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00字汇集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ad72b3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7.png)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00字一、鹤立鸡群古代有一只孤傲的鹤,它不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捉追,总是一把独立于众鸟之间。
有一天,鹤爱美地扬起了羽毛,在众鸟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引起了众鸟的倾慕和羡慕。
从此,这只孤傲的鹤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鹤立鸡群。
二、鼠目寸光有一只鼠,它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小巧灵活,就可以轻易地穿过所有的陷阱。
于是,它毫不犹豫地冲过去,不想却被陷阱夹得粉身碎骨。
这就是因为它过于自大,眼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而无法看到更远的未来,因而导致鼠目寸光。
三、锦上添花从前,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公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她从窗户看到一位英俊的画家正在为她的父亲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于是她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在这幅画上添加花朵,让画更加美丽。
于是,她用了自己的手帕,绣上了漂亮的花,画家看到后觉得更加地完美,就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公主,这时公主变得更加欣喜若狂。
锦上添花的美好同时也化解了公主的孤寂。
四、井底之蛙有一个小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认为这个井已经是最大的空间了,但是一次,它跳到了地面,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广大。
井底之蛙就是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看不到更大世界的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因此自己就造就了一个井口之限。
五、画龙点睛孔子当年在鲁国任职,一天他看到有两个人在秦楼玉殿的墙上画龙,两个人的画龙虽然都很完美,但是在龙的眼睛上都没有点睛。
于是,孔子指出其中一个人的画龙没有点睛,并且指示他在龙的眼睛上勾勒出明亮的金色,一举把画龙点睛的任务完成了,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后来,画龙点睛成了比喻在有些场合中,一个细节可以成为成功的关键。
六、画蛇添足有一位画家在画一条蛇的时候,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在画上加上了蛇腹上的斑点来使画蛇更加美观。
但这样蛇就变成了图中的异形,不再像蛇卷起来似的穿过竹林。
这个姿态,就好比一个人企图在某些方面强行添加东西,却不知道这样做往往会令整件事情走向失败。
成语故事100篇1~100
![成语故事100篇1~100](https://img.taocdn.com/s3/m/56c45c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5.png)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https://img.taocdn.com/s3/m/0030f2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0.png)
成语故事100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2.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3.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4.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5. 一箭双雕。
有一个射箭的高手,他一箭射中了两只鸟,正中要害,一箭双雕。
6.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都说他是杞人忧天。
7. 胸有成竹。
有一个书法家,每次写字之前都已经在心中构思好了,所以他写字的时候总是胸有成竹。
8. 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守在树旁,希望能够等到兔子撞上来。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9. 鹤立鸡群。
有一个人非常出色,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像鹤立鸡群一样。
10. 青出于蓝。
有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说,这就是青出于蓝。
11. 望洋兴叹。
有一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辽阔的海洋,感慨万分,望洋兴叹。
12.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13.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14.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15.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16. 一箭双雕。
[成语小故事100字以内]成语小故事
![[成语小故事100字以内]成语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65130b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e.png)
[成语小故事100字以内]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篇1:成语小故事10则1、暗渡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项羽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封刘邦为汉王,统辖这个典故载于巴、蜀和汉中。
刘邦也有独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气。
他发现手下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就是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策划夺取天下。
刘邦去汉中途中烧毁栈道,表示无意东还谋取天下,使项羽放心。
然后采用韩信的计策,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
项羽手下大将章邯镇守关中西部,听到消息笑道:"这么大工程只派几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对刘邦、韩信这一行动,根本没引起重视。
韩信表面上装作要从栈道东进,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从小路暗袭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县东)。
当章邯接到急报时,刘邦大军已攻入关中。
章邯被逼自杀。
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这一典故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利用假象以给别人造成错觉,而暗中采取另一些措施来达到目的计策。
2、八斗才本典故源自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谢灵运以斗量才。
他说:"普天下的才学放在一处,总共有一石。
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称陈思王)一人就独占八斗才华;我占一斗;余下的由天下人共分了。
"后来人们用"才高八斗"、"八斗陈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才学的人;用"一斗才"、"才无一斗"等指才能平庸者。
3、白龙鱼眼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正谏》。
吴王想要和百姓们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昔日白龙下清泠深渊,化为鱼,被打渔人豫且射中了眼睛。
白龙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说"那个时候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白龙回答说:"到了清泠深渊,化为鱼形。
"天帝说:"鱼本来就是人类该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豫且是没有罪的。
"因此说,白龙是天帝的珍贵畜牲;豫且宋国的贱臣。
成语故事100字左右
![成语故事1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bf16e5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d.png)
