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

产能工作

第六讲:

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口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教学目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产能过剩的危害和形成原因、化解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以及如何落实各项任务三方面入手,弓l 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要坚持尊重市场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课程内容:1.深刻认识产能严重过剩的危害及形成原因2.准确把握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3.认真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各项任务

近年来,国内部分工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2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和要求。2013 年9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做了专门研究,国务院随后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 】41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人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2013 年的中央经济下作会议提出,要不折不扣执行好叶:火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工作要求之严、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政策界限,加大推进力度,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

一、深刻认识产能严重过剩的危害及形成原因产能过剩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可由市场自行调节,也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但在我国国有经济仍占有相当大比重和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使得问题复杂化,造成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不进行适度干预,过度的产能过剩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政府需要给予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化

解。

1.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及危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减弱和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部分工业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尤为突出。2012 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乎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00 、71.9%、73.1%和75%,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加之大量在建和拟建项目,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仍在加剧。

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以前也多次出现过。但是,像目前这一轮的产能过剩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还不多见。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丽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遏制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弓1导好投资方向,对加,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必须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各项任务和要求。

2。深刻认识产能严重过剩形成的原因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同,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也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诸多深层次原因。

一是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资行为。,由于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不合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未能全部体现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一些地方政府以追求经济和财税收入高速增长为目标,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地、资源配置、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招商引资,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信号,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投资决策,甚至导致出现有些企业以项目名义进行“圈地”的投机行为。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未建立投资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也助长了部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这些因素造成一些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这是产能过剩问题多年不能缓解的根源。

二是在竞争性行业依靠行政性审批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南于缺乏对违规审批项目的地方政府实行有效的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很多新增产能项目得到所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批准。仅以行政审批为主的管理方式严控企业项目,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愈演愈烈。

三是推动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滞后。政府部门注重项目审批,而对以技术标准、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研究不够。应该由政府部门建立和维护的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明显滞后,对已有的措施执行也不得力,事中事后的监管缺位。这导致一些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的企业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市场f争,加剧丫产能过剩矛盾。

四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行业无序竞争。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已达世界第…。这些行业本来都是属于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行业,但是由于企业数量过多,行业集中度低,大企业不够大更不够强,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

五是经济周期性波动扩大了产能过剩的影响。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阶段性需求旺盛,使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产生了过高的预期,将大量资金投向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随之快速增长。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和我国经济进入增长放缓的转折期,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船舶行业2003-2005年全球新船年均订单1.6亿载重吨,2007年达2.7 亿载重吨,当年我国接单达1.1亿载重吨,国际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直接推动我国船舶产能在“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海运

市场进入了大萧条期,新船需求急剧萎缩,订单直线下滑,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二、准确把握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及

“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指导意见》创新调控方式,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按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明确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和主要目标,隰绕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提出了八项主要任务和九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个行业的具体措施。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要坚持尊重市场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指导意见》强调运用发展的思路、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措施解决问题,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作用,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注重采取市场手段。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和环境保护税立法,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依靠市场力量、竞争机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更加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政府管理,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形成法律法规约束下责任清晰的市场监管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坚决清理废除不公平优惠政策,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环境。

更加注重运用发展的办法化解过剩产能。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下,既要防止无序扩张,又要考虑地方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合理诉求。必须运用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度,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发展先进产能,缓解地方经济发展与化解过剩产能的矛盾。

更加注重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负总责,落实主体责任;对在建违规项目和建成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和整顿方案;对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制定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探索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

更加注重加强监督检查。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执法间责和案件查办,建立健全责任延伸制度。

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指导意见》要求九方面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