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近年来,“校园暴力”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它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不可否认它一直在升级,施暴者通过热暴力,冷暴力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攻击。

这个现象多发生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我觉得,这些校园暴力能发生的原因在于群体,没有谁坏的'彻底,群体划分,帮派划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冲动情绪,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为,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校园暴力事件要想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对那些犯过错误、知道悔改的学生不应一味的指责,应该悉心教导,并且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于情节严重者,应制订出相关的法律进行适当的制裁,不能任其肆意妄为。

学校应更加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完善大脑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心灵的教育。

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家庭,它的环境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应尽量多多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其身边进行积极的多方面指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学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他们,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近几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侵蚀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欢迎阅读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在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的剖析,探讨出相应的对策,为制止校园欺凌事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近期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拍裸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欺凌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时有见报,一再冲击着公众的眼球,人们不禁会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法院成立课题组,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审理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案件特点和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一、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冷水滩区法院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8件,其中普通刑事犯罪31件,校园暴力犯罪7件,校园暴力犯罪罪名从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到强迫卖淫罪、抢劫罪、抢夺罪等均有涉及。

二、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1.犯罪主体以平均年龄16周岁的男性为主。

在7件案件的11名被告人中,有10个犯罪主体为男性,占比91%,其中14-16周岁的被告人有7人,占比64%;16-18周岁的被告人有4人,占比36%。

2.犯罪主体长期缺少父母管教与关爱,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

据以上案件统计,在家务农的法定代理人有8人,子女在外求学,长期未与父母共同生活,该类情况占比67%。

该类案件犯罪主体多因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在校倾向于通过拉帮结派和欺凌同学来刷存在感。

3.呈现犯罪动机的积累性和犯罪行为的突发性。

在7件案件中,因原有积怨而突发冲突的案件有4件,占比57%。

而这种为宣泄不满和愤恨情绪而实施暴力的行为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可预见性低,防控难度较大。

4.犯罪手法粗暴,动辄致人轻伤或伤人性命。

在7件案件中,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案件有1件,占比14%;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案件有4件,占比57%。

犯罪主体年纪不大,多处于青少年叛逆期,冲动易怒,又常受到网上淫秽暴力讯息影响,崇尚以暴制暴,常带刀具在身,情绪失控之下轻则致人轻伤,重则伤人性命。

5.具有从众性,多为共同犯罪。

在7件案件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案件有6件,占比86%。

该类犯罪的犯罪主体常常受到淫秽暴力影视的消极影响,喜欢拉帮结派,并通过欺凌同学、聚众闹事等方式来树立个人崇拜。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一、引言校园欺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校园欺凌问题也逐渐成为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表现、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1. 调研背景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各地学校屡见不鲜,形式多样,影响恶劣。

社会关注度提升: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增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

政策法规的出台: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旨在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

2. 调研目的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其对学生个体和校园环境的影响。

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分析政策法规,掌握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措施。

2.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和各方看法。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调研范围,确保数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 深度访谈选择部分典型案例,对受害者、施害者及其家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

通过访谈获取更为详细和深入的信息,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校园欺凌的规律和特点。

结合文献综述和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校园欺凌的现状分析1. 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内外,学生之间通过言语、行为、网络等方式,故意对他人进行持续的、恶意的攻击和伤害,造成受害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2.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肢体欺凌:通过殴打、推搡、抢夺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伤害。

言语欺凌:通过辱骂、嘲笑、诽谤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心理上的伤害。

关系欺凌:通过排挤、孤立、散布谣言等方式破坏受害者的社交关系。

校园暴力法律案件分析(3篇)

校园暴力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内部发生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为目的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本文通过对一起校园暴力案件的剖析,分析其法律问题,以期为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9年,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

受害人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被多名同学围殴,导致身体多处受伤。

经过调查,发现施暴者均为该校学生,年龄在13至16岁之间。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三、案件分析1. 法律关系分析(1)受害人小明与施暴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施暴者侵犯了小明的人身权利,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学校与施暴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学校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刑事责任分析(1)施暴者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施暴者故意伤害小明,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学校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学校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学校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分析(1)施暴者的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

在本案中,施暴者应当赔偿小明因受伤而产生的各项费用。

校园暴力法律案件分析(3篇)

校园暴力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校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

校园暴力不仅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对社会稳定和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校园暴力案件为切入点,对校园暴力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9年,某市一所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暴力案件。

