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及组织方案
有轨电车与道路交通系统的衔接问题及应对措施
增刊"./电1%A'B通9:的衔樓问麵='対措施崔诚靓(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0125,上海〃工程师)摘要有轨电车是具有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双重特性的集合体,在大部分情况下与道路共同敷设,这也带来了从设计、施工很多方面的问题#了有轨电车在“点”、“线”、“面”三个层次上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提出了加快有轨电车设计标准的制定、加强有轨电车全周期管理、利息现有轨电车智能交通系统等应对措T#从规划设计层面对有轨电车如何与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机动车系统进行衔接展开分析和论述#关键词有轨电车;道路交通系统;换乘衔接;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482.1.09DOI:10.16037/j.1007—869x.2020.S1.015Connectiun Problems between Tramcar and Road Transpoitatiun Systrm and Countrr-measuresCUI ChengliangAb,tract Taamcaaisacombination ofaoad taa f icand aail taanspoatation,and in mostcases,taack and aoad aaelaid to-gethea,which baingsmany paoblemsin design,constauction and opeaation.Thaough summaaieing the contaadictions between taamcaaand aoad taa f icsystem faom thaeelevelsof point,line and suaface,co a esponding counteameasuaesaae paoposed to speed up thefoamulation oftaamcaadesign stand-aads,staengthen thetaamcaalifeciaclemanagementand usein-foamation to aealieetheinte l igenttaamcaataanspoatation sys-tem.Fina l y,theconnectionsbetween taamcaawith pedestaian system,non-motoavehiclesystem and motoavehiclesystem aaeanalyeed.Keyword,tramcar;road transpoeation;transfer and connection;planning and desionAuthors,addre,,ShanghaiUaban Consta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ite(Group)Co.,Ltd.,200125,Shanghai,China近年来,有轨电车以其较快的速度、较大的容量、良好的舒适性、景观性与的、较强的经济性等,在国内城市的公共交通中普及起来。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摘要: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各国加大了有轨电车的研究力度,以降低能源消耗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绿色低碳交通工具,有轨电车的线站布置和交通组织设计,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关系着有轨电车的安全运行和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就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车站布置形式进行介绍,提出有轨电车的具体交通组织设计,以不断提高有轨电车的运输性能,促进有轨电车运营效益不断提升。
关键词:有轨电车;线路布置;车站布置;交通组织设计近年来,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方式,在环境城市交通堵塞和环保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噪音小、外观优美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对于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一般情况下,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是采用地面线,便于维修和更换,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轨电车的行车要求、有轨电车的车辆技术参数等得出,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有两侧布置、中央布置和一侧布置三种,根据实际线路敷设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线路布置形式,以提高有轨电车运营过程的安全性。
其中,两侧布置形式是将有轨电车的双线分别敷设在交通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在人行道上设置车站站台,并在道路的最外侧设置非机动车车道,以遵守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则,保证人们的出现安全;中央布置形式是在道路的中央集中敷设有轨电车的双线,在有轨电车两侧分别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同时设置相应的人行斑马线,便于人们乘坐有轨电车;一侧布置形式是在道路一侧的非机动车道上集中敷设有轨电车的双线,在道路的最外侧设置非机动车的车道,并将有轨电车的乘车站台设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上,以保障人们的乘车安全。
二、有轨电车的车站布置形式在进行有轨电车的车站布置时,要根据城市的建筑物规划情况、地形管线的敷设形式等,选择最合适的位置,以减少乘车造成的交通混乱,防止车站破坏附近建筑物的美观等,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提高有轨电车运营的经济性。
有轨电车提升运营服务方案
有轨电车提升运营服务方案一、背景介绍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具有运力大、运价低、沿线服务范围广等优势,深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增长,有轨电车的运营服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运力不足、运行速度慢、车厢拥挤等。
为了提升有轨电车的运营服务水平,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运力不足:有轨电车的运载能力有限,尤其在高峰小时段,乘客常常需要忍受拥挤和排队等情况。
2. 运行速度慢:有轨电车的运行速度一般较慢,往往被其他车辆拥堵,导致乘客出行时间较长。
3. 车厢拥挤:有轨电车上车厢的座位数量有限,乘客多时常常需要站立,拥挤的环境容易引起不适和安全隐患。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升有轨电车的运营服务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增加运力针对有轨电车运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车辆数量和增加服务频次来提升运力。
具体措施包括:- 增加车辆数量:增购新车辆,并进行必要的线路扩建,以适应人口增长和出行需求。
- 增加服务频次:在高峰小时段增加有轨电车的发车频次,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2. 提升运行速度为了解决有轨电车运行速度慢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道路交通流线: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合作,优化有轨电车所经过的道路交通流线,减少交通拥堵情况。
- 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加强对有轨电车的调度和运行监控,提高运行效率。
- 增加专用道:在繁忙路段,设置有轨电车专用道,避免与其他车辆争道行驶。
3. 改善车厢拥挤情况为了改善有轨电车车厢拥挤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扩大车辆和车厢:增加每辆车辆和车厢的座位数量,提供更多舒适的座位给乘客,减轻车厢拥挤的情况。
