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桂林市、崇左市联合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
“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
这一“授民”制度
A. 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B. 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
C. 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
D. 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 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人民给诸侯,且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政权,故A项错误。
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故B项错误。
C项“清除了”使用错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
2.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
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 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B. 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
C. 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D. 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在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后仅剩814钱,由此可见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故B项正确。
图表中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发展程度的数据,故A项错误。
图表中有赋敛的支出,但没有体现徭役情况,故C 项错误。
图表中的数据都是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的收支情况,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情况,故D项错误。
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
这反映出唐朝
A.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 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 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 科举成做官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通过科举入宰相的人数不断增加,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
多出于进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是官僚政治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且科举人才以知识精英为主,这体现了唐朝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C项正确。
材料中是宰相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A项错误。
D项中“唯一途径”使用错误,科举是成为做官途径之一,故D项错误。
4.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的大部分自耕农,对农业并不重视,他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反映出当地
A. 传统生产模式的解体
B. 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
C. 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
D. 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可知商品经济向农材渗透,故C项正确。
只是对农业的不重视,并不能说明传统生产模式解体,故A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群体身份是“自耕农”,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自耕农新的谋生渠道,没有体现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故D项错误。
5.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画中字:“自治”、“立宪”、“教育”、“女学”、“讽画”),该漫画反映了作者
A. 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
B. 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
C. 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
D. 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1907年在女学之上“结出”自治、立宪、教育的果实,而两人要将女学之树砍伐,这是通过漫画来讽刺自治立宪等女学进步思想受到阻碍,故A项正确。
图片没有体现彻底推翻清政府的政治诉求,没有体现各地女学兴办情况,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故BCD项错误。
6.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 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 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 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洋政府通过一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中苏协定》和国联等外交活动,争取废除列强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利益,没有盲区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故B项正确,C项错误。
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故A 项错误。
从以上五次外交活动的结果可知,中国国家利益没有得到承认,国际地位并没有得
到提高,故D项错误。
7.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
B.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C. “一五”计划忽视了农业发展
D. 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过高地估计”“ 过度的生产计划”“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可知,周恩来关注到过度的计划导致工厂生产的不协调现象,为接下来的经济建设提供失败的教训,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故D项正确。
人民公社运动是在1958年之后开始,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半机械化农具生产与计划不协调的现象,没有体现机械化农具运用于农业,故C项错误。
半机械化农具是为了加速发展农业,是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故C项错误。
8.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下表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A.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 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 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可知,是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的总结,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的本质思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
思,故A项正确。
“北方谈话”是经济领域的意见,故B项错误。
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C项错误。
“南方谈话”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故D项错误。
9.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
雅典的这一转变
A. 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
B. 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
C. 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
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可知,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争议法律的裁决更体现科学性,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故A项正确。
公民大会的法律审核只是其中的程序之一,民主参与意识的强化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不是材料的重点,故BD项错误。
法律的绝对权威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
10.光荣革命后,英国的重商政策由直接干预逐渐转变为用关税等间接手段来实施,出口免税的政策逐步得到执行,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逐渐提高。
这些举措
A. 使英国成了海上霸主
B. 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C. 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增强了英国经济竞争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出口免税的政策逐步得到执行”可知,出口免税更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了英国经济竞争力,故D项正确。
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是18
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
自由贸易的原则的确立在工业革命以后,故B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
11.启蒙运动时期,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
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 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 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 认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可知,盂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对中国进行解读,以论证启蒙思想的合理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故A 项错误。
二者都只是对中国进行局部解读,并没有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故C项错误。
启蒙思想家并没有对中国是否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
12.下图为二战后欧洲某一组织的发展壮大示意图,其形成与发展反映出
A. 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加剧
B.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 欧洲一体化的程度加深
D.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1967年成为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加入欧盟的成员国越来越多,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在欧洲的对抗,故A项错误。
欧盟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
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来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
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
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
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八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
——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
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卢梭看采,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融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成下的教育,是时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
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德教育观念。
教科书明确提出“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乏真义”、“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以及“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的目的。
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修身科”方针,也把“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上。