受害者小明(化名)在课间休息时,被同班同学小刚(化名)等三人围殴,导致小明头部受伤,经医院诊断为轻微脑震荡。

事发后,小明向学校、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三、案件分析1.校园暴力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导致孩子性格扭曲,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学校教育管理不善。

部分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不到位,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影视作品等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

2.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征(1)违法行为。

校园暴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2)侵害对象特定。

校园暴力主要侵害的对象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学生。

(3)暴力手段多样。

校园暴力手段包括殴打、辱骂、恐吓、抢夺财物等。

3.案件处理(1)学校处理。

学校应立即采取措施,对受害者进行安抚,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并依据校规校纪进行处罚。

(2)公安机关处理。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迅速展开调查,对施暴者进行刑事追究,对受害者给予救助。

(3)法院审理。

法院依法审理案件,对施暴者进行刑事处罚,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

四、案件启示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完善学校教育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净化社会环境。

政府、社会团体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强化法律意识。

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影响了校园和谐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特点及成因,探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本报告将分析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期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提供参考。

二、事件概述1. 时间:2020年9月2. 地点:某市某中学3. 事件经过:一名初二学生小王,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在学校里,他成了同学小张等人的欺凌对象。

小张等人经常在课堂上嘲笑、辱骂小王,甚至在课下对他进行推搡、殴打。

小王长期受到欺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创伤严重。

4. 处理结果:学校在得知此事后,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小张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对其家长进行了约谈。

同时,学校对小王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

三、事件分析1. 欺凌者分析(1)小张等人性格特点:自私、霸道、缺乏同理心。

(2)家庭背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关爱。

(3)社会因素:受网络暴力、影视作品暴力情节的影响。

2. 受害者分析(1)小王性格特点:内向、敏感、缺乏自信。

(2)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氛围紧张。

(3)心理状态:长期受到欺凌,导致心理创伤,学习成绩下滑。

3. 事件原因(1)校园氛围: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2)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3)社会环境:网络暴力、影视作品暴力情节的传播,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四、解决措施1. 加强校园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1)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完善校园监控系统。

(2)开展校园欺凌预防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3)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2. 家庭教育与关爱(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一、引言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之间通过言语、肢体、网络等手段进行的持续性、针对性的攻击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本调研小组对某市多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学生、家长、教师三类群体。

2. 访谈:对20名学生、10名家长和15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3. 案例分析:选取了10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4. 文献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调研结果1. 校园欺凌的现状发生率:问卷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其中初中生比例最高,达到35%。

形式多样:欺凌形式包括言语侮辱(45%)、肢体攻击(25%)、网络欺凌(20%)和社交排斥(10%)。

受害者特征:受害者多为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

2. 校园欺凌的成因个体因素: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情绪管理能力差,容易采取攻击行为。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模式有重要影响。

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等因素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

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严、教师监管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为欺凌行为提供了土壤。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网络暴力文化等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校园欺凌的影响对受害者: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对施暴者:施暴者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

对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会破坏学校的和谐氛围,影响教育教学秩序。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初中生小李因身材肥胖,长期遭受同学嘲笑和排挤,最终导致其辍学。

通过访谈得知,小李的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他的关爱和支持,学校也未及时介入处理。

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目录
01 案件基本情况 2. 案件特征分析 3. 被告人情况
01 案件基本情况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15年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近三年校园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 201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 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共计1000 余件。
注:上图展示内容为校园暴力案件中故意杀人案件起因。
02 案件特征分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超八成校园暴力案件为无预谋的突发性冲突犯罪,而近七成涉故意杀人罪案件为预谋犯罪
校园暴力案件
13.46%
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
30.24%
• 2015年至2017年,13.46%的校 园暴力案件中有事先谋划情形, 并且近三年案件量基本持平。在 这些案件中,被告人实施犯罪目 标明确、并进行了事前准备工作, 其大部分原因为心怀怨恨或不满 进行打击报复。
40%
02 案件特征分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11.59%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出现受害人死亡的情况
死亡
11.59%
重伤
31.87%
轻伤
38.54%
轻微伤 0%
27.94%
10%
20%
30%
案件量占比
40%
50%
• 2015年至2017年,88.74%的校 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 的伤亡情况。
• 在校园暴力案件中,11.59%的案 件受害人死亡;31.87%的案件中 受害人涉及重伤;38.54%的案件 中受害人涉及轻伤;27.94%的案 件中受害人涉及轻微伤。
注:一起案件有多名受害人,并且每个受害人伤亡情况不同,所以各类伤情案件量占比加和大于88.74%。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校园暴力是在学校里发生的暴力行为,比如打架、恐吓、虐待等。

