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标签:民主政治;问题;对策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变化莫过于民主政治的出现,这次民主化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人们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民主政治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
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断地发展民主政治并遏制独裁专制,是全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潮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也必须适应世界发展的大潮,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终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多次谈到民主。
2005年10月19日,我国官方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
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专门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
这些言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
试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试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导读: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
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最宝贵的经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要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
关键词:民主政治,中国特色,制度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
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政治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终于深刻认识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上最宝贵的经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要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基本制度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这些显著特点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明确地意识到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明确地意识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必须努力创造和寻找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制度和形式;明确地意识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法治与民主密不可分,坚定地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纳入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中,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走上了法治民主的发展路径,从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上的巨大飞跃和进步。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这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考知识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三、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四、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内容:①规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
(3)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政治要求的根本特征。
经走过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我国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苦探索。
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实践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的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的任务政策,民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成的民主管理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特别是某些利益群体的政治需求越来越突出,这就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保持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1)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2)在各级领导机关中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反对和纠正个人专断现象;(3)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变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人兼职过多、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的状况,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4)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改革干部制度;(5)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权利等等。
(6)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中共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只有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方向,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坚持这一特点和优势,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目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从一开始就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不能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尊严这一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民主成果就会丧失。
——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民主政治建设是指在国家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中,通过合法、公正、公平的方式,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实现公民参与政治决策、行使政治权力的过程和结果。
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认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平等参与。
公民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通过选举、公民投票、意见表达等途径发表自己的声音,参与政治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2. 人权保障:民主政治建设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如言论、结社、集会的自由,隐私权、选举权等。
政府应当保护和尊重公民的人权,确保公民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3. 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强调以法治为基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行使权力要依法而行,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
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4. 政府透明和权力制衡:民主政治建设要求政府公开透明,确保政府行事公开、公正、廉洁。
权力制衡是民主政治的关键要素,通过互相制约和监督,确保政府权力不被滥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 选举与执政轮替:民主政治建设强调政府的合法性和合法权力来自于公民的选举。
政府首脑必须通过公正、真实的选举程序产生,并且接受定期的选举来实现政权的和平轮替。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国家的政治制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福祉。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关键词:民主政治[考点梳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主要表现:1.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3.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各党派代表参加,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在工矿企业中实行民主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5.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建国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十年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由发展到开始遭到破坏主要表现: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
2.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并逐步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3.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三、“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主要表现: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四、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主要表现:1.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民主法制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革”。
4.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享有高度自治权。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核心要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探索的伟大成功不仅粉碎了政治发展道路千篇一律、归于一尊的神话,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更以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案凸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关键,离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无法实现。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2题)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3)
各部委
地 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职 能 :并对其监督。
意义 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的中国实际
②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
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 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
(3)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 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 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意义)
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原因 (1)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3)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取消中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4)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 的国情
内容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意义: ①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第一届政协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初步发展: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中Fra bibliotek根本的政治制度
确立标志: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宪 法 》 确定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体现的两大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 和 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时期:
1、初建时期:1949.10-20世纪60年代 (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曲折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民主与法制遭破坏) 3、重建与完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民主法制不断规范与健全)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正式建立: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原因: 目的: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1、1949《共同纲领》 2、1954年宪法
法律依据:
实施: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 意义: 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法律保障: 《共同纲领》 《宪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多党合 作和政 治协商 制度
人民代 表大会 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进市场化改革,务实民主建设的基础,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紧密结合,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大胆的发挥出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此,中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在此,借党的第九十岁生日祝愿她永远健康长寿,同时,表达我心中的想法。
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光彩千秋:(一)、制度建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预示着全国范围内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同年底,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开始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设想,考虑筹建新中国中央政权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应当密切结合的重要思想。
他指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不仅要求我们党认真地团结广大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还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它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全发展。
随后, 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进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姓名:李晋瓯班级:2010级经济学班日期:2011年6月11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民主,简单地说,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民主政治则是实现民主的外在形式,选择和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形式必须要受到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等因素的规定和制约。
也就是说各个国家选择和发展民主政治都要符合各个国家的国情。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具有中国的特色。
中国要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既无古人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
完全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创造。
应该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追求,已经找到并建立了自己的模式,那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找到了一条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下面我就这条原则来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遵循这条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而得出的结论,那么为什么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呢?我想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看民主的实现都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历史上民主传统本来就不多的大国,特别是近期,随着经济的多元化,人民利益也出现了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要当家作主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必然要求一个能够集中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政治核心来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实现这项任务,在中国能担当这一任务的惟有中国共产党。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况及作用;2.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3.了解新中国初期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三项巨大成就。
【难点】理解三大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他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自主预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根本前提。
1、概况: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主席,以为国旗,《》为代国歌。
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项伟大成就。
1、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政党政治(1)建立:1949年9月举行的,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制度。
(2)职能:①1954年以前代行职权;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和。
③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依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游人民普选产生。
(2)标志: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制度。
宪法体现了和两大原则。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3)地位:是我国________的政治制度,为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1)成立: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的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实行民族的”,正式确认。
(2)概况: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________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必背知识点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必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必考知识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三、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四、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重要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让学生简要介绍产生背景,概括出要点即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奠定理论依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大会。
为什么这么说?(参加阶层广泛)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制定了什么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什么特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还有哪些内容?(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2.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署检察长.会议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和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可放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以加深以下内容的认识(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钟,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举行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⒋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关于其意义,可让学生阅读后概括,可分成"推翻"、"标志"、"进入"三点并掌握.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第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标志着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建立.第二,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诞生的世界意义:这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这是因为,中国革命在占人类1/4的国家里取得了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着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可采用录象资料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大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制订宪法的内容、特点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