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时:一课时课题:《邓稼先》日期:2023年2月22日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学习他的无私爱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渗透“写”的能力的培养。

教材来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这些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授课对象:初一五六班学生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初步感知了邓稼先伟大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脉络。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共3篇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共3篇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共3篇《邓稼先》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1《邓稼先》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回答并解释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方法,用科学的思维与态度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将有理想、有担当作为自己的追求。

二、知识讲解邓稼先,无所畏惧的科学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

他的伟大功劳不仅仅是自己取得的荣誉,而更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邓稼先在建国后,利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掌握的核心技术,积极投身原子弹研究,为中国的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邓稼先的主要贡献有:1.继续发展原有的研究工作,使得“两弹一星”计划得以成功实现;2.研制出了国家最先进的加速器稳定技术;3.一直积极参与其他重要科学工程,例如载人航天工程。

邓稼先的事业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奋、坚持、敬业精神与顽强毅力。

他站在了科技前沿,强调科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将之作为自己的工作方法。

他不光有远大抱负,还有富有激情、发扬自身的勇气。

被誉为“国之栋梁”的邓稼先,为新中国的辉煌壮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教学流程1.热身:问答环节,让同学们尝试回答邓稼先等名人作出的贡献,并回答掌握相关知识。

2.正文知识讲解: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贡献,让同学们了解到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及科技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3.互动讨论:同学们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探讨科技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崇拜邓稼先的创新精神。

4.课堂练习:针对知识讲解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要点。

5.拓展练习:课堂作业,从练习多方面巩固邓稼先相关知识,考虑邓稼先如何影响未来。

四、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在对某个话题有兴趣。

2.采取课内讲解、小组讨论、问答互动等方式,以建构主义、学生主动性为主的教学方法。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学生情况该课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节课,内容为邓稼先的故事。

学生均已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邓稼先这个人物可能不太熟悉。

1.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1.3 教学重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创新思想•掌握阅读方法和思考方式二、教学内容及安排2.1 学习资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相关资料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介绍邓稼先这个人物,并用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他的形象。

第二步: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邓稼先的介绍,同时布置阅读任务:以“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为主题,自己寻找课文中邓稼先的事例,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第三步: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发现进行讨论和分享,并梳理出如下几个要点:•邓稼先的刻苦精神•邓稼先的创新思想•邓稼先的民族精神第四步:阅读扩展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更多和邓稼先有关的资料,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五步:课程总结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复习课程要点和学习内容,并布置下次课的阅读任务。

三、课程评估3.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扩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邓稼先和相关议题的理解和认识。

3.2 教学方法评估评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阅读材料的选取是否合适,综合运用了何种教学方法等。

3.3 教学资源评估对于教学所用的资源,如图片、视频、资料等进行评估是否丰富和合理,是否易于理解和连接课程。

四、教学建议对于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如一对一辅导、制定个性化作业等,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自学能力。

同时,可以增加更多和邓稼先相关的活动,如科学实验、创新展示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和思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体会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学生需了解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研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学生需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理解这种感情背后的深层含义。
(2)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需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的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邓稼先》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了解我国科学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努力,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邓稼先》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方面做得还不错,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方面还需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理解不够到位。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问题,我应该在提问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等待。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不畏艰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邓稼先的生平和科研经历、邓稼先对物理学和科学研究的贡献以及邓稼先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研经历,掌握其贡献和影响;2.学会运用文献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并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素养,树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并理解其对物理学和国防事业的重要贡献;2.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3.理解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科学精神和科研经历,让学生了解邓稼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为人类和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投影仪和电脑,放映相关图片和PPT,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邓稼先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4.阅读法:通过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和文献,让学生独立获取和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邓稼先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邓稼先的重要性和对科学的贡献。

第二步:讲授(30分钟)1.首先,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研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人生道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其次,讲解邓稼先对物理学和国防事业的重要贡献和影响,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影响力。

3.最后,强调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感。

第三步: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邓稼先的学术成就和科学贡献,以及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设计篇1[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其具体目标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导语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

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邓稼先》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⑷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⑶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⑷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⑹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⑶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⑷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⑶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⑷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⑵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⑶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⑷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⑸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邓稼先》是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七班级语文)《邓稼先》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部编版七班级语文《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的写作意图。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一、,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想一想,哪些句段让你最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傲。

)三、精读课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借古诗文来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并由此揣测邓稼先在这样的环境中率领部下奋斗牺牲时的心情,从而突出他的坚强意志,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二)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变换视角、引用、比较等
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体
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2.难点:品味本文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名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和品质。

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1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

*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1 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â)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3.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使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5.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5.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强调邓稼先精神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践行邓稼先精神的动力。
4.课堂讨论:讨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向邓稼先学习。
5.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邓稼先事迹的心得体会。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品质,例如爱国、科研、奉献等。
2.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向邓稼先学习,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

