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说明及报送要求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说明及报送要求

附件1-7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说明及报送要求该项目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案例应贯彻最新的教育理念,呈现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教学成效。
一、项目说明(一)内容说明请在以下类别中选择一项申报:(二)格式要求1.案例介绍文档: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2.教学活动视频: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视频应呈现案例实施的主要过程、关键环节和实施效果。
视频文件大小建议控制在500MB内,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视频格式为MP4。
视频图像稳定、画面清晰、过渡自然、声音简洁。
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5秒,包含“2020年广州市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评比活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例名称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或文字提示。
3.相关材料:与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的建设及具体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辅助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活动照片、学生作品等。
(三)评选指标二、报送要求(一)报送材料清单●作品信息表文件(.xml)●作品截图文件(jietu.jpg)●案例设计方案,WORD格式●案例介绍文档,WORD格式;●案例视频●相关材料,分类保存在“相关材料”文件夹中。
●作品登记表,PDF格式(签名并盖章扫描后提交)(二)具体报送要求具体的报送要求详见《2020年广州市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评奖活动指南》中“五、作品报送”的说明。
三、有关表格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作品登记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XXXX》格、链接等材料)。
双融双创课件教学设计模版

双融双创课件教学设计模版2022年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活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基础教育)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一、微课要求本案例着眼于在多媒体及新兴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利用新技术手段,转变教与学观念,构建“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在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大项目进行教学设计,体现问题导向、真实情境、过程评价、注重能力培养、指向深度学习的学习理念,可以学科内或者多学科、多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并包含多种课型在内的教学案例,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性等特征,展示并交流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成果。
二、报送材料清单及要求1、教学案例设计1份(N个学时):根据教学案例设计参考模板,由三维目标设计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设计,要求教学目标具体可以评测,教学任务清晰且任务量适中、有意义,教学流程合理流畅,教学评价即时化、多元化。
要求语言精练、内容准确,图文并茂,附上表格、链接等材料。
文件以PDF或WORD格式上传。
2、教学视频节选(不少于1个学时):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围绕一个教学专题的多节课课堂教学片段剪辑而成的专题介绍视频。
视频文件格式为MP4(H、264编码格式),视频分辨率不得低于720p。
其中,课例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超过50分钟,文件大小控制在500MB内;教学案例视频不少于2节,每节不少于20分钟,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视频文件的片头时长5秒,包含案例名称、学段、学科、年级、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
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或文字提示。
视频图像稳定、画面和声音清晰、过渡自然。
3、教学反思文档和微视频各1个:围绕案例主题、创作意图、课程实施及效果反思,讲述教学案例的创作,提炼教学理念、方法和主张,视频文件格式为MP4(H、264编码格式),时长:4-8分钟。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案例介绍文档怎么写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案例介绍文档怎么写1.引言部分(约100字):在引言部分,写明你的目的是介绍这个创新教学案例。
解释该案例在什么情境下应用,以及它所解决的问题或意义。
2.教学目标(约50字):概述该创新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明确指出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案例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3.教学方法(约100字):介绍该创新教学案例采用的教学方法。
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案例研究等。
解释为什么这些教学方法是合适的,并阐述它们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4.教学过程(约150字):详细描述该创新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不同阶段进行分段描述,包括教师的角色、学生的活动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
尽可能地提供具体的细节,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整个教学过程。
5.教学成果(约100字):阐述该创新教学案例的教学成果。
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收获,以及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还可以摘录一些学生的反馈或案例评价结果,以增加案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总结与展望(约50字):对该创新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强调它的优势和亮点。
同时,展望该案例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总结起来,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介绍文档的写作要点包括:-确定引言中该案例的背景、意义和问题。
-简明扼要地描述教学目标和方法。
-详细叙述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活动。
-阐述教学成果,提供具体的数据或学生反馈。
-总结该案例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基础教育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基础教育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背诵和字面理解,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尝试一种融合创新的教学方法,将音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深刻理解其含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兴趣。
3.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己为古诗词编曲或创新演唱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2. 古诗与音乐的初接触。
3. 小组合作编曲。
4. 成果展示。
各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后,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成果展示环节。
5. 总结与拓展。
四、教学效果。
1. 学习兴趣大增。
以前一提到古诗词,很多同学就唉声叹气,现在他们都盼着上语文课。
小李跟我说:“老师,我现在觉得古诗词可酷了,就像魔法咒语一样,还能变成这么好听的歌。
