涉猎。本课程就是从他们身边的历史讲起,从他们知道点却知之不多的知识入手,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
1、扩充和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面;
2、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古城校本课程设计

古城校本课程设计

古城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保护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古城特色建筑、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城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城保护与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整理古城相关的资料,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古城的认识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保护古城观念。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对团队合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通过古城文化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古城历史与文化:介绍古城的起源、发展历程、历史人物及重大事件,分析古城文化内涵,关联教材《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 古城发展简史- 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 古城文化特色2. 古城建筑与民俗:学习古城特色建筑风格、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关联教材《美术》和《社会》相关章节。

- 古城建筑风格与特点- 民俗风情及传统手工艺- 建筑与民俗的关系3. 古城保护与开发:探讨古城保护的意义、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我国古城保护的政策法规,关联教材《地理》和《环境保护》相关章节。

- 古城保护的意义与现状- 我国古城保护政策法规- 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策略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收集、整理古城相关资料,关联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章节。

初中校本课程_【课堂实录】走进学校的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校本课程_【课堂实录】走进学校的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学校的历史》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教材中的相关实践活动,同学们兴趣大增,师生共同探讨,从众多的主题中选中了“学校的历史”这一最感兴趣的主题:虽然踏入校园已近六个春秋,学校虽然是大家熟悉的场所,但细想对学校的各种情况了解的还是很少,如学校的规模、设施、发展、办学特色、荣誉等知道的就更少,很想通过调查研究,加深对学校的历史了解。

学校是是学生成长的沃土,为了让学生在这个洒满师生辛勤的汗水、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无限梦想的乐园里,去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吧!同时也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我们决定在六年级开展以《走进学校的历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从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荣誉等方面去了解学校的历史。

2、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为校争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多方面了解学校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为校争光的思想感情。

难点:参观、调查、访问过程中的信息处理与收集。

三、活动计划:1、活动时间:三个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活动内容: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名称校址的变化、办学特色及荣誉等。

四、活动器具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准备好《走进学校的历史》活动计划表、调查表、照相机、摄像机等活动器材。

五、活动过程(一)确定主题,明确方向教师与学生探讨感关于学校历史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将研究主题进行归纳、筛选、整理后,再按照感兴趣、能实现、有价值的原则确立研究方向:1、学校基本情况2、学校校址及名称的变化3、学校的特色4、学校取得的荣誉(二)成立小组、制定方案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自由组合成立活动小组;由小组成员民主选定组长,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教师适时调整,分为四个调查小组,分别针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各小组根据本小组的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教师予以指导。

(三)按照方案,调查研究各小组按照活动计划方案,按照小组成员分工,调查了解各个活动主题的相关内容,同时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与大家分享。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2篇)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2篇)

2024年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探寻古代文明之美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3. 引导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待历史;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内容:1. 古代文明展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不同的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负责展示一种古代文明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艺术特点、科技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展览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展示板、模型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2. 观摩古代文化表演邀请专业的古代文化表演团队来校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古代文化的魅力。

表演内容可以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以不同的文明为主题,展现出各种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古代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古代文化的体验活动,例如制作古代文物模型、体验古代服饰、品尝古代食物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的内涵。

4. 古代文明之旅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和触摸古代文明的遗迹。

在导游的带领下,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

5. 名人演讲和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演讲和座谈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文明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学生可以主动提问,与专家进行互动,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古代文化的相关问题。

四、活动流程:1. 第一周:组织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研究的古代文明,并进行初步调研和资料收集。

2. 第二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展示板、模型等展示材料,并进行组内讨论和准备。

3. 第三周:古代文明展览活动,在学校指定的场地进行展览,并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前来参观。

4. 第四周:观摩古代文化表演,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5. 第五周:进行古代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古代文化。

6. 第六周: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
一、选题背景
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

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

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

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

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

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

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
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

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

二、课程目标
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
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程内容
1、课程范围
本课程将时间年限设定在1912-1949年,对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分专题的探讨。

