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生活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导论论文

题目:电影与生活的关系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 2009级信息与计算科学2班姓名:

学号:

电影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求,电影艺术兴起并迅猛发展。它是继文学、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和戏剧之后产生的影响人类最大的艺术,已经普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关键词:电影、生活、关系、来源、高于

1电影

1.1什么是电影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其实是在谈论生活的经验。通过彼此映照,交集印证,唤醒记忆,增广见闻,获得新知、慰藉、启迪以及更多的生活勇气。

那电影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说:在电影的世界里,我的潜意识得以自由驰骋,我的意志可以获得满足,它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它是很舒服的。已故的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我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高晓松在《那时花开》里说: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杨德昌借“一一”之口告诉我们:电影就是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老阿尔弗雷德在《天堂电影院》里告诉多多“电影不是生活,生活比电影苦。”

那究竟什么才是电影,电影和生活又是什么关系呢?其实电影是我们将思绪表达在纸张、交卷、音符等媒体上的一个烙印;是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点努力,也许有时候电影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1.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中国电影发展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

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出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2电影与生活—电影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2.1电影来源于生活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被一些电影情节所感动,之所以被电影情节所感动,那是因为这些情节在真实生活中是存在的。与所有的艺术一样,电影是无法脱离人们的真实生活的,

其中的许多内容酷似我们的生活。譬如电影中的一些平淡生活,就是日常生活中也能遇到或做到的,而那些惊险的动作画面,无疑是将一些事情夸大了,比生活多了些刺激与惊险罢了。所以说电影的题材、人物形象、背景设置,甚至于镜头一扫而过的微小细节,往往都是艺术化了的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电影就是真实生活的缩影。

电影作品是一定要有生活根基,要从生活中获取养料和源泉。因为电影是视听艺术,不像文学以文字塑造形象。电影的形象都是靠声画表现出来的,若与生活原型不符,就会"穿帮",让人笑话,所以即使是细节也不能大意和含糊,一定要酷肖生活原型。而当电影中虚构的情节突然与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在不经意间碰撞的时候,电影就很自然地引发了我们的情感共鸣或深思。反之电影一旦脱离生活,胡编乱造,就失去了它的社会内容和社会作用,实际上是自绝于社会。百年影视史上,有过不少这样的作品,甚至有的名家也难避免。史东山早期影片《王氏四侠》(1927)号称浪漫派武侠古装片,一味"浪漫"、"唯美",以至牺牲了生活真实性和剧情规定性,令人啼笑皆非。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在这部古装片里,有些场面简直非中非西。结果当时就不受欢迎,时过境迁后更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2.2电影高于生活

如果电影只是一味地贴近生活,缺乏艺术想象和创造,也不能发挥影视的艺术作用。1958年曾拍摄过大量所谓"纪录性艺术片",新时期也有一些故事片一味强调纪实性风格,都因放弃或淡化艺术加工和创造而受到观众的厌弃。这里涉及到正确理解巴赞、克拉考尔的理论问题。他们的学说给新时期影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对一味注重蒙太奇技巧而导致歪曲生活是一种反拨。但若走向另一极端,以为越实越好,也未免失误,成为新的偏向。《警察的故事》长达数分钟之久的警察追狗的长镜头,说明"纪实本体论"走到极端也会偏颇。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是高于生活的。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其中不乏艺术性的情节和场景。电影艺术作为"造梦艺术",长久以来为我们编织的一个又一个梦,就像古时候流传的那些神话。当人们对现实生活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开始编织神话。编织出一个个世外桃源,一个个拯救人民于水火的英雄、神明。现在几千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依然无能为力,虽然这个无能为力已经和几千年前有着太多的不同,但电影确实成了我们这个年代的神话。我们景仰在电影中挽救灾难和战争的英雄,向往电影中唯美浪漫、忠贞不渝的爱情,期待电影中无数绝望悲哀过后奇迹的降临……除了造梦,现在许多国际大片还是集聚吸引大众眼球的,导演刻意制造出来的声势与气势,一出来就使人无法抗拒,所以电影带给人们的视觉震撼也逐渐成为电影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是现实与幻想,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而产生的,它在带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给予了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而生活表面平凡质朴却无时无刻不上演着小小的精彩和感动,再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给生活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所以说其实电影和生活在某些方面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也许有人会因为两者带来的相似的感觉认为过日子跟拍电影似的,一会儿一个样。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