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d9d34ca98271fe910ef9fd.png)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院别: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2009级摘要:我国是一个生物品种繁多的国家,面对着日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将要面临着野生队伍消费的问题、外来入侵种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相应的对策是必不可少。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
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二、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
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
高等植物中有4000种~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三、生物多样保护的意义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94e6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f.png)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
然而,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对策。
一、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栖息地破碎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建设,导致原本连续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片段。
这种栖息地破碎化使得许多物种无法迁徙和繁衍,导致物种的灭绝和减少。
2. 生境丧失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生境被破坏和消失,例如湿地、森林和草原等。
这些生境的丧失使得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导致物种的数量减少。
3. 污染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工业和交通活动,导致环境污染的程度加剧。
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的威胁,许多物种无法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而灭绝。
二、保护对策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并加强管理,可以保护原始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同时,自然保护区还可以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入了解。
2. 促进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植被覆盖率,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和保护各种生物。
此外,城市绿化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气候,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通过推广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物种的栖息地和生存条件。
此外,推广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4.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分析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791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2.png)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分析引言: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一、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污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如化学物质、重金属和有机物等,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它们的生命活动。
例如,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死亡,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2. 大气污染对陆地生物的影响大气污染通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传播到陆地上,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包括酸雨、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造成毒性影响,干扰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植物的叶面被酸性物质腐蚀,动物的呼吸系统受到损害,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土壤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直接影响。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工业废弃物和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质会被土壤吸附和积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造成毒性。
这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抗性,还破坏了土壤中的食物链,使土壤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1. 工业和农业活动工业和农业活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排放物质,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水体和大气,进而累积在食物链中,最终对各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
2. 城市化和碎片化城市化和碎片化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扩建,摧毁了许多栖息地,迫使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
碎片化指的是自然环境被分割成许多小片断,使得动植物的迁移和交配受到限制,导致物种灭绝的风险增加。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85f58b680203d8ce2f2461.png)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
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7071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3.png)
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城市化进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存方式和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与日俱增,其中生物多样性问题尤为突出。
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栖息地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自然环境被改造,原有的生态系统被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
造成的后果是,一些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被迫退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将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2.生存空间缩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观赏植物和园林植物被引入,取代了自然状态下的植物,野生动物对于此类植物感到陌生,并且没有足够的食物、栖息和繁殖场所。
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生境的物种,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路、桥、水坝等人工干扰,其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3.物种迁徙由于物种的生存需要,地理界限对野生动植物长期的发展和存活有着难以逾越的命运,而城市化借助于自动化技术和人力管理对物种迁徙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尽管山地之间、森林间的物种在早期有过短期迁徙,但它们在城市化周期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的动植物被迁出和迁入,形成物种迁徙的大规模景象。
4.物种竞争城市化进程中,人工引入的种类数量多,容易引起物种间的竞争,物种之间形成了动态平衡。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这种竞争是有害的,一些原生物种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还需要比较精细的"竞争装备",以便发挥优势。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1. 永久性保障在城市化及周边地区保护区调查评价完毕后,国家应建立永久性保障机制。
在规划、修建、扩建城市生态时,应考虑物种多样性的出现,不过可能一些物种的存在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城市生态、生物学、地景生态学学科研究,以动态掌握生物多样性状况,且在城市计划、建造、扩建、改变供水和排水的中途,及时发现物种多样性的异动,保证物种的丰富。
浅析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
![浅析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0e1c0ada38376bae1fae30.png)
浅析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摘要: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时代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因此,作为生物多样性丧失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研究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的现实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呼吁每个人都要照顾生物和保护生物。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策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生态多样性和复杂性和生物环境的可变性之间的生物,通常揭示构成这些部件中可以看到所有的生物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一个生态系统,在原有的生态平衡,当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种不平衡一旦造成,就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民从别处引进了几只兔子,以求生存。
对兔子来说,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不仅食物丰富,而且没有天敌。
它们繁殖期短,数量急剧上升,使当地的农作物破坏,生态失衡。
即使后来人们进行了杀兔的行动,效果也很小。
到20世纪50年代时,兔子的数量增加到了5亿只。
澳大利亚大部分草地和农作物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出现了水土流失;过度使用生物资源。
据联合国说,每年砍伐近1300万公顷的森林,相当于希腊或尼加拉瓜的国土面积。
鲸鱼,鲨鱼,捕鱼和其他人类活动是一系列在利用生物资源的行动;人口的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的影响增加,需求增加,对自然的需求增加。
但是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是有限的,这导致许多动物和植物灭绝;人类的生产生活改变植被、大气成分和结构,导致了空气污染的。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c1c64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0.png)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加剧。
然而,这种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一、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然生境被开发为城市用地。
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物种的灭绝。
许多动植物物种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无法继续繁衍生息。
同时,城市化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片段化,即原本连续的生境被断裂成零散的小片。
这使得动物的迁徙受阻,难以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
二、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业是土地利用变化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传统的农业方法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大量的农药使用,这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片的原生森林被清除为耕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压缩。
此外,农药的使用也导致了许多昆虫和其他有益生物的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平衡。
