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中地理必备核心知识全归纳(人教版2019)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举例3.物质循环类型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类型: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等(2)作用:反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3)物质循环示意图变质、重熔再生径流)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意义①形成了矿产资源;①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①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①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①维持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①在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①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①影响并改造大气成分和陆地水成分热力环流图季风环流图三圈环流图大气环流图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对照上图讲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定义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沿着变化(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 方向) 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2(1)写出美洲、非洲陆地自然带及气候分布3.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 垂直自然带分布特点影响因素 条件 (1)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 变化规律。
(2)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 。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 、海拔及 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带谱越 。
(4)同一种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 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 降低。
(5)一般山地阳坡垂直带数目 阴坡垂直带数目。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 方向)更替方向 变化方向 典型地区纬度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典型景观变化例证4.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地方、地方、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2)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常表现出和的规律。
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3)小尺度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地貌部位、、等。
二、土壤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空间因素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形成结构疏松的,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化学性质,决定土壤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与强度,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
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形成生物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因素,可促进土壤矿物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重难点总结要点要点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陆地环境由地貌、天气、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构成。
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限制、互相浸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陆地环境各因素其实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散发展变化着。
某个因素发生变化,必定惹起其余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甚至以致环境整体的变化。
3.实例剖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拥有“牵一发而动浑身”的特点,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下边的例子,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要点二:陆地环境的地区差别1.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是指陆地不一样地区分别拥有必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一样的天气以及与之相应的植被、土壤种类,进而形成了具有必定宽度、呈带状散布的陆地环境。
2.不一样空间范围的地区差别性表现及其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区分异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原由: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这类地区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
(2)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区分异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体现丛林带——草原带——沙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原由:以水分条件为基础,加上热量条件的影响。
(3)山地垂直地区分异表现:在高峰地区,跟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自然景观的挨次变化。
原由: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情况差别很大。
(4)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海陆散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散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许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好或不很鲜亮,称为非地带性。
3.联合实例剖析陆地环境的地区差别(以下表)成因散布规律散布实例地水大概沿纬线非洲沿 20°太阳辐射由带平由赤道(东西)方向在低纬度和赤道向两极 E 经线,南北性地到两极伸展,沿经线高纬度地区递减,以热量方向自然带规带的分异方向(南北)表现显然为基础区分的变化律性更替大概沿经线亚欧大陆中从沿海(南北)方向纬度地区由以水分为基中纬度地区向内地伸展,沿纬线沿海向内地础区分表现显然的分异方向(东西)挨次为丛林、更替草原、沙漠各自然带大高峰地区从致沿与等高阿尔卑斯山、垂直地区分山麓到山顶线平行的方中、低纬度的喜马拉雅山异水热情况的向(水平)伸高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垂直变化展,沿垂直方带散布向更替一般说来,“教师”观点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南半球没有海陆散布、地史。
【高一学习指导】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一学习指导】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自然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1.共同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
2.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整体表现: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的同时实现主要依赖光合作用,属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
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需要依靠多个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单一地理要素不具备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备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4、地理要素的变化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高中就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必须好好把握住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课程1第五章知识点,期望大家讨厌。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的构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2.地理要素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4.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①气候:地方(局部)气候区域干旱化;②地形: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③土壤:土壤受流水侵蚀,失去肥沃的表土层,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④水文: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⑤生物:部分自然植被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
5.森林的作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自然带的命名规则:热量带+植被类型+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1)热带沙漠..带;..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2)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案例: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差异很大,气候类型呈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案例: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地形形成基础:水热(水分、热量)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逐渐更替(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注意:①山麓自然带(基带)与该山地所处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汇总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1)原理: 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大陆内部,太阳 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 迁移存在差异,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2)表现: ①以水分为基础,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中纬度地区) ②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更替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其分界线为400mm 和200mm年等降水量线。
(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原理与表现)
(1)常规变化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干旱地区变化规律(以天山为例):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3)影响因素(生物多样性大小的影响
因素)
4、同一自然带的高度(不包括积雪冰川
带)规律:纬度:坡向:
5、同一自然带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3、整体性原理表现(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素组合)
1、影响因素
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2、山麓自然带(基带)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3、垂直带谱:
的整体。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包括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等。
(1)生产功能 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其中植物提供叶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
