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合集下载

动物学各纲特征

动物学各纲特征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而背腹明显,全身由吻、领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躯干部最长,又可分为鳃裂区、生殖区、肝囊区和肠区,末端为肛门,即由这5部分组成1..体壁和体腔:体壁由表皮、肌肉层和体腔膜构成。

2.消化和呼吸:柱头虫的消化道是从前往后纵贯于领和躯干末端之间的一条直管。

口腔背壁向前突出一个短盲管至吻腔基部,盲管的腹侧有胶质吻骨3.循环和排泄:循环系统属于原始的开管系,主要由纵走于背、腹隔膜间的背血管、腹血管和血窦组成。

4.神经:除身体表皮基部满布神经感觉细胞外,还有2条紧连表皮的神经索,即沿着背中线的一条背神经索和沿着腹中线的一条腹神经索。

背、腹神经索在领部相联成环。

5.生殖和发育:雌雄异体。

生殖腺的外形相似,均呈小囊状,成对地排列于躯干前半部至肝囊区之间的背侧。

体外受精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脊索:它是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

具支持作用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中空的管状结构。

它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3.咽鳃裂:在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称为咽鳃裂,或称鳃裂。

低等脊索动物和鱼类咽鳃裂作为呼吸器官终生存在,其它脊椎动物仅出现在胚胎时期。

4.具肛后尾:在无脊椎动物中,肛门后无尾巴,进化到脊索动物才出现了这一特征。

肛门后有尾巴。

5..闭管式血液循环: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少数种类为闭管式血液循环,多数为开管式血液循环,而脊索动物除了尾索动物,全为闭管式血液循环。

6.心脏位于身体的腹面。

在无脊椎动物中,所有有心脏的动物的心脏均位于背面,而脊索动物的心脏全部位于腹面。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1.脊椎动物具头,均为有头类。

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前端发育形成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官,成为头部的重要组成结构。

2.在绝大多数的种类中,脊索只出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脊柱由单个的脊椎骨组成。

脊椎动物也正是由此而得名。

脊椎动物的脊柱的作用有三:①动物体身体起支持作用。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脊椎动物学第六章 两栖纲

脊椎动物学第六章 两栖纲

第六章两栖纲(Amphibia)第一节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生活在水中的现代硬骨鱼类在鱼类进化史上确实是已达到了高峰。

然而,当我们注意到脊椎动物进化的整个图案时,可以看到,现存的硬骨鱼类只是进化中的一个复杂的分支,它已离开了通向更高等的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

脊椎动物进一步的发展是从水生到陆生。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陆上的生活条件远比水里要多样化,这使动物有了向更高级和更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这一类群中包括大鲵、蝾螈等有尾两栖类和日常习见的青蛙、蟾蜍等无尾两栖类。

现存的两栖类,从机能结构上和个体发育上都可以反映出它们的过渡性质。

从机能结构上来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同时它们又获得了一系列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承前启后,居于中间地位;从个体发育上来看,蛙类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则能上陆生活,从两栖类的个体发育也可以反映它在系统发生中所处的中间过渡地位。

陆地上和水中的生活条件是极不相同的:水中的温度变动范围,一般不超过25—30℃,而陆地上的温度,则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变化。

陆地上的湿度变化很大,对于陆栖动物来说,存在着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而对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在陆地,空气中所含的氧气,至少是水中所合的氧气的20倍;每升空气中约含氧气210ml,而每升水中仅含氧气3—9ml。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密度的1000倍,动物漂浮在水面上,附肢不必承受体重,而陆生动物的附肢,则需承受体重,由它把身体支撑离开地面并完成运动。

陆上环境条件复杂,机械性刺激加多,另外,如声、光等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和在水中的也不同。

所以,由水中转移到陆地上来,环境条件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动物体制结构的改造。

第二节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对于最早登陆的两栖类来说,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例如:呼吸介质改变的问题、重力因素、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陆地环境条件复杂和传导声、光的介质改变等。

