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经济增长练习题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分章练习

发展经济学分章练习

发展经济学分章练习第三章经济增长、贫困和收入分配明确消除普遍的贫困和不断上升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所有发展问题的核心,也是发展的主要目的。

应当把握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间的关系,掌握减少绝对贫困应当采取的可能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对收入分配进行衡量的方法之一----规模分配所注重的是( )。

A.各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的份额B.单个个人或单个家庭所获得的收入份额C.单个个人收入的来源渠道D.单个家庭收入的来源地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洛伦兹曲线中的对角线表明收入分配是绝对的不平B.洛伦兹曲线中的底边和与之相连的右边组成的折线表明收入分配绝对的平等C.离洛伦兹曲线中的对角线越远,则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D.洛伦兹曲线总是低于对角线的左边区域3、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世界银行划定了以1986年的购买力平价衡量,每天收入一美元和两美元的参考贫困线B.每一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惯例和社会的观念制定出贫困线标准C.平等是对一个客观的统计指标的衡量,主要衡量实际的分配在多大程度上同标准偏离D.公平则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是否公平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4.世界银行1985年曾列出了两条贫困线,其中属于极端贫困的有( )。

A.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275美元的人口B. 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370美元的人C.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365美元的人口D.任何收人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270美元的入5.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1985年全世界的总的贫困率为( )。

A.40.2% B.35.1% C.33.7% D.30.5%6.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系数是( )。

儿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拉弗系数 D.奥肯系数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所有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

A.生活质量 B.经济增长 c.环境保护 D.广泛的贫困现象E.越来越大的收入不平等2.对贫困必须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


1. 2. 3.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 消费


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
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 国民储蓄S=Y-C-G=(Y-T-C)+(T-G) 私人储蓄=Y-T-C 公共储蓄= T-G 对整个经济而言,S=I 消费C=a+b(Y-T)




练习题
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种经济情况: Y = C+ I + G Y=5000 G=1000 T=1000 C=250+0.75(Y-T) I=1000-50r 1.在这种经济中,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 2.找出均衡利率。 3.现在假设G增加到1250。计算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以及国民储蓄。 4.找出新的均衡利率。
稳定状态人均资本, k﹡
练习题

有以下生产函数的索洛增长模型描述了一个经济:


⑴解出y作为s, n, g, 和 的函数是稳定状态的值 ⑵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28%,而人口增长率 为每年1%,一个不发达国家储蓄率是10%,而人 口增长率为每年4%,在这两个国家中,g=0.02, =0.04,找出每个国家稳定状态y的值。 ⑶不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应采取什 么政策
3.000
1.400 1.435 1.529 1.657 1.894 2.096
2.100
0.600 0.615 0.655 0.710 0.812 0.898
0.900
k 0.200 0.195 0.178 0.150 0.080 0.002
0.000

思考题


解释高储蓄如何引起高生活水平。什么 因素会阻碍决策者努力提高储蓄率? 高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还是永远 的高增长?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 第三章的“引子”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

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的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如下:表3.6 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等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你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的结果?3) 你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练习题3.1参考解答】: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223344t t t t t Y X X X u ββββ=++++ 回归结果如下:由F 统计量为17.87881, P 值为0.000001,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量参数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0.025(27) 2.052t =,或P 值均明显小于0.05α=,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的参数估计值为5.9911,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6辆。

由于城镇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的必要性,X3的参数估计值为-0.5231,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5231辆。

汽车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的使用, X4的参数估计值为-2.2677,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2.2677辆。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配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配答案

第3, 5章习题一、判断1、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要取得经济增长,则要么要素投入数量有所增长,要么要素使用效率有所增加。

(√)2、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使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短期内上升。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4、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该国的总储蓄率。

(×)5、与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6、在长期中,货币政策影响产量水平。

(×)二、单项选择1、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则人均收入增长率(B )A.先下降,再升高到原来水平B.先升高,再下降到原来水平C.保持不变D.以上都不是2、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C.储蓄率保持不变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3、某国人民突然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看,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 )A. 人均消费数量将增加B.人均资本占有将增加C.人均产出将增加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4、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名义货币存量增加20%(C )A.价格下降B.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C.名义工资上升20%D.真实货币供应上升20%5、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0%( D )A.产出下降10%B.对产出没有任何影响C.价格上升10%D.真实货币供应上升10%6、根据供给学派经济学(C )A.高税率使总需求增长B.高税率使总供给增加C.低税率使税收收入增长D.低税率使税收收入减少三、计算题1、假设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个经济处于人口增长n 为每年1%。