- 安装行李架和挂钩:在车厢中安装行李架和挂钩,方便乘客携带大型行李和购物袋,减少拥挤感。
- 加强运行监控:加强对有轨电车运行情况的监控,及时调度运送能力不足的车辆,减少乘客拥挤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的实施为了确保改进措施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调研与规划:在实施改进措施之前,进行调研和规划,了解市民需求和交通状况,确定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有轨电车地铁规划方案 (2)
有轨电车地铁规划方案摘要在当今城市交通中,地铁和有轨电车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公共交通工具。
本文将从目前城市交通状况、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布局等方面,详细探讨有轨电车与地铁的规划方案。
现状分析公共交通运营一直是城市居民的重要出行方式。
但现状显示,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着以下问题:1.时刻表不准确,车辆运行缓慢。
2.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乘客满意度低。
3.公交车与私家车争道,拥堵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部门正在考虑将有轨电车和地铁引入城市交通系统。
地铁规划方案地铁是一种在城市地下建设的快速交通线路。
它的主要优点是:1.高速便捷:地铁地下建设,避免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同时运行速度较快。
2.环保节能:地铁主要使用电力,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影响较小。
3.准时稳定:地铁的时刻表可控性较高,运行稳定,使用时不需要受到道路交通的影响。
因此,地铁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被广泛应用。
在制定地铁规划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地下空间分配:地铁项目在建设中涉及大量地下空间的使用,因此在地铁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分配。
2.资金投入:地铁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因此需要在发展中寻找更多的投资来源。
3.风险防范:地铁建设存在较高风险,规划时应考虑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有轨电车规划方案有轨电车是一种利用电能和轨道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交通工具。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灵活便捷:有轨电车相比地铁,在站点布置上更为灵活,在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同时,更能满足市民对于便捷出行的要求。
2.投入成本低:相比地铁,有轨电车的投入成本较低。
3.环保节能:有轨电车也以电力为主要动力,不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因此,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定有轨电车规划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轨道线路分配:有轨电车项目所涉及的轨道线路与道路规划有关,因此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道路交通情况。
2.设备设施优化:有轨电车所使用的设施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经过市场验证,规划时应考虑设备设施的优化改进。
有轨电车实施方案
有轨电车实施方案有轨电车是一种环保、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载客量大、运营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轨电车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有轨电车实施方案。
一、线路规划。
首先,需要对有轨电车的线路进行规划。
在选择线路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状况、人流密集区域、商业中心等因素,以确保有轨电车线路的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确保出行的便捷性。
二、站点设置。
在确定线路的基础上,需要合理设置有轨电车的站点。
站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市民的出行需求,尽量覆盖到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域,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站点的设置也要考虑到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确保乘客的换乘便利。
三、车辆选型。
有轨电车的车辆选型直接关系到运营效率和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选型时,要考虑到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适应城市道路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车辆的节能环保性能,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运营管理。
有轨电车的运营管理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运营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组织架构,确保车辆、线路、站点等各个方面的协调运行。
同时,还要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提高运营效率。
五、宣传推广。
有轨电车的实施需要得到市民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宣传推广工作至关重要。
在宣传推广中,要充分宣传有轨电车的优点和便利性,引导市民选择环保、便捷的出行方式。
同时,也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有轨电车的服务质量。
六、安全保障。
在有轨电车的实施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有轨电车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有轨电车的安全运行。
同时,也要加强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环境保护。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应该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在运营过程中,要加强对废气、噪音等污染的控制,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影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并分析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影响。
一、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1 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布局传统燃油汽车大量排放有害废气,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限制了城市规划和发展。
而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的特点,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加放心地将道路、住宅等用地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域,避免了因为污染物排放带来的健康风险,实现了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
