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

合集下载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整个月的月相变化顺序。

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

它们的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等于29.5天。

新月(初一)蛾眉月(初三、四)上弦月(初七、八)凸月(初十、十一)满月(十五、十六)凸月(十九、二十)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注意,以上皆为阴历。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迟升后落。

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落下。

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总结起来就是“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满月通宵可见,新月彻夜不见”上:上弦月下:下弦月上:上半月下:下半月上:上半夜下:下半夜西:西半部的天空东:东半部的天空西:月球的亮面朝西东:月球的亮面朝东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明月代表满月,讲月圆时思念故乡,所以应是农历十五、十六。

月相不仅对我们的时间、历法、野外辨别方向有很大的帮助,他还对渔民的捕捞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许多海洋生物都受到月相的影响。

如某些牡蛎在夜里12点时壳张得最大;螃蟹的活动积极性的波动间隔也是12小时。

所以说月相会直接影响生物活动,即它们会受海洋表面照明变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光对许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生态起很大的作用。

晚上,通常是许多鱼类升游到海面觅食的时间,它们对水面的能见度是很关心的。

水面照明度好,有利于一些鱼的捕食;但另一些鱼则会因此而吓跑,这些鱼喜欢在能见度低的夜间浮到海面觅食。

而海面光的强弱与月相(月亮的大小)有关,是以一个月为周期的。

我们生活中看月球一般有三种方法,即肉眼观测、双筒望远镜观测、天文望远镜观测。

用肉眼观测能看到前面所讲的月相的变化,用双筒望远镜,可以更清楚的观看月海,但要真正看清环形山,一定要借助于天文望远镜,。

月相及其变化(定稿)

月相及其变化(定稿)
一、月球概况
二、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的概念: .月相的概念: 月亮的各种不同的视形状,即月亮的圆缺变化。 月亮的各种不同的视形状,即月亮的圆缺变化。
2.月相的成因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因反射 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太阳光而发亮。 太阳光而发亮。 ②日、地、月三者位置的不断变化。 月三者位置的不断变化。
④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与月球有密切关系; ⑤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与月球有密切关系; (日食、月食)等 日食、月食) 地球上水体产生明显的潮汐现象。 ⑥地球上水体产生明显的潮汐现象。
【课堂练习】(2008年上海高考 课堂练习】 年上海高考
3、月相变化规律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①东、西方的判读(明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顺地球自 西方的判读(明确日、 月三者的相对位置) 转方向或月球公转方向是东方(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 转方向或月球公转方向是东方(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 也是东升西落); 也是东升西落); 清晨、黄昏(日出、日落); ②清晨、黄昏(日出、日落); 上半夜、下半夜; ③上半夜、下半夜; 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周期相同,因此,地球上的人只能观 ④月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周期相同,因此,地球上的人只能观 察到月球的一面; 察到月球的一面; 月球不发光,是能反射太阳光。因此,永远只有半个球体是 ⑤月球不发光,是能反射太阳光。因此,永远只有半个球体是 “亮”的; ⑥地球本身也不发光,并保持自转。在白天,太阳光太强,一般 地球本身也不发光,并保持自转。在白天,太阳光太强, 看不见月亮。只有夜半球能清楚地看见月球 夜半球能清楚地看见月球。 看不见月亮。只有夜半球能清楚地看见月球。

描述月相的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
月相是指月球的表面可见部分呈现不同形态的周期性变化。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同时地球和太阳也在不断运动,导致我们在不同的观测位置上看到不同程度的月球被太阳照亮。

月相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 新月:此时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地球上观测者看不到月亮的任何一部分。

新月阶段通常是一个月相周期的开始。

2. 上弦月:此时月亮的半球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

上弦月通常在新月后约7天左右出现。

3. 满月:此时月球恰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相对最远的位置,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亮的全部表面被太阳照亮。