2、课程框架
本课程为《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系列,共分三个分支课程,每一课程针对一类历史人物展开,课程内部再分专题组织教学。

课程一:《中国现代史上的军政要员》
课程内容:课程由5个专题组成,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了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过程,感恩那些对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对历史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可观的评价。

专题一:辛亥革命时期分裂的革命阵营(4课时)
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思想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些革命派大多来自由孙中山和黄兴组成的同盟会,他们与保守的改良派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并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军事行动。

但在后期,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局面。

本专题包含了在辛亥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任务,有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和宋教仁等人。

通过了解各个人物的政治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碰撞,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内评价人物,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选择。

专题二: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4课时)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催生了各个军阀势力,他们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割据一方。

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联合,或是冲突。

本专题包含了主要的军阀势力的领导人,有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和张作霖等。

通过了解各军阀的地方统治、
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学生对军阀派系有系统的了解,更全面地认识军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

专题三: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中国国民党从建党到退出大陆统治的十几年中,曾一度统治大部分地区,拥有大量政治、军事人才,这些人物在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专题包含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等高级领导人,也有张学良、何应钦等军事高级将领。

通过了解国民党人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成就,学生对国民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国民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最终使中国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成立了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实力,吸取来自各个阶层的人才,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题包含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政治家;还有彭德怀、陈毅等高级将领。

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对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怀抱着感恩之心。

专题五: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外交官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从初入国际舞台到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外交官的努力功不可没。

本专题包含了陆征祥、宋子文、陈叔时等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

学生结合当时的国力条件、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环境,能认识中国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外交冲突。

课程二:《中国现代史上的社会活动家》(暂定)
课程内容:本专题课程主要分为五个专题,每个可专题占2-3个学时(加上讨论课和活动课共计18个学时)
专题一:教育事业工作者
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其中有人完善了中国现代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蔡元培等;有人致力于平民与乡村教育事业,普及教育,开化民智,如晏阳初、梁漱溟等。

专题二: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
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近代医疗事业与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他们其中有人在战时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如红十字会缔造者沈敦和,有人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检疫防疫体系,如伍连德。

专题三:社会慈善事业工作者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活动家。

他们其中有人捐资参与赈灾活动,如熊希龄,有人关怀社会底层孤寡、残障等弱势群体,如实业家陆伯鸿。

专题四:艺术家与民间艺人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从事艺术创作传承民族文化的人物。

他们其中有名扬海外的艺术大师与文化名人,如齐白石、梅兰芳等,也有来自底层社会的民间艺人,如阿炳等。

在动荡的年代,他们不仅保存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如漫画家张乐平、文艺大师丰子恺等。

专题五:外籍援华人士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近现代以来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援助的外国友人。

他们有的为中国公共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有的在战争中救助中国难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活动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的成员如拉贝、威尔逊等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课程三:《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知识分子》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3-4课时,共12-16课时。

专题一: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向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既屈辱又伟大的一段历史。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1930年代中国国力低下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在对日态度上,以及对抗日战争前景的展望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其间出现了周作人、陶希圣等亲日派,出现了在战乱中选择内迁避乱的一派,也出
现了进行激烈的反日斗争的郑振铎等人。

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希望利用对不同知识分子在国难面前的选择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抗战时期国家面对的内外危机,以及知识分子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专题二: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主义的失败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原本是一个较为高深的研究课题,不太适合在高中进行讲解。

然而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对于中共和我国国家体制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激。

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由学生对现代史上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进行自主探究,从单个的或者一组人物入手,将他们的主张和自身经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我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同理心。

专题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
设置这一专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在我国现代学科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的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性,让他们对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

具体的如梁思成的建筑学、梁启超等人对历史学的贡献等。

专题四:西学东渐下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现代史上的中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产生了很多的质疑,甚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全盘抛弃。

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如梁漱溟等人发起对传统儒学等传统的保护和再生。

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天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课程展开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史料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

2、成果展示:以课堂报告、辩论、小论文等形式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
3、评价标准:以探究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严谨性、学生分工合理性和结论的完整性、科学性等为评价标准,无标准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