1.2 推动建设智能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交通体系的升级,并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经常配备了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灯、互联网等设施实现智能调控,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为城市的智能出行、自动驾驶等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新能源汽车对交通管理的影响2.1 减少交通拥堵传统燃油汽车排放废气会造成机动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特别是城市交通压力大的地区。
而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特点,有效减少了道路尾气污染,改善了交通状况。
此外,新能源汽车通常配置了导航系统和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可以及时获取道路拥堵信息,并提供替代道路和交通方式建议,帮助驾驶员避开拥堵路段,降低交通压力。
2.2 优化交通结构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了交通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
传统汽车主要依赖燃油驱动,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较高,而新能源汽车则通过电力、太阳能等能源驱动,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推动了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如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等,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优化了交通结构,提高了交通效率。
2.3 提高交通安全性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
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及组织方案
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及组织方案摘要:有轨电车在城市道路上运行,需要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在运行时与城市道路上其它交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干扰,对区域路网、路段通行能力、沿线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及人行交通产生影响。
本文重点研究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提出交通组织的原则及方案。
关键词:有轨电车沿线道路影响交通组织1 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有轨电车线路的布设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主要包括:区域路网、路段通行能力、交叉路口、沿线单位出入口及过街行人的影响。
1.1.区域路网在微观上可以通过对部分交叉节点和路段进行优化,来缓解一部分交通压力。
但从整个周边宏观的路网上来看,提高有轨电车及沿线道路通行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对相交道路、周边路网的车流量产生影响。
1.2.路段(1)独立路权段独立路权路段内利用道路红线对机动车道进行拓宽,保证建成后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
因此独立路权段道路通行能力与现状保证一致。
考虑到有轨电车建成后受公交优先政策影响,公交出行分担比例的提高,小汽车出行比例降低,再除去车流量稳步增长的影响,有轨电车沿线道路通行状况较现状应更顺畅。
(2)共享路权段路权共享可避免占用较多道路资源,有利于交通疏导。
采用共享路权不能确保有轨电车的优先权,局部运营效率有所下降。
由于采用共享路权,有轨电车占用一个机动车道,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有所下降,对社会车辆交通有一定的影响。
1.3.沿线单位、街坊出入口有轨电车位于道路中央,两侧单位出入口接机动车道,路段出入的右转车辆对有轨电车没有影响,而左转车辆对有轨电车有影响。
1.4.交叉口有轨电车采用路中布设,对于沿线采取了禁左措施的T型交叉口,即只允许“右进右出”,有轨电车线路敷设对禁左的T型交叉口不造成影响;但是对于可以左转的T型交叉口,需采取调整信号灯相位及周期或采取封闭、禁左、绕行等措施,有轨电车的路中布设对这些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协调问题探讨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协调问题探讨发表时间:2019-02-28T15:08:19.7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武可[导读] 摘要:有轨电车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兼备了低碳环保、美观舒适等特征。
苏州市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摘要:有轨电车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兼备了低碳环保、美观舒适等特征。
城市中的有轨电车多数被设置在城市交通路段的中间地带,这就会无形之中为市政道路的协调工作造成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有轨电车的路权形式与线路布设方式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对市政道路的交通组织协调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其与市政路基的和谐过渡方式,旨在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市政道路;交通组织;协调统一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深,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自1807年首台电车在英国路面问世以来,有轨电车开始逐渐在大洋洲、欧洲以及亚洲等地流行开来。
有轨电车不仅融合了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方式的优点,同时也真正将绿色出行理念落实到实处。
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国多地城市开展了有轨电车的建设。
以下就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之间的协调规划进行描述,旨在促进城市交通的和谐发展。
一、有轨电车路权形式及路线布设方式(一)路权形式现代有轨电车的路权形式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全封闭路、半封闭路以及共享路权。
其中全封闭路段指的是全封闭的专用道路,供有轨电车专门行驶,不会出现任何平面交叉路口,也不会有任何行人与车辆通过。
半封闭路段的意思是:路段中会存在一个专用的路权,在道路出现交叉路口与道路互相平行时,此时与其他道路交通形式相混合。
共享路权则指的是道路上多样化交通工具互相混合的一种道路交通形式。
在上述三种路权形式中,半封闭路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有轨电车的道路形式,与我国的交通道路分布以及驾驶习惯相符合。
在有轨电车穿越平行交叉路口时,应始终坚持以有轨电车信号优先,通过立体过道等方式,有效保证市政道路与有轨电车道路建设之间的良好契合。
城市有轨电车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研究
城市有轨电车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研究城市交通拥堵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难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城市道路的容量变得更加有限,因此,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迫切需要的。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备受关注。
首先,城市有轨电车在减少车辆数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比于汽车,有轨电车具有较大的运载能力,一辆电车可以替代多辆私家车。