脊椎动物学第四章圆口纲

脊椎动物学第四章圆口纲

第四章圆口纲(Cyclostomata)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海七鳃鳗、河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

它们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

这类动物的外形虽然像鱼,但不是鱼,它们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又因它们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故又称圆口类。

圆口类是一类营寄生生活而引起显著特化的动物,然而它们的一般结构甚为原始,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有关最古老的原始脊椎动物的概念。

圆口类的原始性特征表现在下列几点:1.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

与此相对的,其他各纲脊椎动物都有可以启闭的上下颌。

2.没有成对的附肢(只有奇鳍而没有偶鳍)。

3.没有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4.终生保留着脊索,刚刚出现雏形的脊椎骨(长在脊索鞘背面的一些软骨弧片)。

5.头骨不完整,还没有顶部,相当于其他脊椎动物头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6.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

7.脑的发达程度较低,内耳只有一个(盲鳗)或二个(七鳃鳗)半规管。

圆口类表现出的特化性特征是:1.具吸附性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具角质齿,分布在漏斗内壁及舌尖端形成锉刀式的摄食器。

2.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

3.嗅囊为单个的,藉单一的鼻孔开口在头顶中线上。

4.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中附有由内胚层起源的鳃丝,故圆口类又名囊鳃类(Marsi -pobranchii)。

圆口类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代表着动物已进入有头、有雏形脊椎骨,但还无颌这一发展水平,在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些现存的种类与古代化石中的甲胄鱼(Ostracoderms)相似,都无上下颌,合称为无颌类。

古代的无颌类已绝灭,而现代生存的七鳃鳗等少数种类可以说是活化石。

第二节圆口纲动物的形态结构本纲常见的种类为七鳃鳗,有淡水产的,如我国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产的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也有海水产的,如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躯体结构总结脊椎动物虽只是一个亚门,但因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就显出干差万别,形态结构也彼此悬殊。

然而高度的多样化并不能掩盖它们都属于脊索动物的共性,即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要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有些种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有些种类既使是成体也终生用鳃呼吸。

除无颌类的园口纲外并都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本部分仅从皮肤、呼吸、循环和骨骼四个方面,对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认识脊椎动物机体结构对环境的适应,并有助于加深理解脊椎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1.皮肤1.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脊椎动物的皮肤是一种多层细胞的结构,包括表皮与真皮两部分。

表皮为复层上皮组织,来源于胚胎的外胚层;真皮主要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中胚层而来,真皮中有血管、神经、感受器、色素细胞以及各种皮肤腺。

皮肤包被在整个动物体的表面,其机能多种多样,首先是保护作用,保护身体避免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防御化学、温度和光线等的刺激,防止微生物的侵袭。

其次是感觉机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此外,皮肤还具有分泌、调节体温,排泄、贮藏养料、呼吸、运动等多种功能。

皮肤的衍生物分为表皮衍生物和真皮衍生物。

表皮衍生物包括角质外骨路(如角质鳞、羽、毛、喙、爪、蹄、指甲、角等)和皮肤腺(如粘液腺、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等)。

真皮衍生物主要是骨质外骨骼,包括骨质鳞片、骨质鳍条、爬行类的骨板、鹿角等,楯鳞和哺乳类的牙齿则是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衍生物。

1.2皮肤的特点鱼类的皮肤反映水生脊椎动物皮肤的特征。

表皮和真皮均由多层细胞组成,表皮内富含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身体,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真皮较薄,直接与肌肉紧密相接。

真皮内有色素细胞。

皮肤衍生物除粘液腺、色素细胞外,还有骨质鳞片。

两栖类的皮肤代表着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

皮肤裸露,无任何骨质鳞片和角质鳞片(仅无足目中的蚓螈保留着残余的骨质鳞),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