总产出和总资本以每年3%增长。

假设资本占收入份额为30%。

请计算各要素(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考察增长核算方程的应用 劳动要素贡献率:资本要素:技术进步:2、已知总需求曲线P Y d 50600-=,总供给函数为 P Y s 500= (单位:亿元)。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第三部分(下篇第1-3章)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p.1332、总需求p.1333、国民生产总值p.1374、国内生产总值p.1385、国民收入p.1386、消费函数p.1417、储蓄函数p.1428、乘数效应p.1449、投资乘数p.14410、自愿失业p.14911、非自愿失业p.15012、充分就业p.15013、摩擦性失业p.15114、结构性失业p.15115、周期性失业p.15116、通货膨胀p.15317、经济周期p.16018、经济增长p.16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8、下列项目种,(C)不是要素收入。

微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1)

微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1)

第1章引论练习题1.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A. 凯恩斯B。

希克斯 C. 亚当·斯密 D. 马歇尔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

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 )A. 通货膨胀B. 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D. 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4.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发生于( )A。

18世纪7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D。

20世纪40年代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 物品的生产C. 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6.中央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区别是()A。

消费者相对于生产者的重要性 B. 贫困的程度 C. 稀缺性是否存在 D. 谁来做出决策7.以下问题中哪个不属于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A. 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

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

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 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8.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A。

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C。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D。

经济增长9.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包括价值判断B. 研究对象不同C. 研究范围不同D。

是否运用了归纳法10.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A. 982年8 月联储反贴现率降到10%B. 1981年失业率超过9%C。

联邦所得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第1章引论练习题参考答案1.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A. 凯恩斯B。

希克斯C。

经济学练习题

经济学练习题

经济学练习题第⼆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另⼀种商品的需求量增⼤,那么这两种商品是( A )A. 替代品 B 互补品 C 独⽴品 D 都不是2、如果商品出现过剩,那么( D )A 现⾏价格低于均衡价格B 该商品在现⾏价格的需求量⼤于供给量C 按照现⾏价格交易的实际数量由供给曲线决定D 现⾏价格⾼于均衡价格3、某地区的居民收⼊从去年1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2亿元,对X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了近40%,那么该种商品属于( C )A 必需品B 劣等品C ⾼级品D 吉芬商品4 、X和Y商品的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是( B )A 独⽴品B 互补品C 替代品D 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5 、农产品价格过低,主要原因是( B )A 政府的调价措施不⼒B 供应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C 需求的增长超过供应的增长D 农业⼈⼝过多6、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98元,需求数量为200件,价格下降到80元,需求数量仍保持原来的⽔平,那么该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C )A 1B 1.2C 0D 不能确定7 、若某⾏业中许多⽣产者⽣产⼀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任何⼀个⽣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D )A ⽆弹性B 单位弹性D 富有弹性8、如果商品X和商品Y替代,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9 、⼀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A)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10 、对劣质商品需求的收⼊弹性是( D )A EI<1B EI>0C EI =0D EI<011、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于其均衡价格的⽀持价格,为了维持⽀持价格,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 C )A 减免农业税B 实⾏农产品配给制C 收购过剩农产品D 对农民予以直接补贴12、如果存在短缺,那么( C )A 现⾏价格⾼于均衡价格B 销售商愿意按照现⾏价格出售的商品量孤傲与可以卖出的商品量C 现⾏价格低于均衡价格D 该商品在现⾏价格的需求量⼩于供给量三、分析题1、旅游淡季(冬季)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冬季天⽓寒冷,所以,在任何⼀种既定价格⽔平下消费者的购买愿望降低,所以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宏观经济学第3章经济增长练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第3章经济增长练习题.docx

经济增长.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2•索洛模型3•稳态4.内生经济增长模型6.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7.技术进步9资本二、单项选择1.索罗模型的函数形式是()A.Y=F (K, L)B.Y=F(k, l)=f (k)C.I=syD.以上都对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是()A.AK=OB.Y=F(k, l)=f (k)C・I (投资)=syD. Al (新增投资)=03.黄金稳态的基本条件是()。

A.MPk (资本边际产出)- o (折旧率)=0B.MPk (资本边际产出)>o (折旧率)C.MPk(资本边际产出)<o (折旧率)D.S (储蓄率)=1(投资(折旧率)4•在索罗模型中,被作为内生变量的是()。