”2. 学习效果显著。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都更加深刻了。
在之后的古诗词背诵小测验中,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提高了很多。
而且在理解诗句含义方面,他们能够结合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体会,说得头头是道。
3. 综合素质提升。
在小组合作编曲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素养都得到了锻炼。
小孙本来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在小组里都不太说话,通过这次活动,他变得开朗多了,还主动提出了很多很有创意的音乐点子。
五、教学反思。
这次“古诗新唱”的教学尝试让我深刻体会到,基础教育中的融合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将不同学科、不同艺术形式融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小组在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时还是有些吃力,以后需要再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还有,对于一些节奏感比较差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可能会有些跟不上节奏,需要更加关注这些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但总的来说,这次教学案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我也会继续探索更多的融合创新教学方法。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背景。
历史课常常被学生们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充斥着大量的年代、事件和人物,很难让他们提起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将游戏元素与历史教学进行融合创新。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重要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探究历史的积极性。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5分钟)我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同学们说:“小伙伴们!今天我们不上普通的历史课,我们要开启一场超级刺激的‘历史大冒险’!”然后在黑板上简单画了一个古老城堡的轮廓,代表历史的神秘城堡。
我把学生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冒险小队。
2. 规则讲解(3分钟)“每个小队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
我们的城堡里有很多关卡,每个关卡都是一个历史时期。
你们需要回答对这个时期的问题,才能顺利通过,得到宝藏哦。
”我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些小卡片,卡片上写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像“唐朝”“秦朝”“文艺复兴时期”等。
“要是回答错了,可能会遇到小怪兽(扣分或者小惩罚,比如表演一个历史小短剧)。
”3. 冒险开始(25分钟)第一关:秦朝。
我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关于秦朝的问题,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有个小组的代表站起来,大声说:“他统一了度量衡,还有文字呢!”我立刻表扬:“哇,这个探险者好厉害,第一关轻松通过,这个小组加一分!”第二关:唐朝。
随着关卡的推进,历史时期从中国古代切换到了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等。
4. 小怪兽关卡(10分钟)当有小组回答错误时,就触发了小怪兽关卡。
比如有个小组在回答工业革命相关问题时出错了。
我故作严肃地说:“小怪兽出现啦!这个小组的成员要一起表演一个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生活小短剧。
”小组成员们开始商量,然后表演起来,虽然有点滑稽,但大家都笑得很开心,也对工业革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介绍文档怎么写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介绍文档怎么写
一、案例背景介绍(约100字)
首先,要介绍所选择的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的背景。
这包括该案例
所属的学科或领域,该案例实施的学校、年级和班级,以及该案例的教学
目标等。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约100字)
接下来,要明确该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可以是知识、技能或态度方面的,而内容可以涉及相关课程内容或实践任务等。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约150字)
在这一部分,要描述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是否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或线上学习等方式,如何设计实践任务和活动等。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约150字)
然后,要介绍教学评价和反思的情况。
这包括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
果和过程,以及如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等。
五、效果和启示(约100字)
最后,要总结该教学案例的效果和教育启示。
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
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等。
虽然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但写作时要尽量确保清晰、简洁、准确。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具体的案例描述和数据支持,以增加
文档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此外,还可以从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角度进行
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
总之,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介绍文档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突出重点,使读者对该教学案例有个整体的了解。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在案例设计中,真实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符合客观事实。
这些问题应该是现实或项目推进过程中真正遇到的,成为整个单元的主线。
比如,在“过街天桥的设计与实践”中,XXX需要建造一座人行过街天桥,为了XXX马路两侧的新旧校区以方便师生安全通行。
该案例提供了桥的用途、尺寸、荷载量要求、建桥使用的材料、工期和预算等真实问题。
学生无需使用真实材料完成实际天桥的设计制作,但是必须综合考虑该项目所涉及的工程与技术问题,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使用易获得的材料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尺寸,完成模型的设计制作。
这一过程可实现利用跨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科技创新,实现STEAMS的价值追求。
案例中提供的真实问题应该是系统化的复杂工程问题,需要调动学生以跨学科整合为抓手,以问题为载体,运用科学知识、技术方法、数学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加以解决。
STEAMS 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求解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
其中,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之前的环节称为概念设计阶段,之后的环节称为详细设计阶段。
该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而非线性的流程。
因此在设计教材案例时,要加强问题意识,考虑到项目中将涉及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分属于哪些学科领域。
要考虑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应蕴含哪些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实现项目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哪些,应有怎样的工程设计过程。