成语故事100字左右成语故事。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生动的故事背景。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成语的魅力吧!1. 画蛇添足。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画家,他画蛇非常有名。
有一天,他到了越国,越国人见他画蛇,觉得不够真实,就劝他在画蛇的脚上加上脚。
画家听了他们的话,就在画蛇的脚上加上了脚。
后来,楚国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说他“画蛇添足”,意思是做多余的事情。
2. 杯弓蛇影。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人,他喜欢射箭,每天都练习射箭。
有一天,他喝酒后,看见自己的杯子和弓,就觉得杯子是蛇的影子,就用弓射向杯子。
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来形容没有根据的猜疑。
3. 掩耳盗铃。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担心别人听到钟的声音,就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
后来,有人问他,“你不是偷了钟吗?”他回答说,“我没听见钟声。
”人们就用“掩耳盗铃”来形容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4.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为此忧心忡忡。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担心,他说,“我怕天会塌下来。
”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来形容无端的忧虑。
5. 画龙点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故事。
相传有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一直缺少点什么。
有一天,他在龙的眼睛处点了一下,龙就活了过来。
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关键处加上点缀,使事物更完美。
6. 杀鸡取卵。
相传有个人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鸡,他每天都杀鸡取卵,想一次得到更多的金蛋。
后来,他的鸡被杀了,他就再也没有得到金蛋。
人们就用“杀鸡取卵”来形容贪得无厌,结果把自己的利益毁掉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记住这些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成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61cf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6.png)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1【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2【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3【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
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4【成语故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
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5【成语故事】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
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篇6【成语故事】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
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00字成语故事大全
![100字成语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c3ccea08bd63186bdebbc5a.png)
100字成语故事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关于100字成语故事大全1、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
妻子气愤说看不见。
成语故事白话文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白话文大全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5dde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c.png)
成语故事白话文大全100篇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成语故事大全100字【六篇】
![成语故事大全100字【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f9448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1.png)
【导语】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词汇中⼀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每⼀个成语都有着有趣的故事,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成语故事⼤全1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百发百中】春秋时代,楚共王⼿下有个名叫养⼭基的⼈,善于射箭。
有⼀次,他站在离柳树百步以外的地⽅,张⼸搭箭,连发数箭,都射中了柳树的叶⼦。
⼤家看了赞叹不绝。
从此,辗转相传,就把他的箭术称为”百发百中”。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农夫,他总是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苗好像总没有长⾼。
他⼼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些快些呢? 有⼀天,他来到⽥⾥,把⽲苗⼀棵⼀棵地往上拔。
⼀⼤⽚⽲苗,⼀棵⼀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等他拔完了⽲苗,已经累得筋疲⼒尽了,可是他⼼⾥却很⾼兴。
回到家⾥还夸⼝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了好⼏⼨!”他⼉⼦听了,赶忙跑到⽥⾥去看,发现⽥⾥的⽲苗全都已经枯死了【慢条斯理】 从前放⽜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摘下贴在纸上⼀样。
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在家读书作画。
官府请他画⼏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张。
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邯郸学步】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的⼈⾛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苦来到邯郸要学这⾥的⼈⾛路。
他⼀边观察邯郸⼈的⾛路姿势,-边学习模仿。
可没有⼏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越不⾃然。
不仅没有学会邯郸⼈⾛路,⽽且连⾃⼰原来⾛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学步:学⾛路,⽐喻⽣搬硬套地模仿别⼈,闹出笑话。
【疑邻盗斧】 畴前有个乡间⼈,丢了⼀把斧⼦。
他觉得是邻⼈家的⼉⼦偷去了,于是处处留意那⼈的⼀⾔⼀⾏,⼀举⼀动,越看越感觉那⼈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的⼈找到了斧⼦,本来是前⼏天他上⼭砍柴时,⼀时忽略失踪在⼭⾕⾥。
找到斧⼦后,他⼜碰见了邻⼈的⼉⼦,再留⼼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有关成语故事(通用8篇)
![有关成语故事(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346d4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2.png)
有关成语故事(通用8篇)有关成语故事(通用8篇)成语故事篇1【一叶障木】是个成语,它所说的故事是楚国有个书呆子。
家里很穷。
一天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扑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在树林转,寻找螳螂遮身的叶子。
终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叶子了。
他扑了上去,但是那片叶子掉地上和其它的叶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叶子,他只好把全部叶子带回家了。
怎样才能找到那片叶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头上问老婆看不看的见他,最后,他老婆被问烦了,就说看不见。
