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分列)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动因综述
扫一扫看全文2018年第17期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8.17.017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动因综述□张欣摘要:“土地财政”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环境下经济体制、组织制度内外矛盾的综合结果反映。
在短期内的确推进了地方政府城市化进程,为地方经济快速增长注入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长期来看,地方政府依赖土地的财政行为会引起地方政府官员扭曲经济发展方式,阻碍整体经济运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形成动因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文献梳理,基于逆向软预算约束理论,探索引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逻辑链,试图构建解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成因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原因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7-002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810文献标志码:A(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我国的“土地财政”问题,是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中国所独有的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学术界高度关注。
虽然国外也有文献涉及“土地财政”问题,但鉴于我国与主要西方欧美国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根本不同,可供借鉴的文献较少。
所以,有关“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文献在国内居多。
陶然、徐志刚(2005)在研究城市化、农地制度与人口迁移问题的关系时,指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缺乏转移支付体系促使地方财权向上集中,造成地方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急剧严重。
整体来看,学术界关于“土地财政”行为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即在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目的研究、行为驱动力研究、行为约束条件研究。
西方欧美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较早征收房产税,地方政府一直能够获取相对稳定的税源,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不会出现强烈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1]。
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分税制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加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急需强大的资金保障,刚好土地带来的高收益使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土地财政”现象,它成为新的经济高速增长格局,导致地方政府征地、卖地行为层出不穷。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摘编自《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 47.12 35.04 4.7
75.48
0.22 1356.78 448.96
524.09 8.03 47.38 50.75 215.33 8.94 53.31 88.86
4.13
单位:公顷
地区/类型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贵州省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毕节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丽江市 普洱市 临沧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住宅用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256.78 128.80 71.54 149.27 155.93 0.1 7.53 117.46 2917.78 647.64 64.38 601.04 75.83 241.77 193.8 382.22 212.62 498.48 1763.13 479.2 66.89 83.74 154.68 38.09 85.57 68.77 62.35 103.94 89.58 150.9 136.24 133.54 94.8 10.18 4.67
2.85 11.91
1.89
6.04 21.01
0.33
高档住宅 0.91
0.33 9.16 8.40
0.76
499.33 147.92 234.89 360.47 1249.87 484.18 670.9 328.70 7448.97 895.92 204.76 1363.58 414.95 944.65 864.37 923.98 973.5 863.26 9691.24 1217.82 640.09 330.46 1001.52 1238.02 415.5 754.98 72.03 761.39 595.70 960.36 624.76 797.58 275.98 1.39 3.66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第一篇:201*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
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
“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
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少耕地1138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
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57万亩。
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18万亩新增交通用地546万亩,新增村庄用地477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329万亩。
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完整版)
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用地审批情况(一)表号:国土资月统01表制表机关:国土资源部审核:制表:报出时间:年月日国土资月统01表用地审批情况(一)统计范围是报告期内84个重点城市中心城区发生的依法审批的建设用地情况(供地审批不包括在内)。
国务院数据来源于耕地保护司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资料,省级政府数据来源于地方上报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备案。
报送单位部耕地保护司。
批准建设用地合计是指省级以上政府(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包括农用地转用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原有国有建设用地和原有集体建设用地面积)。
国务院批准是指依法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
省级政府批准是指依法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的用地面积亦统计在内。
新增建设用地包括农用地转用和未利用地面积。
农用地转用是指批准用地面积中的农用地面积。
耕地是指批准用地面积中的耕地面积。
未利用地是指批准用地面积中的未利用地面积。
原有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在批准建设用地中,通过土地征收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用地审批情况(二)表号:国土资月统01表附表制表机关:国土资源部填报单位:200 年计量单位:公顷国土资月统01表附表用地审批情况(二)城镇村建设用地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以内,为实施该规划,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
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
商服用地是指商业、金融业、餐饮旅馆业及其它经营性服务业建筑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是指工业、采矿、仓储用地。
其他(城镇村建设用地)是指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和特殊用地。
其中:公用设施用地是指为居民生活和二、三产业服务的公用设施及瞻仰、游憩用地。
19-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及购置(全国与各省级指标2015-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510.61 668.12 246.23
