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金融学]《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金融学》知识点总结金融学直击考点重点1.啥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如今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操纵、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1)宏观政策(2)调节总需求(3)间接调控(4)延续性政策2.啥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挑选中介指标应该注意啥咨询题?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其功能集中体如今以下三个方面:1.测度功能经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具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依照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幸免经济的急剧波动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1.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举行相应的分析推断。

2.可控性该指标在脚够短的时刻内同意货币政策的妨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经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举行调整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3.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后目标有极为紧密的关系,操纵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挑选1.利率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算是经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经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习惯。

3.超额预备金经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预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直截了当对基础货币举行调节。

第一节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淌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浮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一具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货币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货币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货币政策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用于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利率政策、准备金政策和市场操作等。

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借贷行为和资金供求关系。

准备金政策则以调整商业银行必须保持的准备金存款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存款多寡。

市场操作则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二、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它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

在现代货币制度中,常用的货币供应量衡量指标包括M0、M1、M2和M3等。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M1包括M0和活期存款。

M2包括M1和较长期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

M3则包括M2和中长期的债券、股票等。

三、利率水平利率是借贷交易中的资金价格。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借贷行为和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短期利率通常由中央银行确定,长期利率则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从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一般来说,物价稳定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低于一定的目标水平,例如2%。

五、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通常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而在经济衰退时期,通常会采取宽松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知识点总结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通货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指标。

1.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现象,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的较高水平会带来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因此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维持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的适度水平是每年2%到3%左右。

2. 经济增长速度货币政策还要求适当促进经济增长。

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水平是每年3%到4%左右。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这一水平附近,既避免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通货膨胀,也避免经济增长速度过慢导致失业率上升。

3. 失业率货币政策还要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尽量降低失业率。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会带来社会不稳定和经济问题。

因此,货币政策要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尽量降低失业率。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1. 利率工具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借贷行为。

一般来说,如果央行希望推动经济增长,就会采取降低利率的政策;如果央行希望控制通货膨胀,就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政策。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一般来说,央行通过买入政府债券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卖出政府债券来减少货币供应量。

3.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将存款存入央行,这一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行为,以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 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出口、进口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国家希望提振出口,就会采取贬值货币的政策;如果国家希望控制通货膨胀,就会采取升值货币的政策。

以上是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会有所不同。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对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其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方面。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总体运行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政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知识点。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平抑经济过热。

收缩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来收缩总需求,从而平抑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两种。

1.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平抑经济过热。

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制约信贷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宽松性货币政策宽松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宽松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低迷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讲的就是国家如何去进行宏观调控,那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而这块内容向来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重点和难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一、货币政策的工具首先,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调控的一种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居民个人有了钱,会把钱存到商业银行中去。

而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就要求它要盈利,所以就要把居民的存款用于放贷。

那么为了避免商业银行把所有钱都贷光,中央银行就强制收缴一部分,这一部分就叫做准备金。

那么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所以简单理解,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收缴的商业银行的钱。

2、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

我们可以理解为:首先,个人拿着未到期的票据找到商业银行去要钱的行为就是贴现,既然票据没到期,商业银行就不可能把全部利息都返还,自然会扣除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就叫做贴现率。

那当商业银行拿着这张未到期票据找中央银行去要钱时,这个行为就是再贴现了,同理,因为未到期也要扣除一部分利息,就是再贴现率了。

所以,再贴现率也是中央银行扣除的商业银行的钱。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比如市场上的钱太多,中央银行就要想办法把钱收回来,所以就要卖出证券;相反市场钱过于少时,中央银行就要给市场钱,所以就要买入证券,以此去调节。

4、基准利率:这部分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通过利率的提高或者降低来去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了解完货币政策的四个工具之后,我们就要看看在宏观经济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当中货币量太多而引起的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所以中央银行就要把钱都收上来,那这个时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提高,再贴现率要提高,要卖出证券,存贷款利率也要提高来抑制居民需求。

政治经济学货币的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货币的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货币的知识点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货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还承担着价值储存和价值尺度的功能。

本文将逐步介绍政治经济学中关于货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货币的定义货币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通常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它们具有法定的支付能力。

2.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作为价值尺度、作为交换媒介和作为价值储存。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可以用来方便地进行交换,避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

作为价值储存,货币可以保存价值并在将来使用。

3.货币的类型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货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是法定货币,这是由国家政府发行并具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