18-4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共15页

18-4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共15页

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重点:比较的方法,横向(各系统器官)和纵向(系统进化顺序)脊椎动物的进化与分类(略)动物地理(略)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 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原条)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单层表皮,真皮原始结缔组织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衍生物:鳞片:盾鳞——硬鳞——圆鳞——栉鳞鳞式进化方向: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多细胞有管腺体:粘液腺(HE染色为淡兰色)浆液腺(HE染色有红色颗粒)爬行类:皮肤干燥,几乎无腺体(股腺)骨板和角质鳞片,真皮富有色素细胞(变色龙的植物性神经控制)鸟类:皮肤薄松软干,唯一的尾脂腺角质衍生物——羽色——物理性——化学性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均厚毛的结构,毛干的三层,毛色爪、蹄和指甲;角;腺体(皮脂腺和汗腺)穿山甲——角质鳞片,犰狳——骨质板二)骨骼系统:软骨和硬骨的概念并在切片上分别。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具脊索(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脊椎动物学概述

脊椎动物学概述
腹部湿水 剪开腹中线皮肤
剥离皮肤
唾液腺观察
分离脸部皮肤 找寻唾液腺
腮腺(耳下腺) 颌下腺 眶下腺 舌下腺(口腔内)
内部结构
打开体腔,原位观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雄、雌)
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示范)
口腔
处死
空气栓塞法致死
注意事项
针刺点应在近耳尖耳缘静脉远心端 针刺方向应由耳尖向耳根 针刺入静脉后应将针头稳定在静脉中
真兽亚纲
食虫目 树 鼩目 翼手目 灵长目 鳞甲目 兔形目 啮齿目
分目
鲸目
海牛目
食肉目
鳍脚目
Hale Waihona Puke 长鼻目 奇蹄目家兔的解剖及哺乳纲分类
实验目的
学习哺乳动物的解剖方法 掌握哺乳纲的进步特征
学会哺乳纲的分类方法
掌握各目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
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处死 外形观察
唾液腺观察
内部结构观察
外形
头、颈、躯干、四肢、尾
肘关节、膝关节 外生殖器(雄、雌)
返回
剥离腹面皮肤
口 腔
返回
肝脏
返回
胰脏
返回
肾脏(剖面)
返回
心脏(剖面)
返回
偶蹄目
作业
动物学实验总结、复习
外生殖器(雄)
返回
外生殖器(雌)
返回
原 位 观 察
返回
腮腺(耳下腺)和颌下腺
返回
眶下腺
返回
舌下腺
返回
消 化 系 统
返回
呼 吸 系 统

脊索动物各纲特征

脊索动物各纲特征

动物学脊索动物讲义脊索动物门1、具脊索或类似脊索的构造2、具背神经管3、具咽鳃裂尾索动物亚门海生,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在被囊中。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终生存在,贯穿身体。

体鱼形。

脊椎动物亚门1、身体左右对称,多分为头、颈、躯干、尾。

2、脊索仅存于胚胎期,成体为脊柱。

3、神经管位于消化管背侧。

4、多有上下颌,原口纲除外。

5、低等水生类呼吸器官为鳃,高等类群用肺呼吸6、完善的循环系统,心脏具肌肉。

7、排泄器官:1对肾。

8、多数为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

脊椎动物分类: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爬虫纲)5、鸟纲6、哺乳纲圆口纲1、没有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2、身体分头、躯干、尾3部分。

3、头、躯干圆形,尾扁。

4、神经系统、骨骼、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不发达。

鱼纲1、体多为纺锤形、扁形、棍棒形2、体表多有鳞、具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3、一条循环路线(一心室、一心房)4、呼吸器官:鳃5、生活环境:水生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纲具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1、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没成对的附肢2、成体用肺呼吸,具五指形的附肢3、发育过程有变态现象4、水中生殖爬行纲1、身体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部2、骨骼发达3、肺呼吸4、心脏分为两心房、两心室5、感觉器官发达6、多为陆地生殖7、胚胎发育有羊膜、羊水原蜥亚纲、有鳞亚纲、龟鳖亚纲、颚亚纲鸟纲1、恒温动物2、肌肉发达,全身被羽3、前肢成翅,能飞翔4、骨骼坚硬,空腔内贮有空气5、肺呼吸,有许多气囊6、心脏具完整的两心室、两心房7、肠道短小,不积存粪便8、具泄殖腔9、卵生现生鸟类: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1、身体分头、颈、躯干、尾、四肢5部分2、身体恒温3、身体被毛4、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幼儿5、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6、齿有门齿、犬齿、臼齿之分7、心脏分两心室、两心房8、多为胎生原兽亚纲:如鸭嘴兽后兽亚纲:袋鼠、考拉真兽亚纲:如鲸、野马、大熊猫。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了我们熟知的脊椎动物(Vertebrata)和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两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两个亚门、六个纲。