他乐坏了。
就用叶子遮住自己,来到街上。
当着店主的面拿店里的东西。
店主奇怪极了。
就把他送官府了,当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给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
这么一个故事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让我们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
这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
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成语故事吧。
成语故事篇2《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
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
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
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
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成语故事大全100
![成语故事大全100](https://img.taocdn.com/s3/m/f53e472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1.png)
成语故事大全100成语故事大全1001. 画龙点睛很久以前,有一个画家,他画得非常好,画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精美,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是一绝。
但是他总是感觉这些画作少了点什么,就像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一样。
有一天,他听闻一位老画家说:“画不要太过完美,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点上一点,才会显得有生气。
”这个建议让画家非常感悟,他决定在自己的画作中进行实践。
于是他在自己的一张画作中点上了一只龙的眼睛,这幅画果然显得活灵活现。
2. 揠苗助长古代,有一位耐心的农夫,他在田地里种植稻子,但他觉得绿苗长得太慢,于是他就很急躁地在田地里跑来跑去,一边拔高稻子,一边加快播种速度。
最终,他失败了,没有一棵稻谷成长。
农夫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绿苗的生长需要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的干涉。
3. 推门而入大约在清朝年间,有一位名叫王宜瑛的人,他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扇非常漂亮的木制古门,便想买下来。
但店主却告诉他这扇门不能卖,因为它是店家祖传下来的东西。
然而,王宜瑛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竟然直接推门进了店铺抢走了门。
不久之后,他被捕并起诉,最终被判有罪。
这个成语就从他的故事中衍生出来。
4. 挑拨离间东周时,晋国大夫毛遂和齐国大夫谏官用计策来挑拨吴越两国之间的关系。
他们编造了一则x故事,谎言是吴国的国王打算攻打齐国,同时齐国的公主又私通了吴国的大臣。
吴越两国的关系因此而降温,齐国于是准备进攻吴国。
最后,吴越两国因此交恶,而齐国最终也因为这个计谋而一败涂地。
5. 画蛇添足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捕了一条蛇,准备杀死它供自己食用。
他发现蛇身上缺了一只脚,于是他拿来画笔,在蛇身上绘制了一只脚。
最后,他杀死了这条蛇,但他却发现蛇身上画的那只脚实在太多余了。
6. 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两个人在划船时,一个人把他的剑掉进了河里。
诚实的人马上拿出他的刀把画在划船的船板上,他们划船向前航行时,他就不断地在水里寻找他失去的剑。
尽管刀刻在船板上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位少年仍然始终将目光放在他失去的剑上,而不是在水中寻找新的剑。
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精选10篇)
![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c121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f.png)
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精选10篇)1.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一守株待兔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
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
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
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2.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二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
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
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3.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三出类拔萃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注释]出:超出。
类:同类。
萃;聚集。
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4.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四大器晚成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
”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注释]器:指才能。
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5.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五门可罗雀西汉时,翟公曾经做过廷尉,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官职,所以当时家里宾客很多。
后来,他被免了职,立刻门庭冷落,很少有人出入,倒是门口鸟雀成群,简直可以用网捕捉了。
翟公叹息之余,在门上写下了: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注释]罗雀:用网捕鸟。
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6.成语故事简短100字左右篇六鹏程万里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
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
四字成语故事(通用35个)
![四字成语故事(通用35个)](https://img.taocdn.com/s3/m/35427df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2.png)
四字成语故事(通用35个)1.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2.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3.水中捞月从前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玩着玩着他往井里一看,发现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大叫道:不好啦!不好啦!月亮掉到井里啦!大猴子听见了,急忙跑过来跟着也叫了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
”他们这一叫,引来了老猴子,老猴子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啦!”这一下附近的猴子也听见了,都跑过来看。
大家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我们快把它捞上来。
”猴子们纷纷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第一个倒挂在大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713cf59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a.png)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1、五十步笑百步:宋朝时候有一个姓蓝的汉子,家里有很多钱,他却把钱都花光了。
他父亲叮嘱他:“孩子,你贪图一时的快乐和安逸,就会遭受一百步的挫折。
”蓝汉子竟
然不以为然,笑话父亲说:“五十步也足矣,一人一次只走五十步,怎会遭遇到百步的不
如意。
”不久,他花光了父母留给他的所有钱,只好打工谋生。
果然,他吃苦受挫,到处
碰壁,终于让他认识到了父亲的知识和经验。