当居民选择有轨电车出行时,意味着少了一辆或多辆汽车上路,从而减少了道路上的车辆拥堵。
在繁忙的交通路段,有轨电车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运行频次,降低居民的等待时间,促使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自驾出行。
其次,有轨电车有助于缓解道路拥堵并提高通行效率。
有轨电车通常有专门的道路或轨道,不受其他交通干扰。
因此,有轨电车可以在道路上独立运行,不受其他车辆的堵塞影响。
与其他一些公共交通工具相比,有轨电车的行驶速度相对较快,因为它们不受红绿灯的限制,不需要像汽车一样停在交叉口等待信号灯。
这使得有轨电车可以更流畅地行驶,减少了交通拥堵,并提高了整体交通通行效率。
此外,有轨电车还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交通堵塞不仅给居民带来了时间上的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相对于汽车,有轨电车使用电力而不是燃油,因此减少了尾气排放的危害。
同时,由于有轨电车运行在轨道上,其行驶平稳且减少了悬挂系统等部件的磨损,因而噪音较低。
这样一来,有轨电车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保护环境。
然而,城市有轨电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一方面,建设和维护有轨电车线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空间。
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土地价值较高,并且有轨电车线路需要专门的轨道和站点,这就增加了建设成本和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另一方面,有轨电车的线路布局相对固定,无法灵活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
这限制了有轨电车的线路扩展和运营调整的灵活性,可能导致线路过于集中,无法满足某些区域的需求。
城市有轨电车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探讨
城市有轨电车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探讨引言: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如何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市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其在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有轨电车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经济性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投资在建设轨道上,而电车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例如燃料成本远远低于汽车。
此外,电车通常采用定点停靠的方式,减少了堵塞和慢行的现象,提高了交通的运行效率。
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低还有助于控制公共交通票价,更多人选择乘坐电车,减少了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了道路拥堵,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
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环境友好性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提高不仅应关注交通拥堵问题,还应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相比于燃油驱动的机动车辆,有轨电车使用的是电能,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电车没有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小,有益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此外,电车的噪音也比汽车低,减少了噪音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因此,有轨电车的使用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
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有轨电车通常采用轨道运行,相较于公交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电车更稳定,因此乘坐电车时不易晃动,乘客可以更舒适地出行。
电车通常有固定的上下车站点,方便乘客登车和下车,减少了混乱排队和搭乘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感。
此外,有轨电车通常会有专门的调度系统,可以确保车辆按照计划运行,减少了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社区发展影响有轨电车一般会沿着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布设,为周边社区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这不仅使得周边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还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有轨电车线路的开通通常会带动周边商业区和居民区的发展,提升了周边社区的经济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建设中的沿线景观设计与保护措施研究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建设中的沿线景观设计与保护措施研究城市有轨电车工程的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有轨电车线路的沿线景观设计与保护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有轨电车工程建设中的沿线景观设计与保护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沿线景观设计在城市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中,沿线的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增添城市的美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以下是几点沿线景观设计的建议:1.1 与城市环境融合:有轨电车线路的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整体风格要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地方性植被和装饰材料,打造独特而又和谐的景观。
1.2 增加绿化带:有轨电车线路沿线可以增加绿化带,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
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吸收噪音、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绿化带可以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风的场所,增加行人的舒适感。
1.3 考虑视觉连续性:有轨电车线路沿线的景观设计要考虑视觉连续性,使整个线路的景观呈现一种连贯性。
可以利用色彩、形状、材料等多种手段,在视觉上形成一条连续的景观走廊。
1.4 探索艺术元素:在沿线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等,以丰富沿线的文化内涵。
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欣赏。
二、沿线景观保护措施在有轨电车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沿线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保护措施应采取以下措施:2.1 制定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在有轨电车线路的沿线区域,应制定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明确沿线景观的保护范围和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 保护自然景观:对于有轨电车线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可以划定保护区域,限制人为开发和破坏。