下面将对其特点进行简要记述。

一、无脊椎动物亚门(Invertebrata)无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庞大的一个亚门,主要包括了剑水螅纲(Cephalochordata)、甲壳纲(Tunicata)和环节动物纲(Annelida)三个纲。

1.剑水螅纲:剑水螅纲也被称为头索动物纲,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类。

剑水螅的身体呈纺锤形,约有2-7cm长,主要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沙泥中。

剑水螅具有一个明显的脊索(notochord),不具有头脑和眼睛,但有神经管。

剑水螅是过滤食物的动物,通过鳃裂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

2.甲壳纲:甲壳纲中的动物主要为海洋生物,具有外骨骼和甲壳,其身体躯干呈筒状。

甲壳纲中的动物是孤性动物,但有一些种类也可形成群体生活。

甲壳纲有两个亚纲,分别为参鞭亚纲(Ascidiacea)和海樽亚纲(Thaliacea)。

这些动物吸附在海洋底部或其他固定物上,通过鳃裂进行呼吸。

3.环节动物纲:环节动物的身体由一串相互相连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个腹足刺,用于附着和缩回时的运动。

环节动物的体内有明显的体腔,内部器官呈管状分布在体腔中。

环节动物有两个纲,分别为多毛纲(Polychaeta)和鞭毛虫纲(Hirudinea)。

多毛纲中的动物都是水生的,体长大多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寿命较短。

鞭毛虫纲中的动物主要分布在淡水环境中,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末端有唇吻,用于吸附宿主并吸取血液。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较少、较为进化的一类。

脊椎动物的身体都具有脊椎(vertebra)结构,脊椎构成了动物的骨骼系统。

3脊椎动物-鱼

3脊椎动物-鱼

六鳃锯鲨

锯鲨的锯形嘴两侧排列着14到34颗牙齿 。
大嘴鲨

大嘴鲨(巨口鲨)是鲨鱼家族里最稀少且最神秘的 鲨鱼之一。自从1976年抓到第一只大嘴鲨以来, 迄今只有22只的捕获记录 。巨口鲨同鲸鲨和姥鲨 一样,都是滤食性动物,身体最长可长到18英尺 (约合5.49m),重达2.5吨。
剑吻鲨

剑吻鲨非常罕见,生活在海面以下数千英尺(约 300m)深处,拥有半透明皮肤,身体呈桃红色。 与其他许多深海鱼类一样,剑吻鲨采用“真空 吸尘器式”摄食方式:一旦靠近猎物足够近, 剑吻鲨就会将它们吸入嘴中。
死鲨鱼躺在太平洋海底。有人在捕获这些鲨鱼 后,撕去它们的鳍用做鱼翅汤的原料,然后将 这些鲨鱼扔回海里。
2、鳐鱼


鳐鱼,属于软骨鱼纲,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 称。它们的身子扁平,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 到。尾根部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鳐 鱼的尾 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 有些尾部内有发电能力不强的发电器官。 鳐鱼体型大小各异:小鳐成体仅50厘米;大鳐 可长达2.5米。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和鱼类为 食,由上面突然下冲,扑捕猎物。体形巨大的 蝠鲼和能够放电的电鳐都属于鳐鱼类
蝠鲼能跳出水面
电鳐