2、水涨船高:南宋时,有一个叫黄公的老百姓,一桌宴会,黄公总是唱反调,给宴
会带来不少尴尬。
一次,宴会上,黄公又在那里误入歧途,不仅醉醺醺的跳舞,而且大放
厥词,说一句惹一句。
大家隔六尺皆不敢靠近,开始议论他的计谋有多么巧妙了。
穿插着,黄公站起来,说:“水涨船高,船低水满!”大家一抱起,原来是在暗示若大家都不让他
上高楼,他才能停下脚步,尊重他。
3、翻云覆雨:古代有个叫翻云的县官,他收受贿赂,官场指挥苍生,四、五十年如
一日。
有一天,太庙派年兽被一个叫覆雨的士兵击败,翻云作为官,立刻要把覆雨处以死刑,但这次他有点畏惧,因为覆雨的力量太大了,就像翻云覆雨,转变官场命运的天性一样。
翻云看了看覆雨,又看看年兽,心中觉得不妙,终于动了释放的念头。
他改变了自己
跟及其它官员苍生的态度,力挽狂澜,最终解决了此次危机。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52436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6.png)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如下:1、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2、铜盘重肉成语故事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
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释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
引申指特殊恩宠。
3、分我杯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
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释义】羹:肉汁。
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
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4、志在四方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
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
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
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
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解释】:四方: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5、文灿拒间成语故事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甚。
有关成语故事(精选17篇)
![有关成语故事(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7f3a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9.png)
有关成语故事(精选17篇)成语故事篇1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
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
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
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
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
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
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用剑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
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他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
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
”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成语故事文字版一百篇
![成语故事文字版一百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7e10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4.png)
成语故事文字版一百篇
第1篇:拔苗助长
从前有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
一天,他看到田里的稻苗长得很慢,就急着想让它们快点长高。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方法来帮助稻苗生长。
他每天早晨都去田里,用手轻轻拉扯每一棵稻苗,希望通过这种办法让它们长得更高更快。
然而,稻苗并没有因此而变快长,反而有些枯萎了。
农夫非常困惑,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智者请教。
智者告诉他:“你这样
做是错误的。
稻苗的生长需要自然的过程和时间,你不能急于求成。
就像拔苗助长的故事一样,勿要妄图强行成就。
”
农夫听了智者的话,恍然大悟。
他决定停止拔苗助长的行为,而是耐心地等待稻苗在适应自然环境的情况下生长。
最终,他的稻田里的稻苗长得茁壮,结出了丰收的果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努力和耐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100字_四个字的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100字_四个字的成语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1405e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7b.png)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100字_四个字的成语小故事成语故事中,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而这些成语故事中绝大多数都是四字成语故事,很多100字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各得其所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
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
”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
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
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 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
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 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
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
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
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0字:奋不顾身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
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
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4c4c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e.png)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2篇)
![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3a0b2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c.png)
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2篇)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2篇) 成语是中华⽂化中⼀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是⼩编为⼤家带来的成语故事100字(精选12篇),欢迎⼤家阅读。
成语故事篇1 杯⼸蛇影 有⼀天,乐⼴请他的朋友在家⾥⼤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的酒杯⾥,有⼀条⼩蛇的影⼦在晃动,他⼼⾥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到底不⾃在,放⼼不下。
回到家中就⽣起病来。
隔了⼏天,乐⼴听到那个朋友⽣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想:“酒杯⾥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去察看。
