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区域整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整治

(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

1.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1)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2)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发新能源解决农牧区用能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2.湿地、森林的生态效益

(1)湿地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等。

(2)森林的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减弱噪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化。

3.湿地、森林的保护措施

(1)湿地的保护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2)森林的保护措施

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滥砍滥伐,合理采伐、有效保护天然林,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4.资源型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1)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①经济结构单一,多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②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③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2)转型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技术,延长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5.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其目的

1.大风一起,沙尘满天,昏天黑地,说明此类现象的频发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入海泥沙量明显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水库的拦截作用明显。(×) 3.洞庭湖地区大规模的退耕还湖可以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4.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5.德国的鲁尔区是因煤铁资源丰富而发展成世界著名工业区的。(×)

6.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措施是发展技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7.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是防治环境污染。

(×) 8.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开发水能,提供清洁能源。(×)

9.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重要措施。(√)

10.黄河流域被称为我国的能源流域,说明其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

(对应学生用书第87页)

37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

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题流程]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技法总结]

1.抓住区域特征判定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

原因⎩⎪⎨⎪⎧自然原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 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遵循人地协调观提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学以致用]

1.(2019·郑州检测)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1)~(3)题。

(1)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2)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3)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B.温差大

C.降水多D.风力大

(1)C (2)B (3)B[第(1)题,由图可知,草方格可以阻挡近地面的风,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拦截水分,C对。由于草方格用的是枯草秸秆,不能黏合沙粒,也不能吸取地下水,A、B错;设置草方格沙障会使流沙表层松动,可能会增加下渗,D错。第(2)题,黏合剂能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逐步使沙漠土壤化,比自然土壤的形成时间短,B对。沙漠土壤化技术,需要制造黏合剂,技术难度比设置草方格沙障大,资金投入也大,A、D错;黏合剂为化工产品,会带来环境污染,C错。第(3)题,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西瓜品质好,C错、B对;沙漠土层薄,且有机质含量少,A错;风力大会增大水分蒸发量,不利于西瓜生长,D错。]

2.(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