校园暴力问题广泛存在于当今社会,并对学生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本报告将着重调查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其后果,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校园暴力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强制性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等。

学校的强制性暴力指的是由学校官员或老师使用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们做出不正当行为的情况;精神暴力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包括诋毁恐吓等;性暴力是指学校里发生的性骚扰和性侵犯等。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生来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导致学校暴力的发生。

(2)学习压力的增加。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难以及时排解压力,学习焦虑的情绪也会引发校园暴力。

(3)社会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学生们接触到的社会负面信息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意识也越来越低,这都是可能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三、校园暴力的影响校园暴力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伤害,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并给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此外,校园暴力也会破坏学校的氛围,影响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教育孩子们正确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增强孩子们的自尊自信。

(2)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暴力防控制度,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学校暴力事件,阻止暴力的扩散。

(3)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

学校要组织开展有关校园暴力的预防宣传活动,增强学生们的自我防护意识,让学生们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报告通过对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欺凌案件情况汇报

校园欺凌案件情况汇报

校园欺凌案件情况汇报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在我校逐渐增多,引起了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不仅伤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整个校园的秩序和氛围。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我们对校园欺凌案件情况进行了汇报和总结。

首先,我们对过去一年内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校园欺凌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案件。

受害者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而欺凌者的年龄跨度较广,包括小学生和高中生。

此外,校园欺凌案件发生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校园内的教室、操场和食堂等公共场所。

其次,我们对校园欺凌案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校园欺凌的发生往往与个体心理、家庭教育、同伴关系、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受害者可能因为外貌、性别、性取向、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而成为欺凌对象。

而欺凌者往往因为自卑、攀比心理、家庭教育方式等原因而产生欺凌行为。

此外,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师生关系的紧张等也是导致校园欺凌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

针对校园欺凌案件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和预防的措施。

首先,加强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校园欺凌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最后,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家庭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总的来说,校园欺凌案件情况的汇报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希望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收获美好的人生。

校园暴力案例与成因分析报告

校园暴力案例与成因分析报告

近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XX 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掌掴; XX 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 XXXX,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导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 20 余起。

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微博]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而被控"绑架"、"折磨"等重罪指控,如果罪名成立,他们或者面临终身监禁这样的惩罚。

该案因中美两国对校园暴力惩戒的差异引起热议。

校园暴力频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 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

"校园暴力"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让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 岁至 18 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

由于媒体集中报导、网络传播发达,人们渐生一种错觉,似乎暴力正在肆虐中国校园。

若单从互联网上看,校园暴力发生的数量和影响,正越来越大。

法制网舆情中心曾经专门对 2022 年 1 月至 5 月发生的见诸媒体报导的 40 件校园暴力,进行调查并出具了报告。

媒体报导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 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 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 10 个百分点。

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

据报告,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磨擦"以 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 分别以 17.5%和 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

此外,另有 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起。

今年校园案件法律分析(3篇)

今年校园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园案件逐年增多,涉及面广,类型多样。

校园案件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针对2023年发生的校园案件,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2023年校园案件概况2023年,我国校园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据统计,2023年全国校园案件数量较2022年增长了15%。

2. 案件类型多样化。

包括校园欺凌、性侵、盗窃、伤害等。

3. 案发地域广泛。

涉及城市、农村、山区等多个地区。

4. 案发时间集中。

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开学期间。

三、校园案件的法律分析(一)校园欺凌案件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二)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三)非法侵入或者非法搜查国家机关、军事设施、企业事业等单位或者住宅的;(四)非法侵入或者非法搜查其他有关场所的。

2.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对实施校园欺凌的行为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实施校园欺凌的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性侵案件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实施性侵的行为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永州冷水滩法院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永州冷水滩法院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永州冷水滩法院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永州冷水滩法院关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也逐渐增多,危害学生健康成长,损害校园安全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存在状况,永州冷水滩法院成立了专门调查组,对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内容1.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为在校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人员。

2. 调研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受害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一些重要案件的当事人、家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访谈。