原来,在⼤厅墙上,挂有⼀把漆了彩⾊的⼸。
那把⼸的影⼦,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乐⼴就跑到那个朋友那⾥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
这⼈明⽩了原因以后,病就⽴刻好了。
成语故事篇2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块地。
栽下⽲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
结出果实。
他每天都到地⾥去看,但⽲苗长得很慢,他⼼⾥⾮常着急。
怎样才能让⽲苗尽快长⾼呢? 天⽓很好,艳阳⾼照,他到地⾥去把⽲苗⼀⼀拔⾼。
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说:“累死我了,我帮助⽲苗长⾼了。
”他的⼉⼦到地⾥⼀看,⽲苗全枯死了。
成语故事篇3 智⼦疑邻 宋国有⼀个富⼈,天下⼤⾬,他家的墙坏了。
富⼈的⼉⼦说:“要是不修筑,⼀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公公也这样说。
晚上富⼈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认为⾃⼰的⼉⼦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成语故事篇4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叫卢毓。
他⼗岁就成了孤⼉,两个哥哥⼜先后去世。
在兵荒马乱中,他⾟勤努⼒养活著寡嫂和侄⼉,⽇⼦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和学问受到了⼈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
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般是凭⼈推荐,⽽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物,这些名⼈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100字汇集1、百步穿杨(养由基)[释义]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
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
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语出]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正音] 穿;不能读作“cuān”。
[辨形] 杨;不能写作“扬”。
[近义] 穿杨射柳百发百中[反义] 无的放矢 [用法] 多用在书面语里;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 (1)在解放军战士中;能~的大有人在。
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
预备!一,二,三,---”(2)他经过苦练;技术终于能够达到“~"的程度。
[成语故事]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后主李煜。
此人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无所不能。
他从小深宫里长大,骄奢萎靡,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廷生活的情景。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
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2、家徒四壁(司马相如)[释义] 徒:只;壁:墙壁。
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
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语出] 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
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正音] 壁;不能读作“pì”。
卫d,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
卫d出身于名门世家。
祖父卫乃是西晋权臣,还因为曾斩杀邓艾,在《三国演义》里亮过相。
卫d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的秀美动人。
这个小少爷坐着敞棚车到洛阳市区闲逛的时候,看见他的人都感叹这孩子真是“玉人”,都招呼亲朋好友来夹道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都。
”成人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玉一样圆润,又有人说跟他走在一起,仿佛身边有一颗明珠,把自己映衬得像个猪头。
镇元子急不可待的驾云赶上唐僧师徒四人,一个袖里乾坤将四人都兜了回来,用龙皮鞭子抽——当然不会抽唐僧,镇元子是个有分寸的人,把铜筋铁骨的孙悟空抽了一顿,然后故意将他们晾在那里,自称回去睡觉了(就在本回前面,他还笑清风明月,说成仙之人不用睡觉)。
[辨形] 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 一贫如洗翁牖绳枢这个典故出自《宋书.沈庆之传》。
公元450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要举兵北伐,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便劝谏文帝,认为不可轻举妄动。
可是宋文帝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叫丹阳尹徐湛之和吏部尚书江湛等文官向沈庆之乱出难题狡辩。
沈庆之当场气愤地说:"皇上准备出兵北伐,而与白面书生之辈谋划此举,事情怎么能办好呢?"宋文帝由于没有听劝沈庆之的正确意见,终于导致北伐失败。
[反义] 丰衣足食家给人足[用法] 用于形容家境贫穷得什么也没有。
一般作定语、谓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贫如洗”;都形容非常穷困;一无所有。
但~偏重在“家”;“一贫如洗”偏重在“人”。
[例句] (1)毒品害得许多人~;一文不名。
(2)解放前;城市贫民穷得~;而且就连这“四壁"也并不是他的。
[成语故事]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
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
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
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贿赂卓文君身边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转达他的感情。
结果,当天晚上,卓文君就离家出走到司马相如住的旅舍,两个人一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子里除了四面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
他们生活得十分艰困,靠着朋友的帮忙,才在卓王孙家的附近开了一间酒店。
没多久,邻居们都晓得,卓王孙的女儿居然在街上卖酒!卓王孙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给卓文君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买田产、房屋。
3、庖丁解牛 (庖丁)[释义] 庖丁:厨师。
厨师解割了全牛。
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语出]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正音] 庖;不能读作“pāo”或“bāo”。
[辨形] 庖;不能写作“疱”。
[近义]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用法] 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元代歌妓顺时秀天资聪敏,色艺超群,翰林学士王元鼎十分喜欢她。
中书参政阿鲁温也想插一手,借机调戏她,问她他与王元鼎的差异。
顺时秀说:你是宰相,治理国家,辅佐君王,他不如你。
可惜玉怜香方面,你不如王学士。
[例句] 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游刃有余。
[成语故事]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4、囊萤映雪(车胤、孙康)成语】囊萤映雪,也作“积雪囊萤”、“集萤映雪”、“聚萤映雪”、“映雪囊萤”注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 【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相近词】囊萤照雪【押韵词】夙夜不解、停阴不解、针头削铁、废铜烂铁、趁热打铁、诲人不场⒊弑寸铁、土崩瓦解、刃迎缕解、蝉蜕蛇解【字词解释】囊萤:包着的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成语出处1、“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
曾祖浚,吴会稽太守。
父育,郡主簿。
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2、“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成语故事[回目录]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