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对其当代艺术形式的影响与作用

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对其当代艺术形式的影响与作用

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对其当代艺术形式的影响与作用所谓艺术,乃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生动的概括儿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艺术为人们所创造,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所以它满足了主观与感情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因为人类的某些经历是难以用言词来表述的,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在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我们就使用一种称之为艺术的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

东西方文化,根本不同。

故艺术的表现亦异。

大概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方画重形似。

这些艺术,均是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必然联系。

所以说,艺术和生活,和它所存在的社会是分不开的,艺术家置身的是当时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当时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在原始社会,人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人只能被动地适应世界,人的价值关系是简单而稳定的,只需要通过直观感觉就可以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的现实主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性逐渐减弱,人不仅能主动地适应世界,而且能积极地改造世界,人的价值关系发展成为复杂的、多变的价值关系,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的浪漫主义。

当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时,人的价值关系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时浪漫艺术较为流行。

不过,艺术的发展与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通常要滞后一段时间,因此艺术的思潮和流派通常要相对滞后于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发展步伐。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06-01-13 16:18:00 ] 作者:佚名编辑: studa9ngns西方政治童识形态包括自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山主义意识形态。

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撤切尔主义"、"里根革命," 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Is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

他们首先在思想童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列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

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山和思想自Ifl;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政党政治,各种类型的政党空前活跃,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控制强制力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公众自我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加上政党竞争的压力,各国执政党都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又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努力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形象,以增强其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几种理论思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代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一、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在现代西方国家中执政的政党主要有自由党、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其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西方自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发轫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政治体制构建和政治策略取向,代表了当时社会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实践的主流意识形态。

澳大利亚学者安德鲁,文森特认为:“自由主义是诸意识形态中最为错综复杂与难以理解的”。

但是,自由主义在其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仍然有其核心原则与价值取向。

英国学者乔治·克劳德认为:“自由主义的观念是复杂的和有争议的,但人们一般都同意自由主义包含对以下四种主要价值或原则的信奉:个人的同等的道德价值,个人自由和权利,有限政府和私有财产。

”作为西方近几百年里占主导地位的伦理和政治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文艺复兴到英国以洛克为高峰的早期自由主义,从法国的启蒙思想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强调的放任自由主义到英国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这一思想不仅成了以英国为基地的西欧伦理、经济和政治哲学的主流,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乃至美国的政治。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丁志刚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

1.民主社会主义这是在西方特别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法兰克福宣言》发表起,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西欧国家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就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政党之一。

它们宣扬的以“四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国际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但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而且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扩散和渗透。

80年代后期苏东诸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更使这一思潮影响大增,苏东各国纷纷抛弃原有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经济制度,向民主社会主义所指导的方向演变。

前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便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苏共一步步向社会党性质演化,至苏共二十八大,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取消了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故此,有人将戈氏称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2.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明显受当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人类面临如生态环境、资本短缺、人口爆炸、失业、核武器的威胁等问题,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归宿和必然规律。

他们指出,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生产上将不再追求物质的无止境增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自我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即注重人本身的发展,而这正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显然,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更多的是站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上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他们是将西方流行一时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结合起来,为后工业社会所作的制度、体制及价值观念的解释。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识形态变迁及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识形态变迁及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识形态变迁及意义在世界历史上,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是欧洲历史上艺术、文化和思想发展的高峰,它产生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标志着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识形态变迁及其意义。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识形态特征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思想解放和自由主义倡导的时期。

在那个时代,欧洲知识分子开始纷纷对中世纪时期的神学信仰、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进行质疑。

这种思想解放和自由主义倡导的氛围,推动了人们对新思想的探索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人本主义,认为人类的自我救赎是最高的宗教价值。

人文主义反对宗教神秘主义,主张个人尊严、自由和人性的价值。

人们开始借助古希腊和罗马古代思想的启示,开展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和探究,强调人文精神,推崇人类智慧和文化的扩展。

2、艺术的重视和审美精神的崛起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艺术和文学,形成了追求美的潮流。

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出现在工艺品、绘画、雕塑、建筑和音乐等领域。

同时,人们对视美、触美、听美、嗅美、味美的审美意识也不断提高。

3、个人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标志着欧洲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个人主义倡导个人权利和自由,并强调个人在社交、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独立性。

