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23页PPT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23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Βιβλιοθήκη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课程结业论文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编号:1901010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思政专业的一门考查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总体发展脉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的发展有较为深入的系统理解和掌握。

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熏习,使学生学会哲学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入,从而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特点、分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主要理论来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的重要观点和意义;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意义;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精髓、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 和《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
• 探索政治经济学的起因
《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社会研究和理解的需要 与奥格斯堡保守派关于共产主义争论的需要 马克思思想内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市民社 会”理解的需要 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走上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探 索的崎岖道路
土地、雇佣劳动者拥有劳动力,然后再进一步去研究国
家的对外贸易,或者说国家对外的问题;最后去研究涵 盖了各国经济关系在内的世界市场问题。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23本笔记)
• 马克思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价值论,周详地
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了社会资本再
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绝
对地租理论等,并在更深层次上,对资本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派在剩余 价值理论研究上陷入绝境的“两大难题”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问题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问题
二、剩余价值一般概念的提出
1.剩余价值一般概念的提出
针对古典经济学中的非历史错误,马克思在《1844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 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价值所以能 够增加,只是由于获得了也就是创造了一个超过等价物的 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超过等价物的价值‛。借助于这
早期探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8)
• 《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 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关于自由 贸易问题的演说》《共产党宣言》 (1845.2-1848.3)
• 《伦敦笔记》(1850.8-1853.12)
1843 年 10 月 -1845 年 1 月,马克思来到巴黎之后,立 即投入《德法年鉴》的出版工作,在上面发表了马克思 前期很重要的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导言,很快马克思与卢格关系破裂,《德法 年鉴》被查封,马克思首次成为政治避难者。 1844年 5 月 1日,马克思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多病随母亲回特利 尔居住 2个月,其间马克思完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序言》)
3
●社会生产关系的确切内涵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 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 言”) “政治经济学不是把财产关系的总和从 它们的法律表现上包括起来,而是从它们的 现实形态即生产关系上包括起来。” (马 克思:《 论蒲鲁东》)《论蒲鲁东》一文 是蒲鲁东去世后,马克思应《社会民主党人 报》的编辑施韦泽的请求于1865年1月24日 写的。
(2)《资本论》第2卷通过分析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 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论证了现实性
(3)《资本论》第3卷通过分析资本积累规律和利润率下 降规律,剖析了产生根源及发展趋势
“危机永远只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经 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
20
六、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预测
19
3、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论》第1卷通过分析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 手段,指出了潜在可能性
“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变化中完成 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 “在这里,一方面,我们看到,商品交换怎样打破了直接的产品 交换的个人的和地方限制,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交换。另一方面, 又有整整一系列不受当事人控制的天然的社会联系发展起来。”
1、揭示了剩余价值一般 “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 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 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 来考察剩余价值。”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 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利润只是剩余价值 的第二级的、派生的和变形的形式,只是资产阶级 的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起源的痕迹消失 了。”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剩余价值一般→剩余价值特殊(利润、利息等)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E 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因素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变革。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原因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等;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要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6、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 1、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批判“反动的一帮”
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 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关
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 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
9
思考与练习:
• 对待大土地所有者的政策。
.
29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策略问题
• 1、对1848年至1849年革命中制定的斗争策
略进行反思和总结。
• 2、未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策略。议会斗争
是当前最主要的斗争形式;宣传教育是开 展议会斗争的重要工作;要把暴力革命与 和平方式的革命结合起来。
.
30
思考与练习
1、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6、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
12
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三、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1、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就与局限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理论。资本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中日益趋向垄断的 趋势;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5、“人的两次提升”的观点。
6、辩证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7、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
14
思考与练习:
1、《反杜林论》如何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原理的?
2、《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的 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 间的关系?
.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研究报告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研究报告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内在本质和它终将被社会主义必然取代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则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终将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

一、前人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剩余价值理论无疑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科学反映,但和其他伟大的理论一样,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形成以前,同样有许多类似的理论,而马克思、恩格斯剩余价值理论从中汲取精华,最终成就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即便这些理论在古典学派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并没有完整、科学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这些理论同样值得我们去分析。

(一)重商主义的剩余价值概念重商主义产生于14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无论早期、晚期的重商主义都认为:由于西欧国家大都缺少金银矿藏,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

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他们认为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获取金银,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产品价值的追加即贱买贵卖才能获得利润(剩余价值,即“让渡利润”)。