A・劳动、资本、技术B・劳动、资本、人口增长率C・劳动、资本、人口增长率、储蓄率D・劳动、资本、5•与索罗模型不同的是,新经济增长模型把()也变成内生变量。

A.资本、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B.劳动、资本、储蓄率C・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率、储蓄率D・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率、折旧率6•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通常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DP的货币量B.GNPC.GDP增长率D・产出7.经济增长率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最主要的缺陷A.外生性质B.外生性质C.波动性D.稳定性辨析题1•资本存量的改变主要由储蓄和投资两方面力量决定。

()2.当一个经济初始资本水平大于稳定水平时,投资大于折旧,资本存量水平会不断下降,知道稳态水平为止。

()3•在索罗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在制作用是永久性的。

()4•储蓄率的提高不会使原来的资本存量提高状态发生变化。

()5.一个经济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更会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稳定状态。

()7•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开始,把资本积累(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

()&每当发生净投资时,产出水平必然增长以使全部生产能力得到持续的利用。

()简答1.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2 •经济稳态的意义3.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4.黄金稳态的过程5 •经济增长的意义五.图示并解释1•投资、折旧与稳态。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经济增长导论【圣才出品】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经济增长导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经济增长第3章经济增长导论一、概念题1.资本的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of capital)答:资本的平均产品是指平均每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

假定只有资本是生产中的可变投入要素,则资本的平均产品为/。

资本的平均产品曲线一般是一条倒U形曲线,APK Y K当平均产品低于边际产品MPK时,平均产品随着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平均产品高于边际产品MPK时,平均产品随着资本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平均产品曲线的最高点处,平均产品曲线恰好与边际产品曲线相交。

2.资本存量(capital stock)答:资本存量是指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

它通常可反映一国现有生产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

狭义的资本存量是以工厂和设备形式的商品的储存,用于对生产的投入。

广义的资本存量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存量,还包括人力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答:若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

设生产函数为(),Q f L K =,当劳动L 和资本K 投入同时增加λ倍时,产量变为:(),Q f L K αλλ=对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来说,a λ=,表示产量变动的幅度同要素投入的变动幅度相等。

4.资本的平均产品递减(diminishing average product of capital)答:资本的平均产品递减是指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平均每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品数量逐渐减少的现象。

资本的平均产品递减是因为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品会递减,当资本的平均产品高于资本的边际产品MPK 时,资本的平均产品随着资本量的增加而降低。

5.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答: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将资本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资本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资本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品是递增的;当资本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资本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品是递减的。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练习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练习

第十三章经济增长理论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 )。

A. 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B. 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C. 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D. 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2、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 )A、有—定量的劳动与资本B、技术进步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D、自然禀赋3、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研究:( )A、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B、发达国家的增长问题C、经济中的周期性波动问题D、技术进步4、在长期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A、资本B、劳动C、技术进步D、制度5、在生产函数F=AK a N(1-a)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A.aB.AC.KD.N6、罗伯特·索洛在对生产率增长的研究中,将注意力集中在()。

A.减少人口增长B.对物质资本的投资C.技术革新D.人力资本投资7、资本深化是指()。

A.增加每单位资本的工人数B.增加人均资本量C.减少人均资本量D.将资本从低效部门重新配置到高效部门8、下面哪种情况属于资本深化()A.人口增长5%,资本存量增加4%B. 人口增长5%,资本存量不增长C.人口增长5%,资本存量增加5%D. 人口增长5%,资本存量增加10%9、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C.对每个工人没影响D.无法判断10、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

A. 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产生的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说明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前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或者说明经济如何走向繁荣二、判断正误题:1、经济增长的最简单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以及个人福利的增加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是同样的问题。

经济指标练习及答案

经济指标练习及答案

经济指标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关于经济指标的练题及其答案。

练题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2. 通货膨胀如何影响经济?
3. 请解释失业率是如何计算的。

4. 什么是贸易逆差?
5. 请解释人均收入是如何计算的。

6. 请列举几个常用的经济指标。

7.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作用是什么?
8. 什么是经济增长率?
答案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活动。

3. 失业率是指处于劳动年龄且愿意并具备能力工作但暂时未能找到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失业人数 / 劳动力参与人数 × 100%。