4、科学和理性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究开始从神秘和信仰走向科学和理性探索。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如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巴斯德等,他们对宇宙、生命、自然等问题的探究,推动了人类认识水平的进步。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对欧洲文化、社会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如达芬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他们的艺术成就至今仍为人们所赞叹。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趋势
49
万方数据
三,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影响因素
态度和看法作为—个人主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的 政党,同一政党发展的不同时期,意识形态观存在着很大的区 别.因此.要研究和预测政党的行为,首先就必须弄清楚影响政 党意识形态观的因素.总的看来,当代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观 之所以会呈现出上述趋势,是下述几大因素的综合作用: 1.政党意识形态的固有作用 虽然政党的意识形态观对政党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决定性 作用,但是政党意识形态对于政党意识形态观又具有潜在的影 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为:意识形态强度对于政党意识形态观 的影响:意识形态内容对于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影响,以及政党 原有意识形态对其意识形态观的影响.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 物,是民众利益的代表.当代西方各国大都实行竞争性的政党 体制,在该政党体制中.谁能获得足够多的民众认同,谁就能上
个对意识形态的态度问题.同样的意识形态,由于"观"的不同,
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甚至南辕北辙.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走 向恐怖活动,"文化大革命"的个人迷信,大约都是如此.实践证 明,要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既需要有先进的意识形态,也 需要有科学的意识形态态度,即科学的意识形态观,那么,何种
态度才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呢?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既是当前 各国政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一,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内涵
无数事实证明,政党的意识形态值得研究,政党的意识形 态观更值得重视.简单说来,政党意识形态观是指政党对于意 识形态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具体可分化为四个方面: 一是政党对意识形态地位的态度和看法.政党都有自己的 意识形态,它是政党思想和理论上的旗帜,是政党对现实环境 的诸多挑战作出的反应和回答.但是,不同政党对意识形态地 位的看法是有区别的.根据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学术界将政党 分为实用型政党和目标型政党.其中,实用型政党是指没有明 确的长远目标,而中短期目标又可以随时变化的党;目标型政 党则是指给予意识形态较多关注的政党,这类政党有自己确定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历史、概念与脉络摘要: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最初出现在19世纪法国,其含义经历了演变与扩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意识形态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演变的脉络。

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并掌握其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引言意识形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政治、哲学、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社会和个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与演变进行深入探讨,以扩展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个词最早由法国的限时存在者(Destutt de Tracy)于1801年提出,其最初含义为“对思想和判断的科学研究”。

这个词在法国革命后的政治运动中开始被广泛使用,含义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群体或政的思想信仰体系”。

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义,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关于社会组织、权力与社会变革的全面观点,也就是某个集体认同并努力推广的一套理念、信仰和行为准则。

另一些学者则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权力形态,它通过塑造和约束个体的行为和思想,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支配。

三、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的出现与科学、启蒙等思潮时期息息相关。

在18世纪的法国,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人类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追求一种科学化的思想体系。

其中,限时存在者就是一位积极探索意识形态概念的学者。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开始普遍传播,意识形态的概念也逐渐被政治运动所使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将意识形态定义为“阶级意识形态”,并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通过对意识的操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20世纪的意识形态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为了政治斗争的核心。

国外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

国外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

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前提,逻辑上应该先有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认同,然后才有政党。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整套思想、理论、价值和政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和理由,因为意识形态不仅具备提供政治行为“合法性”依据和价值引导的功能,而且具备社会整合和规范的功能。

从各国执政党的情况看,凡是加强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和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就得到提高,国家政权就相对稳定;如果轻视或弱化了这一工作,公众对其意识形态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认同,其自身也很难在社会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控制强制力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公众自我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各国执政党都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19世纪中叶以后,许多国家先后经历了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伴随着这一过程,除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外,在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四大政治思潮和运动,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它们分别体现了不同政党的价值观,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构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四大政治思潮和运动也可以看作一个半世纪以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四大主流意识形态。

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一直是西方近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及其核心价值观,整个西方政治制度都建立在自由主义原则基础之上并受其制约。

作为资产阶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之一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是自由主义的两次不同类型的改革,标志着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使资本主义维护和保持了发展的势头和活力。