《邓稼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学会尊重和敬仰英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邓稼先的形象。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邓稼先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提问:你们对邓稼先有什么了解?他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邓稼先的形象。

(2)提问:请用词语概括邓稼先的形象。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4.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讨论: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5.感悟哲理(1)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深刻的哲理?(2)讨论:如何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尊重和敬仰英雄。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短文。

2.收集邓稼先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学会尊重和敬仰英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我国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的课文。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人格。

2.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1)邓稼先为什么被称为“两弹”元勋?(2)邓稼先在核事业中做出了哪些贡献?(3)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描写、抒情等。

5.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邓稼先的相关事迹,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邓稼先的事迹,互相交流学习。

6.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

(3)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课堂交流,互相评价。

(2)教育学生要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邓稼先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认识他为中国科技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能够阅读并理解课文《邓稼先》,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为中国科技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生词,掌握相关语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和他所面对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其为中国科技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邓稼先生前所遇到的困难并回答:邓稼先遇到过哪些困难?来自什么方面?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阐述:邓稼先如何坚持科学研究的信念?他的坚持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2. 课文导读1.教师介绍《邓稼先》的主题、大意、人物和背景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学生跟读课文,摸索词汇的含义,并记录生词或难点。

3. 词汇梳理1.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的词义和用法。

2.画出一定的词汇表,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4. 文本理解1.阅读课文,学生理解一下课文的含义。

2.结合《邓稼先》的生平,了解这样一个人难以归类到某一科学领域,并就此进行讨论。

5. 引导学生写作1.引导学生以《邓稼先》的读后感为模板练习写作,慢慢提高学生的论述与写作能力。

2.最后展示学生们写的内容,互相交流提高。

四、板书设计日期教学内容重点单词导入新课邓稼先的贡献和生平事迹中国科技进步发明家词汇梳理记忆生词归类困境文本理解理解课文大意坚持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写作写作技巧指导论述写作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讨论或作文进行交流互动。

2.以词汇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为主要评估依据。

3.通过学生对邓稼先的生平和其科技研究贡献的总结,考察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要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还是学生引领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举例:分析课文中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如“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激情的奋斗史”。
(2)分析课文结构和记叙方法: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记叙顺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邓稼先的事迹,如何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2.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导同学们主动探究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从讨论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3.学生表现方面: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在成果分享环节,部分同学表达能力有待提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会欣赏文本,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4.增强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把握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之情。
(3)课文语言表达技巧:理解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如何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如“他像一座灯塔,指引着科技工作者前进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数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设计意图: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

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

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

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三)教读课文
放朗读录音,突出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老师范读第一部分,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进一步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分组讨论,课文每一部分分别侧重写哪些内容,又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提示:第一部分,从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写出邓稼先的生平,特别是研制两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用比较法,把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导人邓稼先和美国国防科技领导人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
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1.第一部分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可否去掉?2.各部分之间是否围绕中心随意安排顺序,可否任意调换?
提示:1.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写作,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

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

试想,中国百年的屈辱,一次次战争的失败,列强的人侵掠夺,都是因为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落后,被动挨打。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政府强大了,国力增强了,科技是否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

而邓稼先正是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站立起来的人。

他的功绩是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

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实则内有联系,逻辑严密,不可调换。

第一部分,是为赞扬邓稼先创设环境,作必要铺垫,放在开头,不能移动。

第二部分从邓稼先出生到逝世,总体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下文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

第三、四、五部分,分别认为人品格、工作风格和献身精神等方面具体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展开。

同时这三部分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有逐渐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调换。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地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文章中心得到全面体现。

这样整篇文章安排严密合理,独特而周全,可见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邃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类似的质疑,逐渐把课文分析引向更深更细,让学生的理解也更准确,记忆更牢固。

如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分组讨论,发挥群体思维力量,也可利用一些问题引导到主要问题之上。

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是怎样写邓稼先的,读后你感到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然后自己再组织语言,说说你所认识的邓稼先。

(二)阅读分析
选择几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小声地跟读体会。

反复体会,准确把握读法。

分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写方法,细读体味。

文中用热情洋溢、带有感情的叙述,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他含激情的评论,再现邓稼先感人的事迹。

最后一部分看似摘记,记录了自己一些信件、电报上的语言,其实是对邓稼先其人一生伟大精
神的概括和赞扬,此节是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是把感情蕴含于议论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达。

是文章中心的集中体现。

第三部分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呢?
提示: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

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

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

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

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是文章结尾处不知自己落泪是为民族感情,还是为邓稼先,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战场文》及五四歌曲。

歌词和诗文都是整齐规章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

对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语言多处用到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此外,运用长句和短句的配合,读来朗朗上口,整齐紧凑,有音乐的跳跃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运用了富于变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传记客观平淡的语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语言的变化,表达深厚的感情,告诉读者,这不是一般的传记,是功臣的赞歌。

(三)总结扩展
总结:“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板书),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

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扩展: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呼吁。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感情的理解,更好的了解邓稼先。

十、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