117.10 176.33
50.32
409.94 3627.86 1139.94
179.73 2160.65 2248.87
384.53 1645.77 2102.79
2017 安 徽 2017 福 建 2017 江 西 2017 山 东 2017 2017 河 南 2017 湖 北 2017 湖 南 2017 广 东 2017 广 西 2017 海 南 2017 2017 重 庆 2017 四 川 2017 贵 州 2017 云 南 2017 西 藏 2017 2017 陕 西 2017 甘 肃 2017 青 海 2017 宁 夏 2017 新 疆 2017
603.29 511.55
989.65 293.70 101.12
440.17 3445.47 1125.34 2560.32
865.47 668.27 2637.90
2475.98 1091.48 1871.03 4101.92
704.81 893.07
60.56 185.45 816.43
3776.54 916.44 576.17
2090.36
1015.47 676.44
1033.39 1841.19
675.19 126.53
1112.22 800.76 438.87 822.61 26.57
560.14 111.04
44.86 164.66 458.16
3.40
227.01 17.28 16.23 20.04 87.83
9129.31
470.12 239.88 190.15
18778.68
1921.89 579.75 337.84
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省际差异及提升路径
第37卷 第12期2023年12月Vol.37 No.12Dec.,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无偿或低偿划拨”和“有偿出让”是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最主要、并行的两种方式。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3—2019年31省(区、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面积为8 132.7万hm2,其中,划拨、出让方式面积占比分别为46.4%和51.8%;与出让土地相关联的土地财政收入为62.8万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约为45.7%。
划拨土地作为国有土地市场机制的补充,对公共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国计民生重大项目提供不可或缺的土地资源支撑,划拨土地和出让土地及土地财政收入之间是互相促进、相伴相生的联动关系。
但是,源于作为“绿叶”的划拨土地没能像作为“红花”的出让土地那样产生丰厚土地财政收入,因此,现有研究对划拨土地关注较少,更多关注的是出让土地所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及其产生的负效应和转型对策。
划拨土地承载公共公益事业或国家重点工程及国计民生项目,因此,在划拨土地的供应(配置)过程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1],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2]。
目前,关于划拨土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内涵阐释[3]、使用权人利益保障措施[4]、转让合同认定规则[5]、国企改革中资产处置[6-7]以及入市增值计算方法[8-9]等方面。
而对土地财政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是关于土地财政的构成,已有研究明确土地财政包括招拍挂与协议方式出让土地面积及资金收入等要素[10-11],其中,土地财政收入中出让金是最重要来源,辅之以土地税费收入,属于混合性质的公共收入[12-13]。
二是关于土地财政对供地策略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土地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增加商服住宅用地供应面积,但总体来看,售地冲动会受到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约束[14-15]。
三是土地财政效应方面,正效应表现为土地财政供给承载工业化和城镇化空间拓展所需的土地资源与基建资金[16];负效应表现为地方政府偏向于增加商业用地供应,特别是第二三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短期逐利现象更加明显,形成“去工业化”和商业开发过热现象[17]。
土地评估报告
土地评估报告目录一、封面与目录 (2)二、内容概览 (3)1. 报告目的与背景 (3)2. 报告范围与限制 (4)三、土地市场分析 (4)1. 土地市场概述 (5)2. 土地供需情况 (7)3. 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8)四、土地估价对象描述 (9)1. 土地位置 (10)2. 土地面积 (11)3. 土地用途 (11)4. 土地权属状况 (12)五、土地估价方法与过程 (13)1. 估价方法选择 (14)2. 市场比较法 (15)3. 成本法 (16)4. 收益法 (17)5. 长期趋势法 (19)六、土地估价结果 (20)1. 估价结果概述 (21)2. 不同用途土地价格 (21)3. 不同区域土地价格 (22)七、敏感性分析 (23)1. 敏感性因素选择 (24)2. 敏感性分析结果 (25)八、结论与建议 (25)1. 结论总结 (27)2. 建议与措施 (28)一、封面与目录本次土地评估报告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标题为《土地评估报告》,下方注明评估机构名称及标识、报告编号、评估地点、报告完成日期等信息。
本土地评估报告目录部分清晰列出了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土地概况:描述评估土地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
土地价值评估: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土地的市场价值、投资价值、开发价值等进行分析和估算。
土地使用情况分析:分析土地当前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使用效率等。
土地规划与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土地规划建议、用途建议及优化利用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土地开发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
通过本报告的目录,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便于快速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
二、内容概览土地概况:介绍所评估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基本情况,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所评估土地目前的利用状况,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各类用地的比例、分布和利用效益。
2017版土地现状利用分类文档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GB/T 21010—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范围增加了“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等内容;—删去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总则中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保证不重不漏,不设复合用途''等内容;—二级类数量变更为73个,二级类改用两位阿拉伯数字编码;—完善了“耕地”“林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一级类的含义;—完善了“水浇地”“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商务金融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工业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公园与绿地”“监教场所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沟渠”“沼泽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等二级类的含义;—原“公共设施用地”名称调整为“公用设施用地”;—将原“有林地”细分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和“森林沼泽”;将原“批发零售用地”细分为“零售商业用地”和“批发市场用地”;将原“住宿餐饮用地”细分为“餐饮用地”和“旅馆用地勺将原“科教用地”细分为“教育用地”和“科研用地勺将原“医卫慈善用地”细分为“医疗卫生用地”和“社会福利用地”;将原“文体娱乐用地”细分为“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和“娱乐用地。