此外,还有储备货币,这是国际储备资产,用于支持国际贸易和支付债务。

还有虚拟货币,如比特币,这是一种基于加密技术的数字货币。

4.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的供给是指货币在市场上的总量,而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而需求保持不变,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下降。

相反,如果货币供给减少,货币的价值可能会上升。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调控通货膨胀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

6.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的现象。

当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实际需求时,人们持有的货币过多,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降低购买力、扭曲经济决策和影响国际竞争力等。

7.货币的价值和汇率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的,它的价值取决于其他货币的汇率。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投资。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经常关注汇率的波动,以寻找投资机会和管理风险。

关于货币的知识

关于货币的知识

关于货币的知识在现代社会中,货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也被视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功能、种类以及货币政策等方面,探讨关于货币的知识。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实物交换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增加,实物交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交换双方需求不匹配、交换过程繁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普遍接受的物品,如贝壳、动物皮毛等作为交换媒介。

这些物品具有稀缺性和持久性,可以作为价值储存的工具。

这种最初的货币形式被称为商品货币。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逐渐演变为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在古代世界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铜币、近代欧洲的银币等。

金属货币相对于商品货币而言,具有更好的可分割性和可携带性,更方便于交换和储存。

然而,金属货币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量不一致、容易被伪造等。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交换媒介。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用于衡量和比较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通过货币,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价值,方便进行交换和决策。

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可以将财富暂时储存在货币形式中。

相比于实物财富,货币更易于保存和管理,可以随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财富。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方便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通过货币,交换双方可以更加便捷地完成交易,避免了实物交换的不便和繁琐。

三、货币的种类货币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具有自身价值的实物,如金属硬币和纸币。

这种货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其本身的材料和稀缺性。

实物货币在历史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易损耗、便携性差等。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形式,如电子货币、银行存款等。

这种货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其信用的认可和接受。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管理体制的一门学科。

它致力于探讨社会资源配置、全民生产总值和总消费、投资、就业、物价形势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宏观运行规律,以及政策的确定与实施方法和效果。

在认识宏观经济中涉及到的几项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以实现目标,如价格稳定、通货膨胀上行有效控制等。

其中包括各种政府控制货币供给、利率控制以及法定货币改革等。

当政府采取低利率政策时会导致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当政府采取高利率政策时会减少流动性,从而抑制社会投资增加,进而减少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社会价格稳定。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以实现社会稳定、增长和发展的经济目标。

主要包括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等。

财政政策可以控制社会投入、支出和财政支出,来改变社会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达到调节经济周期的目的。

三、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是指政府调控经济进程的政策,是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市场利率水平、低利率或高利率,从而影响市场投资和消费行为,以实现调节经济,如减缓民众支出过热和调节通货膨胀等的目的。

四、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影响汇兑汇率变动的政策,也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汇率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当国内经济发展出现分化时,外汇市场中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本国贸易和国际投资,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五、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征收关税及其它措施,调整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以达到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

贸易政策既可以鼓励本国出口商品,从而增加出口收入,又可以增加本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减少本国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损失。

上述几项重要知识点,反映了宏观经济学在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重视这些影响因素,以防止经济失调造成更大的损失。

货币政策及相关经济政策知识点大汇总

货币政策及相关经济政策知识点大汇总

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还包括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实施部门是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

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有下列四个:1、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上涨率低于3%;2、充分就业。

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保证失业率低于3%;3、经济增长。

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商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与其相结合的供给能力的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率目前确定为8%;4、国际收支平衡。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往来活动的收支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终极目标之间有联系,也有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2)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6)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因此,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而且,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不能把货币政策的四个终极目标都作为这个时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而只能选择其中1—2个目标作为这个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介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终极目标之间的目标,它具有以下作用:(1)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2)为中央银行提供追踪的指标;(3)便于中央银行随时调整。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条件:(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

(三)中介目标的指标(1)利率(2)货币供应量(3)基础货币(现金和存款准备金)(4)剩余储备(超额储备)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高考常考货币知识点

高考常考货币知识点

高考常考货币知识点货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解货币知识对于我们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中,货币知识也是常被考察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常考的货币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可用于交换商品和支付债务的东西。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价值尺度、交换手段、价值储藏工具和支付手段。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主要有三个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1.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和比较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2.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方便人们进行交换和购买商品和服务。

3.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和支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三、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纸币、硬币和存款。