电鳐栖居在海底,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 间。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 状的发电器,由变态的肌肉组织构成 。能发电, 用于防御和捕获猎物。电鳐能随意放电,放电 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大型电鳐 发出的电流足以击倒成人。古希腊人及罗马人 用黑电鳐的电击治疗痛风、头痛等疾病。 电鳐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 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 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游泳能力强的大型鲨鱼或海兽腹面,有时吸附 于船底,被带到世界各海洋。当到达饵料丰富 的海区,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 要食物为浮游生物和大鱼吃剩下的残渣,有时 也捕食一些小鱼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学各门主要特征

动物学各门主要特征
纤毛纲:草履虫、喇叭虫。
海绵动物门:
1、水生,成体营固着生活,体制多数不对称
2、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具有骨针或有有机纤维组成的内骨骼
3、具独特的水沟系统
4、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
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代表动物:
钙质海绵纲:白枝海绵。
六放海绵纲:拂子介。
寻常海绵纲:矾海绵。
腔肠动物门:
1、体制辐射对称
2、具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3、有组织分化
4、具肌肉结构
5、具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弥散式,牵一发而动全身)
分类: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代表动物:
水螅纲:水螅、钩手水母、桃花水母.
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霞水母。
珊瑚纲:海葵、珊瑚。
扁形动物门:
1、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并使神经进一步向前集中,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准确
5、分布:海水、淡水和潮湿的土壤都有分布,营共生和寄生生活的种类也不少
6、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等二分裂、纵二分裂、横二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出呀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生殖)
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
代表动物:
鞭毛纲:眼虫、利什曼原虫。
肉足纲:变形虫、太阳虫。
孢子纲:疟原虫、球虫。
3、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变态后营陆地生活,肺呼吸及五趾形附肢活动适应水生生活特征:头呈三角形、无颈、体表裸露有粘液、指、趾有蹼、体外授精。适应陆生生活;用四肢运动、肺呼吸。两两栖纲最先出现中耳。青蛙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4、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2心房1心室或近于2心室不完全双循环。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中出现羊膜,合称羊膜动物。体表干燥被角质的鳞片或甲有颈体内受精卵生使用羊膜卵完全用肺呼吸心室有隔膜,减轻了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混合使输氧能力提高。出现外耳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总结

总结:1、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双接式:颌弓通过它本身和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起来,见于原始的软骨鱼、总鳍鱼。

舌接式:颌弓借舌颌骨与脑颅连接。

多数软骨鱼和硬骨鱼属于这种类型。

自接式: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相连,其上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成关节。

见于肺鱼和路生脊椎动物。

颅接式:上颌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愈合,方骨和关节骨变为中耳的听小骨,下颌的齿骨直接连接脑颅。

见于哺乳类。

2、脊椎动物咽颅的演化:原始有头类咽弓名称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鸟类哺乳类第一对咽弓颌弓颚方软骨(上颚)方骨方骨方骨砧骨麦氏软骨(下颚)关节骨关节骨关节骨锤骨第二对咽弓舌弓舌颌软骨舌颌骨耳柱骨镫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舌器舌器舌器舌器第三对咽弓鳃弓第一鳃弓咽鳃软骨(2)上鳃软骨(2)角鳃软骨(2)下鳃软骨(2)基鳃软骨(1)与软骨鱼相同,但通常骨化舌器舌器舌器第四对咽弓第二鳃弓舌器舌器甲状软骨第五对咽弓第三鳃弓甲状软骨第六对咽弓第四鳃弓会厌软骨第七对咽弓第五鳃弓喉部软骨喉部软骨喉部其他软骨陆生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变趋势1)呼吸表面积逐渐扩大2)呼吸的机械装置更加完善:①两栖类的呼吸运动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

②爬行类开始形成了胸廓,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完成呼吸。

③鸟类在静止时胸腹式呼吸,飞行时利用翼的扇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

④哺乳类依靠膈肌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作用完成胸腹式呼吸。

3)呼吸道和消化道逐渐趋于分开:①两栖类的呼吸通道和食物通道在口咽腔处形成交叉。

②爬行类的鳄到哺乳类,形成了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4)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声器逐渐完善。