——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道德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念的共同点,并说明两者形成的不同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道德教育观念出现的意义。
【答案】(1)特点: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以寻求“天理”为目标);重义轻利;强调自我修身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共同点:突出个性解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突出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人(国民)。
不同背景:法国卢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已经出现;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的奠基;近代科学兴起推动理性思想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传统道德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或进一步)发展;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化道德教育理念的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
(3)意义:有利于国民接受民主、自由等先进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观念传播);有助于唤醒国民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公民;推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解析】
【详解】(1)特点:概括材料“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可知重义轻利;概括材料“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可知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思想;概括材料“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可知强调自我修身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概括材料“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可知因材施教;概括材料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八手,让学生懂得“爱
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可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共同点:概括材料“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可知突出个性解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概括材料“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乏真义”可知突出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概括材料“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可知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概括材料“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可知注重培养合格的人。
不同背景:考生可根据卢梭和辛亥革命来判定历史时期,分别从法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学发展、阶级力量等角度作答即可。
(3)意义:考生可结合近代新道德教育观念的形成背景和特点,从新道德教育对国民自身的观念更新和素质提升,对社会转型、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角度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
——摘编自哈里兰德雷斯等《经济思想史》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答案】【示例一】信息:西方经济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
说明:1500年以来,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背景下,重商主义理论随之诞生,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贸易顺差——积累金银财富。
1765年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大大提高,要求更广阔的市场,于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随之出现,它主张放弃国家干预,实行自由竞争。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重创资本主义国家,原有自由主义理论失灵,凯恩斯主义出现,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就业,推动有效需求的形成,以恢复经济的生产,缓解危机。
综上,西欧各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促使经济理论的更新,由此可见经济理论的形成深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
【示例二】信息:20世纪60年代新自由主义(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提出预示着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说明:二战后,西方各国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但政府开支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为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20世纪60年代,弗德里曼针对国家干预过多,提出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理论. 强调市场调节经济的
作用,为西方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国家出现“滞涨”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改策,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缓解了危机。
因此,弗德里曼意识到凯恩斯主义的缺陷,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为西方各国调整经济政策、恢复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解析】
【详解】表格皆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通过出版物的主要内容分析可知体现了“经济理论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如1644年是殖民扩张时期,通过对外掠夺实现贸易顺差,故有了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从而有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自由主义等,考生在提取信息时不能脱离“经济理论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这一主题,且表达清晰。
在论证时所选取的论据必须是“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如英国工业革命中,英国成为世界强国,凭借国强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盛行;在工业革命进行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但也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工人剥削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从而出现了《新道德世界书》《资本论》第一卷等经济思想;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资
本主义自我调节出现问题,引发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而出凯恩斯的《通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思想。
在论证时要史论结合、史料正确、逻辑严密。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战后,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
肯尼迪就任总统后,大胆地提出历届政府尽量回避的种族歧视问题,他认为种族歧视造成了“家中不和和我们在国外说话理亏”,这有损于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
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总统继承了他在民权方面的努力,把民权运动推向高潮,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1964年民权法规定黑人可以与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场所和其他公用设施;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保护黑人的选举权;给黑人以平等的就业机会。
1965年的民权法要求给全部美国人以实际的选举权。
1968年通过的《开放住房法》规定在出售或租赁住房时不得有种族歧视行为。
三个民权法隶的通过对消除种族歧视无疑是起了重大作用,但黑人的生活处境却依然远未与其他美国人平等。
——摘编自王伟《民权法案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权法案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黑人民权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原因:美国种族歧视问题长期存在;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种族问题影响了国内和谐;种族歧视有损美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维护其“世界领袖”地位;领导人锐意改革;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2)评价:改善了黑人的社会处境,提高了其政治地位;促进了美国政治的进步(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家声誉,维护外交利益;改革没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平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二战后,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可知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根据材料“历届政府尽量回避的种族歧视问题”可知美国种族歧视问题长期存在;根据材料“家中不和和我们在国外说话理亏”可知种族问题影响了国内和谐;根据材料“这有损于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可知不利于维护其“世界领袖”地位;根据材料“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总统继承了他在民权方面的努力,把民权运动推向高潮,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可知领导人
锐意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等地殖民地解放运动为争取人权和民族独立的影响等。
(2)评价:结合民权法案出台的原因,考生可从美国黑人民权改革对黑人地位的提高、民主制度的完善、对《人权宣言》思想的传承、国内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的角度作答。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国家就惩治战争暴行的问题进行多次商讨。
1943年,随着同盟国在欧洲和远东战场的逐渐胜利,10月,英国召集同盟国外交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准备成立战争罪行委员会,并初步确定其职能有两项:“一、调查并登记战事犯之证据,尽可能认明应负责之个人;二、报告有关政府,可以发现确切证据之案件。
”1944年1月,战罪委员会正式成立,其工作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从法律的角度指导各国搜集调查轴心国战争罪行证据;二是对审判的相关法律、方式、程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根据证据的搜集,各国纷纷提交了战犯名单,至1945年1月24日,战罪委员会已经审查通过15份战犯名单。
对惩治战犯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战罪委员会内部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协议,保证了战后审判的顺利进行。
——捕——编自刘萍《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
设立与运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罪委员会职能的发展,并简析战罪委员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1)背景:二战期间,德日等法西斯国家暴行累累;反法西斯同盟在各大战场相继取得胜利,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等国的积极推动。
(2)职能发展:在单纯的战争罪行调查基础上,增加了对惩治战争罪行适用法律的探索研究。
积极作用:为战后审判提供了必要的法理依据;搜集了轴心国罪行大量的证据,为战后战犯的审判提供了必要的证据;维护、捍卫了正义的理念,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完善;激励各国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解析】
【详解】(1)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战争屠杀等罪行;概括材料“1943年,随着同盟国在欧洲和远东战场的逐渐胜利”可知反法西斯同盟在各大战场相继取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