同时,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修复。
基于有轨电车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基于有轨电车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拥堵、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探讨基于有轨电车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一、有轨电车的优势有轨电车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节能:有轨电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相较于燃油车辆,无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同时,有轨电车的能耗相对较低,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能源消耗。
2. 安全可靠:有轨电车在轨道上行驶,不受其他交通因素的干扰,相对于公交车等,更加稳定和安全。
此外,有轨电车还具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
3. 容量大:有轨电车的车厢相对较长,能够容纳更多的乘客。
这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来说,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率。
4.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简单:有轨电车的轨道和线路相对于地铁等建设成本较低,且可以利用现有的道路进行改造。
这样一来,城市交通规划的成本也会相对较低。
二、基于有轨电车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路网规划:首先需要确定有轨电车的线路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线路布局。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
2. 车辆运营:有轨电车的运营需要考虑车辆数量、运营时间、发车间隔等因素。
根据城市的需求和交通状况,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营计划,确保乘客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3. 车站布局:有轨电车的车站布局需要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便利性。
合理设置车站的位置,使其与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相衔接,方便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4. 支撑设施建设:有轨电车的运营需要配套的支撑设施,包括车辆停放场所、充电设备、维修保养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需要与线路规划相结合,确保运营的顺利进行。
7-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一体化交通设计及实例分析(20140909(北京院赵慧)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一体化交通设计及实例分析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赵慧沈建文【摘要】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一般敷设于地面道路上,其与市政道路的一体化交通设计是影响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以及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一体化交通设计的四个关键问题,包括路权形式、车道布置方式、站位布置方式和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在此基础上,以吕梁有轨电车1号线为例,介绍了一体化交通设计的具体情况。
最后,提出了一体化交通设计的后续深化研究方向。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市政道路;一体化交通设计;吕梁有轨电车1号线1 前言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许多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国内对现代有轨电车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国外有轨电车案例分析[1-4]、有轨电车发展与启示[5-8]、有轨电车特点[9,10]、适用性分析[11]、交通组织设计[12,13]等方面,为我国许多城市开展有轨电车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设计角度出发,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与其他轨道系统的显著不同在于:现代有轨电车一般敷设在地面道路上,与道路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
那么解决好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问题,做好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的一体化设计,成为提高有轨电车运营效率、降低对市政道路运行影响的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一体化交通设计主要是指结合沿线用地情况、交通需求、道路设施、行人换乘及过街、机动车交通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确定有轨电车的路权形式、车道布置方式、站位布置以及交通组织方案等。
本文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经验,重点分析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一体化交通设计的四项关键内容,并以具体工程设计为例进行讨论分析。
2 现代有轨电车与市政道路一体化交通设计的关键问题2.1 路权形式现代有轨电车的路权一般分为两种:1、专用路权:在用地范围内,只允许现代有轨电车通行,其他车辆不得进入行驶的现代有轨电车路权方式。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摘要: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之一,多采用地面敷设,其建设周期、投资、运营成本都远低于地铁。
其线站布置和交通组织设计,与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密切相关。
本文就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车站布置形式进行介绍,提出有轨电车交通组织方式,以不断提高有轨电车的运输性能,促进有轨电车运营效益不断提升。
关键词:有轨电车;线路布置;车站布置;交通组织设计近年来,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的轨道交通方式,在搭建城市立体化公交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比较常规公交,因其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噪音小、节能环保的优势;相对于地铁,其具有施工工期短、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研究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布局对于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形式一般情况下,为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多采用地面线,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布设方式按照其布置位置的不同分为主要三大类:路中式、路侧式、双向同侧式。