脊椎动物心脏各部分的比较:圆口类软骨鱼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静脉窦有有有有退化并入心房动脉圆锥无有动脉球有无无心房 1 1 1 2 2 2心室 1 1 1 1 1(有室间隔)2各纲脊椎的特点:⑴圆口纲:终生具脊索,出现脊椎雏形(神经弧片)。

⑵鱼纲:体椎(具肋骨),尾椎(具脉弓),双凹椎体,具脊索痕迹。

脊椎动物部分

脊椎动物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脊椎动物知识点归纳 联赛

脊椎动物知识点归纳 联赛

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三个主要特征; (从棘皮动物演变而来)1.脊索结缔组织背消化道背面和背神经管腹面棒状结构泡状细胞(有液泡)外有纤维组织膜再外有弹性组织膜起支撑、运动、保护作用被脊柱取代(但不同源) 在所有脊椎动物胚胎期都存在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脊索诱导素作用外胚层,合成神经蛋白中空管状(进化的表现,之前是实心管状) 发育成脑(大间中小延)和脊髓3.咽鳃裂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脊索和鱼类终身存在,其他脊柱胚胎期存在进化为喉及内分泌器官其他次要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自扁形动物就有)分节次生体腔后口内骨骼肛后尾和腹位心(脊索动物特征)分类 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脊索仅限于尾部雌雄同体逆行变态发育开管式循环(反向循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有(体外受精) 体表有被囊(类纤维,为无组织结构,由外胚层分泌而来的】此外为无组织结构的外套膜有昆虫的由几丁质组成的外骨骼,软体动物的由碳酸钙组成的贝壳)滤食性的消化无原肾,只有一团细胞只有一个实心神经节(之前在尾部的神经管和脊索被吸收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纵贯全身,并到最前端【又称无头类】代表动物文昌鱼一种古老的动物无头和躯干之分鳃裂简单而多有腹口(围鳃腔)皮肤:薄、透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肌肉;体节肌呈V型肱肌没有分化消化;滤食型食物经轮器摆动,到咽再到肝盲囊生殖;生殖腺围于围鳃裂,生殖细胞从腹孔排出体外受精循环;文昌鱼式循环;文昌鱼的血管系,是闭锁血管系。

腹大动脉在咽头侧面向左右发出多数分支进入鳃裂间的鳃桁中,再集合形成背大动脉,向后行分布于全身,其大部分形成主静脉,沿腹面前进。

背大动脉的一支分布于消化管之后,再集合形成肝门静脉入肝,经肝静脉与主静脉汇合入腹大静脉。

在这个型中没有在鳃呼吸型循环系中及肺呼吸型循环系中所见的肾门脉。

神经;中空的神经管泡状神经发育和变态;经过1桑葚期、囊胚、原肠胚、神经胚期排泄;原肾有靠渗透压作用的原肾细胞肾管和肾口3.脊椎动物亚门特征;1.具头 2.具脊椎 3.具心脏 4.具肾脏相对特征;1.多数具颌--除圆口纲 2.多数据偶肢头的概念;最后1一个鳃裂以下,感觉器官高度集中。

脊椎动物学笔记(刘凌云)

脊椎动物学笔记(刘凌云)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与人类的关系最密。

现存种类不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或是生活方式方向,都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异,但作为同属一门动物来说,几无例外地于其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中,都具有如下几点主要的共同特证。

1.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

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有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

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允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中,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骨质脊柱所取代。

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都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而无脊椎动物则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仅身体表面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2.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3.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

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

4.脊索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无脊椎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在消化道的背面,循环系统大多为开管式。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一、圆口纲1.外形身体圆筒形,分头、躯干、尾3部分,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黏液腺头部:七鳃鳗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内壁有角质齿,周边有穗状皮褶;盲鳗无口漏斗。

短管状单鼻孔位于头背部。

鼻孔后方皮下有松果眼,具有晶体和视网膜,能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也能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眼后部有鳃裂,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5个鳃裂,有一个总外鳃孔躯干部:无偶鳍,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尾侧扁,尾鳍为原尾型。

