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导致供需失衡的现象。
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是关键。
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生产调整。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潜在需求,掌握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
2.加强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波动,为调整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3.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预测准确度。
二、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协作,优化供应链流程,从而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匹配。
1.建立强有力的供应链协作机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2.通过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减少库存的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3.建立分销体系,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企业内部管理的良好组织和协调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一些建议:1.完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体系,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和生产节奏,避免产能过剩。
2.加强内部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3.推行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四、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创新和技术升级是有效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加强研发力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市场需求。
3.积极开展合作与联盟,共同研发和开拓创新型产品和市场。
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在国内市场存在,还涉及到国际市场。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国家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下面就分步骤阐述一下这一指导意见。
第一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指导意见》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的召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各自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能过剩化解方案。
第二步,分类施策、因地制宜。
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过程中,要实行分类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既要统筹兼顾全局,也要因地制宜、狠抓落实。
例如,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创新型企业、调整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三步,坚持市场导向,依法依规推进化解过剩产能。
将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作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胜劣汰,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管理原则。
例如,加强企业间的联动协作,推进优质产能的协作分配,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第四步,积极推进企业去产能。
通过采取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加速去产能和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壮大优势企业、鼓励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增加补贴和补偿,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第五步,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对于化解产能过剩来说,单一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完善配套的措施和机制,包括财税、金融、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持。
这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共同努力,构建稳定逐步向好的经济发展格局。
总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全社会应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创新、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共同推动我国在这一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化解过剩产能的道路上坚定而巧妙地前行
24文 本刊记者 戴丽·25热 点近几年去产能力度不减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煤炭产能再退出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钢铁再压减产能1亿~1.5亿吨。
2017年煤炭1.5亿吨、钢铁5000万吨的年度目标均提前超额完成,煤电产能也如期淘汰、停建、缓建了超过5000万千瓦。
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2018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的目标任务,要求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并且要保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
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建立长效机制来化解过剩产能。
2018年去产能更加坚决·HOT NEWS26·27持总量平衡,防止出现结构性、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引导钢铁、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其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的目标。
《通知》强调,2018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产能,更加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为积极有效地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前,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
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供给超过需求的状态,导致企业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产能过剩不仅会浪费资源、降低企业盈利能力,还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有效途径来探讨如何化解过剩产能。
一、创新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和财务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能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化改革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完善。
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有效调节供求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可以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竞争和创新,促进企业间的充分竞争,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整合。
三、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民众收入、加大社保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激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此外,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通过增加民生支出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促进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拓宽产能转移渠道,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市场。
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产能合作,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培育新的增长点除了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的增长点也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发展。
化解产能工作总结
化解产能工作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
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
产能过度扩张、技术更新不及时等多种因素所致。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找到产能过剩的症结所在,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其次,我们要加强产能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不能简单
地进行产能削减,而是要通过产能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产能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我们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要加强
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能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进行产能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要加强企业的自身调整和改革。
企业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要
加强自身的调整和改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产能的优化配置,提高产能的利用率。
只有企业自身调整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
总之,化解产能过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概述产能过剩是指市场需求低于供应能力的情况,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市场价格下降,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
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能升级。
其次,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产权保护,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大产能的现象。
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国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首先,要合理制定产能规划,加强统筹协调,防止过度建设。
其次,要加大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三、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对于那些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其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
其次,要加强创新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在解决产能过剩矛盾中,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国家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造国际化产能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国家还要积极促进内外需结合,鼓励消费市场扩大,提高国内需求,同时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拓展出口市场。
结论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产能过剩矛盾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
工作心得: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安置形势分析和政策取向(最新)
工作心得: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安置形势分析和政策取向(最新)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