(一)自由主义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的自由主义形成于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发展--兼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发展--兼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发展--兼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袁胜育
【期刊名称】《社会》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 意识形态理论在西方源远流长,从历史发展看,意识形态概念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特拉西阶段、马克思阶段、列宁阶段、曼海姆阶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阶段.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袁胜育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政党意识形态研究的取向与特点——近十年来国内政党意识形态研究述评 [J], 陈朋举
2.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存在论转向——兼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J], 杨生平
3.现代化、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意识形态研究——西方社会学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演化 [J], 刘少杰
4.政党意识形态研究的取向与特点——近十年来国内政党意识形态研究述评 [J], 陈朋举
5.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
——兼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差异 [J], 刘冬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识形态及历史演变

意识形态及历史演变

意识形态及历史演变意识形态是一种人类思想的整合,是由一系列社会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观、信念和道德规范。

在历史上,意识形态潮流的演变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精神氛围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简要描述意识形态的起源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1. 起源意识形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的关于良善、正义、真理等概念,对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条和教义也为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容。

2. 古代和中世纪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各个社会和文化群体都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

例如,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和民主制度影响了整个欧洲。

基督教教义在中世纪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形成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宗教和道德准则。

3.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逐渐从传统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并开始探索人类理性和自由的思想。

文艺复兴的雄辩家和哲学家们探讨了个体的价值和自由的重要性。

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理性主义和人权的发展,反对了君主制和教会的掌控。

4. 20世纪20世纪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不同社会主义潮流的出现,如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历了冷战,西方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立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这种对立和斗争的继续形成了拉美、亚非等国家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这些事件促进了一些新兴意识形态的出现和发展。

5. 当代当代的意识形态较为多样化,并且更加分散和灵活。

这一多样性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和政治结构不满,以及他们自主性的争取和探索。

随着全球化和交流的加强,全球各地的意识形态逐渐融合和相互影响,这一过程又重塑了意识形态的面貌。

现代意识形态注重民主、多元化、和平、稳定的价值,同时也强调对精神生活和环境等问题记取责任。

总之,意识形态的演变不仅序列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发展轨迹,也透射着社会和政治的变量趋势。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功能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功能

p人。

邓小平同志对造就/四有0新人的问题极为重视,反复强调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0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0干部,特别是要把青年一代教育好。

在/四有0里面,邓小平同志尤其强调理想和纪律,指出,/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

0(同上书,209页)造就/四有0新人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是一个超越历史阶段的/左0的目标,而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的,不但有深厚的客观基础,而且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没有一代/四有0新人的成长,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造就/四有0新人的目标,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物质文明建设,都失去了前进的目标,也失去了依靠的动力。

一代新人的成长,既是新社会前进的标志,也是新社会前进的社会动力基础。

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是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不但能够按照科学精神去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而且能够按照唯物史观去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其次是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即能够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诚正直、勤劳勇敢、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等等;第三是指科学精神,即能够不断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体、美、劳、心理健康等其他综合素质。

在所有这些思想道德素质当中,最基本的素质仍然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立场。

(未完待续)(作者为国家语委党组书记)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功能应国良在5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政治功能分析6(载5中山大学学报61998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政治观念的调节,一方面是正面排斥其他意识形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仅作为一种政治运动、一种社会制度,而且也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力量,使资本主义转为守势时,西方社会就提出/非意识形态化0,把/非意识形态化0作为处于守势时的一种策略和意识形态宣传。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1、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向全球的扩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资本主义改革,以奥地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1936年美国政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为自由主义辩护的著作《良好社会原则的探究》是自由主义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代表作。

1938年哈耶克、米塞斯等26位学者在巴黎召开了以“自由主义的危机”为主题的李普曼著作讨论会,并在这次集会上产生了建立这一派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组织的想法。

1944年,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政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这部著作被视为是新自由主义的宪章,其矛头直接针对英国工党。

哈耶克在书中认为,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尽管出自善意,但其政策必然会导致与德国纳粹相同的灾难:现代奴役制。