3. 调研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3月至5月地点:永州市内各大中小学三、调研结果1. 调查对象占比问卷调查的样本总数为1000人,以中学生为主,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占总样本人数的70%;小学生占20%;大学生占10%。

2. 调查结果1) 在过去一年中,有多少被调查对象遭受了校园暴力犯罪?回答有遭受校园暴力犯罪的被调查对象占比约为30%。

2) 哪些校园暴力犯罪情况更普遍?调查对象普遍认为身体侵害、辱骂、威胁、敲诈勒索、网络欺凌等校园暴力犯罪情况最为普遍。

3) 对目击、遭受校园暴力犯罪的反应大部分被调查对象会采取沟通、求助、报警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也有少部分人选择沉默,不敢报警或寻求其他帮助。

4) 校园暴力犯罪加害人特征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校园暴力犯罪加害人来自于当地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教育不够,缺乏对学生的指引和关爱。

5) 对加害人的严惩要求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加害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也应该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相关辅导和矫正。

6) 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学校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同时也应该完善安全监控体系,将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四、结论1. 校园暴力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初中 校园暴力 数据统计

初中 校园暴力 数据统计

以法治思维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我要纠错】【字体:大默认小】【打印】【关闭】发布时间:2015-06-01 13:54:51一、舆情综述校园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政法机关、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被媒体频繁曝光,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

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公开报道量总体呈上升态势。

校园暴力不仅对校园安全形成威胁,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以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为例,从事发地域、暴力成因、暴力形式等多个角度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相关部门有所助益。

二、舆情特征1.校园暴力在哪些地方频发?■山东曝光量最高广东次之在本报告所统计的40起案例中,全国有17个省(区、市)被曝光有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地域辐射范围较广。

其中,山东省以7起位列榜首,典型案例有“山东16岁女孩被室友殴打4次”、“山东20多名学生群殴致1死”、“8名女生河边群殴女同学并摆剪刀手拍视频”等;广东以5起位列第二位,典型案例有“广东佛山中学生斗殴警察鸣枪示警流弹打死学生”、“广东男生与交往女生分手遭十余名学生围殴,相关视频被广泛传播”等。

2.校园暴力集中在哪个年龄段?■四成暴力事件有初中生参与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

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

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

中学生一般是处于13至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思维日渐成熟却尚未完全成熟,多处于易冲动的叛逆期,缺少基本的罪恶感与罪责感,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其心智状态密切相关。

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当前,刑法制裁校园暴力往往于法无据,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供大家阅读查看。

篇一:关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顽疾。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妇女儿童权益刑事司法保护课题组就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作了专项调研,以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现状调查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之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及审判工作的一些突出特点。

简述如下:1.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

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见图一)。

2.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

(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

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

(2)涉案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26.42%,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11.95%。

3.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

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见图二)。

校园暴力犯罪状况调查分析

校园暴力犯罪状况调查分析

校园暴力犯罪状况调查分析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案件频发,未成年人暴力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校园暴力犯罪案件逐年增长,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其中初高中成为校园暴力犯罪的重灾区,其社会危害度在显著增高,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成因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便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积极采取有效的社会预防措施。

关键词:校园暴力低龄化重灾区预防措施一、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基本情况(一)主要特征1.团伙犯罪趋势较明显。

根据统计,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形势来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团伙犯罪趋势明显。

尤其在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抢劫等案件中,多名未成年人结伙作案的特征明显,少则二三人,多则数十人。

这应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社会经验等因素有关。

未成年人喜欢结交朋友,盲目随从,容易组成小团伙。

他们在作案时往往利用团伙之间的相互感染强化犯罪心理和动机,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

团伙犯罪趋势给社会安定带来了更大的危险,在治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中不容忽视。

2.犯罪具有主观随意性。

据统计,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中,寻衅滋事比重最大,且呈上升趋势。

所谓寻衅滋事,即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

在笔者办理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暴力犯罪案件中,他们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事先没有预谋,无明确作案对象,也没有特定的手段,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有人仅因为“看不惯他吐痰”、“看了我一眼”,就大打出手。

主观上表现出明显的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的寻衅性,盲目且随意。

4.犯罪手段日趋暴力化。

通过对统计的案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手段有明显的残忍化和不计后果的趋势。

这些案件中的部分未成年人随身携带匕首等凶器,很多人的车辆后备箱存放着“管杀”、钢管、砍刀等凶器。

一旦发生打架斗殴时,这些凶器就成了伤人的工具。

以陈某故意伤害案为例,陈某因同伴一句吆喝,便使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以为素不相识的人刺成重伤,致其胆囊、肝脏破裂。