另外,还要将STEAMS教学与传统的数学、科学教学区别开来,应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并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学会运用模型化的数学与科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在“过街天桥的设计与实践”案例中,为了确定箱梁的尺寸,需要进行箱梁或桁架结构内部构件的应力计算。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超静定结构力学分析,超出了高中知识范围。
为了让学生能够使用高中物理所学的静力学方法解决问题,需要合理地简化问题,将对象之外的结构抽象为若干刚体的组合。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简化的受力分析与工程计算,估算箱梁的尺寸。
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标题: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培养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导言: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则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的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结合不同学科和创新科技手段,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和有趣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背景与目标该教学案例发生在某市的一所幼儿园,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案例,我们将重点探讨以下方面的教学创新应用:1. 融合多学科知识:利用幼儿园各科教学资源,创造一个多学科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能够在不同学科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科技手段:引入创新科技设备,如智能手表、VR眼镜等,并结合APP应用或教育游戏,提供更多元化、有趣的学习活动。
二、实施步骤1. 学科融合课程设计:教师团队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学科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例如,在主题为“探索自然”的课程中,幼儿园教师组织了户外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大自然,并通过观察生态环境、数数昆虫等活动,将自然科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
2. 创新科技应用:在课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创新科技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和VR眼镜,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主题为“太空探索”的课程中,教师使用VR眼镜模拟太空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宇航员的职责和太空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小组合作和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互动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挑战,鼓励他们发挥所长。
三、教学效果与评估通过融合创新应用的教学方法,这所幼儿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参与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
以下是部分评估内容和效果:1. 语言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等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学科融会贯通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学科融会贯通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学科融会贯通是指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科融会贯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份学科融会贯通的教学案例,通过创新应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科融会贯通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以"环保城市设计"为主题,涉及科学、地理、数学和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环保城市设计项目。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环保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学生将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环保城市设计中,例如,科学知识用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数学知识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艺术知识用于城市美化等。
4. 教学方法本教学案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环保城市设计项目。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科融会贯通;- 问题驱动研究:教师提出实际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小组完成的环保城市设计作品,从学科融会贯通和创新应用的角度进行评估;- 学生个人报告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反思和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研究和创新经验;-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项目说明书及报送要求

附件2-6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说明及报送要求该项目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应贯彻最新的教育理念,呈现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教学成效。
一、容说明二、活动对象全省普通中小学教师。
三、格式要求1.案例介绍文档: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2.教学案例设计方案(见附表):能够体现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的教与学的认知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一节教学活动案例,要求设计方案撰写时,语言精练、容准确,尽可能图文并茂,附上图片、表格、等材料。
3.教学活动视频: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视频使用MP4等常用格式,时长总计不超过50分钟。
每个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5秒,包含“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暨2020年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例名称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或文字提示。
视频图像稳定、画面清晰、过渡自然、声音简洁。
4.相关材料:与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的建设及具体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辅助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活动照片、学生作品等。
以上材料,力求提升案例材料整体的逻辑性和可读性,材料总容量大小不超过700MB。
四、报送材料清单1.作品登记表,PDF格式(签名并盖章扫描后提交);2.教学案例介绍文档,WORD格式;3.教学案例设计方案,WORD格式(见附表);4.案例视频,文件格式为MP4(H.264编码格式);5.相关材料。
以上文件名请以第一作者+标题+ 教学案例命名。
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相关要求及提交方式.doc

附件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相关要求及提交方式本附件主要说明展示类别及课例提交材料的相关要求,展示教师报名要求和相关材料提交方式。