1947年4月,以哈耶克为首成立了佩勒兰山学会。

佩勒兰山学会的宗旨,一方面是要反对凯恩斯学说及二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福利政策;另一方面是为创建一种强硬的和不受任何约束的资本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派声称,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做法必将压制公民的自由和扼杀人们的积极性。

他们认为,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不但不是坏现象反而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派提出的关于国家控制市场可能出现危险的警告得不到各国政要的响应。

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期内,新自由主义派的观点始终未被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所接受。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繁荣后逐渐走向停滞与衰退。

1974年的“石油危机”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形成了西方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经济“滞胀”,这种现象严重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纷纷对主流经济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

西方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主流思想的演变【根底知识回忆】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开展。

1、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

〔即主*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1〕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否认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2〕评价:①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②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无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翻开了方便之门。

注意点:智者学派〔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场〕〔1〕出现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时代背景:希腊工商业开展繁荣,**政治开展到顶峰,平民的地位提高。

〔3〕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4〕主要观点:研究的主题是人类社会。

〔5〕关注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等。

〔6〕代表人物:安提丰和普罗泰戈拉。

〔7〕影响: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

它的*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达,推动了雅典**政治的开展。

特别是它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显的难得可贵。

2、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1〕“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2〕“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表达反对智者无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演变过程探析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演变过程探析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演变过程探析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演变过程意识形态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在当时是一种政治上的概念,指的是由知识分子阶层创造和推广的一种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在此基础上,意识形态逐渐形成了一种关于社会、文化、哲学、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理论框架,成为了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方法论。

在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从政治取向到全面研究的转变。

其演变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政治取向(19世纪中叶-20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提出了“意识形态”一词,并将其视为政治理论的一部分。

在后来的发展中,意识形态成为了一种用于描述宣扬特定政治见解的思想体系。

在20世纪初期,意识形态成为了各种政治运动的核心之一,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等,这些政治运动都宣扬特定的意识形态。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政治因素只是影响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其他因素如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也都对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意识形态研究逐渐演变为全面研究的过程。

2. 第二阶段:全面研究(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意识形态研究走向了全面研究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意识形态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政治范畴,包括哲学、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

因此,研究者开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探究意识形态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人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意识形态研究开始注重对于具体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的分析,如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历史演变、美国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法国文化认同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

这个阶段的意识形态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和解释意识形态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并将其和社会现象、文化事件等联系起来。

3. 第三阶段:后现代思潮(20世纪90年代-21世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后现代思潮兴起,对西方意识形态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06-01-13 16:18:00 ] 作者:佚名编辑: studa9ngns西方政治童识形态包括自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山主义意识形态。

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撤切尔主义"、"里根革命," 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Is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

他们首先在思想童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列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

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山和思想自Ifl;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启示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启示

哲学912020.1 | SOCIAL SCIENCES DIGEST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启示文/李丽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不断随着社会历史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渗透的不断增强中,意识形态的理论和实务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问题是20世纪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是“意识形态终结论”。

意识形态终结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阿隆、贝尔为代表人物。

1955年,阿隆出版《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强烈批判完全政治化的意识形态。

阿隆的主要观点是:政治或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充满了暴力,它认为自己完全服务于历史的真理和绝对的真理,因此变成了一种惨无人道的东西。

20世纪以来许许多多的罪恶和苦难,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问题。

阿隆强调指出,这种以正义或科学为幌子的意识形态必须终结。

阿隆的批评引起了强烈反响,争论广泛展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1960年,贝尔出版《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对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了新阐述。

贝尔认为,意识形态的终结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

美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和阶级结构变化,使过去那种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衰落,丧失了它们一直具有的真理性和说服力。

因此,很少有一本正经的人还会坚持,人们仍然有必要通过制定蓝图和进行社会工程来实现一个社会和谐的新乌托邦。

20世纪90年代之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意识形态终结论变换面目,再起波澜,其代表人物是弗朗西斯·福山和亨廷顿。

福山连续出版了两部著作《历史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把终结论推向高潮。

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福山大谈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把共产主义看作与君主制和法西斯一样的意识形态,并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已经终结了这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演变分析

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演变分析

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一、意识形态的定义和作用意识形态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所坚定的理论和政治态度以及从这些理论和态度中导出来的一系列思想和行动的总和。