做好去产能中职工就业安置,对于推进去产能、调结构、转动力进程,有效治理失业、防范失业风险、稳定就业局势、兜住民生底线具有重要作用。
形势分析过去5年,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明显成效,职工就业安置总体平稳。
展望未来,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职工就业安置工作任重道远。
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明显成效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5年来,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的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已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安置分流职工110多万人。
钢铁、煤炭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显著上升。
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将持续推进从长远看,我国煤炭、钢铁、水泥、船舶、化工等主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仍然偏低,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尚未达到79%83%的合理区间,并且存在许多技术工艺落后、耗能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
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将持续推进。
这些都将对现有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安置形势总体稳定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就业安置工作高度重视,作出重大决定和部署,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分流职工安置。
人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
主要涉及:将去产能中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对去产能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岗补贴;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职工技能提升;为受影响职工提供专场招聘、劳务对接、技能培训等多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供托底帮扶;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完善社保转移接续、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发挥社保安全网作用;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好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等。
浅析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新常态下的要求、路径与对策
浅析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新常态下的要求、路径与对策产能过剩是企业预先投入的生产能力超出均衡产量所需,导致生产要素利用不足而闲置的现象。
目前,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之一。
产能利用不足有着复杂的发生机制,治理产能过剩应结合经济新常态的总体趋势,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推动工业企业理性投资与高效利用产能。
一、经济新常态对产能理性投资与高效利用的要求新常态是原有状态瓦解后逐渐形成的新的相对稳定状态。
作为发展模式的一次扬弃,经济新常态将给市场主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14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增长减速化、形态高级化、分工复杂化、结构合理化的演变特点。
同时,旧模式的惯性仍在一些经济领域中延续,形成非对称的阶段特征。
最为突出的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而工业部门生产还未形成有效供给,产业优化升级缓慢,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还未成为工业的主流,供给侧改革滞后于消费发展。
在新常态下构建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培育优质的制造供给能力,首先要认清新常态对产能理性投资与高效利用的新要求。
很多研究指出,中国制造要在新常态下有所作为,必须得解决产能严重过剩这一首要矛盾。
新常态对应的是旧常态。
作为经济旧常态的产物,产能过剩并未随着旧常态结束而自然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新技术、新业态、新分工、新服务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
此阶段我国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释放出了巨大红利,曾进入增长快车道。
但是,相对乐观的国内外市场前景造成了企业的创新惰性;当时在政府主导下,资源存量快速资本化,促使具备市场势力或政治联系的企业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形成双向垄断。
从而,旧常态下工业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缺乏创新驱动的粗放式增长和数量型竞争,在位企业对产能过剩风险有较高容忍度,难以避免地形成了对产能低效投入与利用的路径依赖。
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纪昌华
【期刊名称】《中国水泥》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纪昌华
【作者单位】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做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J], 龙新民
2.开展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专项审计助推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大型煤炭企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情况审计案例分析 [J], 李长平
3.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引导农村合作基金会健康发展 [J],
4.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总行部署以整风精神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 [J],
5.肖亚庆:做好“处僵治困”收官工作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大措施坚定不移去产能
龙源期刊网 五大措施坚定不移去产能作者: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年第04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去产能,按照中央对化解产能过剩提出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将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第一,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严禁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四个一批”,就是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加快化解产能过剩。
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的硬约束。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配合运用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化解产能过剩。
第三,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产能主动退出。
要研究制定务实有效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压减产能。
一是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主动退出过剩产能。
二是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产能。
三是城市钢厂实施转型转产或减量化环保搬迁。
四是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第四,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规范政府行为,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依法解决兼并重组、产能退出的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等问题。
依法维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企业职工等的合法权益。
完善社保政策,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补,这个奖补的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的安置。
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一些行业中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还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风险。
为了化解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作方案。
二、加强市场监管为了防止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我们将加强市场监管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的行业准入制度,限制新建项目的数量和规模。
其次,加大对存在产能过剩行业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战导致过度生产。
三、调整产业结构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通过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四、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为了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的整合,我们将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通过政府引导和金融支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重组。
同时,扶持龙头企业,引导其发挥带动作用,促进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五、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为了缓解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我们将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力度。
一方面,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国内产能过剩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加大对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行业的支持,促进行业的发展平衡。
六、培育新兴产业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通过政府引导和金融资助,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七、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了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和转型,我们将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
一方面,加大对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鼓励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八、完善政策体系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将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一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和能源消耗限制措施,提高行业的生产标准。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规范企业退出市场的程序和方式。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能过剩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产能过剩指的是市场上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超过了市场需求。
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价格下降、厂商利润下滑,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讨论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加强市场调节机制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机制可以通过价格机制、供需关系等手段来平衡产能和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来引导企业降低产能,例如提高资源环境费用,增加税收负担等。