将原“铁路用地”细分为“铁路用地”和“轨道交通用地”;将原“街巷用地”细分为“城镇村道路用地”和“交通服务场站用地”;将原“裸地”细分为“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増设了“橡胶园”“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分别从“其他园地”“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 “采矿用地"中分离出来;—附录A中,将“水库水面”从“建设用地”调整到“农用地”中;—增加附录B“湿地”归类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二、主要数据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7)2.2 土地利用面积与分布数据 (8)2.3 土地质量等级数据 (9)2.4 土地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数据 (10)2.5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2)3.1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变化 (13)3.2 城镇村用地变化情况 (16)3.3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 (17)3.4 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 (18)3.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四、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20)4.1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1)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3)4.3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24)4.4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25)五、结论与建议 (26)5.1 结论总结 (27)5.2 建议与措施 (28)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前言本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价我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成果,展示国土调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数据收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全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变化和潜力,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土调查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本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本次报告从内容构成上分为多个部分,依次展示调查的主要发现、问题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持。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面细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采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怀化市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
怀化市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摘要)怀化市国土资源局怀化大地土地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二○一三年十一月目录一、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 (1)二、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地域范围及期日 (2)三、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主要依据 (3)四、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工作步骤 (5)五、土地级别更新 (8)六、基准地价更新 (18)七、宗地地价修正体系更新 (33)八、基准地价成果分析 (34)九、主要成果 (38)一、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1、是适应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规定,凡是原有基准地价成果使用两年或有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的,都要对基准地价成果进行全面或局部评定,更新原成果。
怀化市城区上轮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成果是2009年8月21日由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至今历时四年。
在此期间,怀化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土地市场价格已有大幅度的提升。
2012年怀化市中心城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招拍挂出让均价达到了1399元/平方米,比2009年的579元/平方米翻了一番,也远远超过了上轮成果的一级住宅基准地价740元/平方米。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怀化市城区上轮基准地价已与当前市场地价水平不相协调,亟待更新。
2、是适应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土地质量空间格局变化的需要上轮土地定级范围是根据《怀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建设用地规划区范围、《怀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确定的近期建设规划区范围等综合确定的。
但2013年怀化市人民政府对鹤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由原来的68.25平方公里增加到86.3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明显扩大。
此外,随着沪昆高铁车站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市政府搬迁,怀化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划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部分区域(如湖天和紫东新区)土地区位条件、商业繁华度、人口集聚度、综合配套等影响因素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水平已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土地质量空间分异规律,亟待更新。
国有闲置土地的防范、处置与监管机制
山西农经//2020年8期DOI :10.16675/14-1065/f.2020.08.002国有闲置土地的防范、处置与监管机制□杨秀琴摘要:基于我国国有闲置土地不断增加,处置和监管闲置土地面临诸多困难的客观态势,从规划、供应及出让方面设计了土地闲置的防范机制,以减少国有闲置土地的产生。
对于已发生的闲置土地则从储备、城市片区规划更新利用及流转等方面设计了国有闲置土地的处置机制,以有效盘活存量国有闲置土地。
同时,为了确保国有闲置土地防范与处置顺利实施,从完善处置办法、加强联合监管及健全信息化监管3个方面设计了国有闲置土地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国有闲置土地;防范机制;处置机制;监管机制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8-0004-04中国图书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10)土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质量相互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资源投入,形成了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土地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2017年中国建设用地地均GDP 为2.08亿元/km 2,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1/4~1/5[1]。
而且我国土地闲置问题突出,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我国建设用地面积为33500万hm 2,其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面积约23667万hm 2,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闲置地面积达13300万hm 2,未利用地面积达26亿hm 23[2]。
为了解决土地大量闲置的问题,自然资源部2018年印发《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提出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的要求,力求改变土地资源无效和低效供给。
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土地利用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的要求。
因此,如何确实落实好十九大的要求和自然资源部的部署,尽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减少和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是需要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考察
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考察高攀13,梁流涛12,刘琳轲12,王庭辉12#.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3.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探讨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分析其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同的规律。