雄性第2背鳍高,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臀鳍。

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肛门位于尾基部,其后是泄殖突。

七鳃鳗营体表半寄生生活,盲鳗营寄生生活。

2.结构特征(1)原始特征✧无可咬合、能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具适应寄生、半寄生生活的可吸附的口漏斗和角质舌✧无成对的附肢✧终生保留脊索✧皮肤裸露无鳞,有发达的单细胞腺✧具软骨脑颅✧支持鳃囊的软骨鳃笼✧肌肉按体节排列,成“V”形✧胃未分化。

有独立的肝脏,无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

无肾门静脉。

红细胞有核✧脑分化为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延脑。

10对脑神经节。

混合神经✧有相对比较集中的感觉器官✓听觉器官:内耳。

七鳃鳗2个半规管,盲鳗1个半规管✓视觉器官: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嗅觉器官:单一外鼻孔相通的圆形嗅囊✧雌雄同体或异体,变态发育✧具集中的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与生殖系统无联系(2)寄生及半寄生特征✧口漏斗由胚胎时期的上唇极度扩大发育形成。

当吸附在鱼类身上,其内壁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的舌能作活塞样运动,刮取捣成浆状的血肉并吸食。

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抗凝血物质,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有助于浆状血肉流入消化道✧呼吸管✓七鳃鳗胚胎时期,具鳃裂的部分向下分离,结果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形成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处有5-7个缘膜触手,取食时封闭呼吸管,防止肉浆状食物进入呼吸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化腺:
肝脏和胰脏
特点:
1.爬行动物的消化道更进一步的分化,食道明显加长。
1)口腔与咽腔有了明显的分界,口腔腺发达
2)出现了次生腭使鼻孔后移。
3)大、小肠交界处有不发达的盲肠。
2.有发达的肌肉质舌,与味觉、捕食有关,也完成食物吞咽的基本功能。
3.牙齿类型多样
1)端生齿2)侧生齿
3)槽生齿
另外,还有特化的毒齿
3、头部有了咬肌的分化,增强了捕食能力。
4、躯干肌
5、附肢肌
鸟类的肌肉系统与它们的特殊飞翔生活方式相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1、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能发生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胸肌可分为胸大肌和胸小肌
2、由于胸椎后的脊柱的愈合从而导致躯干背部肌肉退化
3、腿部的肌肉比较发达,具有适于树栖握枝的荐椎和尾椎。
3、带骨及肢骨
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
2)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3)前肢骨(典型的五趾型附肢)
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4)后肢骨:股骨(大腿骨)、胫骨、腓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
肌肉
圆口类的肌肉相当原始,基本上与鱼相似,由一系列原始的肌节组成,呈∑形。
1)、脊椎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椎体呈马鞍型。
2)头转动灵活。
3)胸椎愈合,与肋骨和胸骨构成牢固的胸廓。
4)尾骨愈合为尾综骨
5)胸骨发达,隆起的龙骨突。
3、附肢骨:
1)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
2)腰带:支持后肢及身体。
1、头骨:特点:1)全部骨化;2)骨块数量减少。3)脑颅大;4)颧弓出现:5)次生颚完整等。
4、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
特点:
1、具有特殊的膈肌。
2、皮肤肌发达。
3咀嚼肌强大。
消化
圆口类的消化系统原始而且特殊,这是与寄生营养方式相联系。分为:口,咽,食道,肠,肛门。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胃、肠和肛门组成。
消化腺:肝脏和胰脏。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1、消化管:口、咽腔(含颌间腺)、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
2、主要衍生物有:羽毛、跗蹠及趾上的鳞片,喙上的角质鞘、爪等。
羽毛的着生方式:
羽区:体表有羽毛着生的地方。
裸区:体表不着羽毛的地方。