一、展示类别及课例提交材料要求拟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展示的教师,须从研讨课、模拟展示课、观摩课、微课或智慧学习云课中选择一种类型准备相关材料,并提交给组委会,具体要求如下:(一)研讨课1.研讨内容及时间要求针对已经上过的一节课,阐述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智慧),教学的瓶颈性问题及破解这些问题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需要技术支持的融合点,按照融合点需要所选择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及工具软件(建议尽可能选择可交互性资源),以及利用所选择资源与软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和效果。
重点介绍如何应用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撑融合点教学。
课例阐述时间7分钟。
2.提交课例须报送材料展示教师须提交按照自己教学思路和方法所统筹设计、选择和准备的教学套件资源,以及课例的说课课件和说课录像。
教学套件资源应包括教学设计(模板见附表2)、教学课件、教学资源与软件(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表7)、练习与作业、课堂录像等。
(二)模拟展示课1.模拟展示内容及时间要求针对已经上过的一节课,进行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模拟讲课。
应重点展示信息技术支持知识深度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探究的应用成效,以及基于数据的教学调控与个性化学习的应用效果。
应尽可能展现资源与工具软件的使用情况和学生智慧培养方面的教学安排。
课例模拟展示时间12分钟。
2.提交课例须报送材料展示教师须提交按照自己教学思路和方法所统筹设计、选择和准备的教学套件资源,以及该课例的模拟展示录像。
教学套件资源应包括教学设计(模板见附表2)、教学课件、教学资源与软件(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专题网站,工具软件等)(技术规范见附表7)、练习与作业、课堂录像等。
(三)观摩课1.上课内容及时间要求展示教师根据展示要求题目(题目见附表6),准备一节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的融合创新现场观摩课。
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1. 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关重要。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成为一种热门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种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的案例,探讨其优势和实施方法。
2. 案例描述在一所某幼儿园的小班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力,采取了融合创新应用教学的方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将传统的绘本故事改编成互动性较强的幼儿园小剧场表演,同时引入现代科技设备,例如投影仪和触摸屏。
3. 优势解读3.1 激发创造力和积极性通过小剧场表演,幼儿们可以参与到角色扮演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样的互动性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2 融合传统教育和现代科技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创新性地将传统的绘本故事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通过使用投影仪和触摸屏,幼儿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演出,还可以亲自操作屏幕上的内容,参与到故事情节中。
这种融合使得教育教学更加多元化和有趣。
3.3 锻炼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通过小剧场表演,幼儿们需要相互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共同演绎故事。
这种合作与互动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提升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实施方法4.1 确定故事和角色教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幼儿的故事,并将其改编成适合小剧场表演的版本。
需要确定每个幼儿扮演哪个角色,鼓励他们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4.2 制作剧场背景和道具为了增强表演的真实感和趣味性,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剧场背景和相应的道具。
这样的参与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3 引入现代科技设备利用投影仪将故事内容投影在墙上,使幼儿们更好地观看和理解。
可以使用触摸屏让幼儿互动操作,参与到故事情节中。
4.4 进行表演和互动在准备好剧场背景和道具后,安排幼儿们进行小剧场表演。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表演得更加生动,同时引导其他幼儿观看和互动。
学科融和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学科融和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科知识往往被孤立地灌输给学生,缺乏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本项目,旨在通过学科融和创新应用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项目的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内容和方法本项目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 选择合适的学科融和创新应用的教学案例。
可以选择涉及多个学科的现实问题作为案例,或设计一些交叉学科的实践项目。
2. 设计案例的教学方案。
根据学科内容和案例要求,确定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3. 对学生进行案例介绍和前期知识准备。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读书报告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案例的背景和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框架性的知识体系。
4.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研究。
学生根据案例的要求,自主查找和分析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调查等活动,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5. 教师引导和辅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展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问题。
6. 学生成果展示和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实验成果展示、作品展览等方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项目评估和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项目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通过案例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评估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通过学生成果展示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观察评估项目的效果和改进。
四、项目期望和影响通过学科融和创新应用的教学案例设计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2. 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锻炼;4. 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得到提升。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怎么写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怎么写一、教学背景。
咱这学校的学生啊,对历史课那叫一个“爱恨交织”。
爱的是历史故事很有趣,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点枯燥,就像干巴巴地啃老面包,没滋没味的。
所以我就琢磨着,得给历史课来点创新,把它和一些新鲜玩意儿融合一下。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日期和名字。
2.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像把他们从被迫学习的苦海里拉到欢乐的小岛上。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像小侦探一样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融合创新的方法。