满月通常在上弦月后约14天左右出现。

4. 下弦月:此时月亮的另一半被太阳照亮,从地球上看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

下弦月通常在满月后约21天左右出现。

除了这些主要阶段,月球还会经历一些过渡期,如新月阶段前的初弦月以及满月后的末弦月。

在这些过渡期,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光照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加或减少。

总体上,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变
化,这种变化导致了月球表面的可见部分被太阳照亮的程度不同,进而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月相。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变化的规律
1、新月阶段
月相变化的第一阶段是新月,在这个阶段,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背面,由于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反面,从而导致月亮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就是新月的情况。

2、上弦月阶段
紧接着新月,月相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上弦月。

在这个阶段,月亮开始、从新月到地球的正面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依然是一条直线,但月亮不是朝着地球,而是朝着太阳,于是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一小部分,显示出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半月,这就是上弦月的情况。

3、上弦月到满月
上弦月后,月亮开始逐渐地从模糊的半月变成完整的圆月,在这个阶段,月亮、地球和太阳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月亮的正面显示给地球看的尽头,就是满月的情况。

4、下弦月
下弦月是满月之后的月相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月亮开始弯曲,朝着地球边远的方向,月亮开始从正面变回背面,显示出半月的情况,这就是下弦月的情况。

5、月亮消失
月亮到达下弦月之后,月亮接着开始从半月变成新月,当月亮的
背面完全朝向地球,就会导致月亮完全消失在夜空中,这个阶段就是新月,也就是月球变化的一个周期的结束。

二、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亮消失此时又回到新月,构成一个周期,也就是月球升起、升高、放大和消失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
3 4 2 1
5
6 7
8
3、我们也可以在夜晚做一些观察,与白天对 比一下,月相有什么变化?
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 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凸月 满月 下弦月 凸月
上弦月
娥眉月
娥眉月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你认识它们吗
1、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
月相 各种形状我们叫做_______。
2、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 不发光 不透明
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_______。 太阳的光
3、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
亮面大小 方向 ________、______也就不同。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 , 由圆变缺
农历初一 农历初三 农历初四 农历初五
农历初六 农历初七
农历初八
农历初十
农历十一
农历十三
农历四 农历十五
农历十六
农历十七
农历十九
农历二十 农历二十一 农历二十二 农历二十三
农历二十四 农历二十五 农历二十六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八
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 中形成的,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 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面,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面。
农历初三
农历十五 农历初八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二
小试身手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 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A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 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A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

当地月联线和日月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半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

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5度夹角,因此新月或满月时月地日之间往往并非完全是一条直线。

当月地日之间完全是一条直线时就可以观察到日食(新月时)或月食(满月时)。

正是由于这5度的倾斜,每月都有朔和满月然而并非每月都有月食和日食。

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产生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在北半球看见的月相,在南半球看见的每一个都会是上下左右倒置的。

月球在各个阶段的相位,依照下列的顺序皆有特定的名称:朔看不见看不见12pm新月难见,传统上对首见眉月的称呼日落后一小时内1pm蛾眉月. 右侧的1-49%可见左侧的1-49%可见下午到黄昏之后3pm上弦月右侧的50%可见左侧的50%可见中午之后到子夜之前6pm盈凸月右侧的51-99%可见左侧的51-99%可见午后至夜晚的大部分时间9pm满月(望)可见整个月球可见整个月球日落后至日出前(整夜)12am亏凸月左侧的51-99%可见右侧的51-99%可见入夜之后到清晨3am下弦月左侧的50%可见右侧的50%可见子夜到次日中午6am残月(亏眉月)左侧的1-49%可见右侧的1-49%可见曙光前到清晨9am晦难见,传统上对最后的残月的称呼11am当太阳和月球对齐在地球的同一侧,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阳光照亮的一侧。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
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以下是月亮的主要变化规律:
1. 月相变化:月亮的表面只有一部分受到阳光照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月亮的形状会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被称为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不同阶段。

2. 月食:月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在月亮上时发生的现象。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太阳光被地球的大气层散射并照亮月亮,形成满月。