当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时(人均GDP# 5767.53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耕地资源消耗随经济发展先下降后增加;当人均GDP处于中等水平时(5767.53元"人均GDP#65512.74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但大多数省份未跨过最高拐点值,耕地消耗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当人均GDP处于高水平时(人均GDP+65512.74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耕地资源消耗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再下降,处于该阶段的省份均跨过最高拐点值,耕地消耗随经济发展逐步下降。
同时,人口规模、财政分权%固定 投资、政府收益、土地比较收益等指标对于耕地资源消耗具有促进作用;而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耕地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关键词耕地资源消耗;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收稿日期:2020-3-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65);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2019-cx-014);江苏省自然资源智库2019年开放合作项目(编号2019TDZY10)作者简介:高攀#994),男,河南滑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E-mail:9245931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2)4 总则 (3)4.1 目的与任务 (3)4.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4.3 比例尺 (3)4.4 数学基础 (3)4.5 基本调查单位 (4)4.6 步骤 (4)4.7 计量单位 (4)4.8 补充规定 (4)5 控制面积确定 (5)5.1 界线来源 (5)5.2 控制面积 (5)6 准备工作 (5)6.1 制定方案 (5)6.2 人员培训 (5)6.3 开展试点 (6)6.4 资料准备 (6)6.5 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6)7 调查底图制作 (6)7.1 DOM精度指标 (7)7.2 遥感资料选择 (8)7.3 DOM制作 (8)7.4 DOM分幅与整饰 (9)8 农村土地调查 (9)8.1 调查内容 (9)8.2 基本要求 (10)8.3 土地权属调查 (10)8.4 地类调查 (11)8.5 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 (12)8.6 田坎系数测算 (12)8.7 海岛调查 (12)8.8 面积计算 (13)9 基本农田调查 (13)9.1 资料处理 (13)9.2 入库 (13)9.3 面积计算 (14)10 城镇土地调查 (14)10.1 调查单元 (14)10.2 调查内容 (14)10.3 地籍编号 (14)10.4 权属调查 (15)10.5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5)10.6 地籍测量 (15)1TD/T 1014—200711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611.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611.2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712 统计汇总 (18)12.1 面积统计 (18)12.2 数据汇总 (19)13 统一时点变更 (19)13.1 统一时点 (19)13.2 主要任务 (19)13.3 变更方法及要求 (20)14 主要成果 (20)14.1 县级调查成果 (20)14.2 汇总成果 (20)15 检查验收 (21)15.1 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21)15.2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2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2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28)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4)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 ....................................................36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典型线状地物宽度量测边界示意图 (5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53)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田坎系数测算表 ..................................................55附录H (规范性附录) 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 (57)附录I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 (58)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69)2前言本规程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C………. 附录 J 均为规范性附录。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按矿种分列)(二)
2282.22 58304.52 208691.56 348281.99 119503.72 18816.52 1083.13 1032.31 7156.00 2106.4 20183.65
25.07 100 2326.36
519868.84
10389
82 2520.87 13131.44
年产矿量(原矿.万吨)
600.82 151.78 5.37 57.02 227.48 9.74
0.19
2.56 634.72 434.8 7256.77 2228.88 291.77 3.64 13.81 68.31 21.00 109.34 0.08 1.09 3.1 78.91
1096.38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8》
4
4
2
18 3 2
8
5
2
13
1
16 2 2
62 5 13
7
2
6
1
2
7
1
14 7 3
112 12 10
1039 19 39
212 32 26
265 24 22
425 2 24
16
9
42
2
218 1 2ຫໍສະໝຸດ 142 3 891
4
8
1
4
7
188 11 12
小型 4 3 1 9
11 12 42 2
3 6 4 86 731 135 177 292 13 8 36 163 91 7 1 3 3 2 126
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按矿种分列)(二)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利用产值(万元)
矿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中国土地开发强度综合评价研究
发强度LA则以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表示。 (3) 土地压力指数
为了进一步测度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压力,构建了土地开发压力指数,用 来比较分析各地区农用地保护的压力。压力分成两种:一种是基于建设用地和 农用地纯经济产出的压力指数(记为ELDP); —种是基于建设用地的经济产出 和农用地的经济、生态效益的压力指数(记为ECLDP):
(1) 土地开发均衡度评价
土地开发均衡度以土地供给能力和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指标,通过衡量二 者强弱关系判断全国土地开发均衡和失衡状态 。从用地效率和规模角度考虑,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LD)采用土地开发广度(LB)、人口容量指数(PE)、经济密 度指数(EC)和环境压力指数(EV)表征,从承载角度考虑,土地供给能力(LS ) 采用人均耕地(PA)、资源保障指数(RS)和生态安全指数(ES)表征。表2为具
二、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区域概况
2009—2017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总量和人均GDP同时增长了 2倍 多,GDP总量从348517.7亿元增加到820754.3亿元,人均GDP从26180元增
144
土地经济研究(14) 2020(2)
加到了 59201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从9.63 : 45.96 : 44.41调整为7.57 : 40.54 : 51.89,支柱产业由第二产业变化为第三产业。同时城镇化水平也大大 提升,城镇化率从48.34%提高到58.62%。
shiminqi0824@ 163. com。 通讯作者:陈逸(1977-),女,江苏江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E-mail: y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