1、皮肤主要特点: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2)真皮的韧性极强。
3)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末梢,能感受温、压和疼觉。
4)真皮下脂肪层丰富,起着保温和隔热作用。
1、组成:消化道:喙、口腔、咽、食道、嗉囔、胃(腺、肌胃)、小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
消化腺:肝脏和胰脏。
2、特点:
(1)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迅速。
(2)食量大,食物的利用率高。
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
呼吸
1)游离时:水口呼吸管鳃管鳃囊外鳃孔
7、水生和穴居的种类外形上有较大的特化
1、呈流线型体形。体表被光滑的羽毛。
2、具角质喙,是啄食的器官。
3、前肢特化为翼,后肢四趾。
其他特征:颈长而灵活,尾退化,具有眼睑及瞬膜保护眼球。
1、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等部分,尾大都趋于退化。
2、体表具兽毛。
3、前肢有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弹跳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结束了低等陆栖动物以腹壁贴地,用尾巴用为运动的辅助器官的局面。
1、特点:
1)表皮厚,角质化程度高,真皮薄,富有发达的色素细胞。
2)皮肤被角质鳞、骨板、质片。
3)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4)蛇、蜥蜴的角质层及鳞片定期更换。
2、衍生物:
1)角质鳞,蛇、蜥蜴等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
2)角质盾片(龟类):表皮形成。
3)骨板:表皮真皮共同形成。
4)爪:表皮的衍生物
1、特点:薄、松、软。缺乏皮肤腺,仅有一尾脂腺。
(2)吸附时:水外鳃孔鳃囊外鳃孔
皮肤
裸出无鳞片
由表皮与真皮组成
表皮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分泌大量粘液,表皮没有血管,供应表皮的营养来自真皮的毛细血管。
真皮有色素细胞。
衍生物:鳞片,由真皮形成,终生不更换,鳞片上有许多同心圆的环纹,称为年轮。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主要特征:
1、角质化程度低;
2、裸露光滑;
3、皮肤腺发达;
4、保水能力差,有呼吸功能。
分节现象明显,有些种类的鱼其部分肌肉常演变成发电器官,能放电
主要特征:
1、肌肉分节现象已不明显,肌隔消失。
2、躯干背部的轴上肌:仅占躯干肌的一小部分,伸展于头骨基部到尾杆骨前部
3、轴下肌分化明显,分化为三层
4、附肢上发展了强而复杂的肌肉。
特点:
1、爬行动物的肌肉比两栖动物进一步复杂
2、肌节已完全消失。
皮肤衍生物:
哺乳类皮肤衍生物复杂多样,主要由表皮衍生物的角质构造(如毛、爪、蹄、角等)和皮肤腺(如汗腺、皮肤腺、乳腺、香腺等)
骨骼
全身的骨骼为软骨,脊索终生保留
脊柱,头骨(脑颅和咽颅) ,附肢骨骼:分为奇鳍(背、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腹鳍)
头骨(组成:脑颅、咽颅和舌弓。幼体有鳃弓)
2、脊柱:两栖类的脊柱比鱼类有较大的分化,由颈椎(1个)、躯干椎(7个)、荐椎(1个)和尾椎组成。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胸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上胸骨1块、肩胸骨1块、中胸骨1块、剑胸骨1块)附肢骨(肩带,腰带,上肢骨,下肢骨)
头骨(爬行动物头骨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颞窝)
脊柱
脊椎:
特点:首先出现了胸廓,用来保护心脏,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肋骨,胸骨,带骨及附肢骨,肩带,腰带,附肢骨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外形
体呈鳗形,尾形侧扁,体长约20 ~30cm。
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棍棒形。
1,体形:
蚓螈型
鲵螈型
蛙蟾型
2,五趾型附肢
1、身体外形差异显著,可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2、四肢发达;
3、颈部明显;
4、前后肢都是五趾型,指、趾端有爪;
5、全身被角质鳞;
6、头的两侧有雏形外耳;
为了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鸟类骨骼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轻而坚固、骨骼充满气体的空隙,头骨、脊柱及骨盆的骨块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1、头骨:
1)具单一枕髁;
2)头骨薄、轻、坚固,颅骨愈为一个整体;
3)上下颌极度延伸,构成鸟喙,不着生牙齿
4)颅腔大;
5)眼窝大,眶间隔发达。
2、脊柱及胸骨、肋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