但有时地球会正好挡住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这时会发生月食。

3. 月亮的运行轨道: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但由于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相同,所以我们只看到月亮的同一面。

这意味着月亮的不同部分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地球的视野中。

4. 月风车效应: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位置每天都会稍微改变,这被称为月风车效应。

这意味着月亮每天在地平线上升的位置都会有所偏移。

总的来说,地球上看月亮的变化规律是由月球的自转、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包括月相变化、月食、月亮的运行轨道和月风车效应等。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的变化规律
1、新月: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月球是太阳和地球的中介,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此时看不到太阳,月球此时处于月球轨道中太阳照射面的反面,因此,人们观测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面就只能看到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

2、上弦月:在月球轨道中,月球不断地旋转,当月球离开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月亮叫做上弦月。

3、盈凸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盈凸月。

4、满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满月。

5、下弦月:当月球再次离开太阳-地球之间,月球又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

6、朔月:当月球再次回到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就又是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朔月。

二、月相变化的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称为“朔月”周期。

天文学家
利用朔月周期研究月球运行的轨道变化,确定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长,这个时长就是月亮的黄经周期,也叫做“朔月”周期。

- 1 -。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 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 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

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

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 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 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判断夜晚见月时间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夜晚见月时间彻夜不见上半夜可见通宵可见下半夜可见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

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出现方位/上半夜在西半天黄昏在上中天上半夜在东半天下半夜在西半天半夜在上中天下半夜在东半天清晨在上中天判断上弦月、下弦月亮面朝向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相亮面应该朝向太阳,太阳黄昏从西边落下,清晨从东边升起,上半夜时太阳在西边,下半夜时太阳在东边,只要根据月相出现时太阳所处的方位,就可以判断亮面朝向。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此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上弦月亮面朝西;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此时太阳在东边,所以下弦月亮面朝东;3、新月夜晚看不见,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4、满月在夜晚是一圆盘,也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
初三 初四 二七 二八
十二 十三
十八 十九
点击播放教学视频
你会模拟月相变化吗?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 用什么模拟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 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 要注意哪些?
• 1.组内先分工,一位同学模拟 月球绕着地球转,一位同学监 督模拟月球的同学,剩下的同 学集中在一块,观察并画出 “月相”; • 2.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 亮面始终对着“太阳”,转到 相应位置时停一下,以便其他 同学有时间画月相。 • 3.完成后,先思考再交流记录。
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吗?
初三
初七
初八
十四
十五
十六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七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逐渐变大,右边亮。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逐渐变小,左边亮。 一个月:即: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新月
(朔)
(望)
由亏到圆,再由圆到亏。
不同月相的月亮出没时刻表
月相 同太阳出 月出 月没 夜晚见月情 出现日 没比较 形 期[农 历]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初一
天,月面朝西 八
新月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见于西 初七、初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见于东 二十二、
天,月面朝东 二十三
十五、十 六
满月
此起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你知道吗?
凸月
十二、十三
峨眉月
初三、初四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上弦月
初七、初八
月相变化
连线
农历初三

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指的是月球的状态变化,它在月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月能反映出旋转、公转,因而每月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本月月相是从新月开始,即第一个完整圆形就出现在天空中,而它在接下来的24至30天中会不断变化,并最终呈上弦月的状况。

接着,月亮会经历第二个完整
的月圆,这时月相又回到原点,又开始的新的一轮漫游。

随着月球运行的变化,地球上的天文观测者也会发现月球明暗程度的变化,像是满月期不断变亮,大月亮和小月亮除了大小不同之外,其余毫不差异,以及上弦月在变小、变暗过程中,夜宵桂阴斗星会反复出现。

此外,每个月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即朔望之夜,由于月初和月末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准确计算出朔望之夜的到来时间,它是计算月相的重要参照点。

综上所述,月相的变化是随月球的轨道变换而变化的,而贯穿全月的不断变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奇景。