4. 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价值大于其出口价值的情况。

贸易逆差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关系不平衡。

5.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收入水平。

6. 常用的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贸易逆差、人均收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等。

7.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了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常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

CPI的作用是帮助监测通货膨胀水平和评估购买力的变化。

8. 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增长的速率。

它是衡量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6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6

第6章经济增长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是:(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索洛增长模型以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的名字命名,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提出来的。

1987年,索洛由于在经济增长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稳定状态: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指的是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k=sf(k)-δk=0。

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存量k*,叫做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资本水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的。

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黄金分割率具有如下的性质:(1)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黄金分割率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每个人的平均资本下降到黄金分割率的水平,就能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2)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分割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率的水平。

中级《经济师基础》章节练习题合集(1-12章)

中级《经济师基础》章节练习题合集(1-12章)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5)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9)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2)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6)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0)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5)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29)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32)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36)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40)第十二章财政收入 (44)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A.成正方向变化B.成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B.由于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曲线的移动3.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

A.供给曲线发生位移B.需求曲线发生位移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4.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50-5P,供给函数为S=-10+5P,则均衡价格为()。

A.4B.5C.6D.105.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C.紧急措施D.引导措施6.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7.以下对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保护价格的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B.我国采用保护价格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C.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D.当某种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可能影响生产进行时,可采用保护价格方式干预8.某商品的价格为5元/件时,销售量为500件;当价格提高到7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

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一、术语解释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3、经常性支出4、资本性支出5、财政支出增长率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7、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8、瓦格纳法则二、填空1、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

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和。

3、转移性支出主要有:、和。

4、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

5、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和。

6、资本支出的补偿方式:和。

7、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占GDP(或GNP)的比重和 GDP (或GNP)的比重。

8、瓦格纳法则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提出的。

9、瓦格纳法则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和。

10、政府职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和。

三、判断1、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地,而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

3、购买性支出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5、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

6、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7、资本性支出可以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

8、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由原来的平衡表体系转变为新的核算体系,财政支出分类也采用新的分类方法9、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财政年度中,财政收入的量与财政支出的量是不相等的,通常的情况是前者大于后者。

10、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则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

四、不定项选择1、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A BC D2、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宏观经济学_第3章增长与积累

宏观经济学_第3章增长与积累



索洛在1957年根据美国1909-1949年间的统计数据,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在1909- 1949年间,如果按照总GDP进行增长核算,总GDP年 平均增长2.9%,其中0.32%归因于资本积累,1.09% 来自劳动投入增加,剩下的1.49%归因于技术进步。 索洛据此发现技术进步、劳动供给增加和资本积累按此 顺序是总GDP增长重要决定因素。 对于人均GDP增长,则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重要的决 定因素。因为,尽管人口增加会增加总GDP,但增加的 人口实际上会降低人均GDP。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多的 产出,但产出并不是等比例增加的。在这里的增长核算 中,劳动力每一个百分点的增加会导致产出3/4个百分 点增加,因此,产出增长比工人数量增长慢,人均GDP 将下降。


需要注意,稳态虽然意味着y和k的值固定,但 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实际上,在稳态 中,总产量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 力的增长率相等,即均为n。 理解这一点,只须注意到劳动人口以速度n增 长,因此,由于固定 , K
k N
所以总资本存量K必须与劳动力同比率n增长。

又由于
y
Y N


尽管在解释经济的长期正增长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 索洛模型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它的最重要意义 是搭建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后面(第四 章)将要介绍的各种内生增长模型实际上都是对于索 洛模型的一种扩展。 第二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 经济增长理论,它强调用模型内部的因素来解释长期 的经济增长。新增长理论可以认为是对索洛模型的扩 展和内生化,主要涉及三种类型:非递减报酬、内生 技术进步以及内生的人口增长和劳动供给。该理论的 基本观点是以内生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积 累等来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因而该理论也被称 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国际经济地理的分布上看,发达国家大都分布在北方,发展中国家大都分布在南方,因此,国际经济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称作。

2、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

3、不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而以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是贸易。

4、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因素决定。

5、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贸易理论是技术差距理论和理论。

6、重叠需求理论认为,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7、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8、国际贸易理论最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技术进步对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9、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追随们引申出理论。

10、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关税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和。

11、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即和保护贸易政策。

12、美国1988年在中修订过301条款。

13、就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的政策。

14、指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的政策。

15、除比较优势外,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的基础和源泉。

16、某种商品的进口大国设置一定程度的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本国不利于外国的方向转化,使国内实际收入最大化,这种程度关税叫。

