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摆拍现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摆拍现象分析

摘要摆拍是当前中国新闻行业长期、大量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新闻真实性有很大损害,对正确舆论导向、社会风气、媒体公信力都有负面影响。减少、杜绝摆拍现象,要分析其成因,辨析其危害,从社会、媒体、记者等层面共同整治。

关键词新闻摆拍;真实性;危害

抓拍和摆拍都是摄影、摄像创作的重要手段,其中摆拍往往在影视艺术、广告等领域运用更普遍。而在新闻领域,摆拍现象也广泛存在,规模越小、影响力越低的新闻媒体上,摆拍现象越普遍。新闻摆拍现象对新闻事实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破坏舆论引导力,甚至影像社会风气。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者、摄像者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作出相应的动作、表情或语言,最后拍摄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摄像者还往往充当导演的角色。

很显然,对于艺术摄影、影视作品来说,摆拍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更优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戏剧性的情节,是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新闻作品来说,摆拍则完全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新闻工作人员“客观”的态度。使新闻蒙上了“演”的痕迹,必然会增加其“假”的嫌疑。

新闻摆拍的表现往往有:在报刊文字新闻中,编造、改变被采访人谈话,交代时间、空间背景时随意交错、穿越,随意联系、预测、判断,图片新闻前期安排导演,后期剪裁、修改;在电视新闻中,声画不统一,声或画与事件不相关,后期靠编辑剪裁“蒙太奇”。

摆拍新闻虽然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人为摆布,事后篡改,但由于其安排、组织严密,手法隐蔽,发现、处置比较困难,普通受众不易分辨,对其危害认识不足。

1新闻摆拍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实际上,新闻的真实往往是相对的。新闻摄影(像)的客观往往并不客观,当你拿起相机或摄像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主观这一因素,记者所能做到的只是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呈现相对的真实和客观。

“记者”的主观态度,是造成新闻中产生摆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而媒体的不正确的定位、目标,以及社会的不良习气、氛围,又往往是摆拍滋生的“土壤”。一般说来,产生新闻摆拍显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追求图片或图像美观。相比来说,抓拍图片或图像质量往往比不上摆拍。而对新闻摄影摄像,画面的瞬间性和偶然性往往使得拍摄者心中的“完美”画面不能够及时呈现,往往摄影(像)师更希望一些符号化的元素出现在画面中,使事件要素齐全,用视觉语言更好的展示现实场景,表达拍摄意图。这种情况下,记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由于新闻理论、能力、修养不足,新闻事件中不能及时发现、捕捉最合适镜头,从而不得已为之;

2)降低成本。相对于一个复杂的新闻事件,其时空跨度大,使用人员设备多,造成采访难度大,成本高。对于一些经济、技术实力较弱的媒体,摆拍可以极大地降低难度和成本。这部分新闻,很多镜头不是现场新闻,而相当于新闻事件再现,这样的新闻,不能在单纯地以新闻形式刊发或播出,应当以其他新闻栏目,如人物访谈、新闻调查等形式刊发或播出;

3)介入、影响新闻事件。对于某些新闻媒体或记者,想方设法介入、影响新闻事件,使新闻的导向向着对自己有益,或对某人不利;对某团体有益、或对某团体不利的方向发展,极端情况下,不惜制造新闻事件,达到目的;

4)记者出风头、摆排场。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在社会中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因此,个别记者为满足个人虚荣心,在采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有意抬高自己,出风头,摆排场;

5)被动摆拍。被采访者出于某种目的或心态,故意摆拍。

2新闻摆拍的危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对待新闻的态度。不论摆拍是出于何种目的,他从根本上违背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对社会来说,新闻起着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监测社会环境的功能,摆拍现象势必扭曲公众视线,误导舆论,危害社会和谐;对新闻媒体来说,新闻是立身之本,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摆拍现象无异于自毁形象,使媒体失去竞争能力;对新闻记者来说,摆拍是不负责任、投机取巧的表现,长此以往,记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会逐步扭曲,丧失其新闻工作者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摆拍的新闻往往会成为假新闻,或者成为失去新闻价值的新闻。假新闻一旦被读者或观众发现识别,必然对媒体甚至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大地冲击。比如陕西林业厅发生的“正龙拍虎”事件,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的“漂浮门”事件,更有CNN在报道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剪裁新闻照片,故意扭曲事件真相事件,等等。所以,新闻媒体必须大张旗鼓地反对摆拍,消灭摆拍。

有一部分记者认识有误差,认为特殊情况下,新闻可以进行合理摆拍,比如电视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我认为,在纯新闻节目中,任何形式的摆拍、情景再现都是不严肃的,如此长期以往,媒体、记者将趋易避难,不再重视新闻现场。特殊情况下,摆拍作品只能在如新闻评论、新闻调查等新闻性节目或栏目中播出,并须作出明确说明,以正视听。

3防止新闻摆拍现象的手段

新闻摆拍现象目前在我国新闻界大量存在,其存在的根源与社会环境、媒体的功利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混乱都有关系。减少乃至杜绝新闻摆拍现象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媒体、记者个人共同努力。

1)从社会层面杜绝新闻摆拍现象。新闻受众要对摆拍说“不”,对摆拍记者说“不”,对经常出现摆拍现象的媒体说“不”。对媒体中出现的摆拍现象要大胆声讨,对要求配合摆拍的要求要勇于拒绝,全社会都要在树立诚信上下功夫,消除摆拍存在的土壤;

2)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新闻摆拍现象。媒体的管理制度中应明确提出反对摆拍新闻,对必须摆拍的节目,应当注明,并安排其它栏目,不以新闻形式播出;因摆拍造成不良影响的,记者要承担责任;发现新闻中有摆拍现象后,媒体必须尽快澄清、处置;要提倡对摆拍新闻进行举报;在各类好新闻的评审中,对发现摆拍的作品必须取消资格;

3)业务层面上杜绝新闻摆拍现象。记者要认真学习新闻政策、理论,加强理论水平,端正工作态度,以“记录历史”的态度对待新闻;要学习法律法规,提高道德水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