只要人们能够观察到月球黑白交替的演变,就意味着他们正在体会到太空的神奇和美丽。

高中地理月相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地理月相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地理月相的变化知识点一、引言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照射而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引起的,对于地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月相的定义月相是指月球与地球、太阳所形成的不同角度关系,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表面的亮面部分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常见的月相有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三、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月球表面的亮面部分从地球上观察到就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四、月相的变化规律1. 新月: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表面都是背向太阳的黑暗面,此时为新月阶段。

2. 上弦月:当月球绕地球公转约半个月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亮面部分逐渐增多,形成了上弦月。

3. 满月:当月球继续绕地球公转约半个月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表面完全被太阳照亮,形成了满月。

4. 下弦月:当月球继续绕地球公转约半个月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亮面部分逐渐减少,形成了下弦月。

五、月相的影响月相的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1. 潮汐现象: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会引起潮汐现象,潮汐的高潮和低潮与月相的变化密切相关。

2. 农作物生长:月相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施肥时间会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确定。

3. 动物行为:月相的变化也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一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行为也会与月相的变化有关。

六、结论通过学习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月相对地球上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通过观察和研究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七、参考资料- 《地理学》教材。

月相的变化高中地理

月相的变化高中地理

月相是指地球上观测到的月亮表面被太阳照射的程度和角度所引起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同时地球也在绕着太阳公转所致。

当月球完全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称为新月。

此时,太阳照射到了月球背面,因此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夜空位置很暗。

接下来,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月球会慢慢绕地球公转,太阳会照射到越来越多的月球表面,形成不断增大的“弓形”,这一过程称为月牙形。

当月亮在地球与太阳的直线上面时,称为满月。

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大部分都被阳光所照射,呈现出明亮的圆盘形状。

接下来,月亮会回到新月状态,进行一个月相周期的循环。

在月相变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别的状态。

例如,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离地球最远的时候,被称为远月。

此时,新月状态下的月亮可能无法完全遮挡住太阳而形成环状日食。

相反,当月球离地球最近时,被称为近月,此时会更加明亮,看上去更大,并且对地球潮汐有更大的影响。

月 相 变 化

月 相 变 化

月 相 变 化
月相 月出 月落
新月 清晨 黄昏
上弦月 正午 半夜
满月 黄昏 清晨
Hale Waihona Puke 下弦月 半夜 正午与太阳出 同升同 迟升后 此升彼 早升先 没相比 落 落 落 落
月相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夜晚见月 时间
彻夜不见
上半夜可 见
通宵可见
下半夜可 见
月相
新月
上弦月
上半夜在西 半天黄昏在 上中天
满月
上半夜在东 半天 下半夜在西 半天 半夜在上中 天
• 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逐天推迟,经过计算, 大约每天推迟49分钟左右。我们是这样计 算出来的: • T=24/29.53=0.813(小时)=49(分钟) • 24小时代表一个农历月中从本月初一到下 月初一刚好月亮升起的时间是一样的,最 大变化为24小时,而农历月的平均周期为 29.53天,所以,由此推理,月亮升起的时 间每天约推迟49分钟。
下弦月
下半夜在东 半天 清晨在上中 天
出现方位
月相变化规律直观图
依月球公转周期可求出月球公转角 速度: 360÷27.3217日=13.2/日,月球在 公转轨道上平均每日自西向东移行 了13.2,因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月球 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必然逐日 向后推迟,地球自转13.2约需52分 钟,所以月球每日出没地平的时间 平均向后延迟52分钟。这就是我们 日常所见明月当空逐日推迟的道理。
• 2、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月球的引力引起的 • 古人云:“涛之起者,随且盛衰。”从此可知人 们很久以前就知道潮汐现象和月球之间有着密切 关系。但这种关系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之后,才得以证实。由万有引力,我们知道:两 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引力越小;距离越近,引 力越大。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的海水都产生引 力,虽然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是由于月球离地 球近,所以引力主要以月球为主,另外,地球上 的海水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在三个力合力 作用下,初一、十五六时海水受合力最大,出现 大潮;上弦月(初七八)、下弦月(二十二、三) 时,海水受合力较小,出现小潮。在我们5月6号 观察到大月亮。过两天新闻媒体就报道钱塘江大 潮。