二、判断题1、如果厂商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那么该厂商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不一定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2、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大量较小的厂商构成。

3、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4、市场规模大的国家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一般较多。

5、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只要交易效率改进带来的收益大于该地区地价上升产生的成本,行业还会进一步向该地区及其周边集中。

公共财政概论第三章练习题

公共财政概论第三章练习题

《公共财政概论》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练习题(一)判断题1.政府职能范围大小决定财政支出的范围。

()2.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都计入GDP。

()3.财政贴息是指财政要求银行为企业免除一部分利息。

()4.转移性支出成为政府履行其资源配置职能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工具。

()5.国家间财政支出的横向比较,适合采用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指标。

()6.一般来说,财政支出相对指标越大,说明财政参与国民(内)生产总值分配的比例越高,社会财力越集中。

()7.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

()8.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规模上升趋势的基本原因是城镇化。

()9.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受内外双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表现出梯度渐进增长的趋势。

()10.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财政支出规模会变小。

()11.鲍莫尔认为,公共部门的生产率较高,所以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12.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来实现的。

()13.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财政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增加。

()14.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与社会经济组织的绩效评价完全相同。

()1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择优标准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16.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17.选择净现值标准时,只有当净现值大于1时,说明项目可行。

()18.公共支出项目是否可行,常用的标准是:内部收益率大于项目资金的机会成本。

()19.当绝对评价标准难以确定,或所使用的客观尺度不尽合理时,可以采用比较法来衡量绩效。

()20.最低成本法适用成本不易计算但效益容易计算项目的评估。

()判断题答案及解析1.√解析: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如果政府职能范围发生变化,财政支出的范围也要相应发生变化,故本题正确。

2.×解析:政府购买性支出计入GDP,转移性支出不计入GDP,故本题错误。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二章开放经济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二、多项选择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三、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索洛模型
3.稳态
4.内生经济增长模型6.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7.技术进步 9 资本
二、单项选择
1.索罗模型的函数形式是()
A.Y=F(K,L)
B.Y=F(k,l)=f(k)
C.I=sy
D.以上都对
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是()
A.△K=0
B.Y=F(k,l)=f(k)
C.I(投资)=sy
D. △I(新增投资)=0
3.黄金稳态的基本条件是()。

A.MPk(资本边际产出)- σ(折旧率)=0
B. MPk(资本边际产出)>σ(折旧率)
C. MPk(资本边际产出)<σ(折旧率)
D.S(储蓄率)=I(投资)=σ(折旧率)
4.在索罗模型中,被作为内生变量的是()。

A.劳动、资本、技术
B.劳动、资本、人口增长率
C.劳动、资本、人口增长率、储蓄率
D.劳动、资本、
5.与索罗模型不同的是,新经济增长模型把()也变成内生变量。

A.资本、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
B.劳动、资本、储蓄率
C.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率、储蓄率
D.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率、折旧率
6.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通常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DP的货币量
B.GNP
C.GDP增长率
D.产出
7. 经济增长率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最主要的缺陷
A.外生性质
B.外生性质
C.波动性
D.稳定性
三、辨析题
1.资本存量的改变主要由储蓄和投资两方面力量决定。

()
2.当一个经济初始资本水平大于稳定水平时,投资大于折旧,资本存量水平会不断下降,知道稳态水平为止。

()
3.在索罗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在制作用是永久性的。

()
4.储蓄率的提高不会使原来的资本存量提高状态发生变化。

()
5.一个经济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更会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稳定状态。

()
7.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开始,把资本积累(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

()
8.每当发生净投资时,产出水平必然增长以使全部生产能力得到持续的利用。

()
四、简答
1.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
2.经济稳态的意义
3.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4.黄金稳态的过程
5.经济增长的意义
五、图示并解释
1.投资、折旧与稳态。

2.通过储蓄率选择的黄金律稳态。

六、计算
一国总量生产函数是y=√k,其中y和k分别是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其储蓄率为28%,折旧率为4%,技术进步率为2%,该国稳态产出量多少?其储蓄率下降到10%,人口增长率上升到¥,其他不变,新稳定产出水平为多少?
七、论述
1.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稳态状态。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商品与提供劳务能力的扩大,以及人均福利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2.索洛模型:是以资本积累和新古典生产函数为核心,对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对产出、增长和消费的作用,以及储蓄率变化、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的经济模型。