法律热点案件分析真实情况(3篇)

法律热点案件分析真实情况(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9年某市发生的一起校园霸凌案,因其情节恶劣、影响深远,成为法律热点案件。

该案涉及多名未成年人,案件经过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霸凌问题的关注。

二、案件详情1.案件起因2019年3月,某市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李某(化名),因在校园内与同学发生争执,被多名同学围殴。

事后,李某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无法正常学习。

2.案件经过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参与霸凌的共有6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班级。

霸凌行为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地点在学校操场上。

霸凌过程中,参与者对李某进行了殴打、辱骂,并抢夺其财物。

此外,霸凌者还在网络上散布李某的照片和视频,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3.案件处理案件曝光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

经调查,6名霸凌者均未满14周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他们不承担刑事责任。

但公安机关依法对霸凌者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

学校对涉事教师进行了严肃处理,取消其教师资格,并调离教育岗位。

同时,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整改,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三、案件分析1.校园霸凌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容易产生霸凌行为。

(2)学校管理不力。

部分学校对校园霸凌事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导致问题恶化。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网络、媒体等传播渠道,使校园霸凌行为得以放大,增加了未成年人的模仿心理。

2.法律问题(1)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校园霸凌行为。

(2)行政处罚力度不足。

虽然霸凌者受到了行政处罚,但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3.案件启示(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

(2)强化学校管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法律案件评析报告书(3篇)

学校法律案件评析报告书(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注:以下为案例背景,具体案件信息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本案涉及某市一所中学的校园欺凌事件。

2019年秋季学期,该校初二年级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为一名15岁女生。

据调查,欺凌行为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欺凌者采用言语侮辱、肢体打击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伤害。

受害者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家长遂向学校提出索赔要求。

二、案件焦点1. 学校是否尽到了管理职责,是否对校园欺凌事件负有责任?2. 受害者家长提出的赔偿要求是否合理?3. 法律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有何规定?三、案件评析(一)学校是否尽到了管理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机构,有责任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本案中,学校在以下方面存在管理缺失:1. 学校未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

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校应当制定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处理程序、责任追究等内容。

本案中,学校未制定相关制度,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处理。

2. 学校未对教职工进行相关培训。

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校应当对教职工进行预防校园欺凌的培训。

本案中,学校未对教职工进行相关培训,导致教职工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不足。

3. 学校未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校应当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本案中,学校在事件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欺凌行为,导致受害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综上所述,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校园欺凌事件负有责任。

(二)受害者家长提出的赔偿要求是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在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情况下,对校园欺凌事件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

本案中,受害者家长提出的赔偿要求包括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等,根据以下理由,赔偿要求合理:1. 受害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一、引言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我国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提供有效措施,我们开展了此次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

二、调研目的1. 分析校园欺凌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发生的频率、特点及危害。

2. 了解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探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3. 提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校园欺凌事件基本情况(1)发生频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的发生频率最高,达到75%。

高中和小学阶段分别为50%和40%。

(2)类型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等。

其中,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最为常见,分别占比60%和50%。

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分别占比20%和10%。

(3)危害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部分学生因遭受欺凌而产生心理创伤,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此外,校园欺凌还可能导致学生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2. 校园欺凌事件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氛围紧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性格孤僻、易受欺凌。