市场调节机制的加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产能过剩问题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我们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这些新兴产业通常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有效拉动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创新和技术升级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和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四、扩大国内需求产能过剩问题的本质是市场需求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来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来推动内需增长。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居民加大消费,激发居民的购买欲望,从而拉动市场需求,减轻产能过剩压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来解决。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扩大贸易、加强产能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各国可以通过合理分工、互利合作来优化全球产业链,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佚名【期刊名称】《造纸信息》【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1页(P10)【正文语种】中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12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2013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订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其中,炼铁1000万t、炼钢780万t、水泥(熟料及磨机)2.19亿t、平板玻璃4700万重量箱、造纸970万t、印染28亿m、铅蓄电池2000 kVAh时。
与2011年相比,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新增铅蓄电池行业,焦炭、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12个行业任务有所增加。
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过程中,一些重点行业正在悄然升级,产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重点区域内的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还将为兼并重组制定出台更多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
其次,国家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开发高附加值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推广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综合利用,改善生产装备水平,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控制和经营水平,提高了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4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工作方案
2024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工作方案____年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工作方案引言: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不仅给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困境,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产能过剩,更重要的是产能结构的问题,即产能过剩的是低端粗放型产能,而中高端精细型产能却供不应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化解,实现脱困。
本文将从优化产能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
一、优化产能结构产能结构优化是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出路。
为了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调整产能结构,减少低端粗放型产能的产出,提高中高端精细型产能的供给。
(一)严控新增产能。
停止批准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规模和分布。
特别是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二)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对落后钢铁企业的淘汰力度,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手段,督促企业退出市场,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支持中高端产能发展。
加大对中高端钢铁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扶持,促进中高端产能的发展,提高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钢铁行业脱困的关键。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钢铁行业长期面临的问题,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深化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推进技术改造,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减税降费、降低用能成本、压缩人力成本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产能过剩的缓解。
(三)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鼓励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通过规模效应的发挥,降低产业链上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技术创新是钢铁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度解读《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深度解读《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旨在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它的根本原因是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投资规模庞大,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推进,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产能利用率低、成本过高,企业生产利润空间不断收缩。
另外,一些行业急功近利,盲目扩张,铤而走险,造成浪费和资源损失。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1. 实行基本国策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去产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并且把去产能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对去产能工作的领导,形成全国各级政府共同行动的格局,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 严格审批制度为防止新的产能过剩问题,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审批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核机制,对新项目的投资进行审核和评估,将严格控制行业产能总量,确保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3. 优化生产设备为加大产能去除力度,指导意见提出,应优化生产设备和管理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加速机械手段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推动提高全行业产品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4. 加大政策扶持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去产能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创新等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理性调整,做到有序退出市场。
三、对指导意见的认真贯彻和执行在指导意见中,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措施和政策,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我们需要认真贯彻和执行这些指导意见,保证政策的真正落实,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管,强化企业责任,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工作方案范文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工作方案范文钢铁行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之一。
然而,由于过去的投资过度和需求下滑,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面临困境。
为了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行业的脱困,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方案。
一、淘汰落后产能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
钢铁行业存在许多技术、设备、管理落后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效益较差。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淘汰力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高耗能、低效益、质量差的企业进行整顿或关停。
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引导这些企业退出市场,减少过剩产能。
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钢铁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实现脱困,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创新的共享和互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优化钢铁产业结构由于过去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钢铁行业的结构也比较单一,过度依赖低端产品。
为了实现脱困,我们应该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推动钢铁行业由大而全向强优精转变。
同时,加强对中小钢铁企业的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拓宽市场空间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钢铁行业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国内其他行业的协作,提高钢铁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出口力度,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获取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
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五、加大环保治理力度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还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政策,在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中要求企业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第六讲: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口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教学目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本文从产能过剩的危害和形成原因、化解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以及如何落实各项任务三方面入手,弓l 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要坚持尊重市场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课程内容:1.深刻认识产能严重过剩的危害及形成原因2.准确把握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3.认真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各项任务近年来,国内部分工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12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和要求。