月相的各种变化

月相的各种变化

月相专题一.月相的概念: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2、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亮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

三. 月相变化的规律:(一)、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月相的盈亏的变化)1、从新月到满月朝向地球的月面被太阳照亮部分逐渐增大,月球由亏转为盈。

新月:当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时,月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因此看不见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蛾眉月:新月以后,我们看到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小部分被照亮,形如蛾眉,叫“蛾眉月”。

上弦月:逐渐增大后,当日、地、月三者连线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阳以东时,朝向地球的月面有一半被照亮,形如半圆,叫“上弦月”。

凸月:“上弦月”以后可见月面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望月:当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时,朝向地球的月面整个被照亮,形状似圆,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2、满月以后,月球由盈转为亏。

朝向地球的月面被照亮部分逐渐减少,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当日、地、月三者连线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阳西面时,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半被照亮,叫“下弦月”。

此后可看见的明亮部分更加减少,又变为蛾眉月,再重新回到“新月”。

从新月到下一次出现新月,月球围绕地球转了一圈。

由于月球绕地球的周期性运动,因此月相也就有了周期性的变化。

(二)1、月相、方位和时表2、上半月月球亮面朝西,下半月月球亮面朝东图2图3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的,相对于地球来说,上半月月球是背离太阳越走越远(见图2)。

此时太阳在月球西方,月球西部被太阳照亮,所以这时月球的亮面朝西。

3、上半月月比日迟升后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

上半月的月相在日落黄昏后才能看到,下半月的月相在日出黎明前才能可见。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

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

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是指月球在其绕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被太阳照射的不同部分而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并同时围绕地球的轨道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导致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背面被太阳直接照射,此时月球的正面对着地球,但由于其正面不被太阳照射,所以看不到月亮,这时是新月。

上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右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满月:当月球与地球处于太阳的相反侧,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球的正面被太阳直接照射,看到的是整个月球的正面,此时是满月。

下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左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月相变化周期:一个月相周期约为29.5天,即满月到满月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为一个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照射角度导致月球的不同部分接收到不同程度的太阳光照。

月球表面没有自己发光的能力,而是反射太阳光,因此当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时,我们才能看到月亮。

而不同的照射角度和位置会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呈
现出不同的形状和亮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1概念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2产生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识别3.1月相识别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 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3.2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附: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3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初四 农历廿六日
弦月
上弦月: 农历初九
下弦月:
农历廿二日
凸月和残月
凸月: 农历十一
残月: 农历十九
满月
这样的月亮,你们在什 么时候看到?
中秋节

农历十五日
那月相变化 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农历初一 农历初二 农历初三 农历初四 农历初五 农历初六 农历初七 农历初八 农历初十 农历十一
农历十三 农历十四 农历十五 农历十六 农历十七 农历十九 农历二十 农历二十一 农历二十二 农历二十三
象这样子的月亮, 我
们叫它做弦月.
象什么?
象篮球 , 皮球...... 象这样子的月亮,
我们叫它做满月
.
?? ?
是不是每天都能 见到这些形状的 月亮?
不是
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 中形成的,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 规律性的。
蛾眉. 月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3、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B )。
A、三十 B、十五或十六 C、初八
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 )。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的?
是球状的
你见过这些形状 的月亮吗 ?
这是不是天上 有三个月亮呢?
不是, 其实月亮只有一个,由于它被太阳光照 射到的地方,有时多, 有时少而造成的.
象什么?
象香蕉,镰刀...
像这样子的月亮,
我们叫它做蛾眉 月.
象什么?
半个西瓜 ,半个烧饼
......
农历二十四 农历二十五 农历二十六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八
月相的变化规律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面,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面。
农历初三 农历十五 农历初八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二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 )。
A、月相 B、月貌 C、月亮
2、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