此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结构不完整等也可能增加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校管理不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等因素可能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问题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3)社会因素社会风气、媒体传播、网络环境等因素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校园暴力案件被告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0
• 2015 年 , 全 国 校 园 暴 力 案 件 有 近
2000名被告人。
1500
• 2016年,被告人数同比下降24.59%。
1000
• 2017 年 , 被 告 人 数 进 一 步 下 降
6.78%。
500
0 2015年
2016年 被告人数
2017年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中,近七成因琐事而起
因琐事
67.44%
因感情问题
21.74%
为发泄个人情绪
4.65%
其他
6.17%
0%
20%
40%
60%
案件量占比
80%
• 校园暴力案件中,诱发故意 杀人罪的原因及占比分别为:
• 67.44%是因琐事而起; • 21.74%是因感情问题引起; • 4.65%是为发泄个人情绪; • 其他原因占6.17%。
1.98%
其他
18.08% 17.09%
55.12% • 校园暴力案件中,55.12%因发 生 口角 、 小摩擦等琐事 而 引 发;
• 因满足个人私欲进行抢劫、敲 诈勒索、强迫卖淫、侮辱、强 奸等犯罪行为的案件占 18.08%。
0%
10% 20% 30% 40% 50% 60%
案件量占比
02 案件特征分析
• 在校园暴力案件中,11.59%的案 件受害人死亡;31.87%的案件中 受害人涉及重伤;38.54%的案件 中受害人涉及轻伤;27.94%的案 件中受害人涉及轻微伤。
注:一起案件有多名受害人,并且每个受害人伤亡情况不同,所以各类伤情案件量占比加和大于88.74%。
03 被告人情况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86.54%
69.76%
• 在校园暴力案件中,69.76%的 故意杀人罪案件是有预谋的犯罪。
事先预谋 未事先预谋
事先预谋 未事先预谋
02 案件特征分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宿舍”已成为校园暴力案件中高频词语
宿舍 教室 厕所 走廊楼道 操场 其他
0%
19.22%
13.13%
11.22%
9.35%
03 被告人情况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涉抢劫罪校园暴力案件超八成被告人为未成年人,涉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校园 暴力案件中16至18周岁未成年人占比最大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 •
故抢聚寻故强敲非侮强意劫众衅意奸诈法辱迫伤罪 •
抢聚寻 劫众衅 罪斗滋
殴事 罪罪 2015年案件量
近六成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
• 2015年至2017年,57.5%的 校园暴力案件为故意伤害案件。
• 校园暴力案件中,故意伤害罪 和抢劫罪近三年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降幅分别为24.62%和 18.51%。
故强敲
意奸诈
杀罪勒




2016年案件量
非侮强
法辱迫
拘罪卖




2017年案件量
• 校园暴力案件中,聚众斗殴罪 和 寻 衅 滋 事 罪 在 2017 年 有 小 幅增长,同比上升10.58%和 14.08%。
02 案件特征分析
五成校园暴力案件因琐事而起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因琐事
为满足个人私欲
因感情问题
4.8%
无故滋事
2.93%
为发泄个人情绪
40%
02 案件特征分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11.59%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出现受害人死亡的情况死亡11.59%重伤
31.87%
轻伤
38.54%
轻微伤 0%
27.94%
10%
20%
30%
案件量占比
40%
50%
• 2015年至2017年,88.74%的校 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 的伤亡情况。
11.77%
10%
20%
案件量占比
30%
35.31%
• 通过对校园内教室、宿舍等场所 进行词频分析发现, 有35.31% 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出现了宿舍一 词,而在这些案件中绝大部分案 件的案发地就是在宿舍。
• 在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 件 中 , 65.12% 的 案 件 出 现 了 “宿舍”一词。
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
目录
01 案件基本情况 2. 案件特征分析 3. 被告人情况
01 案件基本情况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15年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近三年校园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 201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 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共计1000 余件。
• 2016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6.51%。 • 2017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3.37%。
2016年 审结案件量
2017年
注:本报告中校园暴力案件是指被告人为学生,且案件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的案件。
01 案件基本情况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案件审理法院主要集中在河南、贵州、山东,京、沪两地案件远低于其他地区
注:上图展示内容为校园暴力案件中故意杀人案件起因。
02 案件特征分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超八成校园暴力案件为无预谋的突发性冲突犯罪,而近七成涉故意杀人罪案件为预谋犯罪
校园暴力案件
13.46%
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
30.24%
• 2015年至2017年,13.46%的校 园暴力案件中有事先谋划情形, 并且近三年案件量基本持平。在 这些案件中,被告人实施犯罪目 标明确、并进行了事前准备工作, 其大部分原因为心怀怨恨或不满 进行打击报复。
• 一审审结的校园暴力案件审理 法院主要集中在河南、贵州、 山东等地。
• 与之相对的是,北京、上海等 人口密集地区校园暴力案件量 占比不高,案件量占比分别为 2.35%和0.48%。
南海诸岛
01 案件基本情况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故 意 伤 害 罪
03 被告人情况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35.13%
17.15%
47.72%
36.60%
18.50%
44.90%
39.21%
12.61%
48.18%
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18周岁以上
• 2015年至2017年,全国校园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5年占比为64.87%,2016年占63.4%,2017年为6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