1. 纸币:纸币是指由国家发行的具有法定通用性的纸质货币,通常由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和管理。

2. 硬币:硬币是一种由金属制成的货币形式,主要用于小额交易。

3. 存款:存款是指将货币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以便随时取用。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五、国际支付和结算国际支付和结算是指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进行的跨国货币交易和金融清算。

常见的国际支付方式有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六、货币汇率货币汇率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货币之间的比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对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有着重要影响,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八、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它一般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等指标。

各种货币知识点总结

各种货币知识点总结

各种货币知识点总结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经国家授权的和市民普遍接受的用来交换商品和服务、支付债务和税收的一种特殨商品,它具有通用、价值尺度和储备等功能。

货币是作为一种交换工具存在的,只有在其被大家普遍认可,并且能够轻松地流通时,才具有价值。

二、货币的种类1.法定货币:法定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必须用作支付依据的货币。

在我国,人民币是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通常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政府控制其发行和管理。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通过信用创造而产生的货币,它不是直接以黄金、银行的货币储备或者其他有价值的商品给付的。

现代货币系统大多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发行依赖于信贷机构的信用创造。

3.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它不是以纸币或者硬币存在。

电子货币的充值、支付和转账都是通过电子手段完成的。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已成为日常消费方式之一。

4.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是指由加密技术产生和流通的货币,比特币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虚拟货币的产生和流通不依赖于任何国家的法定货币,其价值和发行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三、货币的功能1.价值尺度功能:货币作为一种货币参照物,它可以衡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使人们能够进行价值交换。

2.流通手段功能:货币是人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通用手段,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简化了经济活动,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3.支付手段功能: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税收,在社会关系中扮演了支付手段的重要角色。

4.储值手段功能:货币可以作为一种储蓄和财富积累的手段,它可以被存储和储备,并在未来的时间里使用。

四、货币的发展历程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货币,即以一种商品作为货币,如粮食、金银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商品货币的局限性,开始使用金属货币,如金币、银币等;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纸币和电子货币逐渐出现,并成为了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形式。

货币有关知识点总结

货币有关知识点总结

货币有关知识点总结一、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物品,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可以作为价值的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交换的一种标准,它体现出商品价值的大小。

人们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商品的价值大小,实现了商品的等价交换。

2.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可以大大简化商品交换的过程,使交换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商品、支付商品价格,实现了商品的流通。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债务的清偿媒介。

人们可以利用货币支付债务,实现了债务的清偿。

货币还可以作为信用工具,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货币的发展历程货币不是一蹴而就地产生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商品经济、代用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五个阶段。

1.原始商品经济原始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早期阶段,人们在这个阶段主要靠自给自足来生活。

在原始商品经济中,人们以实物商品进行交换,如毛皮、食物、器皿等。

2.代用品货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一些稀缺物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作为交换媒介。

这些稀缺物品具有通用价值,如贝壳、盐、牛、羊等,成为了代用品货币。

3.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的初步发展。

金属货币具有稀缺性、耐久性、可分性和不易伪造等特点,成为了最早的现货货币。

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铜、银、金等贵金属。

4.纸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纸币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货币开始在社会中流通。

纸币的出现大大方便了货币的流通和支付,成为了商品流通的主要手段。

5.电子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它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实现了货币的无现金化支付和流通。

三、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是货币经济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货币的信用和稳定。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央行的政策意图如何影响经济中的各种变量,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等,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如消费、投资、产出和就业等。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渠道(一)利率渠道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

当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降低基准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市场利率会下降。

较低的利率会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成本,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例如,企业可能会因为借款成本降低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个人可能会更愿意贷款购买房屋或汽车,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题:假设央行将基准利率从 5%降低到 4%,某企业原本计划投资一个项目,需要借款 100 万元,项目期限为 5 年。

在利率降低前,每年的利息支出为 5 万元(100 万元 × 5%);利率降低后,每年的利息支出变为 4 万元(100 万元 × 4%)。

由于利息支出减少,企业决定投资该项目。

(二)信贷渠道信贷渠道包括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

1、银行信贷渠道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影响银行的准备金和可贷资金量。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了银行的准备金和可贷资金,使银行能够扩大信贷规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贷款。

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减少银行的信贷供应。

例题: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向银行体系注入资金。

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增多。

原本因信贷额度紧张而无法获得贷款的企业 A 现在成功从银行获得了 200 万元的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2、资产负债表渠道货币政策还会通过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来传导。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提高资产价格,改善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增强其信用能力,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