三、森林砍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活动却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砍伐不仅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森林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它们依赖于森林提供的庇护和食物。
森林的破坏使得这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保护区域和开发区域,确保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
其次,应该推广可持续农业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非法砍伐和盗伐行为,恢复受损森林的生态功能。
总结: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农业活动和森林砍伐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损害。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广可持续农业方法,以及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以永久保存,为未来世代提供一个美丽和宜居的家园。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7abae1524de518964b7da1.png)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今上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五大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与解决都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很多物种未被定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一次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数百万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内涵丰富层次很多,主要有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在形态、生理、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由于生活条件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遗传多样性,或称基因多样性。
基因是遗传密码,所有遗传多样性都发生在分子水平上,都与核酸的理化性质有关。
新出现的变异是突变的结果,这些突变经过自然选择和通过随机过程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形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有两个含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多种家养动物及其地方品种,不同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群之间都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所谓物种是指一类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交配繁殖并具有繁育后代能力的一个有机体。
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由于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工作十分艰巨,至今我们还不能将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估计到一个确定的数量级,其变化幅度为500万3000万种(Wilson等,1988),也有人认为是200万一亿种(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f4e0d4a7e21af45b307a82e.png)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
本文就全球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生态价值作者简介:陈?竹,云南大学法学院2012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熊嘉辉,云南大学法学院2012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240-02一、生物多样性的概述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基因、物种间生存的关系以及他们栖息地的生存环境。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称,生物多样性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医药等来源,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促进生物进化和自然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保持了生态平衡,并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存的一些问题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问题逐渐变的严重,主要表现在:(一)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上的意识差首先,在传统的所包含的法律内容来看,是权力和义务的总和,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必然也就要承担义务,但是自然界的生物并不具有意思表示的能力和享有权力以及诉请他人承担义务的能力。
基于道德我们承认他们所应当受到保护,但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在法律中给予具体的规定,我们在理论上承认应该对他们予以保护,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没有付诸实践。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5df884e2e3f5727a5e962ee.png)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
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0be6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当今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据估计,在过去30年内,世界生物群落多样性已减少约10%-30%。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过度发展的农林牧畜活动,如开垦、伐木、草原改造等,导致野生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第二,污染,抗性食物投入及新型农药使一些物种的数量大大减少;第三,人们随意乱猎、野营采集,破坏了生物的自然平衡;第四,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部分物种不适应已经失去了优势,到该地点生存和繁衍就成了难题;第五,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活动也限制了物种的数量。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强制实施有关环境保护措施;其次,实施有效的森林管理,有效控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更有效的穿梭於城市的森林;第三,实施灌溉和抗旱生物资源管理;第四,加强生态修复,在合适的位置回归到原生状态;第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人们更深刻的认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生物学的根基,也是驱动着当今生物圈动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人们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拥有一个美丽的未来,一个完整的地球生态系统。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37c4e3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1.png)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建议。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中国积极成立自然保护区,用于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目前,全国已经成立了3178 个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5.1%。
其中包括全球自然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重要鸟类区等。
自然保护区的成立为珍稀物种提供了一个稳定且相对自由的生长环境,大大提高了物种的存活率。
2.确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生物多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破坏,为此,中国已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野生动植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法》。
这些法律和法规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规范生态补偿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生态系统保护试点示范区随着生态破坏的加剧,中国政府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先后在三江源、长江源、黄河源等地区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试点示范区。
这些区域环境脆弱,物种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通过建立生态系统保护试点示范区,可以推动保护和恢复水土保持,修复濒危物种生境,提高生态安全等工作。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也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物种灭绝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中国局部地区还存在非法采伐、非法狩猎等问题。
为了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
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
![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https://img.taocdn.com/s3/m/c9a2d6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8.png)
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
标题: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策略与措施
一、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础,它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丧失。
这不仅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活动:过度开发、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
2.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一些物种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3. 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可能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其灭绝。
三、应对策略
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2.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3. 建立保护区:为濒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4. 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如遗传工程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5. 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四、结语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的生命系统。
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原因与对策
![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12cc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9.png)
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原因与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遗传差异。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恶化,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衰退。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原因1. 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栖息地破坏,包括森林砍伐、湿地填海、土地开发、城市化等。
栖息地的破坏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适宜于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使得它们的数量大幅减少甚至灭绝。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水、风暴等。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迁徙或死亡,导致物种的减少和消失。
3. 过度捕捞和狩猎过度捕捞和狩猎对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不合理的捕捞和狩猎导致了许多物种的减少,使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4. 入侵物种人类活动引入了大量的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入侵物种的迅速扩散和竞争压力导致了许多原生物种的消亡。