从沿线既有道路改造、有轨电车系统升级、道路交通组织、乘客及行人交通组织等几个方面分析比较本有轨电车布设方式, 选择最合适的线路布置形式,以提高有轨电车运营的安全性。
㈠路中式:两条轨道线均敷设于道路中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道布设于有轨电车两侧。
路中式优点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干扰小、两线距离近,折返距离短,速度快、两侧列车共用接触网支架,美观且造价低、远期道路拓宽条件较充足、路中管线少,有轨电车路基施工及远期管线扩容均影响小、有轨电车两侧不易积水,保证运营安全。
缺点是站台布于道路中央,乘客上下车需横穿马路。
㈡路侧式:车道设置于机动车道外侧车道(道路分主辅路时,为主路外侧车道),为路侧式;又称两侧式,非机动车道设于道路最外侧。
路侧式优点是便于与其他公交方式接驳。
缺点是折返时需要中断道路交通、道路沿线路口车辆、行人与有轨电车间相互影响、上下行线路分别设接触网立柱、路侧管线多影响远期道路拓宽、有轨电车两侧易积水,不利于安全运营、对侧的乘客上车需穿过整个马路等。
电动汽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
电动汽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给城市交通结构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电动汽车的发展首先对能源结构产生了影响。
传统燃油汽车主要依赖石油,而电动汽车则主要依靠电力。
这意味着城市能源供应的重心会有所偏移,对电力的需求将大幅上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城市的电力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包括增加充电桩的建设、优化电网布局等。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也能促进能源供应的多元化,降低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提高能源安全。
在交通拥堵方面,电动汽车也有着独特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在运行时噪音低、排放少,很多城市为鼓励其使用,出台了诸如优先通行、免费停车等优惠政策。
这可能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电动汽车出行,短期内车辆总数可能会增加,从而给交通带来一定压力。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公共交通与电动汽车的协同发展,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交通拥堵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例如,通过智能导航系统,电动汽车可以避开拥堵路段,实现更高效的出行。
电动汽车的普及还改变了城市的交通规划。
过去,城市规划主要围绕加油站等燃油补给设施展开。
现在,需要更多地考虑充电桩的布局。
充电桩不仅要在商业区、住宅区建设,还需要在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广泛设置。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重新审视土地利用和交通设施的布局,以适应新的交通需求。
同时,为了保障电动汽车的高效运行,城市道路的设计也可能需要做出调整,比如设置专门的电动汽车车道,提高通行效率。
在出行方式上,电动汽车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选择。
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在电费价格相对稳定且低于油价的情况下。
这使得一些原本依赖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出行的人,可能会因为经济因素而选择购买电动汽车。
此外,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也使得长途出行变得更加可行,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出行范围。
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影响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对于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影响。
一、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传统燃油汽车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而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
因此,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显著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减少噪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传统燃油汽车的引擎噪音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压力。
而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噪音较小,可以显著减少噪音污染。
这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新能源汽车具有响应速度快、加速性能好的特点,可以提供更高的行驶效率和更好的动力输出。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长,充电时间越来越短,这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出行。
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能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四、优化道路资源利用,促进停车场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停车资源的重新规划与布局。
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传统燃油汽车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停车场的利用率下降。
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需求情况,对停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减少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优化交通管理。
五、推动城市规划与能源管理的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促使城市规划与能源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共同解决能源管理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运行需要建设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这就需要城市规划部门与能源管理部门协同合作,统筹规划和管理城市用地和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它改善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优化了道路资源利用,并促进了城市规划与能源管理的协同发展。
有轨电车施工确保既有道路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及施工组织措施
有轨电车施工确保既有道路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及施工组织措施在本工程工程施工中,交通保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拆除原破损道路施工阶段;第二阶段,排水施工阶段;第三阶段,路面施工阶段。
确定行驶路线:中标后,经理部根据详细的交通调查,提出合理的工程车辆行驶路线建议,报市政管理、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施工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详细的施工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确保交通安全目标的实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设生产、生活设施和基本作业场地。