例如,央行降低利率,导致股票价格上涨,某企业的市值增加,资产负债表状况改善。

银行认为该企业信用风险降低,愿意为其提供更多贷款,企业得以扩大投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最终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央行的政策如何影响经济中的各种变量,如利率、汇率、信贷规模、物价水平、就业等,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一)利率渠道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最主要渠道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如基准利率,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当央行降低利率时,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成本下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当央行提高利率时,借款成本上升,投资和消费会减少,抑制经济过热。

例如,央行将基准利率从 5%降低到 4%,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下降。

企业原本计划的一个投资项目,在利率为 5%时可能不划算,但在利率降为 4%时变得有利可图,于是决定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二)信贷渠道包括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

银行信贷渠道: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银行的准备金和可贷资金规模,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

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银行的准备金,银行有更多资金可用于放贷,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贷款,促进经济活动。

假设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资金,银行的准备金增加。

为了获取利润,银行会更积极地发放贷款。

原本一些信用评级稍低的企业可能难以获得贷款,但此时银行因为资金充裕,可能会放宽贷款条件,这些企业得以获得资金来开展业务。

资产负债表渠道: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来影响其投资和消费行为。

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企业的债务成本降低,资产价值上升,财务状况改善,从而更愿意投资和借款。

(三)汇率渠道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汇率来影响进出口和经济活动。

当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下降,本币贬值,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第二节货币政策【本节知识点】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4.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货币政策的目标1、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的目标(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例题11:2011年多选题】一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通常包括()。

A.物价稳定B.充分就业C.国际收支平衡D.社会公平E.经济增长【答案】ABCE【例题12:2009年单选题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D.保证充分就业【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知识点二】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或称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例题13:2015年单选题】.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大、作用力度强,往往被当做一剂“猛药”的是()。

A.再贴现B.公开市场操作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窗口指导【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猛药”即可选择法定存款准备率。

【例题14:2013年单选题】再贴现是指()。

A.中央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B.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持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贴现的行为C.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D.商业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持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贴现的行为【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再贴现的含义。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货币政策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货币政策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货币政策经济师考试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定义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政策目标;②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③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既然制定和实施货币I吱策的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并且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又是宏观经济领域,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

就总体而言,一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一般由四项构成: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而物价总水平能否保持基本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内社会经济生活是否能够保持安定。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而设置的宏观经济目标,其含义是国内生产总值要求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不要停滞,更不能出现负增长。

3.充分就业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与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失业人口的存在,就说明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因此,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充得到就业的状况。

4.平衡国际收支倘若国际收支不平衡,出现顺差或逆差,一方面会导致黄金、外汇储备变动,影响国内货币流通的稳定;另一方面又会造成本国货币的对外汇价发生变动,影响本国的进出口贸易。

如果同时既能够保持物价的稳定,又有较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国际收支也维持基本平衡,这当然是宏观经济的最佳状态。

但这毕竟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难以达到的。

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决定了一国宏观经济决策过程中的目标选择要求,即在难以保持四个政策基本目标之间的统一的情况下,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政治货币知识点总结

政治货币知识点总结

政治货币知识点总结引言货币是一种资源流通的媒介,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货币与政治密切相关,政治体系和政策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货币的价值和流通。

本文将探讨政治与货币的关系,分析政治对货币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一、货币的政治意义1. 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首先,货币在政治上具有象征意义。

国家货币的发行权通常属于中央银行或者财政部门,货币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所以,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2. 维护国家财政稳定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

例如,通过货币供给、汇率等政策手段来调节国民经济,保持国家财政的稳定。

国家的财政稳定对政治稳定至关重要,货币政策被视为政治稳定的重要手段。

3. 影响政治决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国家政治决策息息相关。

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政治决策通常又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二、政治对货币的影响1. 国家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国家政府对货币供给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以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

政治决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货币供给的过度或不足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2. 政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政治体系和政策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执行。

政治的不稳定将导致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国家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而政治的稳定和长期预期则有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3. 国际政治对汇率的影响国际政治关系对货币的价值和汇率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国际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政治稳定对汇率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三、货币政策对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1. 维护政治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对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合理的货币政策能够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从而维护国家政治的稳定。