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方面意识形态可以向人们灌输其欲使人们信从的一整套思想体系,从而形成对特定权力结构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对人民的历史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进行指导和规范。

二、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意识形态经历了许多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以下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将意识形态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典哲学阶段:这个阶段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早期,其形成的背景是人类开始认识自身和外部环境时,对世界本原和人类处境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在这一阶段之中,仁爱主义、道德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体系得到了初步形成。

2、宗教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涉及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大宗教的产生和流行。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神的信仰和培养个人的品德是被视为最重要的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增值的手段。

3、人文主义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涉及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启蒙运动等阶段。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强调自由、平等、人权等正义原则,并践行民主政治和权力分立等制度。

4、马克思主义阶段: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化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针对的正是这种历史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由社会基础所决定的,而社会基础则是一定的劳动和经济结构。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平等和自由。

三、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虽然意识形态的发展可以被看成是从古典哲学、宗教、人文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过程,但这并不代表意识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是线性的、单向度的。

实际上,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之中,其发展和迭代的过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现实挑战的,同时也反哺和影响了人们的思考和行动。

四、最新的意识形态在当代世界中,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等趋势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现代意识形态的面貌。

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嬗变

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嬗变
新 视 野 ・西 方 马 克 主 义 砑 无
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
西方马克思 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嬗 变
文 /彭冰 冰
摘要 :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 了 从内 L 判到形式揭示的历
史嬗变。马克思从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方法论出发,批判 了 资产阶级意识形 态内容的虚假性, 揭示了 现实生活的真相。马克思认为,要实际地超越意识形态,就
分析 和批判 ,论证了它们的虚假性。 在 马克思 看来 ,平 等和 自由作 为纯粹 观念仅仅
资产 阶级 经济学 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 是交换的一种理想化表现。因为在资本主义生 1 1 5 分工 、货 币、垄 断、竞 争 等等说成 是永恒 的和 产方 式的总体上 ,在商 品流通这一过程 的背后 , 固定不变的范畴与规律 ,“ 把人们的社会生产 关 人与人之 间表面上 的平等 和 自由消失了 。在资 系和受这 些关系 支配 的物 所获得 的规定性 看作 本 主义生 产方 式中 ,个人只有 作为交 换价值 的
必须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铲除产生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
持和 继承 了这种批 判。但从 法兰克福 学派开始 ,西方 马克思主 义不再局限于从 认识论
的角度批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探索意识形态发挥功能的运作机制。这种理论转
变也表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之中,他们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重心
它就仍然是这种 产物。 ” 正 因为意识形态是社
在 马克 思看来 ,资产 阶级 的平 等、 自由理
会的产物 ,那么它就是历史 的,而不是永恒 的。 念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 内容的观 念表 现。 所 以,对 任何一 种意识 形态 的考察都 不能脱 离 在现实的商品交换过程 中, 商品经济的形式—— 产生它 的物质 生产方 式而抽象 地进 行 ,因为 意 交换 ,确立 了主 体之 间的平等 : 进行 商品交换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山主义童识形态。

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童识形态的自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

从某种童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山主义脱离了19 世纪传统的自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酉方主流童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

他们首先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

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徳的信仰自山和思想自山;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a 要的思想材料。

17至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仅对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也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现实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涵、理论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起逐渐形成,并在当代西方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形态的阐释。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现实的观念和观点的总和,是一种具有阶级属性的思想意识形态。

它不仅蕴含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观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更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表达。

它同时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统治阶级主导、指导和宣传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几个显著的理论特点,这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现实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2. 文化批判的立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主张从文化批判的立场来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

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不仅是一种文化领域的现实,更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表达。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我们必须从文化批判的立场来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从而揭示其深层的意识形态动因和特殊的社会功能。

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06-01-13 16:18: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

他们首先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发展。

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由、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17至 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

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

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目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是:(1)个人主义。

摆脱“天然的”封建束缚所需要的个性解放,使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必然要崇尚个人主义。

(2)利己主义。

以金钱为尺度衡量一切的“金钱拜物教”,对现金、财富无休止地攫取欲望必然使人们产生“冷冰冰”的利己主义。

(3)自由竞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代替了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经济,因而资产阶级必然要求用自由竞争来取代封建特权等级制。