尽量不占用城市道路进行各项基本作业。
设备机具不占用场内道路存放。
本工程所有混合料均采用集中购料,汽车运输到现场施工,为了减少购料拌和站的占地及对市区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本标段混合料全部采有商品混合料。
分幅分段施工,确保施工中交通不中断。
工程施工时,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围蔽防护,确保行人和车辆通行。
加强领导,在项目经理部成立“交通保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和副经理分任正、副组长,工程部长、安检部长、办公室主任任组员,全面指挥负责工程施工地段的交通保障。
并设立“维持交通纠察队”,归属办公室管辖。
其任务是:主动联络和接受交警部门的指挥和业务指导,与工程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协助进行本地段交通管理和本段管道沟槽开挖时的防护,出现问题及时疏解,避免道路堵塞,确保行车安全。
施工高潮期间,“维持交通纠察队”24小时值班,在施工地段特别是交通路口,协助组织交通疏解工作,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
把“交通保障”作为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做到“三同时”。
即研究生产必须同时研究交通保障,布置生产任务必须同时布置交通保障工作,检查生产必须同时检查交通措施落实。
施工前认真编制占用道路、交通疏解方案和保障措施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核签后,报交警队审批,经批准后正式施工。
施工时搭设的围栏、防护支架等设置显眼的防撞和限速警示等标志,夜间悬挂红灯,保证行车和施工安全。
针对重点,所采取的对策是:1、进场开工后,应单独编制交通疏导方案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主动与交通部门联系,介绍、汇报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总平面布置及工程材料、碴土数量、混凝土的运输量和运输计划及拟通过道路等情况,请交通管理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改进、完善交通运输方案,制定实施细则。
有轨电车施工交通疏导组织设计方案
有轨电车施工交通疏导组织设计方案1、交通疏导组织方案设计步骤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为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项目施工影响范围、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案的确定等;第二步为资料收集和交通调查,包括项目的施工组织、项目影响区内交通设施及交通运行等方面的调研和调查;第三步为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包括区内公交、路网、慢行、机动车交通组织等;第四步为交通组织方案的验收和实施。
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流程见图:2、有轨电车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有轨电车线路走向基本上是沿着城市道路的走向延伸,根据路基及道床施工占用道路的状况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路基及道床施工完全占用道路。
这种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表现为:道路完全断流,车辆需绕道行驶,增加了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并有可能导致相接道路成为断头路,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对外交通,包括停车库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影响两侧人行道行人的正常通行,需调整途经的公交线路,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改变现有的交通设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
此种情况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大,道路交通组织需慎重考虑。
目前第一种情况仅存在于路口转弯处及横跨现状道路的路基段施工。
第二种情况:路基及道床施工占用部分道路。
这种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表现为道路部分被占用,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对外交通,包括停车库机动车和行人的出入,影响两侧人行道行人的正常通行,对于线路敷设于现状道路中部的路基及道床施工,施工期间需要占用现道路中部行车道,道路行车能力将减少。
3、交通疏导组织原则1)协调性原则。
交通组织与雄楚大道高架桥施工相配合,保障各项工程的顺利施工,同时将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2)以人为本原则。
为雄楚大道沿线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出行空间,尽可能保证慢行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3)交通负荷均分原则。
采用各类交通管理措施降低雄楚大道交通压力,将交通流量调节至其他通道或其他时段,同时确保分流通道不产生新的堵点。
电车行车路线规划方案
电车行车路线规划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电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电车的优势在于零排放、节能环保,且能够承载大量的乘客,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就电车行车路线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电车的行车路线规划主要包括线路的选择、站点设置和换乘转线的安排。
首先,线路的选择是电车行车路线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交通网络的密度和覆盖程度,选择沿途经过人流密集的区域,确保电车的出行需求。
其次,还需要考虑线路之间的互补性和重合度,避免资源的浪费。
例如,如果两条线路的服务范围有较大重合,则考虑合并为一条线路,提高运输效益。
最后,还需要考虑线路的接驳性和延伸性,确保电车能够与其他交通工具无缝连接,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其次,站点的设置是电车行车路线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电车的站点设置应尽量贴近居民区和商业中心,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
站点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线路之间的均衡性,避免出现较长的站距和停靠时间过长的情况。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可以适当设立快速站和无人站,减少停靠时间,提高线路的运力。
最后,换乘转线的安排是电车行车路线规划中的关键一环。
电车的换乘转线需要考虑到不同线路之间的连通性和换乘的便捷性。
换乘节点的选取应考虑到人流密集区域和交通枢纽的位置,确保乘客的出行需求。
同时,为了提高换乘的便捷性,还可以设置换乘候车区和导向标识,给予乘客准确的换乘信息。
总之,电车的行车路线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线路的选择、站点设置和换乘转线的安排。
电车的行车路线规划应贴近居民区和商业中心,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合理设置站点,提高电车的运输效率;并且合理安排换乘转线,确保乘客的出行便利。
只有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和交通网络的密度,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电车行车路线规划方案,为城市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及组织方案
摘要:有轨电车在城市道路上运行,需要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在运行时与城市道路上其它交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干扰,对区域路网、路段通行能力、沿线交叉口、沿线单位出入口及人行交通产生影响。