2. 推动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也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维持通货稳定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实现这些目标。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或者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和投资。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减少财政支出或者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财政结构、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等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维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些目标。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提高流动性、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防止经济过热。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控汇率、管理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等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协调对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至关重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协调配合和互相制衡的关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政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有效地发挥政策的杠杆效应,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互相制衡关系,避免政策的相互冲突和矛盾,保持政策的平衡和稳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协调可以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国家需要根据经济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来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灵活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阶段,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总需求、稳定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知识点

货币政策的知识点

货币政策的知识点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其他金融手段来控制经济活动和维护货币稳定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损害人民的购买力,因此,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的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也应该促进经济的增长。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方式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3. 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央银行需要通过监管金融机构、控制金融风险等手段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多种工具来进行货币政策调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

2.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操作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购买债券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而出售债券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3.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4. 直接干预汇率:在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还可以直接干预汇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来影响汇率水平。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

1. 主动型货币政策:主动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主动采取行动。

例如,当经济增长乏力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而当通胀压力较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2. 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货币供求状况进行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及其之间关系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但其四个目标存在矛盾冲突,1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矛盾,为了稳定物价,必要的措施就是紧缩银根,降低通货膨胀率,结果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

2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即使本国物价稳定,国外发生通货膨胀,导致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

3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4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5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矛盾。

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直接信用管制;间接信用工具。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可观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是其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而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缺点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的震动太大,其轻微的变动就会带来超额准备金的大量减少,紧缩效果过于剧烈。

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很容易引起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

再贴现政策:优点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4.再贴现政策可以防范金融恐慌缺点1.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 2.调整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存在出现负面效应的可能 3.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利用再贴现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方向或者利差大小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决策
公开市场操作:优点1.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可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其操作不会因变动剧烈而带来不良影响 3.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微幅调整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理想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即可纠正其错误,而不致造成过大损失 5.公开市场操作可迅速进行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强,政策意图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存款货币创造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部分现金提取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1.存款准备金2.超额存款准备金3.现金持有量4.存款数量
联系实际,分析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配合运用
(一)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配合时必要的
(二)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四)与收入政策的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职能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调节宏观经济,管理国家金融的特殊机构,是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具有的特征为1不以盈利为目的2与国家关系紧密享有国家法律授予的特权3具有特殊的业务对象,即不予工商企业和个人直接办理业务,只与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关系。

4各国中央银行的领导人又国家直接任命,普通职员所处位置也特殊。

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银行,有独占一国的货币发行权2是国际的银行。

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对国家提供信贷,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代理国家指定金融法规,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代理国家管理黄金外汇储备,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国家和外国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

3是银行的银行。

最后的融资者,集中银行的存款准备,办理个银行的清单,监督管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积蓄为资本,充当支付中介,创造信用工具。

经营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银行经营的动机为了获得利润,安全性指要使银行财产避免风险损失,流动性指能随时应付客户的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

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联系密切。

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就不可能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越高,但之间存在矛盾,流动性越强,安全性越高的资产盈利越小,反之依然。

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考虑三者关系,权衡利弊。

商业银行的业务1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证券,占用资金)2资产业务(放款业务,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租赁业务银行卡业务..)
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派生指数)1原始存款2法定存款准备金3现金漏损率4超额准备率5定期存款准备率
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监管的内容范围过于狭窄3监管的方式手段较为单一4监管成本高5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不健全6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存在利益冲突
金融市场
要素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主体
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融资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2种2.按融资工具划分,可分为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3种 3.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3.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4.信息集散功能
货币市场特征1融资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2融资目的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3市场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4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
资本市场的特点1期限长2交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长期资金的需要3资金借贷量大4收益高,
风险大。

资本市场
利息与利息率
利率作用利息具有聚集社会资金,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定物价,调节货币流通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国家经济政策;物价水平;国家再生产状况;国际利率水平。

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国际利率水平5.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6.汇率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各职能:⑴价值尺度⑵流通手段⑶贮藏手段⑷支付手段⑸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格雷欣法则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实际价格较高的货币(良币)必然会被融化收藏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格低的货币则充斥市场,就所谓的劣币去除良币。

信用和信用形式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际信用,消费信用
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2个特征。

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商业信用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
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2.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3.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
消费信用的特点:1.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3.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国际信用特点:国际信用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最终贷款人和最终借款人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自己的过程
直接融资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缺点: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方便2.安全性高 3.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
缺点:1.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与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2.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

信用工具特点1偿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4风险性
短期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国库券支票信用卡
长期信用工具公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
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和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货币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