提供水分及营养盐。各要素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2)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生物、土壤等)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③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 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例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 ,⑤ ______,⑥_____ ,⑦ _____,⑧ 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__ 。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又向大气中释放氧气,枯枝落叶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影响土壤的肥力。
-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一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加强,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相对增强,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例如,在山区,由于地壳运动使山体抬升,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河谷加深,地面坡度增大,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 成土母质与土壤。
-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例如,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 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地表贫乏,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一一二旱由下一k深居内陆照厂发行器仃机呵量少气温H 较差、年较差大,物理风化 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沙漠早(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 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 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 出怎样的变化.土壤海 度减小蒸发减少,空 气湿度降低土壤热容量减小f 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地表蓄水水平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举措(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开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那么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说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举措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开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田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撰布季雨林带温值落叶一承凹■林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界特点:目撼带沿平行于海岸城的方向延伸.沿唯直于海岸线的方向更替,即图中沿箭头H或?的指向.自然带⑨- ⑪逐渐更替.该地域分异的成因:降水量由沿海到内骷逐渐递就所致, 影响因•索:以水■分关件■为空础.该地域分界分布莪明显的地区i中缔度地区冶然带⑨懒鲍分布/原因是在中纬度地区,陆地宽广,随经度变化的方向成风沿海到内陆, 水分条件占异大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身带落叶阔叶林带狂热?增扉,硬叶林带从赤道到函极的地域分界特点::自煤带大段沿咨线方向f东西方L. 向〕延伸成指状,沿蚌度变化的「福方向[南北方向〕更替,即图中沿卓酹头回翊的指向,自矮带①一@:② 逐渐更替.每个自然带沿东西送方向伸屐成带状, 谈地域分界:⑥ 的成国:太阳铜射巾赤道到两不极递减所致“影响国就;以热!⑤ 过条件为掂船,水分条件也产:生重要影响°' 演加域分异分布莪明显的地区::®低纬度地区〔自然带①②③的分布海高纬度地区伯然带⑥<7阿匚不的分布;“原网品在低纬度和高趣纬度地区.随绕度变■化的方向L② 或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密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湿度、温度的关系海度降低蒋时周叶林草原,修林绿阳时林邂度减小;纬度增氤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同一读度,随湿度减小,植祓从森林到草原、荒漠口iI I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方法1.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所在纬度I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一一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坡向一一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80° S 60° S 30° S 0030° N 60Q N 80° N■ 口口口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特别提醒: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拟,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纠错笔记: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开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列图所示:〔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防止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开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开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世界气候类型型.如下列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I 热带沙漠气候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亚寒带针叶林/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 地中海陆性气热带苗原气候温带季风 温带落叶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归线 热带雨林气候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草原带 北回•-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审亚热带常绿热带雨林带(1)成因分异煽律形成堂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茴到两极的地域分并规律1纬度地带性)热.太阳型射怅纬和高纬地区段中共度一定范圉内-1-11i1I—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骨度他带鹿1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甫 (.老直地带性J 水热状况海一海拔较高的低韩山地J -工。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展开着物质搬迁和能量互换,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均衡功能――就是所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互换,并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3地理要素的变化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2.生物对水圈的影响――发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予水循环,提升陆地水分状况3.生物对岩石圈的影响――参予沉积岩的构成,大力推进岩石风化,催生土壤构成4自然界的碳循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形成基础热量水分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一:自然带的分布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拎在横向方向上的分异规律1.山麓的自然拎称作“基带”,由纬度边线同意2.山地自然带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大致与基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自然带地带性变化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3.山地所在纬度越高、海拔越高,其横向自然拎五音越繁杂,数目越多。
4.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带上限。
一般地,山地阳坡林线较高,阴坡林线较低;迎风坡林线较高,背风坡林线较低;北半球,山地南坡的林线一般较高。
5.雪线是指山地积雪冰川带的下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1 -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 6 -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13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①岩石②生物③大气④土壤⑤植物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微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种循环?[提示]生物循环。
[教材思考]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提示:图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通过大气降水,生物、土壤、河流和湖泊获得水分补给;大气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获得水汽;土壤中的无机盐及养分,通过水的运动被植物吸收。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含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2.内容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
1、自然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相互和相互的整体。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1)改变 ;
(2)改变的化学成分,改善的水分状况;
(3)加快了的分化,促成了的形成。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新功能,如功能和功能。
异,这是因为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与差异知识汇总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知识要点大家都了解了吗?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
2.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知识点详情请点击: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带
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
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
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知识要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都掌握了吗?一定不要忘记课后练习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地域分异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2.自然带的分布: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3.分布规律
分异规律 主要分异因素 地理位置 分布规律
表现明显的地区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经度地带分异
水分 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垂直地带分异 热量、水分随高度变化。
海拔高度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与纬度地带分异类似 海拔较高的山地。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
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地方性分异: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影响因素:地方地形、地方小气候、岩性和土质的差异等。
表现规律:有序性和重复性。
请利用气候一植被的关系,确定左边各自然带的分布与相应得气候类型 森林自然带—湿润、半湿润 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 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 中国及浙江省的自然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