本文重点研究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提出交通组织的原则及方案。
关键词:有轨电车沿线道路影响交通组织
1 有轨电车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
有轨电车线路的布设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主要包括:区域路网、路段通行能力、交叉路口、沿线单位出入口及过街行人的影响。
1.1.区域路网
在微观上可以通过对部分交叉节点和路段进行优化,来缓解一部分交通压力。
但从整个周边宏观的路网上来看,提高有轨电车及沿线道路通行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对相交道路、周边路网的车流量产生影响。
1.2.路段
(1)独立路权段
独立路权路段内利用道路红线对机动车道进行拓宽,保证建成后车道数与现状保持一致。
因此独立路权段道路通行能力与现状保证一致。
考虑到有轨电车建成后受公交优先政策影响,公交出行分担比例的提高,小汽车出行比例降低,再除去车流量稳步增长的影响,有轨电车沿线道路通行状况较现状应更顺畅。
(2)共享路权段
路权共享可避免占用较多道路资源,有利于交通疏导。
采用共享路权不能确保有轨电车的优先权,局部运营效率有所下降。
由于采用共享路权,有轨电车占用一个机动车道,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有所下降,对社会车辆交通有一定的影响。
1.3.沿线单位、街坊出入口
有轨电车位于道路中央,两侧单位出入口接机动车道,路段出入的右转车辆对有轨电车没有影响,而左转车辆对有轨电车有影响。
1.4.交叉口
有轨电车采用路中布设,对于沿线采取了禁左措施的T型交叉口,即只允许“右进右出”,有轨电车线路敷设对禁左的T型交叉口不造成影响;但是对于可以左转的T型交叉口,需采取调整信号灯相位及周期或采取封闭、禁左、绕行等措施,有轨电车的路中布设对这些T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有轨电车穿越“十”字型交叉口,沿中央布设将占用既有交叉路口的左转专用车道,另外,为提高有轨电车的通行效率,尽量考虑实现有轨电车信号优先,将对既有交叉路口信号控制造成一定影响,有轨电车路中布设将对沿线“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及信号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5.行人
由于有轨电车线路沿中央布设,车站设置在道路中央,其乘客上下车集散均需要穿越道路,因此,对过街行人造成一定影响,需综合考虑客流量及行人过街需求设置立体过街设施。
2 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2.1.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原则
结合周边路网现状及规划条件,通过对近远期交通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发现周边路网在有轨电车建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有轨电车周边路网交通组织设计原则如下:
(1)确保运营要求前提下对有轨电车实行适当的路口信号优先政策;
(2)尽量减少对相交主干道车流影响,非特殊路口尽量减少禁左、绕行等交通管理措施,减少绕行车流对周边路网的影响;
(3)完善规划干道路网,分担有轨电车沿线道路的交通压力;
(4)完善支路微循环,结合路口交通管制措施,引导车流绕行。
2.2.沿线路段交通组织原则
线站位方案布设时尽可能减少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对建设条件较好的路段,有轨电车尽量采用独立路权,同时必须保证现状道路的车道数,维持现有道路交通现状;
2.3.沿线两侧出入口交通组织原则
有轨电车线路采用地面敷设,对沿线道路会产生很大影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减少与现状交通的相互干扰,确保交通安全,尽量满足两侧单位的交通需求;可采取出入口只准右进右出,左转车辆可在邻近交叉口掉头等措施解决。
2.4.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原则
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采用优先方案。
有轨电车信号优先控制是通过对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对有轨电车车辆进行倾斜性的信号分配,提高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确保车辆的优先通行权
5.行人交通组织原则
行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参与者,有轨电车的新建也是为乘客出行来服务。
在行人交通组织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乘客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
(1)根据每个站点客流预测情况,建设必要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满足行人及乘客过街及进出站需求。
(2)客流量和过街需求较小的站点,可采用路口信号控制平面过街,但需设置足够宽的过街通道和足够充裕的过街绿灯信号时间。
(3)结合交叉口平面过街路口应通过设置渠化岛、路中安全岛为行人提供足够的驻足等待空间,保证过街安全性。
3 交通组织方案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有轨电车线路采用路中布设时,对路段的交通组织及沿线单位的交通组织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对区域路网、沿线交叉口及人行交通影响较大,故本节将重点研究线路区域路网交通组织、沿线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及人行集散交通组织。
3.1.路网交通组织改善方案
周边道路因有轨电车线路饱和度下降而分流部分流量,其道路状况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对改善整个路网的道路交通通行具有积极作用。
具体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如下:
(1)加快有轨电车线路周边规划干道网络建设,提高路网交通量承受能力。
(2)完善周边支路网微循环,打通断头路和关键节点,提高路网绕行能力。
(3)有轨电车沿线相交支路、次干道,可根据车流量大小,对交叉口进行封闭。
减少沿线交叉口延误,提高通行效率。
(4)对区域内主要拥堵路口和路段进行集中治理,通过拓宽道路、优化组织、交通管理、完善设施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3.2.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
交叉口形式不同对有轨电车产生的冲突点也不同,下面分别对十字型路口、T字型路口、Y字型路口进行影响分析。
(1)十字型路口
有轨电车与机动车流在十字交叉口存在12个冲突点,通过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需要对路口设置四个信号相位,才能解决机动车与有轨电车的冲突问题。
考虑到有轨电车还需要通过信号优先来保障运行效率,对信号相位还存在一定干扰。
相位过多,必然导致信号周期延长,从而影响到整个路口的通行效率。
为减小路口延误,可以考虑采取对部分进口实施禁左措施,将冲突点降低至4个,信号相位缩减至2个相位,可大大提高路口通行效率,保证有轨电车路口优先通过。
(2)T字型交叉口交通组织
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在T字型交叉口存在4个冲突点,通过交通信号控制需要设置三相位,才能解决机动车与有轨电车的冲突问题。
在相交道路进出车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对路口进行封闭,相交道路右进右出,来消除冲突点,提高有轨电车通过路口效率。
(3)Y字型交叉口交通组织
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在Y字型交叉口存在4个冲突点,通过交通信号控制需要设置三相位,才能解决机动车与有轨电车的冲突问题。
一般有轨电车敷设道路均为主干道,交通流量较大,不适宜采用封闭路口方式来解决路口冲突。
可结合路口部分转向流量特点,如禁止某方向左转,来消除冲突点,提高有轨电车通过路口效率。
4 小结
本文分析了有轨电车建设对沿线道路交通的影响,提出了沿线道路交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方案,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今后有轨电车的规划和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