二、对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对策1. 保护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力度,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并积极进行生态恢复。
2. 控制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是防止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建设抗旱和防洪设施,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3. 合理管理渔业和狩猎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和狩猎管理制度,限制捕捞和狩猎的规模和期限,保护重要的渔业资源和野生动物种群,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控制入侵物种加强监管,加强边境检疫和进口动植物的管控,防止入侵物种的传入。
同时,开展入侵物种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其蔓延,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5. 提高生物多样性意识加强公众的生物多样性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鼓励人们采取主动的环保行动,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f5d0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a.png)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遗传信息和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的价值,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爆炸和科技的进步,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到空前的破坏,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进行分析。
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 生物物种数量骤减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生物物种的数量。
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对生物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了许多生物物种的数量骤减。
例如,赤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灭绝,熊猫、虎、鲸鱼等其他许多著名的生物物种也面临消失的危险。
2. 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物种,还包括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受到了威胁。
例如,全球森林覆盖率不断减少,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也不断加剧,这些都对生态平衡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3. 城市化和农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是人类活动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向大自然领土的更深处侵蚀,这导致了许多野生生物物种的消失。
同时,由于城市化和农业化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1. 宣传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政府和民间组织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爱护和意识。
2. 加强立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立法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法规,制定更具体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 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注重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提供基础保障。
4.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长远之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30d9c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c.png)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挑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 水污染问题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上。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和水域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和水质的恶化。
2. 空气污染问题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
工业排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汽车尾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也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3. 土壤退化问题土壤退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是由于过度的耕作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
土壤的结构被破坏,肥力减弱,甚至出现酸碱度失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破坏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起的。
过度的砍伐、过度的开发、过度的捕捞等行为导致了很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治理对策1. 加强立法和监管我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对企业和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确保他们的生产行为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 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我国应该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保护环境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00554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f.png)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生态关系。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持地球生命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大,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状态非常堪忧。
据统计,全球已经有超过1.5万种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每年有超过2000种动植物灭绝。
同时,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利益,大量的自然森林、湿地和草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很多濒危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各种物种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一旦某些物种灭绝,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生态危机,进而影响到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1.加强法律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各国都应当立法保护生物多样性,限制和惩罚非法猎捕、无序开垦和污染等行为。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保证法律规定的实施。
2.建设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国都应当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并控制和减缓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生态保护区还可以提供人们的观赏旅游、科学研究等机会,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3.推广可持续发展推广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当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持续发展概念指的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人类的需要,通过系统性思维,把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政治五大要素整合起来,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
4.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节。
各国应当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科普宣传和社会媒体的推广,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态环境,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成为生态环保的积极参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
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
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
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
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
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
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
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
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
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
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
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
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
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
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
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2.2.3.1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
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
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
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
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
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
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
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
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
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
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制度原因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
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
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保护对策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
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 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
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
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
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
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3.2 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
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
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