(4)自由贸易。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外市场推销其工业品,另一方面又要从国外得到廉价原料,因此资产阶级必然要求取消贸易限制,打破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5)进取精神。

激烈的竞争和对个人奋斗成功的向往,必然激发出人们的敬业、冒险和进取情神。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但西方各国却都在其宪法中宣布了人民主权原则,都确认自由、平等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都把这种意识形态粉饰成全民的民主意识,这就必然使其带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2、古典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转变就意识形态分野而言,自由主义始终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对手。

从一般意义上讲,自由主义是维护个人自由、市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的自然状态高于国家权力的政治思想。

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属于古典自由主义。

它延续了19世纪自由放任主义的路线,是20世纪自由主义的最初形态。

垄断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和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角逐,引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的惨痛教训,特别是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人们开始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反思;当时社会主义苏联经济一枝独秀,欣欣向荣,又从另一个侧面给人们以启迪。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罗斯福新政”开始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改革,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

“罗斯福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所谓“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新中产阶级精英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发动的一场重大改革,其目的是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重新确定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美国现代化道路。

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认识到,大萧条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弊端造成的,而要克服这些弊端,政府就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而不能只靠市场的自行调节,从而提出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以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二是合理分配社会财富,防止扩大两极分化;三是政府承担解决社会福利的责任,不允许企业自行其是。

总之,主要是通过加强政府职能来完善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

为了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突破了亚当·斯密以来自由主义的传统模式,大胆地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福利制度的优长之处,并部分地将其纳入制度框架,形成了不同于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形式,确立了美国式的“政府干预—福利国家”的改革模式。

如果说,对政府的怀疑是自由主义的根本精神,它强调人类的自然状态,因而强调市场的自由调节,那么,罗斯福的实践则在不违背自由主义根本精神的基础上,扩大了政府干预的成分,这是一次创新。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斯福新政”这一改良了的资本主义可以称之为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是美国也是西方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新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凯恩斯时代”取代了自由放任时代。

[ 06-01-13 16:18: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1、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向全球的扩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资本主义改革,以奥地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1936年美国政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为自由主义辩护的著作《良好社会原则的探究》是自由主义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代表作。

1938年哈耶克、米塞斯等26位学者在巴黎召开了以“自由主义的危机”为主题的李普曼著作讨论会,并在这次集会上产生了建立这一派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组织的想法。

1944年,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政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这部著作被视为是新自由主义的宪章,其矛头直接针对英国工党。

哈耶克在书中认为,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尽管出自善意,但其政策必然会导致与德国纳粹相同的灾难:现代奴役制。

1947年4月,以哈耶克为首成立了佩勒兰山学会。

佩勒兰山学会的宗旨,一方面是要反对凯恩斯学说及二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福利政策;另一方面是为创建一种强硬的和不受任何约束的资本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派声称,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做法必将压制公民的自由和扼杀人们的积极性。

他们认为,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不但不是坏现象反而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派提出的关于国家控制市场可能出现危险的警告得不到各国政要的响应。

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期内,新自由主义派的观点始终未被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所接受。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繁荣后逐渐走向停滞与衰退。

1974年的“石油危机”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形成了西方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经济“滞胀”,这种现象严重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纷纷对主流经济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

其中,以对抗凯恩斯主义而出现的三个主要派别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这三者被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认为通过市场供求作用的自动调节能够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信赖市场的自由放任可以达到经济均衡的发展,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断言国家的过度干预是危机的根源。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英美新保守主义政府上台之后,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从而引发西方世界20余年历久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这一改革涉及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其中包括:实施货币主义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压缩福利开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即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如从重点刺激需求转为重点刺激供给等等。

尽管1991年发生的新一轮经济衰退给予新自由主义一个沉重打击,但是苏东剧变、西方国家在冷战中的“胜利”给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的一些中左翼政府也相继对新自由主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所谓“第三条道路”实质上是社会民主主义向新自由主义方向的大幅度政策调整和理论转向。

东欧推行的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新自由主义的鼻祖走得更远。

同时,拉美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

至此,佩勒兰山学会的思想在经合组织国家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最终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2、新自由主义兴起和走强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当代新自由主义并没有彻底抛弃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