1. 影视与历史的融合。
2. 游戏与历史的融合。
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历史角色扮演游戏。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或者势力。
比如说,有一组是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一组是斯巴达城邦。
然后给他们设定一些任务和挑战,就像在古代他们要解决的各种政治、经济问题一样。
学生们要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策略,然后像古代的政治家一样去处理这些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深入了解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个学生还开玩笑说:“老师,我感觉我现在就是个古希腊的老大,可威风了!”哈哈,这样一来,历史就不再是书上的干巴巴文字,而是他们自己参与的一场有趣游戏。
3. 现代科技与历史的融合。
我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虽然只有一套,但轮流体验也很有趣),让学生“穿越”到历史场景中。
比如说,当我们学习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时,学生戴上VR 设备,就仿佛置身于古埃及的工地。
他们能看到奴隶们是怎么搬运巨大的石块,工程师是怎么指挥的。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有个学生体验完后说:“老师,我都能感觉到那太阳晒在我背上的热度了,古代人真不容易啊!”四、教学过程。
1. 影视导入(10分钟)开始上课的时候,先播放精心挑选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播放完后,简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与历史的联系。
2. 游戏环节(25分钟)介绍游戏规则,让学生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任务卡片。
跨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跨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一、教学案例介绍教学案例名称: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打造智慧出行系统主要学科领域:城市规划、交通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适用年级:高中二、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智慧出行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
3.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城市交通规划概述1.1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2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智慧出行系统设计2.1智慧出行系统的定义和功能2.2智慧出行系统的技术要点和实施策略3.案例分析与实践3.1案例背景介绍:城市交通规划需要打造智慧出行系统3.2学生分组进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3.3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智慧出行系统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授课方式介绍城市交通规划和智慧出行系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城市交通规划案例,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和智慧出行系统的设计思路。
3.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智慧出行系统的制作,通过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技术设备,进行智慧出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五、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
2.知识讲解:讲解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智慧出行系统的技术要点和实施策略。
3.案例分析:分析城市交通规划案例,了解智慧出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4.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和智慧出行系统的制作。
5.小组合作:学生团队合作,展开城市交通规划的设计和智慧出行系统的制作。
6.实践操作: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技术设备,进行智慧出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7.总结:学生总结本次案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相关教材2.案例: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和智慧出行系统案例3.软件和技术设备:城市规划设计软件、智慧出行系统设计软件、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七、评价方式1.学生的设计成果和报告2.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4.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五、教学考点1.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介绍文档

幼儿园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介绍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本案例旨在探讨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案例内容与实施1. 互动式教学:利用智能交互平板,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通过平板进行课件展示、示范讲解,幼儿则可实时参与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情境创设: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幼儿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例如,通过VR体验不同的职业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社交技能。
3. 个性化学习: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4. 家园共育:通过幼儿园APP,家长可随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参与亲子互动,实现家园共育。
三、效果与反思通过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幼儿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参与度增强。
智能交互平板的使用使得师生互动更为流畅,VR情境创设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家园共育则加强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加强培训;个性化学习资源开发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家园共育中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需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总结与展望本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
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推动幼儿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幼儿园创新教学案例:融合创新应用方案

幼儿园创新教学案例:融合创新应用方案1. 背景介绍幼儿园教学是孩子们最初接触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进行创新的教学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幼儿园教学案例,从多个方面探讨该方案的设计和实践。
2. 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幼儿们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
而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3. 应用创新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应用了创新的技术手段。