从重商主义者的基本思想可知,他们不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同时也混淆了剩余价值与在流通领域中的正常利润;他们的剩余价值概念是含混不清的,但却第一次指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

(二)威廉•配第的剩余价值学说威廉•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他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有意识地将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在他看来,工人的工资是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所必需的东西决定的,也可以这样理解:工人的工资应当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威廉•配第对于工资的理论,也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02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2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第二章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对现实社会研究和理解的需要是推动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因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从《巴黎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的“对话”中, 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 理论研究的新起点的。
这一时期,马克思运用由他和恩格斯刚刚创立的唯物史 观,得出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重要 结论。
他从社会总体结构中,分离出社会生产关系这一特定的 研究层次,认为构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经济范畴, “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 因此,“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 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 主要体现在:
第一,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 第二,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的思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问题又
作了综合性的论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强调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才能对 社会生产实行“直接的自觉的控制”。 其二,提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产基础上的“自然规律”。
第四,首次形成了价值形式发展性质的基本思路, 但未做系统考察。
二、劳动价值论的系统研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 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 基本内容:
(1)价值实体是抽象的 一般人类劳动。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价值形式及其历史 的发展。
(4)价值的社会本质。 (5)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理论是马克思在创立剩余价值 理论的过程中最先提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在西欧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候。

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3年至1895年。

这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建立了无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大学时代的马克思研究的志趣主要在哲学,从未涉猎政治经济学。

由研究哲学到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转变发生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在《莱茵报》工作期间。

1859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到这种转变时说:“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7—8页)1843年10月末马克思迁居巴黎。

12月末即正式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先后写下了《巴黎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时他曾计划出版一部名为《政治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并为此同书商签订了出版合同。

后来,为了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写下了《神圣家族》,因而使经济学著作推迟。

出版商则因德国政治的压力而取消了合同。

随后,马克思又写下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在整个40年代制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后来他在回顾这段研究工作时曾讲:“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八、西方马克思主义 及其历史演变
绪论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思想武器。
• 我们今天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他们的继承者 对它的发展,即包括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它由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涉及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世代相 传的基本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从而坚定我们 对它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第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学会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 要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里 说的整体性,既包括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也包括理 论体系的整体性。
•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这是和 欧洲的经济发展程度、工人运动状况、历史文化传统 分不开的。
• 19世纪德国的两位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 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他们为创立、传播、发展马克思 主义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 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重大发展,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在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10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10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101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doc 101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一章导论一、知识点精讲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

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特征。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此外,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出了原则性的预见。