3.稳态: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

4.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5.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由模型的内部来决定经济增长率的模型。

7.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与收益增加。

9.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前者指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后者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二、单项选择
D A A D C C A
三、辨析题
××××××√
四、简答题:
1.新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是劳动和资本两
要素之间可以平滑替代。

即函数F有连续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并且还满足下面这些重要性质:
第一,各要素的边际产出大于0且递减。

第二,规模报酬不变。

即生产函数满足一次齐次性,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Y=F(K,L)
2.经济稳态的意义
答:稳定状态不仅对应一个特定的资本存量水平,而且也对应特定的产出、收入和消费水平。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的稳定状态资本水平较高,那么稳定状态的产出也较高,及时短期中资本水平和产出水平仍不理想,但最终肯定会向这个较高的水平收敛。

3.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答: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既定,那么这个经济就有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策等的作用提高,必然引起储蓄率曲线向上移动。

这时候,原来的资本存量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会上升。

如果一个经济的储蓄率下降,就会出现相反的变化。

4.黄金稳态的过程
答:需要考虑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将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

若政策成功,最终会实现黄金稳态水平。

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初始状态高于黄金律水平,政策制定者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这迫使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是否已减少当前消费为代
价提高储蓄率和将来的消费,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消费利益和将来的消费利益进行评估和取舍。

5.经济增长的意义
答:(1)以GDP和人均GDP指标衡量的经济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者不仅意味着当前的水平,还意味着以后的发展基础(2)导致GDP和人均GDP差异的唯一来源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和文明的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动力。

五、图示并解释
1.投资、折旧与稳态
解释:δk折旧 sf(R):投资
(1)资本存量越多投资越大,同时折旧也越大
(2)资本存量净变化△K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

(3)储蓄率一定,折旧率也一定,且生产函数存在边际产出递减的性质时,存在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

△K=0,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成为“稳态”。

资本的稳定状态k* 是投资等于折旧的水平,这表示资本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低于k* ,投资大于折旧,因此资本量增加,因此资本量减少。

高于k* 投资
小于折旧,因此资本量减少。

2.通过储蓄率选择的黄金律稳态。

解释:
Δk﹡稳定折旧水平
f(K﹡):人均稳态产出水平
k﹡:人均资本存量
ig﹡储蓄率
Cg﹡消费水平
Kg﹡黄金律水平的人均资本存量
只要选择储蓄率使储蓄线sgf(k*)与折旧曲线δk*相交于黄金稳态资本存量,该经济的稳定状态一定是黄金稳定状态。

六、计算
设一国总量生产函数y==√k,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

其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率为2%,折旧率为4%。

求:(1)该国稳定状态产出量是多少?
(2)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该国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解:(1)由已知条件稳态点处sf(k)=(δ+n+g)k
Y=f(k)
28%y=(4%+1%+2%)k=7%k
∵y=√k
∴28%√k=7%k
y=√k=√16=4
k=16
(2)若s=10% n=4% 则10%y=10%k
y=k 由y=√k得y=√k=1
七、论述
1.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答:(1)稳定状态是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及新增资本△k=0的状态。

(2)人口的增长或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下降,此时,人均资本变化为△k=i-(δ+n)k,及新增投资会增加人均资本,折旧和人口增长则使人均资本降低。

(3)技术进步的影响。

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人均资本应换为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人均产出应改变为每劳动力效率单位产出。

此时,△k =δf(k)-(δ+n+g)k,其中新增技术进步速率 g 是为了补偿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效率单位的增加。

(4)由于提高储蓄率只能实现在到达稳态之前的定期增长,人口增加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没有意义,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

2.解释投资、折旧与稳态并阐明其关系。

答:(1)投资是资本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投资来源于储蓄,若储蓄率为s,则投资i=sy。

折旧是资本存量随着使用和时间的变化受到的损耗和减少,若折旧为δ,资本存量为k,则折旧=δk.
(2)新增投资减去折旧为资本存量的净增额,当储蓄率和折旧率一定,且生产存在边际产出递减的性质时,一要存在新增投资正好等于折旧的点,及△k=0,称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简称稳态)。

(3)在稳态点的左方,新增资本大于折旧,会使资本存量增加;在稳态点的右方,新增资本小于折旧,会使资本存量减少。

只有在稳态点上,新增资本等于折旧,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