在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互动设备等,让幼儿们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4. 融入实际生活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融合创新应用方案更加注重将幼儿们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实地考察、社区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们在参与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 教学效果评估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观察记录、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幼儿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
6. 个人观点从我的角度看,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幼儿园教学案例,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方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创新教学方法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你已经对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幼儿园教学案例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希望这也能帮助你在未来的教学和学习中获得启发和价值。
7. 家园合作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幼儿园教学案例中,家园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融合创新应用方案的幼儿园教学中,积极促进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相关要求及提交方式.doc

安全信息(第十八期)上海电力学院保卫处编 2015.7.14—6月份治安情况一、2015年4—6月盗窃案件4起,破获1起。
1、 2015年4月27日,我校2012191班学生吴泽智从杨浦校区来到浦东校区,于凌晨2点到3点之间翻越阳台进入某女生寝室实施盗窃,窃得苹果笔记本电脑,钱包等物,共计人民币10459余元,5月14日,惠南镇派出所民警至我校杨浦校区将吴泽智带回调查,经查,吴泽智对其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2、 2015年5月9日,浦东校区27幢1单元103C室学生向保卫处报案称2台笔记本电脑在寝室被盗。
经现场勘查门、窗完好无损。
3、 2015年5月21日,浦东校区27幢1单元514C室一名女生向保卫处报案称其放于衣柜内的5000元现金丢失。
经现场勘查门、窗、衣柜门完好无损。
4、 2015年7月3日,8日两天陆续有学生至保卫处报案称自行车失窃,失窃地点均为浦东校区生活园区30幢车棚。
二、2015年4—6月份学生报案诈骗案件4起。
1、 2015年4月6日15时许,浦东校区26幢2单元203b室一学生在宿舍上网时收到一条假冒“奔跑吧,兄弟”栏目发送的中奖信息。
对方要求学生交5000元保证金,如不缴纳保证金将提交法院起诉,学生到惠南镇大学城的农业银行ATM机上汇款5000元后发现被骗。
2、 2015年5月3日,我校一名学生报案称遭遇网购欺诈,损失人民币999元。
3、 2015年5月5日,我校一名学生报案称遭遇网购欺诈,损失人民币999元。
4、 2015年5月16日,我校一名学生报案称其通过网络兼职刷信誉被骗人民币1500元。
三、2015年4—6月份学生报案纠纷案件1起。
1、 2015年5月25日,我校大四学生钟文杰(2011272班)与蓝鹰物业一名保安因琐事发生冲突,将对方打伤,后经惠南镇派出所调解,学生赔付保安5000元。
4—6月份工作信息1、 4月16日,我校在浦东校区教师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四月份安全工作例会。
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学科融合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层次和创新能力。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种学科融合创新应用的教学案例,以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之间关联性的认识,并培养其跨学科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提升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学科融合通过教学案例设计,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2. 创新应用在教学案例中引入创新和应用的元素,鼓励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2. 项目制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并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应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掌握学科知识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案例设计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例,设计一个跨学科的教学案例。
1. 学科融合: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融合在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2. 创新应用:引入创新的环保科技,让学生通过设计并实施环保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探究式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4. 项目制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实施一项环境保护项目,并通过合作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 实践应用:学生通过实际设计和实施环保措施,应用他们所学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作品展示和口头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重点关注学生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7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说明及报送要求
该项目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应用,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案例应贯彻最新的教育理念,呈现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教学成效。
一、项目说明
(一)内容说明
请在以下类别中选择一项申报:
(二)格式要求
1.案例介绍文档: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2.教学活动视频: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视频应呈现案例实施的主要过程、关键环节和实施效果。
视频文件大小建议控制在500MB内,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视频格式为MP4。
视频图像稳定、画面清晰、过渡自然、
声音简洁。
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5秒,包含“2020年广州市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评比活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项目”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例名称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或文字提示。
3.相关材料:与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的建设及具体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辅助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活动照片、学生作品等。
(三)评选指标
二、报送要求
(一)报送材料清单
●作品信息表文件(.xml)
●作品截图文件(jietu.jpg)
●案例设计方案,WORD格式
●案例介绍文档,WORD格式;
●案例视频
●相关材料,分类保存在“相关材料”文件夹中。
●作品登记表,PDF格式(签名并盖章扫描后提交)
(二)具体报送要求
具体的报送要求详见《2020年广州市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评奖活动指南》中“五、作品报送”的说明。
三、有关表格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作品登记表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XXXX》
格、链接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