列宁深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并对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作出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运用上述理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得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主体部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 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 阶段
对现实社会研究和理解的需要,是推动马克思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因。
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报纸《总汇报》关于共产主义 的争论中,马克思深感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对共产主义思潮的产生及其性质作出探讨。
此外,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发展,要求他深入到政治 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去。
1844年8月马克思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尝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二,《资本论》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相结 合的典范,它不仅使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唯物史观的 逻辑展开,而且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论挑战和论争,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和 生命力。
第四,《资本论》历经社会发展实践的挑战和考验, 具有历史发展的穿透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 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货 币章》中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其理论上 的重要突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首次确定了以商品作为价值理论研究的出发 点。
第二,首次揭示出商品的二重存在形式,探讨了生 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
第三,首次从商品价值的内在规定中推导出货币的 起源和本质。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 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他们已透彻地理解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运动 整体之间的系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 在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时, 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揭示了资本、利润等范畴 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 运用,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科学方法论的创立,马 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 提出了剩余价值一般的概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 剩余价值一般作了更广泛的探讨。他把剩余价值 一般和剩余价值特殊的转化关系,看做是资本一 般形式到资本特殊转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 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 阶段
对现实社会研究和理解的需要,是推动马克思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因。
概括起来说, 主要体现在:
第一,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 第二,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的思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问题又
作了综合性的论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强调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才能对 社会生产实行“直接的自觉的控制”。 其二,提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产基础上的“自然规律”。
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报纸《总汇报》关于共产主义 的争论中,马克思深感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对共产主义思潮的产生及其性质作出探讨。
此外,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发展,要求他深入到政治 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去。
1844年8月马克思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尝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 《货币章》中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其理 论上的重要突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首次确定了以商品作为价值理论研究的出发 点。
第二,首次揭示出商品的二重存在形式,探讨了生 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
第三,首次从商品价值的内在规定中推导出货币的 起源和本质。
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完成以后,马克思打算分册出 版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 作。1859年6月,马克思公开 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一分册》,对商品和货币理论 第一次作了极为详尽且系统的 探讨。
马克思打算将“资本” 部分写成《政治 经济学批判· 第二分册》。
剩余价值一般的提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 解决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在剩余价值 理论研究中的第一个难题。
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第二个难题, 马克思提出生产价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 说明了商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存在的差额, 实质上主要只是部门内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取得的 平均利润之间的差额,而这种差额归根到底是由 于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由此解决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第二 个难题。
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理论是马克思在创立剩余价值 理论的过程中最先提出来的。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 次提到“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概 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才 首次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 联系作了考察。
在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的基础上,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从属于资本的两种基本形式的 理论。
一、未来社会经济关系一般性质的分析 二、《资本论》二、三卷的出版 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未来社会经济关系一般性质的分析
马克思是在揭示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奥秘和研究资 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中预测 未来社会的。在《共产党 宣言》( 与恩格斯合著)、 《资本论》、《哥达纲领 批判》及经济学手稿等著 作中,他对未来社会经济 关系的一般性质作了阐述 和论证。
一是强调从“整体的联系”上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 系。
二是强调从“当前的国民经济事实”出发建立政治经济 学理论体系。
从《巴黎笔记》到《伦敦笔记》,生动地说明了马克思是
在与当时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的“对话”中, 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 理论研究的新起点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阐发
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提出,是揭示剩余价值源泉、解开 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历史之谜的基础。
直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才首 次提出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已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剩余劳动,并把剩余劳动 归结为“劳动能力” 使用价值创造的价值超过“劳 动能力” 自身价值的余额。劳动力商品理论成为揭 示剩余价值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点。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资本论》中,马克 思深刻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剩余价值论,并深 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 科学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公有制过渡的 客观必然性。
第一,《资本论》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的理 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重要标 志。
思考题
1.试述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过程。 2.马克思是如何探索和创新劳动价值论的? 3.试论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 4.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 5.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在枟资本论枠中的运用? 6.试述马克思晚年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 7.试论马克思枟资本论枠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编辑中,恩格斯主要做了三 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马克思的原意,对马克思写作的手稿作了 编排,把它编成一部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著作;
二是为《资本论》第二卷制定了一个包括3篇21章 45节的完整的结构;
三是为了使叙述更为确切、逻辑更为严密,恩格斯 对马克思的原稿作了一定的必要的加工和修改。
1861年8月,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 批判》续” 为标题,开始写作“资本” 章。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标题显 著地表明:资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关 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范畴;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史批判之 间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最重要的特点。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
这一时期,马克思运用由他和恩格斯刚刚创立的唯物史 观,得出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重要 结论。
他从社会总体结构中,分离出社会生产关系这一特定的 研究层次,认为构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经济范畴, “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 因此,“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 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 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他们已透彻地理解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运动 整体之间的系统关系。
其次,他们在对私有制内涵的探讨中,明确了所有制 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
再次,在明确了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他们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切内涵。
第二,《资本论》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相结 合的典范,它不仅使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唯物史观的 逻辑展开,而且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第三,《资本论》经受了来自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 各方面的理论挑战和论争,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和 生命力。
第四,《资本论》历经社会发展实践的挑战和考验, 具有历史发展的穿透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 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第三,未来社会按劳分配理 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 的分配理论,是指马克思 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个人消费的分配原则的一 系列论述的概括。
二、《资本论》二、三卷的出版
1867年到1882年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卷和 第三卷的创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编辑、出版《资 本论》二、三卷的重要任务就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
三、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分析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揭示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 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 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资本积累理论。 第二,资本流通理论。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向广 度和深度拓展
经过辛勤劳动,于1885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 卷。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自1885年开始, 用了9 年的时间编辑出版的。恩格斯根据《资本论》第三卷 所要阐释的内容从篇章结构上对马克思的手稿作了新 的编排,此外,恩格斯还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 为第三卷写了序言并进行了增补。
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三,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在《资本 论》中的运用。
第二节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一、劳动价值论的新探索 二、劳动价值论的系统研究
一、劳动价值论的新探索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确立,使马克思 对劳动价值论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开始了劳动价值 论的新探索。在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中,对劳动价值 论实现了新的理论突破,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体 系。
第四,首次形成了价值形式发展性质的基本思路, 但未做系统考察。
二、劳动价值论的系统研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 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 基本内容:
(1)价值实体是抽象的 一般人类劳动。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价值形式及其历史 的发展。
(4)价值的社会本质。 (5)价值规律。
第三节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