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hǎn):虎怒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__________________(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3.翻译下列句子。
技止此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
(2)去,离开。
2.C3.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
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2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 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 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 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 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 条罪; 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 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 从而 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晏子春秋》 )
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
1.①它,代鸟。②他,代烛邹。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 这 是第三条罪。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 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 一会儿后退, 车轮压出的痕 迹都是笔直的; 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 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 东野稷的驾车技术, 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 再返回原地。 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 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 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颜阖说:'他的马 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郭纯哭母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
使①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
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注释】①使:刺史。
【2015湖南株洲中考】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群鸟争来食.之:(2)其后数.如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1)内容:(2)主旨:翻译: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每次思念痛哭母亲时,都有许多鸟雀聚集到他家庭院上课。
刺史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旌表:表彰,封建社会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用牌坊、赠匾额等予以表扬)他这一族人(门闾:家庭)。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位孝子每次痛哭前,就在地上撒上饼子,成群乌鸦争着来抢食。
以后多次这样做。
后来乌鸦听到哭声就认为是有饼子吃了(度:制度),没有不竞相赶来的(凑:趋,奔向),并非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答案:1.(1)吃(2)多次,屡次2.(乌鸦)没有不争相赶来的,并不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3.(1)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苦时,在地上撒饼引来鸟群,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2)抨击伪孝行为。
2、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①,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②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锋翼,明朝著名戏曲家,字伯起。
【2015上海崇明二模】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用哪个成语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A.趋炎附势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D.见风使舵翻译:有一吴姓的人,总是趋炎附势.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见到一位比他来得晚、穿著粗布衣服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鞠躬还礼,神情非常傲慢。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晏子之御
【二】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
【三】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四】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五】[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六】1.解释下列短语。
【七】(1)意气扬扬:
【八】(2)名显诸侯:
【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十】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十一】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十二】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十三】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十四】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十五】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十六】3.B
【十七】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十八】【二】子鱼论战
【十九】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二十】(节选自《》)
【二十一】【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十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
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襄公说:“不行。
”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
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二十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二十四】宋人既成列()
【二十五】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二十六】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二十七】3.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
【二十八】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二十九】;(2)。
答案:1.队列
【三十】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三十一】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三】孔子见齐景公
【三十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三十三】(节选自《吕氏春秋》)
【三十四】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三十五】[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
【三十六】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三十七】(1)孔子辞不受辞:
【三十八】(2)今说景公说:
【三十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四十】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十一】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四十二】答案:1.(1)推辞,拒绝(2)游说,说服
【四十三】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四十四】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四十五】[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四十六】[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四十七】(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四十八】[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四十九】[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五十】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五十一】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五十二】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五十三】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五十四】A.或遇其叱咄
【五十五】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五十六】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五十七】D.若既不出户
【五十八】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十九】(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六十】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六十一】答案:1、B 2、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
【六十二】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六十三】4、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六十四】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