2013 年9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做了专门研究,国务院随后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 】41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人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2013 年的中央经济下作会议提出,要不折不扣执行好叶:火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工作要求之严、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政策界限,加大推进力度,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地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
一、深刻认识产能严重过剩的危害及形成原因产能过剩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可由市场自行调节,也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但在我国国有经济仍占有相当大比重和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使得问题复杂化,造成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不进行适度干预,过度的产能过剩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政府需要给予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化解。
1.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及危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减弱和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部分工业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尤为突出。
2012 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乎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00 、71.9%、73.1%和75%,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加之大量在建和拟建项目,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仍在加剧。
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以前也多次出现过。
但是,像目前这一轮的产能过剩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还不多见。
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丽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
遏制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弓1导好投资方向,对加,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必须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各项任务和要求。
2。
深刻认识产能严重过剩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正常的市场竞争范同,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也并非完全是市场因素,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诸多深层次原因。
一是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投资行为。
,由于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不合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未能全部体现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一些地方政府以追求经济和财税收入高速增长为目标,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地、资源配置、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招商引资,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信号,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投资决策,甚至导致出现有些企业以项目名义进行“圈地”的投机行为。
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未建立投资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也助长了部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这些因素造成一些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这是产能过剩问题多年不能缓解的根源。
二是在竞争性行业依靠行政性审批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南于缺乏对违规审批项目的地方政府实行有效的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很多新增产能项目得到所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批准。
仅以行政审批为主的管理方式严控企业项目,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愈演愈烈。
三是推动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滞后。
政府部门注重项目审批,而对以技术标准、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研究不够。
应该由政府部门建立和维护的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明显滞后,对已有的措施执行也不得力,事中事后的监管缺位。
这导致一些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的企业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市场f争,加剧丫产能过剩矛盾。
四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行业无序竞争。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已达世界第…。
这些行业本来都是属于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行业,但是由于企业数量过多,行业集中度低,大企业不够大更不够强,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
五是经济周期性波动扩大了产能过剩的影响。
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阶段性需求旺盛,使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产生了过高的预期,将大量资金投向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随之快速增长。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和我国经济进入增长放缓的转折期,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
船舶行业2003-2005年全球新船年均订单1.6亿载重吨,2007年达2.7 亿载重吨,当年我国接单达1.1亿载重吨,国际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直接推动我国船舶产能在“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海运市场进入了大萧条期,新船需求急剧萎缩,订单直线下滑,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二、准确把握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及“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指导意见》创新调控方式,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按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明确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和主要目标,隰绕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提出了八项主要任务和九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个行业的具体措施。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要坚持尊重市场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指导意见》强调运用发展的思路、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措施解决问题,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作用,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更加注重采取市场手段。
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和环境保护税立法,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依靠市场力量、竞争机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更加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创新政府管理,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形成法律法规约束下责任清晰的市场监管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坚决清理废除不公平优惠政策,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环境。
更加注重运用发展的办法化解过剩产能。
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下,既要防止无序扩张,又要考虑地方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合理诉求。
必须运用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度,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发展先进产能,缓解地方经济发展与化解过剩产能的矛盾。
更加注重发挥地方政府作用。
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负总责,落实主体责任;对在建违规项目和建成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和整顿方案;对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制定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探索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
更加注重加强监督检查。
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执法间责和案件查办,建立健全责任延伸制度。
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指导意见》要求九方面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为舆论媒体监督创造便利条件。
三、认真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各项任务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
《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明确了重点工作分工和进度要求。
1.“疏堵”结合,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把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压下去是首要任务。
要改变以往。
“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通过构建发展先进产能邪淘汰落后产能的良性互动机制,做好控制产能总量工作。
一是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
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坚决摒弃“风头一过、大干快上”的错误想法,不囿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和眼前利益i 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对新增产能项目,不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援信。
同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严把产业政策闸门,坚决杜绝落后产能在异地死灰复燃。
二是分类处理违规建设项目。
对违规在建项目,凡是未开工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标准、环保要求的二律停建;确有必要建设的:根据布局规划、环境承载力,以及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的要求;妥善处理好违规建设项目。
同时,依据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指标、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和准入条件、环保标准等要求,对建成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提出整顿方案,向社会公示。
三是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在严禁新增产能的前提下,为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需要正确处理发展先进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考虑地方发展经济的现实情况,调动地方和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